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3 发布 |
- 37.5 KB |
- 10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二轮复习人教版选择题第一篇专题七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课件10(107张)
专题七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篇 高考选择题满分策略 真题调研 洞察规律 角度一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栏目索引 角度二 平衡的判定与平衡移动原理 角度三 平衡常数 转化率的判断 角度四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像的综合判断 真题调研 洞察规律 1.[2017· 全国卷Ⅲ, 28(4) ① ]298 K 时,将 20 mL 3 x mol·L - 1 Na 3 AsO 3 、 20 mL 3 x mol·L - 1 I 2 和 20 mL NaOH 溶液混合,发生反应: ( aq ) + I 2 (aq) + 2OH - ( aq ) ( aq ) + 2I - ( aq ) + H 2 O(l) 。溶液中 c ( ) 与反应时间 ( t ) 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可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的是 ___( 填标号 ) 。 a. 溶液的 pH 不再变化 答案 解析 ac 2 3 1 解析 a 项,随反应进行,溶液的 pH 不断降低,当 pH 不再变化时,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 b 项,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该结论在任何时刻都成立,故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 c 项,随反应进行, c ( ) 不断增大, c ( ) 不断减小,当二者比值不变时,说明二者浓度不再改变,则反应达到平衡; d 项,由图像并结合方程式可知,平衡时 c (I - ) = 2 y mol·L - 1 ,故当 c (I - ) = y mol·L - 1 时,反应未达到平衡。 2 3 1 2.(2017· 天津理综, 6) 常压下羰基化法精炼镍的原理: Ni(s ) + 4CO(g) Ni(CO) 4 (g) 。 230 ℃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 2 × 10 - 5 。已知: Ni(CO) 4 的沸点为 42.2 ℃ ,固体杂质不参与反应。 第一阶段:将粗镍与 CO 反应转化成气态 Ni(CO) 4 ; 第二阶段:将第一阶段反应后的气体分离出来,加热至 230 ℃ 制得高纯镍。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增加 c (CO ) ,平衡向正向移动,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B. 第一阶段,在 30 ℃ 和 50 ℃ 两者之间选择反应温度,选 50 ℃ C. 第二阶段, Ni(CO) 4 分解率较低 D. 该反应达到平衡时, v 生成 [Ni(CO) 4 ] = 4 v 生成 (CO) 答案 解析 √ 2 3 1 2 3 1 解析 A 项,增加 c (CO) ,平衡向正向移动,因平衡常数大小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所以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错误; B 项,第一阶段, 50 ℃ 时, Ni(CO) 4 为气态,易于分离,有利于 Ni(CO) 4 的生成,正确; C 项,第二阶段, 230 ℃ 制得高纯镍的反应方程式为 Ni(CO) 4 (g) Ni(s) + 4CO(g) ,平衡常数 K 1 = = 5 × 10 4 ,所以 Ni(CO) 4 分解率较高,错误; D 项,因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再根据该反应的化学计量数可知,该反应达到平衡时, 4 v 生成 [Ni(CO) 4 ] = v 生成 (CO) ,错误。 3.(2017· 江苏, 10)H 2 O 2 分解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实验测得 70 ℃ 时不同条件下 H 2 O 2 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 3 1 A. 图甲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 H 2 O 2 浓度越小,其分解速率越快 B. 图乙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溶液 pH 越小, H 2 O 2 分解速率越快 C. 图丙表明,少量 Mn 2 + 存在时,溶 液碱性越强, H 2 O 2 分解速率越快 D. 图丙和图丁表明,碱性溶液中, Mn 2 + 对 H 2 O 2 分解速率的影响大 √ 答案 解析 解析 A 项,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错误; B 项, NaOH 浓度越大,即 pH 越大, H 2 O 2 分解速率越快,错误; C 项,由图可知, Mn 2 + 存在时, 0.1 mol·L - 1 NaOH 中 H 2 O 2 的分解速率比 1 mol·L - 1 NaOH 中 H 2 O 2 的分解速率快,错误; D 项,由图可知,碱性条件下, Mn 2 + 存在时,对 H 2 O 2 分解速率影响大,正确。 2 3 1 角度一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1. 对化学反应速率计算公式的理解 高考必备 对于反应 m A(g) + n B(g)=== c C(g) + d D(g) (2) 同一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数值可能不同,但意义相同。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存在如下关系: v (A) ∶ v (B) ∶ v (C) ∶ v (D) = m ∶ n ∶ c ∶ d 。 (3) 注意事项 ① 浓度变化只适用于气体和溶液中的溶质,不适用于固体和纯液体。 ② 化学反应速率是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而不是即时速率,且计算时取正值。 2. 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 稀有气体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 外界条件对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方向是一致的,但影响程度不一定相同 (1) 当增大反应物浓度时, v ( 正 ) 增大, v ( 逆 ) 瞬间不变,随后也增大; (2) 增大压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的反应速率变化程度大; (3)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可以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 (4) 升高温度, v ( 正 ) 和 v ( 逆 ) 都增大,但吸热反应方向的反应速率增大的程度大; (5) 使用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 例 已知分解 1 mol H 2 O 2 放出热量 98 kJ 。