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6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河北省衡水市第十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质检考试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衡水市第十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质检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中能实现人工固氮的是( ) A. 闪电 B. 合成氨车间 C. 豆科植物根瘤 D.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A.闪电时,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NO,属于自然固氮,选项A错误; B.合成氨车间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属于人工固氮,选项B正确; C.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的化合物转变成植物蛋白,属于生物固氮,选项C错误; D.光合作用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不属于固氮,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2.要“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下列措施不利于“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是( ) A. 推广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 B. 推广使用共享单车,倡导绿色出行 C. 研制电动汽车,逐步取代燃油汽车 D. 加快石油开采速度,加大化石能源供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 SO2是大气污染物,推广燃煤脱硫技术有利于减少污染,A选项不符合题意; B. 推广使用共享单车,有利于减少机动车排放的尾气,绿色环保,B选项不符合题意; C. 研制电动汽车,逐步取代燃油汽车,有利于减少汽车排放的尾气,C选项不符合题意; D. 化石能源使用,会产生大量污染物,不利于大气污染防治,D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选D。 3.下列有关实验的“先”与“后”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蒸馏实验结束后,先停止通冷凝水,后停止加热 B. 分液操作时,先从下口放出下层液体,后放出上层液体 C.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容量瓶必须先干燥后使用 D. 焰色反应时,铂丝先用稀盐酸洗涤,后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答案】D 【解析】 【详解】A. 蒸馏实验结束后,如果先停止通冷凝水,后停止加热,将使蒸气得不到充分冷凝,A选项错误; B. 分液操作时,应先从下口放出下层液体,后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B选项错误; C.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定容时要加蒸馏水,所以容量瓶中有少量水不影响浓度,C选项错误; D. 焰色反应时,铂丝先用稀盐酸洗涤,后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可以除去铂丝上的杂质,D选项正确; 答案选D。 4.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减轻的是( ) A. NaOH固体 B. Na2SO3固体 C. 浓HNO3 D. 浓H2SO4 【答案】C 【解析】 【详解】A. NaOH固体在空气中的变化为2NaOH→ Na2CO3, 质量会增加,A选项不符合题意; B. Na2SO3固体在空气中的变化为Na2SO3→ Na2SO4, 质量会增加,B选项不符合题意; C. 浓HNO3易挥发,在空气中质量会减轻,C选项符合题意; D. 浓H2SO4有吸水性,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质量会增加,D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5.在自然界中,既有以游离态形式存在,又有以化合态形式存在的元素是( ) A. 硫 B. 硅 C. 氯 D. 铝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元素的活泼性来判断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 【详解 】A、硫在常温下不易和其它物质反应,所以能以游离态存在又能以化合态存在,选项A正确; B、硅虽然不活泼,但它的化合物更稳定,所以自然界以二氧化硅、硅酸盐的形式存在,选项B错误; C、氯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易和水、碱等反应,所以不能以游离态存在于自然界中,选项C错误; D、因铝易被还原,化学性质活泼,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存在,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6.