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8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20届高三考前模拟训练(二)(解析版)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20届高三考前模拟训练(二)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O 16 Cl 35.5 Fe 56 Cu 64 第Ⅰ卷 选择题部分 一、 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个人卫生及防护与化学知识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气溶胶是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的胶体,飞沫是分散剂,空气是分散质 B.饮用水的净化常用到明矾,明矾中无重金属元素,长期使用对身体无害 C.制造口罩的核心材料熔喷布的主要成分是聚丙烯,聚丙烯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属于混合物 D.家庭生活中可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84消毒液与洁厕灵可以混合使用效果更好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水溶液中,含有4NA个氧原子 B.标准状况下,11 g T216O中含有的质子数目为6NA C.3.65 g液态HCl中含有的粒子总数为0.2NA D.25 ℃时Ksp(CaSO4)=9×10-6,则该温度下CaSO4饱和溶液中含有3×10-3NA个Ca2+ 9.R、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都不超过10.这四种元素可组成一种化合物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上述元素的单质都呈气态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Y C.Y、Z的气态氢化物能发生化合反应 D.由R、X两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 10.某小组在Fe2+检验实验中观察到异常现象,为探究“红色褪去”的原因,进行如下实验: 编号 实验I 实验II 实验III 实验步骤 将实验I褪色后的溶液分三份分别进行实验 为进一步探究“红色褪去”的原因,又进行以下实验 ① ②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加盐酸和BaCl2溶液 现象 溶液先变红,片刻后红色褪去,有气体生成(经检验为O2) ①无明显现象 ②溶液变红 ③产生白色沉淀 ①溶液变红,一段时间后不褪色。 ②无白色沉淀产生 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此实验条件下H2O2氧化Fe2+的速率比氧化SCN-的速率快 B.通过实验Ⅱ推出实验Ⅰ中红色褪去的原因是由于SCN-被氧化 C.通过实验Ⅰ和实验Ⅲ对比推出红色褪去只与H2O2的氧化性有关 D.综上所述,实验Ⅰ中红色褪去的原因与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无关 11.某模拟"人工树叶”电化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能将H2O和CO2转化为O2和燃料(C3H8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电能 B. 该装置工作时,H+从b极区向a极区迁移 C. 每生成1 mol O2,有44 gCO2被还原 D. a电极的反应为:3CO2+ 16H+-18e-= C3H8O+4H2O 12.现在正是全球抗击新冠病毒的关键时期,专家指出磷酸氯喹对治疗新冠病毒感染有明显效果,磷酸氯喹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8H30N3O8P2Cl B.该有机物能够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C.该有机物苯环上的1-溴代物只有2种 D.1mol该有机物最多能和8molNaOH发生反应 13.常温时,在H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溶液中H2CO3、HCO3-和CO32-的物种分布分数(X)=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HCO3-H++CO32-的lgK=-6.4 B. pH=8溶液中:c(Na+)>c(HCO3-) C. NaHCO3溶液中滴入少量盐酸至溶液显中性:c(Na+)=c(Cl-) D. 向pH=6.4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pH=8,主要发生的离子反应: HCO3-+OH-=CO32-+H2O 第II卷 二、非选择题: (一)必考题: 26.(15分)茶叶中的茶多酚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其抗氧化能力是 VC 的 5~10 倍),它易溶于水、乙醇、乙酸乙酯,难溶于氯仿。在酸性介质中,茶多酚能将 Fe3+还原为 Fe2+,Fe2+与 K3Fe(CN)6生成的深蓝色配位化合物 KFe[Fe(CN)6]对 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程度(用光密度值 A 表示)与茶多酚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成正比。A 与茶多酚标准液浓度的关系如图 1 所示: 某实验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流程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用水浸取茶多酚时,实验小组发现搅拌速度对茶多酚浸出量的影响如图 2 所示,原因是 。若用乙醇浸取茶多酚操作如下:称取 10 g 茶叶末,用滤纸包好,装入 中,圆底烧瓶内加 和适量乙醇,如图 3 安装后, 通冷凝水,加热套加热,当乙醇被加热沸腾后,控制加热套温度在 90℃。为使恒压漏斗内液面高出茶叶包约 0.5 cm,并保持约 1 h,可行的操作方法是 。 (2)减压蒸发相对于一般蒸发的优点是 ;氯仿的作用是 。 (3)下列有关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图 3 中冷凝水流向为 a 进 b 出 B.分液漏斗使用前须检验是否漏水并洗净备用 C.操作①过滤时,可用玻璃棒适当搅拌以加快分离速度 D.