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06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铜仁一中2020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相关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Fe-56 Cu-64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社会、科学、技术、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生活垃圾需先进行分类处理,然后才能进行卫生填埋 B. 目前提出的“低碳经济”,即减少向环境排放CO2有利于控制温室效应 C. 国产大型客机C919机身合金材料是将金属铝、锂混合后在空气中熔化制得 D.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生活垃圾需先进行分类处理,然后才能进行卫生填埋,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故A正确; B. 目前提出的“低碳经济”,即减少向环境排放CO2有利于控制温室效应,故B正确; C. 国产大型客机C919机身合金材料是将金属铝、镁混合后在空气中熔化制得,故C错误; D.丝绸的主要原料为蚕丝,蚕丝成分为蛋白质,故D正确; 故选:C。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时,会使蛋白质发生变性 B. 纤维素在人体内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 C. 变质的油脂有难闻的特殊气味,是由于油脂发生了水解反应 D. 三大合成材料指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答案】D 【解析】 【详解】A. 鸡蛋清溶液中滴入饱和的Na2SO4溶液,发生盐析,则有沉淀析出,故A错误; B.人体缺少使纤维素水解的酶, 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故B错误; C. 变质的油脂有难闻的特殊气味,是由于油脂发生了氧化反应,故C错误; D. 三大合成材料是指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故D正确。 故选:D。 3.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水溶液中:K+、Na+、SO42−、MnO4- B. 滴加KSCN显红色的溶液:NH4+、K+、Cl-、HCO3- C. c(H+)/c(OH-)=1×10-14的溶液中:Cu2+、K+、SO42−、NO3- D. 无色透明的溶液中:Fe3+、Mg2+、NO3-、Cl- 【答案】A 【解析】 【详解】A. 水溶液中:K+、Na+、SO42−、MnO4-相互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A正确; B. 滴加KSCN显红色溶液含有铁离子,铁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 =1×10-14的溶液是碱性溶液,铜离子与氢氧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 无色透明的溶液中不能含有使溶液表现有颜色的离子,故不能有铁离子,故D错误; 故选:A。 4.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用装置甲分液,放出水相后再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有机相 B. 用装置乙加热分解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取O2 C. 容量瓶在使用前需检查其是否漏水 D. 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引流时玻璃棒可以接触容量瓶内壁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分液时,为避免液体重新混合而污染,下层液体从下口漏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A正确; B. 用装置乙加热分解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取O2,应防止试管炸裂,试管口应略朝下,故B错误。 C. 为了避免影响实验结果,容量瓶和分液漏斗需要检查否漏水,故C正确; D. 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为防止流出容量瓶外,可使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可以接触容量瓶内壁,故D正确。 故选:B。 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7.8 g的Na2S和Na2O2的混合物中含有阴、阳离子总数为0.3 NA B. 常温常压下,22.4 LCO2中含有NA个CO2分子 C. 1.0 L 1.0 mol·L-1的NaClO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A D. 常温常压下,18 g羟基(-O2H)中所含的中子数为8 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7.8g硫化钠和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1mol,0.1mol硫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混合物中含有0.2mol钠离子和0.1mol硫离子与过氧根离子的混合物,总共含有0.3mol离子,含有的离子总数为0.3NA,故A正确; B. 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不等于22.4L/mol,故B错误; C. 1.0 L 1.0 mol·L-1的NaClO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大于NA,因为水中也含有氧原子,故C错误; D. 常温常压下,18 g羟基(-O2H)中所含的中子数为N=×NA=×10NA=10 NA,故D错误; 故选:A。 6.下列内容与结论不对应的是 选项 内容 结论 A H2O(g)变成H2O(l) 该过程的ΔS<0 B 硝酸铵溶于水可自发进行 因为ΔS>0 C 一个反应的ΔH>0、ΔS>0 该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D H2(g)+F2(g)=2HF(g) ΔH=-271 kJ·mol-1、 ΔS=8 J·mol-1·K-1 该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均可自发进行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H2O(g)变成H2O(l),混乱度减小,其△S<0,故A正确; B.硝酸铵溶于水可自发进行,混乱度增大,△S>0,故B正确; C.