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8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疆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新疆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1. 仪器名称为“容量瓶”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 该仪器为圆底烧瓶,故A不符合; B. 该仪器为分液漏斗,故B不符合; C. 该仪器为容量瓶,故C符合; D. 该仪器为锥形瓶,故D不符合; 答案为C。 2. 在NaCl和NaBr的混合溶液中,Na+、Br—、Cl—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5:3:2 B. 3:2:2 C. 5:4:1 D. 3:2:1 【答案】B 【解析】 【详解】电解质混合溶液呈电中性,由电荷守恒可知:c(Na+)=c(Br-)+c(Cl-)。 A.Na+、Br-、Cl-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5:3:2,满足c(Na+)=c(Br-)+c(Cl-),故A不选; B.Na+、Br-、Cl-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3:2:2,则c(Na+)≠c(Br-)+c(Cl-),故B选; C.Na+、Br-、Cl-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5:4:1,满足c(Na+)=c(Br-)+c(Cl-),故C不选; D.Na+、Br-、Cl-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3:2:1,满足c(Na+)=c(Br-)+c(Cl-),故D不选; 故选B。 3. 下列溶液中的c(Cl−)与150 mL 1mol/L AlCl3溶液中的c(Cl−)相等的是 A. 150 mL 1 mol/L NaCl溶液 B. 25 mL 3 mol/L NH4Cl溶液 C. 75 mL 2 mol/L MgCl2溶液 D. 75 mL 2 mol/L FeCl3溶液 【答案】B - 20 - 【解析】 150mL1mol/L的AlCl3溶液中的c(Cl-)=1mol/L×3=3mol/L。A、150mL 1mol/L的NaCl溶液中c(Cl-)= c(NaCl)=1mol/L,故A错误;B、25 mL 3 mol/L NH4Cl溶液中c(Cl-)=3mol/L,故B正确;C、75 mL 2 mol/L MgCl2溶液中,c(Cl-)= 2mol/L×2=4mol/L,故C错误;D、75 mL 2 mol/L FeCl3溶液中,c(Cl-)=2mol/L×3=6mol/L,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注意溶液中溶质离子的浓度与溶液体积无关,只取决于物质电离出的离子的数目多少与溶质的浓度。 4. 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和交叉分类,HNO3应属于( ) ①酸 ②氢化物 ③氧化物 ④含氧酸 ⑤难挥发性酸 ⑥强氧化性酸 ⑦一元酸 ⑧化合物 A.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 ①④⑥⑦⑧ C. ①⑧ D. ①④⑤⑥⑦ 【答案】B 【解析】 【详解】硝酸属于混合物,为重要的三大强酸之一,是一种易挥发的强氧化性的一元含氧酸,氢化物是只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氢元素,氧化物是只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故HNO3不是氢化物也不是氧化物,B正确。 5.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64 g SO2含有氧原子数为1NA B. 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1的MgCl2溶液,含有Cl-数为1NA C. 标准状况下,22.4 L H2O的分子数为1NA D. 常温常压下,14 g N2含有分子数为0.5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64 g SO2的物质的量为=1mol,,1个SO2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故64 g SO2含有氧原子数为2NA,A错误; B.物质的量浓度0.5 mol·L-1的MgCl2溶液,由于没有给出体积,所以无法计算含有Cl-数目,B错误; C.标准状况下,H2O为液体,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22.4 L H2O的物质的量,C错误; - 20 - D.常温常压下,14 g N2的物质的量为=0.5mol,故14 g N2含有分子数为0.5NA,D正确; 答案选D。 6.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化学反应属于3 区域的( ) A. Cl2+2KBr = Br2+2KCl B. 2NaHCO3 Na2CO3+H2O+CO2↑ C. 4Fe(OH)2+O2+2H2O =4Fe(OH)3 D 2Na2O2+2H2O =4NaOH+ O2↑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区域3的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但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以此来解答。 