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安徽省阜阳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3次周练试题 化学(平行班)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安徽省阜阳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3次周练试题 化学(平行班) word版

‎2019-2020学年安徽省阜阳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3次周练试题 化学(平行班) ‎ 命题人:程成 审题人:刘晓倩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S:32 ‎ 一、选择题(4×15=60分)‎ ‎1.学习“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后,以你的理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化学平衡一定会发生移动 B.2HI(g)H2(g)+I2(g)达平衡后,增大压强使颜色变深,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C.在盛有一定量NO2的注射器中,向外拉活塞,其中气体颜色先变浅再变深,甚至比原来深 D.对于已达平衡的体系,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不可能出现V正增大,V逆减小的情况 ‎2.可逆反应mA(g)+nB(g) ⇌pC(g)+qD(g)的v-t图象如下左图,如若其他条件不变,只是在反应前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则其v-t图象如下右图 ‎①a1>a2 ②a1b2 ④b1t2 ⑥t1=t2‎ ‎⑦两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相等 ⑧右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更大,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②④⑤⑦ B.①④⑥⑧ C.②③⑤⑧ D.①③⑥⑦‎ ‎3.升高温度时,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主要是由于(  )‎ A.分子运动速率加快,使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机会增多 B.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C.该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吸热的 D.该化学反应的过程是放热的 ‎4.下列反应中,一定不能自发进行的是(  )‎ A.2KClO3(s)===2KCl(s)+3O2(g) ΔH=-78.03 kJ/mol ΔS=+1 110 J/(mol·K)‎ B.CO(g)===C(s,石墨)+O2(g) ΔH=+110.5 kJ/mol ΔS=-89.36 J/(mol·K)‎ C.4Fe(OH)2(s)+2H2O(l)+O2(g)===4Fe(OH)3(s) ΔH=-444.3 kJ/mol ΔS=-280.1 J/(mol·K)‎ D.NH4HCO3(s)+CH3COOH(aq)===CO2(g)+CH3COONH4(aq)+H2O(l) ‎ ΔH=+37.30 kJ/mol ΔS=+184.0 J/(mol·K)‎ ‎5.—定温度下,0.1molN2(g)与0.3molH2(g)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 ⇌2NH3(g)   ‎ ‎△H=-akJ·mol-1(a>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放出0.la kJ热量 B.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v正(NH3):v逆(N2)=2:1‎ C.n( N2):n(H2):n(NH3)=l:3:2时,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 D.缩小容器体积,用氮气表示的反应速率:v正(N2)增大,v逆(N2)减小 ‎6. 某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温度对此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影响的曲线(如图所示)中,正确的是(  )‎ ‎7. 原电池与电解池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有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 A.装置①研究的是电解CuCl2溶液,b电极上有红色固体析出 B.装置②研究的是金属的吸氧腐蚀,Fe上的反应为Fe-2e-===Fe2+‎ C.装置③研究的是电解饱和食盐水,B电极发生的反应:2Cl--2e-===Cl2↑‎ D.三个装置中涉及的主要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8. 下列事实解释准确的是(  )‎ A.糕点包装中常见的脱氧剂组成为还原性铁粉、氯化钠、炭粉等,其脱氧原理与钢铁的吸氧腐蚀相同。脱氧过程中铁作原电池正极,电极反应为Fe-2e-===Fe2+‎ B.酸性氢氧燃料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为2H2O+O2+4e-===4OH-‎ C.用石墨电极电解CuCl2溶液,阳极上发生的反应:2Cl--2e-===Cl2↑‎ D.铅蓄电池的正极反应为PbO2+4H++2e-===Pb2++2H2O ‎9. 将一定量的X加入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X(g)  3Y(g)+Z(g),混合气体中X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温度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 A.升高温度,该反应平衡常数K减小 ‎ B.压强大小有P3>P2>P1‎ C.平衡后加入高效催化剂使平均摩尔质量增大 ‎ D.在该条件下M点X平衡转化率为9/11‎ ‎10.已知A(g)+B(g)C(g)+D(g)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度/℃‎ ‎700‎ ‎800‎ ‎830‎ ‎1000‎ ‎1200‎ 平衡常数 ‎1.7‎ ‎1.1‎ ‎1.0‎ ‎0.6‎ ‎0.4‎ ‎830℃时,向一个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 mol的A和0.8 mol的B,反应初始4 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υ(A)=0.005 mol/(L·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 s时c(B)为0.38 mol/L B. 1200℃时反应C(g)+D(g)A(g)+B(g)的平衡常数为0.4 ‎ C.830℃达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20% D.反应达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 ‎ ‎11. I2在KI溶液中存在平衡I2(aq)+I—(aq) I3—(aq)。