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8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选修5课件 第四章 第三节 蛋白质和核酸
第三节 蛋白质和核酸 一、氨基酸 1 .概念 羧酸分子烃基上的 ____ 原子被 _____ 取代的化合物称为氨 基酸。 氢 氨基 2 .结构 α— 氨基酸通式 ______________ ,既含有 ____________ , 又含有 ______________ 。 羧基 (—COOH) 氨基 (—NH 2 ) 名称 俗称 结构简式 氨基乙酸 _______ __________ α - 氨基 丙酸 _______ _____________ α - 氨基 苯丙酸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 氨基 -1,5- 戊二酸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几种常见的氨基酸 谷氨酸 甘氨酸 丙氨酸 苯丙氨酸 4. 性质 (1) 氨基酸显 ____ 性,既能与 ____ 发生反应,也能与 ____ 发 氨基 (—NH 2 ) 羧基 (—COOH) (2) 两个氨基酸分子,在酸或碱的存在下加热,通过一分子 的 ____________ 与另一分子的 ______________ 间脱去一分子水 形成含有肽键 ____________( 填结构式 ) 的化合物,称为成肽反应。 两 酸 碱 (1) 存在 基础物质 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是组成细胞的 ________ 。 (2) 组成 C 、 H 、 O 、 N 、 S 很大 几万到 含有 ________________ 等元素,分子量 _____ ,从 ________ ______ 。 二、蛋白质 1 .存在和结构 几千万 (3) 结构 含有肽键,由不同 ______ 按不同 ________ 相结合而构成的 氨基酸 排列顺序 氨基 (—NH 2 ) 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质中含有未缩合的 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 羧基 (—COOH) 2 .性质 水解 盐析 变性 蛋白质具有 _____ 、 _____ 、 _____ 等性质。 3 .用途 蛋白质是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是重要的纺织原料;可应 于食品、医药制剂等方面。 三、酶 1 .定义 细胞 催化 蛋白质 酶是一类由 _____ 产生的、对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具有 ______ 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 ________ 。 2 .特性 酶具有 ______ 、 ______ 、 ______ 以及多样性等特性。 温和性 专一性 高效性 四、核酸 1 .定义 核 酸 是 储 存 、 复 制 及 表 达 生 物 遗 传 信 息 的 含 __ 的 ___________ 化合物。 磷 生物高分子 2 .分类与存在 脱氧核糖核酸 (DNA) :大量存在于 _______ ,是生物体遗传 信息的载体。 细胞核 核糖核酸 (RNA) :主要存在于 _______ ,控制体内蛋白质的 合成。 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我国于 1981 年合成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 志着我国在核酸研究 上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细胞质 3 .成就 氨基酸、蛋白质的性质 1 .氨基酸的化学性质 (1) 与酸反应 (2) 与碱反应 (3) 缩合反应 ( 成肽反应 ) 2 .蛋白质的性质 (1) 两性 在蛋白质分子中存在着没有缩合的羧基和氨基,既能跟酸 反应又能跟碱反应,具有两性。 (2) 盐析 —— 物 理变化,可逆过程 蛋白质溶液 蛋白质 ( 结晶 ) (3) 变性 —— 化学变化,不可逆过程 热、酸、碱、重金属盐、紫外线、某些有机物 ( 如乙醇、甲 醛、苯酚 ) 等都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 (4) 颜色反应 蛋白质 沉淀 黄色 注:①有这种反应的蛋白质分子中一般有苯环存在; ②这是鉴别某些蛋白质的一种方法。 蛋白质 最终产物是 α — 氨基酸 (6) 灼烧 蛋白质被灼烧时,产生具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这可用于鉴 别蛋白质和其他有机合成材料。 (5) 水解反应 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综合考查 A .油脂水解可得到丙三醇 B .可用碘检验淀粉水解是否完全 C .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氨基酸 D .纤维素水解与淀粉水解得到的最终产物不同 不显蓝色;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 α - 氨基酸;纤维素和淀 粉的基本结 构单位均为葡萄糖,水解产物也均为葡萄糖。 【 解析 】 油脂水解后可以得到丙三醇和脂肪酸;淀粉遇碘 单质显蓝色,若淀粉完全水解,则在溶液中不存在淀粉,溶液 D 1 . (2010 年广 东理综 ) 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 。 A .乙烯和乙烷都能发生加聚反应 B .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多肽 C .