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6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忻州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A1 27 Cl 35.5 Ga 70 As 75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乙醇、双氧水均可用于杀菌消毒 B. 首艘国产航母使用的特种钢缆属于金属材料 C. 中国在海洋试开采的可燃冰属于有机物 D. 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可以从根本上消除污染 【答案】D 【解析】 【详解】A.乙醇、双氧水杀菌消毒都是使蛋白质变性,故A正确; B.特种钢缆属于金属材料,故B正确; C. 可燃冰是甲烷水合物,属于有机物,故C正确; D.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可以降低环境污染,不能消除,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2.下列化工生产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用硫磺生产硫酸 B. 分馏法生产汽油 C. 热还原法冶炼铁 D. 氢气和氮气合成氨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硫磺生产硫酸发生的三个反应是S+O2 SO2、2SO2+O2 2SO3、SO3+H2O═H2SO4,发生了化学变化,故A错误; B.炼油厂用分馏法生产汽油是利用沸点的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操作,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B正确; C.钢铁厂炼铁的原理是用还原剂将铁从其氧化物中还原出来,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故C错误; D.工业上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N2+3H2 2NH3,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3.下列物质的结构与组成表示方法错误的是 A. HClO的结构式:H-O-Cl B. 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C. 二硫化碳的电子式 D. 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16O 【答案】D 【解析】 【详解】A.次氯酸分子中存在1个氢氧键和1个氧氯键,次氯酸正确的结构式为:H-O-Cl,故A正确; B.硫离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即为,故B正确; C.CS2是共价化合物,其结构式为S=C=S,碳原子和硫原子之间有2对电子,其电子式为,故C正确; D.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则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为18O,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Ba2+、Al3+、Cl-、SO42- B. H+、K+、HCO3- I- C. NH4+、Cu2+、Cl- D. Fe3+、Mg2+、SCN-、SO42- 【答案】C 【解析】 【详解】A.Ba2+和SO42-生成BaSO4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H+和HCO3-反应生成CO2和H2O,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NH4+、Cu2+、Cl-三者之间不发生离子反应,能大量共存,故C正确; D.Fe3+和SCN-反应生成配合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5.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 1 mol苯乙烯中含碳碳双键数为0. 4NA B. 13. 35 g AlCl3水解形成的A1(OH)3胶体粒子数为0. 1NA C. 22. 4 L(标准状况下)氯气溶于水,生成次氯酸分子数为NA D. 足量的CH4与1. 0 mol Cl2在光照下充分反应,生成HCl分子数为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苯环无碳碳双键,每个苯乙烯分子中只有1个碳碳双键,故A错误; B.一个氢氧化铝胶粒是多个氢氧化铝的聚集体,且铝离子水解是可逆反应,故所得的胶粒的个数小于0.1NA个,故B错误; C.Cl2与H2O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生成的HClO部分电离,则1molCl2溶于水生成次氯酸分子数小于NA,C项错误; D.CH4和Cl2在光照条件下,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及四氯甲烷,同时生成的HCl的物质的量和参加反应的Cl2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即1. 0 mol Cl2在光照下充分反应,生成HC1分子数为NA,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6.锌猛干电池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次电池。一种处理废旧干电池的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 B. “水浸”后的滤渣干燥后经充分灼烧可回收其中的MnO2 C. “沉淀”反应后的滤液可通过蒸发至干回收NH4Cl D. “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2+ + 2NH3·H2O = Zn(OH)2↓ + 2NH4+ 【答案】C 【解析】 【详解】黑色碳包用水浸后过滤得到的滤渣为MnO2和C粉及固体有机物,滤液中加入氨水并调节pH=8后过滤,生成的沉淀为Zn(OH)2,滤液中主要含有NH4Cl; A.