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5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
www.ks5u.com 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N14 Cl35.5 S32 Mg24 Fe56 C12 Al27 Zn65 Cu64 Ag108 Ba137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60分,且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标准状况是气体所处一种特殊条件,指的是( ) A. 0℃、101kPa B. 20℃ C. 20℃、101kPa D. 101kPa 【答案】A 【解析】 【详解】标准状况是气体所处的一种特殊条件,该条件为0℃、101kPa,故合理选项是A。 2.下列分散系属于悬浊液的是( ) A. 牛奶 B. 蔗糖溶液 C. 泥浆水 D. 氢氧化铁胶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牛奶属于胶体,故A错误; B. 蔗糖溶液属于溶液,故B错误; C. 泥浆水属于悬浊液,故C正确; D. 氢氧化铁胶体属于胶体,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把分散系划分为:溶液(小于1nm)、胶体(1nm~100nm)、浊液(大于100nm),其中固体颗粒形成的浊液是悬浊液,液体颗粒形成的浊液是乳浊液。 3.用自来水养金鱼时,通常先将自来水经日晒一段时间后,再注入鱼缸,其目的是( ) A. 利用紫外线杀死水中的细菌 B. 提高水温,有利于金鱼生长 C. 增加水中氧气的含量 D. 促使水中的次氯酸分解 【答案】D 【解析】 【详解】自来水一般用氯气消毒,氯气溶于水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氧化性,不利于金鱼的生存,所以晒一段时间的目的是促使水中的次氯酸分解,答案选D。 4.成语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许多成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原理,下列成语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木已成舟 B. 蜡炬成灰 C. 铁杵成针 D. 滴水成冰 【答案】B 【解析】 【详解】A.木已成舟只是物质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则没有涉及化学变化,故A错误; B.蜡炬成灰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且碳、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则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 C.铁杵成针只是物质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则没有涉及化学变化,故C错误; D.滴水成冰只是物质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则没有涉及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5.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1 mol NH3的体积不可能是22. 4 L B. 64 gSO2的体积为22.4 L C. 11. 2 L Cl2含有的分子数为0. 5NA D. 标准状况下,11. 2 L H2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标准状况下NH3是气体,1 mol NH3的体积约为22. 4 L,A错误; B. 64 g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是1mol,但未指明气体所处条件,因此不能确定SO2的体积,B错误; C.条件不能确定,因此不能确定Cl2的物质的量及微粒数目,C错误; D.标准状况下,11. 2 L H2的物质的量是0.5mol,其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 5NA,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6.某物质灼烧焰色反应为黄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一定是钠的化合物 B. 该物质一定含钠离子 C. 该物质一定是金属钠 D. 不能确定该物质是否含钾元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A.焰色反应的性质是元素的性质,和元素的存在形态无关,可能是含钠化合物,也可能是单质,A错误; B只要含有钠元素,焰色反应就呈黄色,不一定含有钠离子,B错误; C.只要含有钠元素,焰色反应就呈黄色,不一定是单质,C错误; D.焰色反应的性质是元素的性质,物质灼烧时,焰色反应为黄色,则一定含有钠元素,钾元素的焰色反应为紫色,易被黄光遮住,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因此不能确定该物质是否含钾元素,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7.15 g A物质和10.5 g 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7.2 g C物质,1.8 gD物质和0.3 mol E物质,则E物质的摩尔质量是 A. 16.5 g/mol B. 111 g/mol C. 55 g/mol D. 27.5 g/mol 【答案】C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E的质量是15g+10.5g-7.2g-1.8g=16.5g,则E的摩尔质量是16.5g÷0.3mol=55g/mol,答案选C。 8.下列状态的物质,既属于电解质又能导电的是( ) A. 氯化镁晶体 B. 氯化钠溶液 C. 液态氯化氢 D. 熔融氢氧化钾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氯化镁晶体是化合物,是电解质,晶体里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故A 错误; B. 氯化钠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故B错误; C. 液态氯化氢是电解质,但不导电,故C错误; D. 熔融氢氧化钾属于电解质,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前提必须是化合物,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9.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mol•L-1的是( ) A. 将10g NaOH固体溶解在水中配成250mL溶液 B. 将80g SO3溶于水配成1L溶液 C. 将58.5gNaCl固体加入1L水后所得的溶液 D. 标准状况下,将22.4L HCl气体溶于水配成1L溶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结合n=、n=、c=及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来解答。 【详解】A.10 g NaOH 固体溶解在水中配成 250 mL 溶液,则c==1mol/L,A不符合题意; B.