米酒变酸的过程涉及了氧化反应 D .石油裂解和油脂皂化都有高分子生成小 分子的过程 解析: 乙烷是饱和烃,不能发生加聚反应, A 错;蛋白质 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 B 错;酒精生成酸的过程发生了氧 化反应, C 正确;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D 错。 C A .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因相同 B .淀粉、油脂、蛋白质都能水解,但水解产物不同 C .煤油可由石油分馏获得,可用作燃料和保存少量金属 钠 D .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乙酸乙酯中 的少量乙酸可用饱和 Na 2 CO 3 溶液除去 解析: 烯烃使溴水褪色是发生加成反应,苯使溴水褪色的 原理是萃取, A 错。 A A .吃馒头时,多咀嚼后有甜味 B .淀粉溶液和稀硫酸共热一段时间后,滴加碘水不显蓝 色 C .不慎将浓硝酸沾到皮肤上会出现黄色斑痕 D .油脂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煮后可以制得肥皂 C 蛋白质的性质 【 例 2 】 下列物质 可以使蛋白质变性的是 ( ) 。 ③高锰酸钾溶液 ④硫酸铵 ⑤硫 酸铜 ①福尔马林 ⑥双氧水 ②酒精 ⑦硝酸 A .除④⑦外都可以 C .①②⑤ B .除③⑥外都可以 D .除④外都可以 【 解析 】 福尔马林为甲醛的水溶液,可以使蛋白质变性; 硫酸铵为铵盐,可使蛋白质发生盐析;强酸、强碱、强氧化性 物质、重金属盐可以使蛋白质变性。 D A .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 (NH 4 ) 2 SO 4 溶液,蛋白质析出, 虽再加水,也不溶解 B .人工合成的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 —— 结晶牛胰岛素 是我国科学家在 1965 年首次合成的 C .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凝结 D .浓 HNO 3 使皮肤呈黄色是由于浓 HNO 3 与蛋白质发生了 颜色反应 A 5 . (2010 年广 东珠海检测 )2003 年诺贝 尔化学奖授予两位 美国科学家,其中一位是阿格雷 (Pete Agre) ,表彰他最先发现并 表征了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质,并把这种蛋白质暂命名为: CHIP28 ,下列关于 CHIP28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D A .这种蛋白质为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B .这种蛋白质遇到 HgCl 2 的浓溶液将发生盐析 C .这种蛋白质能完全水解生成单糖分子 D .这种蛋白质分子中存在“ —CONH—” 的结构 酶的特性 【 例 3 】 图 4 - 3 - 1 是人体内某化学反应的图 解,其中英 文字母代表物质,数字表示反应前、中、后过程。 图 4 - 3 - 1 (1) 图中代表酶的是 ___ ,做出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从图 1 和 2 可以反映出酶具有 _____ 性,做出判断依据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如果 D 代表脂肪,那么 E 、 F 则是 _______ 和 ________ 。 【 解析 】 (1) 酶的本质是催化剂,所以酶在化学反应 前后的 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保持不变。 (2) 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 化一种 ( 或一类 ) 物质。 (3) 脂肪的水解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 【 答案 】 ( 1 ) A A 参加了反应并且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 2 ) 专一 A 只能和 D 反应而不能和 B 、 C 反应 ( 3 )甘油 脂肪酸 试管号 试管内溶物 条件 检测 1 2 mL 浆糊+ 2 mL 纯唾液 37 ℃ 10 min 3 滴碘液 2 2 mL 浆糊+ 2 mL 清水 37 ℃ 10 min 3 滴碘液 3 2 mL 浆糊+ 2 mL 稀释 10 倍唾液 37 ℃ 10 min 3 滴碘液 4 2 mL 浆糊+ 2 mL 纯唾液 95 ℃ 10 min 3 滴碘液 5 2 mL 浆糊+ 2 mL 纯唾液+ 2 滴浓 HCl 37 ℃ 10 min 3 滴碘液 6 . (1) 在下列实验中,试管内溶物变成蓝色的是 ( ) 。 D A . 1 、 2 、 3 C . 3 、 4 、 5 B . 2 、 3 、 4 D . 2 、 4 、 5 (2) 通过上述实验中的 1 和 2 号试管比较,说明的问题是 ( ) 。 A A .酶具有催化性 C .酶具有高效性 B .酶具有专一性 D .酶是有机物 (3) 通过上述实验中的 1 和 3 号试管比较,说明的问题是 ( ) 。 C A .酶具有催化性 C .酶具有高效性 B .酶具有专一性 D .酶具有稳定性 (4) 通过上述实验中的 1 和 4 号试管比较,说明的问题是 ( ) 。 C A .酶具有高效性 C .酶活性受温度影响 B .酶具有专一性 D .酶具有稳定性 (5) 通过上述实验中的 1 和 5 号试管比较,说明的问题是 ( ) 。 D A .酶具有高效性 C .酶具有稳定性 B .酶具有专一性 D .酶活性受 pH 影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