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8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辽宁省大连海湾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解析版)
辽宁省大连海湾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 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1~13每小题2分,14~21每小题3分,共50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Na2CO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A. Na2CO3是碱 B. Na2CO3是盐 C. Na2CO3是钠盐 D. Na2CO3是碳酸盐 【答案】A 【解析】 【详解】A.Na2CO3俗名纯碱,但不是碱,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盐,故A错误; B.Na2CO3在水溶液中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它是盐,故B正确; C. Na2CO3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钠盐,故C正确; D. Na2CO3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碳酸盐,故D正确; 答案选A。 2.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 B. 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发生丁达尔效应 C. 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 D. 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制得Fe(OH)3胶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根据胶体的定义,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故A正确; B. 胶体分散质的微粒能使光线发生散射,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发生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 C. 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不相同,Fe(OH)3胶体中产生丁达尔效应,故C错误; D. 用水解法制Fe(OH)3胶体,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制得Fe(OH)3胶体,故D正确; 故选C。 3.进行焰色试验时,通常用来洗涤铂丝的试剂是( ) A. NaOH溶液 B. H2SO4 C. HNO3 D. 盐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金属在火焰上灼烧在其表面生成氧化膜,不能选用稀硫酸来洗涤,因为生成的硫酸盐沸点很高,不易除去而干扰火焰的颜色.而金属氧化物跟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物灼烧时易汽化而挥发不影响火焰的颜色。 【详解】A、用来洗涤铂丝试剂是酸液,不能是碱液,故A错误; B、硫酸是难挥发性酸,因为生成的硫酸盐沸点很高,不易除去而干扰火焰的颜色,故B错误; C、硝酸分解产生有毒气体,故C错误; D、金属氧化物跟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物灼烧时易汽化而挥发不影响火焰的颜色,故D正确; 故选D。 4.如果要除去Na2CO3固体中少量的NaHCO3,则应选择的最佳方法是( ) A. 加入适量盐酸 B. 加入NaOH溶液 C. 加热灼烧 D. 配成溶液后通入CO2 【答案】C 【解析】 【详解】按照易操作、不引入新杂质的原则,加热是最佳方法,不但可除去NaHCO3还可以生成Na2CO3,答案选C。 5.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生产、生活中的事例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金属冶炼 B. 燃放鞭炮 C. 食物腐败 D. 钟乳石的形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A. 金属冶炼,金属元素化合价降低,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 B. 燃放鞭炮,硫、氮、碳等元素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选; C. 食物腐败,食物被氧化,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 D. 钟乳石的形成: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可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钙从溶洞顶部裂隙渗透出来并粘附在洞顶,此后由于水分蒸发、压强降低或温度的变化,部分碳酸氢钙中的二氧化碳分解出来,析出碳酸钙沉淀,从而形成一个小突起,然后逐渐变大并向下延伸,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钟乳状的钟乳石,过程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故D符合; 故选D。 6.从硫元素的化合价态上判断,下列物质中的硫元素不能表现氧化性的是( ) A. Na2S B. S C. SO2 D. H2SO4 【答案】A 【解析】 【分析】从硫元素的化合价态上判断,物质中的硫元素不能表现氧化性,即硫元素处于最低价,反应中硫元素化合价只能升高。 【详解】A. Na2S中硫是-2价,最低价,只能升高,故A符合; B. S中硫是0价,可以降低,表现氧化性,故B不符; C. SO2中硫是+4价,可以降低,表现氧化性,故C不符; D. H2SO4中硫是+6价,可以降低,表现氧化性,故D不符; 故选A。 7.下列溶液混合后,不会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 A. 硝酸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 B. 碳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C. 碳酸钾溶液和硫酸氢钠溶液 D. 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镁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硝酸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生成硫酸钡沉淀,故A不选; B. 碳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水和碳酸钠,故B不选; C. 碳酸钾溶液和硫酸氢钠溶液,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C不选; D. 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镁溶液,不能生成沉淀、气体和水,故D选; 故选D。 8.