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皖江名校”决战高考最后一卷 理综试题化学参考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高三“皖江名校”决战高考最后一卷 理综试题化学参考答案

2020“皖江名校联盟”决战高考最后一卷·化学参考答案 第 1 页 共 5 页 2020“皖江名校联盟”决战高考最后一卷化学参考答案 7.【答案】A【解析】A 项,水温过高水解酶的活性可能降低,洗涤效果变差,故该说法错误。 B 项, “84 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具有强氧化性的 NaClO,消毒原理是把病毒氧化,医用酒精的消毒原理是使蛋白质 变性,二者消毒原理不同。 C 项,CO2 液态时作为油脂的萃取剂,无污染,易分离。D 项,侯氏制碱法利 用了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的性质,先得到碳酸氢钠,再利用其不稳定性得到碳酸钠。 8. 【答案】C【解析】A 项,从以上转化关系可知,两步反应原子利用率都是 100%,符合绿色化学最理 想的“原子经济”理念。B 项,乙中 10 个碳原子上的氢环境不同,故有 10 种一氯代物。C 项,与饱和碳 原子相连的四个原子一定不在同一平面上,该说法错。D 项,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结构与组成可知,该反 应为加成反应,说法正确。 9.【答案】B【解析】 A 项,金属铁与氯气反应只能生成 Fe3+,故 A 错误。B 项,熔融状态下 1mol 硫酸 氢钠完全电离生成 1mol 钠离子和 1mol 硫酸氢根离子,电离出的阳离子数为 NA,故 B 正确。C 项,甲烷 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卤代烃不止一种,因此生成的 CH3Cl 分子数小于 1.0 NA,故 C 错 误。D 项,C2H6O 存在乙醇和甲醚两种同分异构体,1molC2H6O 中可供剪切的 C-H 键数目为 5NA 或 6NA, 故 D 错误。 10.【答案】D【解析】A 项,棉球 a 褪色,是由于 SO2 的漂白性,棉球 b 褪色是由于 SO2 的还原性,褪色 原理不同,该项错误。B 项,丙中形成的酸性溶液中有硝酸存在,可把亚硫酸氧化成硫酸,因此会有硫酸 钡沉淀,丁中则没有沉淀生成,该项错误。 C 项,可观察到的甲中蔗糖变黑的现象验证浓硫酸具有脱水 性;乙中两棉球都褪色,说明有 SO2 生成,可推知硫元素得电子,硫酸表现出氧化性;但没有明显现象能 验证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总体看该项错误。D 项,m 管把分液漏斗连成等压的系统,使液体能顺利滴下, 起到平衡压强作用;戊中的碱石灰能吸收酸性气体,关键是吸收 SO2,避免污染空气,该说法正确。 11.【答案】C【解析】A 项,由修复过程示意图中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变化变化可知,①失电子的反应, 应为负极反应,②③④⑤为得电子的反应,应为正极反应。B 项,增大单位体积水体中小粒径 ZVI 的投入 量,增大负极反应的接触面积,加快 ZVI 释放电子速率,由此加快水体修复速率。C 项,C2HCl3 中 C 原子 化合价为+1,CH2=CH2 中 C 原子化合价为-2 价,1mol C2HCl3 转化为 CH2=CH2 脱去 3 mol Cl,需要得到 6mol 电子(需 3molFe 转化为 Fe2+),再加上无效腐蚀,所以,Fe 转化成 Fe2+的量要大于 3 mol。D 项,硝酸根 在酸性条件下显较强氧化性,可在正极得电子,反应式为:NO3-+10H++8e-=NH4++3H2O。 12.【答案】B【解析】A 项,可由电荷守恒判定,该项正确。B 项,X→Y 过程是继续反应的过程,弱电 解质 NH3·H2O 逐渐变成强电解质 NH4Cl,溶液导电性增强的主要原因是 c(NH4+)和 c(Cl-)增大,故该说法 错误。 C 项,Y 点是恰好完全中和点,M 点氨水未完全反应,所以 V2 < V3 正确。D 项, 㡠 㡠 · 㡠 · 为 NH4+水解常数的倒数,只受温度影响,此过程不变,该说法正确。 2020“皖江名校联盟”决战高考最后一卷·化学参考答案 第 2 页 共 5 页 13.【答案】D【解析】Z+[Y W - 是实验室用于检验某常见金属离子的一种化学试剂,再结合化学 键的特点可联想到检验 Fe3+的 KSCN,然后通过验证 W、X、Y 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5,则可确定 W 为 C、X 为 N、Y 为 S、Z 为 K。 A 项,S2-的半径大于 K+的半径,该选项正确。B 项,X 的氢化物为 NH3,Z 的氢化物为 KH,与水反 应分别得到氨水和氢氧化钾溶液,该项正确。C 项,由于 NH3 存在分子间氢键,比 CH4 的沸点高很多, 所以该项正确。 