△H>0,△S>0,高温下可自发进行,故C错误; D.△H<0,△S>0,在任意外界条件下均可自发进行,故D正确; 故选:C。 7.以下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用醋酸除去水垢:2H+ + CaCO3 = Ca2++CO2↑+H2O B. 向NH4HCO3溶液中加入足量石灰水:Ca2+ + HCO3-+OH-= CaCO3↓ + H2O C. 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2Al3++3=Al2(CO3)3 ↓ D. 侯氏制碱法中NaHCO3的制备:Na+ + NH3 + CO2 + H2O = NaHCO3 ↓ + NH4+ 【答案】D 【解析】 【详解】A.醋酸是弱酸,不能拆成离子形式,故离子方程式为,2CH3COOH+CaCO3= Ca2++CO2↑+H2O+2CH3COO-,故A错误; B.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一水合氨和水,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NH4++Ca2++HCO3−+2OH−═CaCO3↓+H2O+NH3⋅H2O,故B错误; C.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故C错误; D.向饱和氯化钠的氨水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晶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a+ +NH3 +CO2+H2O = NaHCO3 ↓ + NH4+,符合客观事实,电荷守恒,原子守恒,故D正确; 故选:D。 二、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8.准确移取20.00 mL某待测HC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00 mol·L-1NaOH溶液滴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锥形瓶洗净后还留有蒸馏水,则测定结果偏小 B. 随着NaOH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pH由大变小 C. 用酚酞作指示剂,当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无色时,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时才能停止滴定 D. 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测定结果偏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 锥形瓶洗净后还留有蒸馏水,对滴定结果没有影响,故A错误; B. 碱滴定酸,氢离子浓度逐渐减小,则随着NaOH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pH由小变大,故B错误; C. 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前锥形瓶中为无色溶液,则当锥形瓶中溶液由无色变红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时,停止滴定,故C错误; D. 滴定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消耗的标准液偏大,则测定酸的浓度偏大,故D正确; 故选:D。 9.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MgOMg MgCl2 B. AlAl2O3NaAlO2 C. CH3CHOHCH3相应的醛相应的羧酸 D. (aq)(aq)Na2CO3 【答案】B 【解析】 【详解】A. MgOMg,镁是活泼金属,冶炼镁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镁,故A错误; B. AlAl2O3NaAlO2,可以实现转化,故B正确; C. CH3CHOHCH3分子中,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只有一个氢原子,不能催化氧化成醛,故C错误; D. (aq)Na2CO3,不能生成碳酸钠,应该生成碳酸氢钠,故D错误; 故选:B。 1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含一定浓度Fe2+的溶液在不同条件下被氧气氧化的氧化率,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温度越高氧化率越大 B. pH越小氧化率越大 C. Fe2+的氧化率仅与溶液的pH和温度有关 D. 实验说明降低pH、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Fe2+的氧化率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只有当pH值等其它条件相同温度不同时,温度越高Fe2+的氧化率越大,故A正确; B.根据图象知,只有当温度和其它条件相同PH值不同时,pH值越小,Fe2+的氧化率越大,故B正确; C.亚铁离子的氧化率不仅和温度、pH有关,还与离子的浓度等其它因素有关,故C错误; D.根据图象知,降低pH、升高温度亚铁离子的氧化率增大,故D正确; 故选:C。 11.2019年是联合国确立的“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X、Y、Z、M、R是核电荷数依次增加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M最外层电子数为3。M单质可与化合物ZYX水溶液反应,也可与化合物XR水溶液反应,且均产生X单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五种元素中有两种元素处于相同的主族 B. Y与X、Y与Z可形成两种化合物 C. M与Y、M与R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 D. M与Y形成的化合物既可用来冶炼M,也可用作耐火材料 【答案】C 【解析】 【分析】 X、Y、Z、M、R是核电荷数依次增加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M单质可与化合物ZYX水溶液反应,也可与化合物XR水溶液反应,且均产生X单质,则M为Al,X为H元素,ZYX为NaOH,XR为HCl,则Y为O元素,Z为Na,R为Cl元素;满足金属铝能够与NaOH反应,又能够与HCl发生反应的条件,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X为H,Y为O,Z为Na,M为Al,R为Cl元素。 A. H、Na元素都位于ⅠA族,故A正确; B. Y与X、Y与Z可形成两种化合物,分别是水,过氧化氢,氧化钠,过氧化钠,故B正确; C. M与Y、M与R形成的化合物分别是氧化铝,氯化铝,化学键类型分别是离子键,共价键,化学键类型不同,故C错误; D. M与Y形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铝,既可用来冶炼铝,也可用作耐火材料,故D正确; 故选:B。 12.