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8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白山市长白县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1月月考化学试题
www.ks5u.com 吉林省白山市长白县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11月 化学月考题 注:请使用规范语言文字答题 一、单选题 1.食用低钠高钾盐能够预防高血压, 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这里的钠钾指的是( ) A. 原子 B. 离子 C. 元素 D. 单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这里的钠钾指的是元素,与具体操作的形态无关,个合理选项是C。 2.下列诗句描述的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 宝剑锋从磨砺出 B. 蜡烛对烧红泪乾 C. 风吹柳花满店香 D. 玉碗冰寒滴露华 【答案】B 【解析】 A. 宝剑锋从磨砺出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不是化学变化,A错误;B. 蜡烛对烧红泪乾属于燃烧,发生化学反应,是化学变化,B正确;C. 风吹柳花满店香是分子的运动,不是化学变化,C错误;D. 玉碗冰寒滴露华只是状态的变化,不是化学变化,D错误,答案选B。 3.下列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自来水通过蒸馏变成可饮用的瓶装蒸馏水 B. 夜幕降临,珠江两岸霓虹灯通电后发出美丽的亮光 C. 漂白的草帽久置空气中变黄 D. 湿衣晾干 【答案】C 【解析】 A、自来水通过蒸馏变成可饮用的瓶装蒸馏水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错误;B、夜幕降临,霓虹灯通电后发出美丽的亮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错误;C、漂白的草帽久置空气中变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正确;D、湿衣晾干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错误,答案选C。 点睛:明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是解答的关键,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的复分解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 物质燃烧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 生石灰、熟石灰都属于碱 D. 金属在常温下都是固体 【答案】B 【解析】 A、复分解反应一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B、物质燃烧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C、生石灰是氧化钙,属于氧化物,不属于碱,C错误;D、金属在常温下不一定都是固体,例如Hg,D错误,答案选B。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纯碱可用于去除物品表面的油污 B. 用淀粉碘化钾试纸鉴别碘水和溴水 C. 植物秸秆可用于制造酒精 D. 二氧化硫可用于漂白纸浆 【答案】B 【解析】 分析:A.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热的纯碱溶液促进水解后碱性增强; B.碘遇淀粉显蓝色; C.纤维素能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能转化为乙醇; D.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详解:A.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热的纯碱溶液促进水解后碱性增强,所以纯碱可用于去除物品表面的油污,A正确; B.溴水具有氧化性,能把碘化钾氧化为单质碘,碘遇淀粉显蓝色,因此用淀粉碘化钾试纸不能鉴别碘水和溴水,B错误; C.纤维素能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能转化为乙醇,所以在一定条件下植物秸秆可用来制造酒精,C正确; D.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二氧化硫可用于漂白纸浆,D正确; 答案选B。 6.在给定条件下,下列加点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几乎能被完全消耗的是 A. 大量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CO2,密封,置于阳光下 B. 向100mL18mol·L-1的浓硫酸中加入64g铜 C. 标准状况下,将lg铝片投入20mLl8mol·L-1硫酸中 D. 用50mL8mol·L-1浓盐酸与10g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氯气 【答案】A 【解析】 A.大量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生成次氯酸,密封,置于阳光下次氯酸分解生成氧气和氯化氢,氯化氢又与次氯酸钠反应生成次氯酸,所以最终次氯酸钠可以完全消耗,A正确;B.常温下浓硫酸与铜不反应,B错误;C.常温下,铝与浓硫酸发生钝化反应,铝不能溶解,C错误;D.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稀盐酸和二氧化锰不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会变成稀盐酸,所以用50mL8mol·L-1浓盐酸与10g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氯气,浓盐酸不能完全反应,D错误;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性质,明确物质之间的反应是解本题关键,有些化学反应受温度、浓度、物质的量的影响,例如二氧化锰和稀盐酸不反应、Cu和稀硫酸及稀盐酸不反应,为易错点。 7.将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银、二氧化硫、硫酸、纯碱、食盐 B. 碘酒、冰、硫酸氢钠、烧碱、碳酸钙 C. 氢气、干冰、硝酸、烧碱、硝酸钾 D. 铜、氧化铜、醋酸、石灰水、碳酸氢钠 【答案】C 【解析】 【详解】A.纯碱是碳酸钠,是盐不是碱;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还含KIO3等,故不是盐,是混合物,故A错误; B.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是混合物;硫酸氢钠是酸式盐,不是酸,故B错误; C.