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ww.ks5u.com 泉港一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年级化学科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He-4 C-12 N-14 O-16 F-19 Na-23 Mg-24 Al-27 Si-28 P-31 S-32 Cl-35.5 K-39 Ca-40 Mn-55 Fe-56 Cu-64 Zn-65 Br-80 Ag-108 I-127 Ba-137‎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4分)‎ ‎1.下列物质按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硫酸、烧碱、纯碱 B. 硫酸、纯碱、食盐 C. 碳酸、乙醇、高锰酸钾 D. 磷酸、熟石灰、生石灰 ‎【答案】A ‎【解析】‎ ‎【详解】A. 硫酸属于酸、烧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故A正确; ‎ B. 硫酸属于酸、纯碱碳酸钠属于盐、食盐属于盐,故B错误;‎ C. 碳酸属于酸、乙醇是有机物属于醇类、高锰酸钾属于盐,故C错误; ‎ D. 磷酸属于酸、熟石灰为氢氧化钙属于碱、生石灰是氧化钙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明确酸碱盐概念是解题的关键,酸是电离时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电离时解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2.下列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的是( )‎ A. B. C. D. ‎ ‎【答案】B ‎【解析】‎ ‎【详解】A. 为圆底烧瓶,故A错误;‎ B. 为分液漏斗,故B正确;‎ C. 为容量瓶,故C错误;‎ D. 为烧杯,故D错误;‎ 答案选B。‎ ‎3.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CO2+2NaOH =Na2CO3+H2O B. HCl+ NaOH = NaCl + H2O C. Cl2+2NaOH = NaCl+NaClO+H2O D. NH4Cl + NaOH = NH3·H2O + NaCl ‎【答案】C ‎【解析】‎ A. CO2+2NaOH =Na2CO3+H2O反应中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B. HCl+ NaOH = NaCl + H2O反应中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选;C. Cl2+2NaOH = NaCl+NaClO+H2O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部分升高,部分降低,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选;D. NH4Cl + NaOH = NH3·H2O + NaCl反应中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选;故选C。‎ 点睛: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有化合价的升降,只要有化合价的变化,该反应就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4.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沿江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哪种分散系(  )‎ A. 乳浊液 B. 溶液 C. 胶体 D. 悬浊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胶体,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大雾时,用灯照射时会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则雾属于胶体分散系,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题考查学生教材知识的记忆熟练程度,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记住常见的胶体是解题的关键。‎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 mol N2的质量为28 g/mol B. 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的体积均为22.4 L C. Cl2的摩尔质量为71 g D. 3.01×1023个SO2 分子的质量为32 g ‎【答案】D ‎【解析】‎ A、质量的单位是g,1molN2的质量为28g,N2的摩尔质量为28g/mol,故A错误;B、标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约是22.4L,不是气体则不一定,故B错误;C、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故C错误;D、n(SO2)==0.5mol,m(SO2)=nM=0.5mol×64g/mol=32g,故D正确。故选D。‎ 点睛:B选项为易错点,注意气体摩尔体积只适用于气体,而固体、液体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气体的摩尔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关,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 ‎6.