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06 发布 |
- 37.5 KB |
- 3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卷·2018届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解析版)
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中学 2016-2017 学年高二(上)第一次月考 化学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8 小题,每题 3 分共 54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有些古文或谚语包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古文或谚语 化学解释 A 日照香炉生紫烟 碘的升华 B 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 置换反应 C 煮豆燃豆萁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 雷雨肥庄稼 自然固氮 A.A B.B C.C D.D 2.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实验 操作 A 配制稀硫酸 先将浓硫酸加入烧杯中,后倒入蒸 馏水 B 排水法收集 KMnO4 分解 产生的 O2 先熄灭酒精灯,后移除导管 C 浓盐酸与 MnO2 反应制 备纯净 Cl2 气体产物先通过浓硫酸,后通过饱 和食盐水 D CCl4 萃取碘水中的 I2 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层,后 从上口倒出水层 A.A B.B C.C D.D 3.在 1.01×105Pa,20℃时,下列气体各 2.8L,其质量最大的是( ) A.N2 B.Cl2 C.NH3 D.SO2 4.下列溶液中,跟 100mL 0.5mol/L NaCl 溶液所含的 Cl﹣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 ( ) A.100mL0.5mol/L MgCl2 溶液 B.200mL 0.25mol/L CaCl2 溶液 C.50ml 1.0mol/L NaCl 溶液 D.25ml 0.4mol/L HCl 溶液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钠和氢气分别在氯气中燃烧,都产生白色烟雾 B.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蓝色的氯化铜 C.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震荡后溶液呈红色 D.氯水中滴入硝酸银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 6.若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6g 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NA B.标准状况下,22.4 L 水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NA C.0.5mol•L﹣1 的 AlCl3 溶液中所含 Al3+数目为 0.5NA D.0.1 mol 氦气所含有的原子数为 0.2NA 7.将标准状况下的 V L HCl(气)溶于 1 000g 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ρ g•cm﹣3, 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mol•L﹣1 B. mol•L﹣1 C. mol•L﹣1 D. mol•L﹣1 8.W、X、Y、Z 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W 的气态 氢化物可与其最高价含氧酸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由此可知( ) A.X、Y、Z 中最简单氢化物稳定性最弱的是 Y B.Z 元素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定强于 Y C.X 元素形成的单核阴离子还原性大于 Y D.Z 元素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只表现氧化性 9.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H2O2 的电子式: B.F﹣的结构示意图: C.中子数为 20 的氯原子:2017Cl D.NH3 的电子式: 10.下列解释事实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铁和稀硝酸反应制得浅绿色溶液:Fe+4H ++NO 3 ﹣═Fe 3++NO↑+2H 2O B.向 Ca(ClO) 2 溶液中通入过量 CO 2 制取次氯酸:2ClO﹣+H 2O+CO 2═2HClO+CO 32﹣ C.向酸性 KMnO 4 溶液中通入 SO 2:2MnO 4 ﹣+5SO 2+4OH ﹣═2Mn 2++5SO 42﹣+2H 2O D.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Ba2++2OH﹣+Cu2++SO42﹣═BaSO4↓+Cu(OH) 2↓ 11.下列除杂质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Na2CO3 固体中混有少量 NaHCO3:加热固体至质量恒定 B.NaHCO3 溶液中混有少量 Na2CO3:往该溶液中通入过量 CO2 气体 C.CO2 中混有 HCl:将其通过装 NaOH 溶液的洗气瓶 D.NaCl 溶液中混有少量 I2:加入适量 CCl4,振荡,静置,分液 12.今有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 ①2FeCl3+2KI═2FeCl2+2KCl+I2 ②2FeCl2+Cl2═2FeCl3 ③2KMnO4+16HCl═2KCl+2MnCl2+8H2O+5Cl2↑ 若某溶液中有 Fe2+和 I﹣共存,要氧化除去 I﹣而又不影响 Fe2+和 Cl﹣,可加入的试剂 是( ) A.Cl2 B.KMnO4 C.FeCl3 D.HCl 13.不能说明氧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事实是( ) A.H2O 的热稳定性强于 H2S B.硫化氢水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变浑浊 C.H2O 是液体,H2S 常温下是气体 D.氧气和氢气化合比硫和氢气化合容易 14.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N2+3H2 2NH3,下列 说法中,能充分说明这一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N2、H2 与 NH3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3:2 B.N2、H2 与 NH3 的浓度相等 C.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D.反应停止,正、逆反应速率都等于零 15.下列装置烧杯中盛放的都是稀硫酸,在铜上能产生大量气泡的是( ) A. B. C. D. 16.下列各组反应(表内物质均为反应物)刚开始时,放出 H2 的速率最大的是 ( ) 编号 金属(粉末 状) 物质的量 酸的浓度 酸的体 积 反应温 度 A Mg 0.1mol 6mol/L 硝酸 10mL 60℃ B Mg 0.1mol 3mol/L 盐酸 10mL 30℃ C Fe 0.1mol 3mol/L 盐酸 10mL 60℃ D Mg 0.1mol 3mol/L 盐酸 10mL 60℃ A.A B.B C.C D.D 17.一定温度下,在 2L 的密闭容器中,X、Y、Z 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 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到 10s,用 Z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0.158moL/(L•s) B.10s 后,该反应停止进行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g)+Y(g) ⇌ 2Z(g) D.