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卷·2019届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201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卷·2019届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2017

‎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化学第一次月考 ‎(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Cl 35.5 Fe 56‎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能源和作为能源的物质叙述错误的是 A.化石能源物质内部蕴涵着大量的能量 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起来 C.物质的化学能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转化为热能、电能被人类利用 D.吸热反应没有利用价值 ‎2.有效碰撞是指 ‎①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 ②反应物活化分子间的碰撞 ‎③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 ④反应物活化分子间有合适取向的碰撞 A.① B.② C.②③ D.③④‎ ‎3.下列各图所反映的措施中,目的是为了加快其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4.把下列4种X的溶液分别加入4个盛有10 mL 2 mol · L−1盐酸的烧杯中,均加水稀释到50 mL,此时X和盐酸缓和地进行反应。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A.20 mL 3 mol · L−1的X溶液 B.20 mL 2 mol · L−1的X溶液 C.10 mL 4 mol · L−1的X溶液 D.10 mL 2 mol · L−1的X溶液 ‎5.对已达到化学平衡的下列反应2X(g)+Y(g)2Z(g),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 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6.3 mol H2和1 mol N2放入密闭容器中,使用催化剂发生反应:N2+3H22NH3,从反应开始到平衡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2 mol NH3 B.0.5 mol NH3 ‎ C.0.9 mol N2 D.H2和NH3物质的量相等 ‎7.对于反应CH2=CH2+H2→CH3CH3,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此反应的ΔH<0‎ C.此反应中反应物的能量总和大于产物的能量总和 D. 1分子乙烯和1分子氢气的键能总和大于1分子乙烷的键能总和 ‎8.可逆反应aA(g)+bB(g)cC(g)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式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av正(A)=bv正(B) B.bv正(A)=av逆(B)‎ C.av正(C)=cv正(A) D.av正(A)=bv逆(B)‎ ‎9.低温脱硝技术可用于处理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2NH3(g)+NO(g)+NO2(g)2N2+3H2O(g) ΔH<0‎ 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B.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加NH3的浓度,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减小 C.单位时间内消耗NO和N2的物质的量比为1∶2时,反应达到平衡 D.其他条件不变,使用高效催化剂,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增大 ‎10.25 ℃、101 k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1,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KOH(aq)+H2SO4(aq)K2SO4(aq)+H2O(l) ΔH=-57.3 kJ·mol-1‎ B.NaOH(aq)+HCl(aq) NaCl(aq)+H2O(l) ΔH=+57.3 kJ·mol-1‎ C.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为ΔH=2×(-57.3) kJ·mol-1‎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热量 ‎11.已知氢气、乙烷、甲醇、甲烷的燃烧热分别为285.8 kJ·mol−1、1559.8 kJ·mol−1、726.51 kJ·mol−1、 890.31 kJ·mol−1,相同质量的氢气、乙烷、甲醇、甲烷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多的是 A.H2(g) B.C2H6(g) C.CH3OH(l) D.CH4(g)‎ ‎12.在已经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如果下列量发生变化,其中一定能表明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A.反应混合物的浓度 B.反应体系的压强 C.正、逆反应的速率 D.反应物的转化率 ‎13.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充有等物质的量的SO2和O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并达到平衡。在这个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若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p%,则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 A.等于p% B.大于p% C.小于p% D.无法判断 ‎14.将V1 mL 1.00 mol·L-1 HCl溶液和V2 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 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 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C.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1.00 mol·L-1‎ 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15.对于可逆反应4NH3+5O24NO+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单位时间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1.5x mol H2O,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达到平衡状态后,NH3、O2、NO、H2O(g)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5∶4∶6‎ C.