分类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①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电离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②依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③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④根据氧化物中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将氧化物分为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⑤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大小,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浊液和溶液 ‎⑥依据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A. ③④⑤ B. ②⑥ C. 只有①③ D. 全部错误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故①正确;‎ ‎②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依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故②正确;‎ ‎③一元酸、二元酸是根据酸电离出氢离子的个数进行分类的,如CH3COOH含有4个H,但属于一元酸,故③错误;‎ ‎④根据氧化物中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将氧化物分为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根据氧化物的性质可以将氧化物分为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故④错误;‎ ‎⑤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浊液和溶液三大类,故⑤错误;‎ ‎⑥根据反应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故⑦正确;‎ 答案为A。‎ ‎7.下列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氯化镁晶体 B. 氯化钠溶液 C. 液态氯化氢 D. 熔融氢氧化钾 ‎【答案】D ‎【解析】‎ ‎【详解】A.MgCl2晶体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故不导电;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镁离子和氯离子,能导电,是电解质,故A错误;‎ B.氯化钠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故氯化钠溶液能导电,它是由氯化钠和水组成的混合物,所以它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 C.液态氯化氢只存在分子,故不导电;溶于水时能自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氯离子,能导电,是电解质,故C错误;‎ D.熔融的氢氧化钾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能导电,KOH是化合物,是电解质,故D正确;‎ 故选D。‎ ‎8.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 A. 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B. 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C. 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D. 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Ba2+用碳酸钾除去,最后加入硝酸酸化即可,答案选D。‎ 考点:考查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该类试题需要明确的是在解答物质分离提纯试题时,选择试剂和实验操作方法应遵循三个原则: 1.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水除外),即分离提纯后的物质应是纯净物(或纯净的溶液),不能有其他物质混入其中;2.分离提纯后的物质状态不变;3.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即选择分离提纯方法应遵循先物理后化学,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 ‎9.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B.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C. 屠呦呦提取青蒿素加入乙醚萃取,此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诗句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 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说明生成铜,涉及铁置换出铜的反应,故B正确;‎ C.对青蒿素的提取利用的是萃取原理,萃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石蜡的主要成分为烃类物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故选C。