反应开始到 10s 时,平均反应速率:ν(X)=ν(Y)=0.0395mol/(L•s) 18.某 100mL 混合液中,HNO3 和 H2SO4 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 0.4mol/L 和 0.1mol/L.向该混合液中加入 1.92g 铜粉,加热使反应发生完全.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忽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 ) A.所得溶液中 c(Cu2+)=0.225mol/L B.所得溶液中 c(Cu2+)=0.03mol/L C.所得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0.448L D.反应中转移 0.06mol 的电子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5 小题,共 46 分) 19.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 SO2 与 CO2 相比较,密度之比为 体积之比为 . 20.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氢气和气体 A 的质量分别是 0.2g 和 3.4g,则气体 A 的摩尔质量为 ,A 的分子数为 . 21.(10 分)甲、乙、丙均为化合物,其中甲为淡黄色的固体,乙常温下为无色 无味液体,丙为常见的无色无味气体.它们有如下图的转化关系,已知 D 为黄绿 色气体,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甲物质为 (填化学式). (2)1mol 乙和足量甲反应可生成 mol B 物质;1mol 丙和足量甲反应可生成 mol B 物质. (3)D 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其褪色原因是 . (4)丙与溶液 F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2.(10 分)海水中蕴藏的元素高达 80 多种,是人类财富的重要集散地.如图是 对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上 99%以上的溴元素存在于海洋中,资料显示海水中溴的含量约为 66mg•L﹣1.如图中制备溴涉及步骤 I、II、III,分别写出步骤 II 和步骤 III 中反应的 离子方程式: 、 . (2)制备镁的工艺中,从卤水到 MgCl2(aq)经历了 的过 程,生成 Mg(OH)2 的过程看似多余,其实该过程的作用是 . (3)电解无水氯化镁所得的镁蒸气在特定的环境里冷却后即为固体镁,下列物质 中可以用作镁蒸气的冷却剂的是 (填字母序号). A、Ar B、CO2 C、O2 D、N2. 23.(10 分)A、B、C、D、E 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 D>C>A>E>B,其中 A、B 处在同一周期,A、C 处在同一主族.C 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 A、B 原子核内 质子数之和,C 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是 D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 4 倍,且 D 为金 属.试回答: (1)C 的元素名称为 . (2)在五种元素中,能形成的最简单的液态或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大到小的顺 序是 (用具体的分子式表示). (3)A 与 B 形成的三原子分子的结构式是 ,B 与 D 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 1:1 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 . (4)请写出一个由以上 5 种元素中部分元素形成的物质,发生置换反应方程 式 . 24.(10 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图中 a、b、 c 表 示 止 水 夹). (1)甲、乙两仪器的名称是 、 . (2)利用 B 装置可制取的气体有 (写出两种即可). (3)A、C、E 相连后的装置可用于制取 Cl2,写出 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B、D、E 装置相连后,在 B 中盛装浓硝酸和铜片(铜片放在有孔塑料板上), 可制得 NO 2 并进行有关实验. ①欲用 D 装置验证 NO 2 与水的反应,其操作步骤为:先关闭止水夹 ,再打开 止水夹 ,使烧杯中的水进入试管丁中. ②试管丁中的 NO 2 与水充分反应后,若向试管内缓缓通入一定量的 O 2,直至试管 全部充满水,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mol•L ﹣1(保留 2 位有效数 值,气体按标准状况计算). 2016-2017 学年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中学高二(上)第一 次月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8 小题,每题 3 分共 54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有些古文或谚语包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古文或谚语 化学解释 A 日照香炉生紫烟 碘的升华 B 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 置换反应 C 煮豆燃豆萁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 雷雨肥庄稼 自然固氮 A.A B.B C.C D.D 【考点】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分析】A.烟是气溶胶; B.铁与 CuSO4 发生置换反应; C.燃烧纤维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闪电下雨”过程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有:N2+O2=2NO,2NO+O2=2NO2 , 3NO2+H2O=2HNO3+NO,HNO3 与土壤中的弱酸盐反应生成硝酸盐,农作物吸收 NO3 ﹣中化合态的 N. 【解答】解:A.烟是气溶胶,“日照香炉生紫烟”是丁达尔效应,故 A 错误; B.“曾青”是 CuSO4 溶液,铁与 CuSO4 发生置换反应,故 B 正确; C.“豆箕”是大豆的秸秆,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燃烧纤维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故 C 正确; D.“闪电下雨”过程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有:N2+O2=2NO,2NO+O2=2NO2 , 3NO2+H2O=2HNO3+NO,HNO3 与土壤中的弱酸盐反应生成硝酸盐,农作物吸收 NO3 ﹣中化合态的 N,其中第一个反应是“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氮”,属于自然界 固氮作用,故 D 正确.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题目难度不大,要求学生能够用化 学知识解释化学现象,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 能力. 2.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实验 操作 A 配制稀硫酸 先将浓硫酸加入烧杯中,后倒入蒸 馏水 B 排水法收集 KMnO4 分解 产生的 O2 先熄灭酒精灯,后移除导管 C 浓盐酸与 MnO2 反应制 备纯净 Cl2 气体产物先通过浓硫酸,后通过饱 和食盐水 D CCl4 萃取碘水中的 I2 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层,后 从上口倒出水层 A.A B.B C.C 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分析】A.