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5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六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解析版)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六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3.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Ca—40 Cu—64 Ag—108 第Ⅰ卷(选择题 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1-10题,每小题2分,11-20题,每题3分,共50分;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1.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过滤 B. 称取氯化钠 C. 稀释浓硫酸 D. 氧气的验满 【答案】C 【解析】 【详解】A. 过滤应用玻璃棒引流,故A错误; B. 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注意“左物右码”,故B错误; C. 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故C正确; D. 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2.“染色”馒头中添加有铬酸铅(PbCrO4),颜色为柠檬黄,会使人体致癌,已被卫生部明文禁用。已知铬元素(Cr)化合价为+6价,则铅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2 B. +4 C. +5 D. +7 【答案】A 【解析】 【详解】铬元素化合价为+6价,氧元素显− 2价,设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6)+(−2)×4=0,则x=+2; 答案选A。 3.已知铜片与浓硝酸可以发生如下反应:Cu+4HNO3=Cu(NO3)2+2X↑+2H2O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生成物X的化学式为H2 B. 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原子与N元素化合价不变的原子的个数比为1:1 C. 浓硝酸属于纯净物 D. 反应物Cu与生成物H2O的质量比为32:9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原子守恒),X应为二氧化氮。 【详解】A. 生成物X的化学式为NO2,故A错误; B. 反应中,有两个N原子价态发生了改变,有2个N原子价态没有发生改变,因此N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原子与N元素化合价不变的原子的个数比为1:1,故B正确; C. 浓硝酸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 每反应掉一个铜原子,会生成2个水分子,因此反应物Cu与生成物H2O的质量比为32:18,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4.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Mg2+、Ag+、Ba2+3种阳离子,欲将3种离子逐一沉淀出来,下列加入试剂的顺序中,正确的是( ) ①NaOH溶液、NaCl溶液、Na2SO4溶液 ②NaOH溶液、Na2SO4溶液、NaCl溶液 ③NaCl溶液、Na2SO4溶液、NaOH溶液 ④NaCl溶液、NaOH溶液、Na2SO4溶液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欲将三种离子逐一沉淀出来,应先加入NaCl溶液,只和Ag+反应生成沉淀,然后再加入Na2SO4溶液或NaOH溶液,可分别Ba2+和Mg2+反应生成沉淀,依次沉淀出来,所以③④都可以,B项正确;答案选B。 5.下列化学用语,说法正确的是( ) ①2N ②Mg2+ ③ ④H2 ⑤ A. ①表示两个氮分子 B. ②与⑤均表示镁离子 C. ③表示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 D. ④表示2个氢原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N表示氮原子的个数为2,A项错误; B. 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Mg2+中的“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⑤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属于镁原子,不能表示离子,B项错误; C. 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故③中的数字2表示一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显+2价,C项正确; D. H2表示一个氢分子或氢气,2个氢原子可表示为2H,D项错误; 答案选C。 6.下列仪器,能加热但应该垫石棉网使用的是( ) A. 蒸发皿 B. 锥形瓶 C. 坩埚 D. 容量瓶 【答案】B 【解析】A项,可以直接给蒸发皿中的物质加热,不需要垫石棉网,A错误;B项,锥形瓶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使锥形瓶受热均匀,B正确;C项,坩埚是一种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不需要垫上石棉网,C错误;D项,容量瓶用于配制溶液,不能加热,D错误。 7.某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CO32-、Cl-,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SO42-,除BaCl2溶液外,还需要的溶液是( ) A. H2SO4 B. HCl C. NaOH D. NaNO3 【答案】B 【解析】 【详解】只加可溶性钡盐,不酸化,误将CO32−等干扰离子当成SO42−,所以应先加盐酸酸化,然后加入BaCl2溶液,B项正确; 答案选B。 