在含少量 I - 的溶液中, H 2 O 2 分解的机理为 H 2 O 2 + I - ―→ H 2 O + IO - 慢 H 2 O 2 + IO - ―→ H 2 O + O 2 + I - 快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速率与 I - 浓度有关 B.IO - 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反应活化能等于 98 kJ·mol - 1 D. v (H 2 O 2 ) = v (H 2 O) = v (O 2 ) 典例剖析 答案 解析 √ 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 解析 H 2 O 2 的分解反应主要由慢反应决定,且 I - 参与慢反应,其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A 正确; 合并题中两反应,可知 I - 为催化剂,而 IO - 为中间产物, B 错误; 1 mol H 2 O 2 分解时反应热为- 98 kJ·mol - 1 ,并不等于反应的活化能, C 错误; 根据化学计量数关系可确定 v (H 2 O 2 ) = v (H 2 O) = 2 v (O 2 ) , D 错误。 经典精练 1. 反应 C(s) + H 2 O(g) CO(g) + H 2 (g) 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A. 增加 C 的量 B. 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C. 保持体积不变,充入 H 2 O(g) ,使体系的压强增大 D. 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氮气,使容器的体积增大 答案 解析 √ 2 3 1 4 5 6 解析 碳单质是固体,增加碳单质的量不能影响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 A 项符合题意; 容器的体积缩小,压强增大,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B 项不符合题意; 体积不变,充入水蒸气,水蒸气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C 项不符合题意; 压强不变,充入氮气,容器的体积增大,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D 项不符合题意。 2 3 1 4 5 6 2. 已知: CaCO 3 + 2HCl CaCl 2 + CO 2 ↑ + H 2 O Δ H < 0 。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 A. 其他条件不变,适当增大盐酸的浓度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 其他条件不变,适当增加 CaCO 3 的用量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 反应过程中,化学反应速率将先增大后减小 D. 一定条件下反应速率改变, Δ H 不变 答案 解析 2 3 1 4 5 6 √ 解析 盐酸浓度增大, H + 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A 项正确; 由于 CaCO 3 是固体,若只增大其用量,而不增大其与盐酸的接触面积,化学反应速率将不变, B 项错误; 由于反应放热,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反应速率会变快,但随着盐酸浓度的减小,反应速率会逐渐变慢, C 项正确; 反应焓变只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状态有关,与反应快慢无关, D 项正确。 2 3 1 4 5 6 3. 一定温度下, 10 mL 0.40 mol·L - 1 H 2 O 2 溶液发生催化分解。不同时刻测得生成 O 2 的体积 ( 已折算为标准状况 ) 如下表。 答案 解析 2 3 1 4 5 6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A.0 ~ 6 min 的平均反应速率: v (H 2 O 2 ) ≈ 3.3 × 10 - 2 mol·L - 1 ·min - 1 B.6 ~ 10 min 的平均反应速率: v (H 2 O 2 )<3.3 × 10 - 2 mol·L - 1 ·min - 1 C. 反应到 6 min 时, c (H 2 O 2 ) = 0.30 mol·L - 1 D. 反应到 6 min 时, H 2 O 2 分解了 50% √ t /min 0 2 4 6 8 10 V (O 2 )/mL 0.0 9.9 17.2 22.4 26.5 29.9 2 3 1 4 5 6 2 3 1 4 5 6 D 项,反应至 6 min 时,消耗 n (H 2 O 2 ) = 2 × 10 - 3 mol , n (H 2 O 2 ) 总 = 4 × 10 - 3 mol ,所以 H 2 O 2 分解了 50% ,正确。 4. 某探究小组利用丙酮的溴代反应 (CH 3 COCH 3 + Br 2 CH 3 COCH 2 Br + HBr) 来研究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反应速率 v (Br 2 ) 通过测定溴的颜色消失所需的时间来确定。在一定温度下,获得如下表实验数据: 答案 解析 2 3 1 4 5 6 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 增大 c (CH 3 COCH 3 ) , v (Br 2 ) 增大 B. 实验 ② 和 ③ 的 v (Br 2 ) 相等 C. 增大 c (HCl ) , v (Br 2 ) 增大 D. 增大 c (Br 2 ) , v (Br 2 ) 增大 √ 实验 序号 初始浓度 ( c )/mol·L - 1 溴颜色消失 所需时间 ( t )/s CH 3 COCH 3 HCl Br 2 ① 0.80 0.20 0.001 0 290 ② 1.60 0.20 0.001 0 145 ③ 0.80 0.40 0.001 0 145 ④ 0.80 0.20 0.002 0 580 解析 由 ①② 两组数据可知, CH 3 COCH 3 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溴颜色消失所用的时间缩短; 由 ②③ 两组数据可知, Br 2 的颜色消失时间相等,则 v (Br 2 ) 相等; 而由 ①④ 两组数据可知, Br 2 的浓度与 Br 2 的颜色消失时间成倍数关系,所以 v (Br 2 ) 不变。 2 3 1 4 5 6 新题预测 5. 下列由生产或实验事实引出的相应结论不正确的是 2 3 1 4 5 6 选项 事实 结论 A 其他条件相同, Na 2 S 2 O 3 溶液和 H 2 SO 4 溶液反应,升高溶液的温度,析出硫沉淀所需时间缩短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反应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B 工业制硫酸中,在 SO 3 的吸收阶段,吸收塔里要装填瓷环 增大气液接触面积,使 SO 3 的吸收速率增大 C 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NH 3 (g)=== N 2 H 4 (l) + H 2 (g) ,把容积的体积缩小一半 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D A 、 B 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体积 5% 的 H 2 O 2 溶液,在 B 试管中加入 2 ~ 3 滴 FeCl 3 溶液, B 试管中产生气泡快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答案 解析 √ 解析 填充瓷环可增大气液接触面积, B 正确; 压缩容器体积,反应物、生成物浓度增加,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故 C 错误; 氯化铁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D 正确。 2 3 1 4 5 6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速率与 Ag + 浓度有关 B.Ag 2 + 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Ag + 能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和焓变 D. v (Cr 3 + ) = v ( ) 答案 解析 √ 2 3 1 4 5 6 2 3 1 4 5 6 角度二 平衡的判定与平衡移动原理 1.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志 高考必备 (1) 速率标志 ① 同一物质在同一时间内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相等。 ② 不同物质在相同时间内代表反应方向相反时的化学反应速率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2) 物质的数量标志 ① 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质量、浓度、百分含量等保持不变。 ② 反应物消耗量达到最大值或生成物的量达到最大值 ( 常用于图像分析中 ) 。 ③ 不同物质在相同时间内代表反应方向相反的量 ( 如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体积 ) 的变化值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3) 特殊的标志 ① 对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目不同的可逆反应来说,当体系的总物质的量、总压强 ( 恒温恒容时 )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② 有色体系的颜色保持不变。 (4) 依 Q 与 K 关系判断:若 Q = K ,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2. 化学平衡移动的判断方法 (1) 依据勒夏特列原理判断 通过比较平衡破坏瞬时的正、逆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① 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 v 正 > v 逆 ,则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 ( 或向右 ) 移动; ② 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 v 正 < v 逆 ,则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 ( 或向左 ) 移动; ③ 若外界条件改变,虽能引起 v 正 和 v 逆 变化,但变化后新的 v 正 ′ 和 v 逆 ′ 仍保持相等,则化学平衡没有发生移动。 (2) 依据浓度商 ( Q ) 规则判断 通过比较浓度商 ( Q ) 与平衡常数 ( K ) 的大小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① 若 Q > K ,平衡逆向移动; ② 若 Q = K ,平衡不移动; ③ 若 Q < K ,平衡正向移动。 3. 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问题 (1) 若外界条件改变后,无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或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都无法减弱外界条件的变化,则平衡不移动。 (2) 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所以催化剂不会影响化学平衡。 (3) 当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平衡移动的影响与生产要求不一致时,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典例剖析 答案 解析 例 1 在绝热、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2NO(g) + 2CO(g) 2CO 2 (g) + N 2 (g) ,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表示反应在进行到 t 1 时刻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解析 A 项,随时间的进行, v ( 正 ) 一直在变化中, t 1 时达到最大,没有达到平衡; B 项,在绝热容器中, t 1 时,平衡常数不变,说明达到平衡 ( 若没有达到平衡,反应进行中一定有热效应产生,温度改变,平衡常数改变 ) ; C 项, t 1 后, NO 、 CO 2 的量均变化,没有达到平衡; D 项,恒容容器中,混合气体的质量和体积一直不变,所以密度也不变,不能说明达到平衡。 例 2 一定温度下,在 3 个体积均为 1.0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 2H 2 (g) + CO(g) CH 3 OH(g) 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正反应放热 B. 达到平衡时,容器 Ⅱ 中反应物转化率比容器 Ⅰ 中的大 C. 达到平衡时,容器 Ⅱ 中 c (H 2 ) 大于容器 Ⅲ 中 c (H 2 ) 的两倍 D. 达到平衡时,容器 Ⅲ 中的正反应速率比容器 Ⅰ 中的大 √ 容器 温度 /K 物质的起始浓度 /mol·L - 1 物质的平衡浓度 /mol·L - 1 c (H 2 ) c (CO) c (CH 3 OH) c (CH 3 OH) Ⅰ 400 0.20 0.10 0 0.080 Ⅱ 400 0.40 0.20 0 Ⅲ 500 0 0 0.10 0.025 答案 解析 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 本题需要学生通过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分析图表中的信息,结合化学平衡中 “ 等效平衡 ” 思想,解决不同条件下同一可逆反应平衡状态的比较问题;然后再根据温度、压强等对平衡的影响,逐项判断。 解析 A 项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若 Ⅰ 、 Ⅲ 同温则为等效平衡,依此可判断升高温度平衡左移,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 项为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C 项考查不同平衡状态的比较;由表中数据计算得,达到平衡时,容器 Ⅰ 中 c (H 2 ) = 0.04 mol·L - 1 ,可推知容器 Ⅱ 中 c (H 2 ) < 0.08 mol·L - 1 ,容器 Ⅲ 中 c (H 2 ) = 0.15 mol·L - 1 ,则 < 2 ,错误。 D 项考查的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高,反应速率加快。 经典精练 1. 一定条件下,在一绝热恒容容器中能表示反应 A(g) + 2B(g) 3C(g) + D(s) 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① A 、 B 、 C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 ∶ 2 ∶ 2 ② A 、 B 、 C 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③ 反应体系温度不变 ④ 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C ,同时生成 2 n mol B ⑤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⑥ 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 ⑦ 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 ⑧ D 的质量不变 ⑨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A.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 ②③⑤⑥⑦⑧⑨ C. 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 ②③⑤⑦⑧⑨ 答案 解析 2 3 1 4 5 6 √ 7 解析 A 、 B 、 C 的物质的量之比不能作为平衡的标志, ① 错; A 、 B 、 C 的浓度保持不变可以作为平衡的标志, ② 对; 绝热容器中温度一定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③ 正确; 单位时间内生成 3 n mol C 的同时生成 2 n mol B ,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④ 错; 恒容容器中密度一定,说明混合气体质量一定, D 为固体,则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⑤ 正确; 化学方程式两端的气体分子数相等,故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不能证明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⑥ 错; 由于 D 是固体,所以混合气体质量不变,可以证明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故 ⑦⑧⑨ 正确。 