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06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B)班月考化学试题
www.ks5u.com 青冈一中高一学年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B班) (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一、单选题(共48分) 1.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浓硫酸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标志为腐蚀品标志,浓硫酸属于腐蚀品,应该使用此在标志,故A正确; B.为爆炸品标志,爆炸品是指容易发生爆炸的,如烟花爆竹等,故B错误; C.为有毒气体标志,有毒气体如氯气、一氧化碳等张贴,故C错误; D.属于易燃标志,常张贴于易燃液体,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2.进行化学实验时应强化安全意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汽油着火时,应该用水浇灭 B. 用试管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使试管口竖直向上 C. 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立即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D. 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时应向蒸馏烧瓶中加入碎瓷片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汽油的密度比水小,且与水不溶,会随着水流淌,导致火势蔓延,A项错误; B. 用试管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B项错误; C. 浓硫酸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具有腐蚀性,不能用氢氧化钠,C项错误; D. 制备蒸馏水时向蒸馏烧瓶中加入碎瓷片,以防止爆沸,D项正确; 答案选D。 3.下列各组物质可以采用过滤操作进行分离的是( ) A. 氢气和氧气 B. 水和氯化钠 C 水和汽油 D. 水和氢氧化铜 【答案】D 【解析】 【分析】 过滤是分离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的操作,据此解答。 【详解】A、氢气和氧气均是气体,不能用过滤法分离,A不符合。 B、氯化钠是可溶于水的物质,所以不能用过滤法分离,B不符合; C、汽油是不溶于水的液体,应该用分液法分离,C不符合; D、氢氧化铜是不溶于水的固体,所以可用过滤法分离,D符合。 答案选D。 【点睛】掌握物质的性质差异以及常见物质分离与提纯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等是解答的关键,对于过滤一定要明白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可用过滤法分离。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H2的摩尔质量是2g/mol B. 物质的量的符号是mol C. 常温常压下Cl2的摩尔体积是22.4L/mol D. 物质的摩尔质量的数值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A.H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可知H2的摩尔质量是2g/mol,故A正确; B.物质的量的符号是n,单位是mol,故B错误; C.常温常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不是22.4L/mol,故C错误; D.物质的摩尔质量单位是g/mol时,其数值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数值,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5.下列图示与操作名称不对应的是 A. 升华 B. 分液 C. 过滤 D. 蒸馏 【答案】A 【解析】 【详解】A、升华是从固体变为气体的过程,图中操作名称是加热,选项A不对应;B、由图中装置的仪器以及操作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可知本实验操作名称是分液,选项B对应;C、由图中装置的仪器以及操作分离难溶固体与液体的混合物,可知本实验操作名称过滤,选项C对应;D、由图中装置的仪器以及操作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可知本实验操作名称蒸馏,选项D对应。答案选A。 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①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②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原子;③6.02×1023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④氢原子的摩尔质量是1 g;⑤HCl的摩尔质量等于1 mol HCl分子的质量;⑥1 mol CO2中含有1 mol碳和2 mol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④⑥ D. 