氢气是单质;干冰即二氧化碳,是氧化物;硝酸是酸;烧碱即NaOH,是碱;硝酸钾是盐,故C正确; D.石灰水是Ca(OH)2的水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碱,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分类方法和物质组成的特征理解应用,酸、碱、盐、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等概念,掌握基础是关键。碱指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酸指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盐指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4+ )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碱性氧化物指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或能跟酸起反应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且生成物只能有盐和水,不可以有任何其它物质生成);酸性氧化物是指能与水作用生成酸或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且生成物只能有一种盐和水,不可以有任何其它物质生成)。 8.下列选用的除杂方法不正确的是(括号内为杂质) A. CO2(HC1)通过足量的饱和碳酸钠溶液、干燥 B. SiO2(H2SiO3)加热,使 H2SiO3分解 C. Cl2(HC1)通过足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干燥 D. FeCl2溶液(FeCl3)加过量的Fe粉、过滤 【答案】A 【解析】 【分析】 除去杂质时所选择的物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具体解答时可以根据选项中所给的物质的性质来进行判断并作出解答。 【详解】A. 碳酸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氯化氢生成二氧化碳,则可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除去CO2中的HC1,A错误; B. 硅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硅和水,则可以用加热法除去SiO2中的H2SiO3,B正确; C. 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性很小,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则可以用饱和食盐水除去Cl2中的HC1,C正确; D. 氯化铁溶液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则可以用铁粉除去FeCl2溶液中的FeCl3,D正确; 答案选A。 9.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Na+、Fe3+、、I- B. H+、Fe2+、、 C. K+、、、OH- D. Ca2+、Al3+、、Cl- 【答案】D 【解析】 【分析】 A. Fe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I-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B. H+与NO3-结合可氧化Fe2+; C. 与OH-可形成弱电解质; D. Ca2+、Al3+、、Cl-均可共存。 【详解】A. Fe3+与 I-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A项错误; B. H+与NO3-结合可将Fe2+氧化为Fe3+,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B项错误; C. 与OH-可形成弱电解质NH3•H2O而不能共存,C项错误; D. Ca2+、Al3+、、Cl-均可共存,D项正确; 答案选D。 10.下列陈述Ⅰ、Ⅱ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A Na2O2能与水反应 Na2O2可用来作呼吸面具 B 铝比铁活泼 铝比铁更容易被腐蚀 C 钠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 与水反应时,钠熔化为小球 D 晶体硅熔点高硬度大 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A、Na2O2能与水反应与Na2O2可用来作呼吸面具没有有因果关系,A错误;B、铝表面容易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而耐腐蚀,铁易被腐蚀,B错误;C、钠与水反应放热,因此钠与水反应时,钠熔化为小球,陈述Ⅰ、Ⅱ正确,有因果关系,C正确;D、晶体硅导电,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与晶体硅熔点高硬度大没有关系,D错误,答案选C。 1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明矾既可用作净水剂,也可用作消毒剂 B. 小苏打、氢氧化铝都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 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都属于化学变化 D. 已知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1微米=1000纳米)的颗粒物,则PM2.5在空气中能形成胶体。 【答案】B 【解析】 A. 明矾可用作净水剂,不能作消毒剂,A错误;B. 小苏打、氢氧化铝都能与盐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B正确;C. 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C错误;D. M2.5的直径大于100纳米,不能形成胶体,D错误;答案选B。 12.下列除去杂质所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A. 除去Fe(OH)3胶体中的少量FeC13溶液:将混合物进行过滤 B. 除去Na2CO3溶液中少量NaHCO3:向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 C. 除去NaHCO3固体中少量Na2CO3粉末:把固体置于坩埚中充分加热 D. 除去FeC12溶液中少量FeC13: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答案】D 【解析】 A. 除去Fe(OH)3胶体中的少量FeC13溶液应该用渗析法,A错误;B. 