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5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10月月考化学(文)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10月月考化学(文)试题 解析版 一、选择题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燃烧一定伴有发光现象 B. 燃烧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C. 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D. 燃烧一定会放出热量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燃烧是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故A、B、C正确,但不一定有氧气参加,例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选D。 考点: 燃烧的定义 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说明铝箔表面氧化铝膜的熔点高于铝 B. 要使AlCl3溶液中Al3+全部沉淀出来可使用氨水 C. 木材浸过水玻璃后,具有防腐蚀性能且不易着火 D. 氯气泄漏后,人应逆风且往低处跑 【答案】D 【解析】A. 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是因为铝箔表面氧化铝膜的熔点较高的原因,故A正确;B.氨水是弱碱,在AlCl3溶液中加入氨水,只能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沉淀不能溶解,故B正确;C. 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它既不能燃烧也不易腐蚀,所以木材和织物用水玻璃浸泡后既可防腐又不易着火,故C正确;D. 氯气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氯气泄漏后,人应逆风且往高处跑,故D错误;故选D。 3.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 盐酸 B. 明矾 C. 水玻璃 D. 铝热剂 【答案】B 【解析】A. 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B. 明矾是十二水合硫酸铝钾的俗名,属于纯净物,故B正确;C. 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D. 铝热剂是铝与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故D错误;故选B。 点睛:判断物质是否属纯净物时,不要只看表面字眼“纯”或“混”,而要看实质.例如:“冰和水的混合物”其实不是混合物而是纯净物,因为冰和水都是由水分子组成的。解答本题的要熟悉常见物质的俗名。 4. 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不能生成NaOH的是 ( ) A. Na和H2O B. Na2O2和H2O C. Ca(OH)2溶液和Na2CO3溶液 D. Ca(OH)2溶液和NaCl溶液 【答案】D 【解析】A、Na和H2O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和氢气,故A不选;B、Na2O2和H2O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和氧气,故B不选;C、石灰水和Na2CO3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故C不选;D、石灰水和NaCl溶液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D选;故选D。 5. 相同物质的量的Na2O2和Na2O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 ) A. 两种物质所含原子个数之比为4∶3 B. 两种物质中阴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C. 两种物质与足量的CO2反应,消耗气体的质量比为1∶1 D. 两种物质中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答案】B 【解析】A、Na2O2和Na2O两种物质所含原子核个数分别是4、3,原子个数之比是4:3,故A正确;B、Na2O2和Na2O两种物质中的阴离子分别是过氧根离子和氧离子,物质的量之比是1:1,故B错误;C、氧化钠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二者是1:1反应,过氧化钠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二者是1:1反应,相同物质的量的Na2O2和Na2O与足量的CO2反应,消耗气体的质量之比为1:1,故C正确;D、Na2O2和Na2O两种物质中阳离子均是钠离子,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D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钠的氧化物,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物质构成及相关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根据物质的构成微粒。本题的易错点为B,Na2O2中的阴离子是过氧根离子。 6. 下列物质既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是 ( ) A. Al(OH)3 B . Al2O3 C. Al D. NaHCO3 【答案】C 【解析】A、Al(OH)3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但都不产生气体,故A错误;B、Al2O3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但都不产生气体,故B错误;C、Al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同时都产生氢气,故C正确;D、NaHCO3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但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没有气体,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学习中注意中学常见的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并同时又能产生气体的物质的归纳,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物质有:两性化合物(如Al2O3、Al(OH)3等)、弱酸的铵盐[如(NH4)2CO3等]、弱酸的酸式盐(NaHCO3等)、单质(如Al)、氨基酸等,但能放出气体的只有单质(如Al)、弱酸的铵盐[如(NH4)2CO3]等。 