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试题 ‎1.能源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自古人们就对能源有各种各样的利用。下列诗句中都蕴含了对某种能源的利用,有关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者营。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水能的利用)‎ B.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地热能的利用)‎ C. 内园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太阳能的利用)‎ D.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风能的利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孤轮”“寒水”“自转”,结合所学可知诗句描述的是筒车,筒车是唐朝农民创制的新的灌溉工具,它随水流自行转动,竹筒把水由低处汲到高处,体现了水能的利用,故A正确;‎ B.春寒时节,在华清池里,利用温泉可以洗澡,体现了地热能的利用,故B正确;‎ C.温汤水属于利用地热资源,体现了地热能的利用,不是太阳能,故C错误; ‎ D.乘长风破万里浪,横渡沧海,利用的是风能,故D正确;‎ 故答案选C。‎ ‎2.下列既属于放热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氧化钙与水反应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 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 D. 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但是该反应不涉及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放热反应,也有化合价的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 C. NaOH溶液和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但是该反应不涉及化合价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 D. 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反应是吸热反应,但是该反应不涉及化合价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 故合理选项为B。‎ ‎3.有关如图所示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随着反应进行,左烧杯中盐溶液浓度上升,右烧杯中酸溶液浓度下降 B. 盐桥的作用是让电子通过,以构成闭合回路 C. 随着反应进行,右烧杯中溶液pH变小 D. 总反应为:2H++ Zn ="==" H2↑+ Zn2+△H>0‎ ‎【答案】A ‎【解析】‎ ‎【详解】A.锌做负极,铜片做正极,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负极:Zn - 2e-=Zn2+,正极:2H++2e-= H2↑, A正确;‎ B.盐桥中的阴离子向硫酸锌溶液中迁移B错误;‎ C. 右烧杯中2H++2e-= H2↑,PH增大,C错误;‎ D.只有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成原电池,所以总反应为:2H++ Zn = H2↑+ Zn2+△H<0,D错误;‎ 选A。‎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焓值越大的物质越稳定 B. 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焓与生成物的总焓一定不同 C. 热化学方程式未注明温度和压强时,ΔH表示标准状况下的数据 D. 工业上常用氯气和氢气直接化合的方法生产氯化氢以制得盐酸。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的△H不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A.‎ ‎ 焓与内能有关,一般来讲,焓值越大,物质所含的内能越大,该物质越不稳定,故A错误;‎ B.反应物的总焓与生成物的总焓的差值为反应的热效应;化学反应的发生,体现了吸热或放热两个过程;因此针对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反应物的总焓与生成物的总焓一定不同,故B正确;‎ C.热化学方程式未注明温度和压强时,ΔH表示在25℃,101kPa下测定的数据,故C错误;‎ D.化学反应的焓变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同温同压下,对于同一个反应来讲,反应条件不同,反应的热效应是相同的,故D错误;‎ 答案选B。‎ ‎5.电解水时为了增强其导电性不应加入的电解质是( )‎ A. NaOH B. CuSO4 C. H2SO4 D. KNO3‎ ‎【答案】B ‎【解析】‎ ‎【详解】向水中加入NaOH、H2SO4、KNO3时,溶液中的带点离子的浓度增大,导电性增强,且不影响电极产物,加入CuSO4时,铜离子得电子能力较强,阴极为Cu2++2e-=Cu,影响氢气的产量,答案为B。‎ ‎6.下列有关中和热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铜丝替代环形玻璃搅拌棒,测得ΔH偏高 B. 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1 mol水的ΔH都约为-57.3 kJ·mol-1‎ C. 测定中和热实验中,读取混合溶液不再变化的温度为终止温度 D. 某同学通过实验测出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ΔH=-52.3 kJ·mol-1,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不可能是:用测量盐酸的温度计直接测定NaOH溶液的温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用铜丝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金属的导热性很好,会导致热量的散失,使测得的热量数值偏小,但△H偏高,故A正确;‎ B.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沉淀和水反应中,有中和热的同时,会伴随着沉淀热的生成,如硫酸与氢氧化钡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mol-1,故B错误;‎ C.测定中和热实验中,读取混合溶液最高温度为终止温度,故C错误;‎ D.用测量盐酸的温度计直接测定NaOH溶液的温度,该操作会导致测得的NaOH溶液的初始温度偏高,最后反应放出的热量比实际放出的热量少,有可能,故D错误;‎ 答案选A。‎ ‎7.