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全国百强校】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
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1. 自然界中存在的碘的稳定性核素是53127I。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中,含有人工放射性核素53131I。一旦53131I被人体吸入,就可能会引发甲状腺疾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53131I是一种新元素 B. 53131I的摩尔质量为131g
C. 53131I和53127I互为同位素 D. 53127I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74
【答案】C
【解析】稳定性核素是53127I,人工放射性核素53131I,质子数均为为53,属于碘元素,A错误;摩尔质量的单位是,B错误;C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碘原子,互为同位素,C正确;中子数,所以中子数与质子数的差为,D错误;正确选项C。
2.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LSO3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4NA
B. 在常温常压下,48g 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含氧原子数是3NA
C. 1nol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2NA
D. lmolNa2O2 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答案】B
【解析】标准状况下,SO3是固体,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22.4LSO3中含有的原子数目,A错误;氧气和臭氧为氧原子形成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48g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48/16=3mol,个数为4NA,B正确;1 mol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不一定为2NA,例如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1mol电子,C错误;lmolNa2O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D错误;正确选项B。
3. 下列变化过程中,只破坏共价键的是
A. 冰变水 B. Na2SO4熔融呈液态 C. HCl溶于水得盐酸 D. NH4Cl溶于水
【答案】C
【解析】冰是分子晶体,熔化为水时破坏氢键、分子间作用力,A错误;Na2SO4属于离子化合物,熔融时电离破坏离子键,B错误;HCl中含有共价键,溶于水发生电离,破坏,C正确;NH4Cl溶于水破坏了离子键和共价键,D错误;正确选项:C。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H、2H、3H、H+、H2互为同位素 B. HD 为化合物
C. H2、D2的性质完全相同 D. C60、金刚石、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
【答案】D
点睛:同位素研究的对象是原子,而同素异形体研究的对象是单质,常见的有金刚石和石墨,红磷和白磷,氧气和臭氧。
5.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 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 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标准的碳核素: 14C
C. 氯化镁的电子式:
D. 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
【答案】C
【解析】A. 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A错误;B. 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标准的碳核素:,B错误;C. 氯化镁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C正确;D. 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表示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D错误,答案选C。
点睛: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时,首先要判断构成物质的化学键类型,即是离子键还是共价键;其次必须用“→”来连接左右两侧,而不是用“=”连接;再次箭头的左侧是构成物质元素原子的电子式,而右侧是具体物质的电子式;最后箭头的两侧也必须满足各种守恒关系。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由于离子键的形成过程有电子的得失,因而箭头左侧需要用弯箭头表示电子的得失。共价化合物或非金属单质的形成过程:表示方法同离子化合物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共价键的形成因为没有电子得失,所以不要再画弯箭头。
6. 砹是原子序数最大的卤族元素,推测砹或砹的化合物最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①砹化氢很稳定②砹单质与水反应,使砹全部转化成氢砹酸和次砹酸③砹是黑色固体 ④砹化银难溶于水⑤砹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A. ①③④⑤ B. ③④⑤ C. 只有③⑤ D. ③④
【答案】B
【解析】砹属于卤族元素,在卤族元素中,砹的金属性最强,非金属性最弱;①砹的非金属性较弱,所以砹化氢很不稳定,①错误;②类比碘、溴、氯,则砹单质与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可能使砹全部转化成氢砹酸和次砹酸,②错误;③卤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碘为紫色固体,则砹是黑色固体,③正确;④、等不溶于水,由相似性可知,砹化银难溶于水,④正确;⑤氯气、溴、碘易溶于有机溶剂,砹单质属于非极性分子,则砹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⑤正确;符合题意的有③④⑤,正确选项B。