【详解】A.Cl2+2KBr═Br2+2KCl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A项错误; B.2NaHCO3 Na2CO3+H2O+CO2↑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B项错误; C. 4Fe(OH)2+O2+2H2O =4Fe(OH)3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C项错误; D. 2Na2O2+2H2O =4NaOH+ O2↑不属于化合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不是置换反应,-1价O元素化合价一部分升高到0价,一部分降低到-2价,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项正确; 答案选D。 7. 金属钠的焰色反应的颜色是 A. 黄色 B. 绿色 C. 紫色 D. 红色 【答案】A 【解析】 【详解】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的现象叫做焰色反应,焰色反应属于元素的性质,K - 20 - 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金属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答案选A。 8. M(NO3)2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M(NO3)2 2MO+4NO2↑+O2↑。加热29.6 g M(NO3)2使其完全分解,在标准状况下收集11200 mL的气体,那么M的摩尔质量是( ) A. 64 g·mol-1 B. 24 g·mol-1 C. 65 g·mol-1 D. 40 g·mol-1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标准状况下收集气体的体积为11.2L,物质的量为,根据反应方程式2M(NO3)2 2MO+4NO2↑+O2↑可知生成0.4mol NO2、0.1mol O2,则29.6g M(NO3)2的物质的量为0.2mol,M(NO3)2的摩尔质量为:,所以M的摩尔质量为:(148-62×2)g/mol =24g/mol; 答案选B。 9. 下列关于氯气和氯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氯气是一种无色、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 B. 红热的铁丝在Cl2中剧烈燃烧生成FeCl2 C. 新制氯水能杀菌消毒是因为Cl2有毒,能毒杀细菌 D. 氯水放置数天后酸性增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氯气是一种黄绿色、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故A错误; B、氯气的氧化性较强,红热的铁丝在Cl2中剧烈燃烧生成FeCl3,故B错误; C、新制氯水能杀菌消毒是因为Cl2溶于水生产了次氯酸,次氯酸能杀菌消毒,故C错误; D、氯水放置数天后,次氯酸分解生成盐酸,酸性增强,故D正确; 故选D。 10. 下列逻辑关系图中正确的是 - 20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溶液、胶体为并列的分散系,则图中二者不能交叉,故A错误; B.置换反应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某些化合、分解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图示合理,故B正确; C.碳酸钠属于钠盐和碳酸盐,碳酸钾属于钾盐和碳酸盐,应出现交叉关系,故C错误; D.电解质必须为化合物,则化合物包含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B。 11. 下列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常作还原剂的一组是 A. HNO3、Cl2、FeCl3、KMnO4 B. Al、CO、O2、H2 C. Zn、C、H2、CO D. KClO3、MnO2、C、Fe - 20 - 【答案】C 【解析】 【详解】A、HNO3、Cl2、FeCl3、KMnO4这几种物质都是常见的氧化剂,故A不合题意; B、氧气是常见的氧化剂,其余为还原剂,故B不合题意; C、Zn、C、H2、CO这几种物质都是还原剂,故C正确; D、KClO3和MnO2都是常见的氧化剂,其余为还原剂,故D错误。 答案选C。 12. 在甲、乙两烧杯中分别加入含等物质的量的硫酸溶液,再向甲烧杯中加入m g镁,向乙烧杯中加入m g锌。完全反应后,有一烧杯中仍有金属未溶解,则每一烧杯中反应前H2SO4的物质的量X的值是( ) A. m/24<X<m/65 B. X≥m/24 C. m/24>X≥m/65 D. X≤m/65 【答案】C 【解析】 【详解】甲中加入mgMg,乙中加入mgZn,反应结束后,一烧杯中仍有金属未溶解,由Zn、Mg均为+2价金属,均发生M+H2SO4═MSO4+H2↑,由n=可知,等质量时,Zn的摩尔质量大,其物质的量少,在反应中可全部溶解,则未溶解的金属为Mg。若Zn恰好完全反应,则消耗硫酸为mol,若Mg恰好完全反应,则消耗硫酸为mol,因一烧杯中仍有金属未溶解,则硫酸的物质的量为>X≥,故选C。 13. 能与CO2反应放出氧气的物质是 A. Na2O2 B. Na2O C. NaOH D. NaCl 【答案】A 【解析】 【详解】A.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符合题意,故A正确; B.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D.氯化钠和二氧化碳之间不会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答案选A。 14.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20 - A. 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 B. 