废旧干电池处理不当不仅会造成重金属污染还浪费资源,故A正确; B.滤渣中含MnO2、C及有机物,灼烧可除去C和有机物,故B正确; C.直接蒸发至干会使NH4Cl分解挥发,故C错误; D.加氨水可将Zn2+沉淀得到Zn(OH)2,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淀粉与纤维素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B. 用灼烧的方法鉴别蚕丝和人造纤维 C. 蛋白质中加入浓硝酸一定显黄色 D. 淀粉、氨基酸和油脂均能发生水解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淀粉和纤维素的聚合度n不同,则化学式不同,相对分子质量不相等,故A错误; B.蚕丝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故B正确; C.有些蛋白质分子中不含苯环,遇浓硝酸不变黄色,故C错误; D.淀粉和油脂可水解,而氨基酸不能发生水解,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8.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化学性质 实际应用 A FeCl3溶液显酸性 脱除燃气中H2S B Na2S溶液显碱性 去除废水中Cu2+,Hg2+ 等 C 活性炭具有还原性 用作自来水的净化剂 D NaC1O2具有氧化性 脱除烟气中的SO2及NOx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脱除H2S利用FeCl3溶液的氧化性,故A错误; B.去除废水中Cu2+、Hg2+是利用S2- 与Cu2+、Hg2+等形成沉淀,与Na2S溶液显弱碱性无关,故B错误; C.净化自来水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故C错误; D.NaClO2具有氧化性,将SO2及NOx,转化为硫酸和硝酸而去除,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9.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向FeI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氯气:2I- + Cl2 = I2 + 2Cl- B. 用稀硝酸去除试管内壁的银镜:Ag + NO3- + 2H+ = Ag+ + NO2↑ + H2O C. 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Al3+ + 3OH- = A1(OH)3↓ D. 用稀盐酸溶解铜绿[Cu2(OH)2CO3] :Cu2 (OH)2CO3 + 4H+ = 2Cu2++ CO2 ↑ + 3H2O 【答案】D 【解析】 【详解】A.FeI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氯气,亚铁离子也能被氧化,故A错误; B.稀硝酸与银反应生成硝酸银和NO气体,故B错误; C.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生成的Al(OH)3沉淀会被溶解,生成NaAlO2溶液,故C错误; D.Cu2(OH)2CO3不溶于水,用稀盐酸溶解铜绿[Cu2(OH)2CO3]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 (OH)2CO3 + 4H+ = 2Cu2++ CO2 ↑ + 3H2O,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睛】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常用方法:检查反应能否发生,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如难溶物、弱电解质等需要保留化学式,检查是否符合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等)、检查是否符合原化学方程式等。 10.丙烯与HCl加成可能发生反应①和②,其能量与反应进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H3CHClCH3 比 CH3CH2CH2Cl 稳定 B. 反应①的第I步与第Ⅱ步均放出能量 C. 反应②的第I步比第Ⅱ步反应速率快 D. 活化能反应①比②的大,反应①更易进行 【答案】A 【解析】 【详解】A.CH3CHClCH3比CH3CH2CH2Cl能量低,能量低的物质稳定,则CH3CHClCH3比CH3CH2CH2Cl稳定,故A正确; B.反应①的Ⅰ的能量增大、Ⅱ的能量减小,则I吸收能量,故B错误; C.反应②的第I步比第II步活化能大,则反应②的第I步比第Ⅱ步反应速率慢,故C错误; D.活化能反应①比②大,活化能高难以进行,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1.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均小于18. X、Y、Z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Z同主族;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Y、Z、W均位于第三周期 B. 简单氢化物稳定性:X>Z C. X、Y组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 D. 离子半径大小:Z>W>Y>X 【答案】D 【解析】 【详解】X、Z同主族,设最外层电子数均为a,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则Y为Al元素,其最外层电子数为3;X、Y、Z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即2a+3=15,解得:a=6,即X为O元素,Z为硫元素,结合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均小于18,可知W为Cl元素; A.Al、S、Cl均在第三周期,为同周期元素,故A正确; B.