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

山丹一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9月月考试卷高二化学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测试范围:人教选修4第1−2章。‎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P 31 S 32 Cl 35.5 Fe 56‎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8个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能源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 B. 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对于节约能源十分重要 C. 科学家正在研究开发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D. 氢能是一种理想绿色能源,现在的科技水平已经能够全面推广使用氢能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能源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正确;B.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对于节约能源十分重要,正确;C.科学家正在研究开发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并取得了一定进展,正确;D.氢能是一种理想的绿色能源,现在的科技水平还没有为全面推广使用氢能做好准备,氢气的贮存和安全仍存在问题,错误;故选D。‎ 考点:考查了能源的使用和分类的相关知识。‎ ‎2.在密闭容器中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v(A),v(B),v(C)表示,已知v(A),v(B),v(C)之间有以下关系3v(A)=2v(B),3v(C)=2v(B),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A. ‎2A+3B=‎2C B. A+3B=‎2C C. ‎3A+B=‎2C D. A+B=C ‎【答案】A ‎【解析】‎ 对于同一个化学反应,不同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是不同的,但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且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根据2v(B)=3v(A)、3v(C)=2v(B)可知v(A)︰v(B)︰v(C)=2︰3︰2,所以正确的答案是A。‎ ‎3.下列措施能明显增大原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 Na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 B. 将稀H2SO4改为98%的浓H2SO4与Zn反应制取H2‎ C. 在H2SO4与NaOH两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 D. 恒温、恒容条件下,在工业合成氨反应中,增加氮气的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水为纯液体,增大水的用量,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A错误;‎ B.将稀H2SO4改为98%的浓H2SO4,则其与Zn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不生成氢气,故B错误;‎ C.H2SO4与NaOH两溶液反应,没有气体参与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基本不变,故C错误;‎ D.恒温恒容条件下,在工业合成氨反应中,增加氮气的量,反应物浓度增大,则反应速率增大,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B,注意浓硫酸的性质,在改变浓度时,不能改变反应的本质。‎ ‎4.‎5.6‎ g铁粉投入到足量的100 mL 2 mol·L−1的稀硫酸中,2 min时铁粉刚好溶解,下列表示这个反应的速率正确的是 A. v(Fe)=0.5 mol·L−1·min−1 B. v(H2SO4)=1 mol·L−1·min−1‎ C. v(H2SO4)=05 mol·L−1·min−1 D. v(FeSO4)=1 mol·L−1·min−1‎ ‎【答案】C ‎【解析】‎ ‎【详解】A.Fe为纯固体,不能用浓度变化量表示反应速率,故A错误;‎ B.Fe为物质的量=0.1mol,由Fe+H2SO4=FeSO4+H2↑,可知参加反应的硫酸也是0.1mol,硫酸的浓度变化量为:=1mol/L,故v(H2SO4)==0.5 mol/(L•min),故B错误;‎ C.由B中计算可知:v(H2SO4)=0.5 mol/(L•min),故C正确;‎ D.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FeSO4)=v(H2SO4)=0.5 mol/(L•min),故D错误;‎ 故答案C。‎ ‎5.已达化学平衡的下列反应:2X(g)+Y(g)2Z(g)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 A. 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 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 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已知2X(g)+Y(g)⇌2Z(g),该反应正方向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则减小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则向气体体积增大的逆反应方向移动,C项正确;‎ 答案选C。