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5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学考)试题
2019—2020学年上学期2018级 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学考)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Mg 24 Fe 56 Cu 64 Ag 108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本大题共40小题,前20题每题1分,后20题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仪器对应名称正确的是 A. 容量瓶 B. 蒸馏烧瓶 C. 蒸发皿 D. 滴定管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为圆底烧瓶,才是容量瓶,故A错误; B.为蒸馏烧瓶,故B正确; C.为坩埚,蒸发皿是,故C错误; D.为冷凝管,滴定管上有刻度,用于滴定实验,故D错误; 故选B。 2.下列实验装置可用于分离酒精与水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酒精和水的互溶的液体,因此分离酒精与水只能采用蒸馏方法,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点睛】液体和液体互溶采用蒸馏,液体和液体不相溶采用分液,固体和液体不相溶采用过滤。 3.下列气体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 N2 B. CO C. SO2 D. NO2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常见气体的性质、对环境的危害以及常见的大气污染物分析判断。 详解:A. N2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A正确; B. CO是有毒气体,属于大气污染物,会对空气造成污染,B错误; C. SO2是有毒气体,属于大气污染物,会对空气造成污染,C错误; D. NO2是有毒气体,属于大气污染物,会对空气造成污染,D错误,答案选A。 4.下列危险化学品标志中表示腐蚀品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A、为腐蚀品标志,故A正确;B、为易燃固体标志,故B错误;C、为辐射标志,故C错误;D、为易燃液体或易燃气体标志,故D错误。 5.下列元素不属于第三周期的是 A. 溴 B. 硫 C. 磷 D. 钠 【答案】A 【解析】 【详解】第三周期,从左到右,元素依次是钠、镁、铝、硅、磷、硫、氯、氩,不包含溴,故答案选A。 6.碘元素的一种核素可用于治疗肿瘤,下列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子数为53 B. 中子数为125 C. 电子数为72 D. 质量数为72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原子组成符号的含义分析判断。 【详解】原子(核素)组成符号中,X为元素符号,Z为质子数,A为质量数。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则原子(核素)的质子数、电子数都是53,质量数为125,中子数为72。本题选A。 7.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是 A. 液氯是化合物 B. 碱石灰是混合物 C. 铜是电解质 D. Na2O是钠盐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液氯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属于单质,选项A错误; B. 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选项B正确; C. 铜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选项C错误; D. Na2O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为氧化物,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8.实验室检验某FeCl2溶液是否含有FeCl3,可向溶液中加入( ) A. NaOH溶液 B. KSCN溶液 C. 氯气 D. 锌片 【答案】B 【解析】 【详解】实验室检验某FeCl2溶液是否含有FeCl3,可向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变为红色,则含有铁离子,反之则无,故B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点睛】检验铁离子用KSCN溶液检验,检验亚铁离子先加KSCN溶液,无现象,再加氯水,溶液变为红色,说明含有亚铁离子。 9.下列说法正确是的 A. 甲烷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B. 甲烷点燃前不需要验纯 C. 二氯甲烷有2种同分异构体 D. 甲烷和异丁烷互为同系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项、甲烷的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为氧化反应,故A错误; B项、可燃性气体燃烧时易发生爆炸,点燃前进行验纯,甲烷为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必须验纯,故B错误; C项、因甲烷分子是以碳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结构,二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 D项、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1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甲烷和异丁烷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3个CH2原子团,互称为同系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甲烷结构和性质,注意熟悉甲烷的结构特点及性质是解题关键。 10.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并且能导电的是( ) A. Na2CO3·10H2O晶体 B. 熔融的Al2O3 C. 稀硫酸 D. 蔗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Na2CO3·10H2O晶体是电解质,但不能导电,故A错误;B.熔融的Al2O3能导电且为电解质,故B正确,C.稀硫酸能导电,但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故C错误;D.蔗糖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答案为B。 考点:考查物质的分类及导电性的判断。 11.下列反应中,盐酸只作氧化剂的是( ) A. Zn+2HCl = ZnCl2+H2↑ B.