7. NaCl、AlCl3、FeCl2、FeCl3、MgCl2五种溶液,用一种试剂能加以区别,这种试剂是 ( ) A. KSCN B. BaCl2 C. NaOH D. HCI 【答案】C 【解析】A.只能鉴别氯化铁,故A不选;B.均不与氯化钡反应,不能鉴别,故B不选;C.分别滴加NaOH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镁;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溶解的是氯化铝;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氯化铁;产生白色沉淀,后又变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的是氯化亚铁;无现象的是氯化钠,现象不同,可鉴别,故C选;D.与盐酸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D不选;故选C。 点睛:本题注意根据金属阳离子的性质不同选择检验试剂,可加入碱,观察生成碱的颜色和水溶性。 8. 下列铁的化合物不能由单质直接通过化合反应得到的是 ( ) A. FeS B. FeCl2 C. FeCl3 D. Fe3O4 【答案】B 【解析】A.Fe与S点燃或加热下直接化合生成FeS,故A不选;B.Fe与氯气点燃直接化合生成FeCl3,故B选;C.Fe与氯气点燃直接化合生成FeCl3,故C不选;D.Fe与氧气点燃直接化合生成Fe3O4,故D不选;故选B。 9. 下列反应结束后,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的是 ( ) A. 铁锈与过量稀盐酸 B. FeCl3溶液与过量铜片 C. FeCl3溶液与过量铁粉 D. FeCl2溶液与过量Zn粉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铁锈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FeCl3,溶液中存在铁离子,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故A正确;B、FeCl3溶液与过量铜片反应生成FeCl2,溶液中不存在铁离子,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血红色,故B错误;C、FeCl3溶液与过量铁粉反应生成FeCl2,溶液中不存在铁离子,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血红色,故C错误;D、FeCl2溶液与过量Zn粉生成ZnCl2和Fe,溶液中不存在铁离子,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血红色,故D错误;故选A。 考点:考查了铁离子的检验的相关知识。 10. 绚丽的焰火将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推向了高潮。焰火与高中化学中“焰色反应”知识有关,下列有关“焰色反应”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做焰色反应实验时,应用H2SO4清洗铂丝 B. 焰色反应是单质特有的性质 C. 碳酸钾在酒精灯上灼烧时能直接观察到紫色火焰 D. NaCl与Na2SO4灼烧时火焰颜色均为黄色 【答案】D 【解析】A.铂丝要用盐酸来洗涤,更容易将铂丝上的物质洗去,且盐酸易挥发不会干扰实验,故A错误;B.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不是单质,故B错误;C.钾元素的焰色反应的颜色为紫色,但要透过蓝色钴玻璃滤去火焰的黄光才能观察到,故C错误;D.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故D正确;故选D。 点睛: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挥发性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的反应,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是元素的性质;进行焰色反应应使用铂丝,洗涤焰色反应中用的铂丝可用稀盐酸,这是因为金属氧化物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物在灼烧时易气化而挥发。 11. 下列有关硅及硅的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硅是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 B. 硅是构成岩石与许多矿物的基本元素 C. SiO2是酸性氧化物,不与任何酸发生反应 D. 可以通过SiO2一步制得硅酸 【答案】B 【解析】A. 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故A错误;B. 硅属于亲氧元素,岩石和许多矿物的构成基本元素中含有Si元素,故B正确;C. SiO2是酸性氧化物,但可以与氢氟酸发生反应,故C错误;D. 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不能通过SiO2一步制得硅酸,故D错误;故选B。 12. 下列关于氯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烟 B. 红热的铜丝可以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烟 C. 纯净的氢气可以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D. 