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8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必修)试题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化学(必修)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8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16年11月,我国首枚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成功发射。该火箭主发动机中所用的液氧(O2)属于 A. 单质 B. 氧化物 C. 化合物 D. 有机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液氧(O2)是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单质,故答案为A。 2.“摩尔庄园”是一款专门为7﹣12岁儿童设计的安全健康益智网页游戏,它和我们高中化学的“摩尔”没有任何的关系,我们所学的“摩尔”其实是 A. 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物理量 B. 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 C.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D. 摩尔是表示物质数量的单位 【答案】C 【解析】 【详解】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微粒数目多少的物理量,属于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故选C。 3.国际上不提倡伊朗浓缩铀,因为铀是制造原子弹的燃料。原子核内含有中子数为 A. 92 B. 235 C. 143 D. 327 【答案】C 【解析】 【详解】铀质子数是92,质量数是235,由于质量数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和,所以中子数是235-92=143。因此答案选C。 4.实验室中配制250mL 0.10mo1·L-1NaOH溶液时,必须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A. 锥形瓶 B. 试管 C. 分液漏斗 D. 容量瓶 【答案】D 【解析】 【详解】实验室中配制250mL 0.10mo1·L-1NaOH溶液时,必须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250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不需要锥形瓶、试管和分液漏斗,答案选D。 5.Na2CO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 Na2CO3是碱 B. Na2CO3是盐 C. Na2CO3是钠盐 D. Na2CO3是碳酸盐 【答案】A 【解析】 【详解】A.Na2CO3俗名纯碱,但不是碱,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盐,故A错误; B.Na2CO3在水溶液中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它是盐,故B正确; C. Na2CO3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钠盐,故C正确; D. Na2CO3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碳酸盐,故D正确; 答案选A。 6.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时,不能用排气法收集,而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A. NH3 B. Cl2 C. CO2 D. NO 【答案】D 【解析】 【详解】A.NH3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因此NH3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只能用排气法收集,故A错误; B.Cl2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因此Cl2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只能用排气法收集,故B错误; C.CO2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因此CO2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只能用排气法收集,故C错误; D.NO和氧气反应,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和水不反应,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故D正确; 答案选D。 【点晴】实验室收集气体选择依据气体本身的密度、溶解性等物理性质,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应为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物质,且不与水反应;本题从和水反应的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和氧气反应的气体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根据气体的溶解性、是否和氧气反应、气体的密度来确定气体的收集方法。 7.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 A. 盐酸 B. Fe (OH)3胶体 C. 氯化钠溶液 D. CuSO4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胶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胶体粒子的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100nm的是溶液,大于1﹣100nm的是浊液;盐酸、氯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都是溶液,Fe (OH)3胶体属于胶体,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胶体的性质,注意胶体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这也是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区分胶体和溶液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丁达尔现象。 8.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将I2溶于酒精制备碘酊 B. 将NaCl溶于水中制备生理盐水 C. 被果汁沾污的衣服浸入漂白液中清洗 D. 用激光笔照射鸡蛋清溶液产生丁达尔效应 【答案】C 【解析】 A、碘单质易溶于有机物,酒精属于有机物,碘单质溶于酒精,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NaCl溶于水,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利用漂白液的强氧化性,把有色物质氧化,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丁达尔效应属于胶体的光学性质,无新物质生成,故D错误。 9.如果要除去Na2CO3固体中少量的NaHCO3,则应选择的最佳方法是( ) A. 加入适量盐酸 B. 加入NaOH溶液 C. 加热灼烧 D. 配成溶液后通入CO2 【答案】C 【解析】 【详解】按照易操作、不引入新杂质的原则,加热是最佳方法,不但可除去NaHCO3还可以生成Na2CO3,答案选C。 10.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2.4L氢气中含有的氢分子数目为NA B. 0.5molNa2CO3中含有的Na+数目为0.5NA C. 