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06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一化学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人教新版
2019学年高一9月月考 化学试题 1.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B. 相同物质的量的NO与NO2含有氮原子数相同。 C. 10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H2SO4中所含氧原子数为4NA。 D. 标况下,5.6LCH4含有的分子数为0.25NA 【答案】C 【解析】每个NO2和CO2分子中都含有2个O原子,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故A正确;相同物质的量的NO与NO2含有氮原子数比是1:1,故B正确;10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H2SO4中所含氧原子数 >4NA,故C错误;标况下,5.6LCH4含有的分子数 0.25NA,故D正确。 2. 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A,标准状况下某O2和N2的混合气体mg含有b个分子,则ng该混合物在相同状况下所占的体积(L)应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令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为Mg·mol-1,根据物质的量和微粒数之间的关系,M=m×NA/bg·mol-1,因此ng混合气体的体积为n×22.4/(mNA/b)L=22.4nb/mNAL,故选项D正确。 考点:考查物质的量、微粒数、气体体积之间的关系等知识。 3. 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 ②39%的乙醇溶液 ③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 分液、萃取、蒸馏 B. 萃取、蒸馏、分液 C. 分液、蒸馏、萃取 D. 蒸馏、萃取、分液 【答案】C - 9 - 【解析】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分层,选择分液法分离;②39%的乙醇溶液不分层,乙醇容易挥发,沸点比水低较多,选择蒸馏法分离;③单质溴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选择萃取法分离,故选C。 4. 已知在3.2g某气体中所含分子数目为 3.01×1022,由此可推知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A. 64g B. 32g/mol C. 32g D. 64g/mol 【答案】D 【解析】根据 ,,M=64g/mol,故D正确。 5. 下列关于容量瓶及其使用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专用仪器 ②使用前要先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液 ③容量瓶可以用来加热 ④不能用容量瓶贮存配制好的溶液 ⑤可以用500mL容量瓶配制250mL溶液 A. ①和③ B. ①②④ C. 除了③ D. 除了⑤ 【答案】B 【解析】①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专用仪器,故①正确;②容量瓶使用前要先检查是否漏液,故②正确;③容量瓶不能用来加热,故③错误;④容量瓶不能用容量瓶贮存配制好的溶液,故④正确;⑤500mL容量瓶不能用来配制250mL溶液,500mL容量瓶只能配置500mL溶液,故⑤错误,故选B。 6. 下列溶液中的氯离子数目与50 mL 1mol/L 的 AlCl3溶液中氯离子数目相等的是 A. 150mL 1mol/L的NaCl B. 75mL3mol/L的 NH4Cl C. 150mL3mol/L的KClO3 D. 75mL2mol/L的CaCl2 【答案】A 【解析】50 mL 1mol/L 的 AlCl3溶液中氯离子数目是 ;150mL 1mol/L的NaCl溶液中氯离子数目是,故A正确;75mL3mol/L的 NH4Cl溶液中氯离子数目是,故B错误;KClO3溶液中不含氯离子,故C错误;75mL2mol/L的CaCl2溶液中氯离子数目是,故D错误。 7. 下列气体所含原子数最多的是 A. 6g C2H6 B. 14g N2 C. 7g CO D. 24g O2 【答案】A - 9 - 8.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 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 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 C. 可用酒精萃取溴水中的溴。 D. 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 【答案】C 【解析】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A正确;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测量的是蒸汽的温度,故B正确;酒精与水互溶,不能用酒精萃取溴水中的溴,故C错误;称量时,左物右码,称量物放在纸上,故D正确。 9. 等物质的量的SO2和SO3相比较,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它们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1 B. 它们所含氧原子数目之比为2∶3 C. 它们的质量之比为1∶1 D. 它们所含原子数目之比为3∶4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等物质的量的SO2和SO3分子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1:1,故A正确;B.等物质的量的SO2和SO3分子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1:1,1个SO2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1个SO3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则所含O原子数之比为(1×2):(1×3)=2:3,故B正确;C.等物质的量的SO2和SO3质量之比等于物质的摩尔质量之比=64:80=4:5,故C错误;D.等物质的量的SO2和SO3分子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1:1,1个SO2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1个SO3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则原子总数之比为(1×3):(1×4)=3:4,故D正确;故选C。 考点:考查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10. 用可溶性钡盐检验SO42-的存在时,先在待测溶液中加入盐酸,其作用是 A. 形成较多的白色沉淀 B. 使形成沉淀的纯度更高 C. 排除硫酸根离子以外的其他阴离子及银离子的干扰 - 9 - D. 排除钡离子以外的其他阳离子的干扰。 【答案】C ............ 