氯气可用于漂白,这是氯气的漂白作用 【答案】D 【解析】A、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观察到白烟,故A正确;B、铜丝可以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故B正确;C、氢气可以在氯气中安静的燃烧,会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会出现白雾,故C正确;D、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氯气和水之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故D错误;故选D。 13. 实验室中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 ( ) A. 少量金属钠保存在煤油当中 B. 少量白磷保存在水中 C. 烧碱溶液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D. 氢氟酸保存在塑料瓶中 【答案】C 【解析】A.因金属钠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须贮存在煤油中隔离空气,故A正确;B. 白磷容易自燃,少量白磷保存在水中隔离空气,故B正确;C.因烧碱溶液能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具有粘和合性的硅酸钠,容易将瓶口和瓶塞粘结在一起,故烧碱溶液盛放在带橡皮塞的玻璃瓶中,故C错误;D.氢氟酸能与玻璃反应生成四氟化硅气体,应保存在塑料瓶中,故D正确;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记住常见的保存方法。如:①HF溶液因腐蚀玻璃不能用玻璃瓶存放,可用塑料瓶,其他试剂一般用玻璃瓶保存;②固体试剂一般存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试剂一般存放在细口瓶中;③盛放碱性物质(如NaOH,Na2CO3等溶液)或水玻璃的试剂瓶必须要用橡胶塞、软木塞;新制氯水、AgNO3溶液、浓硝酸光照容易分解,一般保存在棕色细口试剂瓶中,并用玻璃磨口塞密封等。 14.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 A. 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中:CO2 + CO3 2-+ H2O = 2HCO3 - B. 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 = 2H++Cl-+ClO- C. 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SiO2 + 2OH- = SiO32-+ H2O D. 向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2Fe2++Cl2 = 2Fe3++2Cl— 【答案】B 【解析】A. 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中反应生成碳酸氢钠:CO2 + CO3 2-+ H2O = 2HCO3-,故A正确;B. 氯气与水的反应生成的次氯酸为弱酸:Cl2+H2O = H++Cl-+HClO,故B错误;C. 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SiO2 + 2OH- = SiO32-+ H2O,故C正确;D. 向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2Fe2++Cl2 = 2Fe3++2Cl—,故D正确;故选B。 15. 在无色水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 A. H+、K+、CO32-、NO3- B. Mg2+、K+、Cl-、NO3- C. Fe3+、Na+、OH-、Cl- D. OH-、Cl-、Na+、Al3+ 【答案】B 【解析】A.因H+、CO32-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则不能共存,故A错误;B.因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则能够共存,故B正确;C.因Fe3+、OH-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则不能共存,故C错误;D.因OH-、Al3+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则不能共存,故D错误;故选B。 点睛:熟悉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离子之间的反应即可解答。离子之间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弱电解质等,则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6. 如图所示在A处通入氯气,关闭B阀时,C处红色布条无变化,打开B阀时,C处红色布条褪色。由此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 D中可能是浓硫酸 B. 通入的氯气不含水蒸气 C. D中可能是水 D. D中不可能是NaOH溶液 【答案】A 【解析】A、正确;B、不正确,含有水分;D、不正确,水让氯气湿润后应能使红色布条褪色;D、可以是NaOH,将Cl2吸收。 17. 漂白粉在空气中容易失效的原因是 ( ) A. 次氯酸不稳定,易分解 B. CaCl2易潮解 C. Ca(ClO)2易与盐酸反应 D. Ca(ClO)2易和空气中的CO2和H2O反应 【答案】D 【解析】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Ca(ClO)2,由于HClO的酸性比碳酸弱,Ca(ClO)2易与空气中的CO2和H2O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不稳定,易分解,使得漂白粉在空气中容易失效,故选D。 18. 下列颜色不属于因化学反应而产生的现象的是 ( ) A. 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 B. 久置的KI溶液呈黄色 C. 新制氯水久置后变为无色 D. 在普通玻璃导管口点燃纯净氢气时,火焰呈黄色 【答案】D 【解析】A、氯水有强氧化性能将有色物质氧化为无色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选;B、久置的KI溶液呈黄色,是因为溶液中的碘离子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单质碘溶解在溶液中造成的,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选;C、新制氯水久置后变为无色,是因为氯水中存在化学平衡:Cl2+H2O⇌HCl+HClO,生成的HClO见光易分解,生成氧气和氯化氢,随着不断分解,平衡右移,最终剩余盐酸,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选;D、普通玻璃导管口点燃纯净氢气时,火焰呈黄色,是因为玻璃中有钠元素,钠元素的焰色反应黄色,是物理变化,故D选;故选D。 