‎ ‎6.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氨水应密闭保存,放置于低温处 B. 对2HI(g) H2(g)+I2(g)平衡体系,增大平衡体系的压强可使气体颜色变深 C. 生产硝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空气以提高氨气的利用率 D. 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HBr+HBr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氨水中存在化学平衡:NH3+H2ONH3•H2O,氨气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温度降低,平衡向生成一水合氨的方向进行,避免氨气挥发,故A正确;‎ B.H2、I2、HI三者的平衡,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但浓度增大,则颜色加深,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错误;‎ C.使用过量空气以提高氨气的转化率,使平衡向生成物方向移动,故C正确;‎ D.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HBr+HBrO,当加入硝酸银溶液后,Br-+Ag+═AgBr↓,溴离子浓度减小,使平衡Br2+H2OHBr+HBrO正移,溴水的浓度减小,颜色变浅,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点睛】勒夏特列原理为:如果改变影响平衡条件之一,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但影响因素不能完全被消除;使用勒夏特列原理时,必须注意研究对象必须为可逆反应,否则勒夏特列原理不适用,特别是改变平衡移动的因素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如催化剂的使用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平衡移动,无法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7. 假设反应体系的始态为甲,中间态为乙,终态为丙,它们之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ΔH1|>|ΔH2| B. |ΔH1|<|ΔH3|‎ C. ΔH1+ΔH2+ΔH3=0 D. 甲→丙的ΔH=ΔH1+ΔH2‎ ‎【答案】A ‎【解析】‎ 题述过程中甲为始态,乙为中间态,丙为终态,由盖斯定律可知:甲丙,ΔH=ΔH1+ΔH2<0,D正确;在过程中ΔH1与ΔH2的大小无法判断,A错误;因|ΔH3|=|ΔH1|+|ΔH2|,B正确;因为甲→丙和丙→甲是两个相反的过程,所以ΔH1+ΔH2+ΔH3=0,C正确。‎ ‎8.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 ΔH=−574 kJ·mol−1‎ ‎②CH4(g)+4NO(g)2N2(g)+CO2(g)+2H2O(g) ΔH=−1 160 kJ·mol−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由反应①可推知:CH4(g)+4NO2(g)4NO(g)+CO2(g)+2H2O(l) ΔH=−Q,Q>574 kJ·mol−1‎ B. 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分别参加反应①、②,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不同 C. 若用标准状况下‎4.48 L CH4还原NO2至N2,则放出的热量为173.4 kJ D. 若用标准状况下‎4.48 L CH4还原NO2至N2,则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物质的量为1.6‎ ‎ mol ‎【答案】B ‎【解析】‎ ‎【分析】‎ A.由气态水变为液态,放出热量; B.根据C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来计算转移的电子; C.根据盖斯定律及物质的量与反应热的数值关系来解答; D. (①+②)2可以知道CH4(g)+2NO2(g) CO2(g) + 2H2O(g) +N2(g),1molCH4 反应转移8mol电子。‎ ‎【详解】A.由CH4(g)+4NO2(g)4NO(g)+CO2(g)+2H2O(g) ΔH=−574 kJ·mol−1,水由气态变为液态,放出热量,则CH4(g)+4NO2(g)4NO(g)+CO2(g)+2H2O(l) ΔH=−Q,Q>574 kJ·mol−1‎ 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B.两个反应中,C元素的化合价均由-4价升高到+4价,则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分别参加反应①、②,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相同,故B错误; C. (①+②)2可以知道CH4(g)+2NO2(g) CO2(g) + 2H2O(g) +N2(g) ΔH=−867 kJ·mol−1,标准状况下‎4.48 L CH4其物质的量为0.2mol,则放出的热量为0.2mol867kJ/mol=173.4kJ,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D. CH4(g)+2NO2(g) CO2(g) + 2H2O(g) +N2(g),1molCH4 反应转移8mol电子,则用标准状况下‎4.48 L CH4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2mol8=1.6mol,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故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热化学反应及盖斯定律,明确热化学反应的关系及物质的状态、反应热的数值与物质的量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9.