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C. Cl2+H2O = H++Cl–+HClO D. CaCO3+2HCl=CaCl2+CO2↑+H2O 【答案】A 【解析】 【详解】A选项,Zn+2HCl = ZnCl2+H2 ↑,盐酸中氢化合价降低,氢元素化合价全部降低,只作氧化剂,故A正确; B选项,MnO2+4HCl(浓)MnCl2+Cl2↑+2H2O,盐酸中氯化合价一部分升高,一部分没变,盐酸既作还原剂又起酸性,故B错误; C选项,Cl2+H2O = H++Cl–+HClO,盐酸是生成物,不做氧化剂,故C错误; D选项,CaCO3+2HCl=CaCl2+CO2↑+H2O,盐酸化合价没变,只作酸性,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2.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原子具有相同的( ) A. 电子层数 B. 核电荷数 C. 核外电子数 D. 最外层电子数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原子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 【详解】因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核电荷数不同,核外电子数不同,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答案选A。 13.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 A. NaOH溶液 B. Fe(OH)3胶体 C. 稀硫酸 D. 新制Cu(OH)2悬浊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胶体的性质,故B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点睛】胶体知识几点提醒: 1.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快速鉴别溶液与胶体,但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而不是丁达尔效应。 2.胶体不带电荷,胶体粒子(分散质)带电荷,但淀粉胶体的胶体粒子也不带电荷。 3.胶体粒子是多个分子形成的聚集体或大分子。 4.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而带有电荷,且同种胶体粒子的电性相同。 5.分离提纯胶体时应用半透膜,不能使用滤纸。 6.制备Fe(OH)3胶体时,不能用Fe3+与碱反应制得;利用饱和FeCl3溶液加热制Fe(OH)3胶体时,不能长时间加热。 7.在Fe(OH)3胶体中,Fe(OH)3胶体粒子的数目要远远小于原FeCl3溶液中Fe3+的数目。 14.吸进人体内的氧有2%转化为氧化性极强的活性氧,这些活性氧能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生命杀手”。中国科学家尝试用Na2SeO3清除人体内活性氧,Na2SeO3的作用是( ) A. 还原剂 B. 氧化剂 C.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 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答案】A 【解析】 【详解】“活性氧”氧化性极强,服用含硒元素(Se)的化合物亚硒酸钠(Na2SeO3),能消除人体內的活性氧,表明Na2SeO3能将“活性氧”还原,“活性氧”为氧化剂,Na2SeO3 为还原剂,故选A。 【点睛】明确信息及活性氧的氧化性极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知道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将氧化剂还原成还原产物。 15.对化学反应限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任何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 B. 化学反应达到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C. 化学反应的限度是不可改变的 D. 化学反应的限度与时间的长短无关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达到反应限度,所以任何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A正确; B.对应可逆反应,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反应的限度,B正确; C.不同的外界条件有不同的反应限度,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反应限度可能发生改变,C错误; D.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转化,无论时间多长,都不可能完全转化,所以反应限度与时间的长短无关,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16.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氮气的电子式: B. CO2的结构式为 O﹣C﹣O C. 乙酸的分子式: C2H4O2 D. 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氮气分子中氮原子间形成三个共用电子对后各自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电子式为,故A错误; B.由最外层电子及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可知,存在C=O,则CO2分子的结构式O=C=O,故B错误; C.乙酸的分子式为C2H4O2,故C正确; D.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故D错误。 故选C。 17.下列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物质是 A. 氯水 B. 氯化钙溶液 C. 漂白粉溶液 D. 次氯酸钠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水中含有HClO,具有漂白性,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故A不选;B.氯化钙溶液不具有漂白性,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故B选;C.漂白粉溶液含有ClO-,能生成HClO,具有漂白性,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故C不选;D.次氯酸钠溶液含有ClO-,能生成HClO,具有漂白性,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故D不选;故选B。 【点睛】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有HClO、SO2、H2O2、O3等物质或能生成该物质的单质或化合物。本题中要注意含氯化合物的性质,易错点为CD。 18.