非金属性O>S,则简单氢化物稳定性:H2O>H2S,故B正确; C.O、Al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与酸和强碱均反应生成盐和水,具有两性,故C正确; D.离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原子序数大,离子半径反而小,则离子半径大小:S2->Cl->O2-> Al3+,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2.某校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验证SO2的某些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Ⅰ中浓硫酸表现强氧化性 B. Ⅱ中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C. Ⅲ中硫化氢溶液用于验证SO2的氧化性 D. Ⅲ中两个棉球均褪色,加热后均又恢复原来颜色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制备SO2的反应中,浓H2SO4表现强酸性,故A错误; B.SO2水溶液显酸性,只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而不褪色,故B错误; C.Ⅲ中发生反应SO2+2H2S = 3S↓+2H2O,体现SO2 的氧化性,则通过观察有沉淀生成即可验证的SO2氧化性,故C正确; D.SO2使品红褪色,但褪色后的品红棉球加热后红色恢复,而SO2使高锰酸钾棉球褪色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则加热后紫色不恢复,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睛】二氧化硫性质主要有:①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②二氧化硫有漂白性,能使品红褪色,但不能使石蕊褪色;③二氧化硫有还原性,能使高锰酸钾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褪色;④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有相似性,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继续通入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亚硫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的亚硫酸氢钙;⑤具有氧化性,但比较弱。 13.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K+、Mg2+、Al3+ ,AlO2- 、 SiO32-、SO32-、CO32-、SO42-,某同学为了探究该溶液存在的离子,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有无色气体X和沉淀Y生成,过滤后得到无色溶液Z; ②将X通入溴水中,溴水无明显变化; ③向Z中加入过量的氨水,又有白色沉淀产生。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K+、AlO2-、SO42- B. 原溶液中一定不含Mg2+、AlO2-、SO32- C. X、Y的化学式依次为SO2、Mg(OH)2 D. 实验③中反应为Al3++ 3NH3·H2O = Al(OH)3↓+ 3NH4+ 【答案】D 【解析】 【详解】无色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有无色气体X和沉淀Y生成,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SiO32-,生成的沉淀为H2SiO3;气体X通入溴水中无明显变化,则X为CO2,说明含有CO32-,不存在SO32-,同时也一定无Mg2+和Al3+,一定含有K+;向Z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又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AlO2-,无法确定是否有SO42-; A.由分析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K+、AlO2- 、 SiO32-、CO32-,故A错误; B.由分析知,原溶液中一定不含Mg2+、Al3+、SO32-,故C错误; C.由分析知,X、Y的化学式依次为CO2、H2SiO3,故C错误; D.实验③向Z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AlO2- ,生成的沉淀为Al(OH)3,发生的离子反应为Al3++ 3NH3·H2O = Al(OH)3↓+ 3NH4+,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睛】破解离子推断题的几种原则:(1)肯定性原则:根据实验现象推出溶液中肯定存在或肯定不存在的离子;(记住几种常见的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CrO42-、Cr2O72-);(2)互斥性原则:在肯定某些离子的同时,结合离子共存规律,否定一些离子的存在;(要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酸性、碱性、指示剂的变化、与铝反应产生H2、水的电离情况等);(3)电中性原则:溶液呈电中性,一定既有阳离子,又有阴离子,且溶液中正电荷总数与负电荷总数相等;(这一原则可帮助我们确定一些隐含的离子);(4)进出性原则:通常是在实验过程中使用,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反应生成的离子或引入的离子对后续实验的干扰。 