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作业(1)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1.只改变一个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平衡常数K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
A.K值不变,平衡可能移动
B.平衡向右移动时,K值不一定变化
C.K值有变化,平衡一定移动
D.相同条件下,同一个反应的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增大2倍,K值也增大两倍
[解析] 因改变压强或浓度引起化学平衡移动时,K值不变,A项和B项均正确;K值只与温度有关,K值发生了变化,说明体系的温度改变,则平衡一定移动,C项正确;相同条件下,同一个反应的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增大2倍,K值应该变为K,D项错误。
[答案] D
2.一定温度下,在一个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H2(g)和1 mol I2(g),发生反应H2(g)+I2(g) 2HI(g),经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生成的HI(g)占气体体积的50%,该温度下,在另一个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HI(g)发生反应HI(g) H2(g)+I2(g),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后一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
B.后一反应的平衡常数为0.5
C.后一反应达到平衡时,H2(g)的平衡浓度为0.25 mol·L-1
D.后一反应达到平衡时,HI(g)的平衡浓度0.5 mol·L-1
[解析] 前一反应达平衡时c(H2)=c(I2)=0.5 mol·L-1,c(HI)=1 mol·L-1,则平衡常数K1===4,而后一反应的平衡常数K2===0.5,A项错误,B项正确;设后一反应达平衡时c(H2)=x mol·L-1,则平衡时c(I2)=x mol·L-1,c(HI)=(0.5-2x) mol·L-1,K2=
=0.5,解得x=0.125,故平衡时c(HI)=0.25 mol·L-1,C项错误,D项错误。
[答案] B
3.活性炭可处理大气污染物NO,反应原理:C(s)+2NO(g) N2(g)+CO2(g)。T℃时,在2 L密闭容器中加入0.100 mol NO和2.030 mol活性炭(无杂质),平衡时活性炭物质的量是2.000 mol。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
B.达到平衡时,NO的转化率是60%
C.3 min末达到平衡,则v(NO)=0.01 mol·L-1·min-1
D.升高温度有利于活性炭处理更多的污染物NO
[解析] 利用三段式分析。
C(s)+2NO(g)N2(g)+CO2(g)
起始物质的量(mol) 2.030 0.100 0 0
转化物质的量(mol) 0.030 0.060 0.030 0.030
平衡物质的量(mol) 2.000 0.04 0.030 0.030
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c(NO)=0.02 mol·L-1,c(N2)=0.015 mol·L-1,c(CO2)=0.015 mol·L-1。A项,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正确;B项,达到平衡时,NO的转化率:×100%=60%,正确;C项,3 min末达到平衡,则v(NO)==0.01 mol·L-1·min-1,正确;D项,不知道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无法确定温度对该反应限度的影响,错误。
[答案] D
4.某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X(g)和2 mol Y(g)发生反应:X(g)+mY(g) 3Z(g)平衡时,X、Y、Z的体积分数分别为30%、60%、10%。在此平衡体系中加入1 mol Z(g),再次达到平衡后,X、Y、Z的体积分数不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m=2
B.两次平衡的平衡常数相同
C.X与Y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1∶1
D.第二次平衡时,Z的浓度为0.4 mol·L-1
[解析] A项,由题意可知两种条件下X、Y、Z的初始物质的量不同,而最终平衡状态相同,则两种条件下建立的平衡为温度、容积不变时的等效平衡,故满足反应前后气态物质计量数之和相等,则1+m=3,m=2,正确;B项,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正确;C项,X、Y 的初始物质的量之比为1∶2,根据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X、Y的物质的量之比也为1∶2,故X与Y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1∶1,正确;D项,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第二次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4 mol,则Z的物质的量为4 mol×10%=0.4 mol,Z的浓度为0.4 mol÷2 L=0.2 mol·L-1,错误。
[答案] D
5.将一定量的氨基甲酸铵置于恒容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固体体积忽略不计),使其达到化学平衡:H2NCOONH4(s) 2NH3(g)+CO2(g)。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数据列于下表
温度/℃
15.0
20.0
25.0
30.0
35.0
平衡总压强/kPa
5.7
8.3
12.0
17.1
24.0
平衡气体总
浓度/10-3mol/L
2.4
3.4
4.8
6.8
9.4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低温下该反应能自发进行
B.15℃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约为2.0
C.当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该反应达到化学反应限度
D.恒温条件下,向原平衡体系中再充入2 mol NH3和1 mol CO2,达平衡后CO2浓度不变