8.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 ) A. 乙醇和水 B. 汽油和煤油 C. 植物油和水 D. 碘和四氯化碳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不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要求两种溶液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可根据两种溶液的溶解性和密度进行判断。 【详解】A. 乙醇和水互溶,分液不能使两者分离,A错误; B. 汽油和煤油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B错误; C. 植物油和水,互不相溶,且植物油密度小于水的密度,C正确; D. 碘和四氯化碳,碘可溶于四氯化碳,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D错误。 9.已知 HCl 气体难溶于 CCl4,如图所示,下列装置中不适宜用于 HCl 气体尾气吸收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所以选项B中容易造成液体倒流,不适宜于HCl气体尾气吸收,答案选B。 10.下列物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同时质量增加的是( ) A. 大理石 B. 苛性钠 C. 浓盐酸 D. 氯化钠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盐酸具有挥发性,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 【详解】A. 大理石在环境空气中不发生任何变化,A错误; B. 苛性钠为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在空气中长期放置能吸收水和二氧化碳,B正确; C.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在空气中敞口放置质量减小,C错误; D. 氯化钠在空气中易潮解,但性质不变,D错误; 答案B。 11.现有一瓶甲和乙的混合物,已知甲和乙的某些性质如表所示: 物质 熔点/℃ 沸点/℃ 密度/g·cm-3 水中的溶解性 甲 -98 575 0.93 可溶 乙 -84 107 0.90 可溶 据此,将甲和乙互相分离的方法是( ) A. 蒸馏法 B. 升华法 C. 萃取法 D. 过滤法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表格信息可知,二者互溶,均溶于水,但沸点不同,可利用蒸馏法分离,A项正确; 答案选A。 12.下列实验操作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②给盛有液体的体积超过1/3容积的试管加热 ③把鼻孔靠近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 ④将试管平放,用纸槽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然后竖立试管 ⑤取用放在细口瓶的液体时,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倾倒液体时,瓶上的标签对着地面 ⑥将烧瓶放在桌上,再用力塞紧塞子 ⑦用坩埚钳夹取加热后的蒸发皿 ⑧将滴管垂直伸进试管内滴加液体 ⑨稀释浓H2SO4时,把水迅速倒入盛有浓H2SO4的量筒中 ⑩检验装置气密性时,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掌贴住容器的外壁或用微火烘烤 A. ①④⑦⑩ B. ①④⑤⑦⑩ C. ①④⑤⑦⑧⑨ D. ④⑤⑦⑧⑨ 【答案】A 【解析】 【分析】①试管夹夹持试管时,从下向上套,离试管口1/3处; ②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最好不超过容积的1/3; ③有些有刺激性气味、有毒不能吸入过多; ④取用固体要借助纸条送入试管底部; ⑤依据取用液体试剂的规范操作要求判断; ⑥从玻璃仪器的基本操作判断; ⑦从坩埚钳的用途,蒸发皿的使用分析; ⑧依据胶头滴管使用方法分析; ⑨依据浓硫酸的稀释操作中的试剂顺序判断; ⑩依据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判断,利用装置中的压强变化来检验. 【详解】①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故①正确; ②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为避免液体沸腾时飞溅出来,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②错误; ③不能把鼻孔靠近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要用手轻轻煽,让少量气体进入鼻孔,故③错误; ④将固体粉末倒入试管中时,把试管平放,用纸槽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然后缓慢竖立试管,故④正确; ⑤取用放在细口瓶的液体时,取下瓶塞倒立放在桌面上,倾倒液体时瓶上的标签对着地面,会使残留的液体腐蚀标签,应该标签朝着手心,故⑤错误; ⑥将烧瓶放在桌上,用力塞紧塞子,容易把烧杯口弄破,这些玻璃仪器都是很脆弱的,塞塞子要慢慢的旋紧,故⑥错误; ⑦坩埚钳可用于移走正在加热或很热的蒸发皿,是实验基本操作的要求,故⑦正确; ⑧滴管垂直悬空,不能伸进试管内,会污染滴管,故⑧错误; ⑨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因为水的密度比浓硫酸小,如把水加入浓硫酸,溶解过程中温度升高容易引起液体飞溅,从而导致安全事故,量筒是量取液体体积的量具,不能用来溶解液体,故⑨错误; ⑩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捂住容器的外壁或用酒精灯微热,导气管口处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导气管中上升一段水柱,证明气密性完好,故⑩正确; 综上①④⑦⑩正确。 