14.最近美国学者成功实现用氮气和水生产氨,其装置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上图中的能量转化方式只有2种 B. a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N2 + 6H+ + 6e- = 2NH3 C. 装置工作时H+ 向b极区移动,电解质溶液pH减小 D. a极区与b极区产生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 【答案】B 【解析】 【详解】A.能量转化方式有:风力→机械能→电能;光能→电能;电能→化学能,故A错误; B.由图示a极上空气中的N2还原为NH3,a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N2+6H+ +6e- = 2NH3,故B正确; C.H+向阴极(a极)移动,整个电解质溶液的pH不变,故C错误; D.电解总反应为2N2+ 6H2O = 4NH3 + 3O2 ,a极区与b极区产生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二、非选择题:共58分。第15—1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8—1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3分。 15.硫代硫酸钠(Na2S2O3)广泛用于电镀、鞣制皮革、棉织品漂白后的脱氯剂等。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以Na2S和SO2为原料制备Na2S2O3。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Na2S溶液 ①Na2S溶液呈碱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②工业品硫化钠中常含有少量Na2SO4和Na2CO3,需进行纯化,他们将硫化钠溶于水,然后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充分搅拌并过滤,再精制得Na2S溶液。 (2)利用下图装置制备Na2S2O3 ①装置Ⅰ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过程中打开螺旋夹并调节螺旋夹至适当的位置,一方面使反应产生的SO2气体较均匀地通入Na2S—Na2CO3溶液中,另一方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三口烧瓶内生成Na2S2O3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S2- +H2O HS- +OH- (2). BaS[或Ba(OH)2] (3). Na2SO3 + H2SO4 = Na2SO4 + H2O +SO2↑ (4). 防止发生倒吸 (5). 2Na2S+Na2CO3+4SO2 = 3Na2S2O3+CO2 (6). 吸收SO2、CO2等酸性气体并防止倒吸 【解析】 【分析】 (1)①Na2S是强碱弱酸盐,溶液中S2-易水解; ②将溶液中的SO42-和CO32-转化为沉淀,同时不引入新的杂质; (2)①装置Ⅰ中硫酸与Na2SO3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SO2气体; ②气体溶解于液体时要防倒吸; ③三口烧瓶内SO2气体通入Na2S—Na2CO3溶液中,生成Na2S2O3和CO2气体;SO2气体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 【详解】(1)①Na2S是强碱弱酸盐,溶液中S2-易水解且一级水解为主,发生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 +H2OHS- +OH-; ②硫化钠中常含有少量Na2SO4和Na2CO3,将硫化钠溶于水,然后滴加适量的BaS[或Ba(OH)2]溶液,将溶液中的SO42-和CO32-转化为BaSO4和BaCO3沉淀,经过滤即得Na2S溶液; (2)①装置Ⅰ中硫酸与Na2SO3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SO2气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3 + H2SO4 = Na2SO4 + H2O +SO2↑; ②实验过程中通过打开螺旋夹并调节螺旋夹至适当的位置,即使反应产生的SO2气体较均匀地通入Na2S—Na2CO3溶液中,又能起到防倒吸的作用; ③三口烧瓶内SO2气体通入Na2S—Na2CO3溶液中,生成Na2S2O3和CO2气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Na2CO3+4SO2 = 3Na2S2O3+CO2;SO2气体有毒,用NaOH溶液吸收含有CO2、SO2的尾气,可防污染环境,同时使用倒置的三角漏斗可防倒吸。 16.某铜矿石的主要成分是Cu2O,还含有少量的Al2O3、Fe2O3和SiO2。某学习小组模拟化工生产设计了如下流程制备精铜。 已知:Cu2O + 2 H+ = Cu + Cu2+ + H2 O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际生产中,常将铜矿石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滤渣1中含有较多的铜,提纯滤渣1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滤液1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为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检验该离子的常用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加入铝粉时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电解”精炼过程中,粗铜与外接电源的___________极相连;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增大与酸的接触面积,提高金属元素的浸出率 (2). SiO2+2OH- = SiO32- +H2O (3). Fe2+ (4). 