已知: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组号 反应 温度/℃‎ Na2S2O3‎ H2SO4‎ H2O 体积/ mL 浓度/ mol·L-1‎ 体积/ mL 浓度/ mol·L-1‎ 体积/ mL A ‎10‎ ‎5‎ ‎0.2‎ ‎5‎ ‎0.1‎ ‎10‎ B ‎10‎ ‎5‎ ‎0.1‎ ‎5‎ ‎0.1‎ ‎10‎ C ‎30‎ ‎5‎ ‎0.1‎ ‎5‎ ‎0.1‎ ‎10‎ D ‎30‎ ‎5‎ ‎0.2‎ ‎5‎ ‎0.2‎ ‎10‎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反应物浓度。在表格中寻找变量,对应实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详解】在化学反应中,温度越高,反应速率最快,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根据表格可知,A、B选项温度为‎10°C,A项中Na2S2O3浓度高于B项,故A反应速率高于B,但是由于温度低于C、D的‎30°C,故反应速率低于C、D。C、D进行比较,D中Na2S2O3和硫酸浓度均高于C,其余一致,故D反应速率高于C,反应速率最快的是D。‎ 答案为D。‎ ‎10.P4S3是黄色或淡黄色结晶或粉末,无臭、无味、易燃、有毒,遇潮气发生分解,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已知其燃烧热ΔH=−3 677 kJ/mol(P被氧化为P4O10),下列有关P4S3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分子中磷元素显+3价 B. 分子中每个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C. 热化学方程式为P4S3(s)+8O2(g) ===P4O10(s)+3SO2(g) ΔH=−3 677 kJ/mol D. 分子中存在极性键与非极性键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1个P为+3价,其它3个P都是+1价,S为-2价,故A错误;‎ B.因P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S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由图可知,每个P形成3个共价键,每个S形成2个共价键,5+3=8,6+2=8,即分子中每个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故B正确;‎ C.1mol可燃物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为燃烧热,则P4S3(s)+8O2(g)=P4O10(s)+3SO2(g)△H=-3677kJ/mol,故C正确;‎ D.由图可知,P-P之间的键为非极性键,P-S之间的键为极性键,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11.下表中列出了‎25 ℃‎、101 kPa时一些物质的燃烧热数据:‎ 物质 CH4(g)‎ CH3OCH3(g)‎ H2(g)‎ 燃烧热/(kJ·mol-1)‎ ‎890.3‎ ‎1 453.0‎ ‎285.8‎ ‎1 299.6‎ 已知:①1 mol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要吸收44.0 kJ的热量;‎ ‎②键能:C—H键 413.4 kJ·mol-1、H—H键 436.0 kJ·mol-1。‎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CH3OCH3(g)+3O2(g)2CO2(g)+3H2O(l) ΔH=-1 453.0 kJ·mol-1‎ B. 键的键能为786.0 kJ·mol-1‎ C. 2CH4(g)+O2(g)CH3OCH3(g)+H2O(g) ΔH=-283.6 kJ·mol-1‎ D. H2O(g)H2O(l) ΔH=-44.0 kJ·mol-1‎ ‎【答案】B ‎【解析】‎ ‎【详解】A项、根据表中信息可写出表示二甲醚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CH3OCH3(g)+3O2(g)=2CO2(g)+3H2O(l) ΔH=-1 453.0 kJ·mol-1,故A正确;‎ B项、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 kJ/mol-1 ①,C2H2(g)+O2(g)= 2CO2(g)‎ ‎+H2O(l) ΔH=-1 299.6 kJ·mol-1 ②,H2(g)+O2(g)=H2O(l) ΔH=-285.8 kJ·mol-1 ③,根据盖斯定律,由②+③×3-①×2可得:C2H2(g)+3H2(g)= 2CH4(g) ΔH=-376.4 kJ·mol-1,根据Δ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可得C≡C键的键能+2×413.4 kJ·mol-1+3×436.0 kJ·mol-1-8×413.4 kJ·mol-1=-376.4 kJ·mol-1,则C≡C键的键能=796.0 kJ·mol-1,故B错误;‎ C项、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 kJ·mol‎-1 ‎a,CH3OCH3(g)+3O2(g)‎ ‎=2CO2(g)+3H2O(l) ΔH=-1 453.0 kJ·mol-1 b,H2O(l)=H2O(g) ΔH=+44.0 kJ·mol‎-1 ‎c,根据盖斯定律,由a×2-b+c可得:2CH4(g)+O2(g)= CH3OCH3(g)+H2O(g) ΔH=-283.6 kJ·mol-1,故C正确;‎ D项、H2O(g)=H2O(l) ΔH=-44.0 kJ·mol-1,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燃烧热的应用,掌握燃烧热的定义和盖斯定律的运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 在已经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如果下列量发生变化,其中一定能表明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A. 