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5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余姚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ww.ks5u.com 浙江省余姚中学 2019-2020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1.下列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 A. CO B. MgO C. SO3 D. Ca(OH)2 【答案】B 【解析】 碱性氧化物是指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A.一氧化碳和酸、碱都不反应,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故A错误;B.氧化镁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且是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故B正确;C.SO3是非金属氧化物,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故C错误;D.氢氧化钙是碱,不是氧化物,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属于对基本概念的考查,明确碱性氧化物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注意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大部分是碱性氧化物。 2.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且能导电的是( ) A. 铜 B. 熔融的硝酸钾 C. 氢氧化钠溶液 D. 氯化氢 【答案】B 【解析】 A.Cu是金属单质,能导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B.熔融的硝酸钾能导电,属于盐,是电解质,故B正确;C.氢氧化钠溶液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D.氯化氢不能导电,溶于水能够导电,属于电解质,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熟练掌握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指的是化合物,不是单质与混合物。常见的电解质有酸、碱、盐,金属氧化物等,非电解质有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等。 3.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A. 是否有丁达尔现象 B. 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C. 否能通过滤纸 D. 是否均一、透明、稳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区别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溶液的粒子直径小于1nm ,胶粒直径为1-100nm,浊液粒子直径大于100nm,故选B。 4.下列仪器名称为“漏斗”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仪器的特征分析仪器的名称。 【详解】根据仪器的特征知:A为冷凝管,B为容量瓶,C为量筒,D为漏斗, 故该题选D。 5.下列化学反应中溴元素仅被氧化的是 A. 2NaBr+Cl2=2NaCl+Br2 B. Br2+2NaI=2NaBr+I2 C. 3Br2+6NaOH5NaBr+NaBrO3+3H2O D. HBr+NaOH=NaBr+H2O 【答案】A 【解析】 【详解】A、溴化钠中溴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作还原剂,选项A符合;B、溴单质中溴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作氧化剂,选项B不符合;C、溴单质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被氧化生成溴酸钠,被还原生成溴化钠,选项C不符合;D、反应属于中和反应,各元素化合价不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选项D不符合。答案选A。 6.某阴离子Rn- 的核外共有x个电子,核内有a个中子,则R的质量数为( ) A. a+x-n B. a+x+n C. a-x-n D. a-x+n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离子所带电荷数计算质子数,根据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分析解答。 详解:某阴离子Rn- 的核外共有x个电子,则R的质子数是x-n,核内有a个中子,则R的质量数=x-n+a,答案选A。 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核素23Na的中子数是12 B. 16O和18O互为同位素 C. 电离方程式:CH3COOHCH3COOˉ+H+ D. 16O、1H、2H、3H四种核素可构成4种水分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核素23Na的中子数是23-11=12,A正确;B.16O和18O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B正确;C.醋酸是一元弱酸,电离方程式:CH3COOHCH3COOˉ+H+,C正确;D.16O、1H、2H、3H四种核素可构成6种水分子,D错误,答案选D。 考点:考查核素组成的有关判断 8.在某澄清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共存的离子组是 A. NH4+、Cl-、Fe3+、K+ B. Na+、CO32-、Ca2+、Cl- C. MnO4-、Fe2+、Na+、SO42- D. K+、SO42-、HCO3-、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酸性溶液中NH4+、Cl-、Fe3+、K+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A正确; B.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CO32-,且CO32-、Ca2+要发生离子反应生成CaCO3沉淀,而不能共存,故B错误; C.酸性溶液中,MnO4-和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故C错误; D.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HCO3-,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睛】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 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如 Fe3+和 SCN-)等;解决离子共存问题时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 H+或OH-;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 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铝粉产生氢气”;是“可能”共存,还是“一定”共存等。 9.下列各组物质互相作用时,生成物不随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的量变化而变化的是 A. Na2CO3和HCl B. NaOH和CO2 C. Na和O2 D. NaHCO3和NaOH 【答案】D 【解析】 【分析】 A. 从Na2CO3和HCl二者相对物质的量多少分析;B.从NaOH和CO2二者相对物质的量多少分析;C.根据Na和O2反应的条件分析;D.根据NaHCO3和NaOH反应的产物是碳酸盐分析。 