下列变化过程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 MnO4-→Mn2+ B. SiO2→Na2SiO3 C. SO2→SO42- D. NO2→N2O4 【答案】C 【解析】 【分析】物质与氧化剂反应,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 【详解】A. MnO4-→Mn2+,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A选项不符合题意; B. SiO2→Na2SiO3,元素化合价不变,B选项不符合题意; C. SO2→SO42-,S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需要加入氧化剂,C 选项符合题意; D. NO2→N2O4 ,元素化合价不变, D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7.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其中一种能分别与其他三种发生离子反应,这种物质是( ) A. H2SO4 B. NaOH C. BaC12 D. K2CO3 【答案】A 【解析】 【分析】可列表统计这些溶液两两混合的反应情况。 【详解】 H2SO4 NaOH BaC12 K2CO3 H2SO4 —— 反应 反应 反应 NaOH 反应 —— 不反应 不反应 BaC12 反应 不反应 —— 反应 K2CO3 反应 不反应 反应 —— 由表中反应情况可知,只有H2SO4能分别与其他三种发生离子反应,A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选A。 8.下列所给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冶炼金属 B. 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化肥 C. 氯气能溶于水——自来水消毒 D. 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漂白剂 【答案】A 【解析】 【详解】A.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A选项符合题意; B. 碳酸氢铵含能被植物吸收的氮元素,所以可作化肥,B选项不符合题意; C. 氯气与水生成的HClO能杀菌消毒,所以可用于自来水消毒,C选项不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是二氧化硫与有机色素结合,没有化合价的变化,D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9.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反应后滤出沉淀并洗涤,然后在氧气中灼烧沉淀,得到的固体物质是( ) A. Fe B. Fe3O4 C. Fe(OH)3 D. Fe2O3 【答案】D 【解析】 【详解】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反应后滤出沉淀并洗涤,然后在氧气中灼烧沉淀,发生的反应依次为:2Na+2H2O=2NaOH+H2↑,FeSO4+2NaOH=Fe(OH)2↓+ Na2SO4, 4Fe(OH)2+ O2 + 2H2O =4Fe(OH)3,2Fe(OH)3 Fe2O3+ 3H2O,所以最终得到的固体物质是Fe2O3,D选项正确; 答案选D。 10.下列物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其中是利用强氧化性来漂白的是( ) ①活性炭 ②过氧化钠 ③氯水 ④二氧化硫 ⑤臭氧 A. ①③④ B. ②③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活性炭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是运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①错误; ②过氧化钠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是运用了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②正确; ③氯水中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次氯酸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利用其强氧化性,③正确; ④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利用二氧化硫和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而褪色,属于化合反应,④错误; ⑤臭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是运用了臭氧的强氧化性,⑤正确; ②③⑤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是B。 11.实验室能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干燥、收集的气体是( ) A. NH3 B. Cl2 C. SO2 D. NO2 【答案】A 【解析】 【详解】NH3为碱性气体,能用碱石灰干燥,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且塞上一团棉花防止对流,选项A符合;Cl2、SO2、NO2均为酸性气体不能用碱石灰干燥,且密度均比空气大、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选项BCD不符合。答案选A。 12.以下化学反应的产物种类与反应物的浓度、用量和反应条件均无关的是( ) A. Al与硫酸反应 B. Na与O2反应 C. CO2通入NaOH溶液中 D. NH3通入AlCl3溶液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A. Al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而遇到冷、浓硫酸会钝化,A选项不符合题意; B. Na与O2在常温下反应生成Na2O,在加热时生成Na2O2,B选项不符合题意; C. 少量CO2通入过量NaOH溶液中,生成Na2CO3,过量CO2 通入少量NaOH溶液中,生成NaHCO3,C选项不符合题意; D. NH3通入AlCl3溶液中,发生反应:AlCl3 + 3NH3·H2O=Al(OH)3↓+3NH4Cl,与反应物的浓度、用量和反应条件均无关,D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选D。 