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8 发布 |
- 37.5 KB |
- 7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1/18/16/52/7eb140beb611fadab9ea6247836c4cf7/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1/18/16/52/7eb140beb611fadab9ea6247836c4cf7/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1/18/16/52/7eb140beb611fadab9ea6247836c4cf7/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作业(1)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一、选择题 1.实验室要组装一套利用液体和液体反应制备气体的装置,现设计了如下的五步操作,正确的顺序是( ) ①将圆底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 ②将酒精灯放在铁架台上,根据酒精灯确定铁圈高度,固定铁圈,放好石棉网 ③用漏斗向圆底烧瓶中加入一种液体反应物,再向分液漏斗中加入另一种液体反应物,并将导气管放入气体收集装置中 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利用固定装置微热的方法检查气密性) ⑤在圆底烧瓶中装好分液漏斗,连接好导气管 A.②①⑤④③ B.④①②⑤③ C.①②⑤④③ D.①⑤④②③ 解析:选A。实验仪器的安装原则:从下向上,从左向右。首先放置酒精灯,根据酒精灯确定铁圈高度,固定铁圈,放好石棉网;然后把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在烧瓶上装好分液漏斗,连好导气管,检查气密性;装置不漏气后,再加液体药品开始反应,制取气体。 2.如图为实验室制氢气的简易装置。若在加稀硫酸时,发现锌粒与稀硫酸没有接触而稀硫酸又不够了,为使该反应顺利进行,则可以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的试剂是( ) ①食盐水 ②KNO3溶液 ③Na2SO4溶液 ④Na2CO3溶液 ⑤CCl4 ⑥浓氨水 A.①③⑤ B.②⑥ C.③⑤ D.①②④ 解析:选A。②加入KNO3溶液后不再产生H2,会产生NO气体。④Na2CO3溶液会与H2SO4反应生成CO2,既消耗H2SO4又会使H2不纯净。⑥浓氨水会与H2SO4反应。 3.既能用浓H2SO4干燥,又能用CaO干燥的气体有( ) ①H2 ②O2 ③N2 ④SO2 ⑤H2S ⑥CH4 ⑦NH3 ⑧CO2 A.①②③⑥ B.①②③⑧ C.④⑤⑥ D.④⑤ 解析:选A。能用浓H2SO4干燥的气体有①②③④⑥⑧,能用CaO干燥的气体有①②③⑥⑦,故选项A正确。 4.某校化学探究小组成员讨论下列Ⅰ、Ⅱ、Ⅲ、Ⅳ四种仪器装置在气体制备与性质实验中的用法,其中不合理的是( ) A.装置Ⅰ:可以用来验证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 B.装置Ⅱ:橡皮管的作用是使水顺利流下 C.装置Ⅲ:不能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D.装置Ⅳ:先从①口进气收集满CO2气体,再从②口进气,可收集NO气体 解析:选C。装置Ⅰ中可以证明碳酸的酸性大于硅酸,从而证明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A项正确;装置Ⅱ中橡皮管维持漏斗和烧瓶中压强相同,从而使水顺利流下,B项正确;装置Ⅲ中通过观察甲、乙液面的高度差是否变化可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项错;NO的密度比CO2小,可以通过向下排CO2法收集,D项正确。 5.用下列装置制取并收集NO2气体,其中最合理的是( ) 解析:选C。铜与浓硝酸反应的产物是NO2,其密度比空气的大,因此应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NO2气体,导气管应长进短出,这样才能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且吸收装置能防止倒吸,只有C项符合。 6.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瓶中盛满水,b口进气,用排水法收集NO2 B.瓶中盛适量浓硫酸,a口进气干燥NH3 C.b口进气,用排空气法收集CO2 D.瓶中盛满水,b口进气,通过排出水的体积测量所制备H2的体积 解析:选D。NO2能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A项错误;NH3能与浓硫酸反应,不能用浓硫酸进行干燥,B项错误;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应从a口进气,C项错误;H2难溶于水,瓶中盛满水,b口进气,排出水的体积即为H2的体积,D项正确。 7.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液体A逐滴加入到盛有固体B的烧瓶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为盐酸,B为MnO2,C中盛有品红溶液,则C中溶液褪色 B.若A为醋酸,B为贝壳,C中盛有澄清石灰水,则C中溶液出现浑浊 C.若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C中盛有AlCl3溶液,则C中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D.上述实验中仪器D可以用长玻璃导管代替 解析:选B。本装置为固+液不加热装置。A项不发生反应;B项生成CO2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项产生NH3,溶于水生成NH3·H2O,与AlCl3溶液反应生成Al(OH)3沉淀,Al(OH)3沉淀不与NH3·H2O反应;D项仪器D起防倒吸的作用,不能换作长玻璃导管。 8.某学生想利用如图装置(烧瓶位置不能移动)收集下列气体:①H2 ②Cl2 ③CH4 ④HCl ⑤NH3 ⑥NO ⑦NO2 ⑧SO2,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烧瓶是干燥的,由A进气收集①③⑤ B.烧瓶是干燥的,由B进气收集②④⑥⑦⑧ C.在烧瓶中盛满水,由A进气收集①③⑤⑦ D.在烧瓶中盛满水,由B进气收集⑥ 解析:选A。由A进气,应该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且不和空气反应的气体,①③⑤可以用此方法收集,A项正确;由B进气,应该收集密度比空气大且不和空气反应的气体,②④⑦⑧可以用此方法收集,B项错误;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要小,不与水反应,且应该由A进气,因此C、D两项错误。 9.下列装置及实验设计中合理的是( ) A.①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选B。①忽略了CO2与C的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整个装置为密闭体系,造成CO气体不能通入,实验不能顺利进行,该实验设计不合理;②、③可以达到实验目的;④中气体应从左边通入。 二、非选择题 10.利用反应I2(s)+Cl2(g)===2ICl(l),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加热、夹持仪器已略去)制取少量ICl。 