D 项,[Y W X - 的电子式为: ,可见各原子都达到 8 电子稳定结构,该 项错误。 26.【答案及评分标准】(14 分) (1)将含钒废料粉碎、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加快搅拌速度等(1 分);SiO2 或二氧化硅(1 分) V2O4+4H+=2VO2++2H2O(2 分,不配平不得分,下同) (2)2:1(2 分) (3)CO2、NH3(2 分) (4)NH4+ + 2HCO3- + VO2+ =NH4VO3↓+ 2CO2↑+ H2O (2 分) 乙醇洗涤、烘干(不答“烘干” 不扣分)(1 分) (5)VO2++e-+2H+=VO2++H2O(2 分) 从左向右(1 分) 【简析】(1)前两问(略),酸浸时 V2O4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关键抓住两个信息,一是该反 应为复分解反应,二是产物为 VO2+。 (2)由流程可知,氧化反应的目的是将+4 价钒氧化为+5 价钒,氧化剂为 ClO-(被还原为 Cl-),Cl 化合价降低 2 价,还原剂为 VO2+(被氧化为 VO2+),V 化合价升高 1 价,因此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 量之比为 2:1。 (3)从流程图可知,气体 1 为 CO2,气体 2 为 NH3,利用二者合成沉钒所需的 NH4HCO3,降低成本, 减少污染。 (4)该反应参加反应的离子比较明显,即 NH4+ 、HCO3- 、VO2+,产物之一是 NH4VO3,流程已给出, 关键是另一产物“气体”成分的判断,结合物质的组成和反应环境,利用守恒等原理可推知为 CO2。 (5)这是信息方程式书写,不要求掌握各微粒的具体性质。高价态电极物质 VO2 +/VO2+在正极反应,得电子 的应是高价态 VO2 +(+5);低价态电极物质 V2+/V3+,在负极反应,失电子的是还原性更强的 V2+,故该电池 放电时的总反应为:VO2++V2++2H+=VO2++V3++H2O,正极反应为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反应 VO2++e-+2H+=VO2++H2O;充电时,外电源的正极连接原电池的正极(左边电极),质子的移动方向应与电 流的方向一致,即从左向右移动。 27.【答案及评分标准】(15 分) (1)分液漏斗(1 分)、浓硫酸(1 分,只写“硫酸”或“H2SO4”不得分) (2)夹紧止水夹,从长颈漏斗加水至漏斗内液面高于试管内液面,静置,若液面保持不变,说明气 密性良好。(2 分) (3)甲; 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或 丙 NH3·H2O NH3↑+H2O;(装 置 1 分,方程式 2 分,共 3 分,所选装置和方程式不匹配,得 0 分)。 (4)DE(或 ED)、HI、B(2 分,H 和 I 的顺序不能颠倒)。 (5)冷水浴(1 分,只答“水浴”不得分) 过滤(1 分) 平衡压强,收集尾气(答对一项 得 1 分,共 2 分)。 2020“皖江名校联盟”决战高考最后一卷·化学参考答案 第 3 页 共 5 页 (6)79.8(2 分,不按要求保留有效数字不得分) 【简析】(1)(2)(3)(略)(4)实验室中 CO2 的制取通常用碳酸钙和稀盐酸,显然庚装置是除 CO2 气体中 HCl 的净化装置,由已固定的庚装置位置推之 CO2 气体流向从右向左,NH3 流向从左向右。NH3 只能用碱性固体干燥剂净化,即用丁装置,CO2 的干燥用己(浓硫酸)装置。(5)第一空:合成氨基甲酸 铵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有利于提高产率;第二空:根据题干信息氨基甲酸铵不溶于 CCl4,属固液混 合体系,应用过滤操作分离;第三空:反应器在中间,两边通气,体系密闭,需考虑平衡压强的问题(这 是气体反应体系经常要考虑的问题,如常出现的“安全管”),再就是要联想到氨气对环境的污染,需进行 尾气收集。 (6)利用碳原子守恒可知:n(NH2COONH4)+n(NH4HCO3)=n(CaCO3)=0.25 mol ① 又 n(NH2COONH4) × 78 g·mol-1+n(NH4HCO3) × 79 g·mol-1=19.550 g ② ①②式联立计算可得 n(NH2COONH4) =0.2 mol, ꚨ× 香ꚨ Ͳ 香ꚨͲ 。 28.【答案及评分标准】(14 分,每空 2 分) (1)-4 A (2)①MBA 或 M > B > A、 A ② ③ B 5.33 【简析】(1)略(2)第一问:①该问主要考查信息获取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如果仅依据影响速率的条 件判断是得不出答案的。方法一,可直接利用三点的斜率信息,得 M > B > A。方法二,M 和 A 两点比较, 温度相同但 M 点反应物浓度高,推知 M > A, M 和 B 两点比较,同浓度但 M 点温度高,所以 M > B;A、B 两点比较只能从图像获取信息,看斜率 B > A ,故三点比较 M > B > A。