[解析] 反应H2NCOONH4(s) 2NH3(g)+CO2(g)的ΔS>0,温度升高平衡时总浓度增大,说明正方向吸热,即ΔH>0,根据ΔG=ΔH-TΔS可知在高温下该反应才能自发进行,A项错误;15.0℃时,总浓度为2.4×10-3 mol/L,容器内气体的浓度之比为2∶1,故NH3和CO2的浓度分别为1.6×10-3 mol/L、0.8×10-3 mol/L,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K=(1.6×10-3)2×0.8×10-3 =2.048×10-9,B项错误;反应混合气体中NH3和CO2的比值始终是2∶
1,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始终是定值,无法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项错误;恒温条件下,平衡常数不变,且K=c2(NH3)×c(CO2),反应混合气体中NH3和CO2的比值始终是2∶1,故重新平衡时CO2的浓度不变,D项正确。
[答案] D
6.向一300 m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种多孔粉块状物质R,并充入一定量的CO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R(s)+4CO(g) R(CO)4(g),已知该反应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表。
温度/℃
25
80
230
平衡常数
5×104
2
1.9×10-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R做成多孔状可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25℃时反应R(CO)4(g) R(s)+4CO(g)的平衡常数为 2×10-5
C.80℃时,测得某时刻R(CO)4、CO的浓度均为0.5 mol·L-1,则此时v(正)>v(逆)
D.80℃时反应达到平衡,测得n(CO)=0.3 mol,则R(CO)4的平衡浓度为2 mol·L-1
[解析] 物质R做成多孔状,增大了接触面积,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A项正确;25℃时反应R(s)+4CO(g) R(CO)4(g)的平衡常数为5×104,相同温度下,对于同一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平衡常数互为倒数,故25℃时反应R(CO)4(g) R(s)+4CO(g)的平衡常数为=2×10-5,B项正确;浓度商Qc==8,大于80℃的平衡常数2,故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故v(正)<v(逆),C项错误;80℃达到平衡时,测得n(CO)=0.3 mol,c(CO)= =1 mol/L,故c[R(CO)4]=K·c4(CO)=2×14 mol/L=2 mol/L,D项正确。
[答案] C
7.在一定温度下,向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A,发生A(g) B(g) + C(g)反应。反应过程中c(C) 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在0~50 s的平均速率v(C) =1.6×10-3 mol/(L·s)
B.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 =0.025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B)=0.11 mol/L,则该反应的ΔH<0
D.反应达平衡后,再向容器中充入 1 mol A,该温度下再达到平衡时,0.1 mol/L
0
B.N点化学平衡常数K=0.59
C.L、M两点容器内压强:P(M)>2P(L)
D.向N点平衡体系中再加入1 mol CH3OH,建立新平衡时被分解的CH3OH物质的量大于0.4 mol
[解析] 由图象分析可知,CO(g)+2H2(g) CH3OH(g),反应中CO转化率随温度升高减小,说明升温逆向移动,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A项错误;根据化学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M点平衡浓度,CO的转化率为60%,
CO(g)+2H2(g) CH3OH(g),
起始量(mol/L) 1 2 0
变化量(mol/L) 0.6 1.2 0.6
平衡量(mol/L) 0.4 0.8 0.6
计算平衡常数K===2.34,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M、N点温度相同,化学平衡常数相同,B项错误; L、M两点容器内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1∶2,P(M)= 2P(L),但温度升高,M点压强增大,P(M) > 2P(L),C项正确; N点平衡体系中再加入1 mol CH3OH,相当于Ⅰ中再加入1 mol CO和2 mol H2,最后达到平衡状态和Ⅱ中加入2 mol CO和4 mol H2的平衡状态相同,甲醇最后平衡状态为1.2 mol,CO转化率60%,则相当于逆向进行甲醇分解率为40%,加入1 mol甲醇增大压强平衡正向进行,则分解率小于40%,分解的甲醇小于0.4 mol,D项错误。
[答案] C
9.在某温度T℃时,将N2O4、NO2分别充入两个各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中浓度变化如下:2NO2(g) N2O4(g) ΔH<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平衡时,Ⅰ、Ⅱ中反应物的转化率α(N2O4)>α(NO2)
B.平衡后,升高相同温度,以N2O4表示的反应速率v(Ⅰ)<v(Ⅱ)
C.平衡时,Ⅰ、Ⅱ中上述正反应的平衡常数K(Ⅰ)=K(Ⅱ)
D.平衡后,升高温度,Ⅰ、Ⅱ中气体颜色都将加深
[解析] Ⅰ中,α(N2O4)=(0.100 mol·L-1-0.040 mol·L-1)÷0.100 mol·L-1=0.6,Ⅱ中α(NO2)=(0.100 mol·L-1-0.071 6 mol·L-1)÷0.100 mol·L-1=0.284,故Ⅰ、Ⅱ中反应物的转化率α(N2O4)>α(NO2),A正确;由表格数据可知,平衡时c(N2O4):Ⅰ>Ⅱ,故以N2O4表示反应速率v(Ⅰ)>v(Ⅱ),升高相同温度,以N2O4表示的反应速率v(Ⅰ)>v(Ⅱ),B错误;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相同,平衡常数相同,故K(Ⅰ)=K(Ⅱ),C正确;因为2NO2N2O4(g) ΔH<0,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NO2浓度增大,颜色变深,D正确。
[答案] B
