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8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分卷I 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0分,共50分) 1.下面做法或物质用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盐卤可用于制豆腐 B. 活性炭作吸附剂 C. 以无水酒精作外科消毒剂 D. 明矾作净水剂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盐卤可用于制豆腐利用的是胶体遇到电解质发生聚沉,A正确; B. 活性炭的表面积大,吸附性强,可作吸附剂,B正确; C. 以70%酒精作外科消毒剂,不是无水酒精,C错误; D. 明矾溶于水电离出的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可作净水剂,D正确; 答案选C。 2.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一种元素被氧化,肯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B. 在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C. 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则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D. 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有电子的得与失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反应中可能只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如氯气与水的反应中,Cl元素既被氧化,也被还原,故A错误; B.反应中可能只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如氯气与NaOH反应中只有Cl元素的化合价变化,Na、O、H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故B正确; C.元素从化合物变为单质时,可能失去电子也可能得到电子,如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生成S,故C错误; D.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则氧化还原反应中不一定有电子的得与失,可能是电子对的偏移,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3.已知常温下,在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 ①16H++10Z-+2XO4-=2X2++5Z2+8H2O; ②2A2++B2=2A3++2B﹣; ③2B-+Z2=B2+2Z-。 由此推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应Z2+2A2+=2A3++2Z﹣可以进行 B. Z元素在反应③中被还原,在反应①中被氧化 C. Z2可以置换出X2+溶液中的X D. 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XO4-、Z2、B2、A3+ 【答案】C 【解析】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则16H++10Z-+2XO4-=2X2++5Z2+8H2O中氧化性为XO4->Z2,2A2++B2=2A3++2B-中氧化性为B2>A3+,2B-+Z2=B2+2Z-中氧化性为Z2>B2,以此来解答。 【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氧化性Z2>A3+,则反应Z2+2A2+═2A3++2Z-能发生,A正确; B.Z元素在①中化合价升高,被氧化,而在③中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B正确; C.由①的离子方程式为16H++10Z-+2XO4-=2X2++5Z2+8H2O,可知还原性Z->X2,所以Z2不可以置换出X2+溶液中的X,C错误; D.由上述分析可知,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XO4-、Z2、B2、A3+,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4.用等质量的金属钠进行下列实验,产生氢气最多的是( ) A. 将钠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 B. 将钠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 C. 将钠放入足量的硫酸氢钠溶液中 D. 将钠用铝箔包好,并刺穿一些小孔,放入足量的水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钠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本质为钠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氢气,若仅是钠参加反应,无论何种溶液,相同质量的钠生成的氢气的量相等,但要注意铝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气。 