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3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氮及其化合物作业
课时达标作业13 氮及其化合物 基础题 1.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下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氮元素均被氧化 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 解析:A项,合成氨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错误;B项,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正确;C项,硝酸盐转化为蛋白质及经动物消化使蛋白质转化为氨气和铵盐,实现了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的相互转化,并且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的循环,C正确,D正确。 答案:A 2.下列气体物质的主要来源及对环境影响都正确的是( ) 选项 气体物质 主要来源 对环境的影响 A 二氧化碳 化石燃料的燃烧 酸雨 B 二氧化硫 汽车尾气的排放 光化学烟雾 C 二氧化氮 工业废气的排放 温室效应 D 甲醛 各类含酚醛树脂的人造板材装饰材料 室内空气污染 解析:CO2能造成温室效应,A错误;SO2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形成硫酸型酸雨的主要原因,B错误;NO2及碳氢化合物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C错误。 答案:D 3.关于如图进行的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甲烧瓶内是氨气,要产生喷泉,则烧杯中溶液一定呈酸性 B.若乙烧瓶内是二氧化碳,烧杯中是碱溶液,用热毛巾捂热烧瓶片刻即可产生喷泉 C.若丙装置中X为HCl,则烧瓶内可产生白雾 D.若丙装置中通入气体为Cl2,则烧瓶内一定无喷泉产生 解析:因氨气极易溶于水,故烧杯中可以是水,水呈中性,A错误;通过赶出烧瓶中二氧化碳而使NaOH与CO2反应,导致压强减小,引发喷泉,B正确;NH3+HCl===NH4Cl,产生的是白烟而非白雾,C错误;发生反应:8NH3+3Cl2===6NH4Cl+N2,生成固体NH4Cl,气体体积减小,烧瓶内可能产生喷泉,D错误。 答案:B 4.在一定条件下,将充满NO2和O2的试管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体积为原混合气体的,原混合气体中NO2和O2的体积比是( ) ①8:1 ②7:3 ③7:1 ④4:1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设原NO2和O2混合气体为8体积,后来剩余气体为1体积。若剩余1体积O2,则原NO2为7×=体积,原O2为8-=体积,NO2和O2的体积比为:=7:3。若剩余1体积气体为NO,产生1体积NO需要3体积NO2,则NO2、O2和水恰好反应时为5体积,所以原O2为5×=1体积,原NO2为7体积,NO2和O2的体积比为7:1。 答案:B 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 L NO与CO2的混合气体中含有O原子数为3NA B.0.1 mol NH3 溶于足量水中(不考虑氨气挥发),溶液中N原子的数目为0.1NA C.0.1 mol N2与足量的H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是0.6NA D.58.5 g的NaCl固体中含有NA个氯化钠分子 解析:NO分子中有1个氧原子,CO2中有2个氧原子,则标准状况下22.4 L混合气体中含氧原子的个数为NA~2NA,A项错误;0.1 mol氨气含有0.1 mol氮原子,B项正确;氮气和氢气的反应是可逆的,不能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小于0.6NA,C项错误;氯化钠为离子晶体,氯化钠固体中没有氯化钠分子,D项错误。 答案:B 6.下列关于氮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所有的铵盐都能与烧碱共热生成氨气 B.浓硝酸不论与铜反应还是与碳反应,均体现其酸性和强氧化性 C.一氧化氮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比一氧化碳还强,更容易造成人体缺氧 D.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充满NO2和O2混合气体(NO2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说明NO2支持燃烧 解析:铵盐与烧碱共热时均能生成氨气,A项正确;浓硝酸与碳的反应中,浓硝酸只体现强氧化性,B项错误;NO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比CO强,更容易造成人体缺氧,C项正确;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不能复燃,但伸入NO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复燃,说明NO2支持燃烧,D项正确。 答案:B 7.某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则图③的试管中的现象是( ) A.无明显现象,因稀H2SO4不与铜反应 B.铜片溶解,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遇到空气不变色 C.铜片溶解,放出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铜片溶解,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在试管口变为红棕色 解析:生成的Cu(NO3)2在H2SO4的酸性条件下相当于又有了HNO3,铜片会继续溶解生成NO。 答案:D 8.如图所示是NH3的两个性质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易溶于水 B.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易挥发 C.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是碱性气体 D.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是还原性气体 解析:实验一是氨气的喷泉实验,喷泉实验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形成一水合氨弱碱溶液,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证明氨气是碱性气体。实验二中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分子和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分子结合生成白烟氯化铵固体小颗粒,证明浓氨水易挥发,氨气遇到氯化氢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铵,证明氨气是碱性气体。 答案:C 9.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FeFeCl2Fe(OH)2 B.SSO3H2SO4 C.CaCO3CaOCaSiO3 D.NH3NOHNO3 解析:A项,Fe和Cl2反应只生成FeCl3得不到FeCl2,错误;B项,S在O2中燃烧只生成SO2得不到SO3,错误;D项,NO不和水反应,错误。 答案:C 10.下列物质见光不会分解的是( ) A.HClO B.NH4Cl C.HNO3 D.AgNO3 解析:A项,HClO不稳定,光照发生分解反应产生HCl和O2,反应方程式为2HClO2HCl+O2↑,错误;B项,NH4Cl在加热时发生分解反应,而在光照时不会分解,正确;C项,HNO3不稳定,在加热或光照时发生分解反应,反应方程式为4HNO3(浓) 4NO2↑+O2↑+2H2O,错误;D项,AgNO3不稳定,光照发生分解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AgNO32Ag+2NO2↑+O2↑,错误。 