将 80 g SO3溶于水与水发生反应产生H2SO4,溶液的溶质为H2SO4,并配成 1 L 的溶液硫酸溶液,由S原子守恒可知硫酸的物质的量n(H2SO4)=n(SO3)==1mol,则硫酸的浓度c(H2SO4)==1mol/L,B不符合题意; C.n(NaCl)=58.5g÷58.5g/mol=1mol,加入1L水中,所得溶液的体积不一定是1L,因此不能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符合题意; D.标况下,22.4 L HCl气体的物质的量是n(HCl)=22.4L÷22.4L/mol=1mol,将其溶于水配成 1 L 溶液,则c==1mol/L,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C。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把握物质的量与浓度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加入的物质不一定是溶质,如SO3、Na2O溶于水,形成的溶液的溶质分别是H2SO4、NaOH,在定义式c=中V是指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水的体积,选项C为解答的难点和易错点,把溶剂水的体积误认为是溶液的体积,或不清楚V的含义导致出现差错。 10.下列物质中,既含有氯分子,又含有氯离子的是( ) A. 氯化钠溶液 B. 新制氯水 C. 漂白粉 D. 液氯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氯化钠溶液含有Cl-,不含Cl2,不合题意; B. 新制氯水是一种多组分的混合物,新制的氯水中除了含有较多的水分子外,还含有Cl2、HClO分子及H+、Cl-、ClO-,答案符合题意; C. 漂白粉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含有Cl-,不含Cl2,不合题意; D. 液氯是氯气的液态,含有Cl2,不含Cl-,不合题意; 答案选B。 11.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水和苯(苯的密度为0.88g·cm-3,与水互不相溶,且不与钠反应)各50mL,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为0.97g·cm-3)投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 A. 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 B. 钠停留在苯层中不发生反应 C. 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D. 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不断上浮、下沉 【答案】D 【解析】 【详解】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在上层,钠不溶于苯,Na的密度比水小、比苯大,在苯和水的界面处,钠和水反应产生气体,使钠上浮,气体脱离后钠又下沉到苯和水的界面处,反复进行,直到Na完全消失。 故选D。 12.欲除去Cl2中的少量HCl气体,可选用 A. NaOH溶液 B. 饱和食盐水 C. 浓硫酸 D. 石灰水 【答案】B 【解析】 【分析】 氯气难溶于饱和食盐水;HCl易溶于水,而氯气难溶于饱和食盐水,所以可用饱和NaCl溶液除去Cl2中的少量HCl。 【详解】A、NaOH溶液可以吸收氯化氢,也可以和氯气反应,故A错误; B、HCl易溶于水,而氯气难溶于饱和食盐水,所以可用饱和NaCl溶液除去Cl2中的少量HCl,故B正确; C、浓硫酸能干燥气体除去水蒸气,但不能除去氯化氢,故C错误; D、石灰水成分为氢氧化钙溶液,可以除去氯化氢,同时吸收氯气,故D错误; 答案选B 13.某同学血液化验单中“葡萄糖”的结果为5.04×10-3mol·L-1。这里的“5.04×10-3mol·L-1”表示葡萄糖的 ( ) A. 物质的量 B. 摩尔质量 C. 质量分数 D. 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 5.04×10-3mol•L-1表示1 L溶液中含有溶质葡萄糖的物质的量为5.04×10-3 mol,该浓度是物质的量浓度。 【详解】5.04×10-3mol•L-1表示1 L溶液中含有溶质葡萄糖的物质的量为5.04×10-3 mol,为单位体积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该浓度是物质的量浓度,故D项正确; 答案选D。 14.下列有关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 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C.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D. 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比如CO2+H2O=H2CO3,A错误; B. 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比如KClO32KCl+3O2↑,B错误; C. 置换反应必有元素游离态与化合态的转化,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 D. 复分解反应无化合价转变,一定是非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 故选C。 15.配制250 mL 0.2 mol·L-1的KNO3溶液,需量取4 mol·L-1 KNO3溶液的体积为 ( ) A. 125 mL B. 50 mL C. 12.5 mL D. 75 mL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列等式计算,4mol/L×V×10-3L=0.2mol/L×250×10-3L,计算得V=12.5mL,故C正确; 答案:C 16.下列变化过程一定属于还原反应的是( ) A. CO→CO2 B. Na→Na+ C. Fe3+→Fe2+ D. HCl→MgCl2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在CO→CO2中,C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的是氧化反应,A不符合题意; B.在Na→Na+中,Na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的是氧化反应,B不符合题意; C.在Fe3+→Fe2+中,Fe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的是还原反应,C符合题意; D.在HCl→MgCl2中,Cl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发生的可能是非氧化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C。 17.在0.5mol Na2SO4 中含有Na+的数目是( ) A. 3.01×1023 B. 6.02×1023 C. 0.5 D. 1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化学式Na2SO4可知,0.5molNa2SO4中钠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2=1mol,则由N=n×NA得钠离子的个数为1mol×NAmol-1=NA≈6.02×1023; 答案选B。 18.下列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NaOH溶液与稀硫酸反应:2H++2OH- =2H2O B. FeCl3溶液和Fe反应:Fe3++Fe=2Fe2+ C. 