常温常压下,14g氮气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 D. 0.5mol/LFe2(SO4)3溶液中,SO42-的数目为1.5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22.4L氢气不一定处于标准状况下,不一定是1mol,A错误; B.0.5molNa2CO3中含有的Na+数目为NA,B错误; C.常温常压下,14g氮气是=1mol,其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C正确; D.不能确定0.5mol/LFe2(SO4)3溶液的体积,则不能计算SO42-的数目,D错误; 答案选C。 【点晴】要准确解答好这类题目,一是要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二是要准确弄清分子、原子、原子核内质子中子及核外电子的构成关系。选项C是易错点,注意稀有气体是由一个原子组成的。 11.将下列各种液体分别与溴水混合并振荡,静置后混合液分成两层,下层几乎呈无色的是 A. 苯 B. 氯水 C. CCl4 D. KI溶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A、苯与溴水混合并振荡,静置后分成两层,上层为苯层呈橙红色,下层为水层近乎无色,故A正确; B、氯水与溴水混合,不分层,故B错误; C、CCl4与溴水混合并振荡,静置后分成两层,上层为水层近乎无色,下层CCl4层呈橙红色,故C错误; D、KI溶液与溴水混合,发生反应2KI+Cl2=2KCl+I2,溶液不分层,故D错误; 故选A。 12.焙制糕点时,常用到小苏打粉。小苏打的化学式为 A. NaNO3 B. Na2CO3 C. NaHCO3 D. Na2SO4 【答案】C 【解析】 【详解】碳酸氢钠俗名小苏打,能与面粉发酵所产生酸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食品膨松, 答案选C。 13.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2Al+Fe2O32Fe+Al2O3 B. 2Mg+CO22MgO+C C. N2+3H22NH3 D. SiO2+CaOCaSiO3 【答案】D 【解析】 【详解】A.2Al+Fe2O32Fe+Al2O3反应中,Al、Fe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 B.2Mg+CO22MgO+C反应中,C、Mg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选; C.N2+3H22NH3反应中,N、H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 D.SiO2+CaOCaSiO3反应中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选; 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把握发生的反应及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判断的考查。 14.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H++OH-→H2O B. H++ NaOH→Na++H2O C. CH3COOH +OH-→CH3COO- +H2O D. CH3COOH + NaOH→CH3COO-+ Na++H2O 【答案】C 【解析】 醋酸是弱酸,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成离子,故C正确。 15.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Ag+、K+、NO3﹣、Cl﹣ B. Mg2+、Na+、Cl﹣、SO42﹣ C. Ca2+、Mg2+、OH﹣、Cl﹣ D. H+、Na+、CO32﹣、SO42﹣ 【答案】B 【解析】 【详解】A.Ag+与Cl-生成AgCl沉淀,无法大量共存,故A错误; B.Mg2+、Na+、Cl-、SO42-在同一溶液中不发生离子反应,可大量共存,故B正确; C.Ca2+、Mg2+与OH-均不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故C错误; D.H+与CO32-作用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答案B。 【点晴】解离子共存题,首先要搞清常见的离子反应有(1)生成难溶物,如Ag+与Cl-、Ba2+与CO32-、SO42-生成难溶物;(2)生成挥发性的气体,如CO32-与H+生成CO2气体;(3)生成弱电解质,如NH4+与OH-生成NH3·H2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C在酸性条件下NO3-与Fe2+;(5)生成配合离子,如Fe3+和SCN-;在同溶液里能发生离子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据此理论再结合溶液的环境(酸性或碱性等)即可找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16.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藏,期待着人们的开发和利用,下列物质不经过化学变化就能从海水中获得的是 A. 单质溴 B. 单质镁 C. 烧碱 D. 食盐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可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通过电解熔融氯化钠得到钠和氯气,是化学变化,通过氯气将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 B.通过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得到镁,是化学变化,故B错误; C.把从海水中获得的氯化钠配制成饱和食盐水,然后电解,即得烧碱、氢气和氯气,是化学变化,故C错误; D.把海水经太阳暴晒,蒸发水分后即得食盐,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从海水中获得,故D正确; 故选D。 17.工业上铁的冶炼是在炼铁高炉中进行的,发生的反应是:Fe2O3+3CO2Fe+3CO2,对于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中转移3个电子 B. Fe2O3发生还原反应 C. CO被还原 D. CO为氧化剂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铁元素化合价由+3价降低到0价,参与反应的为Fe2O3,含有2个铁原子,所以反应中转移3×2=6个电子,故A错误; B、铁元素化合价降低,则Fe2O3为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故B正确; C、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故C错误; D、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CO做还原剂,故D错误; 答案选B。 18.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 A. HClO B. NaClO C. Ca(ClO)2 D. CaCl2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可知,生成物中CaCl2和Ca(ClO)2为漂白粉的主要成分,其中Ca(ClO)2具有强氧化性,能漂白杀菌,为漂白粉的有效成分。 答案选C。 19.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金属钠可以保存在无水酒精中 B. 受热时碳酸氢钠比碳酸钠稳定 C. 过氧化钠可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D. 