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全国卷选择题命题分析学案(全国通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全国卷选择题命题分析学案(全国通用)

‎【命题分析】由下表统计可以看出,高考化学7个选择题的命制是非常规律的。主要集中在物质的量、元素与化合物、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电化学、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有机化合物(必修2)、化学实验基础这7个经典题型,题型、难度以及涉及的知识点都相对稳定,命题的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要求较高,新信息量越来越大,加强对学科素养的考查,这为高考备考提供了准确的方向。选择题的常考点考查内容涵盖面宽,命题时知识易于变化,能体现学科内综合和学科方法中的化学核心知识。‎ 年份 题号  ‎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考查点 考点归属 考查点 考点归属 考查点 考点归属 ‎7‎ 生活中的化学物质 化学与STSE 生活中的化学 化学与STSE 史料中的物质及其性质 元素及其化合物 ‎8‎ 物质的分离方法 化学实验基础 阿伏加德罗常数(NA)‎ 物质的量 阿伏加德罗常数(NA)‎ 物质的量 ‎9‎ 常见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同分异构体 有机化合物(必修2)‎ 常见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同分异构体 有机化合物(必修2)‎ 常见有机物的结构、化学计算 物质的量 ‎10‎ 物质制备、基本实验操作 化学实验基础 基本实验操作 化学实验基础 基本实验操作、物质的性质 化学实验基础 ‎11‎ 金属的腐蚀与电化学防护 电化学 电解原理及其应用 电化学 新型化学电源 电化学 ‎12‎ 位—构—性关系的判断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酸碱中和滴定、电离与水解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位—构—性关系的判断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3‎ 弱电解质的电离与盐类的水解、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位—构—性关系的判断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弱电解质的电离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题型分析】‎ 题型一化学与STSE ‎【解读】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科学、科技、社会,环境等STSE知识能充分体现化学特色 ,试题的命题向深入化、真实情境、最新科技成果等方向发展,充分体现学以致用,淡化死记硬背。此类题目知识涉及面广,难度不大,复习时注意环境问题、能源问题、材料问题、社会生活问题、传统文化等与基本知识的结合,习惯从化学视角去思考问题。‎ 例题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 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 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 例题2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关于KNO3的古代文献,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  )‎ 选项 目的 古代文献 说明 A 使用 ‎“……凡研消(KNO3)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则祸不可测”——《天工开物》‎ KNO3能自燃 B 鉴别 区分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硝石也”——《本草经集注》‎ 利用焰色反应 C 提纯 ‎“(KNO3)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开宝本草》‎ 溶解,蒸发结晶 D 性质 ‎“(火药)乃焰消(KNO3)、硫黄、杉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铳机诸药者”——《本草纲目》‎ 利用KNO3的氧化性 ‎【解析】A选项,KNO3加热后会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氧气,物质不能自燃,错误;B选项,鉴别KNO3和Na2SO4两种物质可根据物质组成中含有的钾元素和钠元素的焰色反应进行鉴别,若灼烧使火焰呈黄色,就证明是Na2SO4,若灼烧,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就证明是KNO3,正确;C选项,KNO3的提纯方法是溶解后,煎炼得之(主要利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正确;D选项,火药与硫黄、木炭发生化学反应时,K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为N2,体现氧化性,正确。【答案】A 题型二化学实验基础 ‎ ‎【解读】化学实验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题型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选择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正误判断,仪器的使用、实验装置图的正误判断,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实验原理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结合,离子的检验及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的解释与评价。因为化学实验基础试题既可以很好地体现化学学科的特色,又可以综合考查各个模块的知识和能力,因此,它的 “生命力”会很旺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试题有逐步增加的趋势。‎ 例题3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离说法正确的是(  )‎ A.检查是否漏水是滴定管、容量瓶、分液漏斗等仪器使用的第一步操作 B.碘水中加CCl4振荡静置后,上层为紫色,下层几乎为无色 C.可用加热法分离NH4Cl(s)和I2(s)‎ D.