13.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11.2 LNH3所含的原子数为2NA B. 标准状况下,22.4 LCl2所含的原子数为NA C. 常温常压下,80 gSO3所含的氧原子数为3NA D. 一定条件下,56 g铁与足量HNO3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常温常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所以11.2 LNH3所含的原子数小于2NA,A选项错误; B. 标准状况下,22.4 LCl2所含的原子数为2NA,B选项错误; C. 常温常压下,80 gSO3所含的氧原子数为:,C选项正确; D. 56 g铁与足量稀HNO3完全反应生成三价铁,转移电子数为3NA;铁在冷、浓HNO3中钝化,D选项错误; 答案选C。 2、铁与稀HNO3的反应与量有关:稀HNO3过量生成三价铁,铁过量则最终生成二价铁。 14.将19.5 g锌粉加入100 mL2 mol.L-l RO2+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则还原产物可能是( ) A. R B. R2+ C. R3+ D. RO2+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利用电子守恒可快速解答。 【详解】设反应后RO2+中的R化合价降为x价,根据电子守恒有Zn失去的电子等于RO2+得到的电子,所以有:,解得x=2,B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选B。 15.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仅用蒸馏水就可鉴别食盐、硫酸铜粉末、碳酸钙粉末 ②用分液漏斗分离乙醇和水的混合物 ③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④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中央,测该溶液的pH ⑤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只有容量瓶和烧杯 A. ①④⑤ B. ①③④ C. ①②⑤ D. ③④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食盐溶液无色、硫酸铜溶液显蓝色、碳酸钙难溶于水, 所以仅用蒸馏水就可鉴别,①正确; ②不相溶的液体用分液漏斗分离,而乙醇和水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②错误; ③稀释浓硫酸时,因浓硫酸密度大,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为防止液体暴沸而飞溅,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③正确; ④测溶液的pH时,应用玻璃棒蘸取溶液,并滴在pH试纸中央,本操作无误,④正确; ⑤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除了容量瓶和烧杯,还需要玻璃棒和胶头滴管,⑤错误; 答案选B。 16.下列除杂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加热除去食盐中少量的NH4Cl固体 B. 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中的SO2 C. 用稀盐酸除去铜粉中少量铁粉 D. 用BaCl2溶液除去NaCl溶液中的K2SO4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可用加热的方法使食盐中少量的NH4Cl固体分解成气体而分离:NH4ClNH3↑+HCl↑,A选项不符合题意; B. 亚硫酸酸性比碳酸酸性强,且CO2在饱和NaHCO3溶液中的溶解度小,所以可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中的SO2,B选项不符合题意; C. 铁能溶于稀盐酸,而铜不溶,所以可用稀盐酸除去铜粉中少量的铁粉,C选项不符合题意; D. NaCl溶液中的K2SO4,用BaCl2溶液只能除去硫酸根离子,不能除去钾离子,D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选D。 17.下列有关物质制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铜与浓硝酸反应制备少量的二氧化氮 B. 室温下用金属钠与氧气反应制取过氧化钠 C. 工业上将过量氯气通入石灰乳中制取漂白粉 D. 二氧化硫与稍过量的氨水反应制备亚硫酸铵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可用铜与浓硝酸反应制备少量的二氧化氮:Cu+4HNO3(浓)= Cu(NO3)2 +2NO2↑+2H2O ,A选项正确; B. 金属钠与氧气反应在室温下生成氧化钠,加热才生成过氧化钠,B选项错误; C. 工业上利用氯气能与碱发生歧化反应生成能杀菌消毒的次氯酸盐的性质,将氯气通入石灰乳中制取漂白粉: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C选项正确; D. 二氧化硫与稍过量的氨水反应生成正盐:SO2 +2NH3+H2O = (NH4)2SO3,D选项正确; 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选B。 18.已知甲、乙、丙、丁是中学化学中四种常见的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则甲和丁可能是( ) ①N2和O2 ②C12和Fe ③C和O2 ④SO2和NaOH溶液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从图可知,甲与丁反应生成乙,乙进一步与丁反应生成丙,丙又能与甲生成乙,此为与量或反应条件等有关的物质转化关系,可结合每组物质的性质进行逐个分析。 