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联考(6月)化学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联考(6月)化学试题 解析版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6月)化学试题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P:31 S:32 Cl:35.5 Ca:40 Cu:64 Sn:119‎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化学与材料、生活和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食品袋中常放有硅胶和铁粉,都能起到干燥的作用 B.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C.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碘的食物 D. 某新型航天服材料主要成分是由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复合而成,它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答案】D ‎【解析】分析:A.有吸水性的物质能起到干燥的作用;B.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C. 补碘常在食盐中加入KIO3固体而不是多吃富含碘的食物;D.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均为无机非金属材料。‎ 详解:A.在食品袋中放入盛有硅胶和铁粉的透气小袋,硅胶(具有吸湿性)能吸收水分,但铁是较活泼的金属,具有还原性,能防止食品被氧化,故A错误; B.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所以B选项是错误的; C.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是要多吃富含碘的食物,而是要适量摄取,C项错误; D.碳纤维的微观结构类似人造石墨,是乱层石墨结构和氮化硅属于无机物,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2. 古代的很多成语、谚语都蕴含着很多科学知识,下列对成语、谚语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爆竹声中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爆炸发生的是分解反应 B.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与胶体知识有关 C. “甘之如饴”说明糖类均有甜味 D. “玉不琢不成器”,“百炼方能成钢”发生的均为化学变化 ‎【答案】B ‎【解析】分析:A.“爆竹声中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是炸药的爆炸; B. 海市蜃楼与光线在空气中的折射有关,而空气属于胶体; C. 淀粉和纤维素属于糖类,但没有甜味; D. “玉不琢不成器”只是玉的形状改变。‎ 详解:A.“爆竹声中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是炸药的爆炸,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是分解反应,故A错误; B. 空气属于胶体,海市蜃楼是光线在延直线方向密度不同的气层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而空气属于胶体,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淀粉和纤维素属于糖类,但没有甜味,故C错误; D.“玉不琢不成器”只是玉的形状改变,是物理变化,故D错误。‎ ‎ 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3.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标准状况下,11.2L O2和22.4L NO混合并充分反应后得到的气体的分子数为NA B. 常温下0.1mol·L-1NH4NO3溶液中的氮原子数为0.2NA C. 1mol 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转移的电子数为NA D. 25℃时,1.0L 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A ‎【答案】C ‎【解析】分析:A项,11.2L O2和22.4L NO混合恰好反应生成22.4LNO2,即1molNO2,但由于存在2NO2N2O4的反应,因此得到气体分子数小于NA;B项,未注明溶液体积,无法计算溶液中含有的氮原子数;C项,1 mol Na与足量O2反应,无论生成Na2O还是Na2O2,Na都是由0价变为+1价,所以转移电子数为NA;D项,25 ℃时,1.0 L pH=13的Ba(OH)2溶液中,n(OH-)=1.0L× mol/L=0.1mol,所以含有的OH-数目为0.1NA。‎ 详解:A项,11.2L O2和22.4L NO混合恰好反应生成22.4LNO2,即1molNO2,但由于存在2NO2N2O4的反应,分子数小于NA,故A项错误;‎ B项,未注明溶液体积,无法计算溶液中含有的氮原子数,故B项错误;‎ C项,1 mol Na与足量O2反应,无论生成Na2O还是Na2O2,Na都是由0价变为+1价,所以转移电子数为NA,故C正确;‎ ‎ D项,25 ℃时,1.0 L pH=13的Ba(OH)2溶液中,n(OH-)=1.0L× mol/L=0.1mol ‎,所以含有的OH-数目为0.1NA,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计算、溶液中微粒数的计算等,A项为易错点,不要忽视二氧化氮生成四氧化二氮的反应。