碳酸钠溶液吸收CO2生成碳酸氢钠,因此除去Na2CO3溶液中少量NaHCO3不能向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B错误;C. 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CO2,因此除去NaHCO3固体中少量Na2CO3粉末不能加热,C错误;D. 氯化铁溶液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因此除去FeC12溶液中少量FeC13: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D正确,答案选D。 点睛:注意掌握分离和提纯应遵循的“四原则”和“三必须”:(1)“四原则”:一、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二、不减(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三、易分离(被提纯物质与杂质容易分离);四、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转化后要易复原)。(2)“三必须”:一、除杂试剂必须过量;二、过量试剂必须除尽(因为过量试剂带入新的杂质);三、选最佳除杂途径;四、除去多种杂质时必须考虑加入试剂的顺序。 13.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下,7.8g固体Na2O2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为0.4NA B. 4℃时,18gD2O中含有共用电子对数为2NA C. 64gSO2和16gO2充分反应,生成 SO3的分子数为NA D. 14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2NA个极性共价键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常温下,7.8g固体Na2O2的物质的量是0.1mol,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为0.3NA,A错误; B. 4℃时,18gD2O的物质的量是18g÷20g/mol=0.9mol,其中含有共用电子对数为1.8NA,B错误; C. 64gSO2和16gO2充分反应,由于是可逆反应,因此生成SO3的分子数小于NA,C错误; D. 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均是CH2,14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1mol CH2,因此含有2NA个极性共价键,D正确; 答案选D。 14.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相互反应且反应后溶液总质量增加的是( ) A. 铁和硫酸铜溶液 B. 氧化铁固体和稀硫酸 C. 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D. 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 如果是置换反应关键看置换出来的是什么,根据进入溶液中的质量与置换出来的质量之差考虑,如果不是置换反应就看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变化。 【详解】A.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物是铜和硫酸亚铁,进入溶液中的是铁,相对原子质量为56,置换出来的是铜,相对原子质量为64,则进入的少,出来得多,所以溶液质量减少了,A错误; B.氧化铁固体和硫酸反应中,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溶液质量增加,B正确; C.盐酸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钙溶液和水,溶液质量不变,C错误; D.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钾溶液不反应,故溶液质量不变,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主要方法是看进入溶液中的物质是什么,被置换出来的物质是什么,根据二者的差值来分析溶液的质量变化情况,注意质量守恒定律的灵活应用。 15.联合国把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纪念化学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化学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创造新物质最多的科学领域 B. 现代化学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文明,提高了人类生活的质量 C. 普及化学知识,可以提高公众科学素养 D. 化学合成的物质均有毒性,绝对不能食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A.化学科学具有创造性,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是化学的特征; B.化学科学具有实用性,化学科学的发展改善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C.化学知识的普及能提高人们的科学素养,改善人民的生活; D.化学合成的物质有些有毒,有些没有毒,反而对人体有益,例如加碘盐的合成。 详解:A.化学科学具有创造性,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是化学特征,A正确; B.化学科学具有实用性,可以提高了人类生活的质量,B正确; C.化学知识的普及能提高人们的科学素养,改善人民的生活,C正确; D.加碘盐为化学合成物质,对人体有利,D错误; 答案选D。 16.用下图装置制取、提纯并收集下表中的四种气体(a、b、c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其中可行的是 选项 气体 a b c A SO2 浓硫酸 Na2SO3 NaOH溶液 B H2 稀硫酸 锌片 浓硫酸 C CO2 稀盐酸 石灰石 碱石灰 D NO2 浓硝酸 铜粉 浓硫酸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实验装置图可知,该装置为液体与固体(或液体)在不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气体的制备装置,并且生成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采用用向上排空法收集,再进一步考虑题中要注意气体的净化是否合理,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除杂,故A错误; B.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不能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故B错误; C.