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产物也相同 C. 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物气体,在空气中都能温室存在 D. 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震荡后溶液显红色 【答案】A 【解析】 【详解】A、酸性氧化物是能够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因为SiO2+2NaOH=Na2SiO3+H2O,故A正确; B、Na2O和Na2O2元素组成虽然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它们与CO2的反应如下:Na2O+CO2=Na2CO3; 2Na2O2+2CO2=2Na2CO3+O2 ,产物不同,故B错误; C、NO在空气中易发生反应:2NO+O2═2NO2,故C错误; D、因为新制氯水中含有HCl和HClO,滴入少量的紫色石蕊的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故D错误。 故选A。 15. 反应KIO3+6KI=3I2+KI+3 H2O,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1:1 B. 1:6 C. 1:5 D. 5:1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反应KIO3+6KI=3I2+KI+3 H2O中,KIO3中的I由+5价全部转化为0价的I2,6个KI中的I有1个转化为KI,I的价态不变,另外的5个转化为0价的I2,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故选C。 16.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 A. 胶体的分散质能透过滤纸 B. 胶体是纯净物,其他分散系是混合物 C. 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D. 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 【答案】D 【解析】 【详解】A.胶体的分散质能透过滤纸,溶液中的溶质也能透过滤纸,不能证明胶体的存在, - 20 - A不正确; B.胶体属于分散系,是混合物,B不正确; C.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这是胶体的性质,不是本质特征,C不正确; D.胶体区分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D正确; 故选D。 17. 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标准状况下,某种和的混合气体mg含有b个分子,则ng该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所占体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和的混合气体mg含有b个分子可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g/mol = g/mol,则ng该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所占体积为×22.4L/mol=,故选A。 18. 将某元素的单质0.1mol与Cl2充分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单质的质量增加了7.1g,这种元素可能是( ) A. Mg B. Fe C. Na D. Al 【答案】A 【解析】 【详解】0.1mol单质与足量氯气反应后质量增加7.1g,则参加反应的氯气的质量为7.1g,其物质的量为=0.1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金属在反应中的化合价为=+2价,Mg与氯气反应表现+2价,Fe与氯气反应表现+3价,Na与氯气表现+1价,Al表现+3价,故选A。 19. 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中往往含有 - 20 - ①苛性钠 ②小苏打 ③氯化钠 ④氢氧化铝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胃酸的主要成分为盐酸,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要满足两点:①能与盐酸反应②反应温和且不能具有强腐蚀性。 【详解】胃酸的主要成分为盐酸, ①苛性钠为氢氧化钠,虽然能中和过多的胃酸,但反应剧烈且腐蚀性强,故①不选; ②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可以与盐酸反应,反应温和且对人体基本无伤害,故②可选; ③氯化钠与盐酸不反应,不能中和胃酸,故③不选; ④氢氧化铝可以与盐酸反应,反应温和且对人体基本无伤害,故④可选; 答案选C。 20. 下列用单、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反应中,Cl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Na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转移2e-电子,用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正确,故A不选; B.反应中,C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4价失去4e-电子、Cu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得到2e-电子,用双线桥表示该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正确,故B不选; C.