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8 发布 |
- 37.5 KB |
- 2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太原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评化学试题
太原市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阶段性测评(期中) 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i-28 Na-23 S-32 Fe-56 一.选择题(共40分) 1.明代诗人于谦在《石灰吟》中写道:“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不仅蕴含了深刻的人文精神,还蕴藏了有趣的化学知识,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B. 这首诗说明化学能与热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 石灰石的分解是熵增反应,因此在任何条件下都能自发进行 D. 石灰石分解和生石灰与水反应中涉及的物质有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A.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断裂,新键生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一定发生能量变化,其中物质变化是基础,故A正确; B.化学能和热能可以相互转化,放热反应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吸热反应能将热能转化为化学能,故B正确; C.石灰石的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是熵增反应,该反应为吸热反应,△H>0,要使△H-T△S<0,反应必须在高温条件下才能自发进行,故C错误; D.“要留清白在人间”涉及反应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中的化学物质有强电解质碳酸钙、氢氧化钙,弱电解质水和非电解质二氧化碳,故D正确; 本题答案:C。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 B. 增大浓度时,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主要原因是反应物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C. △H<0反应均是自发反应 D. 反应NH4HCO3(s)═NH3(g)+H2O(g)+CO2(g)△H=+185.57kJ•mol-1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 【答案】D 【解析】 【详解】A.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不一定为有效碰撞,则不一定发生化学反应,故A错误; B.增大浓度,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目增多,则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不变,故B错误; C.△G<0反应自发进行,由△G=△H-T△S可知,△H<0时,若△S<0,则△G可能大于0,反应非自发,故C错误; D.反应焓变大于0,熵变大于0,反应向熵变增大的方向进行,NH4HCO3(s)═NH3(g)+H2O(g)+CO2(g)△H=+185.57 kJ/mol,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故D正确; 所以答案:D。 【点睛】根据△G=△H-T△S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当△G<0时能自发进行,△G>0时不能自发进行,△G=0时为平衡状态。 3.下列物质属于弱电解质是 A. 稀醋酸 B. 氯化铝 C. 二氧化硫 D. 亚硫酸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稀醋酸为混合物,不属于弱电解质,故A错误; B. 氯化铝为盐,属于强电解质,故B错误; C. 二氧化硫是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非电解质,故C错误; D. 亚硫酸属于弱酸,属于弱电解质,故D正确; 所以本题答案:D。 4.氨水中存在NH3·H2ONH4++OH-,要是此平衡逆向移动且从c(OH-)减小,应加入少量( ) A. 固体氯化铵 B. 稀硫酸 C. 固体氢氧化钠 D. 水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加入固体氯化铵导致溶液中NH4+浓度增大,使NH3·H2ONH4++OH- 平衡逆向移动,导致c(OH-)减小,故A正确; B. 加入稀硫酸会和溶液中OH-反应,使平衡正向移动,c(OH-)减小,故B错误; C. 加入固体氢氧化钠使溶液中c(OH-)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故C错误; D. 加水稀释,促进NH3·H2O电离,平衡正向移动,n(OH-)增加,但溶液体积变化较大,c(OH-)减小,故D错误; 所以本题答案:A。 【点睛】根据影响化学平衡移动因素进行判断。即加入反应物或减小生成物,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减少反应物或加入生成物,化学平衡逆向移动。 