将两个铂电极放置在KOH溶液中,然后分别向两极通入CO和O2,即可产生电流,称为燃料电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通入CO的电极为正极;‎ ‎②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O2+2H2O+4e-=4OH-;‎ ‎③通入CO的电极反应式是2CO+O2-4e-=2CO2;‎ ‎④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CO+4OH--2e-=CO32-+2H2O;‎ ‎⑤放电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向负极移动;‎ ‎⑥放电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④⑤⑥ D. 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发生的反应为2CO+O2=2CO2,反应产生的CO2在KOH溶液中,又会转化为CO32-;一氧化碳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氧气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据此进行分析。‎ ‎【详解】①CO发生氧化反应,因此通入CO的电极为负极,错误;‎ ‎②氧气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O2+2H2O+4e-=4OH-,正确;‎ ‎③CO发生氧化反应,在碱性环境下生成为CO32-,通入CO的电极反应式是CO-2e-+4OH-=CO32-+2H2O,错误;‎ ‎④CO发生氧化反应,在碱性环境下生成为CO32-,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CO+4OH--2e-= CO32-+2H2O,正确;‎ ‎⑤放电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错误;‎ ‎⑥放电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正确;‎ 结合以上分析可知,符合题意的选项有②④⑥;‎ 答案选B。‎ ‎8.如图所示,a、b为等质量的电极,电解槽中盛有1 L 1.0 mol·L-1CuSO4溶液,电解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电子的流向:负极→b→a→正极 B. 若为电解精炼铜装置,则a为粗铜;若为电镀铜装置,则b为纯铜 C. 电镀铜或电解精炼铜,溶液中Cu2+浓度均不变 D. 若为电镀铜,当电路中通过的电子为0.2mol时,两极的质量相差12.8g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装置为电解池,a极连接外加电源正极,b极连接外加电源负极,电子移动方向为负极→b,a→正极,电子不能通过电解质溶液,故A错误;‎ B.若为电解精炼铜的装置,粗铜作阳极,则a极为粗铜,若为电镀铜的装置,纯铜作阳极,则a极为纯铜,故B错误;‎ C.电镀铜时,溶液中铜离子浓度不变,电解精炼铜时,由于粗铜中含有Zn、Fe、Ag等杂质,锌、铁等失电子时,铜离子在阴极析出,因此溶液中铜离子浓度减小,故C错误;‎ D.若为电镀铜,a极的电极反应为Cu -2e-=Cu2+,b极的电极反应为Cu2++2e-=Cu,当电路中通过的电子为0.2mol时,a极消耗0.1mol铜,b极生成0.1mol铜,两个电极质量的差值为(0.1+0.1)mol×64g/mol=12.8g,故D正确;‎ 答案选D。‎ ‎9. 关于金属腐蚀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金属被腐蚀的本质是M+nH2O=M(OH)n+H2↑‎ B. 马口铁(镀锡铁)镀层破损后被腐蚀时,首先是镀层被氧化 C. 金属在一般情况下发生的电化学腐蚀主要是吸氧腐蚀 D. 常温下,置于空气中的金属主要发生化学腐蚀 ‎【答案】C ‎【解析】金属腐蚀的本质为M-ne-=Mn+‎ ‎,应包括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金属腐蚀不一定置换出氢气,A项错误;马口铁中Sn、Fe构成电化学腐蚀,主要是Fe-2e-=Fe2+,铁先被腐蚀,B项错误;常温下,空气中的金属主要发生电化学腐蚀中的吸氧腐蚀,难以和非金属氧化剂(Cl2、S)等反应,发生化学腐蚀,C项正确,D项错误。‎ ‎10.下列关于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B. 对反应C(s)+CO2(g)2CO(g),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C的量能使反应速率增大 C. 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温度升高,对于吸热反应,反应速率加快,对于放热反应,反应速率减慢 D. 如图实线、虚线分别表示某可逆反应未使用催化剂和使用催化剂的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是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如火药爆炸、食物腐败反应的快慢均是由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所决定,故A正确;‎ B. C为固态,浓度为定值,增加C的量,其浓度的变化量为0,所以反应速率不变,故B错误;‎ C.温度升高,活化分子数增加,有效碰撞的次数增加,无论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速率都加快,故C错误;‎ D.使用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所以正反应速率的虚线在实线的上方,故D错误;‎ 答案选A。‎ ‎11.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B. 增大压强,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C. 增大反应物浓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D. 活化分子间所发生的碰撞均为有效碰撞 ‎【答案】A ‎【解析】‎ ‎【详解】A.升高温度,活化分子数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也增加,化学反应速率一定能够加快,故A正确;‎ B.增大压强,分子总数不变,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增加,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但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故B错误;‎ C. 增大反应物浓度,活化分子数增加,但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故C错误; ‎ D.活化分子间所发生的碰撞,只有能发生反应的碰撞才是有效碰撞,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12.