‎ ‎4. 下列涉及有机物的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乙烯和聚氯乙烯都能发生加成反应 B. 油脂、淀粉、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C. 黄酒中某些微生物使乙醇氧化为乙酸,于是酒就变酸了 D. 石油裂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和质量 ‎【答案】A ‎【解析】分析:A.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聚反应,氯乙烯聚合生成聚氯乙烯,聚氯乙烯不含碳碳双键,不能发生加聚反应;B. 油脂、淀粉、蛋白质都可以水解。油脂水解为硬脂酸和甘油,淀粉水解为糖,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C. 乙醇在一定条件下被氧化为乙酸;D. 石油裂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轻质液体燃料(汽油,煤油,柴油等)的产量,特别是提高汽油的产量。‎ 详解:A. 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聚反应,聚氯乙烯不含碳碳双键,不能发生加聚反应,A选项错误的; B. 油脂、淀粉、蛋白质都可以水解。油脂水解为硬脂酸和甘油,淀粉水解为糖,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故B正确; C.乙醇可以被微生物生成盐酸,乙酸属于羧酸,具有酸的通性,所以酒就变酸了,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D. 石油裂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轻质液体燃料(汽油、煤油、柴油等)的产量,特别是提高汽油的产量,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所以本题答案选A。‎ ‎5.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疗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已知青蒿素的结构简式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0O5‎ B. 青蒿素难溶于水,能溶于NaOH溶液 C. 青蒿素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不可能都处于同一平面内 D. 青蒿素可能具有强氧化性,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答案】A ‎【解析】分析:由结构简式可以知道分子式,含酯基、醚键及过氧键,结合酯、过氧化物的性质来解答。‎ 详解:A. 由结构简式知道,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2O5,故A错误;‎ B.含有酯基,难溶于水,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 该分子中具有甲烷结构的C原子,根据甲烷结构知该分子中所有C原子不共面,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D.含有过氧键,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所以本题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基本概物质结构等知识点,由结构简式判断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可确定分子式;有机物含有酯基能发生水解反应,含有过氧键,具有强氧化性,解题关键是根据结构预测性质。‎ ‎6. 下列有关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分子组成是C5H10O2属于羧酸的同分异构体有5种 B. C8H10中只有3种属于芳香烃的同分异构体 C. 甲苯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含3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所得产物有6种 D. 新戊烷的二氯代物只有1种同分异构体 ‎【答案】C ‎【解析】分析:A. C5H10O2属于羧酸的同分异构体为丁烷中的1个H原子被-COOH夺取,即由丁基与-COOH构成,其同分异构体数目与丁基异构数目相等;B.属于芳香烃可以知道含苯环,苯环上可能有1个取代基或2个取代基;C.含3个碳原子的烷基为正丙基或异丙基,苯环上2个取代基存在邻、间、对结构;D. 新戊烷分子中含有1种H原子,其一氯代物只有1种,二氯代物则有2种。‎ 详解:A. C5H10O2属于羧酸的同分异构体为丁烷中的1个H原子被-COOH夺取,即由丁基与-COOH构成,其同分异构体数目与丁基异构数目相等,-C4H9异构体有:-CH2CH2CH2CH3,-CH(CH3)CH2CH3,-CH2CH(CH3)CH3,-C(CH3)3,故符合条件的有机物的异构体数目为4,所以A选项是错误的; ‎ B. C8H10中有4种属于芳香烃的同分异构体: 、 、 、 ,故B错误; C.CH3-CH2-CH3中丙基的同分异构体有2种,所以取代  苯环上的氢原子分别得到邻、间、对各3种同分异构体,共6种,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D. 新戊烷分子中含有1种H原子,其一氯代物只有1种,二氯代物则有2种,所以D选项是错误的;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本题考查同分异构体的书写,难度不大,注意体会利用等效氢确定一元取代、利用定一移二法书写二元代物。