【详解】①若甲和丁为N2和O2,N2和O2在放电条件下反应生成NO,NO与O2 反应生成NO2,但NO2无法与N2反应生成NO,转化关系错误; ②若甲和丁为Cl2和Fe,氯气和铁点燃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铁溶液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亚铁溶液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转化关系正确; ③若甲和丁为C和O2,氧气与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转化关系正确; ④若甲和丁为SO2和NaOH溶液,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亚硫酸钠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钠,亚硫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转化关系正确; 所以符合题意的是②③④; 答案选C。 19.将SO2通入BaCl2溶液至饱和的过程中,始终未观察到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若再通入另一种气体X,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气体X不可能是( ) A. NH3 B. NO2 C. Cl2 D. CO2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可知,SO2与BaCl2溶液不反应,不可能生成BaSO3沉淀,通入另一种气体产生白色沉淀,应有两种情况,一是溶液中有较多的SO32-离子,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O42-离子,否则不生成沉淀。 【详解】A. 通入氨气溶液呈碱性,溶液中生成大量的SO32-离子,生成沉淀BaSO3,A选项不符合题意; B. NO2与水反应生成具有氧化性的硝酸,在溶液中将SO2氧化为SO42-离子,生成沉淀BaSO4,B选项不符合题意; C. Cl2具有氧化性,在溶液中将SO2氧化为SO42-离子,生成沉淀BaSO4,C选项不符合题意; D. 碳酸和亚硫酸均比盐酸的酸性弱,所以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与氯化钡均不反应,不会产生沉淀物,D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选D。 20.某溶液中只含有四种离子,已知其中三种离子K+、Ba2+、Cl-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2 mol/L 、1 mol/L 、1 mol/L ,则溶液中另一离子及其物质的量浓度不可能为( ) A. SO42- ,1.5 mol/L B. HCO3-,3mol/L C. OH-,3 mol/L D. NO3-,3mol/L 【答案】A 【解析】 【分析】解答本题应注意:首先,离子之间应能大量共存;其次,溶液显电中性,所以本题可用电中性原则来判断。已知离子所带电荷为:c(K+)+2 c(Ba2+)- c(Cl-)=2 mol/L +1 mol/L×2-1 mol/L =3 mol/L,所以,另一离子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且为3 mol/L。 【详解】A. SO42- 与Ba2+不能大量共存,所以溶液中另一离子不可能为SO42- ,A选项符合题意; B. 3mol/L HCO3-所带负电荷为:3 mol/L×1=3 mol/L, 且能与K+、Ba2+、Cl-大量共存,B选项不符合题意; C. 3 mol/L OH-所带负电荷为:3 mol/L×1=3 mol/L,且能与K+、Ba2+、Cl-大量共存,C选项不符合题意; D. 3mol/L NO3- 所带负电荷为:3 mol/L×1=3 mol/L, 且能与K+、Ba2+、Cl-大量共存,D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21.下列陈述I、Ⅱ均正确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A Cl2有漂白作用 Cl2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B 浓硫酸有强氧化性 浓硫酸可以与铜反应生成H2 C 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量 液氨可以做制冷剂 D SiO2有导电性 SiO2可用于制光导纤维 【答案】C 【解析】 【详解】A. 陈述Ⅰ错误,Cl2没有漂白作用, Cl2溶于水生成的HClO有漂白作用,A选项不符合题意; B. 陈述Ⅱ错误, 浓硫酸有强氧化性,与铜反应被还原的是S,而不是H,B选项不符合题意; C. 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量,所以液氨可以做制冷剂,陈述I、Ⅱ均正确且有因果关系,C选项符合题意; D. 陈述Ⅰ错误,SiO2不导电,SiO2可用于制光导纤维,是因为其有优良的光学性能,D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22.25.4g某二价金属的氯化物RCl2 中含有0.4mol的Cl-,则R的元素符号为( ) A. Mg B. Ca C. Fe D. Cu 【答案】C 【解析】 【详解】25.4g某二价金属的氯化物RCl2中含有0.4mol的Cl-,则该氯化物的物质的量是0.4mol÷2=0.2mol,相对分子质量是25.4÷0.2=127,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7-35.5×2=56,所以元素符号为Fe,答案选C。 23.同温同压下,在3支相同体积的试管中分别充有等体积的下列气体:①NO2,②HC1,③NH3。现将3支试管均倒置于水槽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②=③ C. ②=③>① D. ③>②>① 【答案】B 【解析】 【分析】气体溶解后,试管中气体减少,液面上升,不考虑扩散,所得溶液的体积等于减少的气体的体积。在此认识基础上,通过各物质的变化进行计算。 