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6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卷·2018届天津市武清区等五区县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解析版)
2016-2017学年天津市武清区等五区县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7分) 1.下列措施不符合节能减排的是( ) A.大力发展火力发电,解决广东电力紧张问题 B.在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为居民提供生活用热水 C.用石灰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脱硫,并回收石膏 D.用杂草、生活垃圾等有机废弃物在沼气池中发酵产生沼气,作家庭燃气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活化分子碰撞即发生化学反应 B.升高温度会加快反应速率,其主要原因是增加了活化分子碰撞的次数 C.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可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D.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 3.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 A.碳酸钙受热分解 B.乙醇燃烧 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氧化钙溶于水 4.在3NO2(g)+H2O(l)⇌2HNO3(aq)+NO(g)△H<0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可使HNO3浓度增大的是( ) A.升温 B.减压 C.加水 D.通入O2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强 B.氨气是弱电解质,铜是强电解质 C.氧化钠是强电解质,醋酸是弱电解质 D.硫酸钠是强电解质,硫酸钡是弱电解质 6.在25℃时,0.1mol/L的硫酸中,水的KW值为( ) A.大于1×10﹣14 B.等于1×10﹣14 C.小于1×10﹣14 D.无法确定 7.甲溶液的pH是4,乙溶液的pH是5,甲溶液与乙溶液的c(H+)之比为( ) A.10:1 B.1:10 C.2:1 D.1:2 8.已知在1×105Pa、298K条件下,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2O(g)=H2(g)+O2(g);△H=+242kJ•mol﹣1 B.2H2(g)+O2(g)+2H2O(l);△H=﹣484kJ•mol﹣1 C.H2(g)+O2(g)=H2O(g);△H=+242kJ•mol﹣1 D.2H2(g)+O2(g)=2H2O(g);△H=﹣484kJ•mol﹣1 9.当增大压强时,下列化学反应速率不会变大的是( ) A.碘蒸气和氢气化合生成碘化氢 B.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C.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D.氨的催化氧化反应 10.在25℃的纯水中通入一定量的氯化氢,当溶液的pH=1时,则由水电离出的c(H+)是( ) A.1×10﹣1mol/L B.1×10﹣6mol/L C.1×10﹣3mol/L D.1×10﹣13mol/L 11.反应4A(g)+5B(g)⇌4C(g)+6D(g) 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30min后,C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0mo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30min中A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010mol•L﹣1•min﹣1 B.容器中D的物质的量一定增加了0.45mol C.容器中A、B、C、D的物质的量的比一定是4:5:4:6 D.容器中A的物质的量一定增加0.30mol 12.已知热化学方程式:①CO(g)+O2 (g)=CO2 (g)△H=﹣283.0kJ•mol﹣1 ②H2(g)+O2 (g)=H2O(g);△H=﹣241.8kJ•mol﹣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的燃烧热为241.8kJ•mol﹣1 B.由反应①、②可知如图所示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H2O(g)=CO2(g)+H2(g)△H=﹣41.2 kJ•mol﹣1 C.H2(g)转变成H2O(g)的化学反应一定要释放能量 D.根据②推知反应H2(g)+O2 (g)=H2O(l);△H>﹣241.8 kJ•mol﹣1 13.向少量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发生反应:FeCl3+3KSCN⇌Fe(SCN)3+3KCl.欲使试管内溶液红色变浅,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①加Fe(SCN)3 ②加NaOH固体 ③加Zn粉 ④加KCl固体. 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14.足量铁粉与一定量的盐酸反应,为了减慢反应速率,但不减少氢气的产量,可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 A.水 B.NaOH固体 C.Na2CO3固体 D.NaNO3溶液 15.下列操作中,能使电离平衡H2O⇌H++OH﹣,向右移动且溶液呈酸性的是( ) A.向水中加入NaHSO4溶液 B.向水中加入Al2(SO4)3固体 C.向水中加入Na2CO3溶液 D.将水加热到100℃,使pH=6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使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一定会破坏气体反应的平衡状态 17.在某容器中,C+H2O(g)⇌CO+H2反应达到平衡,在温度、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向容器中充入一定量H2,当建立新平衡时( ) A.CO、H2的浓度都比原平衡时的要小 B.CO、H2的浓度都比原平衡时的要大 C.H2、H2O(g)的浓度都比原平衡时的要大 D.CO、H2O(g)的浓度都比原平衡时的要大 18.如图可逆反应A+2B⇌2C+3D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先降温后加压)而变化的情况,由此可推断( ) A.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若A、B是气体,则D是液体或固体 C.改变物质浓度,平衡不会移动 D.A、B、C、D均为气体 19.今有室温下有四种溶液,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pH 11 11 3 3 溶液 氨水 NaOH溶液 醋酸 盐酸 A.分别加水稀释10倍,四种溶液的pH①>②>④>③ B.①加入适量的氯化铵晶体后,溶液的pH减小 C.