‎ ‎7. 一定能在下列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常温下pH=7的溶液中:Fe3+、NO、Al3+、Cl-‎ B. 水电离的c(H+)=1×10-13mol·L-1的溶液:Na+、NH4+、SO、CO C. 含有0.1mol·L-1Ca2+的溶液中:Na+、Cu2+、SiO、NO D. 含有大量NO的溶液:K+、Fe2+、SO、Cl-‎ ‎【答案】D ‎【解析】分析:A.可知PH=7时,溶液应该为中性,但是因为有Fe3+的存在,会因为水解作用而产生H+,使溶液呈酸性,所以为了中和Fe3+水解产生的H+,需要加入OH-,但是因为有Fe3+,所以加入OH-后,就会产生沉淀,所以Fe3+、NO、Al3+、Cl-不能大量共存;B.由水电离出的c(H+)=1×10-13mol·L-1的溶液,为酸或碱溶液,CO能与酸反应,NH4+能与碱反应,不能共存;C. 含有0.1mol·L-1Ca2+的溶液中SiO不能大量共存;D.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 详解: A.可知PH=7时,溶液应该为中性,但是因为有Fe3+的存在,会因为水解作用而产生H+,使溶液呈酸性,所以为了中和Fe3+水解产生的H+,需要加入OH-,但是因为有Fe3+,所以加入OH-后,就会产生沉淀,所以Fe3+、NO、Al3+、Cl-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由水电离出的c(H+)=1×10-13mol·L-1的溶液,为酸或碱溶液,CO能与酸反应,NH4+能与碱反应,不能共存,故B错误; ‎ C. 含有0.1mol·L-1Ca2+的溶液中SiO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共存,故正确; 故本题选D。‎ ‎8.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l3++3NH3·H2O===Al(OH)3↓+3NH B. 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硫:ClO-+SO2+H2O===HSO+HClO C. NH4HCO3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混合后加热:NH+OH-NH3↑+H2O D. 向Fe(OH)2中加入稀硝酸:3Fe2++4H++NO===3Fe3++NO↑+2H2O ‎【答案】A ‎【解析】分析:A. Al3+ + 3NH3.H2O = Al(OH)3↓ + 3NH4+ ;B. 次氯酸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氧化二氧化硫; C. NH4HCO3溶液中加入少量稀NaOH溶液生成碳酸钠、碳酸铵和水;D. Fe(OH)2和稀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硝酸铁、NO、水。‎ 详解:A. 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的离子反应为Al3+ + 3NH3.H2O = Al(OH)3↓ + 3NH4+ ,故A正确; B. 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硫,离子方程式:Ca2++ClO-+SO2+H2O=2H++CaSO4↓+Cl-,故B错误; C. NH4HCO3溶液中加入少量稀NaOH溶液生成碳酸钠、碳酸铵和水,离子方程式错误,故C错误; D. Fe(OH)2中加入稀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硝酸铁、NO、水,所以D选项是错误的; 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该题是高考中的高频题,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能力。该题需要明确判断离子方程式正确与否的方法一般,即(1)检查反应能否发生。(2)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3)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4)检查是否符合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等)。(5)检查是否符合原化学方程式,然后灵活运用即可。该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 向KI溶液中逐滴加入少量CuSO4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变为淡黄色。再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不断通入SO2气体,溶液逐渐变成无色。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 最后溶液变成无色表明SO2具有漂白性 B. 滴加CuSO4溶液时,每生成1 mol CuI会转移1 mol e-‎ C.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知氧化性:Cu2+> I2>SO2‎ D. 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的离子方程式为2Cu2++4I- ===2CuI↓+I2‎ ‎【答案】A ‎【解析】分析: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KI溶液化学方程式为2CuSO4+4KI═2K2SO4+2CuI↓+I2,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不断通入SO2气体,反应方程式:SO2+2H2O+I2=H2SO4+2HI;‎ 详解:A.