【详解】将等质量钠投入到稀盐酸、稀硫酸、硫酸氢钠溶液中,发生反应本质为钠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氢气,因为Na的质量相同,所以A、B、C放出的氢气的量相等;将钠用铝箔包好并刺一些小孔,再放入足量的水中,首先是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氢气,铝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气,故生成氢气要比上述三种情况多,故D项中生成氢气最多;故答案选D。 5.相同状况下,在容积相同的三个烧瓶内分别充满干燥的NH3、HCl、NO2气体,然后按上述顺序分别用水做喷泉实验。实验结束后,烧瓶内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 3∶3∶2 B. 2∶2∶3 C. 1∶1∶1 D. 无法比较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容积相同的三个烧瓶内,分别充满干燥的NH3、HCl、NO2气体,所以V(NH3):V(HCl):V(NO2)=1:1::1,同条件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n(NH3):n(HCl):n(NO2)=1:1:1。令n(NH3)=1mol、n(HCl)=1mol、n(NO2)=nmol,各自体积为V(NH3)=V(HCl)=V(NO2)=VL,对于氨气,溶液体积等于氨气气体体积,所以c(NH3)=n/V mol/L;对于氯化氢,溶液体积等于氯化氢气体体积,所以c(HCl)=n/V mol/L;对于二氧化氮,与水发生反应:3NO2+2H2O=2HNO3+NO,根据方程式可知溶液体积为二氧化氮体积的2/3,生成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二氧化氮物质的量的2/3,所以c(HNO3)=n/V mol/L,所以c(NH3):c(HCl):c(HNO3)=1:1:1。故选C。 6.一定质量的钠、钾投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产生气体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投入的Na、K一定等质量. B. 投入的Na的质量小于K的质量 C. 曲线a为Na,b为K D. 稀盐酸的量一定是不足量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图像中可到两个结论:①a反应的速度比b反应的速度要快,根据K比Na活泼,可知a为K,b为Na;②根据产生其他量二者一样多,因为都为一价金属,故二者物质的量相等,质量K大于Na;故答案选B。 7.下列有关氢氧化亚铁及其制备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可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氢氧化亚铁 B. 氢氧化亚铁为灰绿色絮状沉淀 C. 氢氧化亚铁易被空气氧化 D. 实验制备中,氢氧化钠溶液应预先煮沸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氢氧化亚铁易被氧气氧化,把胶头滴管伸入硫酸亚铁溶液滴加氢氧化钠,可以防止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所以可利用装置制备氢氧化亚铁,故A正确; B、氢氧化亚铁为白色絮状沉淀,故B错误; C、氢氧化亚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氢氧化铁,故C正确; D、加热煮沸可以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氧气,所以制备氢氧化亚铁时,氢氧化钠溶液应预先煮沸,故D正确; 选B。 8.在水溶液中,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Al2(SO4)3=2Al3++3SO42- B. AlCl3=Al3++Cl3- C. Mg(NO3)2=Mg+2+2NO3- D. KMnO4=K++Mn7++4O2- 【答案】A 【解析】 【详解】A.物质电离产生Al3+、SO42-,符合电离产生的离子个数比例关系,A正确; B.AlCl3电离产生Al3+、Cl-,离子符号不符合事实,B错误; C.电离产生镁离子,符号应该为Mg2+,离子符号不符合事实,C错误; D.KMnO4电离产生K+、MnO4-,不符合物质电离产生的离子符号,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9.铝硅合金(Si的质量分数为13.5%)在凝固时收缩率很小,因而这种合金适合铸造。有下列三种晶体:①铝,②硅,③铝硅合金,它们的熔点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 A. ①③② B. ③①② C. ③②① D. ②①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合金的熔点低于其组分金属的熔点,而硅是原子晶体,其熔点高于金属铝,因此答案选B。 10.下列性质中体现了金属物理通性的是( ) A. 铜能导电传热、有延展性 B. 铝常温下不溶于浓硝酸 C. 铁能够被磁铁磁化 D. 钠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 【答案】A 【解析】 【分析】金属通性指的是金属的某些共有的物理性质,如“不透明、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导热性、导电性”等。 【详解】A. 铜能导电传热、有延展性,属于金属的物理通性,故A正确; B. 铝常温下不溶于浓硝酸是发生了钝化,铝,铁遇到浓硫酸,浓硝酸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属于化学性质,不属于金属的物理通性,故B错误; C. 铁能够被磁铁磁化是铁的特性,属于铁的物理性质,不属于金属的通性,故C错误; D. 钠或者一部分活泼金属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属于部分金属的化学性质,不属于金属的物理通性,故D错误; 答案选A。 