【考点定位】考查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学生硫酸根离子的检验知识,在检验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时,如果对溶液成分没有限制,则需要可能存在的其他微粒如碳酸根离子、银离子等的干扰.在实验过程中,无论操作还是试剂的选择都要做出相互不干扰的选择和调整。 11. 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Cl2、MgCl2、Na2SO4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下列操作顺序中最合适的是 A. ①④②⑤③ B. ④①②⑤③ C. ②⑤④①③ D. ⑤②④③①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要先除硫酸根离子,然后再除钙离子,碳酸钠可以除去过量的钡离子,如果加反了,过量的钡离子就没法除去,至于加氢氧化钠除去镁离子顺序不受限制,因为过量的氢氧化钠加盐酸就可以调节了,只要将三种离子除完了,过滤就行了,最后加盐酸除去过量的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故答案为:②⑤④①③,答案选C. 考点:物质除杂 12. 火星探测器发回的信息表明,火星上存在针铁矿〔Goethite,化学式:FeO(OH)〕和黄钾铁矾(Jarosite),从而证明火星表面曾经存在过水.这一发现被《人民日报》等媒体评为2004世界十大新闻之首.已知两种矿物中铁的价态相同,则黄钾铁矾〔化学式记为:KFe3(SO4)2(OH)n〕中n值为 A. 4 B. 5 C. 6 D. 7 【答案】C - 9 - 【解析】试题分析:FeO(OH)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由于两种矿物中铁的价态相同,则黄钾铁矾{化学式记为:KFe3(SO4)2(OH)n}中铁的化合价也是+3价,所以n=1+3×3-2×2=6,答案选C。 考点:考查元素化合价的判断和应用 13. 已知HCl气体极易溶于水.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A错误;向试管内加固体粉末,应用药匙或纸槽,试管横放将药品平送入试管底部,试管竖直起来,故B错误; 向试管内倾倒液体试剂,瓶塞应该倒置于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故C正确;HCl气体极易溶于水,D装置易引起倒吸,故D错误。 点睛:氯化氢、氨气等易溶于水的气体,溶于水时要防止倒吸,若图所示。 14. 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它的摩尔质量成正比。一只气球若放在空气(空气的平均摩尔质量约为29g/mol)中可静止不动,则相同条件下该气球放在下列气体中会下沉的是 A. NO2 B. Cl2 C. CO2 D. CH4 【答案】D 【解析】一只气球若放在空气中可静止不动,说明气球内气体的密度与空气相等,则气球内气体的摩尔质量是29g/mol;气球放在密度小的气体中会下沉,NO2 、Cl2 、CO2的摩尔质量都大于29g/mol,CH4的摩尔质量是16g/mol,故D正确。 15. 能用溶解、过滤、结晶的方法来分离的一组物质是 A. NaCl和Na2SO4 B. CuO和KCl C. BaSO4和CaCO3 D. NaNO3和NaOH 【答案】B 【解析】NaCl和Na2SO4都易溶于水,不能用过滤法分离,故A错误;CuO不溶于水,可用过滤分离出,而KCl能溶于水,可用蒸发结晶分离出来,故B正确;BaSO4和CaCO3都难溶于水,不能用过滤法分离,故C错误;NaNO3和NaOH都易溶于水,不能用过滤法分离,故D错误。 点睛:能用溶解法分离的物质所具有的原则:1 相互不反应 ; - 9 - 2 溶解度相差较大,即一个易溶,一个难溶。 16. 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中,c(H+)=0.2mol/L,,c(Al3+)=0.4mol/L ,c(SO42-)=0.8mol/L,则c(K+)为 A. 0.15mol/L B. 0.2 mol/L C. 0.3 mol/L D. 0.4 mol/L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溶液电荷守恒,溶液中存在3c(Al3+)+c(K+)+c(H+)=2c(SO42-)+c(OH-),而溶液中c(OH-)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则有3c(Al3+)+c(K+)+c(H+)=2c(SO42-),所以:c(K+)=2c(SO42-)-3c(Al3+)-c(H+),c(K+)═2×0.8mol/L-3×0.4mol/L-0.1mol/L=0.3mol/L;故选C。 考点: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的相关知识。 17. 下列物质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A. 少量白磷保存在水中 B. 氢氧化钠固体敞口放在空气中 C. 生石灰露置于空气中 D. 浓盐酸盛放在敞口玻璃瓶中 【答案】A 【解析】A、白磷易自燃,应隔绝空气,所以储存在水中,以防自燃,A正确;B、固体氢氧化钠易潮解,故应密封保存,B错误;C、生石灰能吸收水,应密封保存,C错误;D、浓盐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所以应密封保存在细口瓶中,D错误,答案选A。 点睛:此题是药品储存的有关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了解所储存物质的特性,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解答时还需要注意试剂瓶和瓶塞的选择。 18. 下列检验离子的方法正确的是 A. 某溶液----(加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l- B. 某溶液----(加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 C. 某溶液----(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u2+ D. 某溶液----(加碳酸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a2+ 【答案】C 【解析】能使硝酸银产生沉淀的有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等,所以加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不一定有Cl-,故A错误;能使氯化钡产生沉淀的有银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加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不一定有SO42-,故B错误; - 9 - 能使氢氧化钠产生蓝色沉淀的只有铜离子,所以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有Cu2+,故C正确;能使碳酸钠产生沉淀有钙离子、钡离子、镁离子等,加碳酸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不一定有Ca2+,故D错误。 点睛:SO42-的检验方法:加入足量稀盐酸没有沉淀,再加氯化钡,若有沉淀,说明原溶液一定含有SO42-; 19. 