‎ ‎10.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相互反应且反应后溶液总质量增加的是( )‎ A. 铁和硫酸铜溶液 B. 氧化铁固体和稀硫酸 C. 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D. 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 如果是置换反应关键看置换出来的是什么,根据进入溶液中的质量与置换出来的质量之差考虑,如果不是置换反应就看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变化。‎ ‎【详解】A.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物是铜和硫酸亚铁,进入溶液中的是铁,相对原子质量为56,置换出来的是铜,相对原子质量为64,则进入的少,出来得多,所以溶液质量减少了,A错误;‎ B.氧化铁固体和硫酸反应中,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溶液质量增加,B正确;‎ C.盐酸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钙溶液和水,溶液质量不变,C错误;‎ D.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钾溶液不反应,故溶液质量不变,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主要方法是看进入溶液中的物质是什么,被置换出来的物质是什么,根据二者的差值来分析溶液的质量变化情况,注意质量守恒定律的灵活应用。‎ ‎11.从平时学生实验中我们发现,同学们在进行实验时,出现许多不正确的操作方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实验中,克服不规范的操作。请找出下列图示中正确的实验操作( )‎ A. 除去CO中的CO2 B. 萃取时震荡混合液 C. 稀释浓硫酸 D.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答案】B ‎【解析】‎ 考查常见基本实验操作。选项A不正确,应该是长口进,短口出;选项B不正确,量筒不能用来稀释浓硫酸,其次应该将浓硫酸注入水中,并不断的搅拌;选项D不正确,胶头滴管应该垂直于试管口的上方,答案选B。‎ ‎12. 某溶液中只含有Na+、Al3+、Cl-、SO42-四种离子,已知前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5∶2∶1,则溶液中Al3+和 SO42-的离子个数比为 A. 1∶ 2 B. 1∶ 4 C. 3∶ 4 D. 2∶ 5‎ ‎【答案】D ‎【解析】‎ ‎【详解】忽略水电离,根据溶液显电中性可知n(Na+)+3n(Al3+)=n(Cl-)+2n(SO42-),已知Na+、Al3+、Cl-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5∶2∶1,因此5n(Al3+)/2+3n(Al3+)=n(Al3+)/2+2n(SO42-),解得n(Al3+):n(SO42-)=2:5。答案选D。‎ ‎13.要使溶液中的Ag+、Mg2+、Ba2+三种离子逐一形成沉淀析出,选择的试剂及加入的顺序正确的是(  )‎ A. NaOH―→NaCl―→Na2CO3‎ B. NaCl―→Na2CO3―→NaOH C. HCl―→Na2CO3―→NaOH D. NaCl―→NaOH―→Na2CO3‎ ‎【答案】D ‎【解析】‎ A. NaOH能够同时沉淀Ag+、Mg2+,故A错误;B. NaCl能够沉淀Ag+,Na2CO3能够同时沉淀Mg2+、Ba2+,故B错误;C. HCl能够沉淀Ag+,Na2CO3能够同时沉淀Mg2+、Ba2+,故C错误;D. NaCl能够沉淀Ag+,NaOH能够沉淀Mg2+,Na2CO3能够沉淀Ba2+,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常见离子的性质,审题时注意题干要求,熟知各种离子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本题中要求将三种离子逐一沉淀并分离,也就是要求加入一种物质只能产生一种沉淀。‎ ‎14.需要分离下列两种混合物,选用最合适的实验装置是 a.汽油中不小心混入了大量的水;‎ b.水与丙酮混合物,已知:丙酮是一种可与水混溶的无色液体,密度小于水,沸点约为56℃。‎ A. ④③ B. ②④ C. ②① D. ④③‎ ‎【答案】B ‎【解析】‎ 汽油中不小心混入了大量的水,互不相溶,可用分液法分离即②,丙酮是一种可与水混溶的无色液体,密度小于苯,沸点约为56℃,因此,分离水与丙酮的可采取蒸馏法即④,故B正确。‎ ‎15.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 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 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③②①⑤④ B. ①②③⑤④ C. ②③①④⑤ D. ③⑤②①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粗盐的提纯中,为了保证杂质离子完全出去,每一次所加试剂都过量,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除去Mg2+,加BaCl2溶液的目的是除去SO42-,加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去Ca2+和过量的Ba2+,由此可知,Na2CO3溶液的加入一定在BaCl2溶液之后,为了不使产生的沉淀溶解,一定要在过滤后再加盐酸,据此确定加试剂的顺序。