化学卷·2018届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二12月月考(201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卷·2018届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二12月月考(2016

新津中学高2015级高二12月月考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Cl-35.5 N-14 Fe-56 Ag-108‎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6分)‎ ‎1、我国拥有较丰富的地热资源,下列关于地热能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可以用于洗浴、发电以及供暖等方面 ‎②与煤炭、石油、天然气一样都是化石能源 ‎③主要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 ‎④与地下水结合可形成热水型地热,释放形式之一是温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下列各组物质的颜色变化,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新制的氯水在光照条件下颜色变浅 B.H2、I2、HI平衡混合气加压后颜色变深 C.氯化铁溶液加铁粉振荡后颜色变浅 D.加入催化剂有利于氨的催化氧化 ‎3、‎25℃‎和1.01×105Pa时,反应2N2O5(g)=4NO2 (g)+O2 (g) △H= + 56.76kJ/mol,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 A、是吸热反应; B、是放热反应;‎ C、是熵减少的反应 D、熵增大效应大于能量效应。‎ ‎4、下列原子或离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目为5的是(  ) ‎ A.P B.Fe3+ C.Cr D.Cu ‎5、下列每组中各物质内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一组是(  )‎ A.NaOH、H2SO4、(NH4)2SO4 B.MgO、Na2SO4、NH4HCO3‎ C.Na2O2、KOH、Na2SO4 D.HCl、Al2O3、MgCl2‎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硫溶于水能导电,故二氧化硫属于电解质 B.硫酸钡难溶于水,故硫酸钡属于弱电解质 C.硫酸是强电解质,故纯硫酸能导电 D.氢氧根离子浓度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导电能力相同 ‎7.下列关于能层、能级和原子轨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各能层含有的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减1‎ B.各能层的能级都是从s能级开始至f能级结束 C.各能层所含有的电子数一定是该能层序数平方的2倍 D.各能级的原子轨道数按s、p、d、f的顺序依次为1、3、5、7‎ ‎8、用0.01mol/L 的NaOH溶液完全中和pH=3的下列溶液各100mL,需NaOH溶液体积最大的是()‎ A. 盐酸 B. 硫酸 C. 高氯酸 D. 醋酸 ‎9、已知X、Y元素同周期,且电负性X>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X与Y形成化合物时,X显正价,Y显负价 ‎ B.第一电离能Y一定小于X C.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X对应的酸性弱于Y对应的酸性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mY小于HnX ‎10、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甲烷的燃烧热ΔH=-890.3 kJ/mol ,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 ΔH=-890.3 kJ/mol B.‎500℃‎、30 MPa下,将0.5 mol N2(g)和1.5 mol H2(g) 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 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 ΔH=-38.6 kJ/mol C.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 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 kJ/mol D.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H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 ‎11、中学化学中很多“规律”都有其适用范围,下列根据有关“规律”推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 )‎ A.根据同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变化趋势,推出Al的第一电离能比Mg大 B.根据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族序数的关系,推出卤族元素最高正价都是+7‎ C.根据同周期元素的电负性变化趋势,推出Ar的电负性比Cl大 D.根据较强酸可以制取较弱酸的规律,推出CO2通人NaClO溶液中能生成HC1O ‎12、室温下10 mL 0.1mol/L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少 B.溶液中 不变 C.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H+)也增大 D.再加入10 mL 0.1 mol/L的NaOH溶液,混合液的pH=7‎ ‎13、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表明反应:A(s)+3B(g) ‎2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①A的质量不变;②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度;③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④V(A正)=V(D逆);⑤气体的总物质的量;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A.①③⑥    B.②④⑤   C. ①⑤⑥  D. ③④⑤ ‎ ‎14、下列事实不能用键能的大小来解释的是 ( )‎ A.N元素的电负性较大,但N2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B.稀有气体一般难发生反应 C.HF、HC1、HBr、HI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D.F2比O2更容易与H2反应 ‎15、有关①100 mL 0.1 mol/L NaHCO3 ②100 mL 0.1 mol/L Na2CO3两种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浓度:②>①‎ B.