氯水和硫氰化钾溶液 (或其他合理答案) (5). 2Al+3CuO 3Cu+Al2O3 (6). 正 (7). Cu2+ +2e- = Cu 【解析】 【分析】 铜矿石的成分中含有Cu2O,还含有少量的Al2O3、Fe2O3和SiO2,加入足量稀盐酸并过滤,Cu2O溶于酸反应生成铜和铜盐,所以滤渣1为Cu、SiO2,滤液1中含有亚铁离子、铝离子和铜离子,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得到滤渣2为氢氧化铜、氢氧化铁,将滤渣2在空气中加热灼烧得到氧化铁和氧化铜,和铝发生铝热反应得到粗铜,含有铁杂质,粗铜精炼得到精铜,结合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 【详解】(1)酸浸时将铜矿石粉碎,可增大与酸的接触面积,提高金属元素的浸出率; (2) 滤渣1为Cu、SiO2,可用NaOH溶液溶解SiO2生成可溶于水的Na2SiO3,再过滤即可得到Cu,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iO2+2OH- = SiO32- +H2O; (3) Fe2O3溶解于稀盐酸生成Fe3+,Fe3+有较强氧化性,能氧化Cu生成Fe2+,故滤液1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为Fe2+;检验Fe2+的方法是先滴加KSCN溶液不变红色,再滴加氯水,溶液变红色,即可证明溶液中含有Fe2+; (4)在高温加热的条件下,铝粉和CuO发生铝热反应生成铜和氧化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CuO 3Cu+Al2O3; (5)粗铜精炼是利用电解原理,粗铜与外接电源的正极相连,发生氧化反应,电解池的阴极是溶液中的Cu2+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u2+ +2e- = Cu。 17.乙烯是世界上产量最大化学产品之一,乙烯工业是石油化工产业的核心。回答下列问题: (1)乙烷可通过热裂解和氧化裂解制取乙烯。已知下列键能数据: 化学键 C—C C=C C—H H—H 键能/ kJ·mol -1 347. 7 615 413. 4 436. 0 ①乙烷直接裂解制乙烯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氧化裂解制乙烯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6(g) + O2(g) = C2H4(g) + H2O(g) △H = - 105 kJ·mol-1 . 结合①分析,氧化裂解相对热裂解生产乙烯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举1点)。 (2)利用生物乙醇在某种分子筛催化下可脱水制取乙烯,相应反应如下: I. C2H5OH(g) C2H4(g) + H2O(g) Ⅱ. 2C2H5OH(g) (C2H5)2O(g) + H2O(g) 平衡常数[Kp是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平衡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及产品选择性如下图所示: ①反应 C2H5OH(g) C2H4(g) + H2O(g) 的△H______(填“>”或“<”)0。 ②关于上图中交点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一段时间内,反应I、Ⅱ的速率相等 b. 某温度下,反应I、Ⅱ的平衡常数相等 c. 一段时间内,反应I、Ⅱ中乙醇的转化率相等 (3)利用煤制合成气,再由合成气间接制乙烯包含的反应有: I. CO(g) +2H2(g) CH3OH(g) △H=a kJ·mol-1 Ⅱ. 2CH3OH(g) C2H4(g) + 2H2O(g) △H =b kJ·mol-1 ①反应 2CO(g) + 4H2(g) C2H4(g) + 2H2O(g) △H = _________kJ·mol-1 (用 a、b表示)。 ②在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投入2 mol CO和4 mol H2,10 min后,测得c(CO) = 1. 2 mol·L-1·min-1,则10 min内v(H2)=_____________ mol·L-1·min-1。 【答案】 (1). C2H6(g) = C2H4(g) + H2(g) △H = + 123. 5 kJ·mol-1 (2). 热裂解是吸热反应需消耗大量的能量,氧化裂解为放热反应,节省能源 (3). > (4). b (5). 2a+b (6). 0. 16 【解析】 【分析】 (1) ①反应焓变△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 ②氧化裂解是放热反应,而热裂解是吸热反应,能量消耗不一样; (2)①结合升高温度,平衡移动时lnKp的变化分析△H; ②图示体现的是温度对lnKp的影响; (3) ① 已知:I. CO(g) +2H2(g) CH3OH(g) △H=a kJ·mol-1,Ⅱ. 2CH3OH(g) C2H4(g) + 2H2O(g) △H =b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I×2+Ⅱ可得反应 2CO(g) + 4H2(g) C2H4(g) + 2H2O(g),由此计算△H; ②根据v=先计算v(CO),再计算v(H2)。 【详解】(1)①C2H6(g)⇌C2H4(g)+H2(g),反应焓变△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413.4kJ/mol×6+347.7kJmol-(616kJ/mol+413.4kJ/mol×4+436.0kJ/mol)=+ 123. 5kJ/mol,则乙烷直接裂解制乙烯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6(g) = C2H4(g) + H2(g) △H = + 123. 