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06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学号等在指定位置填写清楚。 2.本试卷共有道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请考生用水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上。 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Mg-24 Al-27 S-32 Fe-56 Ba-133 一.选择题(每题一个正确答案) 1.《新修本草》是我国古代中药学著作之一,记载药物844种,其中有关于“青矾”的描述:“绛矾,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烧之赤色…”据此推测,“青矾”的主要成分为( ) A. CuSO4·5H2O B. FeSO4·7H2O C. KAl(SO4)2·12H2O D. Fe2(SO4)3·9H2O 【答案】B 【解析】 【分析】“青矾”的描述为:“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烧之赤色…”,青矾是绿色,经煅烧后,分解成粒度非常细而活性又很强的Fe2O3超细粉末为红色。 【详解】CuSO4·5H2O为蓝色晶体,FeSO4•7H2O是绿色晶体,KAl(SO4)2•12H2O是无色晶体,Fe2(SO4)3•9H2O为黄色晶体,所以判断“青矾”主要成分为FeSO4•7H2O,故选B。 2.关于金属晶体和金属键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金属键的强弱决定了金属单质的化学活动性 B. 金属的导电.导热性都跟金属晶体里自由电子的运动有关 C. 金属晶体里的自由电子为许多金属离子所共有 D. 金属键是指金属离子之间通过自由电子产生的强烈相互作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A选项,金属键的强弱决定金属的熔、沸点和硬度等物理性质,故A错误; B选项,金属的导电、导热性都跟金属晶体里自由电子的运动有关,故B正确; C选项,金属晶体中金属离子以一定方式堆积,电子在里自由移动,故自由电子为许多金属离子所共有,故C正确; D选项,金属键是指金属离子之间与自由电子产生的强烈相互作用,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3.联合国卫生组织经过严密的科学分析,认为我国的铁锅是最理想的炊具,并向全世界大力推广.其最主要原因是( ) A. 价格便宜 B. 烹饪的食物中留有人体必需的铁元素 C. 保温性能好 D. 生铁导热性能最好 【答案】B 【解析】 【详解】我国的铁锅是最理想的炊具,并向全世界大力推广,主要原因是在烹饪食物过程中微量的铁变为了亚铁离子,亚铁离子对人体具有补铁的作用,故B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4.下列物质在空气中放置较长时间,因发生氧化反应而变质的是( ) A. 氢氧化铁 B. 氢氧化钠 C. 氢氧化亚铁 D. 硫酸铁 【答案】C 【解析】 【详解】A选项,氢氧化铁在空气中长久放置可能发生分解,最终变为氧化铁,化合价没有变化,故A错误; B选项,氢氧化钠在空气中长久放置会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化合价没有变化,故B错误; C选项,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长久放置被氧气氧化变为氧化铁,故C正确; D选项,硫酸铁在空气中长久放置可能会发生水解,但没有化合价变化,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5.下列物质熔点高低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NaCl<MgO<H2O B. Na<Mg<Al C. K>Na>Li D. 单晶硅>金刚石>氮化碳 【答案】B 【解析】 【详解】A选项,不同类型的晶体的熔点比较的一般规律为:分子晶体<离子晶体<原子晶体,NaCl、MgO是离子晶体,H2O为分子晶体,熔点低,故A错误; B选项,金属晶体的熔点比较:离子半径越小,熔沸点越高,半径Al<Mg<Na,熔沸点Na<Mg<Al,故B正确; C选项,金属晶体的熔点比较:离子半径越小,熔沸点越高,半径K>Na>Li,故熔沸点Li>Na>K,故C错误; D选项,原子晶体熔沸点比较:半径越小,熔沸点越高,因此三者熔沸点为:金刚石>氮化碳>单晶硅,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6.制备氯化物时,常用两种方法:①用金属与氯气直接化合制得;②用金属与盐酸反应制得.用以上两种方法都可制得的氯化物是( ) A. AlCl3 B. FeCl3 C. FeCl2 D. CuCl2 【答案】A 【解析】 【详解】A、AlCl3可由Al与Cl2反应生成,也可由Al与HCl反应生成,A正确; B、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Fe与HCl生成FeCl2,B错误; C、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Fe与HCl生成FeCl2,C错误; D、Cu与Cl2反应生成CuCl2,Cu与HCl不反应,D错误。 