【详解】设试管体积为V,气体的摩尔体积为Vm,则充分溶解后,3支相同体积的试管中溶液的情况为: ①3NO2 + H2O =2HNO3 + NO,气体减少,所以试管中溶液体积为,生成的HNO3为,浓度为:; ②HC1全溶,所以试管中溶液体积为V,浓度为: ; ③NH3全溶, 所以试管中溶液体积为V,浓度为: ; 所以,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小关系的是①=②=③,B选项正确; 答案选B。 24.下列离子的检验方法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A. 加入BaCl2溶液,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Ag+ B. 先加入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证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 加入NaOH溶液,微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原溶液一定有NH4+ D. 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的无色无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O32-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加入BaCl2溶液,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原溶液不一定含有Ag+,因为不能排除SO42-的干扰, A选项错误; B. 先加入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不能证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2+,因为不能排除Fe3+的干扰。正确的方法是:先加入KSCN溶液,如果溶液不变红,再滴加新制氯水,如果溶液变红,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Fe2+,B选项错误; C. 检验NH4+的方法是:在样品中加入NaOH溶液,微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原溶液一定有NH4+,C选项正确; D. 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的无色无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证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O32-,因为不能排除HCO3-的干扰,D选项错误; 答案选C。 25.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金属钠加入CuSO4溶液中: B. 金属铝加入NaOH溶液中: C. 铁粉加入FeC13溶液中: D. 铜片插入浓HNO3溶液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由于钠很活泼,能和水发生剧烈反应,所以,在CuSO4溶液中投入钠,钠不会置换出Cu,而是与水反应,A选项错误; B. 反应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写法为:2Al+2OH-+2H2O=2AlO2-+3H2↑,B选项错误; C. 铁粉加入FeC13溶液中:Fe+ 2Fe3+=3Fe2+,方程式遵守电子得失守恒、电荷守恒、质量守恒,书写正确,C选项正确; D. 铜片插入浓HNO3溶液中生成的是NO2:Cu+4HNO3(浓)= Cu(NO3)2 +2NO2↑+2H2O,D选项错误; 答案选C。 26.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 实验操作及现象 A 证明钠与水的反应放热 将钠投入水中,剧烈反应,钠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四处游动 B 证明敞口放置的亚硫酸钠溶液已部分变质 向试样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C 证明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铝的熔点 将砂纸打磨过的铝箔放在酒精灯上灼烧,铝箔熔化而不滴落 D 证明蛋白质溶液属于胶体 用激光照射蛋白质溶液,侧面能看到光亮的通路 【答案】B 【解析】 【详解】A. 钠投入水中,熔化成闪亮的小球,证明钠与水的反应放热,即该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A选项不符合题意; B. 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不能证明亚硫酸钠溶液已部分变质,因为Na2SO3也能与BaCl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aSO3, 所以即该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选项符合题意; C. 将砂纸打磨过的铝箔放在酒精灯上灼烧,铝箔熔化而不滴落,是由于铝箔表面氧化生成致密的氧化膜——氧化铝,没有熔化的氧化铝使熔化的铝不能滴落,证明了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铝的熔点,即该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C选项不符合题意; D. 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可用激光照射蛋白质溶液,如果侧面能看到光亮的通路, 则证明蛋白质溶液属于胶体,即该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D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27.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及药品进行酸性强弱比较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和②中发生的反应均为置换反应 B. 其他条件不变,可用盐酸替代稀硫酸 C. 