反应中,Cl元素化合价由+5价变为-1价、O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转移12e-电子,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正确,故C不选; - 20 - D.反应中,C单质中的C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失去2e-电子、二氧化碳中的C元素化合价由+4价变为+2价得到2e-电子,得失电子标注错误,故D选; 故选D。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单线桥中的起点为还原剂,即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终点为氧化剂,即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 21. 某溶液中仅含有H+、Al3+、Cl-、四种离子,其中H+ 的浓度为0.5 mol·L-1, Cl-的浓度为0.2 mol·L-1,Al3+的浓度为0.1 mol·L-1,则的浓度是 A. 0.15 mol·L-1 B. 0.25 mol·L-1 C. 0.3 mol·L-1 D. 0.4 mol·L-1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有c(H+) + 3c(Al3+) = c(Cl-) + 2c(),即0.5 mol/L + 3×0.1 mol/L = 0.2 mol/L + 2c(),解得c() = 0.3 mol/L; 故选:C。 22. 在标准状况下,ag气体X与bg气体Y的分子数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等质量的X和Y体积之比为b:a B. 同温同压下,气体X和气体Y的气体摩尔体积之比为b:a C. 25℃时,1g气体X和1g气体Y的原子数之比为a:b D. 同物质的量的气体X和Y的质量之比为b:a 【答案】A 【解析】 分析】 ag气体X与bg气体Y的分子数相同,根据N=nNA可知,二者物质的量相等,根据M=m/n可知,X、Y的摩尔质量之比为a:b。 【详解】A、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相同质量时,其体积之比与其摩尔质量成反比,所以标准状况下,等质量的两种气体体积之比为b:a,A正确; B、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为定值,则同温同压下,气体X和气体Y的气体摩尔体积之比1:1,B错误; - 20 - C、不能确定每个X、Y分子含有的原子数目,所以无法计算含有原子数目之比,C错误; D、相同物质的量时,其质量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为a:b,D错误; 答案选A。 23. 用下列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甲图装置可证明ρ(煤油)< ρ(钠) < ρ(水) B. 用乙图装置制备Fe(OH)2 C. 用丙图装置制取金属锰 D. 用丁图装置制取氯气 【答案】D 【解析】 A.由图可知,钠在水与煤油液面中间,则可知钠的密度比水的小,比煤油的大,故A正确;B.由图可知,利用Fe和稀硫酸制FeSO4的同时除去液面上方空气,防止制备时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故B正确;C.由图可知,Al与二氧化锰发生铝热反应生成Mn,故C正确;D.MnO2和浓盐酸混合加热可制氯气,不能用稀盐酸代替,故D错误;故选D。 24.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加点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能完全消耗的是 ( ) A. 在5×107Pa、500℃和铁触媒催化的条件下,用1mol氮气和4mol氢气合成氨 B. 标准状况下,将1g铁片投入15mL18.4 mol·L-1的硫酸中 C. 向150mL3 mol·L-1的硝酸中加入6.4g铜 D. 用50mL8 mol·L-1浓盐酸与10g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氯气 【答案】C 【解析】 【分析】 A.合成氨反应为可逆反应; B.18.4 mol·L-1的硫酸为浓硫酸,标况下铁遇浓硫酸发生钝化; C.根据铜与硝酸反应关系如下:Cu---4HNO3,,3Cu---8HNO3;结合题给铜、硝酸的量可知,铜完全反应; D. 随反应的进行,浓盐酸变为稀盐酸,稀盐酸与二氧化锰不反应。 - 20 - 【详解】A. 合成氨反应为可逆反应,则氢气不能完全消耗,故A不选; B. 18.4 mol·L-1的硫酸为浓硫酸,标况下与铁发生钝化,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则铁不能被完全消耗,故B不选; C.铜的物质的量为6.4/64=0.1mol,硝酸的量为3×0.15=0.45mol,0.1mol铜消耗硝酸的量在0.4mol---0.27 mol之间,硝酸足量,铜可以完全反应,C正确; D. 随反应的进行,浓盐酸变为稀盐酸,稀盐酸与二氧化锰不反应,则盐酸不能完全消耗,故D不选;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选项C。 25. 