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8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化学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为第l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请将答题卡及第II卷密封线内有关项目填、涂清楚。 3.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如需改动,第II卷用钢笔或圆珠笔等直接答在试卷相应位置。 4.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Ca-40 Fe-56 Cu-64 Ba-137 Ag-108 第Ⅰ卷 选择题(共52分) 一、选择题:(包括13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26分) 1.某些建筑材料含有放射性元素氡( ),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危害。研究表明氡的α射线会致癌,WHO认定的19种致癌因素中,氡为其中之一。该原子中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是( ) A. 136 B. 50 C. 86 D. 222 【答案】B 【解析】 【分析】 表示质子数为86,质量数为222的一个Rn原子,结合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计算解答。 【详解】由氡原子的符号可知该原子质子数为86,质量数222,依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可知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222-86=136,该原子中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136-86=50,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关系,注意弄清元素符号中各个上标或者下标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2.168O、188O、O2-、O2、O3( ) A. 氧的五种同位素 B. 五种氧元素 C. 氧五种同素异形体 D. 氧元素的五种不同微粒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或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O2−属于离子,O2、O3属于单质,A错误; B. 氧元素只有一种,它们属于氧元素的五种不同微粒,B错误; C. 相同元素组成,不同形态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属于原子,O2−属于离子,O2、O3属于单质,五种物质不能称为同素异形体,C错误; D. 表示8个质子、8个中子的氧原子,表示8个质子、10个中子的氧原子,O2−表示得到2个电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氧离子,O2表示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O3表示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臭氧分子,属于氧元素的五种不同微粒,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睛】同位素研究的对象为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核素);同素异形体研究的对象为同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 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达不正确的是( ) A. 氮气的电子式:∶N∶∶∶N∶ B. CO2分子的结构式:O=C=O C. N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D. 钙离子的电子式:Ca2+ 【答案】A 【解析】 【详解】A. 氮气分子中存在氮氮叁键,其电子式为,A不正确; B. CO2分子中碳和氧之间都形成双键,故其结构式为O=C=O,B正确; C. N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C正确; D. 钙离子的电子式是其离子本身,为Ca2+,D正确。 关化学用语表达不正确的是A,答案选A。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周期表中,族序数都等于该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 B. 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 C. 卤素单质随原子序数的增大,其熔沸点逐渐降低 D. 碱金属随原子序数的增大,其熔沸点逐渐降低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周期表中,只有主族的族序数才等于该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A项错误; B.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F,F没有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没有含氧酸),B项错误; C.卤素单质是分子晶体,随原子序数的增大,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范德华力增强,其熔沸点逐渐升高,C项错误; D.碱金属随原子序数的增大,金属键逐渐减弱,其熔沸点逐渐降低,D项正确; 答案选D。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 在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C.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D. 单质分子中不一定有化学键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NaOH中即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NaOH属于离子化合物,A错误; B. 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在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不能含有离子键,B正确; C. 无论有没有含共价键,只要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C正确; D. 稀有气体属于单原子分子,不含化学键,所以单质分子中不一定有化学键,D正确;故答案为:A。 【点睛】只要含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6.据报道,氢燃料电池公交汽车已经驶上北京街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解水制取氢气是理想而经济的制氢方法 B. 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不需要安全高效的储氢技术 C. 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城市空气污染 D. 氢燃料电池把氢气和氧气燃烧放出的热能转化为电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电解水会消耗大量的电能,故不经济,A说法错误。 B.氢气密度小,发展氢氧燃料电池汽车需要安全高效的储氢技术,B说法错误。 C、氢气的燃烧产物是水,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城市空气污染,C说法正确; D、氢氧燃料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说法错误。 正确答案选C。 7.日常所用锌-锰干电池的电极分别为锌筒和石墨棒,以糊状NH4Cl作电解质,电极反应为:Zn-2e-=Zn2+,2MnO2+2NH4++2e-=Mn2O3+2NH3+H2O。下列有关锌-锰干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干电池中锌筒为正极,石墨棒为负极 B. 干电池长时间连续工作后,糊状物可能流出,腐蚀用电器 C. 干电池工作时,电流方向是由锌筒经外电路流向石墨棒 D. 