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6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实验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实验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mol Na被完全氧化生成Na2O2,失去2NA个电子 B. 0.5mol锌粒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H2为11.2L C. 电解58.5g熔融的氯化钠,能产生23.0g金属钠、22.4L氯气(标准状况) D. 标准状况下,22.4L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所含分子数为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反应后钠元素的价态为+1价,故1mol钠失1mol电子,故A错误; B.气体状况未知,气体摩尔体积不确定,无法计算气体的体积,故B错误; C、NaCl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电解58.5g熔融的NaCl,能产生0.5mol×22.4L/mol=11.2L氯气(标准状况),而不是22.4L氯气,故C错误; D、标况下22.4L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故分子个数N=nNA=NA个,故D正确; 故选D。 2.有关Na2CO3和NaHCO3的性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相同温度下,等浓度的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碱性比较,前者更强 B. 常温时溶解度:Na2CO3>NaHCO3,且溶于水时均放热 C. 在酒精灯加热的条件下,前者不分解,后者分解 D. 将澄清的石灰水分别加入Na2CO3和NaHCO3溶液中,都产生白色沉淀 【答案】B 【解析】A、碳酸钠的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钠,相同温度下,等浓度的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碱性比较,前者更强,A正确;B、常温时溶解度:Na2CO3>NaHCO3,水解吸热,因此溶于水时均吸热,B错误;C、在酒精灯加热的条件下,前者不分解,后者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CO2,C正确;D、将澄清的石灰水分别加入Na2CO3和NaHCO3溶液中,都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钙,D正确,答案选B。 3.下列实验对应的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 实验现象 结论 A 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箔,铝熔化,但熔化的铝不滴落 Al的熔点很高 B 取久置的Na2O2粉末,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盐酸后产生气体 Na2O2没有变质 C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D 用铂丝蘸取某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直接观察,火焰颜色呈黄色 原溶液中可能不含K+ 【答案】D 【解析】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箔,铝熔化,但熔化的铝不滴落,原因是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氧化铝,A错误;B、过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氧气,不能说明过氧化钠是否变质,B错误;C、无色无味的气体是CO2,溶液中也可能含有碳酸氢根离子,C错误;D、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反应需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所以火焰颜色呈黄色不能排除是否含有钾元素,D正确,答案选D。 4.茶叶中铁元素的检验可经过以下四个步骤完成:将茶叶灼烧灰化→用浓硝酸溶解茶叶灰→过滤得到的滤液→检验滤液中的Fe3+.如图是可能用到的实验用品。 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第一步需选用仪器①、②和⑨,①的名称叫钳埚 B. 第二步用浓硝酸溶解茶叶灰并加蒸馏水稀释,选用④、⑥和⑦ C. 要完成第三步,需选用④、⑤和⑦,除夹持仪器外还缺滤纸 D. 第四步,若滤液中含有Fe3+,加入⑧中的溶液后滤液会显红色 【答案】C 【解析】 【详解】A、茶叶灼烧需要酒精灯、坩埚、三脚架和泥三角等,A不正确; B、容量瓶是用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不能用来稀释溶液或溶解固体,B不正确; C、过滤需要烧杯、漏斗和玻璃棒,另外还需要滤纸,C正确; D、检验铁离子一般用KSCN溶液,但⑧中的溶液不一定KSCN溶液,D错误; 答案选C。 5.由Na2O2、Na2CO3、NaHCO3、NaCl中某几种组成的混合物,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有气体放出.将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气体体积减少一部分。将上述混合物在空气中加热,有气体放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Na2CO3、NaCl B. 