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6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浙江省丽水四校联考2019-2020学年高一11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浙江省丽水四校联考2019-2020学年高一11月月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每小题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基团不属于官能团的是( ) A. C=C B. -CH3 C. -CHO D. -COOH 【答案】B 【解析】 【详解】决定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有机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官能团上,官能团对有机物的性质起决定作用,选项中A碳碳双键、C为醛基、D为羧基都属于官能团,而B中甲基不属于官能团,故答案为B。 【点睛】考查常见有机物的官能团概念及判断,注意掌握官能团概念,决定有机物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官能团,常见的官能团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羟基、醛基、羧基、酯基、羰基、-X(卤素)、氨基等。 2.下列物质中,一定是纯净物的是( ) A. 裂解气 B. C2H6O C. C3H8 D. 聚乙烯 【答案】C 【解析】 【详解】A.石油裂解气是多种气态烃的混合物,故A错误; B.C2H6O可能是CH3CH2OH或CH3OCH3,则表示的可能是混合物,故B错误; C.C3H8只能是CH3CH2CH3,一定是纯净物,故C正确; D.聚乙烯是混合物,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所有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的分子是( ) A. C2H6 B. C2H4 C. C2H2 D. 苯 【答案】A 【解析】 【详解】A.乙烷中具有2个甲基,具有甲烷的结构,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内,故A正确; B.乙烯为平面结构,所有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上,故B错误; C.乙炔为直线结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直线,所有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上,故C错误; D.苯为平面结构,所有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上,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4.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煤燃烧时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B. 电解水时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 黑火药爆炸时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动能 D. 镁条燃烧时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答案】B 【解析】 【详解】A.煤燃烧时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还有光能,烧煤取暖证明了这一点,故A正确; B.电解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 C.黑火药爆炸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动能、光能等,故C正确; D.镁条燃烧时发光、放热,即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 C. 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能发生 D. 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主要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而与反应条件无关,A错误; B、化学反应的特征之一就是伴随着能量变化,但能量的变化不一定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例如也可以是光能的形式变化,B错误; C、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不一定能发生,例如碳燃烧等,C错误; D、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就是放热反应,反之是吸热反应,D正确; 答案选D。 6.对于可逆反应:2A(g)+2B(g)2C(g)+D(g),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无影响 B. 增大压强可加快反应速率 C. 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 D. 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答案】A 【解析】 【详解】A.改变压强,如浓度改变,则反应速率改变,故A错误; B.增大压强,气体浓度增大,则可增大反应速率,故B正确; C.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则反应速率变大,故C正确; D.使用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能加快反应,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7.下列符合下图所示图像的反应是( ) A. 镁与稀硫酸反应 B. 高温煅烧石灰石 C. 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 D. 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A.镁与稀硫酸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正确; B.高温煅烧石灰石,碳酸钙分解生成CaO和CO2,是吸热反应,故B错误; C.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CO,为吸热反应,故C错误; D.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8.下列物质中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 A. 乙烯 B. 乙烷 C. 丙烯酸(CH2=CHCOOH) D. 乙醛 【答案】B 【解析】 【详解】A.乙烯具有还原性,能与具有强氧化性的酸性KMnO4溶液反应而褪色,故A错误; B.乙烷是饱和烃,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褪色,故B正确; C.丙烯酸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具有强氧化性的酸性KMnO4溶液反应而褪色,故C错误; D.乙醛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褪色,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9.下列各组物质间的反应与反应类型不相符的是( ) A. 乙烯与溴水(加成反应) B. 甲烷与氯气(取代反应) C. 由乙烯制取聚乙烯(加聚反应) D. 乙醇与氧气(取代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乙烯与溴水反应,双键变为单键,为加成反应,故A正确; B.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3Cl、CH2Cl2等,故B正确; C.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故C正确; D.乙醇在铜、银等催化剂存在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醛,为氧化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0.铜锌原电池(如图)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外电路中,电子从正极流向负极 B. 电池总反应式为Zn+2H + =Zn2+ +H2↑ C. 正极反应为Zn-2e- =Zn 2+ D. 铜作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Zn比Cu活泼,Zn为负极,发生的总反应为Zn+H2SO4=ZnSO4+H2↑; A.在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故A错误; B.电池总反应式为Zn+2H+=Zn2++H2↑,故B正确; C.