①溶液中c(NH4+)+c(H+)大于④中的c(Cl﹣)+c(OH﹣) D.VaL④与VbL②溶液混合后,若混合后溶液PH=4,则Va:Vb=11:9 20.在一个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N2与H2反应合成氨的反应达到平衡后,容器中含 1molN2. 3molH2.1molNH3,保持温度不变,向该容器中再加1mol N2. 3mol H2.1molNH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大,平衡不移动 B.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大,NH3百分含量增大 C.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移动 D.正.逆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50分) 22.某烧碱样品中含有少量不与酸作用的可溶性杂质,为了测定其纯度,进行以下滴定操作: A.在250 mL容量瓶中配制250 mL烧碱溶液 B.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5 mL烧碱溶液于锥形瓶中并加几滴甲基橙指示剂 C.在天平上准确称取烧碱样品w g,在烧杯中加蒸馏水溶解 D.将物质的量浓度为M mol/L的标准H2SO4溶液装入酸式滴定管,调整液面,记下开始刻度V1 mL E.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滴定到终点,记录终点刻度为V2 mL 回答下列问题: (1)正确的操作步骤顺序中B前面是 、D后面是 (用字母填写). (2)滴定读数应注意:滴定管与水平的实验台面 ,并使刻度线与滴定管液面的 相切. (3)操作D中液面应调整到 的某一刻度. (4)滴定到终点时锥形瓶内溶液的pH约为 ;终点时的颜色变化是 . (5)若酸式滴定管没有用标准H2SO4润洗,会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 (6)该烧碱样品的纯度计算式是 . 23.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3(g)⇌2SO2(g)+O2(g);△H>0,其中SO3的变化如图所示: (1)用O2表示0~8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 . (2)升高温度,K值将 ;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v(SO3)=2v(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逆(SO2)=2v正(O2) 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4)从8min起,压缩容器为1L,则SO3的变化曲线为 A. a B. b C. c D. d. 24.将气体A、B置于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发生如下反应:4A(g)+xB(g)=2C(g)起始时充入0.5molB和一定量的A,反应进行到4s末,测得v(B)=0.0125mol•L﹣1•s﹣1,A、C均为0.2mol.则 (1)x= (2)V(A)= (3)反应前A有 mol (4)B的转化率为 . 25.汽车尾气是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物,如何减少汽车尾气(CO、NOx等)的污染是重要的科学研究课题. (1)已知:N2(g)+O2(g)═2NO(g)△H1 N2(g)+3H2(g)⇌2NH3(g)△H2 2H2(g)+O2(g)═2H2O(g)△H3 则4NO(g)+4NH3(g)+O2(g)═4N2(g)+6H2O(g)△H= (用含△H1、△H2、△H3的式子表达) (2)汽车尾气中的CO、NOx都需要除去,有人设想按下列反应除去CO;2CO(g)=2C(s)+O2(g)已知该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因此该设想便不能实现.由此判断该反应的△H 0 目前,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以减少CO、NO的污染,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可用活性炭还原法处理氮氧化物.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s)+2NO(g)⇌N2(g)+CO2(g)△H>0某研究小组向密闭容器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NO,恒温(T1℃)条件下反应,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表: 浓度/mol•L﹣1 时间/min NO N2 CO2 0 0.100 0 0 10 0.058 0.021 0.021 20 0.040 0.030 0.030 30 0.040 0.030 0.030 40 0.032 0.034 0.017 则,30min后,改变某一条件,平衡发生了移动,则改变的条件是 ;若升高温度,NO浓度将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6.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表: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为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830℃,c(CO)=0.01mol/L,c(H2O)=0.03mol/L,c(CO2)=0.01mol/L,c(H2)=0.05mol/L,该反应 (填“是”或“否”)达到的化学平衡状态. (3)800℃时,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混合物,起始浓度为c(CO)=0.01mol/L,c(H2O)=0.03mol/L,c(CO2)=0.01mol/L,c(H2)=0.05mol/L,则反应开始时,H2O的消耗速率比生成速率 (填“大”、“小”或“不能确定”) (4)830℃时,在1L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2mol CO2和1mol H2,平衡后CO2的转化率为 ,H2的转化率为 (用分数表示).若再充入1mol H2则H2的转化率为 (增大,减少,不变) 2016-2017学年天津市武清区等五区县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7分) 1.下列措施不符合节能减排的是( ) A.大力发展火力发电,解决广东电力紧张问题 B.在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为居民提供生活用热水 C.用石灰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脱硫,并回收石膏 D.用杂草、生活垃圾等有机废弃物在沼气池中发酵产生沼气,作家庭燃气 【考点】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分析】A、根据火力发电的特点和实际来分析; B、根据太阳能热水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的装置来分析; C、根据煤脱硫的原理和作用来回答; D、根据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以及甲烷燃烧的特点来回答. 