混合物中一定不含Na2O2、NaCl C. 无法确定混合物中是否含有NaHCO3 D. 混合物中一定有Na2O2、NaHCO3 【答案】D 【解析】 【分析】向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有气体放出,该气体可以是氧气或者是二氧化碳中的至少一种,将放出的气体通过过量的NaOH溶液后,气体体积有所减少,说明气体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物质中一定含有过氧化钠,还含有碳酸钠、碳酸氢钠中的至少一种,将上述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加热,也有气体放出,故一定含有碳酸氢钠,Na2CO3、NaCl不能确定。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混合物中可能含有Na2CO3、NaCl,故A错误; B、由上述分析可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Na2O2,可能含有NaCl,故B错误; C、由上述分析可知,混合物中一定有NaHCO3,故C错误; D、由上述分析可知,混合物中一定有Na2O2、NaHCO3,故D正确; 故选D。 6.下列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l(OH)3 具有两性,所以不能用于中和胃酸 B. FeCl3 既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得,也能通过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制得 C. Na 在空气中长期放置最终变为 Na2CO3 粉末 D. 等质量NaHCO3和Na2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的CO2在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 【答案】C 【解析】A、Al(OH)3属于两性氢氧化物,可以中和胃酸,A项错误;B、FeCl3 可以通过Fe和Cl2化合而成,但Fe与酸反应置换反应只能生成Fe2+,B项错误;C、Na在空气中先被氧化生成Na2O,再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生成NaOH,再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Na2CO3·10H2O晶体,再风化最终产生Na2CO3粉末,C项正确;D、等质量NaHCO3和Na2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时,NaHCO3产生的CO2多,D项错误;答案选C。 7.Cl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2KClO3+H2C2O4+H2SO42ClO2↑+K2SO4+2CO2↑+2H2O (方程式中H为+1价,O为-2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KClO3在反应中失电子 B. ClO2是氧化产物 C. H2C2O4在反应中被氧化 D. 1 molKClO3参加反应有2mol电子转移 【答案】C 【解析】 【分析】2KClO3+H2C2O4+H2SO42ClO2↑+K2SO4+2CO2↑+2H2O,该反应中,Cl元素化合价从+5价变为+4价,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ClO2为还原产物,1个KClO3作氧化剂,C元素化合价从+3价变为+4价,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CO2 为氧化产物,H2C2O4作还原剂,反应转移2e-。 【详解】A. KClO3作氧化剂,KClO3在中反应中得电子,A错误; B. ClO2为还原产物,B错误; C. H2C2O4作还原剂,在反应中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C正确; D. 2 molKClO3参加反应有2mol电子转移,D错误。 8.钠与水反应时产生的各种现象如下: ①钠浮在水面上;②钠沉在水底;③钠熔化成小球;④小球迅速游动逐渐减小,最后消失;⑤发出嘶嘶的声音;⑥滴入酚酞后溶液显红色. 其中对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⑤ B. 全部 C. ①②③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钠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钠会浮在水面上,故①正确,②错误; ③钠的熔点较低,钠和水的生成强碱氢氧化钠和氢气,且放出大量的热,放出是热量导致钠熔化成小球,故③正确; ④放出的气体导致钠受力不均而迅速游动,最后钠和水完全反应而消失,故④正确; ⑤钠和水反应迅速,且有气体生成,所以发出嘶嘶的声音,故⑤正确; ⑥钠和水反应生成强碱而使溶液呈碱性,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故⑥正确; 答案选D。 9.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K+、HCO3-、K+、SO42- B. Ba2+、NO3-、Cl-、Na+ C. Na+、Cu2+、SO42-、Cl- D. Ca2+、K+、CO32-、NO3- 【答案】B 【解析】在碱性溶液中HCO3-与OH-反应生成CO32-和水,故A错误;Ba2+、NO3-、Cl-、Na+不反应,故B正确;在碱性溶液中Cu2+与OH-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C错误;Ca2+、CO32-生成碳酸钙沉淀,故D错误。 10.