【详解】A. Na2CO3和HCl发生反应,若HCl少量,反应生成氯化钠、碳酸氢钠; 若HCl过量,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物用量不同,反应产物不同,故A错误; B.NaOH和少量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和足量CO2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反应物用量不同,反应产物不同,故B错误; C.Na和O2在常温下反应生成Na2O,Na和O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Na2O2,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故C错误; D.NaHCO3和NaOH反应的产物是碳酸钠和水,生成物与反应条件及反应物用量无关,D正确; 故本题合理选项是D。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与反应物多少及反应条件的关系。解题关键是掌握具体反应的用量或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属于物质之间反应的探讨,充分体现了化学反应的千变万化的特点,这也是化学的魅力所在。 10.下列基本实验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A.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向容量瓶加水至离刻度线 1~2cm 时,改用胶头滴管定容 B. 可用湿润的 pH 试纸检验氨气 C.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待测溶液,置于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能观察到火焰呈紫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钾离子,不含有钠离子 D. 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答案】C 【解析】 【详解】A.配制溶液时,注意定容时不能使液面超过刻度线,当向容量瓶加水至离刻度线 1~2cm 时,应用胶头滴管滴加,故A正确; B.氨气水溶液显碱性,则氨气能使湿润的pH试纸变蓝,故B正确; C.透过蓝色钴玻璃能观察到火焰呈紫色,说明溶液中一定存在钾离子,由于钠离子的焰色被钴玻璃过滤掉了,无法确定是否含有钠离子,故C错误; D.为防止上下两层液体分离不完全,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11.已知反应:①Cl2 + 2KBr =" 2KCl" + Br2, ②KClO3+ 6HCl = 3Cl2 ↑+ KCl + 3H2O, ③2KBrO3+ Cl2 = Br2+ 2KClO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上述三个反应都有单质生成,所以都是置换反应 B. 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为 KBrO3>KClO3>Cl2>Br2 C. 反应②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 D. ③中若有2molCl2反应,则KBrO3得到电子物质的量为2mol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反应②不是置换反应,A错误;B.①Cl2+2KBr=2KCl+Br2中氧化剂是氯气,氧化产物是溴,所以氯气的氧化性大于溴,②KClO3+6HCl=3Cl2+KCl+3H2O中氧化剂是氯酸钾,氧化产物是氯气,氯酸钾的氧化性大于氯气,③2KBrO3+Cl2=Br2+2KClO3中氧化剂是溴酸钾,氧化产物是氯酸钾,所以溴酸钾的氧化性大于氯酸钾,总之,氧化性强弱顺序是 KBrO3>KClO3>Cl2>Br2,B正确;C. ②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C错误;D.反应③中2mol Cl2反应,有4molKBrO3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目可由Br元素的化合价计算,为4×(5-0)mol=20mol,D错误;选B。 考点:考查置换反应,氧化性强弱的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电子转移等知识。 1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大理石与醋酸反应:CO32-+2CH3COOH==2CH3COO-+H2O+CO2↑ B. 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制氯气的反应:MnO4-+4Cl-+8H+==Mn2++2Cl2↑+4H2O C. 漂白粉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气体:SO2+H2O+ClO-=SO42-+Cl-+2H+ D. 氢氧化钠溶液与过量的碳酸氢钙溶液反应:OH-+Ca2++HCO3-==CaCO3↓+H2O 【答案】D 【解析】 【详解】A项,CaCO3难溶,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要拆分,故A项错误; B项,等式两端电荷不守恒,正确的式子应为2MnO4-+10Cl-+16H+==2Mn2++5Cl2↑+8H2O,故B项错误; C项,漂白粉溶液吸收少量的二氧化硫气体的方程式应为 Ca2++3ClO-+SO2+H2O=CaSO4↓+2HClO+Cl-,故C项错误。 D项,氢氧化钠溶液与过量碳酸氢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13.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molCl2 与足量 Fe 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3NA B. Na2O2 与 CO2 反应生成 11.2LO2(标准状况),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 2NA C. 在标准状况下,22.4L 四氯化碳所含的氯原子数目为 4NA D. 1molNa 与足量 O2 反应,生成 Na2O 和 Na2O2 的混合物,钠失去 NA 个电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氯气和铁反应后变为-1价,故1mol氯气反应后转移2mol电子即2NA个,故A错误; B.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氧元素的价态由-1价变为0价,故当生成11.2L氧气即0.5mol氧气时,转移1mol电子即NA个,故B错误; C.标况下四氯化碳为液体,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22.4L 四氯化碳的物质的量,故C错误; D.由于钠和氧气反应后变为+1价,故1mol钠失去1mol电子即NA个,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睛】顺利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是:一方面要仔细审题,注意关键字词,熟悉常见的“陷阱”;另一方面是要把各种量转化为物质的量,以此为中心进行计算。特别要注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关于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注意:①气体的摩尔体积适用的对象为气体,而标况下水、CCl4、HF等为液体,SO3为固体;②必须明确温度和压强是0℃,101kPa,只指明体积无法求算物质的量;③22.4L/mol是标准状态下的气体摩尔体积,在其他条件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也有可能是这个值。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纯碱可以用于去除物品表面的油污 B. 碘酸钾可以用作加碘食盐的添加剂 C. 镁可用于制造信号弹和烟火 D. 二氧化碳可用作镁燃烧的灭火剂 【答案】D 【解析】 【详解】A.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热的纯碱溶液促进水解后碱性增强,所以纯碱可用于去除物品表面的油污,故A正确; B.