二氧化碳与碱石灰反应,不能用碱石灰干燥,故C错误; D.浓硝酸与铜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可用浓硫酸干燥,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及实验技能为解本题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实验的结合。注意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备、净化和收集等。 17.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利用反应3Cl2+2NH3===N2+6HCl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管道漏气遇氨就会产生白烟 B. 该反应利用了Cl2的强氧化性 C. 该反应中HCl是氧化产物 D. 生成1molN2有6mol电子转移 【答案】C 【解析】 A.若管道漏气生成氯化氢,氯化氢与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而会产生白烟,A正确;B.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1价,因此该反应利用了Cl2的强氧化性,B正确;C. 该反应中HCl是还原产物,C错误;D.氮元素的化合价从—3价升高到0价,则生成1molN2有6mol电子转移,D正确,答案选C。 18.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性质与应用均正确的是 A. SO2和Cl2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两者等体积混合可以增强漂白能力 B. Na2O2是碱性氧化物,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C. MgO、Al2O3的熔点很高,二者都可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 D. Al(OH)3 是一种强碱,可以与酸反应,可用作医用的胃酸中和剂 【答案】C 【解析】 A. SO2和Cl2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两者等体积混合溶于水生成盐酸和硫酸,失去漂白能力,A错误;B. 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B错误;C. MgO、Al2O3的熔点很高,二者都可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C正确;D. Al(OH)3是一种两性氢氧化物,D错误,答案选C。 19.下列有关实验基本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裂化汽油萃取溴水中的溴,有机层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B. 实验室可用排饱和氯化铵溶液的方法收集氨气 C. 将已知浓度的标准AgNO3溶液装入棕色滴定管进行滴定实验,可测定溶液中的c(Cl-) D. 将含酚酞的硅酸钠溶液滴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可制备硅酸胶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裂化汽油含有不饱和烃,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不能用作萃取剂,故A错误; B.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饱和氯化铵溶液的方法收集,故B错误; C.因为硝酸银见光易分解,所以盛装在棕色滴定管中,利用银离子与氯离子的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可测定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故C正确; D.操作错误,如果将含酚酞的硅酸钠溶液滴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因为盐酸足量直接看到胶状沉淀生成,而不是胶体,应该是向含酚酞的硅酸钠溶液中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振荡,至溶液红色变浅并接近消失时停止,可得硅酸溶胶,故D错误;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检验和制备,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注意把握实验的严密性和可行性的评价,难度不大。易错选项D。 20.在给定条件的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粒子组是( ) A. 在碱性溶液中:Na+、K+、 B. 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解H2SiO3的溶液中:Na+、、ClO-、 C. 含Fe3+的溶液:Na+、Mg2+、、I- D. CH3COOH溶液:、Cl-、Cu2+、 【答案】C 【解析】 【分析】 A. 在碱性溶液中存在大量OH-; B. 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解H2SiO3的溶液为碱性溶液; C. Fe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I-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D. CH3COOH溶液电离能生成H+和CH3COO-,根据这两种离子判断离子是否能共存。 【详解】A. 在碱性溶液中存在大量的OH-,Na+、K+、 在溶液中均可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A项不选; B. 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解H2SiO3的溶液为碱性溶液,溶液中Na+、、ClO-、均可共存,不符合题意,B项不选; C. Fe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I-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两者之间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符合题意,C项选; D. CH3COOH溶液电离能生成H+和CH3COO-,、Cl-、Cu2+、和H+、CH3COO-均能共存,不符合题意,D项不选; 答案选C。 