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Cu2++2OH-=Cu(OH)2↓ CuCO3+2NaOH=Cu(OH)2↓+Na2CO3 B. 2H++CO32-=CO2↑+H2O BaCO3+2HCl=BaCl2+CO2↑+H2O C. Ag++Cl-=AgCl↓ AgNO3+HCl=AgCl↓+HNO3 D. Cu+2Ag+=Cu2++2Ag Cu+2AgCl=2Ag+CuCl2 【答案】C 【解析】 【分析】A.CuCO3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且与NaOH不反应; B.BaCO3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 C.可溶性银盐和可溶性的盐酸盐反应生成AgCl沉淀和另一易溶的盐,离子反应为:Ag++Cl-=AgCl↓; D.氯化银为沉淀,Cu与AgCl不反应. 【详解】A.CuCO3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且与NaOH不反应,则二者不对应,故A不选; B.BaCO3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则二者不对应,故B不选;; C.AgNO3为可溶性盐,NaCl为可溶性盐酸盐,两者反应AgNO3+NaCl=AgCl↓+NaNO3,离子反应为Ag++Cl-=AgCl↓,故C选; D.Cu与AgCl不反应,则二者不对应,故D不选; 故选:C。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Na2O2可以作为呼吸面具或潜水艇里的氧气来源 B. 将Na2O加到酚酞溶液中,溶液先变红色后褪色 C. 可用水来检验某Na2O样品中是否含有Na2O2 D. 过氧化钠为淡黄色固体粉末 【答案】B 【解析】 【详解】A、过氧化钠可以和二氧化碳及水反应生成氧气,可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故A正确; B、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所以将Na2O加到酚酞溶液中,溶液变红色,故B错误; C、2Na2O2+2H2O=4NaOH+O2↑,而Na2O+H2O=2NaOH,如果Na2O样品中含有Na2O2 ,加入水后会产生气泡,故C正确; D、过氧化钠为淡黄色粉末状固体,故D正确; 故选B。 10.下列化学变化中,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 HCl→Cl2 B. MnO4-→Mn2+ C. CuO→Cu D. SO2→SO32- 【答案】A 【解析】 【分析】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则题中物质应具有还原性,与氧化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含元素被氧化,化合价升高。 【详解】A.Cl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故A正确; B.Mn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应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故B错误; C.Cu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应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故C错误; D.S元素化合价不变,不需要加入氧化剂,也不需要加入还原剂,故D错误; 故选A。 11.下列试剂的保存或使用正确的是( ) A. 漂白粉比氯水稳定,可露置在空气中 B. 实验室的氯水需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C. 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HCl D. 金属钠可保存在煤油、四氯化碳(密度大于水)等有机溶剂中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漂白粉比氯水稳定,不可露置在空气中,Ca(ClO)2+H2O+CO2=CaCO3+2HClO , 2HClO2HCl+O2↑,故A错误; B. 氯水见光分解,实验室的氯水需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故B正确; C. 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HCl,不能用用饱和Na2CO3溶液,因为发生反应:Na2CO3+H2O+CO2=2NaHCO3↓,故C错误; D. 金属钠可保存在煤油等密度小于钠的有机溶剂中,四氯化碳(密度大于水),钠浮在上面,起不到隔绝氧气和水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B。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B.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C. 氯气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气是电解质 D. 氧化剂失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得电子总数 【答案】B 【解析】 【详解】A. 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NO、NO2等不是酸性氧化物,Mn2O7是金属氧化物,但是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 B.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也可能金属氧化物,如Mn2O7等,故B正确; C. 氯气的水溶液能导电,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是强电解质,HClO是弱电解质,但氯气是单质,氯气不是电解质,故C错误; D. 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故D错误; 故选B。 13.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H+、NO3-、ClO-、Mg2+ B. Na+、Mg2+、SO42-、OH- C. Cu2+、Ba2+、NO3-、CO32- D. K+、Na+、OH-、Cl- 【答案】D 【解析】 【详解】A. H+和ClO-生成弱酸HClO,故A错误; B. Mg2+和OH-生成Mg(OH)2沉淀,故B错误; C. CuCO3、BaCO3是难溶物质,故C错误; D. K+、Na+、OH-、Cl-之间不产生沉淀、气体和水,故D正确; 故选D。 14. 下列物质肯定为纯净物的是( ) A. 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B. 只有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 C. 只有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D. 只有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构成的物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氧气和臭氧,故A错误;B、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两者混合在一起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C、只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故C正确.D、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氧化钠与过氧化钠,故D错误; 故选C。 15.