【解答】解:A、火力发电不能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不符合节能减排,故A错误; B、太阳能热水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不会产生环境污染,故B正确; C、用石灰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脱硫,可以将有害气体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钙,减少环境污染,故C正确; D、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后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对空气无污染,故D正确. 故选A.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活化分子碰撞即发生化学反应 B.升高温度会加快反应速率,其主要原因是增加了活化分子碰撞的次数 C.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可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D.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活化分子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为有效碰撞,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来说,升高温度、加入催化剂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加快反应速率,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故A错误; B.升高温度,使更多的分子成为活化分子,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反应速率增大,故B错误; C.增大压强,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目增大,但百分数不变,故C错误; D.活化分子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为有效碰撞,故D正确. 故选D. 3.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 A.碳酸钙受热分解 B.乙醇燃烧 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氧化钙溶于水 【考点】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规律. 【分析】根据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说明该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根据常见的吸热反应来回答. 【解答】解:A、碳酸钙受热分解是一个吸热反应,故A正确; B、乙醇的燃烧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故B错误; C、铝与氧化铁粉末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故C错误; D、氧化钙溶于水是一个放热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4.在3NO2(g)+H2O(l)⇌2HNO3(aq)+NO(g)△H<0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可使HNO3浓度增大的是( ) A.升温 B.减压 C.加水 D.通入O2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3NO2(g)+H2O(l)⇌2HNO3(aq)+NO(g)△H<0,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依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选项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解答】解:A、升温平衡逆向进行,硝酸浓度减小,故A错误; B、减压,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进行,平衡逆向进行,硝酸浓度减小,故B错误; C、加入水平衡正向进行,但硝酸浓度变稀,故C错误; D、通入氧气会和氧气反应平衡正向进行,硝酸浓度增大,故D正确; 故选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强 B.氨气是弱电解质,铜是强电解质 C.氧化钠是强电解质,醋酸是弱电解质 D.硫酸钠是强电解质,硫酸钡是弱电解质 【考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分析】A.溶液导电能力由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决定,与电解质强弱无关; B.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包括非金属氧化物,氨气为非电解质,铜不属于电解质; C.强电解质是在熔融状态下或在水溶液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弱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在熔融状态下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D.硫酸钠和硫酸钡在熔融状态下或在水溶液里都完全电离,都属于强电解质. 【解答】解:A.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浓度大的弱电解质其导电性比浓度很小的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大,故A错误; B.氨气的水溶液能导电,原因是氨气和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而使溶液导电,一水合氨是电解质,氨气是非电解质,铜是单质,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铜属于单质不是电解质,故B错误; C.氧化钠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完全电离,能导电,属于电解质,醋酸溶于水能够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故C正确; D.硫酸钠在熔融状态下或在水溶液里都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硫酸钡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那部分是完全电离,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完全电离,所以强是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C. 6.在25℃时,0.1mol/L的硫酸中,水的KW值为( ) A.大于1×10﹣14 B.等于1×10﹣14 C.小于1×10﹣14 D.无法确定 【考点】离子积常数. 