7. 下图中每条折线表示周期装第IVA~第VIIA 中的某一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变化,每个小黑点代表一种氢化物,其中a点代表的是
A. HCl B. H2S C. SiH4 D. PH3
【答案】C
【解析】ⅤA~ⅦA族元素形成的氢化物中,、、分子间存在氢键,故沸点高于同主族相邻元素氢化物;而ⅣA族元素的氢化物没有此规律,氢化物沸点随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因此最下方折线代表ⅣA族元素Si 的氢化物的沸点,故a代表SiH4;正确选项C。
8. 下列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表中数字为原子序数,M的原子序数为37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M的原子序数为37,位于周期表中第五周期第ⅠA族; 19号,55号元素处于第ⅠA族,M应处于二者之间,A错误;20号、56号元素处于第ⅡA族,20号元素为钙元素,处于第四周期第Ⅱ
A族,M位置正确,B正确;26号、28号元素为第Ⅷ族元素,图中M处于第Ⅷ族,C错误; 17号、53号元素为第ⅦA族元素,图中M为稀有气体Kr,D错误;正确选项B。
9. 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变化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 离子半径大小S2->O2->Na+ B.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HBr < HCl < HF
C. 碱性强弱: KOH>NaOH>LiOH D. 还原性强弱: F->Cl->Br->I-
【答案】D
【解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O2->Na+;电子层数多的离子,半径越大,因此离子半径大小S2->O2->Na+ ;A正确;非金属性,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为,B正确;金属性,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为, C正确;非金属性,对应离子的还原性为,D错误;正确选项D。
点睛:周期表中,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
10. 核内中子数为N 的R2+,质最数为A,则其同价态的n g氧化物中所含电子物质的量为
A. [n/(A+16)](A-N+6)mol B. N/A(A-N + 6)mol
C. (A- N + 2)mol D. [n/(A+16)](A- N + 8)mol
【答案】D
【解析】该氧化物的摩尔质量为,ng它的氧化物的物质的量为,一个氧化物分子中含有个质子,所以ng它的氧化物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D正确;正确选项D。
11. 下表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元素代号
L
M
Q .
R
T
原子半径
0.160
nm
0.143
nm
0.089
nm
0.102
nm
0.074
um
主要化合价
+2
+ 3
+ 2
+ 6,-2
-2
A.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为H2T
L(OH)2
C. M 与T 形成的化合物可以用作防火材料
D. L2+与R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答案】C
【解析】短周期元素,由元素的化合价可以知道,T只有-2价,则T为O元素,可以知道R为S元素,L、M、Q只有正价,原子半径,则L为Mg元素,Q为Be元素,原子半径M的介于L、Q之,,则M为Al元素;非金属性,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A错误;金属性Mg比Be强,所以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Mg(OH)2>Be(OH)2,B错误;M 与T 形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熔点高,不燃烧,可以用作防火材料,C正确;的核外电子数为,的核外电子数为,不相等,D错误;正确选项C。
12. 甲、乙两种非金属: ①甲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②甲比乙更容易与氢气化合;③甲单质能与乙的简单阴离子发生置换反应;④与金属反应时,甲原子得电子数目比乙的多;⑤甲的单质熔沸点比乙的低。能说明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A. ①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1)甲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则甲的非金属性比乙强,故(1)正确;(2)甲比乙更容易与氢气化合,则甲的非金属性比乙强,故(2)正确; (3)甲单质能与乙阴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甲的非金属性比乙强,故(3)正确; (4)与金属反应时,甲原子得电子数目比乙的多,但得电子不一定容易,则不能说明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故(4)错误;(5)甲的单质熔沸点比乙的低,无法确定非金属的关系,故(5)错误;显然(1)(2)(3)能说明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C正确;正确选项C。
点睛:元素非金属性比较规律:①非金属元素的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及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容易化合,形成的氢化物越稳定,该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强;②
非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该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强。
13. 由碳的两种同位素12C、13C 与氧的三种同位素18O、17O、16O构成的二氧化碳分子最多可能有
A. 10 种 B. 12种 C. 16 种 D. 18种
【答案】B
14. 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单质的还原性: A>B>D>C B. 离子半径: C>D>B>A
C. c-a=5 D. 原子半径: A>B>D>C