由上述分析及化学方程可知,向KI溶液中逐滴加入少量CuSO4溶液,最后溶液变成无色表明SO2具有还原性,而非漂白性,故A错误; B.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KI溶液化学方程式为2CuSO4+4KI═2K2SO4+2CuI↓+I2,由方程式可知每转移2mol电子生成2molCuI,所以生成1molCuI白色沉淀时转移1mole-,故B正确; C.2CuSO4+4KI═2K2SO4+2CuI↓+I2反应中Cu2+化合价降低是氧化剂,I2是氧化产物,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所以物质的氧化性:Cu2+>I2,SO2+2H2O+I2=H2SO4+2HI中碘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低为-1价,I2是氧化剂,SO2被氧化,所以物质氧化性I2>SO2,所以氧化性Cu2+>I2>SO2,故C正确; D.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的离子方程式为2Cu2++4I- ===2CuI↓+I2,故正确;‎ 故本题选A。‎ 点晴:根据题目信息推断实验中发生的反应,溶液呈淡黄色,说明有I2生成.碘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价,硫酸根只有在浓硫酸中有氧化性,所以化合价能够降低的只有Cu2+,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由于Cu为红色,所以Cu2+不能还原为Cu,应还原为Cu+,白色沉淀是CuI;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不断通入SO2气体,溶液逐渐变成无色,说明I2反应,故I2与SO2反应生成I-,SO2被氧为化H2SO4,白色沉淀是CuI,据此分析解答。‎ ‎10. CuSO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有关制备途径及性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途径①所用混酸中H2SO4与HNO3物质的量之比最好为3∶2‎ B. 相对于途径①③,途径②更好地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 C. Y可能是葡萄糖 D. 1molCuSO4在1100℃时分解所得混合气体X中O2可能为0.75mol ‎【答案】D ‎【解析】分析:由制备流程可以知道,①中发生3Cu+8H++2NO3-=3Cu2++2NO↑+4H2O,②中发生2Cu+O2=2CuO、Cu+H2SO4(稀)=CuSO4+H2O,1100℃下Cu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S、O元素的化合价也发生变化,反应为2CuSO4=Cu2O+SO2↑+O2↑,Y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氧化亚铜,可以知道Y具有还原性,为含-CHO的有机物,以此来解答。‎ ‎..............................‎ 为0.5mol,故D错误。 所以本题答案选D。‎ 点睛:本题通过硫酸铜的制备,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A、D易错,做题时要抓住反应实质,注意框图之间各物质的联系。‎ ‎11. 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M,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W同主族,Y和M同主族;Y、M质子数之和是X、W质子数之和的2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解Z与W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以制取Z的单质 B. 与X形成化合物的稳定性Z>Y>M C. 单质Y和W化合生成的化合物只含有离子键 D. M、W、Y所形成的化合物水溶液呈中性 ‎【答案】B ‎【解析】分析:X、Y、M、N是短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主族元素,‎ 其中X、W同主族,Y和M同主族;Y、M质子数之和是X、W质子数之和的2倍,则X为H元素;W为Na元素;Y、M同主族,则Y为O元素,M为S元素;故Z为F元素,据此解答。‎ 详解: X、Y、M、N是短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主族元素,其中X、W同主族,Y和M同主族;Y、M质子数之和是X、W质子数之和的2倍,则X为H元素;W为Na元素;Y、M同主族,则Y为O元素,M为S元素;故Z为F元素。‎ A.Z与W形成的化合物为NaF,电解其水溶液,相当于电解水,生成氧气、氢气,不能得到Z单质,故A错误; B.非金属性Z>Y>M,故氢化物稳定性:Z>Y>M,故B正确; C.Y和W形成的化合物有氧化钠、过氧化钠,但过氧化钠中含有共价键,故C错误; D.M、W、Y所形成化合物有Na2SO4、Na2SO3等,Na2SO3溶液呈碱性,而Na2SO4溶液呈中性,所以D选项是错误的。 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12. 下列关于四个实验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图一:引发铝热反应的操作是点燃镁条 B. 图二:海水淡化的蒸馏操作中缺少了温度计 C. 图三:滴加K3[Fe(CN)6]溶液,产生特征蓝色沉淀 D. 图四:酸式滴定管注入Na2CO3溶液之前应检查是否漏液 ‎【答案】A ‎【解析】分析:A. 铝热反应的引发就是点燃镁条;B蒸馏操作需要温度计,通过控制蒸气温度来判断蒸出物,但海水淡化不需要温度计,只要收集蒸气即可;C.