第二问:三点比较,A 点的温度和 生成物浓度都最高,故逆反应速率最大。 ② C2H5OH(g) + IB(g) ETBE(g) P(初) 0.5×P0 0.5× P0 0 ΔP 0.5×P0×80% 0.5×P0×80% 0.5×P0×80% P(平) 0.1×P0 0.1×P0 0.4×P0 Kp= ꚨ × ꚨ× ×ꚨ× = ③ 由题中经验公式知,速率常数与活化能、温度有关,与浓度、压强无关。升温,k 正、k 逆都会增大,只是 增大倍数不同;催化剂会同程度降低正、逆反应的活化能,k 正、k 逆都同倍数增大;浓度、压强不影响速 率常数,故选 B。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 正 逆 , 则有 正 正 㡠ꚨ㡠ຐ༓ 逆 逆 㡠༓ 所以 正 逆 㡠༓ 㡠㡠ຐ =KP = M 点 正 逆 正 㡠ꚨ㡠ຐ༓ 逆 㡠༓ = × 㡠㡠ຐ 㡠༓ = × 㡠ꚨ××Ͳ ꚨ××6Ͳ =5.33。 2020“皖江名校联盟”决战高考最后一卷·化学参考答案 第 4 页 共 5 页 35. 【答案】 (1)B (2 分) (2)sp2、sp3(2 分) b(1 分) (3)1s22s22p63s23p63d3(1 分) Ti4+(2 分) (4)ClO3-中氯原子有一个孤电子对,ClO3-中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大于 ClO4-中成键电子对 间的排斥力。(2 分) (5)HNO2 和 HNO3 可表示为(HO)NO 和(HO)NO2,(HO) NO 中 N 为+3 价, (HO)NO2 中 N 为+5 价,正 电性更高,使 N─O─H 中 O 的电子更向 N 偏移,致使更容易电离出 H+(回答 HNO2 非羟基氧原子少,分 析合理也给分)(2 分) (6)8 (1 分) 6 × (2 分) 【简析】(1)A.属于基态的 Cl;B.已失去一个电子,其再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能量较高(第二电离能远高于 第一电离能);C.激发态 Cl 原子,其失去一个电子比基态更容易;D.为 B 的激发态,再失去一个电子比 B 容易。综上所述,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 B。(2)(3)(4)(5)(略)。 (6)从晶胞投影图可知,一个水分子在立方体中间,八个在顶点,故晶体中 H2O 的配位数为 8。一个晶 胞占有 H2O 分子数: × (立方体的 8 个顶点)+1(立方体中心)=2 个。该晶体密度 ρ 晶胞质量 晶胞体积 × 㡠× 6 × 㡠 。 36.【答案及评分标准】(15 分) (1)醛基、醚键 (2 分,对 1 个得 1 分,有错 0 分) (2)ab(2 分,选对 1 个 1 分,有错选 0 分) (3)取代反应(1 分) CH3CO(CH2)3OH CH3COCH2CH=CH2+H2O(或生成醚的反应 2 分) (4)1(1 分) (5)9(2 分) (2 分) (6) 【简析】该题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理解(如对水解概念的理解等),同事侧重考察了学生应该具 备的相关能力(如信息获取及应用能力、推理能力等)。 (1)该物质含有醛基、醚键、碳碳双键三种官能团,但碳碳双键不含氧(2)该问主要对合成路线图中 A→E 这一段所涉及的某些反应或物质性质的理解或应用。命题立意在能力,题目的背景材料是用来考查 能力的载体,这里的每一步转化学生不一定很清楚,也没有必要很清楚,只要找到有用信息即可。a 项, A 含有醛基,能和新制氢氧化铜浊液反应出现红色沉淀,D 则不能。b 项,D、E 化学式相同,结构不同, 故为同分异构体。c 项,测定相对分子质量应用质谱仪,红外光谱仪通常用来测化学键和官能团。d 项, 这一问对知识的理解或能力要求略高。方法一:从概念理解的角度,这里没有有机物“水解反应”所应有 2020“皖江名校联盟”决战高考最后一卷·化学参考答案 第 5 页 共 5 页 官能团(如酯基、肽键等),该项也就很容易排除了。方法二:“醛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还原成甲基”这是 题目给出的信息,图中信息还原剂是 H2,由此推知醛基变甲基的反应是①或②(不必搞清到底是①还是②), 由 C 生成 D 的反应③就只能是碳碳双键和 H2O 的加成反应了,故该项错。(3)通过反应物和生成物结构 特点分析知发生的是取代反应。醇再浓硫酸存在条件下,加热到一定温度可发生分子内或分子间脱水反应。 (4)根据手性碳定义分析,磷酸氯喹(L)分子中侧链上左数第二个碳原子为手性碳。(5)可按羧酸由简 单到复杂分析,甲酸酯 4 种,乙酸酯 2 种,丙酸酯 1 种,丁酸酯 2 种,共 9 种。由 5 个碳原子,但核磁共 振氢谱只有 2 两组峰的酸,必然要考虑高度对称性。 (6)结合框图信息(图中⑦⑧⑨三步),利用正推和逆推相结合的方法,以 2—丙醇和必要的试剂合成 2— 丙胺[CH3CH(NH2)CH3]的流程可确定为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