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B.排水法收集 KMnO4 分解产生的 O2,应该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C.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取纯净的氯气时,应该先通过饱和食盐水后通过浓硫酸; D.萃取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倒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解答】解:A.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溅出液体产生安全事故,故 A 错误; B.排水法收集 KMnO4 分解产生的 O2,应该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否则易 产生倒流现象而炸裂试管,故 B 错误; C.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取纯净的氯气时,应该先通过饱和食盐水后通过浓硫酸, 如果先通入浓硫酸后通入饱和食盐水,氯气中会产生部分水蒸气,所以得不到干 燥、纯净的氯气,故 C 错误; D.萃取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倒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四氯化碳和水不互 溶且密度大于水,所以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时,有机层在下方、水层在上方,所以 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层,后从上口倒出水层,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萃取分液、气体洗气和 干燥、气体收集操作、溶液配制等知识点,明确实验原理、物质性质、实验基本 操作方法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实验操作先后顺序及操作规范性,题目难度不大. 3.在 1.01×105Pa,20℃时,下列气体各 2.8L,其质量最大的是( ) A.N2 B.Cl2 C.NH3 D.SO2 【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分析】相同条件下,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相同,根据 n= 可知等体积的气体具 有相同的物质的量,再根据 m=nM 可知,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大,氧气的质量越大, 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在 1.01×105Pa,20℃时气体摩尔体积相等,根据 n= 可知等 2.8L 各气体具有相同的物质的量, A.N2 的摩尔质量为 28g/mol; B.Cl2 的摩尔质量为 71g/mol; C.NH3 的摩尔质量为 17g/mol; D.SO2 的摩尔质量为 64g/mol; 由于气体的质量 m=nM,而物质的量 n 相等,则气体的质量与摩尔质量成正比, 则气体质量最大的为氯气,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明确物质的量与气体 摩尔体积、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为解答关键,试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有利于 提高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 4.下列溶液中,跟 100mL 0.5mol/L NaCl 溶液所含的 Cl﹣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 ( ) A.100mL0.5mol/L MgCl2 溶液 B.200mL 0.25mol/L CaCl2 溶液 C.50ml 1.0mol/L NaCl 溶液 D.25ml 0.4mol/L HCl 溶液 【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分析】0.5mol/L NaCl 溶液所含的 Cl﹣物质的量浓度为 0.5mol/L,结合溶质的浓度、 物质的构成计算. 【解答】解:0.5mol/L NaCl 溶液所含的 Cl﹣物质的量浓度为 0.5mol/L, A.0.5mol/L MgCl2 溶液所含的 Cl﹣物质的量浓度为 0.5mol/L×2=1mol/L,故 A 不选; B.200mL 0.25mol/L CaCl2 溶液所含的 Cl﹣物质的量浓度为 0.25mol/L×2=0.5mol/L,故 B 选; C.50ml 1.0mol/L NaCl 溶液所含的 Cl﹣物质的量浓度为 1mol/L,故 C 不选; D.25ml 0.4mol/L HCl 溶液所含的 Cl﹣物质的量浓度为 0.4mol/L,故 D 不选;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为高频考点,把握溶质的浓度、物质构 成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电解质的电离,题目难度不 大.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钠和氢气分别在氯气中燃烧,都产生白色烟雾 B.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蓝色的氯化铜 C.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震荡后溶液呈红色 D.氯水中滴入硝酸银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 【考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分析】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应形成酸雾; B、铜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铜,产生棕黄色的烟; C、新制氯水含有 HClO,具有漂白性; D、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溶液中存在氯离子. 【解答】解:A、生成氯化氢,易溶于水,可形成酸雾,而烟为固体小颗粒,故 A 错误; B、铜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铜,产生棕黄色的烟,加水后溶液呈蓝绿色,故 B 错误; C、新制氯水含有 HClO,具有漂白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先变红 后褪色,故 C 错误; D、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溶液中存在氯离子,所以氯水中滴入硝酸银 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金属的性质,注意把握物质反应的现象以及特 性,为高频考点,难度不大. 6.若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6g 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NA B.标准状况下,22.4 L 水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NA C.0.5mol•L﹣1 的 AlCl3 溶液中所含 Al3+数目为 0.5NA D.0.1 mol 氦气所含有的原子数为 0.2NA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析】A、氧气和臭氧均由氧原子构成; B、标况下水为液态; C、溶液体积不明确; D、氦气为单原子分子. 