【答案】B
【解析】假设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分别为12Mg2+ 、11Na+ 、 7N3-、9F-;则四种单质分别为Mg、 Na、N2、F2,同周期自左而右元素金属性减弱,单质还原性减弱,金属性越强还原性越强,故还原性为B> A > C> D;A错误;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核电荷数所以离子半径 C>D>B>A,正确;四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2=c+3, a-c=5,C错误;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所以有:a-2=b-1=c+3=d+1,且A、B在周期表中D、C 的下一周期,原子序数:a >b >d> c;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同周期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则有原子半径:B >A > C >D ; D错误;正确选项B。
点睛:根据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可以假设四种离子分别在第二、第三周期,分别为12Mg2+ 、11Na+ 、 7N3-、9F-,这样问题就变得简单了,就能快速解决问题。
15. 已知反应KClO3+6HCl=KCl+3Cl2↑+3H2O,若用1mol K35ClO3 和6mol H37Cl 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6mol B. 生成的氯气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3.3
C. KCl中既有35Cl,又有37C1 D. KCl 中只含35Cl
【答案】B
【解析】A、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K35ClO3作氧化剂,H37Cl作还原剂和起酸性,因此1molK35ClO3
参加反应转移电子5mol,故错误;B、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氯气中35Cl和37Cl的物质的量为1mol、5mol,生成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5+5×37)/3=73.3,故正确;C、KCl中Cl由盐酸中Cl-提供,因此KCl中只含有37Cl,故错误;D、根据选项C的分析,故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利用归中规律,同种元素不同价态参加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向中间价态靠拢,即KCl中Cl来自于HCl,HCl既作还原剂又起酸性;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相对分子质量,采用M=m/n。
16. 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中学常见无机物A、B、C、D、E、X存在如下图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略去)。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 若A 是单质,B和D 的反应是OH-+HCO3-=H2O+ CO32-,则E一定能还原Fe2O3
B. 若D为CO,C能和E反应,则A一定为Na2O2
C. 若X是Na2CO3,C为CO2,则A一定是氯气,且D和E不反应
D. 若D为白色沉淀,与A摩尔质量相等,则X一定是铝盐
【答案】C
【解析】根据B、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知,B为强碱,所以A为活泼金属Na(或K等),B为、E为,X为,C为,D为,H2在加热时能还原,A正确;A为,B为,E为,X为,C为,D为,符合转化关系,B正确;X是,C为,当A为时,B为,D为,E为,也符合转化关系,则A不一定是氯气,C错误; D为摩尔质量为78g/mol的,A为摩尔质量为 的,X为铝盐,C为偏铝酸盐,铝盐和偏铝酸盐在溶液中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符合转化关系,D正确;正确选项C。
点睛:常温下,常见与水反应有: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二氧化氮气体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氟气与水反应生成氢氟酸和氧气。
17. I.下列物质:①N2 ②CO2 ③NH3 ④Na2O ⑤Na2O2 ⑥NaOH ⑦CaBr2 ⑧H2O2 ⑨NH4Cl ⑩HBr。
I.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含有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是____________。(均填序号)
II.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一⑨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在①~⑨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最稳定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均填元素符号)
(2)元素⑦与元素⑧相比,⑧的非金属性较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____________。
a.常温下⑦的单质和⑧的单质状态不同
b.⑧的氢化物比⑦的氢化物稳定
c.一定条件下⑦和⑧的单质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⑦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比⑧的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弱
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元素②与元素⑥的非金属性强弱,只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写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⑧构成的单质通入一定浓度的苛性钾溶液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生成物中三种含Y 元素的离子,其中两种离子物质的量(n) 与反应时间(t) 的变化如图所示,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⑧ (2). ⑤ (3). Na (4). Ar (5). b (6). 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或Na2SiO3+2CO2+2H2O=2NaHCO3+H2SiO3↓ (7). 5Cl2+ 10OH-=2C1O-+ C1O3-+ 7Cl-+5H2O