达到平衡状态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反应速率增大 D.达到平衡时,5v正(O2)= 4v逆(NO)‎ ‎16.反应:L(s)+aG(g)bR(g)达到平衡时,温度和压强对该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图中压强p1>p2,x轴表示温度,y轴表示平衡时混合气体中G的体积分数。据此可判断①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 ②上述反应是吸热反应 ③a>b ④a”“<”或“=”)。‎ ‎②由T3向T4变化时,正反应速率______逆反应速率(填“>”“<”或“=”)。‎ ‎③反应在________温度下达到平衡。④此反应的正反应为______热反应。‎ II.(8分)煤燃烧的反应热可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来利用:a.利用煤在充足的空气中直接燃烧产生的反应热;b.先使煤与水蒸气反应得到氢气和一氧化碳,然后再使得到的氢气和一氧化碳在充足的空气中燃烧。这两个过程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a.C(s)+O2(g)===CO2(g) ΔH=E1①;‎ b.C(s)+H2O(g)===CO(g)+H2(g) ΔH=E2②;‎ H2(g)+O2(g)===H2O(g) ΔH=E3③;‎ CO(g)+O2(g)===CO2(g) ΔH=E4④;‎ ‎(1)上述四个热化学方程式中哪个反应的ΔH>0?________(填序号)。‎ ‎(2)等质量的煤分别通过以上两种不同的途径产生的可利用的总能量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a比b多 B.a比b少 C.a与b在理论上相同 ‎(3)根据能量守恒定律,E1、E2、E3、E4之间的关系为E1=_____________。‎ ‎(4)已知:①C(s)+O2(g)CO2(g) ΔH1=-393.5 kJ·mol-1‎ ‎②2CO(g)+O2(g)2CO2(g) ΔH2=-566 kJ·mol-1‎ ‎③TiO2(s)+2Cl2(g)TiCl4(s)+O2(g) ΔH3=+141 kJ·mol-1‎ 则TiO2(s)+2Cl2(g)+2C(s)TiCl4(s)+2CO(g)的ΔH=____________‎ ‎18.I(18分)如图所示,在800 mL的大烧杯中放入碎纸屑把盛有50 mL 0.50 mol·L-1盐酸的100 mL烧杯放到大烧杯中,两只烧杯间填满碎纸屑。用泡沫塑料板做成大烧杯盖,通过盖子插入一根环形玻璃搅拌棒和一支温度计,测定溶液的温度。迅速往盐酸中加入 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盖好盖子,搅拌溶液,观察温度的变化。当温度保持稳定时,记录读数,取出装有反应液的烧杯,倒出溶液,清洗干净,保持内外杯壁干燥。重复进行三次实验。用这一实验可以粗略测定中和热。‎ ‎(1)烧杯间填满碎纸屑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烧杯若不盖泡沫塑料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_________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实验中若改用60 mL 0.50 mol·L-1盐酸和50 mL 0. 55 mol·L-1 NaOH溶液进行上述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 (填“相等”或“不相等”),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 .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放热)。某一时间段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过程的曲线关系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t1、t3、t4时刻体系分别是什么条件发生了变化 ‎ t1 、t3、 t4 、‎ ‎(2)下列时间段中,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是(  )‎ A.t0~t1 B.t2~t3 C.t3~t4 D.t5~t6‎ ‎19.(18分)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加快上述实验中气体产生的速率,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 _(答两种);‎ ‎(3)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的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 A B C D E F ‎4 mol·L-1H2SO4/mL ‎30‎ V1‎ V2‎ V3‎ V4‎ V5‎ 饱和CuSO4溶液/mL ‎0‎ ‎0.5‎ ‎2.5‎ ‎5‎ V6‎ ‎20‎ H2O/mL V7‎ V8‎ V9‎ V10‎ ‎10‎ ‎0‎ ‎①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________,V6=________,V9=________。‎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实验E中的金属呈________色;‎ ‎③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化学第一次月考答题卡 班级 姓名 考号 ‎ ‎17.I(8分)‎ ‎①________(2分) ②________(2分) ③________(2分) ④________(2分)‎ II.(8分)‎ ‎(1)________________(2分) (2)________________(2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________________(2分)‎ ‎18.I(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分)‎ ‎(2)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________________(2分) ________________(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II、(8分)‎ ‎(1)t1 、t3、 t4 、‎ ‎(2) ‎ ‎19.(1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2分)‎ ‎(3)①V1=________,V6=________,V9=________。②_____________(2分) ‎ ‎③ ‎ ‎ ‎ 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D C A C A D 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A A D B B A D ‎17.I ① >②< ③T3 ④放 II (1)②(2)C(3)E2+E3+E4(4)-80kJ/mol ‎18 I(1)保温隔热,减少实验中热量损失(2)偏小(3)不相等、相等、中和热与强酸强碱种类及用量无关 II、(1)t1时升高温度;t3时加了催化剂;t4时降低压强。‎ ‎(2)A ‎19. (1)生成的铜与锌构成Cu-Zn原电池 ‎(2)升温、适当增大硫酸浓度、增大Zn的接触面积 ‎(3)①V1=30,② V6=10,③V9=17.5 生成的单质铜沉积在锌的表面,减少了锌的接触面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