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 A. 甲烷的燃烧热△H=−890.3kJ/mol,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 △H=−890.3 kJ/mol B. 铅蓄电池充电时阴极反应式:PbSO4+2e- = Pb+SO42-‎ C. 用铜作两电极电解KCl溶液:2Cl-+2H2OH2↑+Cl2↑+2OH-‎ D. 氯化铜溶液pH<7 的原因是:Cu2++H2O=Cu (OH)2+2H+‎ ‎【答案】B ‎【解析】‎ ‎【详解】A.1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890.3kJ/mol,所以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l) △H=-890.3kJ/mol,故A错误;‎ B.铅蓄电池充电时,为电解池,阴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PbSO4+2e-= Pb+SO42-,故B正确;‎ C.电解池中,铜作阳极,铜先失电子,电极反应为:Cu-2e-=Cu2+,用铜作两电极电解KCl溶液反应的方程式:Cu+2H2OH2↑+Cu(OH)2,故C错误;‎ D.氯化铜属于强酸弱碱盐,水解显酸性,水解过程微弱,属于可逆过程,方程式为:Cu2++H2OCu (OH)2+2H+,故D错误;‎ 答案选B。‎ ‎13.氯碱工业的一种节能新工艺是将电解池与燃料电池相组合,相关物料的传输与转化关系如图所示(电极未标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解池的阴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 B. 通入空气的电极为负极 C. 电解池中产生2 mol Cl2时,理论上燃料电池中消耗0.5 mol O2‎ D. a、b、c的大小关系为a>b=c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电解池中生成氢气的一端为电解池的阴极,溶液中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电解池的阴极反应式为:,故A正确;‎ B.由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可以知道,负极是燃料氢气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为通入空气的电极,故B错误;‎ C.电解池中产生Cl2,根据电子守恒得到2Cl2O2,则电解池中产生2molCl2,理论上燃料电池中消耗1molO2,故C错误;‎ D.燃料电池中的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而燃料电池中正极氧气得到电子产生OH-,所以反应后氢氧化钠的浓度升高,即a%小于c%,负极氢气失电子生成水,消耗氢氧根离子,所以,得到,故D错误;‎ 本题答案为A。‎ ‎14.在373K 时,把0.5 mol N2O4气体通入体积为5 L的真空密闭容器中,立即出现红棕色,化学方程式为N2O4 2NO2。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 A. 增加NO2的物质的量 ‎ B. 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C. 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 ‎ D. 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体积变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增加NO2的物质的量,NO2‎ 的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A不选;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反应体系中物质的浓度增大,则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故B不选;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氮气,氮气不参与反应,反应体系中的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故C选;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氮气,使容器的体积变大,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减小,则反应速率减小,故D不选;故选C。‎ ‎15.一些烷烃的燃烧热如下表:‎ 化合物 燃烧热(kJ·mol-1)‎ 化合物 燃烧热(kJ·mol-1)‎ 甲烷 ‎890.3‎ 正丁烷 ‎2 878.0‎ 乙烷 ‎1 560.8‎ 异丁烷 ‎2 869.6‎ 丙烷 ‎2 221.5‎ ‎2-甲基丁烷 ‎3 53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戊烷的燃烧热大约是3 540 kJ·mol-1‎ B. 热稳定性:正丁烷>异丁烷 C. 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6(g)+7O2(g)=4CO2(g)+6H2O(g) ΔH=-1560.8 kJ·mol-1‎ D. 相同质量的烷烃,碳的质量分数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 ‎【答案】A ‎【解析】‎ ‎【详解】A、正戊烷与2甲基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正丁烷与异丁烷也互为同分异构体且正丁烷的燃烧热大于异丁烷,由此可得正戊烷的燃烧热大于2甲基丁烷,正确;‎ B、根据燃烧热的数据不无得出它们的热稳定性大小,错误;‎ C、燃烧热是指,在25℃ 101kPa下,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水指液态水)上述方程式中参加反应的乙烷的物质的量为2mol,且水不是液态水,错误;‎ D、相同质量的烃,含氢量越高,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错误。‎ ‎1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所示装置可构成铜-锌原电池 B. 图是HI(g)分解能量与反应进程关系曲线,a、b中I2依次为固态、气态 C. 图所示装置可以实现电解精炼铝 D. 图实验设计可用于探究催化剂Fe3+、Cu2+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铜-锌、硫酸铜构成原电池,锌作负极,锌电极插入硫酸锌溶液中,铜作正极,铜电极插入硫酸铜溶液中,才能构成原电池,故A错误;‎ B.同种物质在固态时的能量低于气态时的能量,因此HI(g) 分解生成氢气和固态碘,放出的热量多,因此a、b中I2依次为气态、固态,故B错误;‎ C.氧化性:Al3+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