‎ ‎【详解】粗盐的提纯中,为了保证杂质离子完全出去,每一次所加试剂都过量,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除去Mg2+,加BaCl2溶液的目的是除去SO42-,加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去Ca2+和过量的Ba2+,由此可知,Na2CO3溶液的加入一定在BaCl2‎ 溶液之后,即①一定在③之后,为了不使产生的沉淀溶解,一定要在过滤后再加盐酸,即④在⑤之后,故操作顺序可以是②③①⑤④或③②①⑤④或③①②⑤④,故合理选项是A。‎ ‎【点睛】本题考查了粗盐提纯过程中的试剂的加入顺序,掌握每种除杂试剂的加入的目的是理解加入顺序的前提,难度不大。‎ ‎16.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8gCO和N2的混合气体质子数为14 NA ‎ B. 标况下,22.4LH2O含有H原子数为2NA C. 22.4L氯气有Cl原子数为2NA D. 1 molK2CO3溶液中含有离子数目为2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 CO和N2的摩尔质量相等,都含有14个质子,28gCO和N2的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为1mol,所含有的质子物质的量14mol,数目为14 NA,故A正确;‎ B. 标况下,H2O为液体,体积不能用于计算微粒数目,故B错误;‎ C. 22.4L氯气未说明状态条件,故C错误;‎ D. 1 molK2CO3中含有3mol离子,且碳酸根离子发生水解,离子数目会增加,所以溶液中含有离子数目不是2NA,故D错误;‎ 答案选A。‎ ‎17.两份质量相同的CH4和NH3比较,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分子个数比为17∶16‎ B.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是17∶16‎ C. 氢原子个数比为17∶12‎ D. 原子个数比为17∶16‎ ‎【答案】D ‎【解析】‎ 质量相同的CH4和NH3的物质的量分别是、;分子个数比为∶=17∶16,故A正确;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是∶=17∶16,故B正确;氢原子个数比为∶‎ ‎=17∶12,故C正确;原子个数比为∶=85∶64,故D错误。‎ ‎18.偏二甲肼(C2H8N2)是一种高能燃料,燃烧产生巨大能量,可作为航天运载火箭的推动力。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偏二甲肼的摩尔质量为60g B. 6.02×1023个偏二甲肼分子的质量为60g C. 1 mol偏二甲肼的质量为60g/mol D. 6g偏二甲肼含有NA个偏二甲肼分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偏二甲肼的摩尔质量为60g/mol,A错误;‎ B.6.02×1023个偏二甲肼分子的物质的量是1mol,由于其摩尔质量为60g/mol,所以1mol偏二甲肼分子的质量为60 g,B正确; ‎ C.1 mol偏二甲肼的质量为60g,C错误;‎ D. 由于偏二甲肼相对分子质量是60,所以6g偏二甲肼的物质的量是0.1mol,其中含有的分子数目是0.1NA,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19.下列各物质含少量杂质,除去这些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序号 物质 杂质 除杂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 A KNO3溶液 KOH 加入FeCl3溶液,并过滤 B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过量铁粉,并过滤 C H2‎ CO2‎ 通过盛NaOH溶液的洗气瓶 D H2‎ O2‎ 通过灼热Cu粉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 除去了杂质,又引入了氯离子,若用量过多,还引入三价铁离子,故A错误;‎ B. 铁粉将铜离子还原为铜单质,同时防止亚铁离子水解,未引入新杂质,故B正确;‎ C. 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水,除了二氧化碳引入水蒸气,故C错误;‎ D.高温下,氧气和氢气生成水,故D错误;‎ 答案选B。‎ ‎20.在实验室中,对下列实验事故或药品的处理正确的是( )‎ A. 汽油失火时,立即用水灭火 B. 加热液体的试管口不能正对着自己或别人 C. 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擦洗 D. 实验室中含硫酸的废液可以直接倒入水槽,用水冲入下水道 ‎【答案】B ‎【解析】‎ ‎【详解】A.汽油着火,不能用水灭,因为汽油的密度比水的小,会浮在水面,水起不到灭火的作用,选项A错误;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不能朝着自己或他人,以免试管中的液体喷出伤人,选项B正确;C.皮肤上不小心沾上浓硫酸,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NaHCO3 溶液,选项C错误;D.硫酸是强酸,具有腐蚀性,造成水体的污染,应到入指定的容器内,选项D错误。答案选B。‎ ‎21.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10-7m之间 B. 胶体和溶液一样,其分散质可透过滤纸 C. 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 D. 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的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选项A正确; B.