19. 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 ) A. 水晶、玛瑙都可制成高级工艺品,其主要成分均为硅单质 B. 用ClO2对自来水进行杀菌消毒 C. 小苏打可治疗胃酸过多 D. 常温下可用铁罐或铝罐装运浓硫酸 【答案】A 【解析】A. 水晶、玛瑙的主要成分均为二氧化硅,故A错误;B. ClO2是一种新型消毒剂,可以用ClO2对自来水进行杀菌消毒,故B正确;C. 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名,能够与酸反应,可治疗胃酸过多,故C正确;D. 常温下铁或铝遇到浓硫酸会发生钝化,可用铁罐或铝罐装运浓硫酸,故D正确;故选A。 20. 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 A. 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32— B. 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 C.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继续滴加沉淀消失,一定有Al3+ D. 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答案】C 【解析】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故A错误;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生成的沉淀也可能为AgCl,如检验SO42-,应先加入盐酸酸化,如无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溶液,如生成沉淀则可说明含有SO42- ,故B错误;C.铝离子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生成的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继续滴加沉淀消失,可以具有是否有Al3+,故C正确;D.碳酸钡和碳酸钙等沉淀都可溶于盐酸,可能含有Ca2+等离子,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AB,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无色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二氧化硫,如果是二氧化碳,需要注明无色无味的气体;具有硫酸根离子需要注意盐酸和氯化钡的加入顺序。 21. 将适量铁粉放入氯化铁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Fe3+和Fe2+浓度相等。则已反应的Fe3+和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 A. 2∶3 B. 3∶2 C. 1∶2 D. 1∶1 【答案】A 【解析】由离子方程式2Fe3++Fe=3Fe2+可知, 2个Fe3+可以转化为3个Fe2+,因为溶液中的Fe2+和Fe3+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所以已反应的Fe3+和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3,A正确,选A。 22. 55g铁铝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氢气44.8L,则混合物中铁和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A. 1:1 B. 1:2 C. 2:1 D. 2:3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设混合物中铁和铝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mol和ymol,则56x+27y=55、x+1.5y=44.8/22.4=2,解得x=0.5、y=1,即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答案选B。 考点:考查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 23. 下列实验现象,与新制氯水中的某些成分(括号内物质)没有关系的是 ( ) A. 将碳酸钠放入产生无色气体 (H+) B. 使红色布条褪色 (HCl) C. 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发现溶液变为红色(Cl2) D. 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Cl-) 【答案】B 【解析】A、因氯水中有盐酸和次氯酸,均可电离生成H+,H+能与Na2CO3固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会有无色气泡出现,故A不选;B、氯水中的次氯酸能使红色布条褪色,与HCl无关,故B选;C、因氯水中的氯气能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再滴加KSCN溶液,发现呈血红色,故C不选;D、因氯水中的盐酸电离生成Cl-,氯离子能与硝酸银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D不选;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氯水的成分及氯气的化学性质、次氯酸的化学性质,明确氯水的成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C,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我们应该考虑氯气,而不是次氯酸。 24. 有关液氯和新制氯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液氯和氯水都是纯净物 B. 液氯无酸性,氯水有酸性 C. 液氯较氯水有更强的漂白性 D. 氯水久置后漂白性增强 【答案】B 25. 