干电池可实现化学能向电能和电能向化学能的相互转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题给信息可知,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所以锌为负极,石墨棒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A错误; B.工作时间长,锌外壳不断被溶解消耗,筒内的糊状物会流出,由于NH4Cl是强酸弱碱盐水解呈酸性,所以糊状物流出会腐蚀用电器,故B正确; C.电子由负极流入正极,而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所以电流从石墨棒流向锌电极,故C错误; D.干电池是一次电池,所以不能实现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8.对于反应2HI(g) H2(g) +I2(g),下列叙述能够说明己达平衡状态的是 A.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B. 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C. lmolH-H键生成的同时有2molH-I键断裂 D. 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1:1 【答案】A 【解析】 【详解】A.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说明碘蒸气的浓度不变,达平衡状态,故A正确; B.气体两边的计量数相等,所以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一直不变化,故B错误; C.1molH-H键生成的同时有2molH-I键断裂,都体现正反应方向,未体现正与逆的关系,故C错误; D.当体系达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可能为2:1:1,也可能不是2:1:1,与各物质的初始浓度及转化率有关,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9.高温下,炽热的铁与水蒸气在一个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3Fe(s)+4H2O(g)=Fe3O4(s)+4H2(g),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 A. 把铁块变成铁粉 B. 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C. 压强不变,充入氮气使容器体积增大 D. 体积不变,充入氮气使容器压强增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增大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可以加快反应速率;该反应有气体参加,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压强不变,充入氮气使容器体积增大,则水蒸气的浓度降低,反应速率降低。体积不变,充入氮气使容器压强增大,但水蒸气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答案选D。 【点睛】该题侧重考查学生对外界条件影响反应速率的熟悉了解掌握程度。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压强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实质是通过改变物质的浓度来实现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0. 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所示。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稳定 B. 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Z的强 C. Z的非金属性比Y的强 D. X与Y形成的化合物都易溶于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短周期元素,由图可知X、Y在第二周期,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即Y原子的K层电子数为2、L层电子数为6,其质子数为8,则Y为氧元素,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为氮元素,Z为硫元素,W为氯元素,则 A、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则非金属性Y>X,所以Y的气态氢化物比X的稳定,故A错误; B、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则非金属性W>Z,所以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Z的强,故B正确; 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则非金属性Y>Z,故C错误; D、X与Y形成的化合物NO不溶于水,故D错误; 故选B。 11.已知合成氨反应的浓度数据如下: N2+3H22NH3 起始浓度mol/L 1.0 3.0 0 2秒末浓度mol/L 0.6 1.8 0.8 当用氢气浓度的减少来表示该化学反应速率时,其速率为( ) A. 0.2 mol/(L·s) B. 0.4 mol/(L·s) C. 0.6 mol/(L·s) D. 0.8 mol/(L·s) 【答案】C 【解析】 【详解】2s内氢气的浓度变化量为3.0mol/L-1.8mol/L=1.2mol/L,所以2s内用氢气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6mol/(L·s)。 故选C。 12.已知一定温度时:2SO2(g)+O2(g) ⇌2SO3(g),当生成2mol SO3时,放出热量197kJ,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向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 SO2和1molO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Q=197 kJ B. Q<197×2 kJ C. Q<197 kJ D. Q>197 kJ 【答案】C 【解析】 【详解】一定温度时:2SO2(g)+O2(g) ⇌2SO3(g),在上述条件下2mol SO2和1molO2完全反应生成2molSO3气体放出热量为197kJ,可逆反应中反应物不能完全反应,所以向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SO2和1molO2,参加反应是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小于2mol,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小于197kJ,即Q<197 kJ; 故答案选C。 13.将4molA气体和2molB气体置于1L的密闭容器中,混合后发生如下反应:。若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1.2mol/L,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B. 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C. 2s内物质A的转化率为30% D. 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6mol/L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A项错误; B.,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B项错误; C.Δn(C)= 1.2mol/L×1L=1.2mol,结合,2s内消耗A的物质的量为1.2mol,A的转化率为1.2mol÷4mol×100%=30%,C项正确; D.2s内消耗B的物质的量为0.6mol,则2s时物质B的浓度为,D项错误; 故选C。 二、选择题:(包括7个小题,每小题有1个或者2个正确选项,每小题4分,共28分) 14.下列化学反应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化学反应中有物质变化也有能量变化。 B. 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生成放出能量。 C. 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 D. 