【分析】水的离子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水的离子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常温下,水的KW=1×10﹣14,故选B. 7.甲溶液的pH是4,乙溶液的pH是5,甲溶液与乙溶液的c(H+)之比为( ) A.10:1 B.1:10 C.2:1 D.1:2 【考点】pH的简单计算. 【分析】分别根据pH=﹣lg[c(H+)]计算pH=4、pH=5的甲乙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然后计算出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之比. 【解答】解:甲溶液的pH是4,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c(H+)=10﹣4mol/L, 乙溶液的pH是5,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c(H+)=10﹣5mol/L, 则甲溶液与乙溶液的c(H+)之比为:10﹣4mol/L:10﹣5mol/L=10:1, 故选A. 8.已知在1×105Pa、298K条件下,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2O(g)=H2(g)+O2(g);△H=+242kJ•mol﹣1 B.2H2(g)+O2(g)+2H2O(l);△H=﹣484kJ•mol﹣1 C.H2(g)+O2(g)=H2O(g);△H=+242kJ•mol﹣1 D.2H2(g)+O2(g)=2H2O(g);△H=﹣484kJ•mol﹣1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 【分析】依据通过条件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对应量的焓变,配平写出. 【解答】解:已知在1×105Pa、298K条件下,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H2(g)+O2(g)=2H2O(g);△H=﹣484kJ•mol﹣1.故选B. 9.当增大压强时,下列化学反应速率不会变大的是( ) A.碘蒸气和氢气化合生成碘化氢 B.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C.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D.氨的催化氧化反应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增大压强,才增大反应速率,注意增大压强时,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才能增大,以此解答. 【解答】解:A.增大压强,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A不选; B.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无气体参加,则增大压强,反应速率不变,故B选; C.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有气体参加,增大压强,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C不选; D.氨的催化氧化反应有气体参加,增大压强,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D不选; 故选B. 10.在25℃的纯水中通入一定量的氯化氢,当溶液的pH=1时,则由水电离出的c(H+)是( ) A.1×10﹣1mol/L B.1×10﹣6mol/L C.1×10﹣3mol/L D.1×10﹣13mol/L 【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分析】溶液中溶质为HCl,溶液的pH=1,则溶液中c(H+)=10﹣pH =10﹣1 mol/L=0.1molo/L,由水电离出的c(H+)=呈(OH﹣)=. 【解答】解:溶液中溶质为HCl,溶液的pH=1,则溶液中c(H+)=10﹣pH =10﹣1 mol/L=0.1molo/L,由水电离出的c(H+)=呈(OH﹣)==mol/L=1×10﹣13mol/L, 故选D. 11.反应4A(g)+5B(g)⇌4C(g)+6D(g) 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30min后,C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0mo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30min中A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010mol•L﹣1•min﹣1 B.容器中D的物质的量一定增加了0.45mol C.容器中A、B、C、D的物质的量的比一定是4:5:4:6 D.容器中A的物质的量一定增加0.30mol 【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分析】A、根据v=计算v(C),再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A). B、结合C的物质的量根据方程式计算D的物质的量变化量. C、与物质的量投入的量及转化率有关. D、A为反应物,C为生成物,C的物质的量增大,A的一定减小,根据方程式计算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 【解答】解:A、v(C)==0.002mol•L﹣1•min﹣1,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A)=v(C)=0.002mol•L﹣1•min﹣1,故A错; B、C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0mol,根据方程式4A(g)+5B(g) 4C(g)+6D(g)可知,生成D的物质的量为0.45mol,故B正确; C、30min后,容器中A、B、C、D的物质的量的比与物质的量投入的量及转化率有关,可能为4:5:4:6,可能不是,故C错误; D、C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0mol,根据方程式4A(g)+5B(g) 4C(g)+6D(g)可知,参加反应的A的物质的量为0.3mol,A减小0.3mol,故D错误. 故选:B. 12.已知热化学方程式:①CO(g)+O2 (g)=CO2 (g)△H=﹣283.0kJ•mol﹣1 ②H2(g)+O2 (g)=H2O(g);△H=﹣241.8kJ•mol﹣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的燃烧热为241.8kJ•mol﹣1 B.由反应①、②可知如图所示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H2O(g)=CO2(g)+H2(g)△H=﹣41.2 kJ•mol﹣1 C.H2(g)转变成H2O(g)的化学反应一定要释放能量 D.根据②推知反应H2(g)+O2 (g)=H2O(l);△H>﹣241.8 kJ•mol﹣1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A、依据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热量来判断; B、化学反应的焓变等于产物和反应物之间的能量差; C、氢气转化为水蒸气的途径不一样,化学反应过程吸收或释放能量的情况就不一样; D、气态水变为液态水是一个放热过程. 