答案选A。 7.常温下,将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所得溶液pH=7,则此溶液中( ) A. c(CH3COO-)>c(Na+) B. c(CH3COO-)<c(Na+) C. c(CH3COO-)= c(Na+) D. 无法确定c(CH3COO-)与c(Na+)的关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常温下,将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根据电荷守恒,c(CH3COO-) + c(OH-)= c(H+)+ c(Na+),溶液pH=7,c(OH-)= c(H+),因此c(CH3COO-) = c(Na+),故C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8. 对滴有酚酞试液的下列溶液,操作后颜色变深的是( ) A. 明矾溶液加热 B. CH3COONa溶液加热 C. 氨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 D. 小苏打溶液中加入少量NaCl固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明矾溶液中电离后产生的Al3+水解使溶液呈酸性,加热导致水解程度增大,但酚酞遇酸性溶液颜色不变化,A错误; B.CH3COONa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滴加酚酞后溶液显红色,加热使碱性增强,因此红色变深,B正确; C.氨水为弱碱,部分电离:NH3•H2ONH4++OH-,加入酚酞后溶液变为红色,而NH4Cl=NH4++Cl-,其中的NH4+会抑制氨水的电离,使溶液碱性减弱,颜色变浅,C错误; D.加入少量NaCl固体不影响小苏打的电离和水解,酚酞溶液不变深,D错误。 答案选B。 9.pH=5的盐酸和pH=9的氢氧化钠溶液以体积比11:9混合,则混合液的pH为( ) A. 7 B. 8 C. 6 D. 无法计算 【答案】C 【解析】 【详解】pH=5的盐酸, pH=9的氢氧化钠溶液, 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体积比11:9混合,则酸过量, 则混合液的pH: ,故C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0.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仍有固体存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溶液可能含Fe3+ B. 溶液中定一定含Cu2+ C. 溶液中加KSCN一定变红色 D. 剩余固体中一定含Cu 【答案】D 【解析】 【分析】FeCl3、CuCl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先和铁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铁离子反应完,铁再和铜离子反应,生成铜和亚铁离子,充分反应后仍有固体存在,说明可能固体为铜,也可能为铜和铁。 【详解】A选项,因有固体剩余,则固体会与铁离子反应,因此溶液不可能含Fe3+ ,故A错误; B选项,如果固体中还剩余铁,则溶液中一定不含Cu2+,故B错误; C选项,因有固体,因此不可能有铁离子,因此溶液中加KSCN不可能变为红色,故C错误; D选项,因有固体剩余,当铁少量,则为铜,当加入的铁过量,剩余为铜和铁固体,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1.如图装置中,U型管内为红墨水,a、b试管内分别盛有食盐水和盐酸,各加入生铁块,放置一段时间。下列有关描述错误( ) A. 生铁块中的碳是原电池的正极 B. 红墨水柱两边液面变为左高右低 C. 两试管中相同的电极反应式是:Fe-3e-=Fe3+ D. a试管中发生了吸氧腐蚀,b试管发生了析氢腐蚀 【答案】C 【解析】 【分析】左试管中生铁放在食盐水中发生吸氧腐蚀,右试管中发生析氢腐蚀。 【详解】A选项,左试管中生铁放在食盐水中发生吸氧腐蚀,生铁块中的碳是原电池的正极,铁为负极,故A正确; B选项,左试管中生铁放在食盐水中发生吸氧腐蚀,左边气体减少,右试管中发生析氢腐蚀,右边生成了氢气,因此红墨水柱两边的液面变为左高右低,故B正确; C选项,两试管中铁都为负极,其电极反应式是:Fe-2e-=Fe2+;故C错误; D选项,a试管中发生了吸氧腐蚀,b试管发生了析氢腐蚀,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2.