全部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中,摩尔不是物理量,是物质的量的单位,错误;②中,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结构粒子,不一定是原子,错误;③中,阿伏加德罗常数是精确值,而6.02×1023mol-1为近似值,错误;④中,H的摩尔质量为1g·mol-1,错误;⑤中,摩尔质量与质量的单位不同,错误;⑥中,1mol碳和2mol氧均未指明粒子种类,错误;符合题意的选项为D;综上所述,本题选D。 【点睛】构成物质的微粒种类很多,主要有分子、原子、离子等等,因此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近似为6.02×1023个微粒。 7.下列实验操作中:①过滤;②蒸发;③溶解;④取液体试剂;⑤取固体试剂。一定要用到玻璃棒的是( ) A. ①②③ B. ④⑤ C. ①④ D. ①③⑤ 【答案】A 【解析】 【详解】过滤需要玻璃棒引流,蒸发需要玻璃棒搅拌,溶解也需要玻璃棒搅拌,④⑤不需要玻璃棒,所以答案选A。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mol O2和1mol CO2所含有的原子数相等 B. 的摩尔质量是96g·mol-1 C. 阿伏加德罗常数恰好为6.02×1023mol-1 D. 1mol CO2的质量为44g·mol-1 【答案】B 【解析】 【详解】A. 1mol O2所含有的原子数为2NA,而1mol CO2所含有的原子数为3NA,两者不相等,A项错误; B. 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为96,单位为g·mol-1,B项正确; C.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约为6.02×1023mol-1,C项错误; D. 1mol CO2的质量应为44g,单位不正确,D项错误; 答案选B。 【点睛】摩尔质量的单位与质量的单位不同,与相对分子质量也有不同之处,学生学习时要学会加以区分。 9.如图所示是分离混合物时常用的仪器,从左至右,可以进行的混合物分离操作分别是 A. 蒸馏、蒸发、萃取、过滤 B. 过滤、蒸发、萃取、蒸馏 C. 萃取、过滤、蒸馏、蒸发 D. 蒸馏、过滤、萃取、蒸发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化学实验基础操作及注意事项分析。 【详解】图中给定的仪器:蒸馏烧瓶(蒸馏)、普通漏斗(过滤)、分液漏斗(分液或萃取)、蒸发皿(蒸发),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带支管口的是蒸馏烧瓶,不带支管的是圆底烧瓶。 10.下列有关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 燃着的酒精灯打翻失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B. 为了使过滤速率加快,可用玻璃棒在过滤器中轻轻搅拌,加速液体流动 C. 蒸发食盐溶液时发生液滴飞溅现象,应立即加水冷却 D. 皮肤上沾有少量浓硫酸,可立即用大量水冲洗,涂上3%-5%的NaHCO3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燃着的酒精灯打翻失火,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可以使酒精与氧气隔绝,A项错误; B. 用玻璃棒在过滤器中轻轻搅拌,容易弄破滤纸,操作不规范,B项错误; C. 蒸发溶液时,发生液滴飞溅时,应用玻璃棒进行搅拌,而不应加水进行冷却,C项错误; D. 浓硫酸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D项正确; 答案选D。 11.有关药品的保存和使用正确的是( ) A. 白磷置于空气中 B. 新制的氯水存放在棕色瓶中 C. 盛放烧碱的试剂瓶应用玻璃塞 D. 金属钠保存在乙醇中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白磷着火点较低,在空气中容易自然,且白磷有剧毒,不能暴露在空气中,A项错误; B. 氯水中的次氯酸见光容易分解,所以新制的氯水需要保存在在棕色试剂瓶中,B项正确; C. 烧碱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能够与玻璃塞中的二氧化硅反应,保存氢氧化钠溶液不能使用玻璃塞,使用橡胶塞,C项错误; D. 钠性质活泼,需要隔绝空气密封保存,钠能够与乙醇反应,不能保存在乙醇中;由于钠密度大于煤油和石蜡,所以金属钠可以保存在煤油或石蜡中,D项错误; 答案选B。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常温、常压下,11.2 L 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B. 标准状况下,22.4 L H2和O2的混合气体所含分子数为NA C. 18 g H2O的物质的量是1mol D. 标况下,1 mol SO2体积是22.4 L 【答案】A 【解析】 【分析】 A. 常温常压不是标准状况,在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 L/mol; B. 分子个数N = ×NA; C. 依据n = 计算物质的量; D. 依据V = nVm来计算气体的体积; 【详解】A. 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 L/mol,故11.2 L氮气的物质的量小于0.5mol,则分子个数小于0.5 NA个,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 B. 