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e-= H2↑,故C错误; D.铜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发生还原反应,是正极,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1.3.2g CH3OH(l)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出72.576 kJ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CH3OH(l)+O2(g)===CO2(g)+2H2O(l) ΔH = - 72.576 kJ·mol-1 B. CH3OH(l)+O2(g)===CO2(g)+2H2O(g) ΔH = - 72.576 kJ·mol-1 C. 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 = - 1451.52 kJ·mol-1 D. CH3OH(l)+O2(g)===CO2(g)+2H2O(l) ΔH = + 725.76 kJ·mol-1 【答案】C 【解析】 【详解】3.2g CH3OH(l)的物质的量为=0.1mol,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出72.576 kJ的热量,则1molCH3OH(l)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出725.76kJ的热量,即甲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H(l)+O2(g)═CO2(g)+2H2O(l)△H=-725.76kJ•mol-1或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 = - 1451.52 kJ·mol-1,选项C正确,故答案为C。 12.现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使该反应发生:N2+3H22NH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达到化学反应最大限度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为零 B. 当符合:3υ正(N2)=υ正(H2)时,反应达到最大限度 C. 达到化学最大限度时,单位时间消耗a mol N2,同时生成3a mol H2 D. 当N2、H2、NH3的分子数比为1∶3∶2,反应达到最大限度态 【答案】C 【解析】 【详解】A.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故A错误; B.当符合:3υ正(N2)=υ正(H2)时,都指正反应方向,不能判断反应达到最大限度,故B错误; C.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 N2同时生成3a mol H2,则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D.当体系达平衡状态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可能为1:3:2,也可能不是1:3:2,与各物质的初始浓度及转化率有关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3.反应C(s)+H2O(g)═CO(g)+H2(g)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说法能够成立的是( ) A. 当 v(CO)(正)=v(H2)(正)时,反应达平衡状态 B. 其他条件不变,适当增加C(s)质量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 保持体积不变,充入少量He使体系压强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D. 其他条件不变仅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只要反应发生就有v(CO)(正)=v(H2)(正),与反应是否平衡无关,故A错误; B.固体的量变但浓度不变,不影响反应速率,不改变平衡移动,故B错误; 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少量He使体系压强增大,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C错误; D.其他条件不变仅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反应体系中气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均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4.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X、Y为两个电极,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外电路中的电子流向如图所示,对此装置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外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为:X→外电路→Y B. 若两个电极分别为Zn和碳棒,则X为碳棒,Y为Zn C. 若两个电极都是金属,则它们的活动性为X>Y D. X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Y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外电路中的电子流向可知,X为负极,Y为正极; A.由图可知电子的流动方向是X→外电路→Y,则电流的方向应该为Y→外电路→X,故A错误; B.X为原电池的负极,Y为正极,则X应为Zn,故B错误; C.两个电极都是金属,X为负极,则X的活动性比Y强,故C正确; D.X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Y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5.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b分别加入到两份质量相同的过量的稀硫酸中,同时向a中加入少量的CuSO4溶液,下列各图为产生H2的体积V(L)与时间t(min)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锌和硫酸反应,加入硫酸铜,会置换出金属铜,形成锌、铜、稀硫酸原电池,加快金属Zn和硫酸反应的速率,所以反应速率是:a>b,速率越大,锌完全反应时所用的时间越短,所以a所用的时间小于b的时间;产生氢气的量取决于金属锌的质量,而a中,金属锌一部分用于置换金属铜,导致和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量减少,所以氢气的体积是:a<b,则图像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16.在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B=2C+D,若最初A、B都是8mol,在前10s 内A 平均速率为0.24mol▪(L▪s)-1,则10s时B的物质的量是( ) A. 2.4mol B. 3.2mol C. 4.8mol D. 5.6mol 【答案】D 【解析】 【详解】10s内A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n(A)=0.24mol/(L•s)×10s×2L=4.8mol,根据方程式2A+B=2C+D,可知△n(B)=0.5△n(A)=0.5×4.8mol=2.4mol;故10s后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为8mol-2.4mol=5.6mol,故答案为D。 17.利尿酸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上被禁用,它是一种兴奋剂,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有机物分子式为C13H16O4Cl2 B. 1 mol利尿酸能与6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C. 利尿酸能使溴水褪色 D. 利尿酸能与不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知有机物中含有13个C原子、12个H原子、2个Cl原子和4个O原子,则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3H12Cl2O4,故A错误; B.苯环、C=O、C=C都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1mol利尿酸最多能与5molH2发生加成反应,故B错误; C.利尿酸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Br2发生加成反应,即能使溴水褪色,故C正确; D.羧酸能与碱反应,水解生成的苯酚结构及盐酸均与NaOH溶液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9分。) 18.