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8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甘肃省兰州市兰州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甘肃省兰州市兰州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共51分) 1.下列实验仪器不宜直接用来加热的是( ) A. 试管 B. 坩埚 C. 蒸发皿 D. 烧杯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管、坩埚、蒸发皿均可以直接加热,但是烧杯需隔石棉网加热,C项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选C 2.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的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不能用手拿,选择作警示标记,而B中为剧毒标志、C中易燃标志、D中禁止标志,故答案为A。 3.在实验室中,对下列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 A. 汽油失火时,立即用水灭火 B. 热液体的试管口不能正对着自己或别人 C. 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擦洗 D. 实验室中使用酒精灯时应用外焰加热 【答案】BD 【解析】 【详解】A.汽油着火,不能用水灭,因为汽油的密度比水的小,会浮在水面,水起不到灭火的作用,故A错误;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不能朝着自己或他人,以免试管中的液体喷出伤人,故B正确; C.皮肤上不小心沾上浓硫酸,先用抹布抹去,再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NaHCO3 溶液,故C错误; D.酒精灯燃烧时外焰温度最高,则使用酒精灯时应用外焰加热,故D正确; 故答案为BD。 4.萃取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混合物的分离中,需要应用萃取这种分离方法的是( ) A. 海水淡化 B. 分离豆浆和豆渣 C. 用海水晒盐 D. 从碘水中提取碘 【答案】D 【解析】 【详解】A.海水淡化是除去海水中的可溶性杂质,采用蒸馏法;故A错; B.豆浆能透过滤纸,豆渣不能透过滤纸,可用过滤法分离豆浆和豆渣;故B错; C.海水晒盐时,水变为蒸气不断减少,食盐析出,其过程为蒸发结晶;故C错; D.碘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选有机溶剂苯或四氯化碳从碘水中萃取碘;故D正确; 故选D。 5.光导纤维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使信息高速公路在全球迅猛发展,它的发明者是被誉为“光纤之父”的华人科学家高锟。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 ) A. CaCO3 B. SiO2 C. Na2SiO3 D. CaSiO3 【答案】B 【解析】 【详解】二氧化硅可传输光,则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故答案为B。 6.德国人弗里茨·哈伯(FritzHaber)由于发明了合成氨的方法而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他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同时也提高了硝酸、炸药的产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N2和H2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可合成氨 B. 合成氨中氢气被氧化 C. 氨气遇到浓硝酸会发生反应产生白烟 D. 由氨制取硝酸过程中,氮元素被还原 【答案】BC 【解析】 【详解】A.工业合成氨的条件:N2和H2 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氨,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不可合成氨,故A错误; B.合成氨中H元素从0价升高为+1价,发生氧化反应,即氢气在反应中被氧化,故B正确; C.浓硝酸有挥发性,氨气遇到浓硝酸挥发出硝酸发生反应生成硝酸铵,产生白烟,故C正确; D.由氨制取硝酸过程:①4NH3+5O2=4NO+6H2O,②2NO+O2=2NO2,③3NO2+H2O=2HNO3+NO,①和②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在升高,被氧化,③中氮元素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即既被氧化又被还原,故D错误; 故答案为BC。 7.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SO2使品红溶液褪色 B. 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 C. 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 D. O3使某些染料褪色 【答案】C 【解析】 【详解】A.SO2使品红溶液褪色生成无色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A错误; 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将有色布条氧化为无色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B错误; 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C正确; D.O3使某些染料褪色,将有色染料氧化为无色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8.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和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 A. 钠的熔点较低 B. 钠的密度小于水 C. 钠的硬度较小 D. 钠的还原性强 【答案】C 【解析】 【详解】钠和水反应时,钠能熔化成小球,说明反应是放热的,同时也说明钠的人的低。钠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小于水的。钠可以用小刀切割,说明硬度小,但不属于和水反应的现象。因此C正确。所以答案选C。 9.下列灭火剂能用于扑灭金属钠着火的是( ) A. 干冰灭火剂 B. 黄沙 C. 干粉灭火剂 D. 泡沫灭火剂 【答案】B 【解析】 【详解】A.金属钠着火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而干冰灭火器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不能扑灭,故A错误; B.砂土不与钠、过氧化钠等反应,则钠着火时,用沙土能够隔绝空气,所以能够灭火,故B正确; C.干粉(含NaHCO3)灭火剂产生的二氧化碳能与钠燃烧生成的过氧化钠反应,则不能使用,故C错误; D.金属钠着火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而泡沫灭火器都生成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0.把等量金属钠进行下列实验,其中生成氢气最多的是( ) A. 把钠放入足量稀盐酸中 B. 把钠放入足量水中 C. 把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D. 