将0.1mol下列物质置于1L水中充分搅拌后,溶液中阴离子数目最多的是( ) A. NH4Cl B. K2SO4 C. Na2CO3 D. Al(OH)3 【答案】C 【解析】 【详解】A选项,0.1 mol NH4Cl溶于水形成溶液中含有0.1 mol氯离子,铵根离子和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一水合氨,只含极少量氢氧根离子; B选项,0.1 mol K2SO4溶于水形成溶液中含有0.1 mol硫酸根离子、极少量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就等于纯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 C选项,0.1 mol Na2CO3溶于水形成溶液中碳酸根水解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促进水解,因此比A、B中氢氧根离子多,消耗得碳酸根离子数目与生成的碳酸氢根离子数目相等,故阴离子数目最多; D选项,0.1 mol Al(OH)3在水中溶解度很少,因此溶液中阴离子数目较少;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3.室温下,由水电离出的 c(H+) = 10-11mol/L 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A. Fe3+ B. CH3COO- C. HCO3- D. NO3- 【答案】D 【解析】室温下,由水电离出 c(H+) = 10-11mol/L 溶液是水的电离受到抑制的情况,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A. 在碱性溶液中Fe3+ 不能大量存在,故A错误;B. 在酸性溶液中CH3COO-不能大量存在,故B错误;C. 在酸性溶液和强碱性溶液中HCO3-不能大量存在,故C错误;D. 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NO3-都能大量存在,故D正确;故选D。 14.利用如图装置探究铁在海水中的电化学防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X为锌棒,开关K置于M处,可减缓铁的腐蚀 B. 若X为锌棒,开关K置于M处,铁电极的反应:Fe−2e− =Fe2+ C. 若X为碳棒,开关K置于N处,可减缓铁的腐蚀 D. 若X为碳棒,开关K置于N处,铁电极的反应:2H++2e−=H2↑ 【答案】B 【解析】 【详解】A、若X为锌棒,开关K置于M处,形成原电池,此时金属锌为负极,金属铁为正极,金属铁被保护,可减缓铁的腐蚀,故A正确; B、若X为锌棒,开关K置于M处,形成原电池,此时金属锌为负极,金属铁为正极,氧气在该极发生还原反应,故B错误; C、若X为碳棒,开关K置于N处,形成电解池,此时金属铁为阴极,铁被保护,可减缓铁的腐蚀,故C正确; D、若X为碳棒,开关K置于N处,形成电解池,X极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铁电极为阴极,水电离的H+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故D正确。 故选B. 15.关于如图装置中的变化叙述错误的是( ) A 电子经导线从锌片流向右侧碳棒,再从左侧碳棒流回铜片 B. 铜片上发生氧化反应 C. 右侧碳棒上发生的反应:2H++2e→H2 ↑ D. 铜电极出现气泡 【答案】B 【解析】 【分析】右边装置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右边装置是原电池,锌易失电子而作负极,铜作正极;左边装置连接外加电源,所以是电解池,连接锌棒的电极是阴极,连接铜棒的电极是阳极。根据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进行判断。 【详解】A. 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可知:电子从负极锌沿导线流向右侧碳棒,再从左侧碳棒流回正极铜片,故A正确; B.根据氧化还原的实质可知:锌片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铜片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B错误; C. 根据电解池工作原理可知:左侧碳棒是电解池阳极,阳极上应该是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右侧碳棒是阴极,该电极上发生的反应: 2H++2e→H2 ↑,故C正确; D. 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可知:铜电极是正极,正极端氢离子得电子放出氢气,故D正确; 答案选B。 16.常温下用aLpH=3的HX溶液与bLpH=11的氢氧钠溶液相混合,下列叙述正确的( ) A. 若两者恰好中和,则一定是a=b B. 若混合液显碱性,则一定是b≥a C. 若混合液显中性,则一定是a≤b D. 若混合液显酸性,则一定是a≥b 【答案】C 【解析】 【分析】常温下,aL pH=3的HX溶液, bL pH=11的氢氧钠溶液, 【详解】A选项,当HX为强酸时,恰好中和,则一定是a=b;当HX为弱酸时,c(HX)浓度远远大于,恰好中和,则a < b,故A错误; B选项,当HX为强酸时,若混合液显碱性,则一定是b > a;当HX为弱酸时,由于弱酸的浓度较大,若混合液显碱性,则b > a,故B错误; C选项,当HX为强酸时,恰好中和,则一定是a=b;当HX为弱酸时,c(HX)浓度远远大于,恰好中和,则a < b,则为a≤b,故C正确; D选项,当HX为强酸时,若混合液显酸性,则一定是a > b;当HX为弱酸时,若混合液显酸性,则可能是a > b或a=b或b > a,则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7.