【解析】I.①N2中只含非极性键,属于单质;②、③、⑩HBr中只含极性键,属于共价化合物;⑧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属于共价化合物;⑤中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键,属于离子键化合物;⑥NaOH、⑨中含有离子键和极性键,属于离子键化合物;⑦、④中只含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是⑧;
含有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是⑤;正确答案:⑧;⑤。
II.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以知道(1)为H、(2)为C、(3)为N、(4)为O、(5)为Na、(6)为Si、(7)为S、(8)为Cl、(9)为Ar。
(1)在①~⑨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Na;化学性质最稳定的元素是Ar;正确答案:Na; Ar。
(2)a.单质状态属于物理性质,不能比较非金属性强弱,a错误;的氢化物比(7)的氢化物稳定,说明(8)的非金属性更强,b正确; c.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不能比较非金属性强弱,c错误;d.不是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比较,不能说明元素非金属性强弱,d错误;证明元素C与元素Si的非金属性强弱,可以用碳酸的酸性大于硅酸的酸性进行比较,把二氧化碳通入硅酸钠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方程式为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或Na2SiO3+2CO2+2H2O=2NaHCO3+H2SiO3↓;正确选项:b ;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或Na2SiO3+2CO2+2H2O=2NaHCO3+H2SiO3↓。
(3)由题意可知三种含Y元素的离子为Cl-,ClO-,;根据图像可以看出n(ClO-)=0.06mol,n()=0.03 mol,根据电子守恒可知:0.06×1+0.03×5=n(Cl-)×1,所以n(Cl-)=0.21 mol,所以n(Cl-):n(ClO-):n()=0.21:0.06:0.03=7:2:1,所以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Cl2+10OH-=2C1O-+C1O3-+7Cl-+5H2O;正确答案:5Cl2+10OH-=2C1O-+C1O3-+7Cl-+5H2O。
点睛:氯气和冷水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氯气和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氯酸钠,随着生成次氯酸钠和氯酸钠的量不同,反应方程式的系数也不相同。
18. I.氢化钠(NaH) 是一种离子化合物,遇水后放出氢气并生成一种碱,主要应用在有机合成和储氢材料方面。根据信息完成下列各空:
(1)氢化钠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氧化剂为___________。该反应过程中,被破坏的化学键有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形成的化学键有______________。
①离子键 ②极性共价键 ③非极性共价键
II.现有短周期元素X 形成的单质A与NaOH溶液反应,有如下转化关系:
,(若产物中有水生成则省略未表示出来)。
(1)常温常压下,若A 为非金属固态单质,且其在电子工业中有着重要的用途,则工业制取A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 为金属单质,C 为气体,则A 与NaOH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NaOH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 NaH+H2O=NaOH+H2↑ (3). 水(或H2O) (4). ①② (5). ③ (6). 2C+SiO22CO↑+Si (7). 2Al+2OH-+2H2O=2AlO2-+3H2↑ (8). Al(OH)3+OH-=AlO2-+2H2O
【解析】I.(1)NaH是由钠离子和氢负离子组成,为离子化合物,两种离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和2电子稳定结构,电子式为;正确答案:。
(2)氢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NaH+H2O=NaOH+H2↑;NaH中H由-1价升高到0价,发生氧化反应,做还原剂;H2O中H由+1价降低到0价,发生还原反应,做氧化剂;NaH中的离子键破坏,H2O中的极性共价键被破坏;①②正确;反应生成了NaOH,形成了钠离子与氢氧根离子之间的离子键和氢原子与氧原子间的极性共价键,氢气分子中的非极性共价键;③正确;正确答案:水(或H2O);①②; ③。
II.(1)若常温常压下,A为非金属固态单质,且其在电子工业中有着重要的用途,则A是硅,工业制取单质硅的化学方程式为2C+SiO22CO↑+Si;正确答案:2C+SiO22CO↑+Si。
(2)若A为金属,C为气体,则A是铝,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 ; 铝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铝与NaOH 溶液反应的生成偏铝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2H2O;正确答案:2Al+2OH-+2H2O=2AlO2-+3H2↑;Al(OH)3+OH-=AlO2-+2H2O。
19. A、B、C、D、E、F、G 是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元素A 的原子半径是所有元素中最小的。A、D同主族,B、C同周期,C、F最外层电子数相等,F的质子数为C的2倍,元素B的最高价氧化物甲为常见温室气体。B、C、F的质子数之和等于E、G 的质子数之和。
(1)写出以上元素的名称: A___________D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