加碘食盐的添加剂是碘酸钾,故B正确; C.镁燃烧可以发出耀眼的强光,故镁可用于制造信号弹和烟火,故C正确; D.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所以二氧化碳不可用作镁燃烧的灭火剂,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5.下列有关新制氯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将硝酸银溶液滴到新制氯水中,再加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 B. 新制氯水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先变红色后褪色,说明 Cl2 有漂白性 C. 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氯水,溶液变为蓝色,可证明 Cl2 的氧化性强于 I2 D. 新制氯水滴到 Na2CO3 溶液中,有气体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 H+ 【答案】B 【解析】 【详解】A.溶液与硝酸银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只能是氯离子与银离子反应得到AgCl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故A正确; B.新制氯水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先变红色后褪色,是因为氯水中含有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具有漂白性的次氯酸,不能由此说明 Cl2有漂白性,故B错误; C.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氯水,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生成I2,可证明Cl2的氧化性强于I2,故C正确; D.酸性溶液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新制氯水滴到 Na2CO3 溶液中,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故D正确; 故答案B。 【点睛】明确氯水的成分和性质是解题关键,氯水由于存在氯气和水的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所以氯水含有氯气分子,水,盐酸和次氯酸,与不同的试剂反应时,起作用的微粒不同;①与硝酸银反应:氯离子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②与碳酸钠反应: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③与有色布条作用:次氯酸有漂白性,有色布条褪色;④与石蕊试液作用:先变红后褪色,因为溶液中有酸,显酸性,有次氯酸有漂白性;⑤与二氧化硫作用:黄绿色退去,二氧化硫和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 16. 下列关于某些离子的检验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32- B. 某溶液与浓NaOH溶液共热,产生使湿润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气体,则原溶液中存在NH4+ C. 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 D. 可用硝酸酸化的AgNO3 溶液鉴别Cl-、Br-、I-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溶液中不一定有CO32-,可能含有碳酸氢根、亚硫酸根、亚硫酸氢根等,错误;B、某溶液与浓NaOH溶液共热,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气体,则原溶液中存在NH4+,错误;C、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溶液中不一定有SO42-,可能含有Ag+,错误;D、Cl-、Br-、I-与硝酸酸化的AgNO3 溶液反应分别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溴化银淡黄色沉淀、碘化银黄色沉淀,可用硝酸酸化的AgNO3 溶液鉴别Cl-、Br-、I-,正确。 考点:考查离子检验。 17.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索镁粉与溴水反应的机理,做了如下四组实验: ①将镁粉投入冷水中,未见任何现象;②将镁粉放入溴水中,观察到只是开始时产生极少量的气泡,但溴水的颜色逐渐褪去;③将镁粉放入液溴中,未观察到任何明显现象;④向含足量镁粉的液溴中滴加几滴水,观察到溴的红棕色很快褪去。则下列关于镁与溴水的反应机理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 ) A. 镁粉只直接与溴水中的溴反应 B. 镁粉在水的催化下与溴发生反应 C. 产生极少量的气泡是由于镁粉与水反应得到 D. 镁粉只与溴水中的酸反应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①③说明Mg与H2O、Br2很难反应;②中产生的气体应该是氢气,“只产生极少量的气泡”,说明不是镁与酸直接反应(如是应持续产生气泡),说明Mg与Br2直接反应是溴水褪色的主要原因;④滴几滴水后很快褪色,说明水起了催化剂的作用。答案选B。 考点:考查镁粉与溴水反应的机理实验探究 18.已知草酸(H2C2O4)是一种弱酸,157℃升华,170℃以上分解可放出CO2和CO;可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其钠盐易溶于水,钙盐难溶于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草酸受热产生的气体,用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吸收后,可收集得到纯净的CO B. 草酸受热产生的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若出现黑色变红色现象,则说明产生的气体中一定有CO C. 草酸受热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若能产生白色浑浊现象,则说明产生的气体中一定有CO2 D. H2C2O4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H2C2O4+2MnO4-+6H+=2Mn2++10CO2↑+8H2O 【答案】D 【解析】 【详解】A、草酸受热产生的气体,用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吸收后,收集到的CO还含有水蒸汽,不可能得到纯净的CO,选项A错误;B、草酸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自身具有还原性,可以还原灼热的氧化铜,所以出现黑色变红色现象,得不出一定有CO的结论,选项B错误;C、草酸受热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产生白色浑浊现象,还可能是草酸与氢氧化钙生成草酸钙沉淀,题中有告诉草酸的钙盐难溶于水,不能说明产生的气体中一定有CO2,选项C错误;D、草酸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H2C2O4+2MnO4-+6H+=2Mn2++10CO2↑+8H2O,选项D正确。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对草酸性质的探究实验的设计与评价,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气体的检验的知识。注意掌握探究物质性质实验方案设计的方法,明确物质性质及实验操作方法为解答关键,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19.一定温度下,w1 克下列物质在足量的 O2 中充分燃烧后,产物与足量的 Na2O2 充分反应, 增重 w2 克,若 w1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