某I2、KI混合溶液中,I3—的物质的量浓度c(I3—)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曲线上的任何点都表示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I2(aq)+I—(aq) I3—(ag) ΔH>0 ‎ ‎②若温度为T1、T2时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 ‎③若反应进行到状态D时,一定有v正>v逆 ‎ ‎④状态A与状态B相比,状态A的c(I2)大 ‎⑤保持温度不变,向该混合溶液中加水,将变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⑤‎ ‎12. PCl3和PCl5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将PCl3(g)和Cl2(g)充入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PCl3(g)+Cl2(g) ⇌PCl5(g),△H<0并于10 min时达到平衡。有关数据如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PCl3(g)‎ Cl2(g)‎ PCl5(g)‎ 初始浓度/(mol·L-1)‎ ‎2.0‎ ‎1.0‎ ‎0‎ 平衡浓度/(mol·L-1)‎ c1‎ c2‎ ‎0.4‎ A.10 min内,v(Cl2)=0.06 mol/( L·min) ‎ B.升高温度,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C.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强与初始时容器的压强之比为13:15‎ D.平衡后移走2.0 mol PCl3和1.0 mol Cl2,相同条件下再达平衡时,0.4 mol·L-1>c(PCl5)>0.2 mol·L-1‎ ‎13.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2SO2(g)+ O2(g) ⇌2SO3(g),△H<0。现有三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Ⅰ、Ⅱ、Ⅲ,并在400℃条件下开始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容器I、Ⅲ中平衡常数相同 B.容器II、Ⅲ中正反应速率始终相同 C.容器Ⅱ、Ⅲ中的反应达平衡时,SO3的体积分数:II0,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某温度下,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M)= 1 mol·L-1, c(N)=2.4 mol·L-1;达到平衡后,M的转化率为60%,此时N的转化率为 ;‎ ‎(2)若反应温度升高,M的转化率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M)= 4 mol·L-1,c(N)=a mol·L-1;达到平衡后,c(P)=2 mol·L-1,a= ;_‎ ‎(4)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为:c(M)=c(N)=b mol/L,达到平衡后,M的转化率为 。‎ ‎17.(12分).近日IPCC发布了由来自40个国家的91位科学家编写的《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温室效应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物种灭绝,洪灾、旱灾、粮食欠收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率不断增加,CO2的减排和综合利用是解决温室及能源问题的有效途径。‎ ‎(1)CO2可转化成有机物实现碳循环。在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一定条件下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 从3 min到9 min,v(H2)=_____mol·L-1·min-1。‎ ‎②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 ‎③ 下列说法正确的的是____(填字母)。‎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则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75%‎ C.平衡时混合气体中CH3OH(g)的体积分数是30%‎ D.该条件下,第9 min时v逆(CH3OH)大于第3 min时v正(CH3OH)。‎ ‎(2)工业中,CO2和H2在催化剂Cu/ZnO作用下可发生两个平行反应,分别生成CH3OH和CO。‎ 反应A:CO2(g)+3H2(g)CH3OH(g)+H2O(g)‎ 反应B:CO2(g)+H2(g)CO(g)+H2O(g)‎ 控制CO2和H2初始投料比为1∶3时,温度对CO2平衡转化率及甲醇和CO产率的影响如图所示。‎ ‎① 由图可知温度升高CO的产率上升,其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 ‎② 由图可知获取CH3OH最适宜的温度是________。下列措施有利于提高CO2转化为CH3OH的平衡转化率的有___________(填字母)。 ‎ A.使用催化剂 ‎ B.增大体系压强 C.增大CO2和H2的初始投料比 ‎ D.投料比不变和容器体积不变,增加反应物的浓度 ‎18.(18分)在一个体积为2 L的真空密闭容器中加入0.5 mol CaCO3,发生反应CaCO3(s)CaO (s)+CO2(g),测得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A表示CO2的平衡浓度与温度的关系曲线,B表示不同温度下反应经过相同时间时CO2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曲线。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正反应为 (填“吸”或“放”)热反应,温度为T5 ℃时,该反应耗时40 s达到平衡,则T5℃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数值为 。‎ ‎(2)如果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变大,该反应 (选填字母)。‎ a.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在平衡移动时正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c.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在平衡移动时逆反应速率先减小后增大 ‎(3)保持温度、体积不变,充入CO2气体,则达到平衡时,与原平衡状态相比CaCO3的质量 ,CO2的浓度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在T5℃下,维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向上述平衡体系中再充入0.5 mol N2,则最后平衡时容器中的CaCO3的质量为 g。‎ 化学参考答案(平行班)‎ 一、 选择题(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A B B B B C C D A B C D D B 二、 非选择题(40)‎ ‎16.(1) 25% (2) 增大 (3) 6 (4)41% ‎ ‎17.(1)0.125 5.3 B C (2)反应B是吸热反应 250℃ B D ‎ ‎18 . (1)吸 0.2 (2) bc (3)增大 不变 ( 4) 10‎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