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8 发布 |
- 37.5 KB |
- 7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课件(72张)(全国通用)
第 2 讲 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 2 - 专题知识脉络 能力目标解读 热点考题诠释 - 3 - 专题知识脉络 能力目标解读 热点考题诠释 - 4 - 专题知识脉络 能力目标解读 热点考题诠释 1 2 3 1 .(2015 课标全国 Ⅰ ) 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 335 种 , 其中 “ 强水 ” 条目下写道 :“ 性最烈 , 能蚀五金 …… 其水甚强 , 五金八石皆能穿滴 , 惟玻璃可盛。 ” 这里的 “ 强水 ” 是指 ( ) A. 氨水 B. 硝酸 C. 醋 D. 卤水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该强水能溶解五金 , 说明具有酸性和强氧化性 , 且不与玻璃反应 , 则该物质为硝酸 , 即 B 项正确。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5 - 专题知识脉络 能力目标解读 热点考题诠释 1 2 3 2 .(2015 课标全国 Ⅱ ) 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向苦卤中通入 Cl 2 是为了提取溴 B. 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 C. 工业生产中常选用 NaOH 作为沉淀剂 D. 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 , 再用 SO 2 将其还原吸收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答案 解析 关闭 - 6 - 专题知识脉络 能力目标解读 热点考题诠释 1 2 3 3 .(2016 全国乙 , 节选 ) 氮的氧化物 ( NO x ) 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 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 NH 3 将 NO x 还原生成 N 2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 NH 3 与 NO 2 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 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 将上述收集到的 NH 3 充入注射器 X 中 , 硬质玻璃管 Y 中加入少量催化剂 , 充入 NO 2 ( 两端用夹子 K 1 、 K 2 夹好 ) 。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 7 - 专题知识脉络 能力目标解读 热点考题诠释 1 2 3 - 8 - 专题知识脉络 能力目标解读 热点考题诠释 1 2 3 - 9 - 热点一 热点二 热点三 热点四 常见非金属单质的性质及应用 有关非金属单质性质及应用的思维路径 - 10 - 热点一 热点二 热点三 热点四 问题探究 1 . 常见非金属单质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 11 - 热点一 热点二 热点三 热点四 - 12 - 热点一 热点二 热点三 热点四 联系与应用 : 我们不仅要熟记上述规律和特性 , 最重要的是学以致用 , 如 : (1)Cl 2 与碱反应 , 可以用碱性溶液吸收尾气中的 Cl 2 ; (2) 氯气溶于水 , 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氯气 , 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 ; (3) 氯气具有强氧化性 , 可以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 2 . 常见非金属单质如何制备 ? (1)Cl 2 : - 13 - 热点一 热点二 热点三 热点四 - 14 - 热点一 热点二 热点三 热点四 例 1 (2015 四川资阳检测 )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饱和氯水 , 为探究新制饱和氯水的组成和性质而进行了科学实验 : 先对制得的氯水进行观察 , 再用胶头滴管将该氯水逐滴滴入盛有含酚酞的 NaOH 溶液的试管中 , 边滴边振荡 , 并连续观察现象 , 发现溶液的红色逐渐褪去而得无色溶液。