标况下22.4 L氧气和氢气混合气体中的分子个数N = ×NA= ×NA/mol=NA个 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 18 g H2O的物质的量 = = 1 mol,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标况下,1 mol SO2的体积 = 1 mol×22.4 L/mol = 22.4 L,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点睛】本题侧重考查与物质的量相关的化学计量之间的转化关系。学生需要准确理解每个物理量的含义,并正确运用公式,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需要注意的是,注意细节题,气体摩尔体积为22.4 L/mol的状态与条件,题设陷阱经常误将“常温常压”当作“标准状况”、误把固体、液体当成气体,学生做题时只要善于辨析,便可识破陷阱,排除选项。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aOH的摩尔质量是40g B. 1摩尔H2SO4质量为98g C. 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6.02×1023mol-1 D. 1mol任何纯净物都含有相同的原子数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NaOH的摩尔质量是40g/mol,A错误;B、1摩尔H2SO4质量为98g/mol×1mol=98g,B正确;C、阿伏加德罗常数约是6.02×1023mol-1,C错误;D、1mol任何纯净物不一定都含有相同的原子数,例如氧气和臭氧等,D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 14. 在盛有溴水的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苯、四氯化碳和酒精,振荡后静置,出现如图所示现象,则加入的试剂分别是 A. ①是CCl4,②是苯,③是酒精 B. ①是酒精,②是CCl4,③是苯 C. ①是苯,②是CCl4,③是酒精 D. ①是苯,②是酒精,③是CCl4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苯能萃取溴水中的溴,但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看到的现象是溶液分层,上层呈紫红色,下层呈无色;四氯化碳能萃取溴水中的溴,但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看到的现象是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上层呈无色;酒精和溴水能互溶,所以看到的现象是溶液不分层,溶液为橙黄色,答案选C。 考点:考查萃取实验操作 15.某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③②①④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②③①⑤④ D. ③⑤②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要除去食盐水含有的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实质就是除去Ca2+、Mg2+、SO42-,可加入过量碳酸钠使Ca2+转化为CaCO3沉淀除去,加入过量氢氧化钠将Mg2+转化为Mg(OH)2沉淀除去,加入过量氯化钡将SO42-转化为BaSO4沉淀除去;除去Mg2+和SO42-,不用考虑先后顺序,但是加入碳酸钠除Ca2+要放在加入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过滤出沉淀后,向滤液中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②③①⑤④或③②①⑤④或③①②⑤④,答案选C。 【点睛】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①不能引入新的杂质;②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实验操作要简便,不能繁杂。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 16.下列除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氢氧化钠溶液中混有碳酸钠,可加盐酸除去 B. 生石灰中混有石灰石,可加盐酸除去 C. 碳酸钙中混有少量碳酸钠,可加氢氧化钠除去 D. 硝酸钾溶液中混有少量硫酸钾,可加适量硝酸钡溶液除去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氢氧化钠溶液中混有碳酸钠,可加盐酸后会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能除去碳酸钠杂质且引入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A项错误; B. CaCO3和CaO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B项错误; C. 碳酸钙中混有少量碳酸钠,加氢氧化钠后不会和碳酸钠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C项错误; D. 硝酸钾溶液中混有少量硫酸钾,可加硝酸钡溶液可以和硫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再过滤除去不溶物,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D项正确; 答案选D。 【点睛】根据原物质和杂质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二、填空题(共52分) 17.