蒸馏、分馏和干馏都是利用组分沸点不同而分离的方法 ‎【答案】A ‎ 例题4下列实验装置图与对应的现象或结论的叙述均正确的是(  )‎ A.装置①:可用于吸收NH3或HCl气体,并防止倒吸 B.装置②:持续通入CO2气体,先出现白色沉淀,后变澄清 C.装置③:若“a进b出”可用于收集NO2,若“b进a出”可用于收集NH3‎ D.装置④:可用于分离石油,得到汽油、煤油和柴油等各种纯净物 例题5下表中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X 有白烟产生 X一定是浓盐酸 B KIO3溶液中加入HI溶液,并加入淀粉 溶液变蓝色 KIO3的氧化性比I2的强 C 强酸性溶液Y中加入Ba(NO3)2溶液,静置后再加入KSCN溶液 先有白色沉淀,后溶液又变红 Y中一定含有SO和Fe3+‎ D C2H5OH与浓硫酸混合后加热到170 ℃‎ 制得的气体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一定是制得的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解析】能与氨气反应产生白烟的有浓盐酸、浓硝酸等,A项错误;KIO3与HI发生反应:IO+5I-+6H+===3I2+3H2O,所以KIO3的氧化性比I2的强,B项正确;溶液中含有Fe2+和SO时也有题述现象(在酸性条件下NO能把Fe2+氧化成Fe3+),C项错误;气体中还含有乙醇、SO2等,乙醇和SO2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项错误。【答案】B ‎ 题型三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 ‎【解读】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是高考的重点,近几年多为图像选择题,主要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移动影响规律及应用,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的比较,Ksp、pH的计算,中和滴定的计算、指示剂的选择等。试题难度较大区分度好,考生拿分比较困难,预计今年命题将继续结合新颖图线考查应用能力。‎ 例题6用0.1 mol·L-1 NaOH溶液滴定40 mL 0.1 mol·L-1 H2SO3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H2SO3的Ka1=1×10-2‎ B.0.05 mol·L-1 NaHSO3溶液的pH=4.25‎ C.图中Y点对应的溶液中,3c(SO)=c(Na+)+c(H+)-c(OH-)‎ D.图中Z点对应的溶液中:c(Na+)>c(SO)>c(HSO)>c(OH-)‎ 例题7某温度时,B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已知:p(Ba2+)=-lg c(Ba2+),p(SO)=-lg c(S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下,Ksp(BaSO4)=1.0×10-24B.a点的Ksp(BaSO4)小于b点的Ksp(BaSO4)‎ C.d点表示的是该温度下BaSO4的不饱和溶液D.加入BaCl2可以使溶液由 c点变到a点 ‎【解析】由图像可知,p(Ksp)=p[c(Ba2+)·c(SO)]=p(Ba2+)+p(SO)=10,则Ksp=c(Ba2+)·c(SO)=10-10,A错误;处于同一温度下,Ksp相等,B错误;d点时p(Ba2+)偏小,则c(Ba2+)偏大,溶液过饱和,C错误;加入BaCl2,c(Ba2+)增大,再由Ksp=c(Ba2+)·c(SO)可知,c(SO)变小,故可使溶液由c点变到a点,D正确。【答案】D ‎ 题型四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 ‎【解读】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每年必考,题型为选择题,相对单一,试题命制时主要是以原子(或离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为突破口,进行元素的推断,然后分项考查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等元素周期律知识,有时还涉及化学键与物质类别关系的判断。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内容考查逐渐简单,更加接近大纲要求,因为许多考点都可以在选修3的题目中得到考查。所以这道题主要就是考查元素推断、原子结构特点及元素对应单质机化合物的性质等。‎ 例题8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X、Y的核电荷数之比为3∶4。W-的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金属单质Z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可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与Y能形成多种化合物,一般条件下都能与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发生反应 B.原子半径大小:X<Y,Z>W C.化合物Z2Y和ZWY3都只存在离子键 D.Y、W的某些单质或两元素之间形成的某些化合物可作水的消毒剂 例题9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所示。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四种元素的单质中,Z的单质的熔沸点最低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比Z弱 C.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较Z的弱 D.离子半径:Z>W>X>Y ‎【解析】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则Y是氧元素,X是氮元素,Z是硫元素,W是氯元素;四种元素的单质中,只有Z元素的单质是固态,则Z元素的单质熔沸点最高,A错误;W的非金属性大于Z的非金属性,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比Z强,B错误;Y的非金属性大于Z的非金属性,则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较Z的强,C错误;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则离子半径:Z>W>X>Y,D正确。【答案】D ‎ 题型五有机化学基础 ‎ ‎【解读】有机化学基础每年必考,题型是选择题,主要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反应类型的判断、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有机物结构的表示方法、有机物的命名、根据有机物的结构判断有机物的分子式。