【点睛】判断多种离子能否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归纳起来就是:一色(有色离子在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二性(①在强酸性溶液中,OH-及弱酸根阴离子不能大量存在;②在强碱性溶液中,H+及弱碱阳离子不能大量存在)、三特殊(①AlO与HCO不能大量共存:②“NO+H+”组合具有强氧化性,与S2-、Fe2+、I-、SO等还原性的离子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③NH与CH3COO-、CO,Mg2+与HCO等组合中,虽然两种离子都能水解且水解相互促进,但总的水解程度仍很小,它们在溶液中仍能大量共存)、四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常见类型有复分解反应型、氧化还原反应型、水解相互促进型和络合反应型4种)。 二、推断题 21.无色气体A在一种黄绿色气体B中可以安静的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反应生成气体C。B与金属D反应可生成白色固体E,D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浅黄色固体F,D与水反应又可生成A。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C_________、E___________。 (2)写出B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Fe3+的性质,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实验方案设计错误的是____(填字母) A.④和⑤ B.只有③ C.③和④ D.①②③ 【答案】 (1). Cl2 (2). HCl (3). NaCl (4). Cl2+H2O=H++Cl—+HClO (5). C 【解析】 【分析】 黄绿色气体B为Cl2,无色气体A在Cl2中可以安静的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A为H2,反应生成HCl,D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浅黄色固体F,D应为Na,F为Na2O2,则E为NaCl,Na与H2O反应可得到气体A,A为H2,据此答题。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B为Cl2,C为HCl,E为NaCl,故答案为:Cl2;HCl;NaCl。 (2)B为Cl2,Cl2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 故答案为:Cl2+H2O=H++Cl—+HClO。 (3)①Fe与FeCl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 + 2Fe3+=3Fe2+,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正确;②KSCN与FeCl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 + 3SCN- = Fe(SCN)3,溶液由棕黄色变为红色,正确;③硫酸铜与与FeCl3溶液不反应,溶液不会变为无色,错误;④硝酸银与FeCl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 Ag+=AgCl↓,产生白色沉淀,但不是Fe3+的性质,错误;⑤氢氧化钠与FeCl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OH-=Fe(OH)3↓,出现红褐色沉淀,正确;综上所述,实验方案设计错误的是③和④,故答案为:C。 【点睛】解绝此类题的方法:最关键的是寻找“突破口”,“突破口”就是抓“特”字,例如特殊颜色、特殊状态、特殊气味、特殊反应、特殊现象、特殊制法、特殊用途等。 三、计算题 22.现有34.0g NH3,试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1)气体的物质的量____________。 (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____________。 (3)分子数目____________。 【答案】 (1). 2.0mol (2). 44.8L (3). 1.204×1024 【解析】 【详解】(1)34.0g氨气的物质的量是34.0g÷17g/mol=2.0mol; (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2.0mol×22.4L/mol=44.8L; (3)分子数目为2.0mol×6.02×1023/mol=1.204×1024。 四、综合题 23.HNO2是一种弱酸,且不稳定,易分解生成NO和NO2。它能被常见的强氧化剂氧化,在酸性溶液中它也是一种氧化剂,如能把Fe2+氧化成Fe3+。AgNO2是一种难溶于水、易溶于酸的化合物。试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含有Fe2+。若误食亚硝酸盐(如NaNO2),则导致血红蛋白中的Fe2+转化为Fe3+而中毒,服用维生素C可解毒。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亚硝酸盐被还原 B.维生素C是还原剂 C.维生素C将Fe3+还原为Fe2+ D.亚硝酸盐是还原剂 (2)下列方法中,不能用来区分NaNO2和NaCl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测定这两种溶液的pH B.分别在两种溶液中滴加甲基橙 C.在酸性条件下加入KI-淀粉溶液来区别 D.用AgNO3和HNO3两种试剂来区别 (3)某同学把新制的氯水加到NaNO2溶液中,观察到氯水褪色,同时生成NaNO3和HCl,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e与过量稀硫酸反应可以制取FeSO4,若用反应所得的酸性溶液,将Fe2+转化为Fe3+,要求产物纯净,可选用的最佳试剂是_________(填序号)。 a.Cl2 b.Fe C.H2O2 d.HNO3 (5)若FeSO4和O2的化学计量数比为2∶1。试配平下列方程式: FeSO4+________K2O2→ K2FeO4+ K2O+ K2SO4+ O2↑ 当转移了1.5NA个电子时,在标况下可收集到_________升氧气。 【答案】 (1). D (2). B (3). NO2-+Cl2+H2O=NO3-+2H++2Cl- (4). C (5). 2FeSO4+6K2O2=2K2FO4+2K2O+2K2SO4+1O2↑ (6). 3.36 【解析】 【详解】(1)若误食亚硝酸盐(如NaNO2),则导致血红蛋白中的Fe2+转化为Fe3+而中毒,亚硝酸盐做氧化剂,被还原,服用维生素C可解毒,说明能将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维生素C做还原剂,选项A、B、C均正确,答案选D。 (2)A.亚硝酸钠溶液显碱性,而氯化钠显中性,所以能用pH值进行区别,A正确; B.两种溶液中加入甲基橙,都变黄色,不能区别,B错误; C.亚硝酸钠能在酸性条件下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遇到淀粉显蓝色,而氯化钠不能,故能区别,C正确; D.