【解答】解:A、氧气和臭氧均由氧原子构成,故 16g 混合物中含有的氧原子的物 质的量为 1mol,故为 NA 个,故 A 正确; B、标况下水为液态,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和含有的氧原子 个数,故 B 错误; C、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的铝离子的个数无法计算,故 C 错误; D、氦气为单原子分子,故 0.1mol 氦气中含 0.1NA 个氦原子,故 D 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 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7.将标准状况下的 V L HCl(气)溶于 1 000g 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ρ g•cm﹣3, 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mol•L﹣1 B. mol•L﹣1 C. mol•L﹣1 D. mol•L﹣1 【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分析】根据 n= 计算氯化氢的物质的量,再根据 m=nM 计算氯化氢质量,溶液 的质量=1000g+m(HCl),结合密度求出溶液的体积,根据物质的量浓度公式 c= 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答】解:将标准状况下的 V L HCl(气)的物质的量为 = mol, 氯化氢的质量为 mol×36.5g/mol= g. 所以溶液质量为 1000g+ g=(1000+ )g. 所以溶液的体积为 = ml= ×10﹣3L. 所以溶液浓度为 = mol/L.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与理解,难度不大,正确判断溶液的 体积是解本题的关键,注意不能把溶剂的体积当做溶液的体积.也可计算质量分 数,利用 c= 计算. 8.W、X、Y、Z 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W 的气态 氢化物可与其最高价含氧酸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由此可知( ) A.X、Y、Z 中最简单氢化物稳定性最弱的是 Y B.Z 元素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定强于 Y C.X 元素形成的单核阴离子还原性大于 Y D.Z 元素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只表现氧化性 【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分析】W、X、Y、Z 四种短周期元素,W 的气态氢化物可与其最高价含氧酸生成 离子化合物,这指的是铵盐,W 是 N 元素;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 为 氧元素、Y 为硫元素、Z 为氯元素,据此解答. 【解答】解:W、X、Y、Z 四种短周期元素,W 的气态氢化物可与其最高价含氧酸 生成离子化合物,这指的是铵盐,W 是 N 元素;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 为氧元素、Y 为硫元素、Z 为氯元素, A.非金属 O>S,Cl>S,则其氢化物中 H2S 最不稳定,故 A 正确; B.只有氯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才一定比 Y 的含氧酸酸性强,故 B 错误; C.非金属 O>S,则阴离子还原性 S2﹣>O2﹣,故 C 错误; D.Cl2 与水的反应中既表现氧化性,也表现了还原性,故 D 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位置结构性质关系、元素周期律等,难度不大,推断元素是解 题的关键,注意整体把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W 的推断是突破口. 9.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H2O2 的电子式: B.F﹣的结构示意图: C.中子数为 20 的氯原子:2017Cl D.NH3 的电子式: 【考点】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 【分析】A.双氧水为共价化合物,分子中不存在阴阳离子; B.氟离子的核电荷数为 9,最外层达到 8 电子稳定结构; C.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为质量数; D.该电子式中漏掉了 N 原子的一对未成键电子对. 【解答】解:A.双氧水为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存在两个氧氢键和一个 O﹣O 键, 双氧水的电子式为 ,故 A 错误; B.F﹣的核电荷数为 9,核外电子总数为 10,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 B 正确; C.中子数为 20 的氯原子的质量数为 37,该元素符号正确的表示方法为:3717Cl, 故 C 错误; D.氨气为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存在 3 对共用电子对,氮原子最外层达到 8 个电子, 氢原子最外层达到 2 个电子,氨气分子的电子式为 ,故 D 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题目难度中等,涉及电子式、离 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符号等知识,明确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原则为解答关键,试 题培养了学生的规范答题能力. 10.下列解释事实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铁和稀硝酸反应制得浅绿色溶液:Fe+4H ++NO 3 ﹣═Fe 3++NO↑+2H 2O B.向 Ca(ClO) 2 溶液中通入过量 CO 2 制取次氯酸:2ClO﹣+H 2O+CO 2═2HClO+CO 32﹣ C.向酸性 KMnO 4 溶液中通入 SO 2:2MnO 4 ﹣+5SO 2+4OH ﹣═2Mn 2++5SO 42﹣+2H 2O D.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Ba2++2OH﹣+Cu2++SO42﹣═BaSO4↓+Cu(OH) 2↓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分析】A.反应制得浅绿色溶液,说明反应生成的是亚铁离子,不是铁离子; B.二氧化碳过量,反应生成碳酸氢根离子; C.酸性条件下,反应物中不能存在氢离子; D.硫酸铜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铜沉淀. 【解答】解:A.铁和稀硝酸反应制得浅绿色溶液,反应产物为硝酸亚铁,正确的 离子方程式为:3Fe+8H ++2NO3 ﹣═3Fe2++2NO↑+4H2O,故 A 错误; B.向 Ca(ClO)2 溶液中通入过量 CO2 制取次氯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和次氯酸, 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lO﹣+H2O+CO 2═HClO+HCO3 ﹣,故 B 错误; C.向酸性 KMnO4 溶液中通入 SO 2,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5SO2+2MnO4 ﹣+2H2O═5SO42﹣+2Mn2++4H+,故 C 错误; D.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Cu2++SO42 ﹣═BaSO4↓+Cu(OH)2↓,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明确离子方程式 正误判断常用方法: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 如难溶物、弱电解质等需要保留化学式,检查是否符合原化学方程式等. 11.下列除杂质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Na2CO3 固体中混有少量 NaHCO3:加热固体至质量恒定 B.NaHCO3 溶液中混有少量 Na2CO3:往该溶液中通入过量 CO2 气体 C.CO2 中混有 HCl:将其通过装 NaOH 溶液的洗气瓶 D.NaCl 溶液中混有少量 I2:加入适量 CCl4,振荡,静置,分液 【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 【分析】A.NaHCO3 不稳定,解热可分解生成 Na2CO3; B.