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选择题提速练二 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选择题提速练二 作业

‎ 选择题提速练(二)‎ ‎7.下列解释不科学的是(  )‎ A.安装煤炭燃烧过程的“固硫”装置,主要是为了提高煤的利用率 B.“水滴石穿”主要是溶有CO2的雨水与CaCO3作用生成了可溶性Ca(HCO3)2的缘故 C.严格地讲,“通风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防污染手段,因为实验产生的有害气体并没有得到转化或吸收 D.“雨后彩虹”“海市蜃楼”既是一种光学现象,也与胶体的知识有关 解析:选A 安装煤炭燃烧过程的“固硫”装置,主要是为了减少SO2气体的排放,A项错误;“水滴石穿”的原理是溶解了CO2的雨水与CaCO3反应生成了Ca(HCO3)2,B项正确;通风橱是将有害的气体通过管道排到室外,并没有将其转化或吸收,C项正确;“雨后彩虹”“海市蜃楼”既是一种光学现象,也与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有关,D项正确。‎ ‎8.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甲醇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4NA B.1 mol 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目为2NA C.在0.1 mol·L-1的K2CO3溶液中,阴离子数目大于0.1NA D.27 g铝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3NA 解析:选D 甲醇分子的结构式为,1 mol甲醇分子中含有3 mol C—H键、1 mol C—O键、1 mol O—H键,所含共价键数目为5NA,A项错误;N2+3H22NH3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完全,1 mol 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目小于2NA,B项错误;没有提供0.1 mol·L-1 K2CO3溶液的体积,阴离子数目无法确定,C项错误;27 g铝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根据AlAlO,转移电子数为3NA,D项正确。‎ ‎9.位于3个不同短周期的主族元素a、b、c、d、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b、d同主族,d元素最高与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4,c原子最外层电子比b原子次外层电子多1个。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a、b、c的简单离子半径依次增大 B.a、b、c形成的化合物既溶于强酸溶液又溶于强碱溶液 C.b的氢化物的氧化性可能比e的强 D.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 解析:选A 根据五种主族元素位于3个不同短周期,且a的原子序数最小,可知a为H;结合d元素最高与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为4,且b、d同主族,可知d为S,b为O,则e是Cl;再结合c原子最外层电子比O原子次外层电子多1个,可知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又c的原子序数大于O,则c为Al。简单离子半径:r(H+)<r(Al3+)<r(O2-),A项错误;H、O、Al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Al(OH)3,其具有两性,既溶于强酸溶液又溶于强碱溶液,B项正确;H2O2的氧化性强于HCl,C项正确;硫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H2SO4属于强酸,D项正确。‎ ‎10.最近浙江大学成功研制出具有较高能量密度的新型铝-石墨烯(Cn)电池(如图)。该电池分别以铝、石墨烯为电极,放电时,电池中导电离子的种类不变。已知能量密度=电池容量(J)÷负极质量(g)。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放电时,Cn(石墨烯)为负极 B.放电时,Al2Cl在负极转化为AlCl C.充电时,阳极反应为4Al2Cl+3e-===Al+7AlCl D.以轻金属为负极有利于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解析:选D 该电池以铝、石墨烯为电极,放电时铝为负极,Cn(石墨烯)为正极,A项错误;放电时负极上Al发生氧化反应,根据放电时电池中导电离子的种类不变,可知负极上发生反应:Al-3e-+7AlCl===4Al2Cl,AlCl在负极转化为Al2Cl,B项错误;充电时,阳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C项错误;根据能量密度=电池容量(J)÷负极质量(g),以轻金属为负极,负极质量小,有利于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D项正确。‎ ‎11.Urolithin A是一种含氧杂环化合物,在合成有机材料和药品中有重要应用,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13H6O4‎ B.所有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上 C.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3种 D.1 mol该有机物与H2反应时,最多消耗6 mol H2‎ 解析:选D 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3H8O4,A项错误;单键可以旋转,羟基氢原子与其他原子不一定处于同一平面上,B项错误;该有机物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共有6种,C项错误;1 mol该有机物含有2 mol苯环,最多能与6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D项正确。‎ ‎12.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A 向KI溶液中加入CCl4,振荡后静置 液体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碘易溶于CCl4,难溶于水 B 向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Cl2固体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红色变浅 证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C FeCl3和BaCl2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SO2‎ 溶液变为浅绿色且有白色沉淀生成 沉淀为BaSO3‎ D 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NaI溶液 出现黄色沉淀 Ksp (AgCl)Ksp(AgI),错误。‎ ‎13.常温下,将一定浓度的HA和HB两种酸分别与0.10 mol·L-1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实验记录如下表:‎ 混合后溶液 加酸 酸的浓度/(mol·L-1)‎ 混合后pH ‎①‎ HA ‎0.10‎ ‎8.6‎ ‎②‎ HB ‎0.12‎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A为强酸,HB为弱酸 B.溶液①中离子浓度关系:‎ c(A-)>c(Na+)>c(OH-)>c(H+)‎ C.升高温度,溶液①中c(H+)增大,pH减小 D.溶液②中存在:c(Na+)+c(H+)=c(OH-)+c(B-)‎ 解析:选D 由混合后溶液的pH可知,HA为弱酸,HB为强酸,A项错误;溶液①中的溶质为NaA,NaA为强碱弱酸盐,离子浓度关系:c(Na+)>c(A-)>c(OH-)>c(H+),B项错误;升高温度,促进NaA水解,c(OH-)增大,c(H+)减小,pH增大,C项错误;根据电荷守恒,溶液②中c(Na+)+c(H+)=c(OH-)+c(B-),D项正确。‎ ‎ 常温下,用0.1 mol·L-1 NaOH溶液分别滴定体积均为20.00 mL、浓度均为0.1 mol·L-1的HX、HY溶液,pH随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水解常数:X->Y-‎ B.V=10.00 mL时,有c(Na+)>c(HX)>c(X-)>c(H+)‎ C.pH=7时,c(Y-)>c(X-)‎ D.a、b两点溶液混合后,c(HX)+c(HY)+c(H+)=c(OH-)‎ 解析:选D 根据图示,浓度均为0.1 mol·L-1的HX、HY溶液,pH均大于1,说明HX、HY均为弱酸,由于HX溶液的pH较小,故酸性:HX>HY,根据越弱越水解,则水解程度:Y->X-,故水解常数:Y->X-,A项错误;V=10.00 mL时,得到等物质的量的HX、NaX的混合溶液,溶液呈酸性,说明HX的电离程度大于X-的水解程度,故c(X-)>c(Na+)>c(HX)>c(H+),B项错误;pH=7时,两溶液中都有c(H+)=c(OH-),结合电荷守恒知,两溶液中分别有c(Na+)=c(X-)、c(Na+)=c(Y-),根据图示,pH=7时HX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多,c(Na+)较大,故c(X-)>c(Y-),C项错误;a、b两点溶液混合后,得到等物质的量的NaX、NaY的混合溶液,根据电荷守恒:c(Na+)+c(H+)=c(X-)+c(Y-)+c(OH-)和物料守恒:c(Na+)=c(HX)+c(X-)+c(HY)+c(Y-),消去c(Na+),可得质子守恒:c(HX)+c(HY)+c(H+)=c(OH-),D项正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