故选:A。 1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刻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同学们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 A. 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 B. 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C. CCl4是一种化合物 D. 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金刚石属于非金属单质,故 A 错误; B、化学反应前后遵循元素守恒的思想,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故 B 正确; C、CCl 4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属于化合物,故 C 正确; D、CCl 4 和金属钠为原料,在 700℃ 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的过程是钠单质置换出碳单质的过程,属于置换反应,故 D 正确;故选 A。 14.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收载药物 1892 种,其中“烧酒”条目中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 ) A. 干馏 B. 渗析 C. 萃取 D. 蒸馏 【答案】D 【解析】 【详解】“蒸令气上”表明该方法是利用各组分沸点不同实现物质分离,蒸馏则是根据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因此“法”是指蒸馏,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15.“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西游记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是各尽所能的团队精神,不断战胜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耍学会主动交流,学会合作。几个同学做完分组实验后,针对将碘水中碘萃取出来的实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请你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分液漏斗使用前要检验它是否漏水 B. 萃取剂要求不溶于水,且比水更容易使碘溶解 C. 注入碘水和萃取剂,倒转分液漏斗反复用力振荡后要立即分液 D. 分液时打开旋塞使下层液体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答案】C 【解析】 【详解】A. 为防止漏液,使用前要检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液,A项正确; B. 萃取剂与水互不相溶,且比水更容易使碘溶解,否则不能起到分离的目的,故B正确; C. 震荡后需静置分层后分液,而不能立刻分液,C项错误; D. 下层液体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以免液体重新混合而污染,D项正确; 答案选C。 16.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 Na2CO3+2HCl= 2NaCl+H2O+CO2↑ B. CO2+Ca(OH)2=CaCO3↓+H2O C. CuSO4+ BaOH=CuOH↓+BaSO4 D. 3CO+Fe2O32Fe+3CO2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A项正确; B.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B项正确; C. 钡元素显+2价,氢氧根显−1价,氢氧化钡的化学式为Ba(OH)2,硫酸铜与氢氧化钡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的硫酸钡与氢氧化铜均为沉淀,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Ba(OH)2=Cu(OH)2↓+BaSO4↓,C项错误; D.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在高温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D项正确; 答案选C。 17.表中除去物质中杂质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 A KNO3溶液 KOH 加入适量FeCl3溶液,并过滤 B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过量铁粉,并过滤 C HCl CO2 先后通过盛有足量NaOH溶液和浓硫酸的洗气瓶 D 铁粉 铜粉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A. KOH能与FeCl3 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A项错误; B. 过量铁粉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B项正确; C. 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HCl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C项错误; D. 铁粉可与稀硫酸反应,而铜不与稀硫酸反应,不满足除杂原则,D项错误; 答案选B。 