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H++SO42-+Ba2++OH-=H2O+BaSO4↓ D.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2H+=Cu2++H2O 【答案】D 【解析】 【详解】A.NaOH溶液与稀硫酸反应产生Na2SO4和H2O,离子方程式为:H++OH- =H2O ,A错误; B. FeCl3溶液和Fe反应产生FeCl2,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B错误; C.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产生BaSO4沉淀和H2O,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42-=BaSO4↓+2H2O, C错误; D.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产生CuCl2和H2O,CuO难溶于水,写化学式,离子方程式为:CuO+2H+=Cu2++H2O,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点睛】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注意掌握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常用方法:检查反应能否发生,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如难溶物、弱电解质等需要保留化学式,检查是否符合原化学方程式的个数比关系等。 19.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可大量共存的是( ) A. H+、SO42-、K+、OH- B. H+、Ba2+、NO3-、SO42- C. K+、Cl-、CO32-、Na+ D. Ca2+、NO3-、Na+、CO32- 【答案】C 【解析】 【详解】A、H+和OH-不能大量共存,生成H2O,故A不符合题意; B、Ba2+和SO42-不能大量共存,生成BaSO4沉淀,故B不符合题意; C、K+、Cl-、CO32-、Na+ 不发生反应,能大量共存,故C符合题意; D、Ca2+和CO32-不能大量共存,生成CaCO3沉淀,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C。 【点睛】本题考查离子共存,掌握离子的性质和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原因是解题的关键。离子间不能大量共存的原因有:①离子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水、沉淀或气体,如题中A、B、D项;②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③离子间发生双水解反应,如Al3+与HCO3-等;④离子间发生络合反应,如Fe3+与SCN-等;⑤注意题中的附加条件。 20.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B. 燃烧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 燃烧一定伴有发光现象 D. 燃烧一定会放出热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任何发光发热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都是燃烧,据此解答。 详解:A. 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例如氢气在氯气中可以燃烧,A错误; B. 燃烧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 C. 任何发光发热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都是燃烧,因此燃烧一定伴有发光现象,C正确; D. 燃烧一定会放出热量,D正确。 答案选A。 二、填空题(共40分) 21.化学反应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也可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有下列反应: ①CO2+C2CO ②Cu2(OH)2CO32CuO+H2O+CO2↑ ③Cl2+2NaOH=NaCl+NaClO+H2O ④2CO+O22CO2 ⑤3Fe+4H2O(g)Fe3O4+4H2 ⑥CuO+COCu+CO2 ⑦2H2O(g)2H2↑+O2↑ ⑧CO2+H2O =H2CO3 (1)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反应中,既是分解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 (4)上述反应中,既是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 (5)根据你的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 ) A.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 B.氧元素的得失 C.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D.化合价的改变 【答案】 (1). ①④⑧ (2). ②⑧ (3). ⑦ (4). ③ (5). C 【解析】 【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为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在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中,置换反应有单质参加,则一定存在化合价的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而化合反应、分解反应不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相互交换成分,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则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1)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为化合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有①④⑧; (2)②⑧反应中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合理选项是②⑧; (3)属于分解反应的有②⑦,其中⑦反应:2H2O(g)2H2↑+O2↑,存在化合价的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故合理选项是⑦; (4)溶液中有离子参加的反应为离子反应,且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既属于离子反应且同时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合理选项是③; (5)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为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故合理选项是C。 