10.在一定条件下,将3 mol A和1 mol B两种气体混合于固定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 xC(g)+2D(g)。2 min末该反应达到平衡,生成0.8 mol D,并测得C的浓度为0.2 mol·L-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平衡常数约为0.3
B.B的转化率为40%
C.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 mol·L-1·min-1
D.若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则表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解析] 平衡时生成的C的物质的量为0.2 mol·L-1×2 L=0.4 mol,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0.4 mol∶0.8 mol=x∶2,解得x=1,依据化学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平衡浓度;
3A(g)+B(g) C(g)+2D(g)
起始量(mol·L-1) 1.5 0.5 0 0
变化量(mol·L-1) 0.6 0.2 0.2 0.4
平衡量(mol·L-1) 0.9 0.3 0.2 0.4
K=≈0.146,A错误;2 min末该反应达到平衡,生成0.8 mol
D,由方程式3A(g)+B(g) xC(g)+2D(g)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物质的量为0.8 mol×=0.4 mol,故B的转化率为×100%=40%,B正确;2 min内生成0.8 mol D,故2 min内D的反应速率v(D)==0.2 mol·L-1·min-1,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A)=v(D)=×0.2 mol·L-1·min-1=0.3 mol·L-1·min-1,C正确;因为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变小,而反应前后气体质量守恒,所以相对分子质量在反应进行过程中是变化的,当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则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正确。
[答案] A
11.在容积均为1 L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放入铁粉并充入1 mol CO,控制在不同温度下发生反应:Fe(s)+5CO(g) Fe(CO)5(g),当反应进行到5 min时,测得CO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反应进行到5 min时,b容器中v(正)=v(逆)
B.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平衡常数:K(T1)>K(T2)
C.b中v(正)大于a中v(逆)
D.达到平衡时,a、b、c中CO的转化率为b>c>a
[解析] 5 min时,b容器中的反应不一定是平衡状态,则v(正)、v(逆)不一定相等,A项错误;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根据b、c两点可知,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说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项错误; b的温度高于a,因此b中v(正)大于a中v(逆),C项正确;根据B的分析,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O的转化率降低,达到平衡时,a、b、c中CO的转化率为a>b>c,D项错误。
[答案] C
12.研究氮氧化物的反应机理,对于消除对环境的污染有重要意义。升高温度绝大多数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但是2NO(g)+O2(g) 2NO2(g)的速率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某化学小组为研究该特殊现象的实质原因,查阅资料知2NO(g)+O2(g) 2NO2(g)的反应历程分两步:
①2NO(g) N2O2(快) ΔH1<0
v1正=k1正c2(NO) v1逆=k1逆c(N2O2)
②N2O2(g)+O2(g) 2NO2(g)(慢) ΔH2<0
v2正=k2正c(N2O2)c(O2) v2逆=k2逆c2(N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2NO(g)+O2(g) 2NO2(g)的ΔH=________ kJ·mol-1(用含ΔH1和ΔH2的式子表示)。一定温度下,反应2NO(g)+O2(g) 2NO2(g)达到平衡状态,请写出k1正、k1逆、k2正、k2逆表示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升高温度,K值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决定2NO(g)+O2(g) 2NO2(g)的速率是反应②。反应①的活化能E1与反应②的活化能E2的大小关系为E1________(填“>”“<”或“=”)E2。根据速率方程分析,升高温度该反应速率减小的原因是________。
A.k2正增大,c(N2O2)增大
B.k2正减小,c(N2O2)减小
C.k2正增大,c(N2O2)减小
D.k2正减小,c(N2O2)增大
由实验数据得到v2正~c(O2)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当x点升高到某一温度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则变为相应的点为________(填字母)。
[解析] (1)①2NO(g) N2O2(g) ΔH1<0,②N2O2(g)+O2(g) 2NO2(g) ΔH2<0,根据盖斯定律,将①+②,得:2NO(g)+O2(g) 2NO2(g) ΔH=ΔH1+ΔH2;2NO(g)+O2(g) 2NO2(g)达到平衡状态,平衡常数K==××,平衡时,v2正=v2逆,v1正=v1逆,因此K=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K值减小。(2)反应的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快,决定2NO(g)+O2(g) 2NO2(g)速率的是反应②,反应②速率较慢,活化能较大,即E1<E2;根据速率方程,A项,k2正增大,c(N2O2)增大,v2正增大,与题意不符,错误;B项,k2正减小,c(N2O2)减小,v2正减小,与题意符合,正确;C项,k2增大,c(N2O2)减小,v2正的变化无法判断,与题意不符,错误;D项,k2正减小,c(N2O2)增大,v2正的变化无法判断,与题意不符,错误;根据上述分析,升高温度,v2正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O2)增大,因此当x点升高到某一温度时,c(O2)增大,v2正减小,符合条件的为点a。