5.100ml1mol﹒L-1的硫酸溶液与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质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 A. 硝酸钾固体 B. 醋酸钠固体 C. 硫酸氢钾固体 D. 硫酸铜固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加入硝酸钾固体后,硝酸根会和溶液中的H+形成硝酸,与金属锌反应生成NO,氢离子会参与氧化还原反应,不产生氢气,因此影响了氢气的总量,故A项错误; B.加入醋酸钠固体后,根据强酸制备弱酸规律可知,溶液中发生CH3COO-+H+=CH3COOH反应,酸由强电解质变为弱电解质,由于锌过量,酸完全反应,所以酸提供的氢离子的总量不变,因此反应速率减慢,但不影响氢气产量,故B项正确; C.加入硫酸氢钾固体相当于加入了c(H+),使反应速率加快,且氢气的总量也增加,故C错误; D.硫酸铜溶液和锌反应生成金属铜,锌、铜及硫酸溶液构成原电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6.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 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B. 催化剂a、b能提高反应的平衡转化率 C. 催化剂a表面发生了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 D. 在催化剂b表面形成氮氧键时,不涉及电子转移 【答案】A 【解析】 【分析】 图示发生的反应有2个。一个是合成氨反应:N2+3H22NH3,一个是氨的催化氧化反应:4NH3+5O24NO+6H2O。 【详解】A.合成氨反应是一个化合反应,原子利用率达100%,A项正确; B.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移动,因而不能影响平衡转化率,B项错误; C.催化剂a催化的是氢气和氮气合成氨气,反应中只有非极性键断裂和极性键形成,C项错误; D.氨气形成NO时,氮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明显发生了变化,说明该反应涉及了电子转移,D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择A项。 【点睛】合成氨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可逆反应与原子利用率达100%并不矛盾。可逆反应表达一个反应进行的程度,而原子利用率是表达反应物原子变成目标产物时原子的利用情况。 7.下图为工业合成氨的流程图。图中为提高原料转化率而采取的措施是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净化干燥,不能提高原料的利用率,①错误; ②加压,体积减小,平衡正向移动,原料利用率提高,②正确; ③催化剂对平衡无影响,不能提高原料利用率,③错误; ④液化分离,减小氨气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原料利用率提高,④正确; ⑤剩余的氢气与氮气再循环,可提高原料利用率,⑤正确; 答案为C。 8.已知H+(aq)+OH-(aq)=H2O(l) ∆H=-57.3kJ/mol。常温下,下列物质反应时产生57.3kJ热量的是( ) A. 稀HCl和稀NaOH B. 1.0mol•L-1HCl溶液和1.0mol•L-1NaOH溶液 C. 500mL2.0mol•L-1HCl溶液和500mL2.2mol•L-1NaOH溶液 D. 500mL2.0mol•L-1H2SO4溶液和500mL2.2mol•L-1Ba(OH)2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未知,产生的水的物质的量也未知,放出的热量也未知,故A项错误; B.溶液的体积未知,不能确定产生的水的物质的量,无法判断产生的热量,故B项错误; C.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500mL2.0mol/LHCl和500mL2.20mol/LNaOH均为稀溶液,反应产生1mol水,因而反应产生的热量为57.3 kJ,故C项正确; D.反应产生2mol水,因此放出的热量多于57.3kJ,故D项错误; 答案为:C。 【点睛】根据中和热的概念进行判断。在稀溶液中酸碱中和生成1mol水的反应热。一元强酸和强碱中和热约为57.3KJ。 9.氯原子对O3的分解有催化作用: O3+Cl=ClO+O2 ∆H1 ClO+O=Cl+O2 ∆H2 大气臭氧层的分解反应是O3+O=2O2 ∆H,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反应O3+O=2O2的∆H=E2-E3 B. O3+O=2O2的逆反应的活化能为E3-E1 C. ∆H=∆H1+∆H2 D. 2O2=O3+O是放热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反应热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减去反应物的总能量,则反应O3+O=2O2的△H=E3-E2,故A错误; B.O3+O=2O2的逆反应为2O2=O3+O的活化能为E1-E3,故B错误; C.已知:①O3+Cl=C1O+O2;△H1;②ClO+O=C1+O2;△H2,利用盖斯定律将①+②可得:O3+O=2O2;△H=△H1+△H2,故C正确; D.由图象可以看出,反应物O3+O总能量大于2O2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则2O2=O3+O为吸热反应,故D错误; 所以正确答案为:C选项。 10.