【解答】解:A、氢气的燃烧热是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液态水时放出热量,所以H2的燃烧热要高于241.8kJ•mol﹣1,故A错误; B、化学反应的焓变等于产物和反应物之间的能量差,根据图示知道,该反应是放热的,根据盖斯定律,反应CO(g)+H2O(g)=CO2(g)+H2(g)等于①﹣②,即反应的焓变=﹣283.0kJ•mol﹣1+241.8kJ•mol﹣1=﹣41.2 kJ•mol﹣1,故B正确; C、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情况下生成水(液态)一定会释放能量,水(液态)气化到气态,则是吸收能量,如果是氢气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则会吸收能量,故C错误; D、由于气态水变为液态水是一个放热过程,根据②推知反应H2(g)+O2 (g)=H2O(l);△H<﹣241.8 kJ•mol﹣1,故D错误. 故选B. 13.向少量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发生反应:FeCl3+3KSCN⇌Fe(SCN)3+3KCl.欲使试管内溶液红色变浅,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①加Fe(SCN)3 ②加NaOH固体 ③加Zn粉 ④加KCl固体. 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①加入Fe(SCN)3,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②Fe3+与OH﹣生成Fe(OH)3沉淀,导致Fe3+浓度降低; ③加入一定量的Zn粉,Zn粉与铁离子反应,溶液中Fe3+浓度降低; ④根据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浓度分析,加入少量KCl固体,溶液中Fe3+、SCN﹣浓度不变; 【解答】解:①加入Fe(SCN)3,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但试管内溶液颜色变深,故①错误; ②Fe3+与OH﹣生成Fe(OH)3沉淀,导致Fe3+浓度降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试管内溶液颜色变浅,故②正确; ③加入一定量的Zn粉,Zn粉与铁离子反应,溶液中Fe3+浓度降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试管内溶液颜色变浅,故③正确; ④根据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浓度分析,加入少量KCl固体,溶液中Fe3+、SCN﹣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故④错误; 故选A. 14.足量铁粉与一定量的盐酸反应,为了减慢反应速率,但不减少氢气的产量,可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 A.水 B.NaOH固体 C.Na2CO3固体 D.NaNO3溶液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根据发生的反应为Fe+2H+═Fe2++H2↑,则减小氢离子的浓度而不改变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即可满足减慢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产生氢气的总量,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加入水,浓度降低,则减慢反应速率,但生成氢气的总量不变,故A正确; B.加入NaOH,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减少氢气的生成,故B错误; C.加入Na2CO3固体,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减少了氢气的生成,故C错误; D.加入硝酸钠,不生成氢气,故D错误. 故选A. 15.下列操作中,能使电离平衡H2O⇌H++OH﹣,向右移动且溶液呈酸性的是( ) A.向水中加入NaHSO4溶液 B.向水中加入Al2(SO4)3固体 C.向水中加入Na2CO3溶液 D.将水加热到100℃,使pH=6 【考点】水的电离. 【分析】能使电离平衡H2O⇌H++OH﹣向右移动,说明加入的物质能和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反应而促进水的电离;溶液呈酸性,说明加入的物质和氢氧根离子反应,导致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小于氢离子浓度而使溶液呈酸性,据此进行分析. 【解答】解:A、硫酸氢钠的电离:NaHSO4═Na++H++SO42﹣,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水的电离平衡向着逆向移动,故A错误; B、向水中加入硫酸铝,铝离子水解而促进水电离,且溶液呈酸性,故B正确; C、向水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根离子水解促进水的电离,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生成碳酸氢根离子而使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氢离子浓度,所以溶液呈碱性,故C错误; D、升高温度,水的电离程度增大,但是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等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溶液显示中性,故D错误; 故选:B.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使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一定会破坏气体反应的平衡状态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和逆反应都在同时发生,同时进行; B、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C、升高温度可以使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D、增大压强会破坏有气体存在并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变化的反应的平衡状态. 【解答】解:A、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之一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的状态,故A错误; B、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故B正确; C、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升高温度可以使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故C错误; D、增大压强会破坏有气体存在并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变化的反应的平衡状态,对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无影响,故D错误. 