2 3 1 4 5 6 7 2.COCl 2 (g) CO(g) + Cl 2 (g) Δ H > 0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 ① 升高温度 ② 恒容条件下通入惰性气体 ③ 增加 CO 的浓度 ④ 扩大容积 ⑤ 加催化剂 ⑥ 恒压条件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 COCl 2 转化率的是 A. ①②④ B. ①④⑥ C. ②③⑥ D. ③⑤⑥ 答案 √ 2 3 1 4 5 6 解析 7 解析 正反应是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则 ① 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转化率增大; ② 恒容条件下通入惰性气体,平衡不移动; ③ 增大 CO 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转化率降低; ④ 扩大容积,压强降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转化率增大; ⑤ 加催化剂,平衡不移动; ⑥ 恒压条件下通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转化率增大。 2 3 1 4 5 6 7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对 CO(g) + H 2 S(g) COS(g) + H 2 (g) 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 H 2 S 浓度 增加,表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 对 CO(g) + H 2 S(g) COS(g) + H 2 (g) 达到平衡后,通入 CO 后,正反应 速率逐渐增大 C. 一定条件下反应 N 2 + 3H 2 2NH 3 达到平衡时, 3 v 正 (H 2 ) = 2 v 逆 (NH 3 ) D. 对于反应 CO(g) + H 2 O(g) CO 2 (g) + H 2 (g) Δ H <0 ,只改变压强,平 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 答案 解析 √ 2 3 1 4 5 6 7 2 3 1 4 5 6 解析 A 项,升高温度, H 2 S 浓度增加,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则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错误; B 项,通入 CO 后,正反应速率瞬间增大,又逐渐减小,错误; C 项, N 2 + 3H 2 2NH 3 达到平衡时,应为 2 v 正 (H 2 ) = 3 v 逆 (NH 3 ) ,错误。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上述生成 Ni(CO) 4 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B. 在 80 ℃ 时,测得某时刻 Ni(CO) 4 、 CO 的浓度均为 0.5 mol·L - 1 ,则此时 v 正 > v 逆 C.230 ℃ 时反应 Ni(CO) 4 (g) Ni(s) + 4CO(g) 的平衡常数约为 5.3 × 10 4 D. 恒温恒容下,向容器中再充入少量 CO ,达新平衡时, CO 的百分含量将增大 4. 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镍粉后再充入一定量的 CO 气体,发生反应: Ni(s) + 4CO(g) Ni(CO) 4 (g) ,已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表: 答案 解析 √ 2 3 1 4 5 6 温度 / ℃ 25 80 230 K 5 × 10 4 2 1.9 × 10 - 5 7 解析 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A 项错误; 在 80 ℃ 时,某时刻 = 8 > K = 2 ,反应逆向进行, v 逆 > v 正 , B 项错误; Ni(CO) 4 (g) Ni(s) + 4CO(g) 为题给反应的逆反应,两个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关系, C 项正确; 恒温恒容下,向容器中再充入少量 CO ,相当于对原平衡加压,平衡正向移动,达到新平衡时, CO 的百分含量将减小, D 项错误。 2 3 1 4 5 6 7 新题预测 5. 在一定条件下,将 A 和 B 各 0.32 mol 充入 10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A(g) + B(g) 2C(g) Δ H < 0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充入 0.32 mol A ,再达到平衡时, B 的 转化率增大 B. 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 v ( 逆 ) > v ( 正 ) C. 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各 0.64 mol A 和 B ,平衡时 n (C) < 0.48 mol D. 反应前 2 min 的平均反应速率 v (C) = 0.004 mol·L - 1 ·min - 1 √ t /min 0 2 4 7 9 n (B)/mol 0.32 0.24 0.22 0.20 0.20 2 3 1 4 5 6 7 答案 解析 解析 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充入 0.32 mol A ,平衡正向移动, B 的转化率增大, A 项正确; 根据题意 Δ H < 0 ,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反应达到新平衡前, v ( 逆 ) < v ( 正 ) , B 项错误; 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 0.64 mol A 和 0.64 mol B ,相当于压强增大为原来的 2 倍 ( 或者使体积变成原来的一半 ) ,因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而加压时平衡不移动,但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会变成原来的 2 倍,原平衡时 n (B) = 0.20 mol , n (C) = 2 × (0.32 mol - 0.20 mol) = 0.24 mol ,因此达到新平衡时 n (C) = 0.48 mol , C 项错误; 先求前 2 min B 的平均反应速率 v (B) = 0.004 mol·L - 1 ·min - 1 ,则 v (C) = 2 v (B) = 0.008 mol·L - 1 ·min - 1 , D 项错误。 2 3 1 4 5 6 7 6. 在温度、初始容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 ( 如图所示 ) ,发生如下反应: 3X(g) + Y(g) 2Z(g) Δ H < 0 ,保持温度不变,测得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 答案 解析 2 3 1 4 5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平衡时容器乙的容积一定比反应前大 B. 平衡时容器甲的压强一定比反应前大 C. n 2 > n 1 D. φ 2 > φ 1 √ 恒容容器甲 恒压容器乙 Y 的物质的量 /mol n 1 n 2 Z 的体积分数 φ 1 φ 2 7 解析 将甲中的 Z 完全转化为 X 、 Y ,可判断甲、乙初始状态是等效的,根据方程式的特点及乙容器的特点,可看作乙相当于在甲的基础上缩小体积,增大压强,再逐项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2 3 1 4 5 6 7 A. 