下列各组中的三种微粒,所含质子数与电子数都相等的是 ( ) A. Na+、 Mg2+、 Al3+ B. HCl、H2S、 Ar C. H2O、OH-、 Na+ D. NH4+、 Na+、F- 【答案】B 【解析】 【详解】A. Na+、Mg2+、Al3+的质子数分别为:11、12、13,电子数分别为10,10、10,故A错误; B. HCl、H2S、Ar的质子数分别为:18、18、18,电子数分别为18,18、18,故B正确; C. H2O、OH−、Na+的质子数分别为:10、9、11、电子数分别为10,10、10,故C错误; D. NH4+、Na+、F−的质子数分别为:11、11、9、电子数分别为10,10、10,故D错误。答案选B。 19.以下微粒通常只具有氧化性的是( ) A. Fe B. Fe2+ C. Fe3+ D. H2 【答案】C 【解析】 【详解】A选项,Fe处于最低价态,只能升高,只作还原剂,故A错误; B选项,Fe2+处于中间价态,既可升高又可降低,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故B错误; C选项,Fe3+处于最高价态,只能降低,只作氧化剂,故C正确; D选项,H2处于中间价态,既可升高又可降低,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但一般作还原剂,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20.用四氯化碳萃取碘的饱和水溶液中的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使用分液漏斗前要先检漏 B. 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小 C. 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在下层,呈紫红色 D. 分液时,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流出,水层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答案】B 【解析】 A. 使用分液漏斗前要先检漏,A正确;B. 碘和四氯化碳都是非极性分子,水是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的溶质易溶于非极性分子的溶剂,所以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B错误;C. 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在下层,呈紫红色,C正确;D. 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分液时,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流出,水层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D正确,答案选B。 点睛:掌握萃取分液的原理是解答的关键,萃取适合于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而分离的一种方法,选用的萃取剂的原则是:①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②溶质在该溶剂中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21.下列含氯化合物中,不能由金属单质和氯气直接反应得到的是 A. FeCl2 B. CuCl2 C. AlCl3 D. MgCl2 【答案】A 【解析】 【分析】 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与变价金属生成高价金属氯化物,以此来解答。 【详解】A.Fe与氯气反应生成FeCl3,故A选; B.Cu与氯气反应生成CuCl2,故B不选; C.Al与氯气反应生成AlCl3 ,故C不选; D. Mg与氯气反应生成MgCl2,故D不选; 综上所述,本题选A。 22.下列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 A. O B. F C. Na D. S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层多径大,同电子层核多径小原则,四者半径大小顺序为r(Na) > r(S) > r(O) > r(F),故C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点睛】判断半径原理:层多径大,同电子层核多径小原则。 23.下列金属中,工业上常用热分解法冶炼的是( ) A. 镁 B. 钾 C. 铁 D. 银 【答案】D 【解析】 【详解】A选项,镁常用电解熔融氯化镁得到,故A错误; B选项,钾常采用金属钠和氯化钾反应得到钾蒸汽和氯化钠,故B错误; C选项,铁常采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得到,故C错误; D选项,银采用热分解氧化银得到,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点睛】根据金属活动顺序变中Zn以前的金属采用电解法得到,[Zn,Cu]采用热还原法得到,Cu以后的金属采用热分解法得到。 24.下列气体的收集方法正确的是( ) A. Cl2(既能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也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 NO(既能用排水法收集也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 SO2(既能用排水法收集也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 O2(既能用排水法收集也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答案】A 【解析】 【详解】A选项,Cl2在饱和水盐水中溶解度几乎不溶,密度比空气大,因此既能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也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A正确; B选项,NO不溶于水,但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因此只能用排水法收集,故B错误; C选项,SO2密度比空气大,但要溶于水,与水反应,因此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错误; D选项,O2密度比空气大,难溶于水,因此能用排水法收集也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25.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叙述正确的( ) A. Fe在少量氯气中点燃可生成FeCl2 B. Na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淡黄色固体 C. 次氯酸见光分解生成Cl2 D. Cu与稀H2SO4加热可生成SO2 【答案】B 【解析】 【详解】A选项,Fe在氯气中点燃,无论氯气过量还是少量都生成FeCl3,故A错误; B选项,Na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故B正确; C选项,次氯酸见光分解生成盐酸和氧气,故C错误; D选项,Cu与稀H2SO4加热不反应,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可生成SO2,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点睛】铁与氯气,无论氯气少量过量都只生成氯化铁,硫和氧气,无论氧气不足还是充足都只生成二氧化硫。 