该装置为原电池,锌活泼作负极,H +作氧化剂在铁电极上放电,故原电池开始工作后铁电极不参加反应,加K 3[Fe(CN) 6]溶液不会产生特征蓝色沉淀;D项,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不能注入酸式滴定管。‎ 详解:A.点燃Mg条,引发反应,可引发铝热反应,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B. 蒸馏操作需要温度计,通过控制蒸气温度来判断蒸出物,但海水淡化不需要温度计,只要收集蒸气即可,故B错误; C. 该装置为原电池,锌活泼作负极,H +作氧化剂在铁电极上放电,‎ 故原电池开始工作后铁电极不参加反应,加K 3[Fe(CN) 6]溶液不会产生特征蓝色沉淀,故C错误; D.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不能注入酸式滴定管,故D错误。 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13. 一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如图。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CH4+H2O==3H2+CO,每消耗11.2L CH4转移3mol电子 B. 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CO2+4e-==2CO32-‎ C. 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熔融盐由电极B向电极A移动 D. 电极A上CO参与的电极反应为CO+4OH- —2e- == CO32-+2H2O ‎【答案】B ‎【解析】分析:A、1molCH4→CO,化合价由-4价→+2上升6价,1molCH4参加反应共转移6mol电子,但没给条件,11.2L不一定为0.5mol;B、B为正极,氧气得电子,结合CO2生成CO32-,电极反应为O2+2CO2+4e-==2CO32-;C、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电子只能在导线中移动;D、根据示意图可知电池中不存在OH-,正确的电极反应式为:CO+CO32- —2e- == 2CO2。‎ 详解:A、1molCH4→CO,化合价由-4价→+2上升6价,1molCH4参加反应共转移6mol电子,但没给条件,11.2L不一定为0.5mol,A错误;B、B为正极,氧气得电子,结合CO2生成CO32-,电极反应为O2+2CO2+4e-==2CO32-,B正确;C、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电子只能在导线中移动,C错误;D、根据示意图可知电池中不存在OH-,正确的电极反应式为:CO+CO32- —2e- == 2CO2,D错误。‎ 答案选B。‎ 点晴:1、一般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原电池反应的本质就是氧化还原反应。因此正确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并能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是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的基础,通过电池反应中转移电子的数目可确定电极反应中得失的电子数目,通过电池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和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可确定电极反应中的反应物和产物。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根据题意写出电池反应。 (2)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指出氧化剂、还原剂。 ‎ ‎(3)根据还原剂——负极材料,氧化产物——负极产物,氧化剂——正极材料,还原产物——正极产物来确定原电池的正、负极和反应产物。根据电池反应中转移电子的数目来确定电极反应中得失的电子数目。 (4)注意环境介质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2、复杂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复杂电极,反应式=总反应式-较简单一极的电极,反应式。如CH4酸性燃料电池中CH4+2O2=CO2+2H2O  总反应式①,2O2+8H++8e-=4H2O 正极反应式②,①-②得:CH4+2H2O-8e-=CO2+8H+ 负极反应式。‎ ‎14. 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实验现象及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向Fe(NO3)2溶液中滴入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 溶液变为黄色 氧化性:H2O2>Fe3+‎ B 向5mL1mol/L NaOH溶液中滴加5滴1mol/L MgCl2溶液,然后再滴加足量的1mol/L CuCl2溶液 先产生白色沉淀,然后产生蓝色沉淀 Ksp[Cu(OH)2]‎ ‎>Ksp[Mg(OH)2]‎ C 将充满NO2的密闭玻璃球浸泡在热水中 红棕色变深 ‎2NO2(g)N2O4(g) ΔH<0‎ D 向一定量酸性KMnO4溶液中加入乙二醇(HOCH2CH2OH)‎ 溶液紫色褪去 乙二醇被氧化为乙二酸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分析:A. Fe(NO3)2溶液中滴入硫酸,会形成HNO3,因此溶液变为黄色,有可能是HNO3氧化Fe2+; B.溶度积常数大的物质能转化为溶度积小的物质;C. 