改变第 ① 步反应的平衡体系中 H + 的浓度,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D.FeSO 4 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 Fe 2 + + 2H 2 O===Fe(OH) 2 ↓ + 2H + 答案 解析 √ 2 3 1 4 5 6 7 解析 依据化学平衡影响因素分析,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溶液颜色变为橙色,氢离子浓度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溶液呈黄色, A 项错误; 各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2 v ( ) = v ( ) 未表明正逆反应速率关系,不能证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 项错误; 依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知,还原 1 mol ,需要 6 mol Fe 2 + , C 项正确; 亚铁离子水解程度微弱,不会有沉淀生成,且应为可逆反应, D 项错误。 2 3 1 4 5 6 7 角度三 平衡常数 转化率的判断 1. 化学平衡计算中常用公式 对于可逆反应: a A(g ) + b B(g) c C(g ) + d D(g ) 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时,其计算的表达式为 高考必备 其中 p (C) 、 p (D) 分别为 C 、 D 两气体的分压, 气体的分压=气体总压 × 体积分数 气体体积之比=气体物质的量之比 (2) 转化率计算公式 (3) 平衡常数的关系 ① 反应 1( 平衡常数为 K 1 ) +反应 2( 平衡常数为 K 2 ) =反应 3( 平衡常数为 K 3 ) ,则 K 3 = K 1 · K 2 。 ② 若两反应互为可逆反应,其平衡常数互为倒数关系。 ③ 若反应系数扩大 2 倍,其平衡常数为原来的 2 次方。 2. 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 (1) 平衡常数的应用 ① 判断反应可能进行的程度; ② 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及平衡移动的方向; ③ 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或产物的产率等。 (2) 注意事项 ① 化学平衡常数 K 只是温度的函数,温度不变, K 不变,即改变浓度、压强等引起平衡移动, K 不变。 ② 可逆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为固态或纯液态时,则该物质不计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 例 1 在一定温度下,反应 的平衡常数为 10 。若将 1.0 mol 的 HX(g) 通入体积为 1.0 L 的密闭容器中,在该温度时 HX(g) 的最大分解率接近于 A.5% B.17% C.25% D.33% 典例剖析 答案 解析 √ 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 破题的关键是根据正、逆反应平衡常数的关系,计算出 HX 分解反应的平衡常数,再用三段式法求平衡转化率。 起始浓度 ( mol·L - 1 ) 1 0 0 转化浓度 ( mol·L - 1 ) x 平衡浓度 ( mol·L - 1 ) 1 - x C. 实验 ③ 中,达到平衡时, X 的转化率为 60% D. 实验 ④ 中,达到平衡时, b > 0.060 例 2 在 10 L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X(g) 和 Y(g) ,发生反应 X(g) + Y(g) M(g) + N(g) ,所得实验数据如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 ① 中,若 5 min 时测得 n (M ) = 0.050 mol ,则 0 至 5 min 时间内, 用 N 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 v (N ) = 1.0 × 10 - 2 mol·L - 1 ·min - 1 B. 实验 ② 中,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 2.0 √ 答案 解析 解题思路 实验 编号 温度 / ℃ 起始时物质的量 /mol 平衡时物质的量 /mol n (X) n (Y) n (M) ① 700 0.40 0.10 0.090 ② 800 0.10 0.40 0.080 ③ 800 0.20 0.30 a ④ 900 0.10 0.15 b 解题思路 破题关键是需要学生对表中数据进行归纳,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对比分析表中实验;解题核心是运用三段式法进行化学平衡常数和转化率的计算;化学反应速率计算时注意将物质的量转化为浓度。 解析 A 项,考查反应速率的计算,根据实验 ① 的数据可计算 v (N) = 1 × 10 - 3 mol·L - 1 ·min - 1 ; B 项,应用实验 ② 数据和 “ 三段式 ” 法计算平衡浓度,代入平衡常数公式得 K = 1.0 ; C 项,考查平衡常数与转化率的转化计算,实验 ③ 与实验 ② 的温度相同,则 K = 1.0 ,应用 “ 三段式 ” 法计算 X 的转化率为 60% ,正确; D 项,根据 “ 三段式 ” 可求得,在 700 ℃ , K ≈ 2.6 ,则温度升高, K 减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若实验 ④ 的温度为 800 ℃ ,此时与实验 ③ 为等效平衡, b = 0.060 ,但实验 ④ 的温度为 900 ℃ ,则平衡逆向移动, b < 0.060 , D 错误。 1.O 3 是一种很好的消毒剂,具有高效、洁净、方便、经济等优点。 O 3 可溶于水,在水中易分解,产生的 [O] 为游离氧原子,有很强的杀菌消毒能力。常温常压下发生反应如下: 反应 ① O 3 O 2 + [O] Δ H >0 平衡常数为 K 1 ; 反应 ② [O] + O 3 2O 2 Δ H <0 平衡常数为 K 2 ; 总反应: 2O 3 3O 2 Δ H <0 平衡常数为 K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降低温度, K 减小 B. K = K 1 + K 2 C. 适当升温,可提高消毒效率 D. 压强增大, K 2 减小 答案 解析 经典精练 2 3 1 4 5 6 √ 7 解析 降温,总反应平衡向右移动, K 增大, A 项错误; K 1 = 、 K 2 = 、 K = = K 1 · K 2 , B 项错误; 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可提高消毒效率, C 项正确; 对于给定的反应,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D 项错误。 2 3 1 4 5 6 7 2 3 1 4 5 6 2.(2017· 漳州二模 ) 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可以用平衡浓度计算,也可以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 × 物质的量分数。在恒温恒压条件下,总压不变,用平衡分压计算平衡常数更方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7 A. 对于 C 2 H 4 (g) + H 2 O(g) C 2 H 5 OH(g) 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时,体系 的总压强为 p ,其中 C 2 H 4 (g) 、 H 2 O(g) 、 C 2 H 5 OH(g) 均为 1 mol ,则用分压表 示的平衡常数 K p = B. 恒温恒压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 2A(g) + B(g) 2C(g) 达到平 衡时, A 、 B 和 C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4 mol 、 2 mol 和 4 mol 。若此时 A 、 B 和 C 均增加 1 mol ,平衡正向移动 C. 