有机化学的主要内容在选修部分,必考命题时容易超出考纲的要求,主要考查方向为同分异构体、官能团性质等,对选考有机化学模块的考生相对有利。‎ 例题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因为苯和乙烯分子中都含有碳碳双键 B.乙酸乙酯和乙烯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水反应,两者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 C.乙酸和葡萄糖都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两者所含的官能团相同 D.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两者褪色的本质不同 例题11柠檬烯是一种食用香料,其结构简式如图,有关柠檬烯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柠檬烯的一氯代物有7种 B.柠檬烯和丁基苯互为同分异构体 C.柠檬烯的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可能在同一个平面上 D.在一定条件下,柠檬烯可以发生加成、取代、氧化等反应 ‎【解析】分子中有8种性质不同的H可被取代,一氯代物有8种,A错误;柠檬烯和丁基苯C4H9的分子式不同,二者不是同分异构体,B错误;分子中含有多个饱和碳原子,故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个平面上,C错误;柠檬烯中含有2个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加聚、氧化反应,含有—CH3、—CH2—,可发生取代反应,D正确。【答案】D ‎ 题型六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 ‎【解读】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一直是高考的必考点,常见的呈现方式既有选择题(NA的正误判断)又有非选择题(复杂的运算)。在选择题中,有关NA的正误判断主要以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相关计算为依托考查物质的结构(如一定量的物质所含粒子数目的判断)、电子转移数目的判断、可逆反应中粒子数目的判断、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如盐类水解造成的溶液中离子浓度或数目改变)等。有关NA的试题考查面广,是最符合理综考试特点的题型,但在2016年全国Ⅱ、Ⅲ卷试题,2017年全国Ⅰ卷均未出现,有专家认为是故意回避太过熟悉的试题,这种试题今后会逐渐向创新和深入的方向发展。‎ 例题12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 L 0.1 mol·L-1 NaF溶液中含有0.1NA个F-‎ B.32 g硫跟足量金属铜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A C.48 g O2和O3的混合气体中含有3NA个氧原子 D.1 mol H2O中含有2NA个共价键 题型七电化学基础 ‎【解读】电化学基础是高考每年必考内容,主要题型是选择题,有时也会在非选择题中出现,命制的角度有电极反应式的正误判断与书写,电池反应式的书写,正负极的判断,电池充、放电时离子移动方向的判断,电极附近离子浓度的变化,电解的应用与计算,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等。同时通过陌生化学电源的装置图,考查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也体现了对“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考查。电化学试题15、16两年均考原电池,主要试题情景都是最新科技成果,容易出题,且能综合考查氧化还原和计算等内容。而17年则回归教材内容考用电解原理进行金属的防护问题。今后命题中依然会重视对电化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注重试题情景新颖、真实、陌生度,强化与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各种“离子膜式”装置值得重视!‎ 例题13研究发现,可以用石墨作阳极、钛网作阴极、熔融的CaF2CaO作电解质,利用图示装置获得金属钙,并以钙为还原剂还原二氧化钛制备金属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制备金属钛前后,整套装置中CaO的总量保持不变 B.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2O2--4e-===CO2↑‎ C.由TiO2制得1 mol金属Ti,理论上外电路通过2 mol 电子 D.若用铅蓄电池作供电电源,“-”接线柱应连接Pb电极 例题14用一种阴、阳离子双隔膜三室电解槽处理废水中的NH,模拟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阳极室溶液由无色变成棕黄色 B.电解一段时间后,阴极室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NH4)3PO4‎ C.电解一段时间后,阴极室溶液中的pH升高 D.当电路中通过1 mol电子的电量时,阴极有0.25 mol的O2生成 ‎【解析】A项,Fe为阳极,阳极上Fe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Fe2+,所以溶液变浅绿色,错误;B项,电解时,溶液中NH向阴极室移动,H+放电生成H2,所以阴极室中溶质为(NH4)3PO4或NH4H2PO4、(NH4)2HPO4,错误;C项,电解时,阴极上H+放电生成H2,溶液中c(OH-)增大,溶液中pH升高,正确;D项, 阴极生成H2,错误。【答案】C ‎ 题型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解读】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实验的重要载体,高考的呈现形式比较灵活。在选择题中主要考查与生产、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应用。‎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多,涉及面广,与生产、生活、科技等问题密切相关,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点,其相关知识既为化学概念、原理和物质结构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素材,同时也是高考化学试题中的知识载体、能力的支撑点,高考中这部分内容,单独出题考查的方式很少,经常以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实验、物质推断、计算等题型融合出现,近几年的高考加强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结合,该部分知识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逐渐提高。