2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石灰石与稀醋酸反应:CaCO3+2CH3COOH==Ca2++2CH3COO-+H2O+CO2↑ B. 三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3OH-==Fe(OH)3↓+3Cl- C. 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Ba2++SO42-=BaSO4↓ D. 钠投入水中:Na+2H2O=Na++2OH-+H2↑ 【答案】A 【解析】 A. 石灰石与稀醋酸反应:CaCO3+2CH3COOH=Ca2++2CH3COO-+H2O+CO2↑,A正确;B. 三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3++3OH-=Fe(OH)3↓,B错误;C. 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氢氧化铜两种沉淀,C错误;D. 钠投入水中:2Na+2H2O=2Na++2OH-+H2↑,D错误,答案选A。 点睛:明确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化学反应以及掌握物质的拆分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该类问题一般可以从反应能否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是否正确、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守恒关系以及是否符合原化学方程式等几个方面分析判断。 27.下列有机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 CH2=CH2+HClCH3CH2Cl B. 2C2H5OH+O22CH3CHO+2H2O C. +3H2 D. CH4+Cl2CH3Cl+HCl 【答案】D 【解析】 【详解】A选项,CH2=CH2+HClCH3CH2Cl属于加成反应,故A错误; B选项,2C2H5OH+O22CH3CHO+2H2O属于氧化反应,故B错误; C选项,+3H2属于加成反应,故C错误; D选项,CH4+Cl2CH3Cl+HCl是取代反应,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28.以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 MgCl2 B. NaOH C. Na2O D. H2S 【答案】B 【解析】 【详解】A.MgCl2中只有镁离子与氯离子形成的离子键,选项A错误; B.NaOH中钠离子与氢氧根离子以离子键结合,O、H之间以极性共价键结合,则NaOH为含有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选项B正确; C.Na2O中钠离子与氧离子以离子键结合,只存在离子键,选项C错误; D.H2S中只存在共价键,且为共价化合物,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29.下列反应是吸热反应的是 A. NaOH 和 HC1 反应 B. Zn和HCl反应 C. Ba(OH)2•H2O 和NH4Cl反应 D. CO燃烧 【答案】C 【解析】 【详解】A、NaOH和HCl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选项A错误; B、Zn与盐酸反应是金属与酸的氧化还原反应,是放热反应,选项B错误; C、Ba(OH)2•H2O与NH4Cl的反应是碱与铵盐的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是吸热反应,选项C正确; D、CO燃烧,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放热反应是指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的反应,常见反应中燃烧反应、中和反应全是放热反应,酸碱中和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水的反应,燃烧反应,爆炸反应全是放热反应.由不稳定物质变为稳定物质的反应、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的(但是我们要注意高压下石墨转变成金刚石也是放热反应,尽管常压下是相反的),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的(但均不能绝对化,如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与氧气就是常见的放热反应),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30.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11.2 L H2O 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5NA B. 5.6 g铁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C. 16 g O2与16 g O3含有的氧原子数目相等 D. 常温常压下,11.2 L氯气所含原子数目为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选项,标准状况下,H2O为非气体,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故A错误; B选项,5.6 g铁即物质的量为0.1 mol,铁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铁升高2个价态,因此0.1 mol铁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故B错误; C选项,16 g O2物质的量,氧原子物质的量,16 g O3物质的量,氧原子物质的量,因此两者含有的氧原子数目相等,故C正确; D选项,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4.5 L∙mol-1,因此11.2 L氯气物质的量小于0.5mol,所含原子数目小于NA,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31.如图是实验室进行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的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说明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B. 进入烧瓶中的液体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氨水有碱性 C. 氨水很稳定,将烧瓶中的红色溶液加热,颜色不会发生变化 D. 