(1)3.01×1023 个NH3分子的物质的量______ (2)0.5molH2SO4含有的氧原子数______ (3)2.3gNO2的物质的量______ (4)标况下,33.6LN2的物质的量______其分子数为______ (5)与6.4gSO2所含的氧原子数相等的NO分子的质量为______ 【答案】 (1). 0.5mol (2). 2NA (3). 0.05mol (4). 1.5mol (5). 1.5NA (6). 6g 【解析】 【分析】 (1)根据n=推导计算; (2)依据n=再结合分子结构作答; (3)根据n=推导计算; (4)依据n==计算; (5)根据与物质的量相关的公式n==结合原子个数相等计算得出结论。 【详解】(1)3.01×1023 个NH3分子物质的量==0.5mol,故答案为:0.5mol; (2)0.5molH2SO4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5mol4NA=2NA,故答案为:2NA; (3)2.3gNO2的物质的量为=0.05mol,故答案为:0.05mol; (4)标况下,33.6LN2的物质的量为=1.5mol,其分子数为1.5molNA=1.5NA,故答案为:1.5mol;1.5NA; (5)6.4gSO2所含的氧原子数为2NA=0.2 NA,则NO分子的物质的量为0.2 mol,其质量为0.2 mol30g/mol=6g,故答案为:6g。 18.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填在横线上。 A.萃取 B.分液 C.蒸馏 D.过滤 (1)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沙子的混合物___。 (2)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___。 (3)分离四氯化碳(沸点为76.75 ℃)和甲苯(沸点为110.6 ℃)的混合物___。 (4)从碘的水溶液里提取碘___。 【答案】 (1). D (2). B (3). C (4). A 【解析】 (1)沙子不溶于水,则不溶性固体与溶液的分离方法为过滤,故答案为D; (2)水与汽油不相溶,分层,利用分液漏斗通过分液来分离,故答案为B; (3)四氯化碳、甲苯互溶,但沸点不同,利用蒸馏来分离,故答案为C; (4)碘在水中的溶解度小,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大,可利用苯或四氯化碳作萃取剂,通过萃取操作分离,故答案为A。 点睛:分离提纯方法的选择思路是根据分离提纯物的性质和状态来定的。具体如下: ①分离提纯物是固体(从简单到复杂方法) :加热(灼烧、升华、热分解),溶解,过滤(洗涤沉淀),蒸发,结晶(重结晶);②分离提纯物是液体(从简单到复杂方法) :分液,萃取,蒸馏;③分离提纯物是胶体:盐析或渗析;④分离提纯物是气体:洗气。 19.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酒精、苯、CCl4、煤油都是有机溶剂,有机溶剂之间大都能互溶;碘(I2)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其溶液呈紫色;溴(液溴)的性质与碘相似,其溶液呈橙色。 (1)下列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___。 A.液溴和CCl4 B.酒精和煤油 C.CaCl2和Na2SO4 D.苯和蒸馏水 (2)在酒精、苯、CCl4、NaCl、蒸馏水五种试剂中: ①能把碘单质从碘水中萃取出来的是___,进行分液之后是否能得到纯净的碘单质?___。 ②能把溴从溴水中萃取出来,并在分液时溴从分液漏斗下端倒出的是___;萃取后,上层液体呈___色,下层液体呈____。 ③CCl4能把碘酒中的碘萃取出来吗?____;为什么?____。 【答案】 (1). D (2). 苯与CCl4 (3). 否 (4). CCl4 (5). 无 (6). 橙色 (7). 不能 (8). CCl4与酒精互溶 【解析】 【分析】 (1)互不相溶的液体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一般有机溶质易溶于有机溶剂,无机溶质易溶于无机溶剂; (2)①萃取剂的选择原则是:与水互不相溶,被萃取的物质在该溶剂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且跟萃取物不发生化学反应; ②根据液体的密度判断;溴在CCl4中的颜色是橙色; ③根据萃取剂的选择标准判断。 【详解】(1)A、液溴和CCl4互溶,不分层,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A错误; B、酒精和煤油互溶,不分层,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B错误; C.CaCl2和Na2SO4都易溶于水,且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钙沉淀,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C错误; D.苯和蒸馏水不互溶,分层,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①碘在苯、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且和碘不反应,苯、CCl4和水不互溶,所以符合萃取剂的选择标准,故萃取剂为苯、CCl4;碘被萃取到CCl4或苯中,得到的仍是混合物,所以不能得到纯净的碘单质; 故答案为:苯与CCl4;否; ②CCl4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CCl4在下方,水在上方;萃取时,上层液体是水,溴被萃取到下方CCl4中,所以上层无色,下层橙色; 故答案为:CCl4;无;橙色; ③CCl4和乙醇互溶,液体不分层,不符合萃取剂的选择标准,故不能; 故答案为:不能;CCl4与酒精互溶。 