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而亚硝酸钠不反应,能区别,D正确。 答案选B。 (3)氯水中含有氯气分子,氯气和亚硝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和盐酸,离子方程式为:NO2-+Cl2+H2O=NO3-+2H++2Cl-。 (4)a.Cl2能把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但引入杂质氯离子,a错误; b.Fe与亚铁离子不反应,b错误; c.H2O2能把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其对应的产物为水,不会引入新杂质,c正确; d.HNO3能把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但引入杂质硝酸根离子,d错误; 答案选c。 (5)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6价,升高了4价,过氧化钾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升高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降低到-2价,降低1价,根据硫酸亚铁和氧气化学计量数比是2:1分析,2mol硫酸亚铁反应同时生成1mol氧气,化合价升高10价,则降低化合价的氧原子需要有10mol,加上到氧气中的两个氧原子,总共12mol氧原子,则过氧化钾为6mol,其余按质量守恒进行配平,可得方程式为:2FeSO4+6K2O2=2K2FO4+2K2O+2K2SO4+1O2↑。反应中转移10个电子,所以当转移1.5mol电子时,生成0.15mol氧气,标况下体积为3.36L。 五、实验题 24.如图为实验室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并验证氯气性质的装置。其中E瓶放有干燥红色布条;F中为红色的铜网,其右端出气管口放有脱脂棉。 (1)装置C中盛装的溶液是____________,D中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 (2)E中的红色布条是否退色?____,写出F中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其反应现象为_____________。 (3)新制氯水呈黄绿色说明其中含有_____,(填化学式,下同),将紫色石蕊溶液滴入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说明其中含有__________。 (4)H中的试剂为___________,用来吸收多余氯气。工业上常用廉价的石灰乳吸收工业氯气尾气制得漂白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饱和食盐水; (2). 干燥氯气; (3). 否; (4). Cu + Cl2 CuCl2; (5). 产生大量棕黄色烟; (6). Cl2; (7).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8). H+、HClO; (9). 氢氧化钠溶液; (10). 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 【解析】 【分析】 根据实验目的:在实验室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并验证氯气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1)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固体和浓盐酸加热反应制取氯气,浓盐酸易挥发,制得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验证性质之前均需要除去,先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再用浓硫酸除水蒸气; (2)E是收集氯气并检验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的实验,氯气不具有漂白性,因此干燥的氯气遇干燥的有色布条不变色;F是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铜,生成的氯化铜形成大量棕黄色烟; (3)氯气与水反应是可逆反应:Cl2 + H2O ⇌ HCl + HClO,因此新制氯水含有以下微粒:Cl2、HClO、H2O、H+、Cl-、ClO-、OH-(极少量),据此进行解答; (4)氯气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H为尾气吸收装置,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 【详解】(1)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固体和浓盐酸加热反应制取氯气,浓盐酸易挥发,制得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验证性质之前均需要除去,先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再用浓硫酸除去水蒸气,因此装置C中盛装的溶液是饱和食盐水,D中试剂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氯气; 故答案为:饱和食盐水;干燥氯气; (2)E是收集氯气并检验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的实验,氯气不具有漂白性,因此干燥的氯气遇干燥的有色布条不变色;F是加热条件下铜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铜,生成的氯化铜形成大量棕黄色烟;因此E中的红色布条不褪色,F中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u + Cl2 CuCl2,反应现象为产生大量棕黄色烟; 故答案为:否; Cu + Cl2 CuCl2;产生大量棕黄色烟; (3)氯气与水反应是可逆反应:Cl2 + H2O ⇌ HCl + HClO,因此新制氯水含有以下微粒:Cl2、HClO、H2O、H+、Cl-、ClO-、OH-(极少量),因此新制氯水呈黄绿色说明其中含有Cl2;新制氯水由于含有H+而具有酸性,又由于含有HClO而具有强氧化性,具有漂白性,将紫色石蕊溶液滴入新制氯水中可观察到现象是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其中含有H+、HClO; 故答案为:Cl2;溶液先变红后褪色;H+、HClO; (4)氯气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氯气,氯气与石灰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 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溶液;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