下列实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 将一小块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能得到红色的铜 B.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待测液,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到火焰呈黄色,则表明待测液中一定含有Na+而不含K+ C. 加入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D. 加入氯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Ag+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将一小块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再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A错误; B.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待测液置于酒精灯外焰灼烧时,焰色反应为黄色,一定含有钠元素,说明溶液中含有Na+,但钾离子要经过蓝色的钴玻璃来看,否则无法判断,故B错误; C. 溶液中可能含有HCO3-、CO32-等离子,故C错误; D. 产生沉淀一定是氯化银,故原溶液中一定存在Ag+,故D正确。 故选:D。 16.已知反应:O3+2I−+H2O=O2+I2+2O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氧化性:O3>I2 B. H2O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C. O2为还原产物 D. 反应生成1个I2时转移2个电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O3+2I-+H2O=O2+I2+2OH-中,I元素的化合价由-1升高为0价,O元素的化合价由0降低为-2价,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分析解答。 【详解】A.I元素的化合价由-1升高为0价,I2为氧化产物,O元素的化合价由0降低为-2价,O3是氧化剂,则氧化性:O3>I2,故A正确; B.H2O中H、O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故B正确; C.从O3到O2,O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O2不是还原产物,故C错误; D.I元素的化合价由-1升高为0价,反应生成1个I2时转移2个电子,故D正确; 故选C。 17.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 A. 碳酸氢钙溶液跟盐酸反应:HCO3-+H+=H2O+CO2↑ B. 氯气跟水反应:Cl2+H2O=2H++Cl-+ClO- C. 碳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混合HCO3-+OH-=CO32-+H2O D. 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盐酸CO32-+2H+=CO2↑+H2O 【答案】A 【解析】 【详解】A. 碳酸氢钙溶液跟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HCO3-+H+=H2O+CO2↑,故A正确; B. 氯气跟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是强酸,HClO是弱酸:Cl2+H2OH++Cl-+HClO,故B错误; C. 少量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的离子反应方程式:Ca2++2HCO3-+2OH-═CaCO3↓+2H2O+CO32-; 足量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Ca2++OH-+HCO3-═H2O+CaCO3↓;故C错误; D. 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盐酸,只生成碳酸氢钠:CO32-+H+=HCO3-,故D错误; 故选A。 18.某同学将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足够长时间,观察到下列现象:银白色→变灰暗→变白色→出现液滴→白色固体→白色粉末。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表面迅速变暗是因为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Na2O B. 出现液滴原因是生成的Na2CO3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表面形成了溶液 C. 最后白色粉末为碳酸钠粉末 D. 最后白色粉末的质量比金属钠质量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因钠很活泼,易被氧化,则金属钠在空气中易氧化形成氧化钠,出现表面变暗现象,故A正确; B.氧化钠与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表面形成了溶液,故B错误; C.生成的氢氧化钠再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的结晶水合物,最终风化变成的白色粉末为碳酸钠,故C正确; D. 最后白色粉末为碳酸钠,质量比金属钠的质量大,故D正确; 故选B。 19.为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有4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以下四种不同的方案,其中方法和现象判断正确的是( ) A. 分别加入1mol/L的盐酸溶液,看有无气泡产生 B. 分别取样配成溶液,滴加Ca(OH)2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 C. 用铂丝蘸取固体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 D. 分别取样在试管中加热,将可能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有无白色浑浊 【答案】D 【解析】 【详解】A.分别加入1mol/L的盐酸溶液,Na2CO3和NaHCO3都能产生气泡。故不可以鉴别二者。错误。 B.分别取样配成溶液,滴加Ca(OH)2溶液,都会产生白色CaCO3沉淀. 故不可以鉴别二者。错误。 C.因为都是钠元素的化合物,所以焰色反应都是使火焰呈黄色,故不可以鉴别它们。错误。 D. Na2CO3稳定受热不分解,而NaHCO不3稳定受热分解产生CO2,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观察有无白色浑浊就可以鉴别二者。正确。 故答案选D。 20.某同学用下列装置进行有关Cl2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实验现象证明氯气无漂白作用,氯水有漂白作用 B 图中:收集氯气 C. 图中:生成棕黄色的烟,加少量水溶解得到蓝绿色溶液 D. 