如图所示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化学反应中有新的物质产生,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的化学键的生成,因此物质变化的同时也伴随着能量变化,A正确; B.化学键断裂时产生两个自由移动的原子,需要吸收能量,新化学键生成时,自由原子结合在一起会放出能量,B正确; C.反应发生都有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的过程,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收反应取决于断键吸收的热量与成键释放的能量的差值,与是否需要加热无关,C正确; D.根据图示,反应物吸收能量转化为生成物,因此生成物的能量比反应物多,该反应是吸热反应,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15.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 少数化合反应是吸热反应 C. 燃料有足够的空气就能充分燃烧 D. H2SO4和NaOH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 Ba(OH)2·8H2O与NH4Cl反应是吸热反应,A错误; B.C与CO2生成CO的反应是吸热反应,绝大多数的化合反应为放热反应,B正确; C.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一定的燃烧温度、燃料与空气充分接触、充足的空气或氧气,C错误; D.H2SO4和NaOH发生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16.工业上利用氮气与氢气合成氨气,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加N2的浓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B. 其它条件不变时,降低体系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C. 使用催化剂不影响反应速率 D. 当N2和H2按体积比1:3混合时,N2和H2能100%转化为NH3 【答案】A 【解析】 【详解】A.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加N2的浓度,单位体积内分子总数增加,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反应速率加快,A正确; B.其它条件不变时,降低体系温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减小,降低化学反应速率,B错误; C.使用催化剂可以使化学反应速率大大加快,C错误; D.由于N2与H2合成氨气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所以无论是N2和H2按任何体积比混合时,N2和H2都不能100%转化为NH3,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17.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室用H2O2分解制O2,加MnO2做催化剂后,反应速率明显加快 B. 在金属钠与足量水反应中,增加水的量能加快反应速率 C. 2SO2+O22SO3反应中,SO2的转化率不能达到100% D. 实验室用锌和盐酸反应制取氢气,用锌粉比锌粒反应要快 【答案】B 【解析】 【详解】A.MnO2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所以实验室用H2O2分解制O2时,加MnO2作催化剂后,反应速率明显加快,A正确; B.在金属钠与足量水反应中,增加水的量,物质的浓度不变,因此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B错误; C.SO2转化为SO3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因此任何情况下SO2的转化率不能达到100%,C正确; D.实验室用锌和盐酸反应制取氢气,若用锌粉,物质的表面积增大,所以反应速率比用锌粒反应快,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18.某温度下,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2 +B2⇌2AB。该条件下,A2、B2、AB均为气体。下列情况一定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 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时 B. 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改变时 C. 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含量不再改变时 D. 每消耗1molB2同时有2molAB分解时 【答案】CD 【解析】 【详解】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前后气体的总质量不变,体积不变,密度始终保持不变,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A错误; B. 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所以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始终保持不变,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B错误; C. 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含量不再改变,达到了平衡状态,C正确; D. 单位时间内,每消耗1molB2同时有2molAB分解,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了平衡状态,D正确;故答案为:CD。 19.下列各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乙醇是非电解质,不能形成闭合回路,A错误; B.没有活动性不同的两个电极,B错误; C.有活动性不同的电极、电解质溶液、负极与电解质溶液能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 D.两个烧杯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构成原电池,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20.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对该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装置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 SO42-向锌极移动 C. 铜片上发生氧化反应 D. 电子由铜片沿导线流向锌片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装置构成了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错误; B.SO42-带负电荷,向负极锌极移动,B正确; C.金属活动性Zn>Cu,所以Zn为负极,Cu为正极,铜片上发生还原反应,C错误; D.电子由负极Zn片沿导线流向Cu片,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将第Ⅱ卷答案直接写在答题纸上 三、(本题包括两小题,共10分) 21.(1)下列变化:①碘的升华;②氧气溶于水;③氯化钠溶于水;④烧碱熔化;⑤氯化氢溶于水;⑥氯化铵受热分解。(填序号)化学键没有被破坏的是_______;仅发生离子键破坏的是____;仅发生共价键破坏的是____;既发生离子键又发生共价键破坏的是_______。 (2)已知拆开1mol H-H键、1mol N≡N键、1mol N-H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946kJ、391kJ。则由N2和H2反应生成1mol NH3需要_____(填“放出”或“吸收”)_______的热量。 【答案】 (1). ①② (2). ③④ (3). ⑤ (4). ⑥ (5). 放出 (6). 46kJ 【解析】 【分析】 (1)根据物质中的作用力和变化过程进行分析; (2)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释放能量,根据化学反应的本质分析。 