11.在8NH3 +3Cl2=N2+6NH4Cl反应中,被氧化的原子与被还原的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8︰3 B. 1︰3 C. 3︰8 D. 3︰1 【答案】B 【解析】 【详解】反应8NH3+3Cl2N2+6NH4Cl中,N元素化合价升高,由−3价升高到0价,Cl元素化合价降低,由0价降低到−1价,由方程式可知当有3 mol Cl2参加反应时,有8 mol NH3参加反应,其中有2 mol被氧化,被氧化的原子与被还原的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6=1︰3;答案选B。 12.将硫磺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气体A,把气体A溶于水得溶液B,向B中滴加溴水,溴水褪色而B变为C;在C中加入Na2S产生气体D,若将D通入B溶液,可得沉淀E;A、B、C、D、E中均含有硫元素。在下列各组中按A、B、C、D、E排列的是( ) A. SO2、H2SO4、H2SO3、H2S、S B. SO2、H2SO3、H2SO4、SO2、SO3 C. SO2、H2SO4、H2SO3、SO2、S D. SO2、H2SO3、H2SO4、H2S、S 【答案】D 【解析】 【详解】硫磺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气体二氧化硫,所以A为SO2,把气体二氧化硫溶于水得溶液H2SO3,B为H2SO3,向H2SO3中滴加溴水,亚硫酸会生成硫酸,C为硫酸,在硫酸中加入Na2S产生气体硫化氢,D 为硫化氢,将硫化氢通入到亚硫酸中,会得到硫沉淀,所以E为硫。故选D 。 13.下列关于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2NaOH+H2O=Na2SiO3+2H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化剂是NaOH和H2O B. 氧化剂是H2O C. 氧化剂是Si D. 还原剂是H2O 【答案】B 【解析】 【详解】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质是硅先与水反应,生成硅酸和氢气,氢氧化钠溶解附在硅单质表面的硅酸,生成硅酸钠和水。硅与水先反应:Si+3H2O=H2SiO3+2H2↑,硅酸再与氢氧化钠反应:H2SiO3+2NaOH=Na2SiO3+2H2O,总反应方程式为Si+2NaOH+H2O=Na2SiO3+2H2↑,从过程来看,H2O中的H化合价降低,是氧化剂,Si化合价升高,是还原剂; 答案选B。 14.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分液时,分液漏斗内的上层液体应由上口倒出 B. 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区分碳酸钠和氯化钠两种固体 C. 过滤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不溶性杂质时,需用玻璃棒引流 D. 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含有氯离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分液时,分液漏斗内的上层液体应由上口倒出,A正确; B. 加热碳酸钠和氯化钠两种固体,都不发生分解,都不产生明显的现象,B不正确; C. 过滤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不溶性杂质时,需用玻璃棒引流,C正确; D. 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含有氯离子,D正确。 故选B。 15.大约4 000年前,埃及人已经用硫燃烧所形成的二氧化硫漂白布匹。在古罗马著名诗人荷马的著作里讲到硫燃烧有消毒和漂白作用。下列物质都具有漂白性:①潮湿的氯气、②二氧化硫、③活性炭、④过氧化钠,其漂白原理相同的是( )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上述四种物质都具有漂白性,但漂白原理分三类,①和④是因具有强氧化性而显漂白性,③因具有吸附性,吸附色素是有色物质脱色而漂白,②是因为SO2与有色物质化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而漂白,故只有①和④的漂白原理相同; 本题答案为C。 16.标准状况下,m g A气体与n g B气体分子数相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同体积的气体A和气体B的质量比为m:n B. 25℃时,1kg气体A和1kg气体B的分子数之比为n:m C. 同温同压下,气体A与气体B的密度之比为m:n D. 标准状况下,等质量的A和B的体积比为m:n 【答案】D 【解析】 【详解】标准状况下,m g A气体与n g B气体分子数相等,因此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气体的物质的量是相等的,所以二者的摩尔质量之比是m:n。所以在质量相等的条件下,二者的分子数之比是n:m,体积之比也是n:m;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之比是摩尔质量之比,即二者的密度之比是m:n,所以只有选项D不正确,答案选D。 17.工业纯碱中常含有少量的NaCl杂质,某化学兴趣小组取ag工业纯碱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g固体。则该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是( ) A. ×100% B. ×100% C. ×100% D. ×100% 【答案】D 【解析】 【详解】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是m; 该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是 ×100%,故选D。 