故选B. 17.在某容器中,C+H2O(g)⇌CO+H2反应达到平衡,在温度、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向容器中充入一定量H2,当建立新平衡时( ) A.CO、H2的浓度都比原平衡时的要小 B.CO、H2的浓度都比原平衡时的要大 C.H2、H2O(g)的浓度都比原平衡时的要大 D.CO、H2O(g)的浓度都比原平衡时的要大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反应C+H2O(g)⇌CO+H2达到平衡状态后,恒温恒容下再充入氢气,平衡逆向移动,水蒸气浓度比原平衡大,CO浓度减小,氢气浓度比原平衡大,据此分析. 【解答】解:反应C+H2O(g)⇌CO+H2达到平衡状态后,恒温恒容下再充入氢气,平衡逆向移动,水蒸气浓度比原平衡大,CO浓度减小,氢气浓度比原平衡大, A、氢气浓度比原平衡大,故A错误; B、CO浓度比原平衡小,故B错误; C、水蒸气浓度比原平衡大,CO浓度减小,氢气浓度比原平衡大,故C正确; D、CO浓度比原平衡小,故D错误; 故选C. 18.如图可逆反应A+2B⇌2C+3D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先降温后加压)而变化的情况,由此可推断( ) A.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若A、B是气体,则D是液体或固体 C.改变物质浓度,平衡不会移动 D.A、B、C、D均为气体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由图可知,降低温度时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后来增大压强时,正逆反应均增大,且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降低温度时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 B.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若A、B是气体,则D是液体或固体,C为气体符合,故B正确; C.改变物质浓度,平衡会移动,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逆向移动,故C错误; D.A、B、C、D均为气体时,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与图象不符,故D错误; 故选B. 19.今有室温下有四种溶液,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pH 11 11 3 3 溶液 氨水 NaOH溶液 醋酸 盐酸 A.分别加水稀释10倍,四种溶液的pH①>②>④>③ B.①加入适量的氯化铵晶体后,溶液的pH减小 C.①溶液中c(NH4+)+c(H+)大于④中的c(Cl﹣)+c(OH﹣) D.VaL④与VbL②溶液混合后,若混合后溶液PH=4,则Va:Vb=11:9 【考点】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 【分析】A.酸稀释10倍后仍然是酸、碱稀释10倍后仍然是碱,加水稀释促进弱电解质电离,所以分别稀释10倍后,醋酸的pH<强酸、弱碱的pH>强碱; B.①中加入适量氯化铵晶体,铵根离子浓度增大,抑制一水合氨电离; C.根据电荷守恒知,①溶液中c(NH4+)+c(H+)=c(OH﹣)、④中的c(Cl﹣)+c(OH﹣)=c(H+),①溶液中c(OH﹣)=mol/L=10﹣3 mol/L、④中的c(Cl﹣)+c(OH﹣)=c(H+)=10﹣3 mol/L; D.VaL④与VbL②溶液混合后,若混合后溶液pH=4,则mol/L=10﹣4 mol/L, 据此计算Va:Vb. 【解答】解:A.酸稀释10倍后仍然是酸、碱稀释10倍后仍然是碱,加水稀释促进弱电解质电离,所以分别稀释10倍后,醋酸的pH<强酸、弱碱的pH>强碱,所以稀释后pH①>②>④>③,故A正确; B.①中加入适量氯化铵晶体,铵根离子浓度增大,抑制一水合氨电离,则溶液中c(OH﹣)减小,溶液的pH减小,故B正确; C.根据电荷守恒知,①溶液中c(NH4+)+c(H+)=c(OH﹣)、④中的c(Cl﹣)+c(OH﹣)=c(H+),①溶液中c(OH﹣)=mol/L=10﹣3 mol/L、④中的c(Cl﹣)+c(OH﹣)=c(H+)=10﹣3 mol/L,所以①溶液中c(NH4+)+c(H+)等于④中的c(Cl﹣)+c(OH﹣),故C错误; D.VaL④与VbL②溶液混合后,若混合后溶液pH=4,则mol/L=10﹣4 mol/L, 则Va:Vb=11:9,故D正确; 故选C. 20.在一个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N2与H2反应合成氨的反应达到平衡后,容器中含 1molN2. 3molH2.1molNH3,保持温度不变,向该容器中再加1mol N2. 3mol H2.1molNH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大,平衡不移动 B.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大,NH3百分含量增大 C.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移动 D.正.逆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合成氨反应方程式为 N2+3H2⇌2NH3,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容积固定的反应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加入相同物质的量的各物质,相当于减小容器体积加压,平衡正向移动,据此分析. 【解答】解:合成氨反应方程式为 N2+3H2⇌2NH3,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容积固定的反应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加入相同物质的量的各物质,相当于减小容器体积加压,正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正向移动, A、正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故A错误; B、正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正向移动,NH3的百分含量升高,故B正确; C、正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故C错误; D、正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故D错误; 故选B.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50分) 22.某烧碱样品中含有少量不与酸作用的可溶性杂质,为了测定其纯度,进行以下滴定操作: A.在250 mL容量瓶中配制250 mL烧碱溶液 B.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5 mL烧碱溶液于锥形瓶中并加几滴甲基橙指示剂 C.在天平上准确称取烧碱样品w g,在烧杯中加蒸馏水溶解 D.将物质的量浓度为M mol/L的标准H2SO4溶液装入酸式滴定管,调整液面,记下开始刻度V1 mL E.