将钠用铝箔包好并刺些小孔,再放入水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A、B、C选项中只是等量的钠反应,放出氢气,D 选项中,不仅钠反应生成氢气,铝也反应生成氢气,所以生成氢气最多的是D选项。 11.下列化合物能通过相应单质直接化合而成的是( ) A. FeCl2 B. NO2 C. Na2O2 D. SO3 【答案】C 【解析】 【详解】所涉及反应为:3Cl2+2Fe2FeCl3,2NO+O22NO2,2Na+O2Na2O2,S+O2SO2,答案为C。 12.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 A. 硬铝 B. 黄铜 C. 钢铁 D. 金箔 【答案】D 【解析】 【详解】A.硬铝是含有Cu、Mg、Mn、Si的铝合金; B.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 C.钢铁是铁和碳的合金; D.金箔是Au,是纯净物。 因此,不属于合金的是Au,选D。 13.常温下,能溶于浓HNO3的单质是( ) A. Al B. Fe C. Cu D. Au 【答案】C 【解析】 【详解】Al、Fe金属在常温可与浓硝酸发生钝化反应,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膜而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Au在常温下与硝酸不反应,只有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二氧化氮气体,故答案为C。 14.可以用来断定碳酸氢钠粉末中是否混有碳酸钠的实验方法是( ) A. 加热时有无色气体放出 B. 滴加盐酸时有无气泡放出 C. 溶于水后,滴加澄清的石灰水,有无白色沉淀生成 D. 溶于水后,滴加稀的BaCl2溶液,有无白色沉淀生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A.碳酸氢钠加热易分解,而碳酸钠加热不分解,不能确定是否有碳酸钠,故A错误; B.二者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确定是否有碳酸钠,故B错误; C.二者都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不能确定是否有碳酸钠,故C错误; D.只有碳酸钠才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可以确定是否混有碳酸钠,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5. 下列四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电解质,后者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 二氧化碳碳酸钠 B. 硫酸钠乙醇 C. 氧化铝硫 D. 蔗糖氢氧化钠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碳酸钠是电解质,故A错误;B.硫酸钠是电解质,乙醇是非电解质,故B正确;C.氧化铝是电解质,硫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D.蔗糖是非电解质,氢氧化钠是电解质,故D错误;故选B。 16.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 A. 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空隙,而浊液的分散质不能 B. 产生丁达尔现象 C. 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 D. 胶体一定条件下能聚沉 【答案】C 【解析】 【详解】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不同,胶体的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100nm之间,故答案为C。 17.导致下列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排放SO2有关的是( ) A. 酸雨 B. 臭氧层空洞 C. 温室效应 D. 水体富营养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A.酸雨是因为空气中的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过多造成的,故A正确; B.制冷剂“氟里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故B错误; C.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故C错误; D.水体富营养化是氮磷含量过高引起,故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 18.某同学实验室用下列装置探究氯气的性质。 (1)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同时生成二氯化锰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电子得失数目__;__。 (2)实验时发现有色布条__,其原因是__; (3)烧杯中溶液的作用是__;广口瓶Ⅲ的作用是__。 【答案】(1).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 2e- (3). 褪色 (4). 湿润的氯气可以使得有色布条褪色 (5). 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环境 (6). 收集气体 【解析】 【分析】(1)结合守恒法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判断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目; (2)氯气无漂白性,制备的氯气中含有水蒸气,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O; (3)氯气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装置Ⅲ可收集气体。 【详解】(1)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得氯气,同时生成二氯化锰和水,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MnCl2+Cl2+2H2O,在反应中,Mn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MnO2为氧化剂,Cl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HCl为还原剂,Cl2为氧化产物,MnCl2为还原产物,氧化剂和还原剂得失电子数目相等,由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可知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 (2)氯气无漂白性,制备的氯气中含有水蒸气,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有漂白性,则遇到有色布条会褪色; (3)氯气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装置Ⅲ的作用是收集氯气。 19.如图是实验室制氨气的装置图,请回答: (1)收集氨气用__法; (2)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 (3)干燥氨气可选用__; (4)如何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__; (5)实验装置中棉花的作用是:__; (6)制取出来的氨气可以遇到一种挥发出来的气体冒出大量白烟,且产生晶体,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__。 