形成“喷泉”的主要原因是氨气溶于水后,烧瓶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 【答案】C 【解析】 【详解】A选项,挤压胶头滴管,滴有酚酞的水能形成喷泉实验,说明烧瓶产生较大压强差,从而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选项,进入烧瓶中的液体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酚酞遇见碱变为红色,说明氨水有碱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选项,将烧瓶中的红色溶液加热,溶液颜色变浅,说明氨水不稳定,易分解,故C错误,符合题意; D选项,氨气溶于水后,烧瓶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从而形成“喷泉”,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C。 【点睛】喷泉实验的原理及应用 1.喷泉实验的原理 使烧瓶内外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利用大气压将烧瓶下面烧杯中的液体压入烧瓶内,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 2.形成喷泉的类型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能形成喷泉的气体和液体。 气体 HCl NH3 CO2、Cl2、SO2、H2S NO2 NO、O2 (4∶3) NO2、O2 (4∶1) 吸收剂 水、NaOH溶液 水 NaOH溶液 水 水 水 3.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 ⑴盛气体的烧瓶必须干燥; ⑵气体要充满烧瓶; ⑶烧瓶不能漏气(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⑷所用气体能大量溶于所用液体或气体与液体快速反应。 32.一定条件下将1 mol N2和3 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3H22NH3(正反应是放热反应)。下列关于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 降低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B. 达到化学反应限度时,生成2mol NH3 C. 向容器中再加入N2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D. 1mol N2 和3mol H2的总能量低于2mol NH3的总能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A. 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减慢,A错误; B.合成氨是可逆反应,可逆反应的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所以1mol N2和3mol H2发生反应生成的氨气的物质的量少于2mol,B错误; 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再加入N2,使反应物浓度增大,所以化学反应速率加快,C正确; D.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说明1mol N2和3mol H2的总能量高于2mol NH3的总能量,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33.如图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所配制的Na2C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 mol · L-1 B. 操作2是将溶解并放置至室温的Na2CO3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C. 操作4如果仰视,会使配得溶液的浓度偏低 D. 操作5中,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继续加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答案】D 【解析】 【详解】A选项,10.6g碳酸钠物质的量,溶液体积为100mL,因此所配制的Na2C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 mol∙L-1,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选项,操作2是将溶解并放置至室温的Na2CO3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选项,操作4如果仰视,溶液的体积偏大,则配得溶液的浓度偏低,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选项,操作5中,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继续加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低,故D错误,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D。 34.科学的实验方法为我们探索物质世界提供了一把金钥匙。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及现象 选项 A 探究铁与水在高温下发生反应 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观察粉末变为红褐色 B 证明溶液中含有Fe3+ 向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 C 证明钠与氧气反应会生成过氧化钠 切开金属钠,钠表面的银白色会逐渐褪去 D 证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选项,水蒸气和铁粉反应是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不是红褐色,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选项,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证明含有铁离子,故B正确,符合题意; C选项,切开金属钠,钠表面的银白色会逐渐褪去,生成了氧化钠,钠在氧气中加热才生成过氧化钠,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选项,二氧化硫通入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二氧化硫的还原性,不是证明漂白性,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B。 35.下列各组中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H+、K+、SO42-、OH- B. H+、K+、S2-、CO32- C. K+、NH4+、Cl-、SO42- D. Na+、Ca2+、CO32-、NO3- 【答案】C 【解析】 【详解】A、H+、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选项A错误; B、H+与S2-、CO32-均能反应生成弱酸或者HS-、HCO3-,不能大量共存,选项B错误; C、K+、NH4+、Cl-、SO42-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选项C正确; D、Ca2+与CO32−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36.