据此回答 : - 15 - 热点一 热点二 热点三 热点四 (1)C 中的试剂是 ; 仪器 b 的名称为 ,b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 写出新制饱和氯水中含有氯元素物质的化学式 : 。氯水长时间放置 , 氯水中的成分就会发生变化 , 能快速判断氯水中含有较多 Cl 2 的方法是 。 (3) 根据预测 , 实验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有两种 , 请用简要的文字补充 : ① 氯水与 NaOH 反应 , 碱性减弱红色褪去。 ② 。 - 16 - 热点一 热点二 热点三 热点四 (4) 通过实验进一步探究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究竟是上述中的 ① 还是 ② 。 【实验步骤】 ① 取上述实验后试管内的无色溶液 3 mL 盛于另一支洁净的试管中 ; ② , 振荡试管。 【现象与结论】 ① 若 , 则证明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 ① 而不是 ② 。 ② 若 , 则证明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 ② 而不是 ① 。 - 17 - 热点一 热点二 热点三 热点四 (5) 为了从新制氯水中制得较高浓度的 HClO , 可向氯水中加入的试剂是 。 A.CaCO 3 B.NaHSO 3 C.Na 2 CO 3 D.Ca(OH) 2 分析推理 解答性质验证型实验题的关键点是结合题目要求和所给的仪器、装置以及试剂了解命题意图。一般思路是 (1) 结合题干明确实验目的 ( 该实验要求做什么 );(2) 结合装置图或操作过程理解实验设计思路及每一个装置的设计意图 ;(3) 了解题目有关信息及每步实验原理 ;(4) 明确解答问题的切入点 , 即试题给我们设置了什么样的问题情境 , 要求我们回答什么问题 ;(5) 分析并排除每步实验的干扰因素。 - 18 - 热点一 热点二 热点三 热点四 - 19 - 热点一 热点二 热点三 热点四 (2) 化学平衡的特点及移动 : Cl 2 +H 2 O HCl+HClO 是一个可逆反应 , 反应存在限度。要想得到较高浓度的 HClO 需改变条件使平衡发生移动 , 同时还应注意在移动过程中不要引入新的杂质。 (3) 对反应原理的假设论证 : 对于某一个现象有多种假设原因时 , 应根据不同假设的差异点来设计实验证明。题目中红色褪去可能是 NaOH 被消耗了 , 也可能是 HClO 的漂白作用 , 两种假设下的不同之处在于 NaOH 的有无 , 这便是设计实验的突破口。 - 20 - 热点一 热点二 热点三 热点四 - 21 - 热点一 热点二 热点三 热点四 题后反思 (1) 根据反应装置选择合理的反应 ; 对于 Cl 2 的实验室制备除掌握课本上的 MnO 2 与浓盐酸外 , 还需拓展到 KMnO 4 与浓盐酸 , 区别在于有无加热装置。 (2) 设计实验方案时应注意简约性原则。 (3) 注意化学用语的规范性 , 例如不能将 “ NaOH 溶液 ” 写成 “ NaOH ” 。 - 22 - 热点一 热点二 热点三 热点四 对点训练 1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 溴水中加入足量碘化钾固体 , 溶液变为无色 ②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 与空气接触有白雾生成 ③ 氯气与烧碱溶液或石灰乳反应都能得到含氯消毒剂 ④ 氯气可以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 说明氯气具有漂白作用 ⑤ 如果发生了氯气泄漏 , 可以用湿毛巾或蘸有纯碱水的毛巾捂住口鼻撤离 ⑥ Si 是制造太阳能电池和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 ⑦ C 可以把 SiO 2 中的 Si 和 H 2 O 中的 H 还原出来 ⑧ S 在过量氧气中燃烧生成 SO 3 - 23 - 热点一 热点二 热点三 热点四 - 24 - 热点一 热点二 热点三 热点四 - 25 - 热点一 热点二 热点三 热点四 常见非金属氧化物的性质 有关非金属氧化物性质的思维路径 - 26 - 热点一 热点二 热点三 热点四 问题探究 常见非金属氧化物有哪些性质 ? - 27 - 热点一 热点二 热点三 热点四 - 28 - 热点一 热点二 热点三 热点四 - 29 - 热点一 热点二 热点三 热点四 联系与应用 : (1) 气体收集 : ① NO 与氧气反应 , 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 可用排水法收集 ; ② CO 2 、 SO 2 、 NO 2 均与水反应 , 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 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 尾气处理 : 除 CO 外 , 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均能与强碱反应 , 所以可以用强碱溶液吸收 ,CO 可用点燃的方法除去。 (3) 检验 : ① 依据 SO 2 具有较强还原性、漂白性 , 检验 SO 2 常用方法 :a. 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 溶液褪色 ;b. 通入品红溶液 , 溶液褪色 , 加热后恢复红色。 ② 检验 CO 2 常用方法 : 通入澄清石灰水 , 石灰水变浑浊 , 但要排除 SO 2 的干扰。 (4) 除杂 : 依据 SO 2 具有较强还原性、 H 2 SO 3 的酸性强于 H 2 CO 3 , 所以除去 CO 2 中的 SO 2 常用方法 :a. 通过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 ;b. 通过盛有饱和 NaHCO 3 溶液的洗气瓶。 - 30 - 热点一 热点二 热点三 热点四 例 2 (2014 北京理综 ) 碳、硫的含量影响钢铁性能 , 碳、硫含量的一种测定方法是将钢样中碳、硫转化为气体 , 再用测碳、测硫装置进行测定。 (1) 采用装置 A, 在高温下 x g 钢样中碳、硫转化为 CO 2 、 SO 2 。 ① 气体 a 的成分是 。 - 31 - 热点一 热点二 热点三 热点四 (2) 将气体 a 通入测硫酸装置中 ( 如图 ), 采用滴定法测定硫的含量。 ① H 2 O 2 氧化 SO 2 的化学方程式 : 。 ② 用 NaOH 溶液滴定生成的 H 2 SO 4 , 消耗 z mL NaOH 溶液 , 若消耗 1 mL NaOH 溶液相当于硫的质量为 y g, 则该钢样中硫的质量分数 : 。 - 32 - 热点一 热点二 热点三 热点四 (3) 将气体 a 通入测碳装置中 ( 如图 ), 采用重量法测定碳的含量。 ① 气体 a 通过 B 和 C 的目的是 。 ② 计算钢样中碳的质量分数 , 应测量的数据是 。 - 33 - 热点一 热点二 热点三 热点四 分析推理 提纯非金属元素氧化物的方法。 ① 杂变纯 :CO 2 中混有的 SO 2 或 HCl 气体可通过饱和 NaHCO 3 溶液除去 ,SO 2 中混有的 HCl 气体可通过饱和 NaHSO 3 溶液除去 ,NO 中混有的 NO 2 可通过水除去 ,CO 2 中混有的 CO 可通过炙热氧化铜除去。 ② CO 2 中混有的 SO 2 可通过氧化剂利用 SO 2 的还原性除去。 - 34 - 热点一 热点二 热点三 热点四 答案 (1) ① O 2 、 SO 2 、 CO 2 ② Fe 3 O 4 SO 2 (3) ① 排除 SO 2 对 CO 2 测定的干扰 ② 吸收 CO 2 前后吸收瓶的质量 - 35 - 热点一 热点二 热点三 热点四 评分细则警示 (1) 分子式书写错误 , 不配平 ,“ ” 写成 “——”, 写成离子方程式均不得分 ;(3) ① 一定要突出吸收 SO 2 ; ② 问突出吸收 CO 2 前后及吸收瓶的质量。 - 36 - 热点一 热点二 热点三 热点四 对点训练 2 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错综复杂。 X 、 Y 、 Z 三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 各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转化 ), 下列不符合该转化关系的是 ( )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答案 解析 关闭 - 37 - 热点一 热点二 热点三 热点四 常见无机酸的重要规律及特性 有关常见无机酸的重要性质及特征的思维路径 - 38 - 热点一 热点二 热点三 热点四 问题探究 1 . 如何判断及应用酸性强弱规律 ? (1) 酸性强弱 : ① 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取决于元素非金属性强弱 , 如根据酸性 :HClO 4 >H 2 SO 4 >H 3 PO 4 >H 2 CO 3 , 可知非金属性 :Cl>S>P>C 。 ② 记忆酸性强弱 :H 2 SO 4 >H 2 SO 3 >H 2 CO 3 > HClO ; 六大强酸 :HNO 3 、 H 2 SO 4 、 HClO 4 、 HCl 、 HBr 、 HI, 其余的酸大多数为弱酸。 - 39 - 热点一 热点二 热点三 热点四 ③ 设计实验验证酸性强弱 : a. 