18.5.4 g M和16.0 g N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2 mol X和10.2 g Y,则X的摩尔质量为( ) A. 28 g·mol-1 B. 56 g·mol-1 C. 84 g·mol-1 D. 112 g·mol-1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X的质量为:5.4g+16.0g-10.2g=11.2g,则X的摩尔质量:11.2g/0.2 mol=56g·mol-1,选项B符合题意。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碳酸钙的摩尔质量是100g B. 摩尔既是微粒数目的单位,也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C.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A,约为6.02×1023mol-1 D.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物质的体积均为22.4L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单位错误,碳酸钙的摩尔质量是100g/mol,A项错误; B.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B项错误; C.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A,约为6.02×1023,单位为mol-1,C项正确; D.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物质体积均为22.4L,D项错误; 答案选C。 20.在0.5mol Na2SO4 中含有Na+的数目是( ) A. 3.01×1023 B. 6.02×1023 C. 0.5 D. 1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化学式为Na2SO4 ,利用硫酸钠的物质的量来确定钠离子的物质的量,再利用N=n×NA来计算钠离子的数目。 【详解】0.5molNa2SO4中钠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2=1mol,则由N=n×NA可知,则钠离子的个数为1mol×NAmol-1=NA≈6.02×1023,答案选B。 第Ⅱ卷(非选择题 50分) 21.通过化学启蒙学习,同学们对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有了进一步了解。 (1)现有H、C、N、O、K五种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 ②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____; ③能供给呼吸的气体____; ④可作复合肥的硝酸钾____。 (2)如图是某陨石样品中各种元素含量的比例图。 ①该陨石中含____种非金属元素,其中含有量最多的是____元素。 ②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则X=____。 ③此陨石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化合物是____。 A.CaCO3 B.K2SO4 C.Al2O3 D.SiO2 【答案】(1). CH4 (2). CO (3). O2 (4). KNO3 (5). 3 (6). 氧 (7). 11 (8). A 【解析】 【详解】(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其化学式为;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其化学式为O2;硝酸钾的化学式为KNO3; (2)①由图可知,该陨石中含有氧元素、硅元素、硫元素共三种非金属元素,其中氧元素的含量最高; ②钠离子的核内质子数等于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1,因此x=11; ③由图可知,该陨石中不含碳元素,因此不可能含有CaCO3,故A项正确。 22.根据粗盐提纯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为有效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杂质,精制过程中加入试剂的合理顺序为_。 A.NaOH溶液,Na2CO3溶液,钡试剂,盐酸 B.NaOH溶液,钡试剂,Na2CO3溶液、盐酸 C.钡试剂,NaOH溶液,Na2CO3溶液、盐酸 (2)钡试剂可以是___ A.Ba(OH)2 B.Ba(NO3)2 C.BaCl2 (3)为了保证杂质能够完全除去,除去试剂均稍过量,判断钡试剂已经过量的方法是_。 【答案】(1). BC (2). AC (3). 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氯化钡溶液,如无沉淀产生,证明钡试剂已过量; 【解析】 【分析】(1)有效除去Ca2+、Mg2+、SO42-,应注意碳酸钠在钡试剂之后; (2)添加钡试剂除去SO42-,注意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3)采用继续滴加的方法,根据是否仍有沉淀来判断。 【详解】(2) SO42-、Ca2+、Mg2+等分别与BaCl2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可再通过过滤除去, Na2CO3溶液能除去过量的BaCl2溶液,盐酸能除去过量的Na2CO3溶液和NaOH溶液,所以BaCl2溶液应在Na2CO3溶液之前加入,所以加入试剂顺序为BC,故答案为:BC; (3)添加钡试剂除去SO42-,注意不能引入新的杂质,选Ba(NO3)2会引入杂质硝酸根离子,所以该钡试剂不能选用,A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4)判断钡试剂已经过量的方法是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氯化钡溶液,如无沉淀产生,证明钡试剂已过量,故答案为: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氯化钡溶液,如无沉淀产生,证明钡试剂已过量。 23.我国古代的物质文明华夏民族在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方面有着辉煌的历史。 ①东晋《抱扑子》中记载:“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曾青”即硫酸铜溶液)。 ②战国《周礼》中记载;“煤饼烧砺房成灰”(“砺房”即牡砺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将“灰”溶于水可制得沤浸树皮脱胶的碱液。 ③元代《庚道集》中记载:“点铜戍银”(即单质铜与砷融合形成银白色的物质) 请运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①~③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___(填编号)其中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①中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答案】(1). ①② (2). CaCO3CaO+CO2↑ (3). Fe+CuSO4=FeSO4+Cu 【解析】 【分析】(1)根据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单质铜与砷熔合形成银白色的物质,属于合金,没有新物质生成进行分析; (2)“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说的是铁和硫酸铜的反应。 【详解】(1)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单质铜与砷熔合形成银白色的物质,属于合金,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在①∼③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①②,其中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 (2)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24.某活动小组利用以下实验装置制取氧气并进行探究活动。 (1)写出标号仪器名称:①___,②___。 (2)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若用装置A、B、C来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装置B中应盛放的是___,导管口的连接顺序是___。 【答案】(1). 试管 (2). 铁架台 (3). 2KMnO4K2MnO4+MnO2+O2↑ (4). 浓硫酸 (5). a→b→c→d 【解析】 【分析】(1)结合仪器的构造确定仪器的名称; (2)根据装置特点确定反应的原理、根据干燥、收集方法来分析; 【详解】(1)仪器①是试管,②是铁架台; (2)装置A适用于固体加热制取气体,因为试管口有一团棉花,所以是加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为了除去氧气中混有的水蒸气,可将氧气通入盛有浓硫酸,装置B除去其中的水蒸气(长进短出),然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干燥的氧气,则导管口连接顺序为:a→b→c→d,故答案为:2KMnO4K2MnO4+MnO2+O2↑;浓硫酸;a→b→c→d。 25.今有下列六组仪器:①牛角管 ②锥形瓶 ③温度计 ④冷凝管 ⑤已组装固定好的铁架台、酒精灯和蒸馏烧瓶(垫有石棉网) ⑥带附件的铁架台。现要进行酒精(沸点为78.5℃)和水混合物的分离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 (1)按仪器的安装先后顺序排列以上提供的各组仪器(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冷凝管的两端有大口和小口之分,靠近大口的小弯管用于___冷却水,靠近小口的小弯管用于___冷却水(填“引入”或“流出”)。 (3)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应位于____。 (4)在蒸馏烧瓶中注入液体混合物后,加几片碎瓷片的目的是___。 【答案】(1). ⑤ (2). ③ (3). ④ (4). ⑥ (5). ① (6). ② (7). 流出冷却水 (8). 流入冷却水 (9). 蒸馏烧瓶内支管口的下沿处 (10). 防止过热时液体因暴沸而剧烈跳动 【解析】 【分析】(1)装置仪器连接的顺序一般为先左后右、先下后上,据此原则分析解答; (2)冷凝管通冷却水下进上出; (3)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处; (4)在蒸馏烧瓶中注入液体混合物后,加几片瓷碎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 【详解】(1)装置仪器连接的顺序一般为先左后右、先下后上,仪器的安装先后顺序排列为⑤③④⑥①②,故答案为:⑤;③;④;⑥;①;②; (2)冷凝管通冷却水下进上出、逆流冷却,所以靠近大口的小弯管用于出水,靠近小口的小弯管用于进水,故答案为:流出冷却水;流入冷却水; (3)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处的下沿处,故答案为:蒸馏烧瓶内支管口的下沿处; (4)液体和液体混合加热容易发生暴沸,在蒸馏烧瓶中注入液体混合物后,加几片瓷碎片的目的是防止过热时液体因暴沸而剧烈跳动,故答案为:防止过热时液体因暴沸而剧烈跳动。 26.“毒鼠强”是一种灭鼠药,具有极强的毒性,国家已禁止使用。它是一种含有C、H、O、N、S的有机物,其摩尔质量为240 g/mol-1;其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所含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其余为N、S。(写计算过程) (1)误食0.1 g“毒鼠强”就可以使人死亡,0.1g“毒鼠强”的物质的量为多少? (2)试求“毒鼠强”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答案】(1)4.2×10-4 mol (2分) (2)N(C):N(H):N(O)="==20:36:21" (4分) 【解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