【点睛】本题考查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明确反应中是否存在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化学反应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同一化学反应属于不同的类别。掌握好分类标准的含义是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 22.CO和CO2是碳的两种氧化物,请计算: (1)在标准状况下,5.6LCO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质量是__________。 (2)11gC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__________。 (3)相同物质的量的CO和CO2所含氧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__。 【答案】 (1). 025mol (2). 7g (3). 5.6L (4). 1:2 【解析】 【分析】 (1)根据n=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结合m=nM计算气体的质量; (2)先根据m=nM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n=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 (3)根据n=及物质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个数计算。 【详解】(1)在标准状况下,5.6LCO的物质的量n(CO)=5.6L÷22.4L/mol=0.25mol,其质量m(CO)=n·M=0.25mol×28g/mol=7g; (2)11gCO2气体的物质的量n(CO2)=11g÷44g/mol=0.25mol,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CO2)=0.25mol×22.4L/mol=5.6L; (3)由n=可知:气体的物质的量的比等于气体分子数的比。由于CO、CO2分子中分别含有1个、2个O原子,所以相同物质的量的CO和CO2所含氧原子个数之比为1:2。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通过物质的量,可以由微观粒子数计算其质量或体积,也可以由宏观的物质的质量或体积计算其物质内含有的基本微粒数。掌握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公式n=、n=、n=,及物质分子的原子构成是本题解答的关键。 23. 有X、Y、Z三种元素: (1)X、Y、Z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气体; (2)X单质可以在Z的单质中燃烧,生成物为XZ,火焰呈苍白色; (3)XZ极易溶于水,在水溶液中电离出X+和Z-,其水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4)每2个X2分子能与1个Y2分子化合成2个X2Y分子,X2Y常温下为液体; (5)Z单质溶于X2Y中,所得溶液具有漂白性。 试写出其元素符号:(1)X_______,Y_______, Z_______,以及化合物的分子式: XZ_______,X2Y_________。 (2)写出Z单质与X2Y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H O Cl HCl H2O (2)Cl2+ H2O ="=HCl " +H ClO 【解析】 (1)X、Y、Z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气体;(2)X单质可以在Z的单质中燃烧,生成物为XZ,火焰呈苍白色,则X是H,Z是Cl,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3)氯化氢溶于水得到盐酸,其水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4)每2个X2分子能与1个Y2分子化合成2个X2Y分子,X2Y常温下为液体,所以Y是O,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5)氯气溶于水生成次氯酸,所得溶液具有漂白性。根据以上分析可知X是H,Y是O,Z是Cl,XZ的分子式为HCl,X2Y的分子式为H2O。 24.请选择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用下图所示的装置(C中盛放的是过氧化钠)进行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可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做供氧剂。 (1)A是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B中所加试剂是饱和NaHCO3溶液,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写出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4)F中得到的气体是__________,验证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aCO3+2H+=Ca2++CO2↑+H2O (2). 除去CO2中的HCl杂质气体 (3). 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 (4). O2 (5). 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是O2 【解析】 【分析】 在装置A中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稀盐酸具有挥发性,制取得到的CO2气体中含有杂质HCl和水蒸气,通过B装置中碳酸氢钠溶液除去HCl,在装置C中过氧化钠和CO2、H2O反应生成O2,未反应的CO2气体通过D装置中的溶液如NaOH等碱性物质除去,最后用排水方法收集O2,根据氧气具有助燃的性质检验。 【详解】(1)A装置是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 (2)由于制取CO2气体使用的稀盐酸具有挥发性,使得反应生成的CO2中混有HCl和水蒸气,仪器B中加入饱和的NaHCO3溶液的目的除去二氧化碳中的HCl气体; (3)过氧化钠和CO2反应生成Na2CO3、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过氧化钠和水蒸气反应生成NaOH、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 (4)通过装置C后的气体中含有未反应的CO2,装置D作用是除去未反应的CO2气体,根据CO2是酸性氧化物,使用NaOH溶液或Ca(OH)2溶液吸收未反应的CO2气体,得到的O2可以用排水的方法收集,因此装置F中收集得到的气体是O2,验证O2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是O2。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制备和性质实验,把握实验原理、实验装置、物质的性质、除杂质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气体中含有多种杂质时,一般是先除杂后干燥,且除去杂质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这是除杂原则。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