升高温度,可逆反应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D. KMnO4与乙二醇(HOCH2CH2OH)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且高锰酸钾可氧化乙二酸。‎ 详解:A. Fe(NO3)2溶液中滴入硫酸,会形成HNO3,因此溶液变为黄色,有可能是HNO3氧化Fe2+,结论错误,故A错误; B.溶度积常数大的物质能转化为溶度积小的物质,根据现象知,Ksp[Cu(OH)2]‎ ‎0.35mol·L-1·min-1,故B错误; C、若把“恒温恒压下”改为“恒压绝热条件下”反应,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绝热温度升高,平衡逆向进行,平衡后n(SO3)<1.4mol,所以C选项是错误的; D、若把“恒温恒压下”改为“恒温恒容下”反应,反应过程中压强减小,平衡逆向进行,达平衡时放出热量小于QkJ,故D正确。 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16. 常温下,向20 mL 0.2 mol·L-1 H2A溶液中滴加0.2 mol·L-1NaOH溶液。有关微粒物质的量变化如下图(其中Ⅰ代表H2A,Ⅱ代表HA-,Ⅲ代表A2-)。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2A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H2A===H++HA-、HA-H++A2-‎ B. 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溶液与H2A溶液混合后溶液显碱性 C. 当V(NaOH)=20 mL时,溶液中存在以下关系:c(H+)+c(H2A)=c(A2-)+c(OH-)‎ D. 当V(NaOH)=30 mL时,溶液中各粒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c(Na+)>c(HA-)>c(A2-)>c(H+)>c(OH-)‎ ‎【答案】C ‎【解析】分析:A.在未加入NaOH溶液时,溶液中无A2-,则H2A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H2AH++HA-;B. 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溶液与H2A溶液混合后,溶液为NaHA溶液,由于HA-电离大于水解(20mL时线III高于线I),溶液显酸性; C.根据图象知,当V(NaOH)=20 mL时,发生反应为NaOH+H2A=NaHA+H2O,根据电荷守恒得:c(Na+)+c(H+)=c(HA-)+2c(A2-)+c(OH-) ①,物料守恒可以知道: c(Na+)=c(HA-)+c(A2-)+c(H2A)②,将②式代入①式,得:c(H+)+c(H2A)=c(A2-)+c(OH-);D.当V(NaOH)=30 mL时,发生反应为NaOH+H2A=NaHA+H2O, NaHA +NaOH=Na2A+H2O,溶液主要为等物质的量的NaHA,Na2A的混合溶液,根据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 详解:A. 在未加入NaOH溶液时,溶液中无A2-,则H2A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H2AH++HA-;‎ B. 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溶液与H2A溶液混合后,溶液为NaHA溶液,由于HA-电离大于水解(当V(NaOH)=20mL时线III高于线I),溶液显酸性,故B错误;  C.根据图象知,当V(NaOH)=20 mL时,发生反应为NaOH+H2A=NaHA+H2O,根据电荷守恒得:c(Na+)+c(H+)=c(HA-)+2c(A2-)+c(OH-) ①,物料守恒可以知道: c(Na+)=c(HA-)+c(A2-)+c(H2A)②,将②式代入①式,得:c(H+)+c(H2A)=c(A2-)+c(OH-),故C正确;‎ D.当V(NaOH)=30 mL时,发生反应为NaOH+H2A=NaHA+H2O, NaHA +NaOH=Na2A+H2O,溶液主要为等物质的量的NaHA,Na2A的混合溶液,从图像可知,c(HA-)”“<”或“=”)。‎ ‎② 对于气相反应,用某组分(B)的平衡分压p(B)代替物质的量浓度c(B)也可以表示平衡常数(记作Kp),则该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p=_______。‎ ‎③ 在恒容密闭容器里按体积比为1∶2充入一氧化碳和氢气,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当改变反应的某一个条件后,下列变化能说明平衡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____。‎ A. 一氧化碳的转化率减小 B. 容器的压强增大 C. 化学平衡常数K值减小 D. 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E. 混合气体的密度增大 ‎【答案】 (1). NO、NO2 (2). 2NH3(g)+NO(g)+NO2(g)===2N2(g)+3H2O(g) ΔH=-2QkJ·mol-1 (3). Mn、200℃左右 (4). a>b>c (5). < (6). (7). CD ‎【解析】分析:(1)①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生成1mol氮气放出QkJ热量,则生成2mol氮气放出2QkJ热量;②温度越高,对设备的要求越高,所以如果催化剂在较低温度下能较大程度的脱氢即可;‎ ‎(2)①反应2CO(g)+4H2(g)CH3OCH3 (g)+H2O(g) ΔH,增大H2的浓度,平衡右移,CO的转化率增大,即投料比增大,CO的转化率增大;‎ 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为熵减反应,△S<0,而△H-T△S<0反应自发进行,该反应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该反应的△H<0;‎ ‎②由题目信息可知,某组分(B)的平衡分压p(B)代替物质的量浓度c(B)表示平衡常数为:生成物分压的系数次幂乘积与反应物分压的系数次幂乘积的比; ‎ ‎③A. 