反应混合物的浓度 B. 反应体系的压强 C. 正、逆反应的速率 D. 反应物的转化率 ‎【答案】D ‎【解析】‎ 只有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时,平衡才能发生移动,这是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前提。反应物浓度和压强变化不一定会引起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所以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正逆反应速率变化,但如果变化后仍然相等,则平衡就不移动。反应物转化率的变化,说明反应物的正逆反应速率一定不再相等,平衡一定发生移动,答案是D。‎ ‎13.已知‎25℃‎时,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ΔH=−92.0 kJ·mol−1,将此温度下的1 mol N2和3 mol 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3 kJ(假定测量过程中没有能量损失),则N2的转化率为(()‎ A. 25% B. 50% C. 75% D. ‎ 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 根据方程式:‎ N2(g)+3H2(g)2NH3(g)ΔH=−92.0 kJ·mol−1,‎ ‎1mol 92.0 kJ x 23 kJ ‎ ,x=0.25,N2的转化率为=‎ ‎14.在恒温、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CO2和3molH2,发生如下的反应:CO2(g)+3H2(g)CH3OH(g)+H2O(g) △H<0。可认定该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 容器中CO2、H2、CH3OH、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1 ∶1‎ B. v正(CO2)=v逆(H2O)‎ C. 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D. 3molH-H键断裂同时生成3molH-O键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容器中CO2、H2、CH3OH、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也可能为1:3:1:1,该反应可能达到平衡状态,也可能没有达到平衡状态,与反应初始浓度和转化率有关,A错误;B.v正(CO2)=v逆(H2O),方向相反,化学反应速率之比与计量数成正比,能判断平衡状态,B正确;C.CO2(g)+3H2(g)⇌CH3OH(g)+H2O(g)反应中,前后气体质量不变,固定容积,体积不变,故密度不是变量,不能判断化学平衡状态,C错误;D.3molH-H键断裂同时,应该断裂2molH-O键,才能说明化学达到平衡状态,当3molH-H键断裂同时,断裂3molH-O键时不能据此判断化学平衡状态,D错误;故选B.‎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15.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温度进行如下反应:H2(g)+Br2(g)‎ ‎2HBr(g),已知加入1 mol H2和2 mol Br2达到平衡后,生成x mol HBr,在相同条件下若起始时加入的H2、Br2、HBr分别为a、b、c(均不为0)且保持平衡时,各组分含量都不变,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①a、b、c应满足的关系是‎4a+c=2b ‎②平衡时HBr为ax mol ‎③a、b、c应满足的关系是a+b=c ‎④平衡时HBr为x mol A. ① B. ①②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容器中充入1molH2和2molBr2达到平衡后生成xmolHBr。在相同条件下,若起始时加入H2、Br2、HBr分别为amol、bmol、cmol(均不为0),达到平衡时,各组分百分含量和前一平衡相同,则建立的是等效平衡;由于该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将所有量按照反应方程式转化成氢气和溴,只要满足n(H2):n(Br2)=1mol:2mol=1:2即可。①根据极限转化的思想,将cmol的HBr极限转化为反应物,要实现等效平衡的建立,则相当于的投料符合:氢气:a+=1,溴单质:b+=2,整理得到:‎4a+c=2b,故①正确;②反应两边气体的体积不变,在容器中充入1molH2和2molBr2达到平衡后气体的物质的量还是3mol,则溴化氢的百分含量为,加入H2、Br2、HBr分别为amol、bmol、cmol(均不为0),达到平衡时两个平衡中溴化氢的百分含量相等,设达到平衡时HBr物质的量为m,则= ,所以m=xmol,即达到平衡时HBr物质的量为xmol,故②错误,④正确;③根据①可知,‎4a+c=2b,所以a+b不一定等于c,故③错误;根据分析可知,正确的为①④,故选C。‎ ‎16.反应:L(s)+aG(g) bR(g)达到平衡时,温度和压强对该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图中压强p1>p2,x轴表示温度,y轴表示平衡时混合气体中G的体积分数。据此可判断(  )‎ ‎ ‎ ‎①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 ②上述反应是吸热反应 ③a>b ④a
查看更多
  • 当前文档收益归属上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