下列各图示中能较长时间看到Fe(OH)2白色沉淀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因为Fe(OH)2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化为红褐色的Fe(OH)3,即发生4Fe(OH)2+O2+2H2O=4Fe(OH)3。因此要较长时间看到Fe(OH)2白色沉淀,就要排除装置中的氧气或空气。①、②原理一样,都是先用氢气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并使生成的Fe(OH)2处在氢气的保护中;③由于空气中的氧气能迅速将Fe(OH)2氧化,因而不能较长时间看到白色沉淀;④中液面加苯阻止了空气进入,能较长时间看到白色沉淀。答案选B。 18.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是(已知氧化性Br2>Fe3+)( ) A. 铜片放入FeCl3溶液中:2Fe3++Cu=Cu2++2Fe2+ B. 溴化亚铁溶液中通足量的Cl2:2Fe2++4Br-+3Cl2=2Fe3++2Br2+6Cl- C. 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少量Cl2:2Br-+ Cl2=2Cl-+Br2 D. 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3++3OH-=Fe(OH)3↓ 【答案】C 【解析】 【详解】A选项,铜片放入FeCl3溶液中:2Fe3++Cu=Cu2++2Fe2+,故A正确; B选项,溴化亚铁溶液中通足量的Cl2:2Fe2++4Br-+3Cl2=2Fe3++2Br2+6Cl-,故B正确; C选项,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少量Cl2:2 Fe2++ Cl2=2Fe3++ 2Cl-,故C错误; D选项,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3++3OH-=Fe(OH)3↓,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9.根据下列实验事实:FeCl3溶液中滴加KI溶液,加CCl4振荡后静置,CCl4层呈紫色,②FeCl2溶液中加氯水,再加KSCN溶液,呈红色,③KMnO4溶液中加入浓盐酸,KMnO4溶液褪色,下列各组微粒的氧化性由大到小顺序正确的是( ) A. I2、Cl2、Fe3+、MnO4- B. MnO4-、Cl2、Fe3+、I2 C. Cl2、I2、Fe3+、MnO4- D. Fe3+、MnO4-、Cl2、I2 【答案】B 【解析】 【详解】FeCl3溶液中滴加KI溶液,加CCl4振荡后静置,CCl4层呈紫色,2Fe3++2I-= I2+2Fe2+,则氧化性:Fe3+ > I-; FeCl2溶液中加氯水,再加KSCN溶液,呈红色,2 Fe2++ Cl2=2Fe3++ 2Cl-,则氧化性:Cl2 > Fe3+; KMnO4溶液中加入浓盐酸,KMnO4溶液褪色,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则氧化性:MnO4-> Cl2,因此MnO4-> Cl2> Fe3+> I-,故B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20.铁、镁、铝三种金属,分别和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同温同压下产生相同体积的氢气,则参加反应的金属( ) A. 所失去的电子数目相等 B. 质量相等 C. 反应后溶液中金属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D. 物质的量比是28:12:9 【答案】A 【解析】 【分析】铁、镁、铝三种金属,分别和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同温同压下产生相同体积的氢气,则参加反应的金属转移电子数目相等。 【详解】A选项,根据分析转移的电子数目相等,即所失去的电子数目相等,故A正确; B选项,根据分析转移的电子数目相等,其消耗金属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3:2,其质量不相等,故B错误; C选项,根据分析转移的电子数目相等,其消耗金属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3:2,反应后溶液中金属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3:3:2,故C错误; D选项,根据分析转移的电子数目相等,其消耗金属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3:2,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21.