可利用复分解反应中 “ 强酸制弱酸 ” 的规律判断 , 如 :Na 2 SiO 3 +H 2 O+CO 2 H 2 SiO 3 ↓+Na 2 CO 3 、 Ca( ClO ) 2 +H 2 O+CO 2 2HClO+CaCO 3 ↓; b. 利用盐类水解 :Na 2 CO 3 的碱性强于 Na 2 SO 3 的 , 可知酸性 :H 2 SO 3 >H 2 CO 3 。 (2) 应用 : ① 造气 :CO 2 、 SO 2 、 H 2 S 气体分别可用 Na 2 CO 3 、 Na 2 SO 3 、 FeS 与硫酸反应制得 ; ② 除杂 :CO 2 中的 HCl 气体可通过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 - 40 - 热点一 热点二 热点三 热点四 2 . 酸与金属反应有何特点 ? (1) 非氧化性酸 ( 如盐酸、稀硫酸 ) 与活动性排在 H 前面的金属反应生成氢气。 (2) 强氧化性酸 ( 如 HNO 3 、浓硫酸 ) 与金属反应 , 一般不会生成氢气 ; 金属与浓硝酸反应一般生成 NO 2 , 与稀硝酸反应一般生成 NO, 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一般生成 SO 2 。 3 . 常见酸的物理特性有哪些 ? (1) 除硫酸外 , 其他常见酸大多数具有挥发性 , 如浓盐酸、浓氢溴酸、浓氢碘酸、浓硝酸等敞口放置均有白雾出现 , 遇氨气能冒白烟。 (2)H 2 SiO 3 是唯一难溶性酸。 - 41 - 热点一 热点二 热点三 热点四 4 . 常见酸的化学特性有哪些 ? (1) 硝酸特性 : ① 浓、稀硝酸均具有强氧化性 , 与 Na 2 S 、 SO 2 、 Na 2 SO 3 等还原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② 浓硝酸与 Cu( 足量 ) 、 Zn( 足量 ) 等反应 , 随着反应的进行 , 产物会发生变化。 (2) 浓硫酸特性 : ①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② 浓硫酸与 Cu( 足量 ) 反应 , 硫酸和铜均剩余 ; 浓硫酸与 Zn( 足量 ) 等反应 , 随着反应的进行 , 产物会发生变化。 ③ SO 2 、 CO 、 H 2 具有还原性 , 但不与浓硫酸反应 , 所以能用浓硫酸干燥。 (3) 常温下 , 铁、铝遇浓硫酸、浓硝酸钝化。 (4)HNO 3 、 HClO 见光受热易分解。 - 42 - 热点一 热点二 热点三 热点四 - 43 - 热点一 热点二 热点三 热点四 例 3 向 200 mL 稀硝酸中加入 11.2 g 铁粉 , 充分反应后 , 铁粉全部溶解并放出 NO, 溶液质量增加 7.0 g, 则所得溶液中 Fe 3+ 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 ( ) A.0.1 mol·L -1 B.0.2 mol·L -1 C.0.3 mol·L -1 D.0.4 mol·L -1 - 44 - 热点一 热点二 热点三 热点四 分析推理 (1) 金属与硝酸反应的计算模板 : - 45 - 热点一 热点二 热点三 热点四 (2) 三大守恒在解答 HNO 3 有关计算中的应用 : ① 原子守恒法 :HNO 3 与金属反应时 , 一部分 HNO 3 起酸的作用 , 以 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 一部分作为氧化剂转化为还原产物 , 这两部分中氮原子的总物质的量等于反应消耗的 HNO 3 中氮原子的物质的量。 ② 得失电子守恒 :HNO 3 与金属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HNO 3 中氮原子得电子的物质的量 = 金属失电子的物质的量。 ③ 电荷守恒 :HNO 3 过量时 , 反应后溶液中 ( 忽略 OH - ) 答案 A - 46 - 热点一 热点二 热点三 热点四 对点训练 3 中学化学中有很多 “ 规律 ” 都有适用范围 , 下列根据有关 “ 规律 ” 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 - 47 - 热点一 热点二 热点三 热点四 答案 D 解析 盐酸的制备不一定通过复分解反应 , 也可以使用氧化还原反应 , 如 2HclO 2HCl+O 2 ↑,A 项错误 ; 常温下铝遇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 ,B 项错误 ; 氨分子间可形成氢键 , 其沸点高于 PH 3 ,C 项错误 ; 根据溶解平衡可知 : 溶解度小的沉淀易向溶解度更小的沉淀转化 , CuS 比 ZnS 更难溶 ,D 项正确。 - 48 - 热点一 热点二 热点三 热点四 常见非金属元素形成离子的检验 常见非金属离子检验的思维路径 - 49 - 热点一 热点二 热点三 热点四 问题探究 如何鉴别常见非金属离子 ? - 50 - 热点一 热点二 热点三 热点四 - 51 - 热点一 热点二 热点三 热点四 - 52 - 热点一 热点二 热点三 热点四 - 53 - 热点一 热点二 热点三 热点四 - 54 - 热点一 热点二 热点三 热点四 - 55 - 热点一 热点二 热点三 热点四 对点训练 4 在 Na + 浓度为 0.5 mol·L -1 的某澄清透明溶液中 , 还可能含有下表中的若干种离子 : 取该溶液 100 mL 进行如下实验 ( 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 - 56 - 热点一 热点二 热点三 热点四 - 57 - 热点一 热点二 热点三 热点四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能否根据 “ 澄清透明溶液 ” 判断 Fe 3+ 不存在 ? ( 填 “ 能 ” 或 “ 否 ”), 理由是 。 (2) 依据步骤 Ⅰ 能确定一定不存在的阳离子是 。该步骤中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 (3) 通过步骤 Ⅰ 、 Ⅱ 、 Ⅲ 和必要计算 , 填写下表中阴离子的浓度 ( 能计算出的填写计算结果 , 一定不存在的离子填 “0”, 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填 “?”) - 58 - 热点一 热点二 热点三 热点四 (4) 判断 K + 是否存在 , 若存在求其最小浓度 , 若不存在 , 说明理由 。 (5) 为了检验可能存在的阴离子 , 取少量 Ⅱ 所得的滤液于试管中 , 加入硫酸亚铁溶液 , 产生无色气体 , 气体在空气中变红棕色。实验结论是 , 写出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 59 - 热点一 热点二 热点三 热点四 - 60 - 热点一 热点二 热点三 热点四 - 61 - 1 2 3 4 1 .(2016 山东曲师大附中模拟 ) 某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FeBr 2 、 FeI 2 , 若先向该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 KSCN 溶液 , 溶液变为红色 ,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 原溶液中的 Br - 一定被氧化 ② 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 Fe 2+ 一定有部分或全部被氧化 ③ 不能确定通入氯气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 Fe 2+ ④ 若取少量所得溶液 , 再加入 CCl 4 溶液充分振荡 , 静置、分液 , 向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AgNO 3 溶液 , 只产生白色沉淀 , 说明原溶液中的 I - 、 Fe 2+ 、 Br - 均被完全氧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由于离子还原性强弱顺序为 I - >Fe 2+ >Br - , 故先反应的离子是 I - , 其次是 Fe 2+ , 最后是 Br - 。加硫氰化钾溶液后 , 变为红色 , 证明已经有 Fe 3+ 生成 , 所以 I - 已经反应完全 , 但无法得知 Fe 2+ 是否反应完 , 而不能确定 Br - 是否反应 , ①错误 , ②③④正确 , 若溶液中有碘离子和溴离子 , 则沉淀颜色不为白色 , 故选 B 。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62 - 1 2 3 4 2 .(2016 安徽蚌埠模拟 ) 将 SO 2 气体通入 BaCl 2 溶液中无沉淀产生 , 但分别加入 ① 氨水 ② 氯水 ③ H 2 S 溶液后均有沉淀产生 , 这些沉淀分别为 ( ) A.BaSO 4 、 BaSO 3 、 S B.S 、 BaSO 3 、 BaSO 4 C.BaSO 3 、 BaSO 4 、 S D.BaSO 3 、 S 、 BaSO 4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由于盐酸酸性强于亚硫酸的酸性 , 因此 SO 2 气体通入 BaCl 2 溶液中 , 二者不反应。若通入气体生成沉淀 , 这说明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 或溶液碱性增强生成亚硫酸钡沉淀。