【详解】(1)①碘升华,是分子间距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键没有被破坏; ②氧气溶于水,是分子间距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键没有被破坏; ③氯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氯化钠溶于水时,离子键被破坏; ④烧碱属于离子化合物,烧碱熔化时,离子键被破坏; ⑤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氯化氢溶于水时,共价键被破坏; ⑥氯化铵是离子化合物,氯化铵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氯化铵受热分解为氨气和氯化氢气体,该过程中离子键和共价键都被破坏; 化学键没有被破坏的是①②;仅发生离子键破坏的是③④;仅发生共价键破坏的是⑤;既发生离子键又发生共价键破坏的是⑥。 (2)生成NH3的化学方程式为N2+3H2=2NH3,断裂1molN2和3molH2中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为946kJ+436kJ×3=2254kJ,形成2molNH3中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6×391kJ=2346kJ>2254kJ,则生成2molNH3释放2346kJ-2254kJ=92kJ,则生成1mol NH3放出热量46kJ。 22.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周期 ⅠA 0 1 ①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② ③ ④ 3 ⑤ ⑥ ⑦ ⑧ (1)④、⑤、⑥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2)②、③、⑦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 (3)①、④、⑤、⑧中的某些元素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写出其中一种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 (4)由表中两种元素的原子按1∶1 组成的常见液态化合物的稀溶液易被催化分解,可使用的催化剂为(填序号)________。 A. B. C. D. 【答案】 (1). (2). (3). 或(等合理答案) (4). AB 【解析】 分析】 根据周期表中的位置可得①为H、②为C、③为N、④为O、⑤为Na、⑥为Al、⑦为Si、⑧为Cl,据此回答。 【详解】⑴ ④、⑤、⑥元素分别为O、Na、Al,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所以半径大小顺序为:Na>Al>O,故答案为Na>Al>O; ⑵ ②、③、⑦元素分别为C、N、Si,同周期从左至右非金属性越来越强,同主族从上至下非金属性越来越弱,所以非金属性强弱顺序:N>C>Si,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故酸性强弱顺序为:,故答案为; ⑶ ①、④、⑤、⑧四种元素分别为H、O、Na和Cl,含离子键则必有,含极性共价键则该化合物中至少还有两种非金属元素,常见的符合条件的化合物有、,电子式为或(等合理答案),故答案为或(等合理答案); ⑷ 符合题意的物质应是,它在、等催化剂的作用下易发生分解反应,故答案为AB。 【点睛】电子式的书写易出错,不要写成。 23.理论上讲,任何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请利用反应“Cu+2Ag+=2Ag +Cu2+”设制一个化学电池(正极材料用碳棒),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_____,发生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电解质溶液是_______; (2)正极上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3)若导线上转移电子1 mol,则生成银______克。 【答案】 (1). 铜棒 (2). 氧化 (3). AgNO3 (4). 有Ag析出 (5). 108 【解析】 【分析】 按照构成原电池工作原理,以及总电极反应,铜棒为负极,正极材料为石墨,电解质为AgNO3,然后逐步分析; 【详解】(1)根据总电极反应式,以及原电池工作原理,负极材料为铜棒,石墨为正极,电解质溶液为AgNO3溶液,负极上电极反应式Cu-2e-=Cu2+,发生氧化反应; (2)正极上的反应式为Ag++e-=Ag,现象是有Ag析出; (3)正极反应式为Ag++e-=Ag,转移1mol电子,生成Ag的质量为1mol×108g·mol-1=108g。 24.为了研究MnO2与双氧水(H2O2)的反应速率,某学生加入少许的MnO2粉末于 50 mL密度为 1.1 g/cm3的双氧水溶液中, 通过实验测定: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的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依图回答下列问题: (1)放出一半气体所需要的时间为_____________; (2)A、B、C、D各点反应速率快慢的顺序是______。 (3)在5min后,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不再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 (4)过氧化氢溶液的初始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 【答案】 (1). 1 min (2). D>C>B>A (3). 此时双氧水已完全分解 (4). 0.097 mol•L-1 【解析】 【分析】 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O2↑,该反应为不可逆反应,在5min后,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不再增加,说明过氧化氢完全分解,根据图象可知,生成的氧气的体积为60mL,根据方程式计算过氧化氢浓度。 【详解】(1)由图象可知,放出30mL氧气时,所需要的时间为1min,故答案为:1min。 (2)反应物浓度大小决定反应速率大小,随着反应的进行,双氧水的浓度逐渐减小,反应速率也随着减小,故答案为:D>C>B>A。 (3)该反应为不可逆反应,在5min后,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不再增加,说明过氧化氢完全分解,故答案为:此时双氧水已完全分解。 (4)根据反应方程式:2H2O22H2O+O2↑,生成氧气的体积为60mL,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物质的量为:,则 ,双氧水溶液的体积V=50mL×1.1g/cm3=55mL,; 故答案为:0.097mol•L-1。 25.在由铜片、锌片和200 mL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若锌片只发生原电池反应,当在铜片上放出3.36 L(标准状况)的H2时,硫酸恰好用完,则: ① 产生这些气体消耗的锌的质量是____________ ② 通过导线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__ ③ 原稀硫酸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__ ④ 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1). 9.75 g (2). 0.3 mol (3). 0.75 mol/L (4). 2H++2e=H2↑ 【解析】 【分析】 该原电池中,锌为负极,其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铜为正极,其电极反应式为2H++2e-=H2↑,则电池总反应式为:Zn+2H+=H2↑+Zn2+。 【详解】(1)在标准状况下,铜片上放出3.36 L H2,其氢气的物质的量为:,则根据电池总反应式:Zn+2H+=H2↑+Zn2+, ,,故答案为:9.75g。 (2)根据电池总反应式:Zn+2H+=H2↑+Zn2+,每生成1mol氢气,转移2mol电子,则生成0.15mol氢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故答案为:0.3mol。 (3)根据氢原子守恒得:H2SO4~H2,则,故答案为:0.75 mol/L。 (4)铜为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其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故答案为:2H++2e-=H2↑。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