[答案] (1)ΔH1+ΔH2 减小 (2)< B a
13.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其中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2.5,其主要来源为燃煤、机动车尾气等。因此改善能源结构、机动车限号等措施能有效减少PM2.5、SO2、NOx等污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汽车尾气中有NOx和CO生成: ①已知汽缸中生成NO的反应为:N2(g)+O2(g) 2NO(g) ΔH>0,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下列说法中,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B.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C.N2、O2、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2
D.氧气的转化率不再变化
(2)为减少SO2的排放,常采取的措施有:
①将煤转化为清洁气体燃料。已知:H2(g)+1/2O2(g)===H2O(g) ΔH=-241.8 kJ·mol-1
C(s)+1/2O2(g)===CO(g) ΔH=-110.5 kJ·mol-1,写出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②洗涤含SO2的烟气。下列可作为洗涤含SO2的烟气的洗涤剂的是_____。
A.浓氨水
B.碳酸氢钠饱和溶液
C.FeCl2饱和溶液
D.酸性CaCl2饱和溶液
(3)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并不能减少NOx的排放,这使NOx的有效消除成为环保领域的重要课题。某研究性小组在实验室以Ag-ZSM-5为催化剂,测得NO转化为N2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若不使用CO,温度超过775 K,发现NO的分解率降低,其可能的原因为________,在n(NO)/n(CO)=1的条件下,为更好的除去NOx物质,应控制的最佳温度在________K左右。
(4)车辆排放的氮氧化物、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是导致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活性炭可处理大气污染物NO。在5 L密闭容器中加入NO和活性炭(假设无杂质),一定条件下生成气体E和F。当温度分别在T1℃和T2℃时,测得各物质平衡时物质的量(n/mol)如下表:
物质
温度℃
活性炭
NO
E
F
初始
3.000
0.10
0
0
T1
2.960
0.020
0.040
0.040
T2
2.975
0.050
0.025
0.025
①写出NO与活性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②若T1<T2,则该反应的ΔH________O (填”>”、“<”或“=”)。
③上述反应T1℃时达到化学平衡后再通入0.1 mol NO气体,则达到新化学平衡时NO的转化率为________。
[解析] (1)密度是混合气的质量和容器容积的比值,在反应过程中质量和容积始终是不变的,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项错误;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因此混合气体的压强始终不变,不能据此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项错误;N2、O2、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2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能据此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项错误;氧气的转化率不再变化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项正确。(2)①已知:ⅰ.H2(g)+1/2O2(g)===H2O(g) ΔH=-241.8 kJ·mol-1,ⅱ.C(s)+1/2O2(g)===CO(g) ΔH=-110.5 kJ·mol-1,利用盖斯定律,将ⅱ-ⅰ可得C(s)+H2O(g)===CO(g)+H2(g) ΔH=(-110.5 kJ·mol-1)-(-241.8 kJ·mol-1)=+131.3 kJ·mol-1;②洗涤含SO2的烟气,根据酸性氧化物的性质选浓氨水和碳酸氢钠饱和溶液,答案选AB;(3)由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更有利于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所以若不使用CO,温度超过775℃,NO的分解率降低;根据曲线I可知在n(NO)/n(CO)=1的条件下,温度为870℃左右时转化率最高,因此应控制最佳温度在870℃左右。(4)①由表中数据可知,C、NO、E、F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000-2.960)∶(0.10-0.020)∶0.040∶0.040=1∶2∶1∶1,反应中C被氧化,结合原子守恒可知,生成物为N2与CO2,且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方程式为C+2NON2+CO2;②若T1<T2,升高温度NO转化率降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该反应的ΔH<0;③反应C+2NON2+CO2是一个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而反应物只有一种,故加入NO气体,建立的平衡和原平衡为等效平衡,原平衡中NO转化率为 (0.10-0.020)/0.10×100%=80%,则达到新平衡时NO的转化率为80%。
[答案] (1)D (2)①C(s)+H2O(g) CO(g)+H2(g) ΔH=+131.3 kJ· mol-1 ②AB (3)NO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不利于反应进行(只写升高温度不利于反应进行也得满分,其他合理说法也得分) 870 (4)①C(s)+2NO(g)CO2(g)+N2(g) ②< ③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