‎ 溶液中溶质微粒可透过滤纸,胶体中分散质微粒也可透过滤纸,胶体中分散质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选项B正确;C.Fe(OH)3 胶体能发生丁达尔你效应而NaCl溶液不能,产生的现象不相同,选项C错误;D.Fe(OH)3胶粒带电荷能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使之沉降,达到净水目的,选项D正确;答案选C。‎ ‎22.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2、H2、O2三种气体,以下各种情况下排序正确的是(   )‎ A. 当它们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时,三种气体的密度:ρ(H2)>ρ(N2)>ρ(O2)‎ B. 当它们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三种气体的压强:p(H2)>p(N2)>p(O2)‎ C. 当它们的质量和温度、压强均相同时,三种气体的体积:V(O2)>V(N2)>V(H2)‎ D. 当它们的压强和体积、温度均相同时,三种气体的质量:m(H2)>m(N2)>m(O2)‎ ‎【答案】B ‎【解析】‎ ‎【分析】‎ 对于一定量的气体来说,符合克拉伯龙方程PV=nRT=RT,根据方程中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结合选项分析解答 ‎【详解】氢气的摩尔质量是2g/mol,氮气的摩尔质量是28g/mol,氧气的摩尔质量是32g/mol,‎ A.当温度和压强相同时,气体摩尔体积相同,根据知,气体密度与摩尔质量成正比,根据摩尔质量知,三种气体的密度大小顺序是ρ(H2)<ρ(N2)<ρ(O2),故A错误;‎ B.根据PV=nRT=RT得PM==ρRT,当温度和密度相同时,气体压强与摩尔质量成反比,所以三种气体的压强大小顺序是p(H2)>p(N2)>p(O2),故B正确;‎ C.根据PV=nRT=RT得V=,当它们的质量和温度、压强均相同时,气体体积与摩尔质量成反比,所以这三种气体体积大小顺序是:V(O2)<V(N2)<V(H2),故C错误;‎ D.根据PV=nRT=RT得m=,当它们的压强和体积、温度均相同时,气体质量与摩尔质量成正比,所以三种气体的质量大小顺序是m(H2)<m(N2)<m(O2),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共56分)‎ ‎23.(1)现有下列10种物质:①盐酸 ②石墨 ③Mg ④CaO ⑤H2SO4 ⑥Ca(OH)2 溶液 ‎ ‎ ⑦酒精 ⑧NaHCO3 ⑨CO2 ⑩Na2CO3•10H2O。其中,属于非电解质有___,属于电解质的____。‎ ‎(2)下列方程式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 ‎①2H2+O22H2O ②CuO+H2Cu+H2O ‎③NH4HCO3NH3↑+H2O↑+CO2↑ ④2CO+O22CO2‎ ‎⑤H2O(g)+CH2+CO ⑥Ba(OH)2+H2SO4===BaSO4↓+2H2O ‎(3)19g某二价金属氯化物(ACl2)中含有0.4molCl-,则A的相对原子质量=___。‎ ‎(4)写出NaHCO3的电离方程式__。‎ ‎【答案】 (1). ⑨ (2). ④⑧⑩ (3). ①②④⑤ (4). 24 (5). NaHCO3=Na++HCO3-‎ ‎【解析】‎ ‎【详解】(1)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①盐酸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②石墨是碳单质构成,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③Mg是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④CaO是化合物,其熔融状态下可导电,是电解质; ⑤H2SO4属于酸是化合物,其水溶液可导电,是电解质; ⑥Ca(OH)2 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⑦酒精是乙醇水溶液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⑧NaHCO3属于盐是化合物,其水溶液可导电,是电解质; ⑨CO2属于氧化物是化合物,其水溶液可导电,但不是自身电离,是非电解质, ⑩Na2CO3•10H2O是化合物,其水溶液可导电,是电解质。其中是非电解质的为⑨;属于电解质的为④⑧⑩;‎ 答案为:⑨;④⑧⑩;‎ ‎(2)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的反应;‎ ‎①2H2+O22H2O,氧的化合价由0价降低为-2价,故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②CuO+H2Cu+H2O,铜的化合价由+2价降低为0价,故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③NH4HCO3NH3↑+H2O↑+CO2↑,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故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④2CO+O22CO2,氧的化合价由0价降低为-2价,故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⑤H2O(g)+CH2+CO, 氢的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0价,故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⑥Ba(OH)2+H2SO4===BaSO4↓+2H2O,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故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①②④⑤;‎ 答案为:①②④⑤;‎ ‎(3)19g某二价金属的氯化物ACl2中含有0.4molCl−离子,则ACl2的物质的量=‎ ‎=0.2mol,故ACl2的摩尔质量==95g/mol,故ACl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5,A的相对原子质量=95−35.5×2=24,‎ 故答案为:24;‎ ‎(4)NaHCO3为盐类,属于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为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电离方程式NaHCO3=Na++HCO3-。