18.下列有关硅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晶体硅具有金属光泽、能导电,属于金属材料 B. 硅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在自然界中主要以游离态存在 C. 二氧化硅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够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D.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可以除去二氧化硅中混有的碳酸钙 【答案】D 【解析】 【详解】A.晶体硅具有金属光泽、能导电,属于非金属材料,A错误; B.硅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但硅是亲氧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硅酸盐和氧化物等化合态存在,B错误; C.二氧化硅是一种酸性氧化物,但不能够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故C错误; D.二氧化硅与稀盐酸不反应,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易溶于水的氯化钙,可实现提纯目的,D正确; 答案选D。 19.下列反应过程中不存在电子转移的是( ) A. Zn+2HCl=ZnCl2+H2↑ B. Ca(ClO)2+2HCl=CaCl2+2HClO C. Pb3O4+8HCl(浓)=3PbCl2+Cl2↑+4H2O D. 3Cl2+6KOH(浓)5KCl+KClO3+3H2O 【答案】B 【解析】 【详解】因为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此题实际是判断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A.Zn+2HCl=ZnCl2+H2↑中Z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选项A不选; B.Ca(ClO)2+2HCl=CaCl2+2HClO中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则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选项B选; C.Pb3O4+8HCl(浓)=3PbCl2+Cl2↑+4H2O中Pb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选项C不选; D. 3Cl2+6KOH(浓)5KCl+KClO3+3H2O中Cl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则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选项D不选; 答案选B。 20.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A.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2H++CO32-===CO2↑+H2O B. 铁和稀硝酸反应:Fe+2H+===H2↑+Fe2+ C. 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Al3++3OH﹣===Al(OH)3↓ D. 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OH﹣+ HCO3-=== CO32-+H2O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大理石是碳酸钙,不溶于水,不能拆成离子形式,故离子方程式2H++CO32-===CO2↑+H2O是错误的,故错误; B. 铁和稀硝酸反应不产生氢气,故错误; C. 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氯化钠,故错误; D. 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OH﹣+ HCO3-= CO32-+H2O,故正确。 故选D。 21.同温同压下,下列气体的密度最大的是( ) A. F2 B. Cl2 C. HCl D. CO2 【答案】B 【解析】 【详解】ρ=m/V=M/Vm,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所以密度与摩尔质量成正比,摩尔质量越大,密度越大,氟气的摩尔质量为18g/mol,氯气的摩尔质量为71g/mol,HCl摩尔质量为36.5g/mol,CO2摩尔质量为44g/mol,摩尔质量最大的是氯气,所以密度最大的是氯气。答案选B。 22.已知氧化性Br2>Fe3+。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 Fe2++b Br-+c Cl2→d Fe3++ e Br2+ f Cl-,下列选项中的数字与离子方程式中的a、b、c、d、e、f一一对应,其中不符合反应实际的是( ) A. 2 4 3 2 2 6 B. 0 2 1 0 1 2 C. 2 0 1 2 0 2 D. 2 2 2 2 1 4 【答案】B 【解析】 【分析】向FeBr2溶液中通入氯气,氯气先和亚铁离子发生反应,然后再和溴离子发生反应,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氯气过量,Br-、Fe2+都完全被完全氧化,反应方程式为2Fe2++4Br-+3Cl2═2Fe3++2Br2+6Cl-,A正确; B、氧化性Br2>Fe3+,不可能存在Fe2+、Br2共存,B错误; C、加入的氯气的物质的量与铁的物质的量1:2时,发生反应 2Fe2++Cl2═2Fe3++2Cl-,C正确; D、当加入的氯气把Fe2+完全氧化成Fe3+,还有部分剩余时,可以发生反应2Fe2++2Br-+2Cl2→2Fe3++1Br2+4Cl-,D正确; 答案选B。 