溶液中 Na2CO3 能与 CO2、H2O 反应生成 NaHCO3; C.二者都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碘易溶于四氯化碳. 【解答】解:A.NaHCO3 不稳定,解热可分解生成 Na2CO3,可用于除杂,故 A 正 确; B.向 Na2CO3 中通入二氧化碳,会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溶液,达到除杂的目的,故 B 正确; C.二者都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故 C 错误; D.碘易溶于四氯化碳,可用萃取的方法除杂,故 D 正确.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及除杂,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及混 合物分离提纯方法为解答的关键,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注意除杂的原则,题目 难度不大. 12.今有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 ①2FeCl3+2KI═2FeCl2+2KCl+I2 ②2FeCl2+Cl2═2FeCl3 ③2KMnO4+16HCl═2KCl+2MnCl2+8H2O+5Cl2↑ 若某溶液中有 Fe2+和 I﹣共存,要氧化除去 I﹣而又不影响 Fe2+和 Cl﹣,可加入的试剂 是( ) A.Cl2 B.KMnO4 C.FeCl3 D.HCl 【考点】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分析】反应①中氧化性:Fe3+>I2;还原性:I﹣>Fe2+; 反应②中氧化性:Cl2>Fe3+;还原性:Fe2+>Cl﹣; 反应③中氧化性:MnO4 ﹣>Cl2;还原性:Cl﹣>Mn2+, 所以氧化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MnO4 ﹣>Cl2>Fe3+>I2,还原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 I﹣>Fe2+>Cl﹣>Mn2+,要氧化除去 I﹣而不影响 Fe2+和 Cl﹣,选择氧化剂发生反应不能 引入新杂质,且 Fe2+和 Cl﹣不能参加反应,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由信息可知,氧化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MnO4 ﹣>Cl2>Fe3+>I2,还 原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 I﹣>Fe2+>Cl﹣>Mn2+, A.氯气能将 Fe2+、I﹣均氧化,故 A 不选; B.KMnO4 能将 Fe2+、I﹣和 Cl﹣均氧化,故 B 不选; C.FeCl3 能氧化除去 I﹣而不影响 Fe2+和 Cl﹣,故 C 选; D.HCl 与三种离子均不反应,故 D 不选;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 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应用的考查,注意氧化剂比较及除杂的原则,题目难度不 大. 13.不能说明氧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事实是( ) A.H2O 的热稳定性强于 H2S B.硫化氢水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变浑浊 C.H2O 是液体,H2S 常温下是气体 D.氧气和氢气化合比硫和氢气化合容易 【考点】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分析】比较非金属性的强弱,可根据①氢化物的稳定性,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 的水化物的酸性,③对应的单质的氧化性,④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⑤与氢气反应 的剧烈程度或是和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等判断. 【解答】解:A、H2O 的热稳定性强于 H2S,能说明氧的非金属性比硫强,故 A 不 选; B、硫化氢水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和氧气反应生成硫单质而变浑浊,根据单质之间的 置换反应,可以得到氧的非金属性比硫强,故 B 不选; C、H2O 是液体,H2S 常温下是气体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元素的非金属性之间 没有联系,故 C 选; D、氧气和氢气化合比硫和氢气化合容易可以得到氧的非金属性比硫强,故 D 不选.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非金属性的强弱比较,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比较非金属性的角 度和方法. 14.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N2+3H2 2NH3,下列 说法中,能充分说明这一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N2、H2 与 NH3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3:2 B.N2、H2 与 NH3 的浓度相等 C.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D.反应停止,正、逆反应速率都等于零 【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分析】A、物质的量之比无法判断各组分浓度是否发生变化; B、浓度相等,无法判断浓度是否还会变化; C、浓度不变,达到了平衡状态; D、达到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是等于零. 【解答】解:A、N2、H2 与 NH3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3:2,无法判断各组分浓度 是否不再变化,所以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 A 错误; B、N2、H2 与 NH3 的浓度相等,无法判断各组分浓度是否变化,所以无法判断是否 达到平衡状态,故 B 错误; C、各组分浓度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了平衡状态,故 C 正确; D、达到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是等于零,故 D 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各组分浓度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达到了平衡状态,本题难度不大. 15.下列装置烧杯中盛放的都是稀硫酸,在铜上能产生大量气泡的是( ) A. B. C. D.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铜和稀硫酸不反应,如果装置中铜电极上产生大量气泡说明该装置构成 了原电池,且铜作正极,据此分析. 【解答】解:铜和稀硫酸不反应,如果装置中铜电极上产生大量气泡说明该装置 构成了原电池,且铜作正极, A.该装置构成原电池,铁易失电子作负极,铜作正极,所以符合条件,故 A 正确; B.Cu、Ag 均不与稀硫酸反应,不能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该装置不能构成原 电池,故 B 错误; C.Cu、Ag 均不与稀硫酸反应,不能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该装置不能构成原 电池,故 C 错误; D,该装置不能构成闭合回路,所以不能形成原电池,氢离子与锌发生置换反应, 则 Zn 上有氢气,故 D 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的应用,明确原电池构成条件是解本题关键,难 度不大. 16.