根据下列实验能证明一元酸HR为弱酸的是( ) A. HR溶液的导电性比盐酸的弱 B. HR溶液中加入少量NaR固体,溶解后溶液中c(H+)变小 C. 25℃时,0.01mol/LHR溶液中c(H+)=1×10-2mol/L D. 10mL1mol/LHR溶液恰好与10mL1mol/LNaOH溶液完全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浓度有关,与电解质强弱无关,所以HR溶液的导电性比盐酸的弱,不能判断一元酸HR为弱酸,故A错误; B.如果HR为弱酸,溶液中加入少量NaR固体,使HRH++R-平衡逆向移动,c(H+)变小,故B正确; C.25℃时,0.01mol/L溶液中c(H+)=1×10-2mol/L,说明HR为强酸,故C错误; D.10mL1mol/LHR溶液恰好与10mL1mol/LNaOH溶液完全反应,只能说明酸碱的物质的量相等,不能证明HR部分电离,所以不能说明HR的酸性强弱,故D错误; 所以答案:B。 【点睛】判断电解质强弱的依据:相同浓度的HR和HCl 的导电性强的为电解质,导电性弱的为弱电解质;弱电解质中既存在电解质分子,也有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根据电解质0.01mol/L溶液中c(H+)=1×10-2mol/L,说明HR为强酸,c(H+)<1×10-2mol/L,说明为弱酸。 11.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Cl2+H2O⇌HCl+HClO,氯水中加入碳酸钙,漂白性增强 B. 2NO2(g)⇌N2O4(g)ΔH<0,将装有NO2的玻璃球浸入热水中,红棕色变深 C. 表示硫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S(s)+O2=SO3(g) ΔH=-315kJ/mol D. Cr2O72-(橙色)+H2O⇌2CrO42-(黄色)+2H+,K2Cr2O7溶液中滴加几滴浓硫酸,橙色加深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因为氯水中存在着 Cl2+H2O⇌HCl+HClO,所以氯水中加入碳酸钙,与HCl反应,使平衡正向移动,HClO浓度增大,漂白性增强,故A正确; B. 因为2NO2(g)⇌N2O4(g)ΔH<0,为放热反应,将装有NO2的玻璃球浸入热水中,使平衡逆向移动,NO2浓度增大,红棕色变深,故B正确; C.燃烧热中生成的氧化物必须是稳定氧化物,SO2比SO3更稳定,则硫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生成氧化物应该为SO2,故C错误; D. 因为Cr2O72-(橙色)+H2O⇌2CrO42-(黄色)+2H+,在K2Cr2O7溶液中滴加几滴浓硫酸,使H+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Cr2O72-浓度增大,橙色加深,故D正确; 所以答案:C。 【点睛】根据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进行判断。例如Cl2+H2O⇌HCl+HClO,减小生成物的浓度,或增加反应物的浓度,使平衡正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12.制备金属钾的反应:Na+KClK+NaCl,有关数据的沸点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发生不能说明Na的金属性强于K B. 升温至900℃,收集金属钾,钾的纯度会更高 C. 金属钾中含有杂质钠,可通过真空蒸馏的方法分离提纯 D. 850℃时,钾蒸气逸出,平衡正向移动,KCl的转化率增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由制备金属钾的反应:Na+KClK+NaCl可知,该反应是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的,所以不能说明Na的金属性强于K,故A正确; B. K的沸点759℃,Na的沸点是883℃,当升温至900℃时,Na也开始蒸发了,所以收集金属为钾和钠的混合物,故B错误; C. 由K的沸点759℃,Na的沸点是883℃。金属钾中含有杂质钠,可通过真空蒸馏的方法分离提纯,故C正确; D. 由K的沸点759℃,Na的沸点是883℃,所以850℃时钾蒸气逸出,平衡正向移动,KCl的转化率增大,故D正确; 所以答案:B。 13.已知某可逆反应aA(g)+bB(g)cC(g) ΔH,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图表示在不同时刻t、温度T和压强p下B物质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φ(B)的变化情况。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A. p1<p2,T1>T2,a+b<c,ΔH>0 B. p1<p2,T1>T2,a+b>c,ΔH>0 C. p1>p2,T1<T2,a+b<c,ΔH<0 D. p1>p2,T1<T2,a+b>c,ΔH<0 【答案】A 【解析】 【分析】 当图像中有三个变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这叫做“定一议二”。解答该题要综合运用“定一议二”和“先拐先平”的原则。 【详解】由(T1,p1)和(T1,p2)两条曲线可以看出: ①温度相同(T1),但压强为p2时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短,即反应速率大,所以p2>p1; ②压强较大(即压强为p2)时对应的φ(B)较大,说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则a+b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