23.单质硅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单质硅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是一种立体网状结构的晶体 B. 晶体中每个硅原子与4个硅原子相连 C. 晶体中最小环上的原子数目为8 D. 晶体中最小环上的原子数目为6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单质硅是一种立体网状结构的原子晶体,A正确; B. 晶体中每个硅原子与4个硅原子相连,B正确; C. 根据单质硅的晶胞结构可判断晶体中最小环上的原子数目为6,C错误; D. 晶体中最小环上的原子数目为6,D正确; 答案选C。 24.某溶液中只含有Na+、Al3+、Cl-、SO42- 四种离子,已知前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3∶2∶1,则溶液中Al3+和 SO42-的离子个数比为( ) A. 1∶2 B. 1∶4 C. 3∶4 D. 3∶2 【答案】A 【解析】 【分析】考查溶液中电荷守恒规律的应用。 【详解】设前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分别是3x、2x、x,则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可知,若溶液的酸碱性忽略不计,SO42-的离子物质的量是(3x+2x×3-x)÷2=4x,则溶液中Al3+和SO42-的离子个数比为2x:4x=1:2,故A正确; 答案选A。 25.下列有关电解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后能导电,所以氢氧化钠是电解质 B. 二氧化碳水溶液能够导电,所以二氧化碳是电解质 C. 铁、铜能导电,所以铁、铜为电解质 D. 氯化铁溶液能够导电,所以氯化铁溶液是电解质 【答案】A 【解析】 【详解】A.NaOH固体溶于水后能导电,且NaOH为化合物,所以NaOH是电解质,故A正确; B.CO2水溶液能够导电,但导电离子不是二氧化碳电离的,则二氧化碳为非电解质,故B错误; C.Fe、Cu为单质,不属于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 D.FeCl3溶液为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卷II 二、实验题(共5小题,共50分) 26.某研究小组制备氯气并对产生氯气的条件进行探究。 (1)装置A中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取Cl2,利用了浓HCl的____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2)A中产生气体不纯,含有的杂质可能是___________。 (3)B用于收集Cl2,请完善装置B并用箭头标明进出气体方向_____________。 (4)C用于吸收多余的Cl2,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小组欲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制Cl2的影响,设计实验进行如下探究。 ①已知MnO2呈弱碱性。 Ⅰ中溶液呈浅棕色是由于MnO2与浓盐酸发生了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Ⅱ中发生了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Ⅲ中无明显现象的原因,可能是c(H+)或c(Cl-)较低,设计实验Ⅳ进行探究: 将实验Ⅲ、Ⅳ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ⅰ、ⅱ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还原性 (2). HCl、H2O(g) (3). (4). Cl2+2OH-=Cl-+ClO-+H2O (5). MnO2+4HCl=MnCl4+2H2O (6). MnCl4=Cl2↑+MnCl2 (7). Ⅲ中没有明显现象的原因是c(H+)、c(Cl-) 较低,需要增大到一定浓度才能被MnO2氧化 (8). MnO2氧化盐酸的反应中c(H+)变化的影响大于c(Cl-) 【解析】 【分析】(1)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元素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元素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 (2)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取Cl2中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 (3)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 (4)C中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多余的Cl2,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 (5)①复分解反应为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 ②将Ⅰ中混合物过滤,加热滤液,Ⅱ中发生了分解反应,结合氧化还原反应单质守恒分析锰元素被还原的价态和物质; ③Ⅲ中无明显现象的原因,可能是c(H+)或c(Cl-)较低,将ⅰ、ⅱ做对比加热MnO2和4moL-1 稀盐酸混合物,加热硫酸和加入氯化钠当生成黄绿色气体,其中氢离子浓度小于氯离子的浓度。 