5 kJ·mol-1; ②氧化裂解制乙烯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6(g) + O2(g) = C2H4(g) + H2O(g) △H = - 105 kJ·mol-1 ,而乙烷直接裂解制乙烯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6(g) = C2H4(g) + H2(g) △H = + 123. 5 kJ·mol-1,可见热裂解是吸热反应需消耗大量的能量,氧化裂解为放热反应,节省能源; (2)①由图示可知升高温度,平衡移动时lnKp的值不断增大,说明温度升高,Kp增大,即平衡正向移动,正方向为吸热反应,故△H>0; ②上图中交点M表示某温度时,反应I、Ⅱ的lnKp的值相等,即平衡常数相等,因反应I、Ⅱ的反应原理不同,无法体现乙醇的转化率是否相等和反应I、Ⅱ的速率是否相等,故答案为b; (3)①已知:I. CO(g) +2H2(g) CH3OH(g) △H=a kJ·mol-1,Ⅱ. 2CH3OH(g) C2H4(g) + 2H2O(g) △H =b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I×2+Ⅱ可得反应 2CO(g) + 4H2(g) C2H4(g) + 2H2O(g),则△H=(a kJ·mol-1)×2+(b kJ·mol-1)=(2a+b)kJ·mol-1; ②在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投入2 mol CO和4 mol H2,10 min后,测得c(CO) = 1. 2 mol·L-1·min-1,v(CO)===0.08 mol·L-1·min-1,则v(H2)= v(CO) ×=0.08 mol·L-1·min-1×2=0.16 mol·L-1·min-1。 【点睛】应用盖斯定律进行简单计算的基本方法是参照新的热化学方程式(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结合原热化学方程式(一般2~3个)进行合理“变形”,如热化学方程式颠倒、乘除以某一个数,然后将它们相加、减,得到目标热化学方程式,求出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的ΔH与原热化学方程式之间ΔH的换算关系。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试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8.镓(Ga)、锗(Ge)、硅(Si)、硒(Se)的单质及某些化合物如砷化镓、磷化镓等都是常用的半导体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__________,核外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的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 (2)砷与锗、硒是同周期主族元素,该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晶锗具有金刚石结构,其原子之间存在的作用力为__________________。 (4)水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在水晶中硅原子的配位数是____________。硅与氢结合能形成一系列的二元化合物SiH4、Si2H6等,与氯、溴结合能形成SiCl4、SiBr4,上述四种物质沸点由高到低顺序为_______________,丁硅烯(Si4H8)中键与键个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_。 (5)已知GaCl3的熔点77. 9 °C ,沸点201°C ; GeCl4的熔点 -49. 5 °C ,沸点84 °C,则GaCl3的晶体类型为______________,GaCl3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_____,GeCl4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_。 (6)砷化稼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若该晶体密度为]则晶胞参数a =_____________cm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答案】 (1). 3d104s24p4 (2). N (3). As>Se>Ge (4). 共价键 (5). 4 (6). SiBr4>SiCl4>Si2H6>SiH4 (7). 11:1 (8). 分子晶体 (9). sp2 (10). 正四面体 (11). 【解析】 【分析】 (1) Se是34号元素,处于第四周期第第ⅥA族;其最外层电子处于电子层第四层; (2) 同周期主族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IIA族、VA族元素第一电离能高于相邻元素的; (3) 单晶锗具有金刚石型结构,Ge原子与周围4个Ge原子形成正四面体结构,向空间延伸的立体网状结构,属于原子晶体。 (4) 水晶晶体中1个硅原子结合4个氧原子,同时每个氧原子结合2个硅原子,以[SiO4]四面体结构向空间延伸的立体网站结构;均属于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沸点越高;丁硅烯(Si4H8)与丁烯结构类似,分子中有8个Si-H键,1个Si=Si双键、2个Si-Si键,单键为σ键,双键含有1个σ键、1个π键; (5)GaCl3的熔沸点很低,符合分子晶体的性质;GaCl3中Ga原子形成3个Ga-Cl键,没有孤电子对,杂化轨道数目为3;GeCl4中Ge原子形成4个Ge-Cl键,没有孤电子对,价层电子对数为4,微粒空间构型与VSEPR模型相同; (6)均摊法计算晶胞中As、Ga原子数目,结合密度计算晶胞体积,晶胞体积开三次方可得晶胞参数。 