‎ 答案为:NaHCO3=Na++HCO3-;‎ ‎【点睛】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不论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首先必须是化合物。‎ 区别:1、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化合物,只要具备其中之一即是电解质,如HCl在熔融态不导电,但它溶于水时能导电,所以HCl是电解质;BaSO4在水溶液中不导电,但它在熔融态时能导电,所以它也是电解质;NaCl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时都导电,NaCl当然是电解质。‎ ‎2、非电解质必须是在水溶液和熔融态时均不导电的化合物,两条件同时具备,才是非电解质,如蔗糖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时都不导电,是化合物,是非电解质。‎ ‎3、盐酸是HCl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故盐酸不是电解质,HCl是电解质;NH3、SO2等基熔融态不导电,其水溶液虽然导电,但却是NH3·H2O和H2SO3的溶液导电,故这类物质是非电解质。‎ ‎24.I.用于提纯或分离物质的方法有:A.萃取 B.冷却结晶 C.蒸发结晶 D.分液 E.蒸馏 F.过滤 G.加热等,请将提纯或分离的序号填在后面横线上。‎ ‎(1)分离氯化钠固体和碘固体的混合物____。‎ ‎(2)从含少量KCl的KNO3溶液中提取KNO3___。‎ II.通过蒸馏除去自来水中含有的氯离子等杂质制取纯净水,如图所示:‎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a____b_____‎ ‎(2)仪器a中常加入少量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 ‎(3)在进行实验操作前,应先___(a.点燃酒精灯;b.通冷凝水)‎ ‎【答案】 (1). G (2). B (3). 蒸馏烧瓶 (4). 冷凝管 (5). 沸石(或者写碎瓷片) (6). 防止暴沸 (7). b ‎【解析】‎ ‎【详解】I.(1)氯化钠固体和碘固体的熔沸点差别较大,可用加热的方法使碘单质升华而分离。‎ 答案为:G;‎ ‎(2)KCl的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差别较大,溶液中提取KNO3可用冷却结晶的方法;‎ 答案为:B;‎ II.(1)仪器a为圆底烧瓶,仪器b为冷凝管;‎ 答案为:圆底烧瓶;冷凝管;‎ ‎(2)蒸馏操作中,为了防止蒸馏烧瓶内液体暴沸,可加入沸石或碎瓷片来防止液体暴沸;‎ 答案为: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暴沸;‎ ‎(3)为保证冷凝管达到冷凝蒸汽的目的,在进行实验操作前,应先通冷凝水,再点燃酒精灯;‎ 答案为:b。‎ ‎25.碘是人体不可缺乏的元素,为了防止碘缺乏,现在市场上流行一种加碘盐,就是在精盐中添加一定量的KIO3进去。某研究小组为了检测某加碘盐中是否含有碘查阅了有关的资料,发现其检测原理是:KIO3+5KI+3H2SO4=3I2+3H2O+3K2SO4,该小组先取少量的加碘盐加蒸馏水溶解,然后加入稀硫酸和KI溶液,转移到分液漏斗中,再加入一定量的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振荡。‎ ‎(1)写出KIO3的电离方程式____。‎ ‎(2)分液漏斗使用前应先____,振荡后上层液体为___(填有机层、水层)。‎ ‎(3)分液时,水层应从____(上口、下端)放出。‎ ‎(4)萃取碘水中的I2单质时要用到萃取剂,下列关于所加萃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与碘反应 B.碘在其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C.该萃取剂与水不互溶且密度比水大 D.可以选用CCl4或酒精做萃取剂.‎ ‎(5)某学生在一次分液操作中发现上下层溶液都是无色液体,无法知道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哪一层是有机层,哪一层是水层,请你用简单的方法帮他鉴别出来,写出有关步骤及判断方法____。‎ ‎【答案】 (1). KIO3=K++IO3- (2). 检漏 (3). 有机层 (4). 下端 (5). AB (6). 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少量下层液体加入小试管中,再往试管中加入少量水,若试管中液体分层,则证明下层是有机层;若不分层,则证明下层是水层;‎ ‎【解析】‎ ‎【详解】(1)KIO3为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完全电离为钾离子和碘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KIO3=K++IO3-。‎ 答案为:KIO3=K++IO3-;‎ ‎(2)分液漏斗为盛装液体的容器,有两个活塞,使用前必须检验是否漏液,由于苯的密度比水小,在水的上层,因此振荡后将碘单质萃取到苯中。‎ 答案为:检漏;有机层;‎ ‎(3)分液时,水层在下层,应从下端放出。‎ 答案为:下端;‎ ‎(4)A.萃取剂不能和要萃取的物质反应,故A正确;‎ B.