一段时间后,②中有胶冻状物质生成 D. 该实验证明酸性:硫酸>硅酸>碳酸 【答案】C 【解析】 【详解】A. ①和②中发生的反应均为复分解反应,没有单质参加和生成,不是置换反应,A选项错误; B. 稀盐酸易挥发,会干扰后面的反应,所以不能用盐酸替代稀硫酸,B选项错误; C. 稀硫酸与Na2CO3反应生成的CO2进入Na2SiO3溶液反应,生成胶冻状的H2SiO3,所以一段时间后,②中有胶冻状物质生成,C选项正确; D. 根据较强酸制较弱酸的规律,该实验证明酸性:硫酸>碳酸 >硅酸,D选项错误; 答案选C。 28.一定质量的铜与浓硝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2.24 LO2(标准状况下)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被水完全吸收生成硝酸。则参加反应的铜的质量为( ) A. 3.2 g B. 6.4 g C. 12.8 g D. 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中硝酸先被还原,得到还原产物,后还原产物又被氧化成硝酸,总过程中没有得失电子,最终失电子的是铜,得电子的是O2。 【详解】根据分析,总过程中,氮元素最终没有得电子,铜失去的电子与O2得到的电子相等,所以铜的质量为:,C选项正确; 答案选C。 29.叠氮化钠(NaN3)与硝酸钾碰撞时发生的反应为:。若有1 mol N2生成,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生成N2的体积一定为22.4 L B. 有0. 125 mol KNO3被氧化 C. Na2O为氧化产物,N2为还原产物 D.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625 mol 【答案】D 【解析】 【分析】用双线桥表示该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如下: ,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 【详解】A. 气体的体积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没有指明温度和压强无法计算气体体积,A选项错误; B. KNO3得电子,被还原,B选项错误; C. 从分析可知,Na2O既不是氧化产物,也不是还原产物,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C选项错误; D. 若有1 mol N2生成,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D选项正确; 答案选D。 30.向10 mLFe2(SO4)3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点时溶液中金属阳离子有Fe3+、Cu2+和Fe2+ B. b点时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有两种 C. 原溶液中n(Fe3+):n(Cu2+)=1:1 D. 原溶液中Fe2(SO4)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图分析:加入铁粉的质量为0~0.56g时,发生的反应为:Fe+ 2Fe3+=3Fe2+,无固体剩余;为0.56~1.68g时,发生的反应为:Fe+Cu2+=Fe2++Cu。1.68g以后不再反应。 【详解】A. a点时发生的反应为:Fe+ 2Fe3+=3Fe2+,此时Fe3+没有反应完,Cu2+没有反应,所以溶液中金属阳离子有Fe3+、Cu2+和Fe2+,A选项正确; B. b点时发生的反应只有:Fe+Cu2+=Fe2++Cu,B选项错误; C. 原溶液中n(Fe3+)=, n(Cu2+)=,所以原溶液中n(Fe3+):n(Cu2+)=1:1,C选项正确; D. 原溶液中Fe2(SO4)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D选项正确; 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40分) 31.NH3极易溶于水,可用作喷泉试验。回答下列问题: (l)实验室制取NH3通常有两种方法:i用固体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共热;ii在常温下用固体氢氧化钠与浓氨水混合。 ①方法i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 ②方法ii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填“A”或“B”),生成NH3的原因是____ (2)进行如图所示喷泉实验时,上部烧瓶中已充满干燥的NH3,引发喷泉的操作是____;若在烧杯内的水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则形成喷泉后,烧瓶里的溶液呈____色。 【答案】(1). 2NH4Cl + Ca(OH)2CaCl2 + 2NH3↑+2H2O (2). B (3).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使浓氨水中的NH3·H2O分解产生氨气,同时增大了OH-浓度,使平衡NH3·H2ONH4++OH-逆向移动,使NH3·H2O浓度增大,促使NH3·H2O分解(或其它合理解释) (4). 挤压胶头滴管,打开止水夹 (5). 红 【解析】 【分析】实验室制取NH3,即可用铵盐和碱共热的方法,也可在常温下将浓氨水滴到入氢氧化钠或碱石灰等固体上的方法;本题喷泉实验利用的是氨气极易溶于水的性质,引发喷泉的操作可基于此考虑。 【详解】(l)①方法i制取氨气的原理是:铵盐能和碱共热生成氨气,化学方程式为:2NH4Cl + Ca(OH)2CaCl2 + 2NH3↑+2H2O。