图中:若气球干瘪,证明可与NaOH溶液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氯气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而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氯气无漂白性,有漂白性的是氯水,故A正确; B、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氯气时导气管应该长进短出,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防止大气污染,故B正确; C、铜丝在氯气能够燃烧生成氯化铜固体,产生棕黄色的烟,氯化铜溶于水,溶液呈蓝绿色,故C正确; D、氯气能溶于水,也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导致烧瓶中气体的压强减小,气球会由瘪变大,故D错误; 故选D。 21.M2O 7 x-与S2- 在酸性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M2O7x-+3S2-+14H+=2M3++3S↓+7H2O,则M2O7x- 中M 的化合价为( ) A. +7 B. +2 C. +6 D. +4 【答案】C 【解析】 【分析】已经配平的离子方程式应符合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关系,离子的化合价等于离子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据此进行计算判断。 【详解】题中所给离子方程式已经配平,据电荷守恒14-x-3×2=2×3,得x=2。设M2O7x- 中M 的化合价为+n,则(+n)×2+(-2)×7=-x,得x=6。 本题选C。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2.现有下列十种物质:①液态HCl ②NaHCO3 ③NaCl溶液 ④CO2 ⑤蔗糖晶体 ⑥Ba(OH)2 ⑦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 ⑧NH3•H2O ⑨空气 ⑩Al2(SO4)3 (1)上述十种物质中有两种物质在水溶液中可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H++OH-=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胃液中含有盐酸,胃酸过多的人常有胃疼烧心的感觉,易吐酸水,服用适量的小苏打(NaHCO3),能治疗胃酸过多,请写出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如果病人同时患胃溃疡,为防胃壁穿孔,不能服用小苏打,此时最好用含Al(OH)3的胃药(如胃舒平),它与胃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4)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硫酸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Ba(OH)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Ba(OH)2+2HCl=BaCl2+2H2O (2). NaHCO3=Na++HCO3-(或NaHCO3=Na++HCO3- HCO3- H++CO32-,第二步写错不得分) (3). HCO3-+H+═H2O+CO2↑ (4). Al(OH)3+3H+═3H2O+Al3+ (5). Ba2++SO42-+2H++2OH-═2H2O+BaSO4↓ (6). CO2+OH-=HCO3- 【解析】 【分析】(1)离子方程式为:H++OH-═H2O,可表示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离子反应; (2)碳酸为弱电解质,HCO3-不拆开; (3)NaHC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Al(OH)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 (4)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向Ba(OH)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反应生成碳酸氢钡。 【详解】(1)离子方程式为:H++OH-═H2O,可表示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离子反应,如Ba(OH)2+2HCl=BaCl2+2H2O; (2)碳酸为弱电解质,HCO3-不拆开,NaHCO3=Na++HCO3-(或NaHCO3=Na++HCO3- ,HCO3-H++CO32-,第二步写错不得分); (3)NaHC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离子反应为HCO3-+H+═H2O+CO2↑;Al(OH)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离子反应为Al(OH)3+3H+═3H2O+Al3+; (4)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离子反应为Ba2++SO42-+2H++2OH-═2H2O+BaSO4↓,向Ba(OH)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反应生成碳酸氢钡,离子反应为CO2+OH-=HCO3-。 23.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存在大量Ag+、Mg2+、Fe3+、Cu2+、Na+中的几种。填写下列空白: (1)不用做任何实验就可以肯定原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稀硝酸,沉淀不消失,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有关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取(2)的滤液加过量的NaOH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肯定有______离子,有关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__________。(填编号) A.Cl- B.NO3- C.CO32- D.OH- 【答案】(1). Fe3+、Cu2+ (2). Ag+ (3). Ag++Cl-=AgCl↓ (4). Mg2+ (5). Mg2++2OH-=Mg(OH)2↓ (6). B 【解析】 【分析】(1)有颜色的离子不用做实验就能判断是否存在; (2)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稀硝酸,沉淀不消失,说明含有Ag+; (3)能和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是Mg2+; (4)溶液中一定含银离子,与银离子结合生成沉淀的不能存在。 【详解】(1)有颜色的离子不用做实验就能判断是否存在,溶液无色说明不含Cu2+、Fe3+; (2)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稀硝酸,沉淀不消失,说明含有Ag+,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g++Cl-=AgCl↓; (3)能和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是Mg2+,离子反应方程式为Mg2++2OH-═Mg(OH)2↓; (4)原溶液中存在Ag+,则Cl- 不能共存,原溶液中肯定有Mg2+,故CO32-、OH-不能与其共存,硝酸根离子不与所给的任何离子生成沉淀,故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硝酸根,故选B。 24.