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则操作、现象、结论均正确的是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先滴加BaCl2溶液再滴加HCl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SO42- B 加CCl4,振荡、静置 上层溶液显紫色 原溶液中有I2 C 用洁净铁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火焰呈黄色 原溶液中有Na+ D 滴加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试纸不变蓝 原溶液中无NH4+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溶液中先滴加BaCl2溶液再滴加HCl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 - 20 - -或Ag+等,A错误; B、四氯化碳把碘从水溶液中萃取出来,四氯化碳密度比水大,下层溶液显紫色,B错误; C、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用洁净铁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则原溶液中有Na+,C正确; D、氨气极易溶于水,若溶液中含有少量的NH4+时,滴加稀NaOH溶液不会放出NH3,所以需要加热,D错误; 答案选C。 26. 化学实验中有时需要将某些溶液或试剂进行酸化,下列酸化方法正确的是 A. 检验C2H5Cl中的氯元素:先将C2H5Cl与NaOH溶液混合后加热,再加盐酸酸化 B. 提高KMnO4溶液的氧化能力:用盐酸将KMnO4溶液酸化 C. 鉴定溶液中是否有Fe2+:先将溶液用硝酸酸化,再加入KSCN溶液 D. 检验溶液中是否有SO42-:先将溶液用足量的盐酸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检验需要使用硝酸银,酸化时不能使用盐酸,因为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干扰实验,应使用HNO3酸化,A错误; B.盐酸可以与高锰酸钾反应,故不能用盐酸酸化高锰酸钾,应使用稀硫酸酸化,B错误; C.检验亚铁离子,应该先加入硫氰化钾,溶液不显红色,再加入硝酸氧化亚铁离子变成铁离子,溶液变红,C错误; D.检验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先加入盐酸酸化,排除其他离子的干扰,再加入氯化钡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离子,D正确; 故选D。 27. 在无色的强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Na+、Al3+、NO、Cl- B. K+、Na+、Cl-、AlO C. Fe2+、K+、SO、Cl- D. Na+、HCO、K+、NO 【答案】B 【解析】 【详解】A.强碱性溶液中含有OH-,Al3+不能大量共存,A不符合题意; B.K+、Na+、Cl-、AlO在强碱性溶液中互相不反应且不与OH-反应,均为无色离子,B - 20 - 符合题意; C.Fe2+为浅绿色,且不能在强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C不符合题意; D.强碱性溶液中含有OH-,HCO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28. 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NaHCO3的实验,经过制取氨气、制取NaHCO3、分离NaHCO3、干燥NaHCO3四个步骤,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制取氨气 B. 制取碳酸氢钠 C. 分离碳酸氢钠 D. 干燥碳酸氢钠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的氨气和氯化氢在试管口遇冷又生成氯化铵固体,不能用加热氯化铵固体的方法制备氨气,错误; B、气流方向错,应该从右侧导管通入CO2气体,错误; C、从溶液中分离出碳酸氢钠固体用过滤的方法,正确; D、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不能用该装置干燥碳酸氢钠,错误。 答案选C 29. 下列各组物质中,满足下图物质一步转化关系的选项是 选项 X Y Z - 20 - A Na NaOH NaHCO3 B Cu CuSO4 Cu(OH)2 C C CO CO2 D Si SiO2 H2SiO3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Na和H2O反应可以生成NaOH,NaOH和过量的CO2反应生成NaHCO3,NaHCO3不能转化为Na,A错误; B、Cu和浓H2SO4反应生成CuSO4,CuSO4和NaOH反应生成Cu(OH)2,Cu(OH)2不能转化为Cu,B错误; C、C和O2反应生成CO,CO再和O2反应生成CO2,CO2和C在高温下反应生成CO,C正确; D、Si和O2反应生成SiO2,SiO2不能转化为H2SiO3(需要先用NaOH溶解SiO2,再向所得溶液加入酸),H2SiO3也不能转化为Si,D错误; 故答案选C。 30. 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5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 A. ⑤②④③① B. ④①②⑤③ C. ②⑤④①③ D. ①④②⑤③ 【答案】C 【解析】 【分析】 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 - 20 - 及泥沙,可以加过量的氯化钡除去硫酸根离子,然后用碳酸钠去除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盐酸要放在最后,来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加氢氧化钠和氯化钡无先后顺序要求。 