答案为:2NH4Cl + Ca(OH)2CaCl2 + 2NH3↑+2H2O ②方法ii是在常温下用固体氢氧化钠与浓氨水混合,产生氨气的原因是: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使浓氨水中的NH3·H2O分解产生氨气,同时增大了OH-浓度,使平衡NH3·H2ONH4++OH-逆向移动,使NH3·H2O浓度增大,促使NH3·H2O分解;该反应不需要加热,所以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答案为: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使浓氨水中的NH3·H2O分解产生氨气,同时增大了OH-浓度,使平衡NH3·H2ONH4++OH-逆向移动,使NH3·H2O浓度增大,促使NH3·H2O分解(或其它合理解释) (2)本题中,喷泉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瓶内压强降低,与外界大气产生很大的压强差所致,所以,要引发喷泉,应设法使烧瓶内的气体大量减少。本题中的装置引发的方法是,挤压胶头滴管,使水进入烧瓶,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气大量溶解,压强急剧降低,打开止水夹,外界大气压将烧杯内的水压入烧瓶,形成喷泉;氨气溶于水,部分氨气与水反应生成NH3·H2O,使得氨水显碱性,所以如果水中滴有无色酚酞试液,则形成喷泉后,烧瓶里的溶液呈红色。答案为:挤压胶头滴管,打开止水夹;红 32.某硫酸厂产生的烧渣(主要含Fe2O3、FeO,还含有一定量的SiO2)可用于制备FeCO3,其流程如下: 已知:“还原”时,FeS2与H2SO4不反应。 (l)“酸溶”时Fe2O3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2)实验室“过滤”时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__ (3)“还原”时生成S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4)检验FeCO3是否洗净的方法是________ (5)“滤液”中的溶质可能有____(填化学式)。 【答案】(1). 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2). 漏斗、玻璃棒 (3). FeS2+2Fe3+= 3Fe2++2S (4). 取少许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表明沉淀已洗涤干净,反之,则说明没洗涤干净 (5). (NH4)2SO4、(NH4)2CO3 【解析】 【分析】烧渣(主要含Fe2O3、FeO,还有一定量SiO2)用硫酸浸取,Fe2O3、FeO溶解,过滤后滤液中含有硫酸铁、硫酸亚铁、未反应的硫酸,滤渣为二氧化硅,用FeS2还原Fe3+后过滤,得到的滤液中含有硫酸亚铁,向滤液中加入碳酸铵,过滤得碳酸亚铁,滤液中有硫酸铵和过量的碳酸铵。 【详解】(l)“酸溶”时Fe2O3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2O3+ 3H2SO4= Fe2(SO4)3 + 3H2O。答案为:Fe2O3+ 3H2SO4= Fe2(SO4)3 + 3H2O (2)实验室“过滤”时所用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还需要漏斗、玻璃棒。答案为:漏斗、玻璃棒 (3)根据题意,“还原”时FeS2与H2SO4不反应,可判断,是Fe3+和FeS2 反应生成S,离子方程式为:FeS2+2Fe3+= 3Fe2++2S。答案为:FeS2+2Fe3+= 3Fe2++2S (4)FeCO3是从硫酸铵溶液中分离出来的,洗涤是否干净可以通过检验硫酸根离子来证明,所以检验沉淀已洗净的方法是:取少许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表明沉淀已洗涤干净,反之,则说明没洗涤干净。答案为:取少许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表明沉淀已洗涤干净,反之,则说明没洗涤干净 (5)流程中加入碳酸铵后,原溶液中的硫酸亚铁和没有反应完的硫酸均反应:FeSO4+(NH4)2CO3===FeCO3↓+(NH4)2SO4, H2SO4+(NH4)2CO3===(NH4)2SO4+CO2↑+ H2O,为使FeSO4完全沉淀,需加入过量的(NH4)2CO3,所以过滤后滤液中的溶质可能有(NH4)2SO4和(NH4)2CO3。答案为:(NH4)2SO4、(NH4)2CO3 33.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下实验探究SO2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l)甲同学用废铜屑与浓硫酸为原料制取S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SO2是____氧化物,故产生的SO2尾气可用 ____填化学式)溶液吸收。 (2)乙同学向盛有2 mL氯水的试管中通人SO2 一段时间后溶液褪色。SO2 表现出的性质是____,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3)丙同学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装置A中SO2和O2的流速比约为____;加热后,玻璃管中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 【答案】(1). 2H2SO4(浓)+CuCuSO4+2H2O +SO2↑ (2). 酸性 (3). NaOH(或其它合理答案) (4). 还原性 (5). (6). 2:1 (7). 2SO2 + O2 2SO3 【解析】 【分析】实验室可用浓硫酸与铜共热制SO2;SO2中的S为+4价,不是最高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被Cl2和O2等氧化性强的物质氧化;SO2是酸性氧化物,能用碱吸收。 【详解】(l)铜与浓硫酸加热时能发生反应生成SO2,化学方程式为:2H2SO4(浓)+CuCuSO4+2H2O +SO2↑;SO2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故产生的SO2 尾气可用NaOH等碱性溶液吸收。答案为:2H2SO4(浓)+CuCuSO4+2H2O +SO2↑;酸性;NaOH(或其它合理答案) (2)SO2使氯水褪色,是因为SO2有较强的还原性,被Cl2氧化成H2SO4,而Cl2被还原成H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答案为:还原性; (3)SO2和O2反应生成SO3,需要的条件是:催化剂、加热,是可逆反应,所以方程式为2SO2+ O2 2SO3,根据方程式可知,SO2和O2按2:1反应,所以应控制装置A中SO2和O2的流速比约为2:1。