常温下,将10g碳酸钙投入0.1L水中(水的密度按1g/mL计算,忽略体积变化),所得溶液的浓度是( ) A. 物质的量浓度大于1mol/L B. 质量分数为9.1% C. 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D. 质量分数小于9.1% 【答案】D 【解析】 【详解】碳酸钙难溶于水,溶解的碳酸钙的质量一定小于10g,所以浓度一定小于,质量分数一定小于,答案选D。 11.下列各项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通过蒸馏酒精水溶液得到95%乙醇,再与生石灰混合,蒸馏可制得无水乙醇 B. 进行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C. 用酒精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的操作可选用分液漏斗,而后静置分液 D. 为保证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流出,需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 【答案】C 【解析】 【详解】A.通过蒸馏酒精水溶液得到95%乙醇,再与生石灰混合,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难挥发的氢氧化钙,再蒸馏可制得无水乙醇,故A正确; B.分液时避免上下层液体混合,则进行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端流出,上层则从上口倒出,故B正确; C.酒精与水互溶,不能作萃取剂,应选苯或四氯化碳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故C错误; D.将分液漏斗口部的塞子拿下,使内外气压相等,可以保证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流出,故D正确; 故选C。 12.我国近代炼丹家、医学家葛洪所著《抱朴子》一书中记载有“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又成丹砂”。这句话所涉及的反应有:①HgS+O2 =Hg+SO2 ②Hg+S=HgS。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①、②中有一个是氧化还原反应 B. 反应①中Hg、O两种元素被还原 C. 反应①中每生成l mol SO2共转移4mole- D. 反应②中Hg 为氧化剂、S 是还原剂 【答案】B 【解析】A、反应①、②中,反应前后都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所以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B、反应①中S元素化合价从-2价升高为+4价,而Hg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降低为0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降低为-2价,所以Hg、O两种元素被还原,B正确;C、反应①中S元素化合价从-2价升高为+4价,所以每生成l mol SO2共转移6mole-,故C错误;D、反应②中Hg 元素化合价从0价升高为+2价,Hg是还原剂,S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降低为-2价氧化剂,S 是氧化剂。本题正确答案为B。 13.氧化还原反应实际上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下面是一个还原过程的反应式:NO3-+4H++3e-=NO↑+2H2O,KMnO4、Na2CO3、Cu2O、FeSO4四种物质中有物质(甲)能使上述还原过程发生。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上述反应中,电子从氧化剂转移到还原剂 B. 物质甲可能是KMnO4 C. 反应中若产生3.0g气体,则转移电子数约为0.3×6.02×1023 D. 氧化过程的反应式一定为Cu2O-2e-+2H+=2Cu2++H2O 【答案】C 【解析】A.氧化剂得到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选项A错误;B.还原过程硝酸根离子中的氮元素化合价降低体现氧化性,KMnO4具有强氧化性,不应用其与硝酸根离子反应,选项B错误;C.反应中若产生3.0g气体,转移电子为×(5-2)=0.3mol,则转移电子数约为0.3×6.02×1023,选项C正确;D.Cu2O、FeSO4均可发生氧化反应,若为Cu2O,则可能的反应为Cu2O-2e-+2H+═2Cu2++H2O,选项D错误。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把握物质的性质及元素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及分析、应用能力的考查。要使硝酸根离子发生还原反应,则需要加入还原剂,KMnO4、Na2CO3、Cu2O、FeSO4四种物质中KMnO4具有强氧化性,Na2CO3没有氧化性和还原性,Cu2O有还原性,所以能使硝酸根离子发生还原反应的是Cu2O,二者反应生成硝酸铜、NO和水,反应方程式为14HNO3+3Cu2O=6Cu(NO3)2+2NO↑+7H2O,该反应中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u元素的化合价升高;FeSO4也具有还原性,可发生类似的反应,以此来解答。 14.实验室常用热的NaOH溶液洗去试管壁上的硫黄,其反应为6NaOH+3S2Na2S+Na2SO3+3H2O。在此反应中硫表现的性质是 ( ) A. 氧化性 B. 还原性 C. 既无氧化性又无还原性 D.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答案】D 【解析】S的化合价变化为0→-2,0→+4,所以硫表现的性质是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故选D。 