恒温恒压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 N 2 (g) + 3H 2 (g) 2NH 3 (g) 达到平 衡状态时, N 2 、 H 2 、 NH 3 各 1 mol ,若此时再充入 3 mol N 2 ,则平衡正向移动 D. 对于一定条件下的某一可逆反应,用平衡浓度表示的平衡常数和用平衡分 压表示的平衡常数,其数值不同,但意义相同,都只与温度有关 √ 2 3 1 4 5 6 7 答案 解析 2 3 1 4 5 6 7 B 项,如 A 、 B 和 C 的物质的量之比按照 2 ∶ 1 ∶ 2 的比值增加,则平衡不移动,而 “ 均增加 1 mol ” 时相当于在原来的基础上多加了 B ,则平衡向右移动,故 B 正确; 2 3 1 4 5 6 7 D 项,对于一定条件下的某一可逆反应,用平衡浓度表示的平衡常数和平衡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表示方法不同其数值不同,但意义相同,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压强、浓度变化无关,故 D 正确。 3. 在一定条件下,将 3 mol A 和 1 mol B 两种气体混合于固定容积为 2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3A(g) + B(g) x C(g) + 2D(g) 。 2 min 末该反应达到平衡,生成 0.8 mol D ,并测得 C 的浓度为 0.2 mol·L - 1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平衡常数约为 0.3 B.B 的转化率为 60% C. 从反应开始至平衡, A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3 mol·L - 1 ·min - 1 D. 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则表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答案 解析 √ 2 3 1 4 5 6 7 解析 平衡时 D 的浓度是 0.8 mol÷2 L = 0.4 mol·L - 1 ,则 x ∶ 2 = 0.2 mol·L - 1 ∶ 0.4 mol·L - 1 ,故 x = 1 。 3A(g) + B(g) C(g ) + 2D(g) 起始浓度 ( mol·L - 1 ) 1.5 0.5 0 0 平衡浓度 ( mol·L - 1 ) 0.9 0.3 0.2 0.4 将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计算得 K 约为 0.15 ,选项 A 错误; B 的转化率是 0.2 mol·L - 1 ÷0.5 mol·L - 1 × 100% = 40% ,选项 B 错误; 从反应开始至平衡, A 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0.6 mol·L - 1 ÷2 min = 0.3 mol·L - 1 ·min - 1 ,选项 C 正确; 各物质均是气体,总质量不变,且容器体积固定,故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混合气体的密度都是定值,选项 D 错误。 2 3 1 4 5 6 7 4. 某温度下,在 2 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 1 mol X(g) 和 2 mol Y(g) 发生反应: X(g) + m Y(g) 3Z(g) 。 平衡时, X 、 Y 、 Z 的体积分数分别为 30% 、 60% 、 10% 。在此平衡体系中加入 1 mol Z(g) ,再次达到平衡后, X 、 Y 、 Z 的体积分数不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m = 2 B. 两次平衡时化学平衡常数之比为 1 ∶ 1 C.X 与 Y 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 1 ∶ 1 D. 第二次平衡时, Z 的浓度为 0.4 mol·L - 1 答案 解析 √ 2 3 1 4 5 6 7 解析 在平衡体系中加入 1 mol Z ,在容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相当于增大压强,但新平衡中各物质体积分数保持不变,说明此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保持不变的反应,所以 m = 2 , A 正确; 两次平衡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化学平衡常数不变, B 正确; 由于 X 和 Y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1 ∶ 2 ,投料比也为 1 ∶ 2 ,所以,两者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 1 ∶ 1 , C 正确; X(g ) + 2Y(g) 3Z(g) 起始浓度 ( mol·L - 1 ) 0.5 1 0 转化浓度 ( mol·L - 1 ) a 2 a 3 a 平衡浓度 ( mol·L - 1 ) 0.5 - a 1 - 2 a 3 a 2 3 1 4 5 6 7 2 3 1 4 5 6 7 新题预测 5. 化学平衡常数 K 的数值大小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在 T ℃ 下,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的数值如下: 2NO(g) N 2 (g) + O 2 (g) K 1 = 1 × 10 30 ; 2H 2 (g) + O 2 (g) 2H 2 O(g) K 2 = 2 × 10 81 ; 2CO 2 (g) 2CO(g) + O 2 (g) K 3 = 4 × 10 - 9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 下, NO 分解产生 O 2 的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 1 = c (N 2 )· c (O 2 ) B. T ℃ 下,水分解产生 O 2 ,此时平衡常数的数值约为 5 × 10 - 80 C. T ℃ 下, NO 、 H 2 O 、 CO 2 三种化合物分解放出 O 2 的倾向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NO > H 2 O > CO 2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 解析 2 3 1 4 5 6 √ 7 解析 NO 分解产生 O 2 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 1 = , A 项错误; T ℃ 下,水解解产生 O 2 ,是 H 2 和 O 2 化合生成 H 2 O 的逆反应,因此其平衡常数的数值应为 K 2 的倒数,数值为 5 × 10 - 82 , B 项错误; 由于三个反应都处在 T ℃ 下,根据 K 值的大小可以得出三种化合物分解放出 O 2 的倾向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NO > H 2 O > CO 2 , C 项正确。 2 3 1 4 5 6 7 6. 在初始温度为 500 ℃ 、容积恒定为 10 L 的三个密闭容器中,按图所示投入原料,发生反应 CO 2 (g) + 3H 2 (g) CH 3 OH(g) + H 2 O(g) Δ H =- 25 kJ·mol - 1 。已知乙达到平衡时气体的压强为开始时的 0.55 倍;乙、丙中初始反应方向不同,平衡后对应各组分的体积分数相等。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2 3 1 4 5 6 7 绝热 恒温 恒温 1 mol CO 2 3 mol H 2 1 mol CO 2 3 mol H 2 a mol CO 2 、 3 a mol H 2 b mol CH 3 OH(g) b mol H 2 O(g) 甲 乙 丙 A. 刚开始反应时速率:甲>乙 B. 平衡后反应放热:甲>乙 C.500 ℃ 时乙容器中反应的平衡常数 K = 3 × 10 2 D. 