答案为:2:1;2SO2+ O2 2SO3 34.为了证明铁与稀硝酸反应产生一氧化氮,某校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其装置如图所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B为一个用金属丝固定的干燥管,内装块状碳酸钙固体;F为一个空的蒸馏烧瓶;E是用于鼓入空气的双连打气球。 回答下列问题: (l)实验时,先将B装置下移,使碳酸钙与稀硝酸接触产生气体,一段时间后,C中澄清石灰水____(填现象)时,将B装置上提,使之与稀硝酸分离。 (2)将A中铁丝放入稀硝酸中,装置A中产生________(填“无色”或“红棕色”)气体。用E向F中鼓入空气后,烧瓶F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 一段时间后,C中的现象为____。 (3)若反应后向A中溶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色,则铁丝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答案】(1). 变浑浊 (2). 无色 (3). 2NO+O2=2NO2 (4). 白色沉淀溶解 (5). 8H++2NO3-+3Fe=3Fe2++2NO↑+4H2O 【解析】 【分析】根据装置及题意,实验时,先将B试管下移,使稀硝酸与碳酸钙反应,用生成的CO2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并用C装置检验CO2是否充满前面的装置;排尽空气后,停止产生CO2的反应,再将铁丝放入稀硝酸中反应,并在装置F中检验产生的气体,最后的装置为尾气处理装置。可在此认识基础上解答各小题。 【详解】(l)碳酸钙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是CO2,所以,一段时间后,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答案为:变浑浊 (2)铁丝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是NO,NO无色,可用空气检验:用E向F中鼓入空气后,烧瓶F内发生反应:2NO + O2= 2NO2 ,无色变红棕色;NO2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所以,NO2进入装置C后,白色沉淀碳酸钙将逐渐溶解。答案为:无色;2NO + O2= 2NO2;白色沉淀溶解 (3)A中溶液滴加KSCN溶液不变红色,说明生成的是亚铁盐,结合已确定的硝酸的还原产物是NO,可写出铁丝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8H++2NO3-+3Fe=3Fe2++2NO↑+4H2O 。答案为:8H++2NO3-+3Fe=3Fe2++2NO↑+4H2O 8HNO3(稀)+3Fe(过量)=3Fe(NO3)2+2NO↑+4H2O,生成的产物会因相对量的不同而可能不同。 35.立德粉ZnS.BaSO4(也称锌钡白),是一种常用白色颜料。以重晶石(BaSO4)为原料生产立德粉的工艺流程如下: (l)在回转炉中重晶石与过量焦炭反应生成可溶性硫化钡和一种有毒气体。 ①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②生产上可通过水蒸气变换反应将有毒气体转化为CO2和一种清洁能源气体,提纯该清洁能源气体的方法是____。 (2)在潮湿空气中长期放置的“还原料”,会逸出臭鸡蛋气味的气体,且水溶性变差,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3)沉淀器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4)称取0.71 g立德粉样品,加入25. 00 mL0.10 mol/L酸化的I2-KI溶液,有单质硫析出,过量的I2恰好与8. 00 mL0.l0 mol/L Na2S2O3溶液反应(相关反应为)。则样品中S2-的质量分数为_____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1). BaSO4+4C BaS+4CO↑ (2). 将所得气体依次通入NaOH溶液和浓硫酸(或其它合理答案) (3). BaS+H2O+CO2= BaCO3+H2S (4). S2-+Ba2++Zn2++SO42-=BaSO4·ZnS↓ (5). 9.5% 【解析】 【分析】流程分析:重晶石与焦炭在回转炉中反应,生成还原料BaS,用水浸取并净化后得到的BaS溶液与硫酸锌发生复分解反应:S2-+Ba2++Zn2++SO42-=BaSO4·ZnS↓,进一步处理得到立德粉。 【详解】(l)①注意焦炭过量生成CO,反应物为硫酸钡与焦炭,产物为BaS与CO,化学方程式为:BaSO4+4C BaS+4CO↑。答案为:BaSO4+4C BaS+4CO↑ ②CO与水蒸气反应生成CO2与H2:CO+H2OCO2+H2,提纯该清洁能源气体需除去CO2和H2O,所以,应将所得气体依次通入NaOH溶液和浓硫酸(或其它合理答案)。 答案为:将所得气体依次通入NaOH溶液和浓硫酸(或其它合理答案) (2)“还原料”中有BaS,臭鸡蛋气味的气体为H2S,应有酸性物质参与反应,根据所处环境判断应该是CO2,所以反应为:BaS+H2O+CO2 = BaCO3+H2S,生成BaCO3使水溶性变差。答案为:BaS+H2O+CO2 = BaCO3+H2S (3)沉淀器中反应生成BaSO4·ZnS,硫化钡与硫酸锌为可溶性强电解质,写成离子形式,产物为沉淀,不可拆开,所以离子方程式为:S2-+Ba2++Zn2++SO42- = BaSO4·ZnS↓,答案为:S2-+Ba2++Zn2++SO42- = BaSO4·ZnS↓ (4)碘单质与硫离子的反应为:S2-+I2 = S+2I-。根据反应:,可求得过量的I2为:8.00×10-3L×0.l0 mol/L÷2=4.00×10-4 mol,则反应S2-+I2 = S+2I-中消耗的I2为:25.00×10-3 L×0.10 mol/L-4.00 ×10-4 mol=2.1×10-3 mol,根据方程式可知,S2-的物质的量亦为2.1×10-3 mol,则样品中硫离子含量为:。 答案为:9.5%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