碘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远大于碘在水中的溶解度,故B正确;‎ C.该萃取剂与水不互溶,密度可以比水大,也可以比水小,故C错误;‎ D.酒精与水任意比互溶,不能用酒精做该实验的萃取剂,故D错误;‎ 答案为AB。‎ ‎(5)利用萃取剂与水不互溶进行设计,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少量下层液体加入小试管中,再往试管中加入少量水,若试管中液体分层,则证明下层有机层;若不分层,则证明下层是水层;‎ 答案为: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少量下层液体加入小试管中,再往试管中加入少量水,若试管中液体分层,则证明下层是有机层;若不分层,则证明下层是水层;‎ ‎【点睛】不同萃取剂在水中的位置不同,用苯做萃取剂时,苯的密度小于水,上层为苯层,下层为水层;用四氯化碳做萃取剂时,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上层为水层,下层为四氯化碳层。一般分液漏斗中分层的液体先从下端把下层的液体放出,再将上层的液体从上口倒出。‎ ‎26.NaCl溶液中混有Na2SO4、CaCl2溶液和淀粉胶体,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从中提纯出NaCl晶体。相应的实验过程如图:‎ ‎(1)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所用试剂:试剂①____;试剂③____。‎ ‎(2)判断试剂①已过量的方法是:_____。‎ ‎(3)操作①是利用半透膜进行分离提纯,操作①的实验结果:淀粉___(填“能”或“不能”)透过半透膜。‎ ‎(4)操作④的名称是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 ‎【答案】 (1). BaCl2 (2). 稀盐酸 (3). 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再滴加少量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已经过量 (4). 不能 (5). 蒸发结晶 (6). 搅拌 ‎【解析】‎ ‎【分析】‎ 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操作①为渗析,将淀粉与溶液分离,除去Na2SO4、CaCl2,可分别加入BaCl2、Na2CO3,除去粗盐中含有的Ca2+、SO42-可溶性杂质的方法:加入过量BaCl2,去除硫酸根离子;再加入过量Na2CO3(去除钙离子),则试剂①为BaCl2,操作②为过滤,沉淀A为硫酸钡,试剂②为Na2CO3,操作③为过滤,沉淀B为碳酸钙和碳酸钡,试剂③为盐酸,加入盐酸可除去过量的Na2CO3,最后蒸发结晶可得到NaCl晶体,‎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试剂①为BaCl2,试剂③为盐酸;‎ 故答案为:BaCl2;盐酸;‎ ‎(2)判断试剂①已过量的方法是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少量氯化钡溶液,没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氯化钡溶液已过量;‎ 故答案为: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少量氯化钡溶液,无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氯化钡溶液已过量;‎ ‎(3)胶体粒子和浊液粒子半径比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中溶质粒子可通过半透膜;‎ 故答案为:不能; ‎ ‎(4)操作④由溶液得到晶体,为蒸发结晶操作,其中会使用玻璃棒搅拌来加速蒸发;‎ 故答案为:蒸发结晶;搅拌。‎ ‎27.(1)在标准状况下,由CO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为6.72L,质量为10g,此混合物中CO和CO2物质的量之比是___,CO的体积是___,C和O原子个数比是___。‎ ‎(2)将MgCl2·xH2O的晶体4.06g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取出50mL溶液正好与0.02moL的AgNO3溶液完全作用。由上述数据计算:‎ ‎①4.06g的MgCl2·xH2O物质的量____。‎ ‎②式中x的数值____。‎ ‎【答案】 (1). 2:1 (2). 4.48L (3). 3:4 (4). 0.02mol (5). 6‎ ‎【解析】‎ ‎【详解】(1)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0.3mol,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33.3g/mol,故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33.3;根据十字交叉法;‎ n(CO):n(CO2)=2:1,‎ 相同条件下,物质的量之比=体积之比,V(CO):V(CO2)=2:1,V(CO)=6.72L×=4.48L;C和O原子个数比=,‎ 答案为:2:1;4.48L;3:4;‎ ‎(2)AgNO3溶液n(AgNO3) =0.02mol,根据MgCl2+2AgNO3=2AgCl↓+Mg(NO3)2可知50mL溶液中MgCl2的物质的量为n(AgNO3)=0.01mol,故100mL溶液中MgCl2的物质的量为0.01mol×=0.02mol,MgCl2⋅xH2O的物质的量是0.02mol,MgCl2⋅xH2O的摩尔质量M==203g/mol,MgCl2⋅x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3,则203=18x+95,所以x=6;‎ 故答案为:0.02;6。‎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