答案:B 11.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A.NO2与水反应:3NO2+H2O===2NO+NO+2H+ B.向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硝酸:SO+2H+===SO2↑+H2O C.氨水吸收NO、NO2:NO+NO2+2OH-===2NO+H2O D.NH4HCO3溶于过量浓NaOH溶液中:NH+OH-===NH3↑+H2O 解析:B项,SO具有强还原性,能被HNO3氧化为SO;C项,NH3·H2O是弱碱,应写化学式;D项,离子方程式应为:NH+HCO+2OH-===NH3↑+CO+2H2O。 答案:A 12.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 选项 a中的 液体 b中的 物质 c中收集 的气体 d中的 液体 A 浓氨水 生石灰 NH3 H2O B 浓硝酸 铜片 NO2 H2O C 稀硝酸 铜片 NO NaOH溶液 D 浓硫酸 亚硫酸钠 SO2 NaOH溶液 解析:A项,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收集时应短进长出,错误;B项,NO2尾气吸收时用水会生成NO污染大气,错误;C项,NO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错误。 答案:D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都不是酸性氧化物 B.N2+3H22NH3、N2+O22NO,N2都表现还原性 C.向BaCl2溶液中加入Na2SO3产生沉淀,再通入NO2,沉淀完全溶解 D.某无色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溶液一定有NH 解析:NO能与氧气反应生成NO2,NO在空气中不能稳定存在,A错误;N2→NH3,N2表现氧化性,N2→NO,N2表现还原性,B错误;NO2与H2O反应生成HNO3,HNO3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把SO氧化为SO,生成BaSO4沉淀,C错误。 答案:D 能力题 14.实验室模拟合成氨和氨催化氧化的流程如下: 已知实验室可用饱和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与饱和氯化铵溶液经加热后反应制取氮气。 (1)从图中选择制取气体的合适装置:氮气________、氢气________。 (2)氮气和氢气通过甲装置,甲装置的作用除了将气体混合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 (3)氨合成器出来经冷却的气体连续通入乙装置的水中吸收氨,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倒吸,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乙装置吸收一段时间氨后,再通入空气,同时将经加热的铂丝插入乙装置的锥形瓶内,能使铂丝保持红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锥形瓶中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乙装置中氨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的溶液中含有的离子为H+、OH-、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 b (2)干燥气体 控制氢气和氮气的流速 (3)不会 因为混合气体中含有大量难溶于水的氮气、氢气 (4)氨的氧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5)4NH3+5O24NO+6H2O (6)NH NO 15.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通过实验探究NO2的性质。(已知:2NO2+2NaOH===NaNO3+NaNO2+H2O) 任务1: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NO2能否被NH3还原(K1、K2为止水夹,夹持固定装置略去)。 (1)E装置中制取N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NO2能够被NH3还原,预期观察到C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未能观察到C装置中的预期现象。该小组同学从反应原理的角度分析了原因,认为可能是:①NH3还原性较弱,不能将NO2还原;②在此条件下,NO2的转化率极低;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实验装置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2:探究NO2能否与Na2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5)实验前,该小组同学提出三种假设。 假设1:二者不反应; 假设2:NO2能被Na2O2氧化; 假设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验证假设2,该小组同学选用任务1中的B、D、E装置,将B中的药品更换为Na2O2,另选F装置(如图所示),重新组装,进行实验。 ①装置的合理连接顺序是(某些装置可以重复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过程中,B装置中淡黄色粉末逐渐变成白色。经检验,该白色物质为纯净物,且无其他物质生成。推测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E装置中制取NO2,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2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4H++2NO===Cu2++2NO2↑+2H2O。 (2)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气体,如果能被氨气还原,生成无色气体氮气,则观察到的现象是C装置中混合气体颜色变浅。 (3)造成未能观察到C装置中的预期现象可能原因是:①NH3还原性较弱,不能将NO2还原;②在此条件下,NO2的转化率极低,导致反应现象不明显;③在此条件下,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极慢,导致反应现象不明显。 (4)二氧化氮是有毒气体,氨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所以都不能直接排放,要进行尾气处理。 (5)NO2中的N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位于中间价态,既可被氧化,也可被还原,由假设可知还应有NO2能被Na2O2还原的假设。 (6)①验证假设2,首先要用E装置制取二氧化氮,因为制取的二氧化氮气体中含有水蒸气,水能和过氧化钠反应而造成干扰,所以要用D装置除去水蒸气,然后较纯净的二氧化氮通过B装置,未反应的二氧化氮有毒不能直接排放,最后要进行尾气处理,选用F装置处理尾气,所以装置的合理连接顺序是EDBDF或EDBF。②B装置中淡黄色粉末逐渐变成白色,经检验,该白色物质为纯净物,且无其他物质生成,过氧化钠作氧化剂,则二氧化氮作还原剂,所以产物是硝酸钠,化学方程式为2NO2+Na2O2===2NaNO3。 答案:(1)Cu+4H++2NO===Cu2++2NO2↑+2H2O (2)混合气体颜色变浅 (3)在此条件下,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极慢 (4)缺少尾气吸收装置 (5)NO2能被Na2O2还原 (6)①EDBDF(或EDBF) ②2NO2+Na2O2===2NaNO3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