下列各组反应(表内物质均为反应物)刚开始时,放出 H2 的速率最大的是 ( ) 编号 金属(粉末 状) 物质的量 酸的浓度 酸的体 积 反应温 度 A Mg 0.1mol 6mol/L 硝酸 10mL 60℃ B Mg 0.1mol 3mol/L 盐酸 10mL 30℃ C Fe 0.1mol 3mol/L 盐酸 10mL 60℃ D Mg 0.1mol 3mol/L 盐酸 10mL 60℃ A.A B.B C.C D.D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根据物质本身的性质结合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判断. 【解答】解:硝酸和镁反应不生成氢气,所以排除.镁的金属性比铁的强,所以 在外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镁比铁的反应速率快;在金属、酸相同的条件下,温 度越高、酸的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故选 D. 【点评】注意: 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物质本身的性质,外界条件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的次要因素. 17.一定温度下,在 2L 的密闭容器中,X、Y、Z 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 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到 10s,用 Z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0.158moL/(L•s) B.10s 后,该反应停止进行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g)+Y(g) ⇌ 2Z(g) D.反应开始到 10s 时,平均反应速率:ν(X)=ν(Y)=0.0395mol/(L•s) 【考点】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分析】A、根据 v= 计算 v(Z); B、化学平衡状态是动态平衡,v(正)=v(逆)≠0; C、根据物质的量的变化,判断出反应物、生成物及是否是可逆反应,利用物质的 量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书写方程式; D、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 【解答】解:A、10s 内,用 Z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v(Z)= = =0.079moL/ (L•s),故 A 错误; B、由图可知,l0s 后,该反应到达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状态是动态平衡,v(正) =v(逆)≠0,故 B 错误; C、由图表可知,随反应进行 X、Y 的物质的量减小,Z 的物质的量增大,所以 X、 Y 是反应物,Z 是生产物,l0s 后 X、Y、Z 的物质的量为定值,不为 0,反应是可逆 反应,且△n(X):△n(Y):△n(Z)=(1.20﹣0.41)mol:(1.00﹣0.21)mol: 1.58mol=1:1:2,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X+Y ⇌ 2Z,故 C 错误; D、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 l0s 内,平均反应速率为ν(X)=ν(Y)= v (Z)= ×0.079moL/(L•s)=0.0395mol/(L•s),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分析图象注意一看点: 即起点、拐点、交点、终点;二看线:即看曲线的变化趋势和走向;三看面:即 看清纵坐标、横坐标表示的物理量等. 18.某 100mL 混合液中,HNO3 和 H2SO4 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 0.4mol/L 和 0.1mol/L.向该混合液中加入 1.92g 铜粉,加热使反应发生完全.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忽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 ) A.所得溶液中 c(Cu2+)=0.225mol/L B.所得溶液中 c(Cu2+)=0.03mol/L C.所得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0.448L D.反应中转移 0.06mol 的电子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分析】n(Cu)= =0.03mol,n(H+ )=0.4mol/L×0.1L+0.1mol/L×2× 0.1L=0.06mol , n ( NO3 ﹣ ) =0.4mol/L × 0.1L=0.04mol , 发 生 3Cu+8H++2NO3 ﹣ =3Cu2++2NO↑+4H2O,判断过量后以不足量代入计算. 【解答】解:n(Cu)= =0.03mol,n(H+)=0.4mol/L×0.1L+0.1mol/L×2× 0.1L=0.06mol,n(NO3 ﹣)=0.4mol/L×0.1L=0.04mol, 由 3Cu+8H++2NO3 ﹣=3Cu2++2NO↑+4H2O 3 8 2 0.03mol 0.08mol 0.02mol 显然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不足, 由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及离子方程式可知 0.06mol 氢离子反应,生成的铜离子的物质 的量为 0.06mol× =0.0225mol,生成的 NO 的物质的量为 0.06mol× =0.015mol, 标准状况下生成 NO 的体积为 0.015mol×22.4L/mol=1.008L,故 C 错误 所以溶液中 c(Cu2+)= =0.225mol/L,故 A 正确、B 错误; 反应中转移 0.06mol 的电子为 0.0225mol×2=0.045mol,故 D 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的计算,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把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及 判断反应的过量问题,侧重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5 小题,共 46 分) 19.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 SO2 与 CO2 相比较,密度之比为 16:11 体积之比为 11:16 . 【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分析】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可知,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成正比, 再根据 m=nM 可知,气体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成正比,则气体体积之比与摩尔质 量成反比;相同条件下密度与摩尔质量成正比,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摩尔质量成正比,则 SO2 与 CO2 的密度之 比=64g/mol:44g/mol=16:11; 等质量的 SO2 与 CO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与摩尔质量成正比,则其物质的量之比 =44g/mol:64g/mol=11:16,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可知,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之比 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则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 SO2 与 CO2 的体积之比=11:16, 故答案为:16:11;11:16.