等质量的两块钠,第一块在足量氧气中加热,第二块在氧气中常温下充分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第一块钠失去电子多 B. 两块钠失去电子一样多 C. 第二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最大 D. 两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一样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钠在足量氧气中加热,生成Na2O2,钠在足量氧气(常温)中充分反应生成Na2O,两个反应中,钠失去的电子一样多,化合价均由0价变为+1价,A错误; B、根据A中分析可知B正确; C、由于钠的质量相同,因此过氧化钠和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相同,但质量不同,过氧化钠的摩尔质量大于氧化钠的摩尔质量,所以过氧化钠的质量更大,C错误; D、根据C中分析可知D错误; 答案选B。 37.将20mL 5 mol/L NaCl溶液加水稀释至1000 mL,稀释后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0.01 mol/L B. 0.02 mol/L C. 0.1 mol/L D. 0.2 mol/L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溶液稀释原则,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解得c=0.1 mol∙L-1,故C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38.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错误的是 A. 酸性:H2SO4>H3PO4 B. 沸点:H2S>H2O C. 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D. 碱性:NaOH>Mg(OH)2 【答案】B 【解析】 【详解】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S>P,所以酸性H2SO4>H3PO4,选项A正确; B.分子晶体的沸点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还与氢键有关,水分子间存在氢键、硫化氢分子间不含氢键,所以沸点:H2O>H2S,选项B错误; C.NaHCO3不稳定,加热易分解:,碳酸钠受热稳定,选项C正确; D.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Na>Mg,所以碱性NaOH>Mg(OH)2,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39.下列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选项,,两个电极一样,不能形成原电池,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选项,,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有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能自发进行得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符合题意; C选项,,没有电解质溶液,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选项,,没有形成闭合回路,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B。 40.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W > Z > Y > X 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 > W C. 4种元素的单质中Z单质的熔、沸点最低 D. W单质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说明Y为O,X为N,Z为S,W为Cl。 【详解】A选项,根据层多径大,同电子层结构核多径小原则,原子半径:Z > W > X > Y ,故A错误; B选项,非金属从左到右依次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因此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 > Z ,故B错误; C选项,常温下,氮气、氧气、氯气都是气体,而硫是固体,因此4种元素的单质中Z单质的熔、沸点最高,故C错误; D选项,W单质能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是一种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 41.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Cu=Cu2++2Ag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极X的材料是________; (2)X电极发生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银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3)外电路中的电子________(填“流出”或“流向”)Ag电极。 (4)当有3.2 g铜溶解时,银电极增重________g。 【答案】 (1). Cu(铜) (2). Cu-2e=Cu2+ (3). 还原 (4). 流向 (5). 10.8 【解析】 【分析】 根据原电池构成条件,以及总反应式,Cu为负极,Ag为正极,电解质溶液为AgNO3溶液,据此分析; 【详解】(1)根据总反应方程式,以及原电池工作原理,Cu为负极,Ag为正极,即电极X为Cu或铜; (2)X电极为Cu,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银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Ag++e-=Ag,发生还原反应; (3)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Cu为负极,Ag为正极,因此电子流向Ag电极; (4)根据上述电极反应式建立关系式为Cu~2e-~2Ag,增重银的质量为=10.8g。 42.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A~H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 族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1 A 2 D E G 3 B C F H (1)上表中,元素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写出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 (3)B与C的原子半径比较:B ________C (填“>”或“<”)。