【答案】(1). 向下排空气法 (2).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3). 碱石灰 (4). 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也可以用氨气遇浓盐酸产生白烟,即“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放在瓶口,产生白烟” (5). 防止氨气逸出,污染环境 (6). NH3+HCl=NH4Cl 【解析】 【分析】结合氨气的性质,根据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原理、除杂方法、收集方法、验满方法等思考。 【详解】(1)氨气易溶于水,且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 (2)实验室用氯化铵和碱石灰反应制取氨气,即碱与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3)反应过程中会产生水,则氨气中混有水蒸气,结合氨气为碱性气体,则可用碱石灰吸收水蒸气,而不能用氯化钙和无水硫酸铜干燥氨气; (4)检验氨气是否集满,可以利用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即用“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也可以用氨气遇浓盐酸产生白烟,即“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放在瓶口,产生白烟”; (5)在收集氨气时氨气温度比空气温度高,收集的氨气的浓度小,容易逸出,因此在瓶口塞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氨气逸出,污染环境; (6)NH3和HCl气体反应生成NH4Cl固体,两气体相遇可观察到大量白烟,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H3+HCl=NH4Cl。 20.A、B、C、D四种化合物,其中A、C、D焰色反应均为黄色,而B的焰色反应为紫色,A、C和盐酸反应均得到D,将固体C加热可得到A,若在A的溶液中通入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又可制得C,若B的溶液滴加到硫酸亚铁溶液会先后出现白色沉淀→灰绿色沉淀→红褐色沉淀E。 试推断: (1)A:__、B:__、C:__、D:__、E:__; (2)固体C加热得到A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 (3)得到红褐色沉淀E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 【答案】(1). Na2CO3 (2). KOH (3). NaHCO3 (4). NaCl (5). Fe(OH)3 (6). 2NaHCO3=Na2CO3+H2O+CO2↑ (7). 4Fe(OH)2+2H2O+O2=4Fe(OH)3 【解析】 【分析】A、C、D为盐且焰色反应均为黄色,说明都含有钠元素的化合物;B是碱且透过钴玻璃观察焰色反应为紫色,判断为含K元素,A、C和盐酸反应均得到D的溶液,将固体C加热可得到A,若在A的溶液中通入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又可制得C,可以判断,无色无味的气体是CO2,A为Na2CO3,C为NaHCO3,D为NaCl;若B的溶液滴加到硫酸亚铁溶液会先后出现白色沉淀→灰绿色沉淀→红褐色沉淀E,说明B为氢氧化钾,E为氢氧化铁,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C、D为盐且焰色反应均为黄色,说明都含有钠元素的化合物;B是碱且透过钴玻璃观察焰色反应为紫色,判断为含K元素,A、C和盐酸反应均得到D的溶液,将固体C加热可得到A,若在A的溶液中通入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又可制得C,可以判断,无色无味的气体是CO2,A为Na2CO3,C为NaHCO3,D为NaCl,若B的溶液滴加到硫酸亚铁溶液会先后出现白色沉淀→灰绿色沉淀→红褐色沉淀E,说明B为氢氧化钾,综上所述:A:Na2CO3、B:KOH、C:NaHCO3 D:NaCl、E:Fe(OH)3; (1)有分析可知:A:Na2CO3、B:KOH、C:NaHCO3 D:NaCl、E:Fe(OH)3; (2)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 (3)氢氧化亚铁具有还原性,能够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方程式:4Fe(OH)2+O2+2H2O=4Fe(OH)3。 21.在一定条件下,A、B、C、D、E物质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略),其中A、B、C为单质。 (1)若A为金属,B、C常温下均为气体,D为黑色晶体,E为一种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则这五种物质的化学式为:A为__,B为__,C为__,D为__,E为__。 (2)A和E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为__。 【答案】(1). Fe (2). O2 (3). H2 (4). Fe3O4 (5). H2O (6). 3Fe+4H2O(g) Fe3O4+4H2 【解析】 【分析】A、B、C为单质,若A为金属,B、C常温下均为气体,D为黑色晶体,Fe和H2O反应生成黑色Fe3O4,Fe和O2反应生成黑色的Fe3O4,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H2O,符合转化关系,则A是Fe、B是O2、C是H2、E是H2O、D是Fe3O4,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B、C为单质,若A为金属,B、C常温下均为气体,D为黑色晶体,Fe和H2O反应生成黑色的Fe3O4,Fe和O2反应生成黑色的Fe3O4,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H2O,符合转化关系,则A是Fe、B是O2、C是H2、E是H2O、D是Fe3O4; (1)通过以上分析知,这五种物质的化学式为:A为Fe,B为O2,C为H2,D为Fe3O4,E为H2O; (2)在高温条件下,Fe和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所以A和E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Fe3O4+4H2。 22.向500mLNaOH溶液中投入10.8g的铝,二者恰好完全反应,试计算: (1)求铝的物质的量___; (2)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___和物质的量浓度___。 【答案】(1). 0.4mol (2). 0.4mol (3). 0.8mol/L 【解析】 【分析】(1)根据n=计算Al的物质的量; (2)发生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根据方程式计算NaOH的物质的量,根据c=计算其物质的量浓度。 【详解】(1)10.8gAl的物质的量==0.4mol; (2)由反应方程式2Al+2H2O+2NaOH=2NaAlO2+3H2↑可知参加反应的NaOH的物质的量=n(Al)=0.4mol,故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0.8mol/L。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