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制ZnCl2的5种方法(要求方程式中除可以出现Zn、Cu外,不得出现其他金属元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Zn+Cl2=ZnCl2 (2). Zn+2HCl= ZnCl2+H2↑ (3). ZnO+2HCl= ZnCl2+H2O (4). Zn(OH)2+2HCl= ZnCl2+2H2O (5). ZnCO3+2HCl= ZnCl2+CO2↑+2H2O 【解析】 【分析】含锌物质有:单质、氧化物、碱、盐,根据它们的性质制备ZnCl2。 【详解】含锌的物质有:单质、氧化物、碱、盐,根据它们的性质制备ZnCl2。 (1). 单质与非金属反应:Zn+Cl2=ZnCl2 ; (2). 单质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Zn+2HCl= ZnCl2+H2↑; (3). 氧化物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ZnO+2HCl= ZnCl2+H2O; (4). 碱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Zn(OH)2+2HCl= ZnCl2+2H2O; (5). 盐和酸反应生成盐和酸:ZnCO3+2HCl= ZnCl2+CO2↑+2H2O。 25.(1)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lvioCacsce 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 分子。N4与N2是氮元素的______________,它们的性质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2)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是由硫黄粉、硝酸钾和木炭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爆炸时的反应为S+2KNO3+3C= K2S+N2↑ +3CO2↑,反应中被还原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过氧化钠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常温下,将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可以得到一种漂白液,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漂白液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____(填名称)。 【答案】(1). 同素异形体 (2). 不同 (3). S、KNO3 (4). 2Na2O2+2CO2=2Na2CO3+O2 (5). Na2O2 (6). Na2O2 (7). Cl2+2OH-=ClO-+Cl-+H2O (8). 次氯酸钠 【解析】 【分析】(1)由同一种元素组成不同性质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价态变化规律,结合S+2KNO3+3C= K2S+N2↑ +3CO2↑反应进行分析; (3)过氧化钠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Na2O2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 (4)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据此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详解】(1)N4与N2都是由氮元素组成的两种单质,N4与N2是氮元素的同素异形体,由于分子组成结构不同,它们的性质不同。 (2)S+2KNO3+3C= K2S+N2↑ +3CO2↑,反应中硫元素和氮元素化合价降低,是氧化剂,反应中被还原的物质是S、KNO3; (3)过氧化钠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Na2O2在反应中氧元素一部分由-1价变成0价,一部分由-1价变成-2价,故氧化剂是Na2O2,还原剂是Na2O2。 (4)在常温下,将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可以得到一种漂白液,产物为氯化钠和次氯酸钠,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2+2OH-=ClO-+Cl-+H2O。该漂白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 26.现有下列反应: ①2H2O+Cl2+SO2=H2SO4+2HCl ②KMnO4+ HCl(浓)= KCl+ MnCl2+ Cl2↑+ H2O(未配平) 针对上述两个反应回答: (1)用单线桥标出①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写在答题卡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配平②___KMnO4+___HCl(浓)=___KCl+___MnCl2+___Cl2↑+___H2O 写出②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友情提示:MnCl2易溶于水)②中氧化剂与还原剂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 (3)反应②中氯化氢表现出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l2、SO2和KMnO4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 2 (3). 16 (4). 2 (5). 2 (6). 5 (7). 8 (8). 2MnO4-+16H++10Cl-=2Mn2++5Cl2↑+8H2O (9). 1:5 (10). 酸性、还原性 (11). KMnO4 >Cl2>SO2 【解析】 【分析】(1)根据还原剂失电子,转移给氧化剂进行单线桥标注,注意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分析电子转移的总数; (2)根据电子守恒、原子守恒进行配平,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分析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分子数之比; (3)反应②中氯化氢中氯元素部分化合价升高,表现出的性质是酸性、还原性。 (4)根据氧化性:氧化剂大于氧化产物进行分析。 【详解】(1)该反应中S元素化合价由+4价变为+6价、Cl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用单线桥标出①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该反应中Mn元素化合价由+7价变为+2价、部分Cl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部分Cl元素化合价不变,其转移电子总数为10,则KMnO4的系数为2,氯气系数为5,结合原子守恒配平方程式为:2KMnO4+16HCl=2MnCl2+5Cl2↑+2KCl+8H2O;②的离子方程式 2MnO4-+16H++10Cl-=2Mn2++5Cl2↑+8H2O;②中氧化剂(KMnO4)与还原剂(HCl)分子数之比为2:10=1:5; (3)反应②中氯化氢表现出的性质是酸性、还原性; (4)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由①氧化性:Cl2>SO2,由②氧化性:KMnO4 >Cl2,Cl2、SO2和KMnO4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KMnO4 >Cl2>SO2。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