不能用玻璃瓶盛放稀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钠和乙醇能够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金属钠不可以保存在无水酒精中,应保存在煤油中,故A错误; B、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碳酸钠受热不分解,碳酸钠较稳定,故B错误; C、过氧化钠能够和二氧化碳、水蒸气反应生成氧气,可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故C正确; D、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能够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但反应很慢,可以用玻璃瓶盛放,为了防止生成的硅酸钠把瓶口和瓶塞粘结,瓶口不能用玻璃塞,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注意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存放在玻璃瓶中,只是瓶口不能用玻璃塞,用橡皮塞。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金属钠应保存在水里以隔绝空气 B. 常温下铁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 C. 可以用铁制品或铝制品容器盛放浓H2SO4 D. 铝较活泼,所以铝制品在空气中不能稳定存在 【答案】C 【解析】 【详解】A.钠的密度小于水,一般保存在煤油中,故A错误; B.铁能与水蒸气在高温下才能反应,故B错误; C. 常温下铁铝遇浓硫酸发生钝化,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可以用铁制品或铝制品容器盛放浓H2SO4,故C正确; D.铝较活泼,常温下既可以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它继续氧化,所以可稳定存在,不易生锈,故D错误; 答案选C。 21.下列物质的变化,不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完成的是 A. Cu→CuSO4 B. SiO2→H2SiO3 C. Cl2→HClO D. NO2→HNO3 【答案】B 【解析】 【详解】A、Cu与浓硫酸加热时反应生成硫酸铜,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完成,故A正确; B、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与水不反应,不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完成,故B错误; C、氯气溶于水生成次氯酸,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完成,故C正确; D、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完成,故D正确; 故选B。 22.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硅可用作半导体材料 B. 氯气可用于制取漂白粉 C. 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D. 浓硫酸可以干燥NH3、H2等 【答案】D 【解析】 【详解】A、硅具有半导体性质,是常用的半导体材料,故A正确; B、氯气和石灰乳反应可以制备漂白粉,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故B正确; C、二氧化硅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是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材料,故C正确; D、浓硫酸能用来干燥氢气,由于浓硫酸能和氨气发生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故D错误; 故选D。 23.铝土矿为自然界中铝的重要存在形式,通常含有50﹪左右的Al2O3,以及SiO2、Fe2O3和MgO等成分。上述4种氧化物中,属于两性氧化物的是( ) A. Al2O3 B. SiO2 C. Fe2O3 D. MgO 【答案】A 【解析】 【详解】Al2O3既能与酸反应也能用碱反应,Al2O3是两性氧化物,SiO2是酸性氧化物,Fe2O3、MgO只能与酸反应是碱性氧化物,故A符合题意。 答案选A。 【点睛】只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只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 24.下列对二氧化硫气体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描述正确的有 A. 无色、无味 B. 容易液化、难溶于水 C. 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D. 和水反应生成硫酸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故A错误; B.二氧化硫易溶于水,1体积水可溶解40体积二氧化硫,故B错误; C.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褪色,但不稳定,加热可复原,故C正确; D.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故D错误; 故选C。 25.世界气候大会于2009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商讨2012至2020年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协议。下列物质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A. N2 B. H2 C. CO2 D. O2 【答案】C 【解析】 【详解】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故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答案选C。 26.实验室中,将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钙固体共热,可制取气体是( ) A. N2 B. Cl2 C. NH3 D. HCl 【答案】C 【解析】 加热条件下,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生成氨气,所以不能制取氮气,A项错误;实验室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氯气,B项错误;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加热制取氨气,C项正确;实验室用氯化钠和浓硫酸加热制取氯化氢,D项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氨气,明确实验原理是解本题关键,知道氯气、氨气、乙烯、氢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干燥、收集原理,为高考热点,实验室还可以用生石灰和浓氨水、氢氧化钠固体和浓氨水制取氨气.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计22分。 27.现有下列6种物质:①NO、②Cl2、③浓H2SO4、④A12O3、⑤NH3、⑥FeCl3溶液。其中,遇空气变为红棕色的是___(填序号,下同);能与水反应生成两种酸的是___;与强酸、强碱溶液均可反应生成盐的是___;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是___;能使蔗糖变黑并有气体生成的是___;常用KSCN溶液鉴别的是___。 