20.蒸馏是实验室制备蒸馏水的常用方法,如图所示的两个装置都可以制取蒸馏水。 (1)图Ⅰ是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常用装置,仪器A、B、C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加热A时要加垫石棉网,目的是______。 (2)图Ⅰ中冷却水的流向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 (3)实验时A中除加入少量自来水外,还需加入少量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如果忘记加入,应_____。 (4)图Ⅱ装置也可用于少量蒸馏水的制取(加热及固定仪器略),其原理与图Ⅰ完全相同。该装置中使用的玻璃导管较长,其作用是____;烧杯中还应盛有的物质是_____。 【答案】 (1). 蒸馏烧瓶 (2). (直形)冷凝管 (3). 锥形瓶 (4). 使蒸馏烧瓶受热均匀 (5). 不正确 (6). 冷凝效果不好,应下进上出 (7). 沸石或碎瓷片 (8). 防止液体暴沸 (9). 立即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 (10). 冷凝水蒸气 (11). 冰水 【解析】 【分析】 (1)根据仪器构造与用途分析作答; (2)蒸馏使,冷却水“下进上出”; (3)蒸馏烧瓶做蒸馏操作时需要加入沸石或碎瓷片; (4)从冷凝角度考虑分析。 【详解】(1)仪器A、B、C的名称分别是:A蒸馏烧瓶、B(直形)冷凝管、C锥形瓶; 加热A时要加垫石棉网主要是为了使蒸馏烧瓶受热均匀,故答案为:蒸馏烧瓶;(直形)冷凝管;锥形瓶;使蒸馏烧瓶受热均匀; (2)为达到冷凝效果,冷凝水的的进出口方向应为“下进上出”图中操作不正确,这样冷凝效果不好,故答案为:不正确;冷凝效果不好,应下进上出; (3)实验时A中除加入一定量的自来水外,还需加入少量沸石或碎瓷片,沸石或碎瓷片中的空隙作为沸腾中心,其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若忘记加入,则应立即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 故答案为: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立即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 (4)该装置中使用的玻璃导管较长。长玻璃导管相当于冷凝器,其作用是冷凝水蒸气;烧杯中还应盛有的物质是冰水,故答案为:冷凝水蒸气;冰水。 21.通过海水晾晒可得粗盐,粗盐中除含有NaCl外,还含有以及泥沙等杂质。制备精盐的各步操作流程如下: (1)在第⑦步蒸发过程中要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__________。 (2)第②、④步操作的目的分别是除去粗盐中的和,需要加入的试剂依次是________(填化学式)。 (3)第⑥步操作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在第③步操作中,选择的除杂试剂不能是KOH溶液,理由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 防止液体局部受热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2). BaCl2、Na2CO3 (3). 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CO2+H2O (4). 会引入新杂质K+ 【解析】 【分析】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CaCl2、MgCl2、Na2SO4杂质,即除去Mg2+、Ca2+、SO42-和泥沙,Mg2+用OH-沉淀,SO42-用Ba2+沉淀,Ca2+用CO32-沉淀。根据工艺流程图分析可知,样品溶解之后,步骤②可先加入BaCl2除去,再加入NaOH溶液(步骤③)以除去MgCl2,最后经过步骤④加入Na2CO3溶液,以除去CaCl2和过量的BaCl2 ,过滤要放在所有的沉淀操作之后,最后再用盐酸处理溶液中的CO32-和OH-,最后进行蒸发、结晶、烘干等操作得到精盐,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1)在第⑦步蒸发过程中要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防止液体局部受热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2)第②步操作的目的除去粗盐中的,则需要加入过量BaCl2溶液,第④步操作是 为了除去及过量的BaCl2,则需要加入过量Na2CO3溶液,故答案为:BaCl2、Na2CO3; (3) 第⑥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滤液中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所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CO2+H2O; (4)不能用KOH溶液代替NaOH溶液,理由是氢氧化钾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钾,会引入新杂质K,故答案为:会引入新杂质K+。 【点睛】粗盐提纯过程中,要注意引入的除杂剂是过量的,最后要将除杂剂也进行处理,因此加入的碳酸钠溶液要在氯化钡溶液之后,顺序不能颠倒。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