若 a ≠ 0 ,则 0.9 < b < 1 2 3 1 4 5 6 答案 解析 √ 7 绝热 恒温 恒温 1 mol CO 2 3 mol H 2 1 mol CO 2 3 mol H 2 a mol CO 2 、 3 a mol H 2 b mol CH 3 OH(g) b mol H 2 O(g) 甲 乙 丙 2 3 1 4 5 6 解析 刚开始反应时甲和乙各组分的浓度相等,所以开始时反应速率相等,故 A 项错误; 甲是绝热体系,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放出热量,使得体系的温度升高,所以平衡逆向移动,乙为恒温体系,所以甲相当于乙的基础上逆向移动了,故平衡后反应放热:甲<乙,故 B 项错误; 设二氧化碳的转化量为 x mol ,则: CO 2 (g) + 3H 2 (g) CH 3 OH(g) + H 2 O(g) 起始物质的量 / ( mol ) 1 3 0 0 转化量 /(mol) x 3 x x x 平衡量 /(mol) 1 - x 3 - 3 x x x 7 2 3 1 4 5 6 有 = 0.55 ,解得 x = 0.9 ,所以平衡常数 K = = 3 × 10 4 ,故 C 项错误; 乙和丙中初始反应方向不同,平衡后对应各组分的体积分数相等,此时二者建立的平衡为等效平衡,根据 C 项的计算分析,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为 0.9 mol ,则 0.9 < b < 1 ,故 D 项正确。 7 7. 向 1.0 L 密闭容器中充入 0.10 mol A(g) ,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如下反应: A(g) B(g) + C(g) + D(s) Δ H =+ 85.1 kJ·mol - 1 反应时间 ( t ) 与容器内气体总压强 ( p ) 的数据如表所示: 2 3 1 4 5 6 7 时间 t /h 0 1 2 4 8 16 20 25 30 总压强 p /(100 kPa) 4.91 5.58 6.32 7.31 8.54 9.50 9.52 9.53 9.5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欲提高 A 的平衡转化率,应采取的措施为向容器中加入更多的 A(g) B. 由总压强 p 和起始压强 p 0 表示平衡时反应物 A 的转化率 α (A) = C. 反应的平衡常数 K 约为 1.5 D. 相同条件下,若该反应从逆向开始,欲达到与上述相同的平衡状态,则起始 时 n (D) < 0.005 9 mol √ 答案 解析 解析 A 项,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向 1.0 L 密闭容器中充入更多的 A(g) ,体系压强增大, A 的平衡转化率降低,错误; 2 3 1 4 5 6 7 2 3 1 4 5 6 7 D 项,正向开始,平衡时 c (A) = 0.005 9 mol·L - 1 ,则从逆向开始,起始时 n (D) > 0.005 9 mol ,错误。 角度四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像的综合判断 高考必备 1. 理解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 5 种常见图像 (1) 浓度 ( 或物质的量 )— 时间图像 描述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的过程,如:反应 A(g ) + B(g) AB(g ) 的浓度 — 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2) 体积分数 — 温度图像 描述平衡进程,如:在容积相同的不同密闭容器内,分别充入相同量的 N 2 和 H 2 ,在不同温度下,任其发生反应 N 2 (g) + 3H 2 (g) 2NH 3 (g) ,在某一时刻,测定 NH 3 的体积分数,如图所示, A 、 B 未到达平衡; C 点最大,恰好到达平衡; D 、 E 体积分数变小,是升温平衡逆向移动的结果。可推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3) 速率 — 时间图像 描述平衡移动的本质,如: N 2 (g) + 3H 2 (g) 2NH 3 (g) Δ H =- 92.4 kJ·mol - 1 ,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现升高温度使平衡发生移动,正、逆反应速率 ( v ) 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4) 物质的量 ( 或浓度、转化率、含量 )— 时间 — 温度 ( 或压强 ) 图像 描述温度 ( 或压强 ) 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如:放热反应 2X(g) + Y(g) 2Z(g) ,在不同温度 ( T 1 和 T 2 ) 及压强 ( p 1 和 p 2 ) 下,产物 Z 的物质的量 n (Z) 与反应时间 t 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T 1 > T 2 , p 1 > p 2 。 (5) 恒压 ( 或恒温 ) 线 描述反应在不同压强或温度下,平衡移动与反应特征的关系,如: m A(g) + n B(g) x C(g) + y D(g) , A 的转化率 R A 与 p 、 T 的关系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正反应吸热, m + n > x + y 。 2. 速率、平衡图像题的解题模板 例 1 一定条件下, CH 4 与 H 2 O(g) 发生反应: CH 4 (g) + H 2 O(g) CO(g) + 3H 2 (g) 。设起始 = Z ,在恒压下,平衡 时 φ(CH 4 ) 的体积分数与 Z 和 T ( 温度 )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典例剖析 答案 解析 A. 该反应的焓变 Δ H > 0 B. 图中 Z 的大小为 a > 3 > b C. 图中 X 点对应的平衡混合物中 = 3 D. 温度不变时,图中 X 点对应的平衡在加压后 φ(CH 4 ) 减小 √ 解析 分析图像可知,随着温度升高 CH 4 的体积分数逐渐减小,说明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的焓变 Δ H > 0 , A 项正确; 温度不变时,加压平衡逆向移动, CH 4 的体积分数增大, D 项错误。 A. 用硝酸银溶液滴定等浓度的 A - 、 B - 、 C - 的混合溶液 ( 均可以与 Ag + 反应生成 沉淀 ) ,由图 1 可确定首先沉淀的是 C - B. 图 2 表示反应中某反应物的正、逆反应速率随温度变化情况,由图可知该反 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C. 一定条件下, X 和 Y 反应生成 Z ,由图 3 推出该反应的方程式可表示为 X + 3Y Z D. 图 4 表示溶液中反应: I 2 + I - ,平衡 c ( ) 随温度变化,反应速率 v 正 (M) < v 逆 (N) 例 2 下图所示与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 答案 解析 解析 A 项,从图像分析可知,- lg [ c (X - )] 越大,则 c (X - ) 越小,越先生成沉淀,则首先生成沉淀的是 A - ,错误; B 项,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但随着温度升高,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则反应逆向移动,说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错误; C 项,当反应物的起始物质的量比等于化学计量数比时,物质的转化率相同,从图分析,当 X 的物质的量与 Y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 时,转化率相同,则二者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3 ∶ 1 ,错误; D 项,从图分析,随着温度升高, c ( ) 逐渐减小,说明反应逆向移动,则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而 M 点对应温度低于 N 点,故 v 正 (M) < v 逆 (N) ,正确。 1. 已知: 2SO 2 (g) + O 2 (g) 2SO 3 (g) Δ H < 0 且压强 p 1 < p 2 ,下列图像中曲线变化错误的是 答案 解析 经典精练 2 3 1 4 5 6 7 √ 解析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SO 2 的平衡转化率降低, A 项正确; 温度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 SO 3 的百分含量增大, B 项正确; 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 C 项错误;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由于平衡逆向移动,故升温瞬间 v 逆 > v 正 , D 项正确。 