(2)C、F的氢化物中,沸点较高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甲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少量甲通入由C、D、E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乙的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氢 (2). 钠 (3). 氯 (4). H2O (5). 水分子之间有氢键 (6). (7). 2A1O2-+CO2+3H2O=2Al(OH)3↓+CO32-
【解析】A、B、C、D、E、F、G是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元素A的原子半径是所有元素中最小的,则A是H元素;元素B的最高价氧化物甲为常见温室气体,则B是C元素,甲是;A、D同主族,且D原子序数大于B,为短周期元素,所以D是Na元素;B、C同周期,则B、C属于第二周期元素,
C、F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位于同一主族,F的质量数为C的2倍,则C是O元素、F是S元素,G的原子序数大于F且为主族元素,所以G为Cl元素,B、C、F的质子数之和等于E、G的质子数之和,则E的原子序数为13,所以E是Al元素。
(1)综上分析可知:A:氢;D:钠;G:氯;正确答案:氢 ;钠; 氯。
(2)C为O元素、F为S元素,二元素的氢化物H2O、H2S,二者结构相似且都属于分子晶体,含有氢键的物质沸点较高;由于水分子之间有氢键,所以沸点较高的是H2O;正确答案:H2O;水分子之间有氢键。
(3)甲是二氧化碳,属于共价化合物,碳、氧原子间以共用电子对形成新的分子;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甲的形成:;正确答案:。
(4)C、D、E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乙为偏铝酸钠,把少量二氧化碳通入偏铝酸钠溶液中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钠溶液;离子方程式是2A1O2-+CO2+3H2O=2Al(OH)3↓+CO32-;正确答案:2A1O2-+CO2+3H2O=2Al(OH)3↓+CO32-。
20. 高锰酸钾是一种典型的强氧化剂,无论在实验室还是在化工生产中都有重要的应用。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设备已略)。
(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 高锰酸钾和浓盐酸,相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B 中长颈漏斗液面上升,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 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 中I、II、III依次放入________。(选a或b或c)
a
b
c
I
干燥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II
碱石灰
浓硫酸
无水氯化钙
III
湿润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4)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当向D中缓缓通入足量氯气时,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红棕色,说明氧的非金属性大于溴。打开活塞,将D 中的少量溶液加入E 中,振荡E,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现象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溴的非金属性强于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MnO4-+16H++10Cl-=2Mn2++5Cl2↑+8H2O (2). 除HCl和防堵塞(或作安全瓶) (3). 装置发生堵塞 (4). c (5). 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为紫红色,下层为无色 (6). 不能 (7). 过量的Cl2也可将I-氧化为I2
【解析】(1)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氯化锰、氯气和水,相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16H++10Cl-=2Mn2++5Cl2↑+8H2O;正确答案:2MnO4-+16H++10Cl-=2Mn2++5Cl2↑+8H2O。
(2)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除去Cl2中的HCl;装置B亦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发生堵塞时B中的压强增大,锥形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正确答案:除HCl和防堵塞(或作安全瓶) ;装置发生堵塞。
(3)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要验证干燥氯气无漂白性,湿润的有色布条中,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选项中ab的Ⅱ中都是干燥剂,再通入湿润的有色布条不能验证氯气的漂白性,所以C中I、II、III依次放入湿润的有色布条、无水氯化钙、干燥的有色布条;正确选项c。
(4)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含溴单质的少量溶液加入含碘化钾和苯的装置E中,溴单质和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碘单质溶于苯呈紫红色,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过量的氯气能够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所以该现象不能说明溴的非金属性强于碘;正确答案: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不能;过量的Cl2也可将I-氧化为I2。
点睛: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作用,潮湿的氯气有漂白作用,且氯水能够漂白酸碱指示剂,属于氧化性漂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