已知:①ICl的熔点为13.9 ℃,沸点为97.4 ℃,易水解,且能发生反应ICl(l)+Cl2(g)=== ICl3(l)。 ②ICl3的熔点为33 ℃,沸点为77 ℃。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用装置F代替装置E,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所制得的ICl中溶有少量ICl3杂质,提纯的方法是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过滤 B.蒸发结晶 C.蒸馏 D.分液 解析:(1)装置A用于制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2H2O+Cl2↑。(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制得的Cl2中含有HCl、H2O杂质气体,应在与碘反应前将杂质除去。(3)根据二者沸点的差异,可以用蒸馏的方法除去ICl中溶有的少量ICl3 杂质。 答案:(1)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杂质 装置F中的水蒸气会进入装置D中,使ICl水解(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C 11.Ⅰ.如图1所示是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一种简易装置。 (1)请简述检验图1装置气密性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制取气体时,可适用的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状态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某同学设计如图2所示装置,用粗铁粒与16.9%的稀硝酸反应制取NO气体并探究产物中铁的价态。请回答有关问题。 (3)已知16.9%稀硝酸的密度为1.10 g·cm-3,则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若用63%的硝酸配制16.9%的稀硝酸500 mL,所需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玻璃棒、烧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开始时,先打开止水夹a、关闭止水夹b,A装置的干燥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装置烧杯中液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当A装置中气体几乎为无色时,打开止水夹b,关闭止水夹a,可用C装置收集NO气体。 (5)现有下列仪器和药品:试管和胶头滴管,0.1 mol·L-1KSCN溶液、0.2 mol·L-1酸性KMnO4溶液、0.1 mol·L-1KI溶液、氯水等。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探究A装置烧杯中完全反应后铁元素可能的价态,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操作 现象与结论 第一步 取少量A装置烧杯中液体于试管,向试管中滴入几滴KSCN溶液 第二步 若溶液紫色褪去,则说明含有Fe2+ ;若无明显变化,则说明不含Fe2+ 答案:(1)关闭止水夹,从左管口加水,使U形管两侧形成液面差,一段时间后,液面差没有变化,说明气密性良好(没有关闭止水夹不正确) (2)不需要加热;不溶于水的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 (3)2.95 mol·L-1 5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 (4)粗铁粒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干燥管上方出现红棕色气体 吸收二氧化氮 (5)若溶液呈红色,则说明含有Fe3+;若无明显变化,则说明不含Fe3+ 取少量A装置烧杯中液体于试管,向试管中滴入几滴酸性KMnO4溶液 12.在梨、香蕉等水果中存在着乙酸正丁酯。实验室制备乙酸正丁酯的反应、有关数据和装置示意图(夹持装置略)如下: CH3COOH+CH3CH2CH2CH2OHCH3COOCH2CH2CH2CH3+H2O 水中溶解性 密度(g·cm-3) 沸点(℃) 相对分子质量 乙酸 溶于水 1.049 2 118 60 正丁醇 微溶于水 0.809 8 117.7 74 乙酸正丁酯 微溶于水 0.882 4 126.5 116 实验步骤: Ⅰ.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在A中加入7.4 g正丁醇、6.0 g乙酸,再加入数滴浓硫酸,摇匀,放入1~2颗沸石。按图安装带分水器的回流反应装置,并在分水器中预先加入水,使水面略低于分水器的支管口,通入冷凝水,缓慢加热A。在反应过程中,通过分水器下部的旋塞分出生成的水,保持分水器中水层液面的高度不变,使油层尽量回到圆底烧瓶中。反应达到终点后,停止加热,记录分出水的体积。 Ⅱ.产品的精制 把分水器中的酯层和A中反应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镁固体,静置后过滤,将产物常压蒸馏,收集124~126 ℃的馏分,得到5.8 g产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冷水应从冷凝管的________(填“a”或“b”)口通入。 (2)产品的精制过程中,第一次水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水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洗涤完成后将有机层从分液漏斗的________(填“上口”或“下口”)转移到锥形瓶中。 (3)本实验提高产品产率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反应终点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实验过程中,生成乙酸正丁酯的产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冷凝管从下管口进水,上管口出水,使水充满冷凝管,提高冷凝效果。(2)由于反应可逆,浓硫酸作催化剂,产品中有乙酸、硫酸残留,第一次水洗除去大部分乙酸、硫酸;第二次水洗除去未反应的Na2CO3和生成的钠盐;酯的密度小于水,在水的上层,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乙酸正丁酯。(3)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离出生成物能促进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产率。(4)乙酸和正丁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正丁酯和水,分水器中的水层会不断上升,当分水器中的水面高度保持不变时,表明该酯化反应已经完成。(5)理论上生成乙酸正丁酯11.6 g,则产率为×100%=50%。 答案:(1)a (2)除去大部分乙酸和硫酸 除去残留的钠盐 上口 (3)使用分水器分离酯化反应生成的水,使平衡正向移动 (4)分水器中的水层不再增加 (5)50%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