溶液中阴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②>①‎ C.①溶液中:c(CO)>c(H2CO3)‎ D.②溶液中:c(HCO)>c(H2CO3)‎ ‎16、已知:‎ CH4(g)+2O2(g)===CO2(g)+2H2O(g) ΔH=-Q1①‎ ‎2H2(g)+O2(g)===2H2O(g) ΔH=-Q2②‎ H2O(g)===H2O(l) ΔH=-Q3③‎ 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H2的混合气体‎112 L(标准状况下),经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常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 A.4Q1+0.5Q2+Q3 B.4Q1+Q2+10Q3‎ C.4Q1+2Q2 D.4Q1+0.5Q2+9Q3‎ ‎17、在300 m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镍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Ni(s)+4CO(g) Ni(CO)4(g),已知该反应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表所示:‎ 温度/℃‎ ‎25‎ ‎80‎ ‎230‎ 平衡常数 ‎5×104‎ ‎2‎ ‎1.9×10-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生成Ni(CO)4(g)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B.‎25 ℃‎时反应Ni(CO)4(g) Ni(s)+4CO(g)的平衡常数为0.5‎ C.在‎80 ℃‎时,测得某时刻,Ni(CO)4、CO浓度均0.5 mol/L,则此时v正>v逆 D.‎80 ℃‎达到平衡时,测得n(CO)=0.3 mol,则Ni(CO)4的平衡浓度为2 mol/L ‎18、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1、V1的NaOH溶液和c2、V2的CH3COOH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若pH>7,则一定是c1V1=c2V2‎ B.在任何情况下都是c(Na+)+c(H+)===c(CH3COO-)+c(OH-)‎ C.当pH=7时,若V1=V2,则一定是c2>c1‎ D.若V1=V2,c1=c2,则c(CH3COO-)+c(CH3COOH)===c(Na+)‎ ‎19、常温下,用0.1000 mol/L NaOH溶液分别滴定20. 00 mL 0.1000 mol/L 盐酸和20. 00 mL 0.1000 mol/L 醋酸溶液,得到2条滴定曲线,如下图所示。‎ 若以HA表示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定盐酸的曲线是图2 ‎ B.达到B、D状态时,两溶液中离子浓度均为 c(Na+) = c(A—)‎ C.达到B、E状态时,反应消耗的n(CH3COOH)>n(HCl) ‎ D.当0 mL< V(NaOH) <20. 00 mL时,对应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均为 c(A—) >c(Na+)> c(H+) > c(OH—)‎ ‎20、室温时,M(OH)2(s) M2+(aq)+2OH-(aq),Ksp=a,c(M2+)=b mol/L时,溶液的pH等于(  )‎ A. B. C. D. ‎21、某温度时,AgCl(s) Ag+(aq)+Cl-(aq)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AgNO3可以使溶液由c点变到d点 B.加入固体NaCl,则AgCl的溶解度减小,Ksp也减小 C.d点有AgCl沉淀生成 D.c点对应的Ksp小于d点对应的Ksp ‎22.室温下,将一元酸HA的溶液和K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体积变化),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编号 起始浓度/(mol·L-1)‎ 反应后溶液的pH c(HA)‎ c(KOH)‎ ‎①‎ ‎0.1‎ ‎0.1‎ ‎9‎ ‎②‎ x ‎0.2‎ ‎7‎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c(K+)>c(A-)>c(OH-)>c(H+)‎ B.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c(OH-)=c(K+)-c(A-)= mol/L C.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c(A-)+c(HA)>0.1 mol/L D.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c(K+)=c(A-)>c(OH-)=c(H+)‎ ‎23、‎25 ℃‎时,在10 mL浓度均为0.1 mol/L的NaOH和NH3·H2O混合溶液中滴加0.1 mol/L盐酸,下列有关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未加盐酸时:c(OH-)>c(Na+)=c(NH3·H2O)‎ B.加入10 mL盐酸时:c(NH)+c(H+)=c(OH-)‎ C.加入盐酸至溶液pH=7时:c(Cl-)=c(Na+)‎ D.加入20 mL盐酸时:c(Cl-)=c(NH)+c(Na+)‎ 学校 班级 考号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uuuuuuuuuuuuuuu装uuuuuuuuuuuuuuu订uuuuuuuuuuuuu线uuuuuuuuuuuuuuu 新津中学高2015级高二12月月考化学 答 题 卷 二、本题有4个小题,共54分。‎ ‎24、(17分)有A、B、C、D、E五种前四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元素原子核外电子仅有一种原子轨道,也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B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少1,C为金属元素且原子核外p电子数和s电子数相等;D元素的原子核外所有p轨道全满或半满。E元素原子N层只有一个电子,其余各层全充满电子。请回答:‎ ‎(1)B元素的基态原子核外有 种能量不同的电子,有 种不同的空间运动状态;D元素的基态原子核外有____个未成对电子,D元素基态原子能量最高的能级的电子云形状为 。‎ ‎(2)C元素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 ,D元素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图为 。‎ ‎(3)与B同周期,左右相邻的两种元素的基态原子和B元素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B元素形成的单质分子中,π键与σ键之比为 。与B同周期元素形成的B单质的等电子体分子式为 。