【详解】(1)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氯元素化合价升高,锰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氯化氢做还原剂,利用氯化氢的还原性; (2)用MnO2与浓盐酸在加入条件下反应制取Cl2,浓盐酸中的氯化氢易挥发,故Cl2含有杂质为HCl、H2O(g); (3)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采用向上排空气法,长导管进气,短导管出气,收集氯气的装置图为:; (4)C用于吸收多余的Cl2,防止污染环境,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l2+2OH-Cl-+ClO-+H2O; (5)①MnO2呈弱碱性。 Ⅰ中溶液呈浅棕色由于MnO2与浓盐酸发生了复分解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化学方程式是:MnO2+ 4HCl=MnCl4+2 H2O; ②Ⅱ中发生了分解反应,将Ⅰ中混合物过滤,加热滤液分解生成MnCl2和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nCl4= MnCl2+Cl2↑; ③Ⅲ中无明显现象的原因,可能是c(H+)或c(Cl-)较低,将实验Ⅲ、Ⅳ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Ⅲ中无明显现象的原因是c(H+)、c(Cl-)较低,需要增大到一定浓度,才能被MnO2氧化,将ⅰ、ⅱ作对比,加热MnO2和4moL-1稀盐酸混合物,加热硫酸和加入氯化钠当生成黄绿色气体,其中氢离子浓度小于氯离子的浓度,得出的结论是MnO2氧化盐酸的反应中c(H+)变化的影响大于c(Cl-)。 27.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Cl2的性质并制备氯水,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Ⅲ中夹持装置已略去,其中a为干燥的品红试纸,b为湿润的品红试纸。 (1)加入药品前,检查I中气体发生装置气密性操作是__。 (2)装置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3)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在装置Ⅲ 中观察到b的红色褪去,但是并未观察到“a无明显变化”这一预期现象。为了达到这一实验目的,你认为应在__和___(填装置序号)之间添加洗气装置,该装置的作用是___。 (4)装置V中NaOH溶液作用是__,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5)反应完毕,为探究装置Ⅳ中溶质的成分,需要的试剂主要有__。 【答案】(1). 关闭c,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向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水,一段时间后分液漏斗液面不再发生变化 (2).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3). Ⅱ (4). Ⅲ (5). 干燥Cl2 (6). 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环境 (7). Cl2+2NaOH=NaCl+NaClO+H2O (8). pH试纸、品红溶液、AgNO3溶液(顺序可调)或紫色石蕊溶液、AgNO3溶液(顺序可调) 【解析】 【分析】(1)若装置I气密性良好,关闭c,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分液漏斗中液体不能顺利流入烧瓶中; (2)装置Ⅰ中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 (3)装置Ⅱ中有水,可能有水蒸气进入Ⅲ; (4)装置V中NaOH溶液能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 (5)装置Ⅳ中溶质是盐酸和次氯酸。 【详解】(1)关闭c,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向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水,一段时间后分液漏斗液面不再发生变化,说明装置I气密性良好; (2)装置Ⅰ中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3)装置Ⅱ中有水,有水蒸气进入Ⅲ,所以未观察到“a无明显变化”这一预期现象;应在Ⅱ和Ⅲ之间添加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用于干燥Cl2; (4)装置V中NaOH溶液能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l2+2NaOH=NaCl+NaClO+H2O;氯气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所以装置V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环境; (5)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含有氢离子、次氯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含有氯离子,所以需要加入的试剂是紫色石蕊溶液、AgNO3溶液。 28.(1)观察下列A、B、C、D、E五种粒子(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① 与离子相对应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_____,与原子相对应的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__。 ②电子层结构相同的是__________(填写代号,下同),性质最稳定的是__________,最容易失去电子的是__________,最容易得到电子的是__________。 ③可直接相互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可经过得失电子后再相互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 ④在核电荷数1~10的元素内,列举两个与B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写出离子的符号______________。 (2)已知元素X和Y的核电荷数均小于18,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n和(m-5),次外层有(n+2)个和m个电子,据此推断元素X和Y,其名称为X__________,Y__________。 【答案】(1). O、Mg (2). (3). BCE (4). C (5). D (6). A (7). MgO (8). NaCl (9). N3-、F- (10). 硫 (11). 铝 【解析】 【分析】(1)由原子或离子示意图可知:A为氯原子,B为氧离子,C为氖原子,D为钠原子,E为镁离子;据此回答; (2)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分析解答。 【详解】(1)由原子或离子示意图可知:A为氯原子,B为氧离子,C为氖原子,D为钠原子,E为镁离子;则 ①与离子相对应的元素符号是O、Mg;与原子相对应的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故答案为:O、Mg;; ②电子层结构相同的是BCE,C为稀有气体,最稳定;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最容易失去电子,氯原子最外层为7电子最容易得到电子;故答案为:BCE;C;D;A; ③Mg2+和O2-可直接相互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MgO;Na原子和Cl原子可经过得失电子后再相互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Cl;故答案为:MgO;NaCl; ④在核电荷数1~10的元素内,与氧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有N3-、F-;故答案为:N3-、F-; (2)元素X和Y的核电荷数均小于18,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n和(m-5),次外层有(n+2)个和m个电子,次外层可能为2或8,当次外层为2时m=2,Y最外层为-3不符,所以次外层为8,则m=8,n=6,则最外层X为6,Y为3,所以X为S,Y为Al。故答案为:硫;铝。 29.铁和铝是科技、生产、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 现有铁、铝的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 (1)操作X的名称是_____。 (2)气体A是_____。 (3)A与Cl2混合光照可能发生爆炸,生成_____(填化学式),A在该反应中作为_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 (4)溶液B中阴离子除OH-外还有_____,溶液D中存在的金属离子为_____。 【答案】(1). 过滤 (2). H2(或氢气) (3). HCl (4). 还原剂 (5). AlO2- (6). Fe2+ 【解析】 【分析】金属混合物中Fe与NaOH溶液不反应,而Al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NaAlO2、H2,NaAlO2易溶于水,所以气体A是H2,溶液B是NaAlO2与NaOH的混合溶液,固体C是Fe,Fe是比较活泼的金属,与HCl发生置换反应产生FeCl2和氢气,因此溶液D为FeCl2,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操作X的名称是分离难溶性的固体与可溶性液体混合物的方法,名称是过滤; (2)气体A是H2; (3)A是H2,H2和Cl2的混合气体光照会发生爆炸,反应生成HCl,在该反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所以H2作还原剂,; (4)溶液B是反应产生的NaAlO2与过量的NaOH的混合溶液,所以溶液B中阴离子除OH-外还有AlO2-;铁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溶液D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Fe2+。 30.向20 mL某浓度的AlCl3溶液中滴加2 mol·L-1的NaOH溶液时,得到Al(OH)3沉淀的质量(g)与所滴加NaOH溶液的体积(mL)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点表示的沉淀是__________(写化学式),其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 (2)反应至A点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 (3)图中B点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__。 (4)AlCl3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_。 (5)O点到B点反应的总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Al(OH)3 (2). 0.01 mol (3). 15mL (4). NaAlO2、NaCl (5). 0.5mol·L-1 (6). Al3++4OH-=+2H2O 【解析】 【分析】本题是一道铝盐和碱反应的题目,只需牢牢抓住AlCl3+3NaOH===Al(OH)3↓+3NaCl和Al(OH)3+NaOH===NaAlO2+2H2O两个主要反应来分析即可,OA段沉淀质量在不断增加,因此是第一个反应,AB段沉淀质量开始减少,因此是AB段。 【详解】(1)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先发生反应:AlCl3+3NaOH===Al(OH)3↓+3NaCl,后发生反应:Al(OH)3+NaOH===NaAlO2+2H2O,故A点沉淀为Al(OH)3,其物质的量为=0.01 mol; (2)根据Al3++3OH-===Al(OH)3↓可知,反应至A点时消耗的n(NaOH)=3n[Al(OH)3]=0.01mol×3=0.03mol,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0.015 L=15mL; (3)根据AlCl3+3NaOH===Al(OH)3↓+3NaCl、Al(OH)3+NaOH===NaAlO2+2H2O可知,B点溶液中的溶质为NaAlO2、NaCl; (4)c(AlCl3)==0.5 mol·L-1; (5)O点到B点总反应为Al3+转化为反应,总离子方程式为Al3++4OH-===+2H2O。 31.甲、乙实验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装置分别制备SnCl4和漂白粉。 (1)已知:a.金属锡熔点231 ℃,化学活泼性与铁相似; b.干燥的氯气与熔融金属锡反应生成SnCl4,SnCl4的沸点114 ℃; c.SnCl2、SnCl4均易水解,易溶于有机溶剂,且Sn2+易被氧化。根据图甲装置回答: ①试管Ⅱ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Ⅲ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Ⅵ处装置最好选用________(填字母)。 ③Ⅰ处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结束后,欲回收利用装置Ⅰ中未反应完的MnO2,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 (2)已知:①Cl2与潮湿的消石灰反应是放热反应;②温度较高时Cl2与潮湿Ca(OH)2的反应为6Cl2+6Ca(OH)2=Ca(ClO3)2+5CaCl2+6H2O。 根据图乙装置回答:此实验所得Ca(ClO)2产率较低的理由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饱和食盐水 (2). 浓H2SO4 (3). C (4). MnO2+4H++2Cl-Mn2++Cl2↑+2H2O (5). 普通漏斗、玻璃棒、烧杯 (6). B、C之间缺少吸收HCl的装置,2HCl+Ca(OH)2===CaCl2+2H2O (7). Cl2与消石灰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部分Ca(OH)2转化为Ca(ClO3)2 【解析】 【分析】(1) ①装置Ⅰ中制取的氯气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锡与盐酸反应生成SnCl2和氢气,SnCl4易水解,所以制备SnCl4,要用干燥纯净的氯气与锡反应,装置Ⅱ、Ⅲ的作用是除杂和干燥;②根据SnCl4易水解,装置Ⅵ处连接的装置应具有干燥和吸收氯气的作用。③Ⅰ 处装置中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加热生成氯化锰、氯气、水;④MnO2难溶于水,实验结束后,用过滤法回收装置Ⅰ中未反应完的MnO2;(2)氯气中含有杂质氯化氢,氯化氢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Cl2与潮湿的消石灰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Cl2与潮湿Ca(OH)2的反应为6Cl2+6Ca(OH)2=Ca(ClO3)2+5CaCl2+6H2O。 【详解】(1) ①装置Ⅰ中制取的氯气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锡与盐酸反应生成SnCl2和氢气,SnCl4易水解,所以制备SnCl4,要用干燥纯净的氯气与锡反应,装置Ⅱ、Ⅲ的作用是除杂和干燥,装置Ⅱ中盛放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装置Ⅲ中盛放浓H2SO4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②根据SnCl4易水解,装置Ⅵ处连接的装置应具有干燥和吸收氯气的作用,故选C。③Ⅰ处装置中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加热生成氯化锰、氯气、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MnO2+4H++2Cl-Mn2++Cl2↑+2H2O;④MnO2难溶于水,实验结束后,用过滤法回收装置Ⅰ中未反应完的MnO2,需要的玻璃仪器是普通漏斗、玻璃棒、烧杯;(2) 氯气中含有杂质氯化氢,B、C之间缺少吸收HCl的装置,2HCl+Ca(OH)2===CaCl2+2H2O ; Cl2与消石灰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Cl2与潮湿Ca(OH)2的反应为6Cl2+6Ca(OH)2=Ca(ClO3)2+5CaCl2+6H2O,部分Ca(OH)2转化为Ca(ClO3)2。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