在标况下,5.6gCO、0.5mol O3和 0.8mol CH4 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 A. 2.24L B. 33.6L C. 1.12L D. 无法计算 【答案】B 【解析】在标况下,5.6gCO 的体积是 ,0.5mol O3和 0.8mol CH4在标况下的体积是 ,所以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4.48L+29.12L=33.6L,故B正确。 20. 已知Q与R的摩尔质量之比为9∶22,在反应X+2Y2Q+R中,当1.6 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 g R,则参与反应的Y和生成的Q的质量之比为 A. 46:9 B. 32:9 C. 23:9 D. 16:9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可假设Q和R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9a、22a, 设生成4.4gR需要Q的质量是x X+2Y═2Q + R 18a 22a x 4.4g 根据,解得x=3.6g, 由质量守恒可知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4.4g+3.6g-1.6g=6.4g, 所以参与反应的Y和生成物Q的质量之比为为6.4g:3.6g=16:9,故选D。 【考点定位】考查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及质量守恒定律来计算物质的质量 【名师点晴】明确相对分子质量与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关系是解答的关键,根据“反应X+2Y═2Q+R中,已知Q和R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则可假设Q和R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9a、22a,依据Q、R的质量比以及1.6gX,生成4.4g R,代入计算,进而得到Y、Q的质量比,据此分析解题。 21. 实验小组的同学欲对一粗盐样品进行初步提纯。所用实验仪器或用品如下: - 9 - (1)D的名称是_______; (2)提纯的步骤是:溶解、过滤、_______、计算产率; (3)“过滤”操作的要点可概括为“一贴、二低、三靠”,其中“二低”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小组通过正确的计算发现,所得实验结果与该粗盐的实际含量对比,实验测得的结果比实际偏低,请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何用密度为1.84 g·cm-3、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来配制0.5 mol·L-1的H2SO4溶液500 mL?简述配制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蒸发皿 (2). 蒸发 (3). 滤纸上沿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上沿 (4). 称取时出错,蒸发有液体溅出等 (5). 配制步骤有计算、量取、稀释、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等操作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图示判断D仪器的名称;(2)粗盐提纯的步骤一般有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等步骤;(3)根据过滤操作的要点分析;(4)可以从导致精盐减少的原因解答;(5)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的步骤分析解答。 解析:(1)根据图示,仪器D是蒸发皿;(2)粗盐提纯的步骤有: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等;(2)两低主要是为了防止滤液漫过漏斗、漫过滤纸而起不到过滤的目的,所以“二低”是指滤纸上沿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上沿;(4)在过滤、蒸发操作时损失了液体的质量造成精盐质量减小或称量时操作或读数错误都可能使实验测得的结果比实际偏低 - 9 - ;(5)用密度为1.84 g·cm-3、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来配制0.5 mol·L-1的H2SO4溶液500 mL的步骤有计算、量取、稀释、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等操作。 点睛:“过滤”操作的要点 “三靠”是指:倾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紧靠有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 22. 取100 mL的Na2CO3和Na2SO4混合溶液,加入适量Ba(OH)2溶液100 mL后,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干燥后得到14.51 g白色沉淀和滤液,再用过量稀硝酸处理沉淀,最后减少到4.66 g,并有气体放出.计算: (1)原混合液中Na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1; (2)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L; (3)过滤出沉淀后,计算所得滤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设反应前后溶液的密度均为1 g·cm-3,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0.2 (2). 1.12 (3). 0.7mol·L-1 【解析】试题分析:过滤、干燥后得到14.51g白色沉淀为硫酸钡、碳酸钡的质量,用足量的稀硝酸处理沉淀后,沉淀最后减少到4.66g,故硫酸钡为4.66g,碳酸钡质量为14.51g-4.66g=9.85g。 (1)根据硫酸根守恒有n(Na2SO4)=n(BaSO4)==0.02mol,原混合液中Na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答:原混合液中Na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 (2)根据碳元素守恒有n(CO2)=n(BaCO3)==0.05mol,故V(CO2)=0.05mol×22.4L/mol=1.12L,答: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为1.12L; (3)过滤出14.51g沉淀后,溶液中溶质为NaOH,根据钠离子守恒n(NaOH) = 2n(Na2SO4) + 2n(Na2CO3) =" 2" × 0.05 mol+2 × 0.02mol=0.14mol,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0.2L,所得滤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7mol/L,答:得滤液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7mol/L。 考点:考查了混合物的计算的相关知识。 - 9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