2 3 1 4 5 6 7 2. 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试剂,其脱硝反应为 2NO 2 (g) + O 3 (g) N 2 O 5 (g) + O 2 (g) ,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由该反应相关图像做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2 3 1 4 5 6 7 A 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 B 0 ~ 3 s 内,反应速率为 v (NO 2 ) = 0.2 mol·L - 1 C t 1 时仅加入催化剂,平衡正向移动 D 达平衡时,仅改变 x ,则 x 为 c (O 2 ) √ 2 3 1 4 5 6 7 答案 解析 解析 A 项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图像,由图知,反应物的能量比生成物的高,是放热反应,升温时,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正确。 C 项考查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影响,使用催化剂,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错误。 D 项考查改变生成物浓度对平衡的影响,增大氧气浓度,平衡逆向移动, NO 2 的转化率减小,错误。 2 3 1 4 5 6 7 3. 在 2 L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2 mol X 和 1 mol Y 发生反应: 2X(g) + Y(g) 3Z(g) ,反应过程持续升高温度,测得 X 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答案 解析 A.Q 点时, Y 的转化率最大 B. 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 C.W 点 X 的正反应速率等于 M 点 X 的正反应速率 D. 若保持温度不变,平衡时充入 Z ,达到新平衡时 Z 的体积分数增大 √ 2 3 1 4 5 6 7 解析 分析图像, X 的体积分数先减小后增大,减小到最低,这是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后增大,这是平衡的移动过程,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 Y 的转化率降低, Q 点时最大, A 项正确; 升高温度,体积分数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使平衡常数减小, B 项错误; M 点温度较高,故反应速率较快, C 项错误; 保持温度不变,平衡时再充入 Z ,达到的新平衡与原平衡是等效平衡,体积分数相等, D 项错误。 2 3 1 4 5 6 7 4. 一定条件下,反应: 6H 2 (g) + 2CO 2 (g) C 2 H 5 OH(g) + 3H 2 O(g) 的数据如图所示。 答案 解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 Δ H > 0 B. 达平衡时, v 正 (H 2 ) = v 逆 (CO 2 ) C.b 点对应的平衡常数 K 值大于 c 点 D.a 点对应的 H 2 的平衡转化率为 90% √ 2 3 1 4 5 6 7 解析 升高温度, CO 2 的转化率减小,平衡向左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Δ H < 0 , A 项错误; 达平衡时, v 正 (H 2 ) = 3 v 逆 (CO 2 ) , B 项错误; 升温,平衡左移, b 点温度高,其平衡常数小, C 项错误; 6H 2 (g) + 2CO 2 (g) C 2 H 5 OH(g) + 3H 2 O(g) 2 1 0 0 6 x 2 x x 3 x 解得 x = 0.3 2 3 1 4 5 6 7 新题预测 5. 一定条件下合成乙烯的反应为 6H 2 (g) + 2CO 2 (g) CH 2 ==CH 2 (g) + 4H 2 O(g) ,已知温度对 CO 2 的 平衡转化率和催化剂的催化效率的影响如图所 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生成乙烯的速率: v (M ) 有可能小于 v (N ) B. 平衡常数: K M > K N C. 当温度高于 250 ℃ 时,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从而使催化 剂的催化效率降低 D. 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催化剂用量,反应的平衡常数将变大 √ 2 3 1 4 5 6 7 答案 6. 乙二醇的制备原理为 CH 3 OOC—COOCH 3 (g) + 4H 2 (g) HOCH 2 —CH 2 OH(g) + 2CH 3 OH(g) Δ H =- 34 kJ·mol - 1 , 右 图表示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乙二醇的产率随原料投料比和压强的变化关系,其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体系压强为 1.5 MPa 、 2.5 MPa 、 3.5 MPa 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原料投料比越大,平衡常数 K 越大 B. 原料投料比越大,乙二醇的产率越小 C. 升高温度后, v ( 正 ) > v ( 逆 ) D. 曲线丙对应的压强 p ( 丙 ) = 1.5 MPa 答案 解析 √ 2 3 1 4 5 6 7 解析 温度不变,平衡常数 K 不变, A 项错误; 由图像可知,一定范围内原料投料比越大,乙二醇的产率越大, B 项错误; 该反应的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 v ( 正 ) < v ( 逆 ) , C 项错误; 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乙二醇的产率增大, D 项正确。 2 3 1 4 5 6 7 7.H 2 S 受热分解的反应为 2H 2 S(g) 2H 2 (g) + S 2 (g) 。在恒温密闭容器中,控制不同温度进行 H 2 S 的分解实验,以 H 2 S 起始浓度均为 c mol·L - 1 测定 H 2 S 的转化率,结果如图所示,图中 a 曲线表示 H 2 S 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 b 曲线表示不同温度下反应经过相同时间的转化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答案 解析 A.985 ℃ 时, H 2 S 按上述反应分解的平衡常数 K = B.H 2 S 的分解为吸热反应 C. 图像能解释: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D. 如果只将上述条件中的温度改为压强,图像的形式基本不变 √ 2 3 1 4 5 6 7 解析 以 H 2 S 起始浓度均为 c mol·L - 1 测定 H 2 S 的转化率, 985 ℃ 时 H 2 S 的转化率为 40% ,则 2H 2 S(g) 2H 2 (g) + S 2 (g) 起始浓度 ( mol·L - 1 ) c 0 0 转化浓度 ( mol·L - 1 ) 0.4 c 0.4 c 0.2 c 平衡浓度 ( mol·L - 1 ) 0.6 c 0.4 c 0.2 c 则 K = , A 项不符合题意; 2 3 1 4 5 6 7 由图像可知,随着温度升高,硫化氢的转化率逐渐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即此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 项不符合题意; 温度升高,曲线 b 向曲线 a 逼近,反应速率加快, C 项不符合题意; 如果增大压强,则化学平衡逆向移动,硫化氢的转化率减小, D 项符合题意。 2 3 1 4 5 6 7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