甲、乙、丙、丁分别是BaCl2 、NaOH、FeCl2、Al2(SO4)3、四种物质中的一种。若将丁溶液滴入乙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则沉淀消失,丁溶液滴入甲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发生。据此可推断丙物质是 ( ) A. BaCl2 B. NaOH C. FeCl2 D. Al2(SO4)3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若丁将溶液滴入乙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则沉淀消失,应为NaOH和Al2(SO4)3的反应,反应的方程式有:Al2(SO4)3+6NaOH═2Al(OH)3↓+3Na2SO4、Al(OH)3+NaOH═NaAlO2+2H2O,现象为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则丁为NaOH,乙为Al2(SO4)3,丁溶液滴入甲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发生,只有BaCl2与NaOH不反应,则甲为BaCl2,因此丙为FeCl2,答案选C。 考点:考查无机物的推断 26. 下列各组物质中,X是主要物质,Y是少量杂质,Z是为除去杂质所要加入的试剂,其中所加试剂正确的组合是 ( ) A B C D X FeCl2溶液 FeCl3溶液 Fe Na2SO4溶液 Y FeCl3 CuCl2 Al Na2CO3 Z Cu Fe NaOH溶液 BaCl2溶液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A.铜粉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会引入新杂质,故A错误;B.二者均与Fe反应,不符合除杂的原则,不能除杂,故B错误;C.Al与NaOH溶液反应,而Fe不能,则加NaOH溶解后过滤可除杂,故C正确;D.二者均与BaCl2溶液反应,应加适量硫酸除杂,故D错误;故选C。 27. 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反应后,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 ) ①金属钠投入到FeCl3溶液中 ②在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③少量Ca(OH)2投入过量NaHCO3溶液中 ④向NaAlO2溶液中滴入过量盐酸 ⑤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 A. ①③④⑤ B. ①④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答案】C 【解析】①金属钠投入到烧杯中的FeCl3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2Na+2H2O=2NaOH+H2 ↑,2NaOH+FeCl3=Fe(OH)3 ↓+2NaCl,生成的沉淀是红褐色的,所以不符合,故错误;②过量氨水和AlCl3溶液混合,发生的反应是:3 NH3•H2O +Al3+=Al(OH)3↓+3 NH4+,最终生成白色沉淀,故正确;③少量Ca(OH)2投入过量NaHCO3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Ca(OH)2+NaHCO3=CaCO3 ↓+H2O+NaOH,碳酸钙是白色沉淀,所以有白色沉淀生成,故正确;④向NaAlO2溶液中滴入过量盐酸,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后氢氧化铝有溶解,没有沉淀生成,故错误;⑤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发生的反应为:Na2CO3+H2O+CO2=2NaHCO3,碳酸氢钠的溶解性小于碳酸钠的溶解性,所以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会析出碳酸氢钠晶体,所以产生白色沉淀,故正确;故选C。 点睛:熟悉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⑤,⑤中虽然方程式中没有沉淀生成,但根据物质的溶解度能产生沉淀。 28.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明矾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苏打_____________________ 纯碱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Cl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赏心悦目的雕花玻璃刻蚀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KAl(SO4)2·12H2O (2). Fe2O3 (3). NaHCO3 (4). Na2CO3 (5).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6). SiO2+4HF = SiF4↑+2H2O 【解析】(1)明矾是十二水合硫酸铝钾的俗名,化学式为KAl(SO4)2·12H2O,铁红是氧化铁的俗名,化学式为Fe2O3,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名,化学式为NaHCO3,纯碱是碳酸钠的俗名,化学式为Na2CO3,故答案为:KAl(SO4)2·12H2O;Fe2O3;NaHCO3;Na2CO3; (2)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易溶于显酸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变成红色,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溶液随后又褪色,故答案为: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3)赏心悦目的雕花玻璃刻蚀的原理是用氢氟酸腐蚀二氧化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4HF = SiF4↑+2H2O,故答案为:SiO2+4HF = SiF4↑+2H2O。 29. 