萃取过程中,经振摇并放气后,将分液漏斗置于铁圈上立即分液 (4)称取 1.25 g 粗产品,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 1000 mL,移取该溶液 1.00 mL,加过量 Fe3+和 酸性溶液,用蒸馏水定容至 100 mL 后,测得溶液光密度值 A=0.800,则产品的纯度是 (以质量分数表示)。 27.(14分)草酸亚铁,在形成晶体时会结晶一定量的水;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用途,如照相的显影剂,生产磷酸铁锂电池的原料等。 已知:①草酸亚铁不溶于水,可溶于酸; ②Fe(SCN)63-+3C2O42-=Fe(C2O4)33-+6SCN-。 回答下列问题: Ⅰ.甲同学检查药品发现该晶体显浅黄色,认为晶体不纯,可能是因为部分的铁被氧化。为验证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验证。取少量的晶体样品溶于稀硫酸,滴加KSCN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由此认为晶体中不存在+3价的铁。你认为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乙同学为测定草酸亚铁晶体FeC2O4﹒xH2O中的结晶水含量,利用如下装置: ①做实验前首先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称取一定质量的晶体,装好药品,开始实验接下来的实验步骤依次为______________,重复实验直至B中恒重。 a.点燃酒精灯,加热 b.熄灭酒精灯 c.关闭K d.打开K,缓缓通入空气 e.冷却至室温 f.称量 Ⅲ. 丙同学用滴定的方法也可以测定草酸亚铁晶体中结晶水的含量。取a克草酸亚铁晶体溶入稀硫酸,再把所得溶液稀释成500mL,取出50mL放入锥形瓶,向其中逐滴滴入未知浓度的酸性KMnO4溶液,振荡,发现溶液颜色逐渐变为棕黄色,且有气泡冒出,当溶液颜色突变成浅紫色,停止滴加。接着向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KI溶液和几滴淀粉溶液,然后再用c mol/L的Na2S2O3溶液滴至终点。几次实验平均耗用Na2S2O3溶液VmL。(2Na2S2O3+I2=Na2S4O6+2NaI) (1)写出向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上述试验中稀释草酸亚铁溶液时除烧杯和玻璃棒外,还必需的玻璃仪器有 。 (3)x= 。 (4)若实验中滴入KMnO4溶液过多,则所得x值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8.(14分)联氨(N2H4)和次磷酸钠(NaH2PO2)都具有强还原性.都有着广泛的用途。 (1)已知:①N2H4(l)+O2(g)=N2(g)+2H2O(g) △H=-621.5 kJ▪mol-1 ②N2O4(l)-=N2(g)+2O2(g) △H2=+204.3 kJ▪mol-1 则火箭燃料的燃烧反应为2N2H4(l)+N2O4(l)=3N2(g)+4H2O(g) △H= 。 (2)已知反应N2H4(g)+ 2Cl2(g)N2(g)+4HCl(g),T°C时,向V 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N2H4(g)和4 mol Cl2(g) ,测得Cl2和HCl的浓度随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①0~ 10 min内,用N2(g)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N2)= 。 ②M点时,N2H4的转化率为 (精确到0.1)%。 ③T °C时,达到平衡后再向该容器中加入1.2 mol N2H4(g)、0.4 mol Cl2(g)、0. 8 mol N2 (g)、1.2 mol HCl(g),此时平衡 (填“正向移动”“逆向移动”或“不移动”)。 (3)①在惰性气体中,将黄磷(P4)与石灰乳和碳酸钠溶液一同加入高速乳化反应器中制得NaH2PO2,同时还产生磷化氢(PH3)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次磷酸(H3PO2)是一元酸,常温下,1.0 mol▪L-1的NaH2PO2溶液pH为8,则次磷酸的Ka= 。 ③用次磷酸钠通过电渗析法制备次磷酸.装置如图2所示。交换膜A属于____(填“阳离子”或“阴离子”)交换膜,电极N电极反应式为 ,当电路中流过3.8528×105库仑电量时,制得次磷酸的物质的量为 (一个电子的电量为 1.6×10- 19库仑,NA数值约为6. 02× 1023)。 (二) 选考题: 35.[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Fe、Cu、Cr都是第四周期过渡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FeCl3是一种常用的净水剂,氯元素的原子核外有 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有 种不同能级的电子,基态Fe3+的电子排布式为 。 (2)实验室中可用KSCN或K4[Fe(CN)6]来检验Fe3+。FeCl3与KSCN溶液混合,可得到配位数为5的配合物的化学式是 ;K4[Fe(CN)6]与Fe3+反应可得到一种蓝色沉淀KFe[Fe(CN)6],该物质晶胞的结构如图所示(K+未画出),则一个晶胞中的K+个数为 。 (3)Cu2+能与乙二胺(H2N-CH2-CH2-NH2)形成配离子。该配离子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 。 (填字母) a.配位键 b.极性键 c.离子键 d.非极性键, 乙二胺中共有____个σ键,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 (4)金属铜的晶胞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边长为361pm。又知铜的密度为9.0g·cm-3,则铜原子的直径约为__________pm。 (5)Cr是周期表中第ⅥB族元素,化合价可以是0~+6的整数价态。回答下列问题。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3CrO8,其阴离子结构可表示为,则Cr的化合价为____。CrO42-呈四面体构型,结构为,Cr2O72-由两个CrO42-四面体组成,这两个CrO42-四面体通过共用一个顶角氧原子彼此连接,结构为。则由n(n>1)个CrO42-通过顶角氧原子连续的链式结构的化学式为 。 36.[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 洛匹那韦(Lopinavir)是抗艾滋病毒常用药,在“众志成城战疫情”中,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合剂被用于抗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洛匹那韦的合成路线可设计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是 ; A制备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注明反应条件)。 (2)D生成E的反应类型为 ;F中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官能团名称为 。 (3)C的分子式为 ;一定条件下,C能发生缩聚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4)K2CO3具有碱性,其在制备D的反应中可能的作用是 。 (5)X是C的同分异构体,写出一种符合下列条件的X的结构简式 。 ①含有苯环,且苯环上的取代基数目≤2 ②含有硝基 ③有四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个数比为6:2:2:1 (6)已知:CH3COOHCH3COCl,(2,6-二甲基苯氧基)乙酰氯()是由G合成洛匹那韦的原料之一,写出以2,6-二甲基苯酚、ClCH2COOCH2CH3、K2CO3为原料制各该物质的合成路线 (其它无机试剂任选)。 【参考答案】 7.C 【解析】A.飞沫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飞沫是分散质,空气是分散剂,A不正确; B.明矾中的Al3+对人体有害,不能长期使用,B不正确; C.聚丙烯是由链节相同但聚合度不同的分子形成的混合物,D正确; D.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NaClO)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混合,会反应生成Cl2,污染环境,D不正确; 8.A 【解析】A.乙醇溶液中除了乙醇外,水也含氧原子,100 g 46%的乙醇溶液中,乙醇的质量为46 g,物质的量为1 mol,乙醇含1 mol氧原子;水的质量为100 g-46 g=54 g,物质的量为3 mol,水含3 mol氧原子,所以此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共为4 mol,个数为4NA,故A正确; B.标准状况下,11 g T216O的物质的量是0.5mol,其中含有的质子数目为5NA,故B错误; C.3.65 g液态HCl的物质的量是0.1mol,含有的微粒是HCl分子,则其中含有的粒子总数为0.1NA,故C错误; D.25 ℃时,Ksp(CaSO4)=9×10-6,则CaSO4饱和溶液中Ca2+浓度为3×10-3mol/L,不知溶液体积,不能计算粒子数,故D错误。 9.C 【解析】R、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都不超过10,由化合物的结构可知,R、Z只形成1个共价键,且可形成R+、Z-离子,X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Y最外层有5个电子,结合原子序数可知R为H、X为B、Y为N、Z为F。 A.X为B元素,B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为固体,故A错误; B.非金属性B<N,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为硼酸、硝酸,硼酸为弱酸,硝酸为强酸,所以酸性:X<Y,故B错误; C.Y、Z的气态氢化物分别为氨气、氟化氢,二者能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H4F,故C正确; D.由R、X两种元素可形成多种硼烷,类似烷烃,故D错误; 10.D 【解析】氯化亚铁酸化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滴入过氧化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通入足量氧气,溶液变红且不褪色,说明氧气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滴加盐酸和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无硫酸钡沉淀生成,排除了生成的氧气氧化SCN-的可能, A. 在此实验条件下H2O2氧化Fe2+的速率比氧化SCN-的速率快,所以溶液先变红,当SCN-被完全氧化后,红色褪去,故A正确; B. 实验II中滴加FeCl3溶液不变红,说明无SCN-,滴加盐酸和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SCN-被氧化为SO42-,可以推出实验Ⅰ中红色褪去的原因是由于SCN-被氧化,故B正确; C. 对比实验Ⅰ、Ⅲ,实验Ⅰ排除了铁离子反应,而是SCN-离子反应,实验Ⅲ排除了生成的氧气氧化SCN-的可能,Ⅰ中红色褪去可以判定酸性条件下是H2O2的氧化性把SCN-离子氧化为硫酸根离子,故C正确; D. 红色物质为Fe3+与SCN-结合形成的络合物,为可逆反应,当SCN-被氧化,平衡逆向移动,红色褪去,与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有关,故D错误;故选D。 11.B 【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该装置将电能和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错误; B.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原则,该装置工作时,H+从正电荷较多的阳极b极区向负电荷较多的阴极a极区迁移,正确; C.该反应总方程式是:6CO2+8H2O=2C3H8O+9O2。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每生成1 mol O2,有2/3molCO2被还原,其质量是88/3g,错误; D.根据图示可知与电源负极连接的a电极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的反应式为:3CO2+ 18H++18e-= C3H8O+5H2O,错误; 12.D 【解析】A.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8H32N3O8P2Cl,A错误; B.分子中含有苯环、氯原子,该有机物能够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有机物可以燃烧,能发生氧化反应,B错误; C.该有机物苯环上的1-溴代物只有3种,C错误; D.氯原子水解形成酚羟基,磷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因此1mol该有机物最多能和8molNaOH发生反应,D正确。 13.B 【详解】A、pH═6.4时,c(HCO3-)═c(H2CO3),反应H2CO3H++HCO3-的lgK═lgc(H+)=lg10-6.4=一6.4,故A项错误; B、pH═8的溶液中:c(H+)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