①氨水溶液显碱性 , 有亚硫酸钡白色沉淀生成 ; ②氯水具有强氧化性 , 把 SO 2 氧化生成了硫酸 , 进一步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 ; ③ H 2 S 具有还原性 , 与 SO 2 反应生成单质 S 沉淀和水 , 答案选 C 。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63 - 1 2 3 4 3 .(2014 山东理综 ) 工业上常利用含硫废水生产 Na 2 S 2 O 3 ·5H 2 O, 实验室可用如下装置 ( 略去部分夹持仪器 ) 模拟生产过程。 - 64 - 1 2 3 4 (1) 仪器组装完成后 , 关闭两端活塞 , 向装置 B 中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柱 , 若 , 则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 D 的作用是 。装置 E 中为 溶液。 (2) 为提高产品纯度 , 应使烧瓶 C 中 Na 2 S 和 Na 2 SO 3 恰好完全反应 , 则烧瓶 C 中 Na 2 S 和 Na 2 SO 3 物质的量之比为 。 (3) 装置 B 的作用之一是观察 SO 2 的生成速率 , 其中的液体最好选择 。 a. 蒸馏水 b. 饱和 Na 2 SO 3 溶液 c. 饱和 NaHSO 3 溶液 d. 饱和 NaHCO 3 溶液 - 65 - 1 2 3 4 实验中 , 为使 SO 2 缓慢进入烧瓶 C, 采用的操作是 。已知反应 ( Ⅲ ) 相对较慢 , 则烧瓶 C 中反应达到终点的现象是 。反应后期可用酒精灯适当加热烧瓶 A, 实验室用酒精灯加热时必须使用石棉网的仪器还有 。 a. 烧杯 b. 蒸发皿 c. 试管 d. 锥形瓶 - 66 - 1 2 3 4 (4) 反应终止后 , 烧瓶 C 中的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即可析出 Na 2 S 2 O 3 ·5H 2 O, 其中可能含有 Na 2 SO 3 、 Na 2 SO 4 等杂质。利用所给试剂设计实验 , 检测产品中是否存在 Na 2 SO 4 , 简要说明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 。 已知 Na 2 S 2 O 3 ·5H 2 O 遇酸易分 解 : 供选择的试剂 : 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 BaCl 2 溶液、 AgNO 3 溶液 - 67 - 1 2 3 4 答案 (1) 液柱高度保持不变 防止倒吸 NaOH ( 合理即可 ) (2)2 ∶ 1 (3)c 控制滴加硫酸的速度 ( 合理即可 ) 溶液变澄清 ( 或浑浊消失 ) a 、 d (4) 取少量产品溶于足量稀盐酸 , 静置 , 取上层溶液 ( 或过滤 , 取滤液 ), 滴加 BaCl 2 溶液 , 若出现沉淀则说明含有 Na 2 SO 4 杂质 ( 合理即可 ) - 68 - 1 2 3 4 - 69 - 1 2 3 4 4 .(2015 广东联考 ) 某消毒液的主要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 , 可用于各类家居用品、餐具、棉织衣物等的消毒 , 对彩色织物可能有褪色作用。切勿用于丝绸、毛、尼龙、皮革、油漆表面 , 勿用于铝、铜、碳钢制品。消毒液须密封 , 置阴凉暗处保存。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过程 : (1) 推测该消毒液的酸碱性 : , 原因是 (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 (2) 该消毒液还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性、 性和 性。 - 70 - 1 2 3 4 (3) 若将一定量的消毒液与 Na 2 SO 3 溶液相混合 , 得到混合液。混合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基于该反应 , 对反应后混合液进行探究。 提出合理假设 : 假设 1:Na 2 SO 3 有剩余 ; 假设 2:NaClO 有剩余 ; 假设 3: 。 设计后续实验方案验证假设。限选实验试剂 :3 mol·L -1 盐酸、 3 mol·L -1 H 2 SO 4 溶液、 0.01 mol·L -1 KMnO 4 溶液、 0.1 mol·L -1 BaCl 2 溶液、 20% KSCN 溶液、 3% H 2 O 2 溶液、淀粉 -KI 溶液、紫色石蕊溶液。 - 71 - 1 2 3 4 - 72 - 1 2 3 4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