增大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平衡正向移动,但一氧化碳的转化率减小;B. 容器的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C. 化学平衡常数K值减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D. 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E. 移走生成物的量,平衡正向移动,混合气体总质量减小,容器容积不变,混合气体密度减小;以此解答。‎ 详解:(1)①根据图象知,反应物是NO、NO2和NH3,生成物是N2和H2O,氮氧化物中N元素化合价由正化合价变为0价、氨气中N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为0价,所以氧化剂是NO、NO2;生成1mol氮气放出QkJ热量,则生成2mol氮气放出2QkJ热量,则其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H3(g)+NO(g)+NO2(g)⇌2N2(g)+3H2O(g)△H=-2QkJ/mol。 故答案为:NO、NO2;2NH3(g)+NO(g)+NO2(g)⇌2N2(g)+3H2O(g)△H=-2QkJ/mol; ②根据图象知,脱氢率越高越好,但Cr作催化剂时温度高于Mn,温度越高,对设备要求越高,增大生产成本,且脱氢率增大较小,所以使用Mn作催化剂较好;根据图象知,在温度为200左右,脱氢率较高,故答案为:Mn;200℃左右;‎ ‎(2)①反应2CO(g)+4H2(g)CH3OCH3 (g)+H2O(g) ΔH,增大H2的浓度,平衡右移,CO的转化率增大,即投料比增大,CO的转化率增大,故a>b>c。‎ 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为熵减反应,△S<0,而△H-T△S<0反应自发进行,该反应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该反应的△H<0;‎ ‎②由题目信息可知,某组分(B)的平衡分压p(B)代替物质的量浓度c(B)表示平衡常数为:生成物分压的系数次幂乘积与反应物分压的系数次幂乘积的比,2CO(g)+4H2(g)CH3OCH3 (g)+H2O(g),Kp=。‎ ‎③A. 增大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平衡正向移动,但一氧化碳的转化率减小,故A错误;‎ B. 容器的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故B错误;‎ C. 化学平衡常数K值减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故C正确;‎ D. 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故D正确;‎ E. 移走生成物的量,平衡正向移动,混合气体总质量减小,容器容积不变,混合气体密度减小,故E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选CD。‎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及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重点考查图象的分析、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分析平衡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为易错点和难点,学生可按详解中所述去体会和理解。‎ ‎(二)选考题(15分,请任选一题作答。)‎ ‎20.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磷青铜是含少量锡、磷的铜合金,主要用作耐磨零件和弹性元件。‎ ‎(1)基态铜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高温时氧化铜会转化为氧化亚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素周期表第3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比P小的非金属元素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 ‎(3)N、P、As同主族,三种元素最简单氢化物沸点由低到高的顺序为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直链多磷酸钠的阴离子呈如图1所示的无限单链状结构,其中磷氧四面体通过共用顶点的氧原子相连,则P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该多磷酸钠的化学式为______。‎ ‎(5)某磷青铜晶胞结构如图2所示。‎ ‎①则其化学式为______。‎ ‎②该晶体中距离Sn原子最近的Cu原子有____个。‎ ‎③若晶体密度为8.82 g·cm-3,最近的Cu原子核间距为______pm(用含NA的代数式表示,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答案】 (1). 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 (2). +1价铜的外围电子布为3d10的全充满结构,因此+1价铜比+2价铜的能量更低更稳定 (3). Si和S (4). PH3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