‎ ‎(4)A元素与B元素形成最简单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VSEPR模型为_______,空间构型为 。B与A两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化学式为 。‎ ‎(5)E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 区,E+的结构示意图为 。‎ ‎(6)B与C单质反应的生成物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E单质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 ‎25、(14分)(1)某学习小组用0.80 mol/L标准浓度的烧碱溶液测定未知浓度的盐酸。‎ ‎①滴定管如图所示,用________滴定管盛装标准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 (填“甲”或“乙”)。‎ ‎②用滴定的方法来测定盐酸的浓度,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编号 待测HCl溶液的 体积/mL 滴入NaOH溶 液的体积/mL ‎1‎ ‎20.00‎ ‎23.00‎ ‎2‎ ‎20.00‎ ‎23.10‎ ‎3‎ ‎20.00‎ ‎22.90‎ 该未知盐酸的浓度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________。‎ ‎③下列操作会使所测得的盐酸的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_。‎ A.盛装待测液的锥形瓶用水洗后未干燥 B.滴定前,碱式滴定管尖端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C.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润洗 D.读碱式滴定管的刻度时,滴定前仰视凹液面最低处,滴定后俯视读数 ‎(2)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测定某氯化锶(SrCl2)样品的纯度,设计了如下方案:‎ ‎ 称取‎1.0 g样品溶解于适量水中,向其中加入含AgNO3 ‎2.38 g的AgNO3溶液(溶液中除Cl-外,不含其他与Ag+反应生成沉淀的离子),Cl-即被全部沉淀。然后用含Fe3+的溶液作指示剂,用0.2 mol/L的NH4SCN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AgNO3,使剩余的Ag+以AgSCN 白色沉淀的形式析出,以测定氯化锶样品的纯度。‎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滴定过程中两眼应该注视__ __,判断滴定达到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考虑Ag+和Fe3+在酸或碱性溶液中的存在形式,在实施滴定的溶液以呈________(选填“酸性”、“中性”或“碱性”)为宜。‎ ‎ ③在终点到达之前的滴定过程中,两种沉淀表面会吸附部分Ag+,需不断剧烈摇动锥形瓶,否则会使n(Cl-)的测定结果________(选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26、(12分)工业上一般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采用下列反应合成甲醇:‎ CO(g) + 2H2(g) CH3OH(g) △H ‎ ‎(1)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生成CH3OH的速率与消耗CO的速率相等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CH3OH、CO、H2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 ‎(2)下表所列数据是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 温度/℃‎ ‎250‎ ‎300‎ ‎350‎ K ‎2. 041‎ ‎0.270‎ ‎0.012‎ ‎①由表中数据判断△H ________(填“>”、“<”或“=”)0。‎ ‎②某温度下,将2 mol CO和6 mol H2充入‎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达到平衡时测得c(CO) = 0.2 mol/L,则CO的转化率为________,此时的温度为__________。‎ ‎(3)要提高CO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 a.升温 b.加入催化剂 c.增加CO的浓度 d.加入H2增大压强 e.加入惰性气体增大压强 f.分离出甲醇 ‎(4)‎300℃‎时,在一定的压强下,5 mol CO与足量的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恰好完全反应变化的热量为454 kJ。在该温度时,在容积相同的3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的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 容 器 甲 乙 丙 反应物投入量 ‎1 mol CO、‎ ‎2 mol H2‎ ‎1 mol CH3OH ‎2 mol CH3OH 平 衡 CH3OH的浓度(mol/L)‎ c1‎ c2‎ c3‎ 时 数 反应的能量变化 a kJ b kJ c kJ 据 体系压强(Pa)‎ p1‎ p2‎ p3‎ 反应物转化率 α1‎ α2‎ α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2c1 > c3 B.a + b < ‎90.8 C.2p2 < p3 D.α1 + α3 < 1‎ ‎27、(11分)工业上制备BaCl2的工艺流程图如图所示:‎ 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用重晶石(主要成分BaSO4)对工业过程进行模拟实验。查表得:‎ BaSO4(s) + ‎4C(s) 4CO(g) + BaS(s) △H1 = + 571.2 kJ/mol ①‎ BaSO4(s) + ‎2C(s) 2CO2(g) + BaS(s) △H2 = + 226.2 kJ/mol ②‎ ‎(1)气体用过量的NaOH溶液吸收,得到硫化钠。Na2S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NaOH不足,会生成酸式盐,该酸式盐溶液中的物料守恒式为 。‎ ‎(2)向BaCl2溶液中加入AgNO3和KBr,当两种沉淀共存时,c(Br–)/c(Cl–) = _______________。向所得的沉淀加入KI溶液,写出淡黄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 。‎ ‎ [ Ksp(AgBr) = 5.4×10–13,Ksp(AgCl) = 2.0×10–10 ]‎ ‎(3)反应C(s) + CO2(g) 2CO(g)的△H = ____________________ kJ/mol。‎ ‎(4)实际生产中必须加入过量的炭,同时还要通入空气,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