有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的下列溶液: (1)①NH3·H2O ②FeCl2 ③NaHSO4 ④KOH ⑤Ba(OH)2 ⑥H2SO4,其pH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是(填序号)___。 (2)写出氯化亚铁溶液中,亚铁离子水解的离子方程式___。 (3)写出硫酸氢钠与氢氧化钡2:1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4)将氢氧化钾与氯化亚铁溶液混合,现象___。依次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5)氯化亚铁保存时为何加少量铁粉___,若保存硫酸铁溶液时应向溶液中加入____。 (6)如何利用氯水和硫氰化钾检验氯化亚铁溶液中的Fe2+,写出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和对应现象__。 【答案】(1). ⑤④①②③⑥ (2). Fe2++ 2H2O2Fe(OH)2+ 2H+ (3). Ba2++ 2H++SO42- + 2OH- == BaSO4↓ + 2H2O (4). 先生成白色沉淀,后迅速变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5). 2KOH+ FeCl2 == Fe(OH)2 ↓+ 2KCl (6). 4Fe(OH)2+ O2+ 2H2O==4Fe(OH)3 (7). 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 (8). 稀硫酸 (9). 取少溶液于试管,向试管中加入KSCN,无现象,再向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溶液变为红色,则溶液中含有Fe2+ 【解析】 【详解】⑴①NH3·H2O ②FeCl2 ③NaHSO4 ④KOH ⑤Ba(OH)2 ⑥H2SO4,六者显酸性的有③NaHSO4,②FeCl2,⑥H2SO4,⑥H2SO4酸性更强,③NaHSO4,电离显强酸性,但比硫酸酸性弱,②FeCl2是水解显酸性,酸性较弱,三者pH从大到小依次②FeCl2,③NaHSO4,⑥H2SO4,六者显碱性的有①NH3·H2O,④KOH,⑤Ba(OH)2,其中④KOH,⑤Ba(OH)2是强碱电离显碱性,且氢氧化钡电离出的氢氧根多,碱性更强,①NH3·H2O是弱电解质,电离显弱碱性,故三者pH从大到小顺序为⑤Ba(OH)2,④KOH,①NH3·H2O,因此六者pH从大到小顺序为⑤④①②③⑥; ⑵氯化亚铁溶液中,亚铁离子水解的离子方程式Fe2++ 2H2O2Fe(OH)2+ 2H+,故答案为Fe2++ 2H2O2Fe(OH)2+ 2H+; ⑶假设2 mol硫酸氢钠溶液中电离出2 mol 氢离子、2 mol硫酸根离子、2 mol钠离子 1 mol氢氧化钡溶液电离出1 mol钡离子、2 mol氢氧根离子,因此分析得出氢氧根和氢离子反应完,硫酸根只反应了1 mol,故离子方程式为Ba2++ 2H++SO42- + 2OH- == BaSO4 ↓+ 2H2O;故答案为Ba2++ 2H++SO42- + 2OH- == BaSO4↓+ 2H2O; ⑷将氢氧化钾与氯化亚铁溶液混合,现象先生成白色沉淀,后迅速变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依次发生的化学方程式2KOH+ FeCl2 == Fe(OH)2 ↓+ 2KCl、4Fe(OH)2+ O2+ 2H2O==4Fe(OH)3,故答案为先生成白色沉淀,后迅速变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2KOH+ FeCl2 == Fe(OH)2 ↓+ 2KCl、4Fe(OH)2+ O2+ 2H2O==4Fe(OH)3; ⑸氯化亚铁保存时为何加少量铁粉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若保存硫酸铁溶液时应向溶液中加入稀硫酸以防止其发生水解,故答案为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稀硫酸; ⑹利用氯水和硫氰化钾检验氯化亚铁溶液中的Fe2+,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和对应现象为:取少溶液于试管,向试管中加入KSCN,无现象,再向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溶液变为红色,则溶液中含有Fe2+。故答案为:取少溶液于试管,向试管中加入KSCN,无现象,再向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溶液变为红色,则溶液中含有Fe2+。 22.A、B、C为中学常见单质,其中一种为金属;通常情况下,A为固体,B为易挥发液体,C为气体。 D、E、F、G、X均为化合物,其中X是一种无氧强酸、E为黑色固体,H在常温下为液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某些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物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A___,D___,E___,X___。 (2)在反应①~⑦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填编号) (3)反应⑥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4)反应⑦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5)该反应中每消耗0.3mol的A,可转移电子___mol。 【答案】(1). Fe (2). Fe(NO3)3 (3). Fe3O4 (4). HCl (5). ③⑥ (6). Fe3++ 3SCN- Fe(SCN)3 (7). 3Fe + 4H2O(g) Fe3O4 + 4H2 (8). 0.8 【解析】 【分析】根据D加F为红色溶液,想到KSCN和铁离子显红色,再联想D到G的转化,是亚铁离子和铁离子之间的转化,故D为铁离子,G为亚铁离子,A为单质铁,而B和A要反应生成铁离子,再联系A为有液体且易挥发,说明是硝酸,再根据E和X反应生成D、G、H,说明E中有铁的两个价态, E为黑色固体,且Fe和C点燃变为黑色固体,想到E为四氧化三铁,X为盐酸,H为水。 【详解】⑴根据前面分析得出化学式:A:Fe,D:Fe(NO3)3,E:Fe3O4,X:HCl,故答案分别为Fe;Fe(NO3)3;Fe3O4;HCl; ⑵在反应①~⑦中,①~⑦反应分别属于①氧化还原反应,②氧化还原反应,③复分解反应,④氧化还原反应,⑤氧化还原反应,⑥复分解反应,⑦氧化还原反应,故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③⑥,故答案为③⑥; ⑶反应⑥的离子方程式为Fe3++ 3SCN- Fe(SCN)3,故答案为Fe3++ 3SCN- Fe(SCN)3; ⑷反应⑦的化学方程式为3Fe + 4H2O(g) Fe3O4 + 4H2,故答案为3Fe + 4H2O(g) Fe3O4 + 4H2; ⑸反应⑦中,铁化合价升高,水中氢化合价降低,分析氢总共降低了8个价态即转移8mol电子,因此每消耗0.3mol的A,可转移电子0.8 mol,故答案为0.8 mol。 23.向炙热的铁屑中通入氯气生产无水氯化铁;向炽热铁屑中通入氯化氢生产无水氯化亚铁。现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上述过程进行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制取无水氯化铁的实验中,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B中加入的试剂是___,D中盛放的试剂____。 (2)制取无水氯化亚铁的实验中,装置A用来制取____,尾气的成分是___,仍用D装置进行尾气处理,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 (3)若操作不当,制得的FeCl2会含有少量FeCl3,原因可能是____,欲制得纯净的FeCl2,在实验操作中应先___,再____。 【答案】(1). MnO2 + 4HCl(浓) MnCl2 + Cl2↑+ 2H2O (2). 浓硫酸 (3). NaOH溶液 (4). HCl (5). HCl和H2 (6). 发生倒吸 (7). 可燃性气体H2不能被吸收 (8). 氯化亚铁被装置内的氧气氧化 (9). 通入HCl气体一段时间(排出装置内空气) (10). 点燃C处酒精灯 【解析】 【分析】由制备氯化铁的实验装置可以知道,A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氯气,B中浓硫酸干燥氯气,C中Fe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D中NaOH溶液吸收尾气; 若制备无水氯化亚铁,A中浓硫酸与NaCl反应生成HCl,B中浓硫酸干燥HCl,C中炽热铁屑中与HCl反应生成无水氯化亚铁,D为尾气处理,但导管在液面下可发生倒吸。 【详解】⑴由制备氯化铁的实验装置可以知道,A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氯气,反应为MnO2 + 4HCl(浓) MnCl2 + Cl2↑+ 2H2O,装置B主要作用是干燥氯气,因此B中加入的试剂是浓硫酸,D装置主要是处理尾气,因此用NaOH溶液来处理尾气;故答案分别为MnO2 + 4HCl(浓) MnCl2 + Cl2↑+ 2H2O;浓硫酸;NaOH溶液; ⑵制取无水氯化亚铁的实验中,装置A用来制取HCl,Fe与HCl反应生成氢气,可以知道尾气的成分是HCl和H2,若仍用D的装置进行尾气处理,存在的问题是发生倒吸、可燃性气体H2不能被吸收,故答案分别是HCl;HCl和H2;发生倒吸;可燃性气体H2不能被吸收; ⑶若操作不当,制得的FeCl2会含有少量FeCl3,主要原因是氯化亚铁被装置内的氧气氧化,欲制得纯净的FeCl2,在实验操作中应先通入HCl气体一段时间(排出装置内空气),再点燃C处酒精灯,故答案分别是氯化亚铁被装置内的氧气氧化;通入HCl气体一段时间(排出装置内空气);点燃C处酒精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