【详解】(1) Se是34号元素,处于第四周期第ⅥA族,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24p4 ;其最外层电子处于电子层第四层,则核外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的符号是N; (2) 同周期主族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IIA族、VA族元素第一电离能高于相邻元素的,故第一电离能为:As>Se>Ge; (3) 单晶锗具有金刚石型结构,Ge原子与周围4个Ge原子形成正四面体结构,向空间延伸的立体网状结构,属于原子晶体,Ge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 (4) 水晶晶体中1个硅原子结合4个氧原子,同时每个氧原子结合2个硅原子,以[SiO4]四面体结构向空间延伸的立体网站结构,水晶的晶体中硅原子的配位数为4;均属于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沸点越高,故沸点:SiBr4>SiCl4>Si2H6>SiH4;丁硅烯(Si4H8 )与丁烯结构类似,分子中有8个Si-H键,1个Si=Si双键、2个Si-Si键,单键为σ键,双键含有1个σ键、1个π键,分子中σ键与π键个数之比为11:1; (5)GaCl3的熔沸点很低,属于分子晶体;GaCl3中Ga原子形成3个Ga-Cl键,没有孤电子对,杂化轨道数目为3,杂化方式为sp2杂化;GeCl4中Ge原子形成4个Ge-Cl键,没有孤电子对,价层电子对数为4,微粒空间构型与VSEPR模型相同,即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 (6)晶胞中黑色球数目为4、白色球数目为8×+6×=4,则晶胞质量=4×g,故晶胞体积=4×g÷ρg•cm-3=cm3,故晶胞参数=cm。 【点睛】均摊法确定立方晶胞中粒子数目的方法是:①顶点:每个顶点的原子被8个晶胞共有,所以晶胞对顶点原子只占份额;②棱:每条棱的原子被4个晶胞共有,所以晶胞对顶点原子只占份额;③面上:每个面的原子被2个晶胞共有,所以晶胞对顶点原子只占份额;④内部:内部原子不与其他晶胞分享,完全属于该晶胞。 19.化合物F是一种有机合成中间体,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 (2)B生成C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C生成D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 (3)F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F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化合物X与E互为同分异构体,X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核磁共振氢谱有5组峰且面积比为9:2:2:2:l。写出2种符合要求的X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肉桂醛( )是重要的香精香料中间体,设计由苯甲醇和乙醛为起始原料制备肉桂醛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机试剂任选)。 【答案】 (1). 丙酮 (2). 加成反应 (3). 消去反应 (4). C11H14O (5). 碳碳双键和羰基 (6). (7). 【解析】 【分析】 (1)A的结构简式为CH3COCH3,分子结构中含有羰基; (2) B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Br2/CCl4溶液褪色;C生成D的反应类似于卤代烃在NaOH的醇溶液中加热,消去HBr; (3)F的结构简式为; (4)E为,其分子式为C11H16O2,其同分异构体X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X分子结构中含有苯环和酚羟基,结合其分子式可知,X除苯环外,含有的烃基应为饱和烃基;核磁共振氢谱有5组峰,说明有五种等效氢,且面积比为9:2:2:2:l; (5)结合A→B转化信息,苯甲醛()和乙醛在碱性条件下即可直接生成,而苯甲醇可催化氧化生成苯甲醛。 【详解】(1) A的结构简式为CH3COCH3,分子结构中含有羰基,化学名称为丙酮; (2)B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Br2/CCl4溶液褪色,发生加成反应;C生成D的反应类似于卤代烃在NaOH的醇溶液中加热,发生的反应是消去反应; (3) F的结构简式为,分子式为C11H14O,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碳碳双键和羰基; (4) E为,其分子式为C11H16O2,其同分异构体X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X分子结构中含有苯环和酚羟基,结合其分子式可知,X除苯环外,含有的烃基应为饱和烃基;核磁共振氢谱有5组峰,说明有五种等效氢,且面积比为9:2:2:2:l,则符合条件的X可能是或; (5) 根据A→B转化信息,苯甲醛()和乙醛在碱性条件下即可直接生成,而苯甲醇可催化氧化生成苯甲醛,则合成路线为: 。 【点睛】常见的反应条件与反应类型有:①在NaOH的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可能是酯的水解反应或卤代烃的水解反应。②在NaOH的乙醇溶液中加热,发生卤代烃的消去反应。③在浓H2SO4存在的条件下加热,可能发生醇的消去反应、酯化反应、成醚反应或硝化反应等。④能与溴水或溴的CCl4溶液反应,可能为烯烃、炔烃的加成反应。⑤能与H2在Ni作用下发生反应,则为烯烃、炔烃、芳香烃、醛的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⑥在O2、Cu(或Ag)、加热(或CuO、加热)条件下,发生醇的氧化反应。⑦与O2或新制的Cu(OH)2悬浊液或银氨溶液反应,则该物质发生的是—CHO的氧化反应。(如果连续两次出现O2,则为醇→醛→羧酸的过程)。⑧在稀H2SO4加热条件下发生酯、低聚糖、多糖等的水解反应。⑨在光照、X2(表示卤素单质)条件下发生烷基上的取代反应;在Fe粉、X2条件下发生苯环上的取代。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