【详解】泥沙可用过滤除掉,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行,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的碳酸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离子都沉淀了,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蒸发除掉水和过量的氯化氢,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④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①过滤,③加适量的盐酸;(或者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④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①过滤,③加适量的盐酸)。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⑤④②①③或②⑤④①③。故答案选C。 【点睛】在粗盐提纯过程中,碳酸钠的作用是去除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所以一定要在加入氯化钡之后进行添加。 31. 实验室里可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氯酸钾、次氯酸钠,并验证氯水的性质。 图中①为氯气发生装置,②的试管中盛有的溶液,并置于热水浴中,③的试管中盛有的溶液,并置于冰水浴中,④的试管中加有紫色石蕊试液,⑤为尾气吸收装置。 (1)制取氯气时,在烧瓶中先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固体,再通过_________(填写仪器名称)向烧瓶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填写试剂名称)。 (2)为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可在①和②之间安装盛有__________(选填字母编号)的净化装置。 a.碱石灰 b.饱和食盐水 c.浓硫酸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本实验制取次氯酸钠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20 - (4)比较制取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条件,可以初步得到的结论是__。 (5)反应完毕经冷却后,②的试管中有大量晶体析出,图中符合该晶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的曲线是___________(选填字母);从②的试管中分离该晶体的操作是___________(填写实验操作名称)。 (6)实验中可观察到④的试管中溶液颜色会发生变化:最初溶液由紫色变为_________,随后溶液逐渐变为无色,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分液漏斗 (2). 浓盐酸 (3). b (4). (5). 反应物的温度和浓度影响氯气发生歧化产物的类型 (6). M (7). 过滤 (8). 红色 (9).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将石蕊氧化为无色 【解析】 【分析】 (1)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加热制取氯气,浓盐酸盛放在分液漏斗中; (2)饱和食盐水能溶解氯化氢气体并减小氯气的溶解度; (3)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 (4)温度与浓度不同,影响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5)冷却后②的试管中有大量晶体析出,说明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从②的试管中分离该晶体,属于固液分离; (6)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详解】(1)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加热制取氯气,浓盐酸盛放在分液漏斗中,所以制取氯气时,在烧瓶中先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固体,再通过分液漏斗向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浓盐酸; (2)饱和食盐水能溶解氯化氢气体并减小氯气的溶解度,为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可在①和②之间安装盛有饱和食盐水的净化装置,选b; (3)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0 - (4)制取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条件有两个不同点:①制取温度不同;②制取时碱的浓度也不同,可以初步得到的结论是反应物的温度和浓度影响氯气发生歧化产物的类型。 (5)冷却后②的试管中有大量晶体析出,说明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图中符合该晶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的曲线是M;从②的试管中分离该晶体,属于固液分离,方法是过滤; (6)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④的试管中溶液颜色会发生变化:最初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次氯酸将石蕊氧化为无色随后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32. 如图表示配制100mL0.100molL﹣1Na2CO3溶液的几个关键实验步骤和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该容量瓶必须是_____。 ①干燥的 ②瓶塞不漏水的 ③用欲配制的溶液润洗过的 ④以上三项均须要求的 (2)若用Na2CO3•10H2O来配制溶液,需要称量晶体_____克。若所称取的晶体已经有一部分失去了结晶水,则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_____。(填“大/小”) (3)写出配制溶液中所需要用到玻璃仪器的名称:烧杯、_____。 (4)步骤B通常称为转移,步骤A通常称为_____。步骤D称为_____,若没有步骤D,则配制的浓度偏_____。(填“大/小”)。 (5)将上述实验步骤A﹣F按实验过程先后次序排列_____。 【答案】 (1). ② (2). 2.9 (3). 大 (4). 玻璃棒,胶头滴管、100 mL容量瓶 (5). 定容 (6). 洗涤 (7). 小 (8). CBDFAE 【解析】 【分析】 (1)根据容量瓶是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仪器,结合溶液的均一性、稳定性分析; (2)根据n=c·V计算溶质Na2CO3的物质的量,根据C元素守恒,根据Na2CO3•10H2O的物质的量等于Na2CO3的物质的量,根据m=n·M计算Na2CO3•10H2O的质量;根据c=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或对溶液的体积的影响判断; - 20 - (3)根据实验操作的步骤以及每步操作需要仪器确定反应所需仪器; (4)用胶头滴管滴加溶液的操作名称是定容;步骤D用蒸馏水洗涤玻璃棒的操作名称是洗涤;根据c=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或对溶液的体积的影响判断; (5)根据配制溶液的实验操作过程进行实验步骤排序。 【详解】(1)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将一定质量或体积的溶质按溶液的体积在选定的容量瓶中定容的,故容量瓶是否干燥对所配溶液无影响;②瓶塞不漏水的,使用前需检漏;③用所配的溶液润洗容量瓶会有一部分溶质沾到容量瓶内壁上,溶质多;④只需要②; 故合理选项是②; (2)配制 100 mL 0.100 mol/L Na2CO3溶液需要Na2CO3•10H2O的物质的量为n(Na2CO3)=0.1L×0.100mol/L=0.010mol,则根据元素守恒可知需要Na2CO3•10H2O的物质的量n(Na2CO3•10H2O)= n(Na2CO3)=0.010mol,故其质量m(Na2CO3•10H2O)=0.010mol×286g/mol=2.86g。由于托盘天平只能称量到小数点后一位,所以需要Na2CO3•10H2O的质量为2.9g;若所称取的晶体已经有一部分失去了结晶水,则晶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增大,溶质质量偏高,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 (3)根据配制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可知,配制溶液中所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100 mL容量瓶; (4)根据图示可知操作A为定容,操作D为洗涤,若没有步骤D洗涤,则溶质损失,根据物质的量浓度定义式c=进行分析,可知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少,则配制的浓度偏小; (5)由溶液配制一般步骤: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所以实验过程先后次序排列为:C、B、D、F、A、E。 【点睛】本题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注意实验步骤,结合配制溶液的步骤判断确定所使用的仪器,根据物质的量浓度定义式分析误差为易错点。 33. 实验室可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固体制备氯气。取0.2mol二氧化锰固体加入200g36%的浓盐酸(过量)中,完全反应。 (1)浓盐酸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多少?_______________ (2)产生的氯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多少?(不考虑氯气溶于水)____________ (3)在反应后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生成的AgCl沉淀的质量是多少克?_____________ 【答案】 (1). 2 mol (2). 4.48 L (3). 229.6 g - 20 - 【解析】 【分析】 (1)根据n=计算盐酸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2)根据MnO2 +4HCl(浓)MnCl2+Cl2↑+2H2O,0.2mol二氧化锰固体只消耗0.8mol的盐酸,所以盐酸过量,则根据二氧化锰求氯气的物质的量; (3)根据Cl元素守恒计算生成AgCl的质量。 【详解】(1)盐酸的物质的量为:≈2 mol,答:浓盐酸中溶质的物质的量约为2 mol; (2)发生的反应为MnO2 +4HCl(浓)MnCl2+Cl2↑+2H2O,0.2mol二氧化锰固体只消耗0.8mol的氯化氢,所以盐酸过量,生成氯气为0.2mol,标准状况下,氯气的体积为0.2mol ×22.4L/mol =4.48 L,答:产生的氯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 L; (3)原溶液中含有n(Cl﹣)=2mol,被氧化的n(Cl﹣)=0.2mol×2=0.4mol,则反应后溶液中剩余n(Cl﹣)=2mol﹣0.4mol=1.6mol,所以能生成AgCl的物质的量为1.6mol,质量为1.6mol×143.5g/mol=229.6 g,答:理论上可得229.6 gAgCl沉淀。 - 2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