‎ 例题15下列关于Fe、Cu、Mg、Al四种金属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四种元素的单质都能和盐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氢气 B.制备AlCl3、FeCl3、CuCl2均不能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 C.将Mg棒和Al棒作为原电池的两个电极插入NaOH溶液中,Mg棒上发生氧化反应 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铜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铜 例题16制备新型高效水处理剂高铁酸钠(Na2FeO4)的主要反应为2FeSO4+aNa2O2===2Na2FeO4+2Na2O+2Na2SO4+bX。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X为O2‎ B.反应物Na2O2只作氧化剂 C.该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只有FeSO4→Na2FeO4‎ D.每生成1 mol Na2FeO4,反应过程中转移4 mol e-‎ ‎【解析】2 mol FeSO4被氧化成2 mol Na2FeO4,铁元素失去8 mol e-,根据钠原子守恒及过氧化钠转移电子情况分析,a=6,b=1,X为O2,6 mol O中有10 mol O从-1价降到-2,得10 mol e-,另外2 mol O从-1价升到0价,失去2 mol e-,A项正确;反应过程中5 mol Na2O2作氧化剂,1 mol Na2O2作还原剂,B、C两项错误;每生成1 mol Na2FeO4,反应过程中转移5 mol e-,D项错误。【答案】A ‎ 例题17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Cl2与FeBr2溶液反应,当n(Cl2)∶n(FeBr2)=1∶1时,2Fe2++4Br-+3Cl2===2Fe3++2Br2+6Cl-‎ B.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镁溶液反应:Ba2++SO===BaSO4↓‎ C.明矾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Al3++3NH3·H2O===3NH+Al(OH)3↓‎ D.稀硝酸与铜反应:Cu+NO+2H+===Cu2++NO2↑+H2O ‎【解析】当n(Cl2)∶n(FeBr2)=1∶1时,氯气不足量,Fe2+完全反应,Br-反应一半,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2Br-+2Cl2===2Fe3++Br2+4Cl-,A错误;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镁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镁白色沉淀,离子方程式为2OH-+Ba2++Mg2++SO===BaSO4↓+Mg(OH)2‎ ‎↓,B错误;明矾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Al3++3NH3·H2O===3NH+Al(OH)3↓,C正确;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硝酸铜、NO和水,离子方程式为3Cu+2NO+8H+===3Cu2++2NO↑+4H2O,D错误。【答案】C 例题18某无色溶液中只可能溶有NH、K+、Al3+、Mg2+、HCO、Cl-、I-、MnO、SO等离子中的几种离子。为分析其组成,现进行如下实验:①取10 mL该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加足量的Ba(NO3)2溶液,加稀硝酸酸化后,过滤得到0.03 mol白色沉淀甲;②取上述反应后的滤液,加入AgNO3溶液未见沉淀产生;③另取10 mL该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乙,当加入NaOH的物质的量为0.03 mol时,沉淀的量达到最大;继续滴加NaOH溶液并加热,开始产生气体丙,收集气体丙,体积换算成标准状况下为0.224 L(假设丙全部逸出),最后沉淀完全溶解。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仅由实验①可推出肯定含有SO,不含Cl-‎ B.该无色溶液肯定含有NH、K+、Al3+、SO C.该无色溶液肯定不含K+、Mg2+、HCO、Cl-、MnO、I-‎ D.不能确定该无色溶液是否含有K+‎ ‎【题型演练】‎ ‎1.化学与环境、材料、信息、能源关系密切,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B.“光化学烟雾”的形成与氮氧化合物有关 C.尽量使用含12C的产品,减少使用含13C或14C的产品符合“促进低碳经济”宗旨 D.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碱会“断路”‎ ‎2.《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沈括在《梦溪笔谈》对从地表渗出的、当地人称为“石脂”或“洧水”的使用有“予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松果不及也,此物必大行于世”的描述, 关于上文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洧水”的主要成分是油脂B.“洧水”的主要成分是煤油 C.“洧水”的主要成分是石油D.其烟的主要成分是石墨 ‎3.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 L CHCl3含氯原子数为3NA B.0.1 mol·L-1 NH4Cl溶液中Cl-数为0.1NA C.常温常压下,11.2 g乙烯中共用电子对数为2.4NA D.6.4 g CaC2晶体中所含的离子总数为0.3NA ‎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B.1 mol Na2O2和Na2S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3NA C.常温常压下,92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A D.