15.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区域3 的是( ) A. Br2+2KI I2+2KBr B. Cl2+H2OHCl+HClO C. 2Fe(OH)3 Fe2O3 + 3H2O D. H2O+CaO Ca(OH)2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3区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是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A、为置换反应,位于4区域,故A错误;B、不属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C、为分解反应,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为化合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选B。 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从1 L 1 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取出10 ml,其浓度仍是1 mol/L B. 制成0.5 L 10 mol/L的盐酸,需要氯化氢气体112 L(标准状况) C. 10 g 98%硫酸(密度为1.84 g/cm3)与10 mL 18.4 mol/L硫酸的浓度是不同的 D. 0.5 L 2 mol/L的氯化钡溶液中,钡离子和氯离子总数为3×6.02×1023 【答案】C 【解析】 【详解】A.溶液是均一的,所以从1L 1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取出10ml,其浓度仍是1mol/L,A正确; B.制成0.5L 10mol/L的盐酸,需要氯化氢气体的体积是0.5L×10mol/L×22.4L/mol=112L(标准状况),B正确; C.10g 98%硫酸(密度为1.84g/cm3)的浓度是,因此与10mL18.4mol/L硫酸的浓度是相同的,C错误; D.0.5 L 2mol/L的氯化钡溶液中,钡离子和氯离子的物质的量分别是0.5L×2mol/L=1mol、0.5L×2mol/L×2=2mol,所以总数为3×6.02×1023,D正确; 答案选C。 二、非选择题(三大题,共52分) 17.观察下列实验装置图,按要求作答: (1)装置中c、d、e 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 (2)分离下列物质,需要在哪套装置中进行? I.干燥H2,可采用______(填装置序号) 装置 II.除去食盐溶液中的水,可采用_____ (填装置序号)装置 III. 淡化食盐水,可采用___ (填装貿序号) 装置 IV.实验室中的石灰水久置,液面上常悬浮有CaCO3微粒。可采用____ (填装置序号) 装置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微粒 V.分离碘水中的碘应先选择装置_____(填装置序号), 进行______和____操作,再用装置____(填装置序号) 进行______操作。 【答案】(1). 蒸馏烧瓶、冷凝管、分液漏斗 (2). ⑤ (3). ② (4). ③ (5). ① (6). ④ (7). 萃取 (8). 分液 (9). ③ (10). 蒸馏; 【解析】(1)由图可知装置中c、d、e 的名称分别为蒸馏烧瓶、冷凝管、分液漏斗;(2)I.干燥H2,可采用⑤装置,导管长进短出利用浓硫酸进行干燥;II.除去食盐溶液中的水,可采用②装置进行蒸发结晶;III. 淡化食盐水,可采用③ 装置进行蒸馏得到淡水;IV.实验室中的石灰水久置,液面上常悬浮有CaCO3微粒。可采用①装置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微粒;V.分离碘水中的碘应先选择装置④ 进行萃取和分液操作,再用装置③进行蒸馏操作。 18.铁是人类较早使用的金属之一,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作用可用下式表示: I.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向沸水中逐滴滴加1mol/LFeCl3溶液,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形成该分散系的微粒大小范围是__nm。 (2)电子工业需用30%的FeCl3溶液腐蚀敷在绝缘板上的铜,生成FeCl2和CuCl2,制造印刷电路板。写出FeCl3溶液腐蚀铜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检验反应后溶液中还存在Fe3+的试剂是__________。 (3)在下列化学方程式中:2Fe(OH)3+3NaClO+4NaOH=2Na2FeO4+3NaCl+5H2O还原剂是______,生成1molNa2FeO4转移电子数目为__________。 II.现有五种溶液,分别含下列离子:①Ag+,②Mg2+,③Fe2+,④Al3+,⑤Fe3+。 (1)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离子符号:既能被氧化又能被还原的离子是___,加铁粉后溶液增重的是__; (2)向Fe2+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欲除去FeCl2中FeCl3选用合适的试剂和分离方法____________,并写出相应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1-100 (2). 2FeCl3+Cu=2FeCl2+CuCl2 (3). KSCN (4). Fe(OH)3 (5). 3NA (6). Fe2+ (7). Fe3+ (8). 生成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沉淀。 (9).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2Fe3++Fe=3Fe2+ 【解析】本题考查铁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涉及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铁离子的检验,氧化还原反应和物质的除杂等知识,利用所学基础知识解答。 Ⅰ.(1)向沸水中逐滴滴加1mol/LFeCl3溶液,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形成的分散系是氢氧化铁胶体,胶体的微粒大小范围是1-100nm之间。 (2)根据题意,氯化铁和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Cl3+Cu=2FeCl2+CuCl2。检验溶液中Fe3+存在通常用KSCN溶液,若存在Fe3+,溶液呈血红色。 (3)根据化学反应2Fe(OH)3+3NaClO+4NaOH=2Na2FeO4+3NaCl+5H2O,Fe(OH)3中Fe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高铁酸钠中的+6价,发生氧化反应,则还原剂是Fe(OH)3,生成1molNa2FeO4 时,Fe原子失去3mol电子,则转移电子数目为3NA。 Ⅱ.(1)居于中间价态的离子既能被氧化又能被还原,Fe2+中Fe元素的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既能被氧化又能被还原。铁能与①⑤中的离子反应,①中发生的反应为Fe+2Ag+=Fe2++2Ag,铁反应后析出了银,溶液质量减轻,⑤中发生的反应为Fe+2Fe3+=3Fe2+,铁和三价铁反应生成二价铁,溶液的质量增加。即加铁粉后溶液增重的是Fe3+。 (2)亚铁离子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氢氧化亚铁沉淀很容易被氧气氧化为氢氧化铁,现象是:生成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沉淀。 (3)Fe3+具有氧化性,Fe具有还原性,两者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2+,则除去FeCl2中FeCl3的方法是加入过量铁粉,然后过滤,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 19.利用废旧镀锌铁皮可制备磁性Fe3O4胶体粒子及副产物ZnO,制备流程如下图所示: (1)从流程图可知,Zn、Fe中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________。 (2)Zn(OH)2沉淀加热可得ZnO,该反应______(填“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3)向不溶物中加入稀H2SO4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4)加入适量H2O2的目的是_________。 (5)如何证明已生成了Fe3O4胶体? _________。 (6)流程中所需的硫酸溶液由焦硫酸(H2SO4·SO3)溶于水配制而成,其中的SO3都转化为硫酸,若将445g焦硫酸溶于水配成4.00L 硫酸,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mol/L。 (7)稀硫酸也可以用浓硫酸和水配制。已知4mol/L的硫酸溶液密度为ρ1 g/cm3,2mol/L的硫酸溶液密度为ρ2 g/cm3。100g物质的量浓度为4mol/L的硫酸溶液与___mL水混合,使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到2mol/L。(用含ρ1、ρ2的式子表示) 【答案】(1). Zn (2). 不是 (3). 2H++Fe=Fe2++H2↑ (4). 做氧化剂,将部分Fe2+氧化为Fe3+ (5). 利用丁达尔效应 (6). 1.25 (7). 【解析】 【详解】(1)根据流程,加入NaOH溶液后,得到溶液A和不溶物,溶液A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得出氧化锌,因此锌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不溶物经过系列变化得到四氧化三铁胶体,说明铁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氢氧化锌受热分解:Zn(OH)2ZnO+H2O,此反应中没有化合价的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3)不溶物中含有Fe,Fe与硫酸反应生成FeSO4,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H++Fe=Fe2++H2↑; (4)Fe2+具有还原性,H2O2把部分Fe2+氧化成Fe3+; (5)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因此鉴别Fe3O4胶体采用丁达尔效应,如果出现明亮的通路,说明生成了Fe3O4胶体; (6)445g焦硫酸的物质的量为445g÷178g/mol=2.5mol,其中有2.5molH2SO4和2.5molSO3,2.5molSO3能生成2.5molH2SO4,即2.5mol焦硫酸溶于水生成5molH2SO4,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因此该硫酸的浓度为5mol÷4.00L=1.25mol·L-1; (7)稀释过程中溶质物质的量不变,溶质物质的量为100/ρ1×10-3×4mol=0.4/ρ1mol,稀释后溶液的体积为(100+V)/ρ2mL,根据c=n/V,推出V=()mL。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