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明确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 气体摩尔体积之间的关系为解答关键,试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 生的化学计算能力. 20.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氢气和气体 A 的质量分别是 0.2g 和 3.4g,则气体 A 的摩尔质量为 34 g•mol﹣1 ,A 的分子数为 0.1NA 或 6.02×1022 . 【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分析】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据此计算 A 的摩尔质量,确定 A 的相对分子质量,根据 n= 计算 A 的物质的量,利用 N=nNA 计算 A 的分子数目. 【解答】解: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故 0.2g: 3.4g=2g/mol:M(A),解得 M(A)=34g/mol,3.4gA 的物质的量为 =0.1mol, A 的分子数目为 0.1mol×NAmol﹣1=0.1NA; 故答案为:34 g•mol﹣1;0.1NA.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注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 考查,注意从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的角度解答该题,难度不大. 21.(10 分)(2015 秋•赣州期末)甲、乙、丙均为化合物,其中甲为淡黄色的 固体,乙常温下为无色无味液体,丙为常见的无色无味气体.它们有如下图的转 化关系,已知 D 为黄绿色气体,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甲物质为 Na2O2 (填化学式). (2)1mol 乙和足量甲反应可生成 0.5 mol B 物质;1mol 丙和足量甲反应可生 成 0.5 mol B 物质. (3)D 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其褪色原因是 溶于水生成 HClO,HClO 有强 氧化性,能将有色物质氧化为无色物质,而使布条褪色 . (4)丙与溶液 F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NaClO+H2O=NaHCO3+HClO . 【考点】无机物的推断. 【分析】甲、乙、丙均为化合物,甲为淡黄色的固体,乙常温下为无色无味液体, 丙为常见的无色无味气体,甲能既能与乙反应也能与丙反应,可知甲为 Na2O2,乙 为 H2O,丙为 CO2,则 A 为 NaOH,B 为 O2,C 为 Na2CO3.D 为黄绿色气体,则 D 为 Cl2,D(氯气)与 A(氢氧化钠)反应生成 NaCl、NaClO,F 能与丙(二氧化碳) 反应 C 与 I,则 F 为 HClO、E 为 NaCl、I 为 NaHCO3.G 与 C(碳酸钠)反应得到 E (氯化钠)与丙(二氧化碳),则 G 为 HCl,据此解答. 【解答】解:甲、乙、丙均为化合物,甲为淡黄色的固体,乙常温下为无色无味 液体,丙为常见的无色无味气体,甲能既能与乙反应也能与丙反应,可知甲为 Na2O2,乙为 H2O,丙为 CO2,则 A 为 NaOH,B 为 O2,C 为 Na2CO3.D 为黄绿色气 体,则 D 为 Cl2,D(氯气)与 A(氢氧化钠)反应生成 NaCl、NaClO,F 能与丙(二 氧化碳)反应 C 与 I,则 F 为 HClO、E 为 NaCl、I 为 NaHCO3.G 与 C(碳酸钠)反 应得到 E(氯化钠)与丙(二氧化碳),则 G 为 HCl. (1)由上述判断可知,甲物质为 Na2O2, 故答案为:Na2O2; (2)乙与足量的甲发生反应:2Na2O2+2H2O=4NaOH+O2↑,1mol 水反应可以生成 0.5mol 氧气,丙和足量甲发生反应:2Na2O2+2CO2=O2+2Na2CO3,1mol 二氧化碳反 应生成 0.5mol 氧气, 故答案为:0.5;0.5; (3)D(氯气)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其褪色原因是:溶于水生成 HClO,HClO 有强氧化性,能将有色物质氧化为无色物质,而使布条褪色, 故答案为:溶于水生成 HClO,HClO 有强氧化性,能将有色物质氧化为无色物质, 而使布条褪色; (4)丙与溶液 F 反应是二氧化碳与次氯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与 HClO,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CO2+NaClO+H2O=NaHCO3+HClO, 故答案为:CO2+NaClO+H2O=NaHCO3+HClO. 【点评】本题考查无机物推断,“甲为淡黄色的固体且能与无色液体反应、与无色 无味气体反应”是推断突破口,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性质,注意二氧化碳与次氯酸 盐溶液反应,难度中等. 22.(10 分)(2016 春•安徽校级期末)海水中蕴藏的元素高达 80 多种,是人类 财富的重要集散地.如图是对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上 99%以上的溴元素存在于海洋中,资料显示海水中溴的含量约为 66mg•L﹣1.如图中制备溴涉及步骤 I、II、III,分别写出步骤 II 和步骤 III 中反应的 离 子 方 程 式 : 3Br2+3CO32 ﹣ ═ BrO3 ﹣ +5Br ﹣ +3CO2 、 BrO3 ﹣ +5Br ﹣ +6H+ ═ 3Br2+3H2O . (2)制备镁的工艺中,从卤水到 MgCl2(aq)经历了 的过 程,生成 Mg(OH)2 的过程看似多余,其实该过程的作用是 镁的富集 . (3)电解无水氯化镁所得的镁蒸气在特定的环境里冷却后即为固体镁,下列物质 中可以用作镁蒸气的冷却剂的是 A (填字母序号). A、Ar B、CO2 C、O2 D、N2. 【考点】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 【分析】海水晒盐得到卤水,通入氯气氧化溴离子得到低浓度的溴单质溶液,通 入热空气吹出溴单质,用纯碱溶液吸收辐射反应得到溴酸根离子、溴离子的溶液, 再用硫酸酸化得到溴单质;在卤水中加入熟石灰沉淀镁离子生成氢氧化镁沉淀, 过滤后再氢氧化镁沉淀中加入盐酸溶解得到氯化镁溶液,浓缩蒸发结晶析出氯化 镁晶体,在氯化氢气流中失去结晶水得到固体氯化镁固体,电极熔融氯化镁得到 金属镁, (1)步骤 II 中是碳酸钠吸收溴单质生成溴酸钠、溴化钠和二氧化碳,步骤 III 中是 溴酸钠和溴化钠在卤水溶液中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溴单质; (2)从卤水到 MgCl2(aq)经历了氯化镁沉淀为氢氧化镁,过滤后得到氢氧化镁 沉淀溶解在盐酸中得到氯化镁溶液,目的是浓缩溶液富集镁离子; (3)根据能和金属镁发生反应的气体来回答. 【解答】解:(1)步骤 II 中是碳酸钠吸收溴单质生成溴酸钠、溴化钠和二氧化碳,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Br2+3CO32﹣═BrO3 ﹣+5Br﹣+3CO2,步骤 III 中是溴酸钠和溴化 钠在卤水溶液中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溴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rO3 ﹣+5Br﹣+6H+ ═3Br2+3H2O, 故答案为:3Br2+3CO32﹣═BrO3 ﹣+5Br﹣+3CO2;BrO3 ﹣+5Br﹣+6H+═3Br2+3H2O; (2)制备镁的工艺中,从卤水到 MgCl2(aq)经历 MgCl2→Mg(OH)2→MgCl2 的 过程,生成 Mg(OH)2 的过程是镁的富集, 故答案为:镁的富集; (3)能和金属镁发生反应的气体:氮气、氧气、二氧化碳,Ar 气体是惰性气体不 和镁反应,所以可以用氩气做镁蒸气的冷却剂, 故选 A;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海水提溴工艺,氯碱工业,实验 基本操作,题目难度中等. 23.