常温常压下,22.4 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5.X、Y、Z、W、R属于短周期主族元素,X的原子半径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m,次外层电子数为n,Z元素的原子L层电子数为m+n,M层电子数为m-n,W元素与Z元素同主族,R元素原子与Y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比为2∶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X与Y形成的两种化合物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均为1∶2‎ B.Y的氢化物比R的氢化物稳定,熔、沸点高 C.Z、W、R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R>W>Z D.RY2、WY2通入BaCl2溶液中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6.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所示。已知Y、W的原子序数之和是Z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Y Z X W A.原子半径:X<Y<Z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Z C.Z、W均可与Mg形成离子化合物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W ‎7.25 ℃时,将0.1 mol·L-1 NaOH溶液加入20 mL 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所加入溶液的体积(V)和混合液的pH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①点时,c(CH3COO-)+c(CH3COOH)=c(Na+)‎ B.对曲线上①、②、③任何一点,溶液中都有:c(Na+)+c(H+)=c(OH-)+c(CH3COO-)‎ C.③点时,醋酸恰好反应完,溶液中有:c(CH3COO-)=c(Na+)>c(H+)=c(OH-)‎ D.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c(H+)>c(Na+)>c(CH3COO-)>c(OH-)‎ ‎8.已知锌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相似。常温下,如图横坐标为溶液的pH,纵坐标为Zn2+或[Zn(OH)4]2-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该温度下,Zn(OH)2的溶度积(Ksp)为1×10-17‎ B.往1.0 L 1.0 mol·L-1 ZnCl2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至pH=6.0,需NaOH 2.0 mol C.往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2++4OH-=[Zn(OH)4]2-‎ D.某废液中含Zn2+,为提取Zn2+可以控制溶液pH的范围为8.0~12.0‎ ‎9.某温度时,B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Na2SO4可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B.通过蒸发可以使溶液由d点变到c点 C.b点有BaSO4沉淀生成D.a点对应的Ksp大于c点对应的Ksp ‎10.已知常温下CH3COOH的电离常数K=1.6×10-5,lg 4=0.6。该温度下,向20 mL 0.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0.01 mol·L-1 KOH溶液,其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温度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c(H+)为1×10-4 mol·L-1‎ B.a、b、c、d四点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d点 C.滴定过程中宜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D.b点溶液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一定为c(CH3COO-)>c(H+)>c(K+)>c(OH-)‎ ‎11.滴滴涕是被禁用的有机污染物,它的结构简式为,下列有关滴滴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属于芳香烃B.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可以共面 C.分子式为C14H8Cl5D.能发生水解反应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机物的系统命名为3,3二甲基2乙基戊烷 B.的一氯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6种 C.在相同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乙烯和乙醇完全燃烧消耗的氧气体积相等 D.蔗糖、淀粉、纤维素、聚乙烯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13.下列气体的制备和性质实验中,由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 试剂 试纸或试液 现象 结论 A 亚硫酸钠、硫酸 品红溶液 褪色 SO2具有还原性 B 浓盐酸、浓硫酸 湿润蓝色石蕊试纸 变红色 HCl为酸性气体 C 浓盐酸、二氧化锰 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 变蓝色 Cl2具有氧化性 D 浓氨水、生石灰 湿润红色石蕊试纸 变蓝色 NH3为碱性气体 ‎1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室温下,将铜片放入过量的浓硫酸中,一段时间后加水,可以观察到溶液呈蓝色 B.将无水乙醇滴加到碘水中,可以萃取出碘水中的碘 C.将AlCl3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可以得到无水AlCl3固体 D.将浓氨水滴加到碱石灰中可制得氨气,也可用碱石灰干燥氨气 ‎15.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16.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分离苯和四氯化碳 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 B 制备Fe(OH)3胶体 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氨水并不断搅拌 C 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 用酒精灯灼烧固体混合物 D 制取NH3‎ 直接加热NH4Cl固体,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17.