现有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物质 欲探究Na2CO3和NaHCO3稳定性的相对强弱,两同学分别设计了以下两组装置: 请回答: (1)如甲图所示,分别用Na2CO3和NaHCO3做实验,试管②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稀HSO4 b.NaOH溶液 c.Ca(OH)2溶液 (2)如乙图所示,试管④中装入的固体应该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3)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Na2CO3比NaHCO3的稳定性_______(填“强”或“弱”). (4)欲鉴别两种物质的溶液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 (5)等物质的量浓度两种物质的溶液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反应速率快的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6)除去碳酸钠粉末中混入的碳酸氢钠杂质用______方法,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混入的硅酸钠杂质的试剂是______,所采用的分离方法______ 【答案】 (1). C (2). NaHCO3 (3). 强 (4). CaCl2溶液 (5). NaHCO3 (6). 加热 (7). 2NaHCO3Na2CO3+H2O+CO2↑ (8). CO2 (9). 过滤 【解析】(1)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碳酸钠加热不分解,则甲图分别用Na2CO3和NaHCO3做实验,试管②中的试剂是c,溶液变浑浊可说明,故答案为:c; (2)碳酸氢钠加热分解,为体现对比,小试管中应为碳酸氢钠,即乙图的试管④中装入的固体应该是NaHCO3,故答案为:NaHCO3; (3)由上述实验可知,Na2CO3比NaHCO3的稳定性强,故答案为:强; (4)碳酸钠与氯化钙或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而碳酸氢钠不能,则鉴别两种固体物质可选用的试剂是CaCl2(或BaCl2)溶液,故答案为:CaCl2(或BaCl2)溶液; (5)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先不生成气体,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直接生成气体,则等物质的量浓度与同浓度盐酸反应速率快的为NaHCO3,故答案为:NaHCO3; ..................... (7)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混入的硅酸钠杂质可以向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后过滤,故答案为:CO2;过滤。 30. 下图转化关系中,A、B、C、D、E都是短周期元素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A是活泼金属,其余都是气体,且C呈黄绿色。化合物H和I两种气体相遇时产生白烟。化合物G的焰色反应为黄色。反应①和②均在溶液中进行。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D_______、F________、B___________ (2)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K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 (4)将少量单质C通入盛有淀粉KI溶液的试管中,液体变为蓝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单质C的氧化性_________于单质碘(填“强”或“弱”)。 (5)向J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时,生成的灰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写出沉淀由灰白色变成红褐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略 (2). Na2O2 (3). O2 (4). CO32—+2H+=H2O+CO2↑ (5). 产生白色沉淀 (6). Cl2+2I—= I2 +2Cl- (7). 强 (8). 4Fe(OH)2 + O2+ 2H2O=4Fe(OH)3 【解析】A、B、C、D、E都是短周期元素的单质,C为黄绿色气体,则C为Cl2,化合物H和I两种气体相遇时产生白烟,则D为H2,H为HCl,E为N2,I为NH3,生成K为NH4Cl,由反应②为Fe与盐酸反应,则J为FeCl2,化合物G的焰色反应为黄色,与盐酸反应生成CO2,则G为Na2CO3或NaHCO3,A是固体,其余都是气体,结合元素守恒及转化关系可知,A为Na,B为O2,A、B反应生成F,则F为Na2O2,由F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确定G只能为Na2CO3。 (1)由上述分析可知D为H2,F为Na2O2,B为O2,故答案为:H2;Na2O2;O2; (2)反应①为盐酸与碳酸钠的反应,该离子反应为2H++CO32-=H2O+CO2↑,故答案为:2H++CO32-=H2O+CO2↑; (3)K为NH4Cl,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观察到出现白色沉淀,故答案为:产生白色沉淀; (4)将少量单质C通入盛有淀粉KI溶液的试管中,液体变为蓝色,是因氯气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离子反应为Cl2+2I-=I2+2Cl-,则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氧化性,故答案为:Cl2+2I-=I2+2Cl-;强; (5)J为FeCl2,滴入NaOH溶液时,生成的灰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发生4Fe(OH)2+O2+2H2O=4Fe(OH)3,故答案为:4Fe(OH)2+O2+2H2O=4Fe(OH)3。 点睛: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利用框图中物质的转化结合物质的性质推出各物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C、H、I为解答本题的突破口。本题的易错点是(5)中方程式的书写。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