G与H的非金属性比较:G ________ H(填“>”或“<”)。 (4)A与H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 (5)写出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H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答案】 (1). Na (2). (3). > (4). > (5). (6). H++OH=H2O 【解析】 【分析】 根据元素周期表,A为H,D为C,E为N,G为F,B为Na,C为Al,F为P,H为Cl,据此分析; 【详解】(1)根据同周期从左向右金属性减弱,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推出该表格中金属性最强元素是B,即为Na; (2)D位于第二周期IVA族,即D为C,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3)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即Na的半径大于Al;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即F的非金属性强于Cl; (4)A为H,H为Cl,化合物是HCl,其电子式为; (5)B的最高价氧化对应的水化物为NaOH,H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HClO4,两者都是强电解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 【点睛】微粒半径大小比较:①一看电子层数,一般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②二看原子序数,电子层数相同,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③三看电子数,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序数相同,半径随着电子数的增多而增大。 43.已知:①从石油中获得是目前工业上生产A的主要途径,A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②2CH3CHO+O22CH3COOH。现以A为主要原料合成乙酸乙酯,其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D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①________,②________。 (4)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H2=CH2 (2). 羟基 (3). 羧基 (4). 加成反应 (5). 氧化反应 (6). CH3COOH+CH3CH2OH CH3COOC2H5+H2O 【解析】 【分析】 A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即A为乙烯,结构简式为CH2=CH2,反应①发生加成反应,B为乙醇,反应②是醇的催化氧化,即C为乙醛,乙醛继续被氧化成乙酸,据此分析; 【详解】(1)A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即A为乙烯,其结构简式为CH2=CH2,答案是CH2=CH2; (2)反应①发生CH2=CH2+H2O CH3CH2OH,B为乙醇,含有官能团是羟基,反应②为醇的催化氧化,其反应方程式为2CH3CH2OH+O2 2CH3CHO+2H2 O,C为乙醛,乙醛被氧化成乙酸,即D为乙酸,含有官能团是羧基;答案是羟基、羧基; (3)根据(2)的分析,反应①为加成反应,反应②为氧化反应;故答案为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4)根据上面的分析,B为乙醇,D为乙酸,反应④为酯化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故答案为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 44.某温度时,在一个5L的恒容容器中,X、Y、Z均为气体,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填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反应开始至2min,以气体Z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______。 (3) 2min反应达到平衡,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比起始时______填“大”、“小”或“相等”,下同,混合气体密度比起始时______。 (4)下列叙述能证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填序号______。 A.Y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B.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变化 C.υ(X) :υ(Y) = 3:1 D.单位时间内消耗3n mol X同时生成2n mol Z 【答案】 (1). 3X(g) + Y(g) 2Z(g) (2). 0.02 mol∙L-1∙min-1 (3). 30% (4). 大 (5). 相等 (6). AB 【解析】 【详解】⑴根据图像可知,X、Y是反应物,Z为生成物,分别改变量为0.3 mol,0.1 mol,0.2 mol,根据改变量之比等于计量系数之比,因此得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g) + Y(g) 2Z(g),故答案为:3X(g) + Y(g) 2Z(g); ⑵反应开始至2min,以气体Z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平衡时X改变量为0.3 mol,此时X的转化率为,故答案为0.02 mol∙L-1∙min-1;30%; ⑶2min反应达到平衡,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气体质量未变,气体物质的量减小,因此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比起始时大,,气体质量未变,容器体积未变,混合气体密度比起始时相等,故答案为:大;相等; ⑷A选项,Y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证明达到平衡,故A正确,符合题意; B选项,反应向右,压强不断减小,当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变化,则达到平衡,故B正确,符合题意; C选项,υ(X) :υ(Y) = 3:1,反应速率没有正逆,因此不能说明达到平衡,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选项,单位时间内消耗3n mol X,正反应方向,同时生成2n mol Z,正反应方向,铜一个方向不能说明达到平衡,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AB。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