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滴定到终点,记录终点刻度为V2 mL 回答下列问题: (1)正确的操作步骤顺序中B前面是 A 、D后面是 E (用字母填写). (2)滴定读数应注意:滴定管与水平的实验台面 垂直 ,并使刻度线与滴定管液面的 凹液面最低点 相切. (3)操作D中液面应调整到 零刻度或零稍下的某一刻度 的某一刻度. (4)滴定到终点时锥形瓶内溶液的pH约为 3.1~4.4 ;终点时的颜色变化是 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为原来的颜色 . (5)若酸式滴定管没有用标准H2SO4润洗,会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 偏高 (6)该烧碱样品的纯度计算式是 ×100% . 【考点】中和滴定. 【分析】(1)实验时应先称量一定质量的固体,溶解后配制成溶液,量取待测液与锥形瓶中,然后用标准液进行滴定; (2)滴定管垂直,液面不再变化时才可读数,视线与溶液凹液面最低点相平,注意滴定管的精确值; (3)滴定管0刻度在上,滴定前应调节到零刻度或零稍下的某一刻度,为减小误差,尖嘴部分应充满液体,无气泡; (4)指示剂为甲基橙,变色范围为3.1﹣4.4; (5)因标准液浓度变小,用量变大; (6)根据反应消耗的硫酸,求出氢氧化钠,进一步求出样品的纯度. 【解答】解:(1)实验时应先称量一定质量的固体,溶解后配制成溶液,量取待测液与锥形瓶中,然后用标准液进行滴定, 故答案为:A;E; (2)滴定管垂直,液面不再变化时才可读数,视线与溶液凹液面最低点相平,滴定管读数准确到0.01ml, 故答案为:垂直;凹液面最低点; (3)滴定管0刻度在上,滴定前应调节到零刻度或零稍下的某一刻度,故答案为:零刻度或零稍下的某一刻度; (4)指示剂为甲基橙,变色范围为3.1﹣4.4,终点时pH约为4,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为原来的颜色; 故答案为:3.1~4.4;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为原来的颜色; (5)若酸式滴定管没有用标准H2SO4润洗,则标准液浓度变小,用量变大, 故答案为:偏高; (7)滴到消耗的硫酸为:n(硫酸)=cV=(V2﹣V1)×10﹣3L×m mol/L,根据反应方程可知,n(NaOH)=2n(硫酸)=2m(V2﹣V1)×10﹣3mol, 所以原来样品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2m(V2﹣V1)×10﹣3mol×=2m(V2﹣V1)×10﹣2mol,则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m(NaOH)=nM=80m(V2﹣V1)×10﹣2g,则该烧碱样品的纯度为:×100%=×100%, 故答案为:×100%. 23.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3(g)⇌2SO2(g)+O2(g);△H>0,其中SO3的变化如图所示: (1)用O2表示0~8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 0.0125 mol/(L•min) . (2)升高温度,K值将 增大 ;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将 减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bc a.v(SO3)=2v(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逆(SO2)=2v正(O2) 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4)从8min起,压缩容器为1L,则SO3的变化曲线为 a A. a B. b C. c D. d.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分析】(1)由图可知,0~8min内SO3减少0.6mol﹣0.2mol=0.4mol,v(SO3)==0.025 mol/(L•min),结合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用O2表示0~8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 (2)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气体的质量不变,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增大; (3)结合平衡的特征“等、定”及衍生的物理量判定; (4)从8min起,压缩容器为1L,瞬间三氧化硫的量增大,平衡逆向移动,三氧化硫的量继续增大,但小于0.6mol. 【解答】解:(1)由图可知,0~8min内SO3减少0.6mol﹣0.2mol=0.4mol,v(SO3)==0.025 mol/(L•min),结合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用O2表示0~8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0.025 mol/(L•min)×=0.0125 mol/(L•min),故答案为:0.0125 mol/(L•min); (2)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K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气体的质量不变,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增大,则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将减小, 故答案为:增大;减小; (3)a.v(SO3)=2v(O2),不能确定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不能判定平衡,故不选; b.该反应为前后气体体积不等的反应,则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达到平衡状态,故选; c.v逆(SO2)=2v正(O2),可知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为平衡状态,故选; d.质量、体积不变,则容器内密度始终保持不变,不能判定平衡,故不选; 故答案为:b c; (4)从8min起,压缩容器为1L,瞬间三氧化硫的量增大,平衡逆向移动,三氧化硫的量继续增大,但小于0.6mol,只有a符合,故答案为:a. 24.将气体A、B置于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发生如下反应:4A(g)+xB(g)=2C(g)起始时充入0.5molB和一定量的A,反应进行到4s末,测得v(B)=0.0125mol•L﹣1•s﹣1,A、C均为0.2mol.则 (1)x= 1 (2)V(A)= 0.05 mol•L﹣1•s﹣1 (3)反应前A有 0.6 mol (4)B的转化率为 20% .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 【分析】反应进行到4s末,测得v(B)=0.0125mol•L﹣1•s﹣1,A、C均为0.2mol.v(C)==0.025mol•L﹣1•s﹣1,由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x=1,则 4A(g)+B(g)=2C(g) 开始 n 0.5 0 转化 0.4 0.1 0.2 4s 0.2 0.4 0.2 结合v=、转化率=×100%计算. 