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和现象 A 配制100 g 8%的NaOH溶液 称取8.0 g NaOH放在烧杯中,再加入92.0 mL水,搅拌均匀 B 除去NaHCO3固体中的Na2CO3 将固体加热至恒重 C Ksp(AgCl) >Ksp(AgI) 向NaCl、NaI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 D 制取并纯化乙炔 将饱和食盐水加入电石中,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CuSO4溶液、浓硫酸和KMnO4溶液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配制100 g 8%的NaOH溶液,需要溶质的质量是8g,溶剂水的质量是92g,故A正确; B.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而碳酸钠受热不分解,除去NaHCO3固体中的Na2CO3,不能用加热的方法,故B错误; C.向等浓度的NaCl、NaI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才能说明Ksp(AgCl) >Ksp(AgI),故C错误; D.乙炔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得不到乙炔气体,故D错误; 故选:A。 13.某药物丙可由有机物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与乙生成丙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B. 甲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C. 乙的化学式是C4H518OO D. 丙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和CH318OH 【答案】A 【解析】 【详解】A. 碳碳双键断裂,变成碳碳单键,属于加成反应,故A正确; B. 甲分子中含有亚甲基,所有原子不共平面,故B错误; C. 乙的化学式是C4H618OO,故C错误; D. 丙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羧酸盐,故D错误; 故选:A。 14.在酸性条件下,黄铁矿(FeS2)催化氧化的反应方程式为2FeS2 + 7O2+ 2H2O ═ 2Fe2+ + 4SO42− + 4H+实现该反应的物质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反应Ⅰ的离子方程式为4Fe(NO)2+ + O2+ 4H+ ═ 4Fe3+ +4NO + 2H2O,Fe(NO)2+作氧化剂 B. 反应Ⅱ中Fe3+作氧化剂,FeS2被还原 C. 在酸性条件下,黄铁矿催化氧化中NO作催化剂 D. 反应Ⅲ的离子方程式为Fe2+ + NO ═Fe(NO)2+,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反应Ⅰ的离子方程式为4Fe(NO)2++ O2+ 4H+ ═ 4Fe3+ +4NO+ 2H2O,Fe(NO)2+作还原剂,因为铁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到+3价,化合价升高,故A错误; B. 反应Ⅱ中Fe3+作氧化剂,FeS2被氧化,因为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故B错误; C. 在酸性条件下,黄铁矿催化氧化中NO作催化剂,由图可以看出,故C正确; D. 反应Ⅲ的离子方程式为Fe2+ + NO ═Fe(NO)2+,所含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该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15.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用此法提取镁的优点之一是原料来源丰富 B. 步骤④电解MgCl2时阳极产生Mg C. 步骤③将晶体置于HCl气流中加热是防止MgCl2水解 D. 上述工艺流程中涉及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 从海水中提取镁,优点之一是原料来源丰富,故A正确; B. 步骤④电解MgCl2时阴极产生Mg,故B错误; C. 步骤③将晶体置于HCl气流中加热是防止MgCl2水解,因为MgCl2会水解,故C正确; D. 上述工艺流程中氢氧化镁生成氧化镁和水是分解反应,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电解氯化镁生成镁和氯气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16.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向0.1 mol·L−1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中增大 B. 将CH3COONa溶液从20℃升温至30℃,溶液中增大 C. 向盐酸中加入氨水至中性,溶液中< 1 D. 在Na2S溶液中存在2c(Na+)=c(S2-)+c(HS-)+c(H2S)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向0.1 mol·L−1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水,加水促进醋酸的电离,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大,醋酸的物质的量减小,同一溶液中体积相同,所以溶液中 增大,故A正确; B. 升高温度促进水解,溶液中=,则升高温度比值减小,故B错误; C. 向盐酸中加入氨水至中性,溶液中电荷守恒为c(Cl−)+c(OH−)=c(NH4+)+c(H+),显中性,即c(OH−)=c(H+),所以c(Cl−)=c(NH4+),即溶液中=1,故C错误; D. 在Na2S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即是c(Na+)=2c(S2-)+2c(HS-)+2c(H2S),故D错误; 故选:A。 17.已知:pAg=-lg c(Ag+),pX=-lg c(Xn-)。