【答案】 (1). ① (2). ② (3). ④ (4). ⑤ (5). ③ (6). ⑥ 【解析】 【分析】 NO能够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Cl2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铝具有两性;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FeCl3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会显示特征的血红色,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NO能够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遇空气变为红棕色的是NO;氯气溶于水,一部分氯气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生成次氯酸和盐酸,能与水反应生成两种酸的是Cl2 ;氧化铝具有两性,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碱反应Al2O3+6HCl═AlCl3+3H2O,Al2O3+2NaOH═NaAlO2+H2O,能与强酸、强碱溶液均可反应生成盐的是Al2O3;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够使蔗糖脱水变黑,能使蔗糖变黑并有气体生成的是浓硫酸;FeCl3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会显示特征的血红色,常用KSCN溶液鉴别,故答案为:①;②;④;⑤;③;⑥。 28.非金属单质A经如图所示的过程转化为含氧酸D,已知D为强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在常温下为固体,B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①D的化学式是___; ②在工业生产中B气体的大量排放被雨水吸收后形成了____而污染了环境。 (2)若A在常温下为气体,C是红棕色的气体。 ①A、C的化学式分别是:A_____;C____。 ②D的浓溶液在常温下可与铜反应并生成C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答案】 (1). H2SO4 (2). 酸雨 (3). N2 (4). NO2 (5).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解析】 【分析】 根据框图,非金属单质A能发生连续氧化,含氧酸D为强酸,对应的是硫和氮等元素的转化。 (1)A在常温下为固体,B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则A为S单质,B为SO2,C为SO3,D为H2SO4。 (2)A在常温下为气体,C是红棕色的气体,则A应为N2,B为NO,C为NO2,D为HNO3。 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根据框图,非金属单质A能发生连续氧化,含氧酸D为强酸,对应的是硫和氮等元素的转化。 (1)A在常温下为固体,B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则A为S单质,B为SO2,C为SO3,D为H2SO4。 ①由以上分析可知D是硫酸,化学式为H2SO4,故答案为:H2SO4; ②在工业生产中大量排放的SO2气体被雨水吸收后形成了酸雨而污染了环境,故答案为:酸雨; (2)若A在常温下为气体,C是红棕色的气体,则A应为N2,B为NO,C为NO2,D为HNO3。 ①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N2,C为NO2,故答案为:N2;NO2; ②D的浓溶液在常温下可与铜反应并生成C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故答案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物质的颜色和框图中的“连续氧化”特征,也是解答本题的突破口。本题的易错点为A的判断,要注意A属于非金属单质。 29.(1)实验室从海带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 ①指出过程中有关的实验操作①和②名称:①___,②___。 ②下列物质中,能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的是___。 A.碘蒸气 B.Cl2 C.KI溶液 D.饱和氯化钠溶液 ③有同学试图利用蒸馏方法来实现第③步操作,该同学设计了如图蒸馏实验装置,此装置中的明显错误之处为____、____。 ④试剂①若用H2O2溶液和稀硫酸,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2)SO2的排放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因素,某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酸雨pH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的结论。为进一步研究酸雨的成分,该同学取某一时段的这种雨水VL加入0.50mol/LBa(OH)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时,恰好消耗40.00mLBa(OH)2溶液。请完成 ①该酸雨pH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的原因是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②若生成沉淀物的质量为4.50g,则沉淀物的组成为___(填写化学式)。 【答案】 (1). 过滤 (2). 分液 (3). AB (4). 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5). 冷凝管中冷却水的流向 (6). H2O2+2I-+2H+=I2+2H2O (7). 2H2SO3+O2=2H2SO4 (8). BaSO3和BaSO4 【解析】 【分析】 (1)实验室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大体步骤为:将海带灼烧成灰,浸泡溶解得到海带灰悬浊液,通过过滤,得到不溶的残渣和滤液,滤液为含碘离子的溶液,加入氧化剂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利用有机溶剂萃取出碘单质,再通过蒸馏提取出碘单质,据此分析解答。 (2)二氧化硫溶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容易被氧化生成硫酸;一段时间后的雨水中可能存在亚硫酸、硫酸,都能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沉淀,结合极值法计算判断。 【详解】(1)①根据流程图,经过操作①浊液变成清液,说明操作①是分离固体和液体,为过滤;经过操作②将分层液体变成有色液体,说明操作②是分液,故答案为:过滤;分液; ②A.碘能够使淀粉变蓝色,故A正确;B.Cl2能够置换出KI中碘,形成碘单质,遇到淀粉变蓝色,故B正确;C.KI溶液中存在的是化合态的碘,不能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故C错误;D.饱和氯化钠溶液与KI不能反应生成碘单质,试纸不变蓝色,故D错误;故选AB; ③温度计是测定馏分的温度,温度计水银球应该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冷却水应该下进上出,因此装置中的明显错误之处为温度计水银球位置不对、冷凝管水的进出方向不对,故答案为: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冷凝管中冷却水的流向; ④试剂①的目的是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若用H2O2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O2+2I-+2H+=I2+2H2O,故答案为:H2O2+2I-+2H+=I2+2H2O; (2)①亚硫酸能够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硫酸,导致溶液的酸性增强,pH减小,反应的方程式为2H2SO3+O2=2H2SO4,故答案为:2H2SO3+O2=2H2SO4; ②0.5mol/L、40.00mL 的Ba(OH)2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钡的物质的量为0.5mol/L×0.04L=0.02mol;如果全部转化为亚硫酸钡,根据钡原子守恒,则生成亚硫酸钡的质量为:0.02mol×217g/mol=4.34g,如果全部转化为硫酸钡,根据钡原子守恒,则生成硫酸钡的质量为:0.02mol×233g/mol=4.66g,4.34g<4.50g<4.66g,所以沉淀物的组成为BaSO3和BaSO4,故答案为:BaSO3和BaSO4。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