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两种同素异形体A、B的热化学方程式为:A(s)+O2(g)═CO2(g)△H=﹣393.51 kJ·mol-1;B(s)+O2(g)═CO2(g)△H=﹣395.41 kJ·mol-1则两种同素异形体中较稳定的是(填“A”或“B”)______。 (2)已知化学反应N2+3H22NH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1 mol N和3 mol H生成1 mol NH3(g)是_______能量的过程(填“吸收”或“释放”)。由mol N2(g)和mol H2(g)生成1 mol NH3(g)过程________(填“吸收”或“释放”)___________ kJ能量。(用图中字母表示,②同) ②mol N2(g)和mol H2(g)反应生成1 mol NH3(l)的△H = _______________。 (3)工业上用H2和Cl2反应制HCl,各键能为:H﹣H:436 kJ·mol-1,Cl﹣Cl:243 kJ·mol-1,H﹣Cl:431 kJ·mol-1。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 A (2). 释放 (3). 释放 (4). b-a (5). △H = -(b+c-a)kJ·mol-1 (6). H2(g)+Cl2(g)=2HCl(g) △H=-183 kJ·mol-1 【解析】 【分析】(1)由①A(s)+O2(g)═CO2(g)△H=-393.51kJ/mol;②B(s)+O2(g)═CO2(g)△H=-395.41kJ/mol,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分析反应的热效应,能量越高越不稳定; (2)①原子结合为分子过程会放热;由图象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放热;△H=生成物的活化能-反应物的活化能; ②根据反应热等于反应物总能量减去生成物总能量计算反应热并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3)反应方程式为:H2+Cl2=2HCl,根据吸收的能量之和与放出的能量之和的相对大小判断反应的吸放热,二者的差值即为焓变的数值。 【详解】(1)由①A(s)+O2(g)═CO2(g)△H=-393.51kJ/mol;②B(s)+O2(g)═CO2(g)△H=-395.41kJ/mol,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得:A(s)=B(s)△H>0,所以B的能量高,能量越高越不稳定,A稳定; (2)①原子结合为分子过程会放热,所以1mol N和3mol H生成1mol NH3(g)是释放能量的过程;由图象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molN2(g)和molH2(g)生成1mol NH3(g)过程时放热过程;△H=生成物的活化能-反应物的活化能=b-akJ/mol,所以1mol NH3(g)过程时放热b-akJ; ②mol N2(g)和mol H2(g)反应生成1 mol NH3(l)的△H =(akJ•mol-1)-(b kJ•mol-1+c kJ•mol-1)= -(b+c-a)kJ•mol-1; (3)反应方程式为:H2+Cl2=2HCl,生成2molHCl,需吸收能量:436kJ+243kJ=679kJ,放出能量:2×431kJ=862kJ,放出的能量大于吸收的能量,则该反应放热,焓变为负号,且放出的热量为:864kJ-679kJ=185kJ,所以△H=-183KJ/mol,所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g)+Cl2(g)=2HCl(g)△H=-183 kJ/mol。 19.A、B、C三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 (1)A中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Fe极为_______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C中Fe极为_______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子从_______极流出(填“Zn”或“Fe”)。 (3)比较A、B、C中铁被腐蚀的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Fe+2H+=Fe2+H2↑ (2). 负极 (3). Fe-2e-=Fe2+ (4). 正极 (5). 2H++2e-=H2↑ (6). Zn (7). B>A>C 【解析】 【分析】已知金属活动性:Zn>Fe>Sn,则A发生化学腐蚀,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B中Fe为负极,Sn为正极,Fe被腐蚀,C中Zn为负极,Fe为正极,Fe被保护,以此解答。 【详解】(1)铁与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 (2)Fe比Sn活泼,则B中Fe为负极,Sn为正极,负极发生Fe-2e- = Fe2+;Zn比Fe活泼,则C中Fe为正极,Zn为负极,正极反应式为2H++2e-=H2↑,电子从负极即Zn极流出; (3)A发生化学腐蚀;B中Fe为负极,Sn为正极,Fe被腐蚀;C中Zn为负极,Fe为正极,Fe被保护,Zn被腐蚀,则A、B、C中铁被腐蚀的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是B>A>C,。 20.某温度下,A、B、C三种气体在2L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在不同反应时间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开始至2 min时,用C表示的反应速率 = _____________。 (3)B的转化率= 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可判断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 a.A、B、C的反应速率相等 b.A、B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1 c.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 d.生成1 mol C的同时消耗1 mol A和0.5 mol B e.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f.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答案】(1). 2A(g)+B(g)2C(g) (2). 0.5 mol▪(L▪min)-1 (3). 50% (4). c、 f 【解析】 【分析】(1)根据物质的量的变化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书写方程式; (2)根据v=计算反应速率; (3)根据B的变化量与B的起始量之比求得转化率; (4)当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各物质的浓度不变,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不变。 【详解】(1)由图象可以看出,反应中A、B的物质的量减小,C的物质的量增多,则A、B为反应物,C为生成物,由于在同一容器中,浓度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故有△n(A):△n(B):△n(C)=2mol:1mol:2mol=2:1:2,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B(g)2C(g); (2)反应开始至2分钟时,用C表示反应速率为=0.5mol/(L•min); (3)平衡时B的转化率==50%; (4)a.由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不等,则A、B、C的反应速率相等不能说明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 b.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A、B的反应速率比都为2:1,故b错误; c.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等,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发生改变,故c正确; d.生成1 mol C的同时消耗1 mol A和0.5 mol B,均为正反应,则无法判断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 e.由于反应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过程中气体的的总质量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e错误; f.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随着反应进行在不断变化,由M=可知,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改变,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f正确; 故答案为cf。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