明朝《菽园杂记》有海水提取食盐的记载:“烧草为灰,布在滩场,然后以海水渍之,俟晒结浮白,扫而复淋”。该过程中“灰”的作用是(  )‎ A.萃取    B.吸附C.结晶 D.蒸发 ‎18.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种仪器装置的有关用法,其中不合理的是(  )‎ A.甲装置:可用来证明硫的非金属性比硅强 B.乙装置:橡皮管的作用是能使水顺利流下 C.丙装置:用图示的方法能检查此装置的气密性 D.丁装置:可在瓶中先装满某种液体收集NO气体 ‎19.以H2、O2、熔融盐Na2CO3组成燃料电池,采用电解法制备Fe(OH)2,装置如图所示,其中P端通入CO2。通电一段时间后,右侧玻璃管中产生大量的白色沉淀,且较长时间不变色。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Y两端都必须用铁作电极 B.不可以用NaOH溶液作为电解液 C.阴极发生的反应是2H2O+2e-===H2↑+2OH-D.X端为电解池的阳极 ‎ ‎20.‎ 氢氧化锂是制取锂和锂的化合物的原料,用电解法制备氢氧化锂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b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 B.a极发生的反应为2H2O-4e-===O2↑+4H+‎ C.该法制备LiOH还可得到硫酸和氢气等产品 D.当电路中通过1 mol电子时,可得到2 mol LiOH ‎21.下面是用硫酸钙生产硫酸、漂白粉等一系列物质的流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SO2、SO3均是酸性氧化物 B.图示转化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C.工业上利用Cl2和澄清石灰水反应来制取漂白粉 D.用CO合成CH3OH,原子利用率为100%‎ ‎2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铝与Fe2O3发生铝热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 B.Na、Al、Cu可以分别用电解冶炼法、热还原法和热分解法得到 C.过量的铜与浓硝酸反应可生成NO D.由于铝元素和铁元素都有+3价,由2Al+6HCl===2AlCl3+3H2↑可知:2Fe+6HCl===2FeCl3+3H2↑‎ ‎23.在实验室进行物质制备,下列从原料及试剂分别制取相应的最终产物的设计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 A.CCOCO2Na2CO3‎ B.CuCu(NO3)2溶液Cu(OH)2‎ C.FeFe2O3Fe2(SO4)3溶液 D.CaOCa(OH)2溶液NaOH溶液 ‎24.一定条件下,向含HNO3的废水中加入CH3OH进行污水处理,发生反应5CH3OH+6HNO3===3N2↑+5CO2↑+1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H3OH被氧化,表现氧化性 B.此条件下还原性强弱为:N2>CH3OH C.若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0.2 mol,则该反应中转移3 mol e-‎ D.该反应过程中断裂的化学键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 ‎25.强酸性溶液X中可能含有Na+、K+、NH、Fe2+、Al3+、CO、SO、SO、Cl-中的若干种,某同学为了确认其成分,取X溶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及产物如下:‎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X中肯定存在Na+、Fe2+、Al3+、NH、SO B.气体F经催化氧化可直接生成气体D C.沉淀C一定是BaSO4、沉淀G一定是Fe(OH)3、沉淀I一定是Al(OH)3‎ D.X中不能确定的离子是Al3+、Na+、K+和Cl-‎ ‎26.下列关于物质或离子检验中,“操作及现象”能够证明相应“结论”的是(  )‎ 选项 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向某无色溶液中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显紫色 原溶液中有I-‎ B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 原溶液中无NH C 向某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再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该溶液一定为Ca(ClO)2溶液 D 向某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 该溶液可能为饱和Na2CO3溶液 ‎2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在100 mL 1 mol·L-1的 Fe(NO3)3溶液中通入足量SO2:2Fe3++SO2+2H2O===2Fe2++SO+4H+‎ B.在100 mL 2 mol·L-1的FeI2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5.6 L的Cl2:4Fe2++6I-+5Cl2===4Fe3++3I2+10Cl-‎ C.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2HCO+Ca2++2OH-===CaCO3↓+2H2O+CO D.向明矾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Al3++2SO+2Ba2++4OH-===2BaSO4↓+AlO+2H2O ‎28.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水电离的c( H+)=1×10-13 mol·L-1的溶液中: K+、Na+、SiO、SO B.1.0 mol·L-1的CH3COOH溶液:K+、Fe3+、NO、Cl-‎ C.在c(OH-)/c(H+)=1×1012的溶液:NH、Ca2+、C1-、K+‎ D.甲基橙显黄色的溶液:Na+、CO、NO、SO 参考答案 ‎1.C 2.C 3.C 4.D 5.D 6.C 7.B 8.B 9.C 10.C 11.D 12.C 13.A 14.D 15.D 16.C 17.B 18.A 19.C 20.D 21.D 22.C 23.D 24.C 25.D 26.A 27.D 28.B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