【解答】解:反应进行到4s末,测得v(B)=0.0125mol•L﹣1•s﹣1,A、C均为0.2mol.v(C)==0.025mol•L﹣1•s﹣1,由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x=1,则 4A(g)+B(g)=2C(g) 开始 n 0.5 0 转化 0.4 0.1 0.2 4s 0.2 0.4 0.2 (1)由上述分析可知x=1,故答案为:1; (2)V(A)==0.05 mol•L﹣1•s﹣1,故答案为:0.05 mol•L﹣1•s﹣1; (3)反应前A有0.4mol+0.2mol=0.6mol,故答案为:0.6; (4)B的转化率为×100%=20%,故答案为:20%. 25.汽车尾气是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物,如何减少汽车尾气(CO、NOx等)的污染是重要的科学研究课题. (1)已知:N2(g)+O2(g)═2NO(g)△H1 N2(g)+3H2(g)⇌2NH3(g)△H2 2H2(g)+O2(g)═2H2O(g)△H3 则4NO(g)+4NH3(g)+O2(g)═4N2(g)+6H2O(g)△H= 3△H3﹣2△H1﹣2△H2 (用含△H1、△H2、△H3的式子表达) (2)汽车尾气中的CO、NOx都需要除去,有人设想按下列反应除去CO;2CO(g)=2C(s)+O2(g)已知该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因此该设想便不能实现.由此判断该反应的△H 大于 0 目前,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以减少CO、NO的污染,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NO+2CON2+2CO2 . (3)可用活性炭还原法处理氮氧化物.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s)+2NO(g)⇌N2(g)+CO2(g)△H>0某研究小组向密闭容器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NO,恒温(T1℃)条件下反应,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表: 浓度/mol•L﹣1 时间/min NO N2 CO2 0 0.100 0 0 10 0.058 0.021 0.021 20 0.040 0.030 0.030 30 0.040 0.030 0.030 40 0.032 0.034 0.017 则,30min后,改变某一条件,平衡发生了移动,则改变的条件是 减少CO2浓度 ;若升高温度,NO浓度将 减小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1)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构造所需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得到; (2)根据G=△H﹣T•△S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催化条件下,CO、NO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 (3)根据表中数值知,NO、二氧化碳的浓度减小,氮气的浓度增大,说明改变条件是分离出二氧化碳物质;反应是吸热反应,升温平衡正向进行. 【解答】解:(1)已知:①N2(g)+O2(g)═2NO(g)△H1 ②N2(g)+3H2(g)⇌2NH3(g)△H2 ③2H2(g)+O2(g)═2H2O(g)△H3, 利用盖斯定理,将③×3﹣②×2﹣①×2可得,4NO(g)+4NH3(g)+O2(g)═4N2(g)+6H2O(g)△H=3△H3﹣2△H1﹣2△H2, 故答案为:3△H3﹣2△H1﹣2△H2; (2)2CO(g)=2C(s)+O2(g),根据G=△H﹣T•△S,G>0,不能实现,该反应是焓增、熵减的反应,则△H 大于0,催化条件下,CO、NO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2NO+2CON2+2CO2, 故答案为:大于;2NO+2CON2+2CO2; (3)根据表中数值知,NO、二氧化碳的浓度减小,氮气的浓度增大,说明改变条件是分离出二氧化碳物质,反应是吸热反应,升温平衡正向进行,一氧化氮浓度减小, 故答案为:减少CO2浓度;减小. 26.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表: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为 吸热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830℃,c(CO)=0.01mol/L,c(H2O)=0.03mol/L,c(CO2)=0.01mol/L,c(H2)=0.05mol/L,该反应 否 (填“是”或“否”)达到的化学平衡状态. (3)800℃时,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混合物,起始浓度为c(CO)=0.01mol/L,c(H2O)=0.03mol/L,c(CO2)=0.01mol/L,c(H2)=0.05mol/L,则反应开始时,H2O的消耗速率比生成速率 小 (填“大”、“小”或“不能确定”) (4)830℃时,在1L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2mol CO2和1mol H2,平衡后CO2的转化率为 ,H2的转化率为 (用分数表示).若再充入1mol H2则H2的转化率为 减小 (增大,减少,不变)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 【分析】(1)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根据温度化学化学平衡常数关系确定反应热; (2)先计算浓度商,根据浓度商与化学平衡常数相对大小确定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3)先计算浓度商,根据浓度商和化学平衡常数相对大小确定反应方向,从而确定正逆反应速率相对大小; (4)设参加反应的c(CO2)=xmol/L,开始时c(CO2)=2mol/L、c(H2)=1mol/L, 该反应中CO2(g)+H2(g)⇌CO(g)+H2O(g), 开始(mol/L)2 1 0 0 反应(mol/L)x x x x 平衡(mol/L)2﹣x 1﹣x x x 化学平衡常数K==1.0 x=, 二氧化碳转化率=×100%; 氢气转化率=×100%; 若再充入1mol H2,平衡正向移动,但转化的氢气物质的量远远小于加入的氢气物质的量. 【解答】解:(1)根据表中数据知,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故答案为:吸热; (2)该反应浓度商==0.6<1.0,浓度商小于平衡常数,没有达到平衡状态,平衡正向移动, 故答案为:否; (3)该反应浓度商==0.6<0.9,浓度商小于平衡常数,平衡正向浓度,则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即H2O的消耗速率比生成速率小,故答案为:小; (4)设参加反应的c(CO2)=xmol/L,开始时c(CO2)=2mol/L、c(H2)=1mol/L, 该反应中CO2(g)+H2(g)⇌CO(g)+H2O(g), 开始(mol/L)2 1 0 0 反应(mol/L)x x x x 平衡(mol/L)2﹣x 1﹣x x x 化学平衡常数K==1.0 x=, 二氧化碳转化率===; 氢气转化率===; 若再充入1mol H2,平衡正向移动,但转化的氢气物质的量远远小于加入的氢气物质的量,所以氢气转化率减小, 故答案为:;;减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