298 K时,几种物质的Ksp如下表: 化学式 AgCl AgSCN Ag2CrO4 颜色 白 浅黄 红 Ksp 1.8×10‒10 1.0×10‒12 2.0×10‒12 AgCl、AgSCN、Ag2CrO4的饱和溶液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浓度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x代表AgCl曲线,z代表AgSCN曲线 B. 298K时,在Cl-和CrO42-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的溶液中,滴入少量0.1mol/L的AgNO3溶液,首先产生的是红色沉淀 C. 298 K时若增大p点的阴离子浓度,则y上的点沿曲线向上移动 D. 298 K时Ag2CrO4(s)+2SCN-(aq) 2AgSCN(s)+CrO42- (aq)的平衡常数K=2.0×1012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图中曲线x的数据知pAg=-lg c(Ag+)=6, c(Ag+)=10-6mol/L,pX=-lg c(Xn-)=0,则 c(Cl-)=1mol/L,Ksp(AgCl)= 10-6,与表中数据不符,选项A错误; B、析出沉淀时,AgCl溶液中c(Ag+)==mol/L,Ag2CrO4溶液中c(Ag+)==mol/L,c(Ag+)越小,先生成沉淀,则首先产生白色沉淀,选项B错误; C、298 K时若增大p点的阴离子浓度,由图可知,若沿曲线向上移动,c(Ag+)减小,选项C错误; D、298 K时Ag2CrO4(s)+2SCN-(aq) 2AgSCN(s)+CrO42- (aq)的平衡常数K=====2.0×1012,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沉淀的溶度积的应用,注意的含义pAg=-lg c(Ag+)、pX=-lg c(Xn-)、Ksp,易错点为选项D:K===,结合表中数据进行计算求解。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6分) 18.Ⅰ.金属冶炼与处理中常涉及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1)实验室常用无水乙醇处理少量残留的金属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镁与碳在加强热时可生成易水解的MgC2,其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曾利用明矾溶液除去铜器表面的铜锈[Cu2(OH)2CO3],请简要解释其原理:_______。 Ⅱ.(4)0.1 mol·L-1NaHCO3溶液与0.1 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 (5)恒温恒容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通入等物质的量的CO2和H2,发生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下列描述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填序号)。 A 容器内的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B 水分子中断裂2NA个H-O键,同时氢分子中生成3NA个H-H键 C CH3OH和H2O的浓度保持不变 D 容器内的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6)现有反应CH3OCH3(g)+H2O(g) 2CH3OH(g) △H=+23.4 kJ/mol,在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0.25,此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CH3OCH3(g)和H2O(g),反应到10min时测得各组分浓度如下: 物质 CH3OCH3(g) H2O(g) CH3OH(g) 浓度/mol·L-1 0.9 0.9 1.2 此时v正_______v逆(填“>”、“<”或“=”),v (CH3OH) =_______;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混合气体中CH3OCH3体积分数(CH3OCH3)%=______%。 【答案】 (1). 2Na + 2CH3CH2OH ═ 2CH3CH2ONa + H2 ↑ (2). MgC2 + 2H2O ═ Mg(OH)2 + C2H2 ↑ (3). 明矾中的Al3+发生水解反应使溶液呈酸性,能使Cu2(OH)2CO3溶解 (4). c(Na+)>c()>c(OH-)>c()>c(H+) (5). AC (6). < (7). 0.12mol·L-1·min-1 (8). 20% 【解析】 【分析】 Ⅰ.(1)乙醇和钠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 (2)MgC2水解生成氢氧化镁和乙炔; (3)明矾溶液中铝离子水解表现酸性,能使Cu2(OH)2CO3溶解; Ⅱ.(4)0.1 mol·L-1NaHCO3溶液与0.1 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生成Na2CO3溶液,根据盐类水解规律进行分析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5)根据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标志: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其它物理量进行分析; (6)根据CH3OCH3(g)+H2O(g) 2CH3OH(g) 反应, 根据Qc与K的关系进行分析。 【详解】Ⅰ.(1)实验室常用无水乙醇处理少量残留的金属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 + 2CH3CH2OH ═ 2CH3CH2ONa + H2 ↑; 故答案为:2Na + 2CH3CH2OH ═ 2CH3CH2ONa + H2 ↑; (2)MgC2水解生成氢氧化镁和乙炔,化学方程式为MgC2 + 2H2O ═ Mg(OH)2 + C2H2 ↑ ; 故答案为:MgC2 + 2H2O ═ Mg(OH)2 + C2H2 ↑; (3)明矾溶液除去铜器表面的铜锈,因为铝离子水解表现酸性,能使Cu2(OH)2CO3溶解; 故答案为:明矾中的Al3+发生水解反应使溶液呈酸性,能使Cu2(OH)2CO3溶解; Ⅱ.(4)0.1 mol·L-1NaHCO3溶液与0.1 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生成Na2CO3,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Na+)>c()>c(OH-)>c()>c(H+); 故答案为:c(Na+)>c()>c(OH-)>c()>c(H+); (5)CO2(g)+3H2(g) CH3OH(g)+H2O(g), A.反应物,生成物都是气体,气体的质量不变,当相对分子质量不变,说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 B.水分子中断裂2NA个H-O键,同时氢分子中生成3NA个H-H键,指的是同一个方向,不能说明处于平衡状态,故B错误; C.CH3OH和H2O的浓度保持不变,说明可逆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故C正确; D.反应物是气体,生成物是气体,总质量不变,容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答案为:AC; (6)CH3OCH3(g)+H2O(g) 2CH3OH(g) , Qc= =1.22/0.92=1.8>0.25,可逆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故v正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 当前文档收益归属上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