(10 分)(2016 春•安徽校级期末)A、B、C、D、E 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 半径 D>C>A>E>B,其中 A、B 处在同一周期,A、C 处在同一主族.C 原子核内 质子数等于 A、B 原子核内质子数之和,C 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是 D 原子最外层 电子数的 4 倍,且 D 为金属.试回答: (1)C 的元素名称为 硅 . (2)在五种元素中,能形成的最简单的液态或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大到小的顺 序是 H2O>NH3>CH4>SiH4 (用具体的分子式表示). (3)A 与 B 形成的三原子分子的结构式是 O=C=O ,B 与 D 形成的原子个数比 为 1:1 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 . (4)请写出一个由以上 5 种元素中部分元素形成的物质,发生置换反应方程式 2C+SiO2 2CO↑+Si . 【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分析】A、B、C、D、E 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 D>C>A>E>B,其中 A、B 处在同一周期,A、C 处在同一主族,A、B、C、D 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大致相对 位置为: ,A、C 处在同一主族,二者质子数相差 8,C 原子核内质子数 等于 A、B 原子核内质子数之和,故 B 的质子数为 8,则 B 为 O 元素;C 原子最外 层上的电子数是 D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 4 倍,故 C 最外层电子数为 4,D 的最外层 电子数为 1,故 A 为 C 元素,C 为 Si 元素,D 为 Na 元素;E 的原子半径大于 B(O)、 小于 A(碳),则 E 为 N 元素,据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B、C、D 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 D>C>A>B,其中 A、B 处 在同一周期,A、C 处在同一主族,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大致相对位置为: ,A、C 处在同一主族,二者质子数相差 8,C 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 A、B 原子核内质子数之和,故 B 的质子数为 8,则 B 为 O 元素;C 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 数是 D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 4 倍,故 C 最外层电子数为 4,D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1, 故 A 为 C 元素,C 为 Si 元素,D 为 Na 元素;E 的原子半径大于 B(O)、小于 A(碳), 则 E 为 N 元素, (1)C 为 Si 元素, 故答案为:硅; (2)非金属性 O>N>C>Si,故氢化物的稳定性为 H2O>NH3>CH4>SiH4, 故答案为:H2O>NH3>CH4>SiH4; (3)A 与 B 形成的三原子分子为 CO2,其结构式为 O=C=O,B 与 D 形成的原子个 数比为 1:1 的化合物为 Na2O2,电子式是 , 故答案为:O=C=O; ; (4)根据信息可以写出反应 2C+SiO2 2CO↑+Si, 故答案为:2C+SiO2 2CO↑+Si.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位置结构性质的关系,题目难度中等,关键是正确推断元 素的种类,注意根据原子位置关系及半径大小找出其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 24.(10 分)(2016 春•淮南校级期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实 验 装 置 进 行 实 验 ( 图 中 a 、 b 、 c 表 示 止 水 夹). (1)甲、乙两仪器的名称是 分液漏斗 、 圆底烧瓶 . (2)利用 B 装置可制取的气体有 H2、NO、CO2、H2S 等 (写出两种即可). (3)A、C、E 相连后的装置可用于制取 Cl2,写出 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HCl (浓)+MnO2 MnCl2+Cl2↑+2H2O . (4)B、D、E 装置相连后,在 B 中盛装浓硝酸和铜片(铜片放在有孔塑料板上), 可制得 NO 2 并进行有关实验. ①欲用 D 装置验证 NO 2 与水的反应,其操作步骤为:先关闭止水夹 a、b ,再 打开止水夹 c ,使烧杯中的水进入试管丁中. ②试管丁中的 NO 2 与水充分反应后,若向试管内缓缓通入一定量的 O 2,直至试管 全部充满水,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0.045 mol•L ﹣1(保留 2 位 有效数值,气体按标准状况计算). 【考点】常见气体制备原理及装置选择. 【分析】(1)依据装置图形状和用途分析仪器名称; (2)根据装置图可以看出,在不加热的条件下固体和液体反应制备气体,当将装 置中的导气管关闭后,生成的气体使装置中的气压增大,从而使固体和液体分离, 使反应停止,该装置具备随制随停的特点,据此即可解答; (3)A、C、E 相连后的装置可用于制取 Cl2,装置 A 为发生装置是二氧化锰固体和 浓盐酸加热反应生成氯气,装置 C 是收集氯气,装置 E 是吸收剩余氯气; (4)①根据二氧化氮溶于水形成压强差分析; ②先根据二氧化氮的体积计算硝酸的物质的量,再根据 C= 计算溶液的浓 度. 【解答】解:(1)甲的名称为分液漏斗,乙的名称是圆底烧瓶,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圆底烧瓶; (2)该装置的最大特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药品一般是固体和液体在 常温下能反应,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锌难溶于 水,氢气难溶于水,当将装置中的导气管关闭后,生成的 H2 使装置中的气压增大, 从而使固体和液体分离,使反应停止,所以能用图中的装置制取氢气;金属铜能 稀硝酸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即 3Cu+8HNO3=3Cu(NO3) 2+2NO↑+4H2O,属于固体和液体混合反应不需要加热的反应,所以能用图中的装 置 制 备 , 二 氧 化 碳 、 硫 化 氢 也 是 固 体 和 液 体 不 加 热 反 应 制 备 , CaCO3+2HCl=CaCl2+CO2↑+H2O,FeS+2HCl=FeCl2+H2S↑ 故答案为:H2、NO、CO2、H2S 等; (3)A、C、E 相连后的装置可用于制取 Cl2,装置 A 为发生装置是二氧化锰固体和 浓盐酸加热反应生成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Cl(浓)+MnO2 MnCl2+Cl2↑+2H2O, 故答案为;4HCl(浓)+MnO2 MnCl2+Cl2↑+2H2O; (4)①若二氧化氮能和水反应,则烧杯内气体的压强会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 烧杯中的溶液会倒流于试管丁,所以先关闭止水夹 ab 再打开止水夹 c,使烧杯中 的水进入试管丁. 故答案为:ab;c; ③设容器的体积为 VL,所以二氧化氮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n= ,二氧化氮 和氧气、水反应生成硝酸,所以溶质是硝酸. 设生成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xmol; 4NO2 +O2 +2H2O=4HNO3 4mol 4mol xmol 解得:x= 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C= = =0.045mol/L; 故答案为:0.045. 【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题目难度中等,注意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和 反应原理,把握物质的主要性质,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