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

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化学学科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务必将班级、姓名、学号和考试科目用钢笔、2B铅笔分别填涂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第Ⅱ卷的答案用钢笔、签字笔、中性笔、碳素笔等黑色字迹笔在答题卡上作答。‎ ‎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上交(试卷自己保留好,以备评讲)。‎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B. 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电池会污染环境,应填埋处理 C. 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同时还伴随有能量的变化 D. 家用铁锅用水清洗后放置在干燥处,能减缓铁锅生锈 ‎【答案】B ‎【解析】‎ ‎【分析】‎ A.化石能源使用排放二氧化硫等污染物;‎ B.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C.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断键要吸热,生成物成键要放热;‎ D.Fe在干燥处不易生锈.‎ ‎【详解】A.化石能源使用排放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而太阳能为新能源,对环境无污染,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选项A正确;‎ B.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则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电池应集中回收处理,不能填埋,选项B错误;‎ C.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断键要吸热,生成物成键要放热,所以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同时还伴随有能量的变化,选项C正确;‎ D.Fe在干燥处不易生锈,而在潮湿的环境中易生锈,所以家用铁锅用水清洗后放置在干燥处,能减缓铁锅生锈,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把握能源使用及污染物的排放为解答的关键,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2.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物质含有3种官能团 B. 该物质属于有机物 C. 该物质属于多官能团化合物 D. 该物质属于脂环烃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有机物含有O,属于烃的衍生物,含有羧基、羰基、羟基,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该物质含有羧基、羰基、羟基3种官能团,选项A正确;‎ B、该物质为碳的化合物,具有有机物的性质,属于有机物,选项B正确;‎ C、该物质含有羧基、羰基、羟基,属于多官能团的化合物,选项C正确;‎ D、该物质含有O元素,不是烃,为烃的衍生物,选项D不正确。‎ 答案选D。‎ ‎3.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开启啤酒后,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 B. 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Cl2‎ C. 压缩H2(g)与I2(g)反应后的平衡混合气体,颜色变深 D. 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答案】C ‎【解析】‎ ‎【详解】A、汽水瓶中存在平衡H2CO3⇌H2O+CO2,打开汽水瓶时,压强降低,平衡向生成二氧化碳方向移动,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选项A不选;‎ B、氯化钠在溶液中完全电离,所以饱和食盐水中含有大量的氯离子,氯气溶于水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Cl2+H2O⇌ClO-+2H++Cl-,由于饱和食盐水中含有大量的氯离子,相当于氯气溶于水的反应中增加了大量的生成物氯离子,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氯气溶解量减小,可以勒夏特列原理解释,选项B不选;‎ C、氢气与碘单质的反应,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压强不影响化学平衡,混合气体颜色变深是由于碘单质浓度增大,与平衡移动无关,不能使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选项C选;‎ D、工业上生产硫酸存在平衡2SO2+O2⇌2SO3,使用过量的空气,增大氧气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可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选项D不选;‎ 答案选C。‎ ‎4.主链含5个碳原子,有甲基、乙基2个支链的烷烃有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答案】A ‎【解析】‎ 主链含有5个碳原子,则取代基只能连在直接2、3、4号碳原子上,且乙基连在3号碳原子上,即分别是相邻或相对,所以共有2种同分异构体。答案选A。‎ ‎5.下列实验误差分析错误的是 A. 用润湿的pH试纸测稀碱溶液的pH,测定值偏小 B. 用标准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时,碱式滴定管滴定前尖端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会使盐酸浓度偏小 C. 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若保温措施不好,所测温度差值偏小 D. 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溶液缓慢倒入酸溶液中,所测温度差值偏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A.湿润的pH值试纸可以稀释碱液,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根据减小,测定的溶液碱性减弱,测定值偏小,选项A正确;‎ B.滴定前,碱式滴定管尖端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标准液的体积偏大,结果偏大,选项B错误;‎ C.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若保温措施不好,由于散失热量较多,所测温度差值偏小,选项C正确;‎ D.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必须迅速将酸碱混合,若将碱缓慢倒入酸中,由于散失热量较多,所测温度值偏小,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6.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CH3—CH===CH—CH3和CH2===CH2为同系物 ‎②CH≡CH和C6H6含碳量相同 ‎③金刚石和石墨是同分异构体 ‎④CH2Cl2有两种结构 ‎⑤标准状况下,‎11.2 L的己烷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⑥C5H12有三种同分异构体 A. ①②⑥ B. ③④⑤ C. ③④⑥ D. ③⑤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CH3-CH=CH2和CH2=CH2通式相同,结构相似,相差1个CH2原子团,互为同系物,故正确;‎ ‎②CH≡CH和C6H6的最简式相同(CH),所以含碳量相同,故正确;‎ ‎③金刚石和石墨是同种元素形成的性质不同的碳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而不是同分异构体,故不正确;‎ ‎④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因此CH2Cl2只有一种结构,故不正确;‎ ‎⑤标准状况下,己烷为液体,‎11.2 L的己烷物质的量不是0.5mol,故不正确;‎ ‎⑥C5H12三种同分异构体,分别是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故正确。‎ 答案选B。‎ ‎7.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2NO2(g)  2NO(g)+O2(g)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 O2,同时生成2nmol NO2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 ‎④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 ⑤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A. 以上全部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⑤⑥ D. ①④⑤⑥‎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详解】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 O2等效于消耗2nmol NO2,同时生成2amol NO2的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平衡状态,故正确;‎ ‎②反应在恒容条件下进行,气体的总质量一直不变,则密度一直不随时间的变化,密度不再变化不一定达平衡状态,故错误;‎ ‎③当体系达平衡状态时,NO2、NO、O2的浓度可能是2:2:1,也可能不是,与各物质的初始浓度及转化率有关,故错误;‎ ‎④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改变,证明化学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是相等的,达到了平衡,故正确;‎ ‎⑤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证明二氧化氮的浓度不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证明达到了平衡,故正确;‎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状态,说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达平衡状态,故正确;‎ 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 ‎8.据报道,近年来发现了一种新的星际分子,其分子模型如图所示(图中球与球之间的连线代表化学键,如单键、双键、三键等,颜色相同的球表示同一种原子)。‎ 下列对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①处的化学键表示碳碳双键 B. ②处的化学键表示碳碳单键 C. ③处的原子可能是氯原子或氟原子 D. 此星际分子属于烃类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该分子为有机物,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形成了4个共价键,从左边氢原子开始推断,第一个碳碳键为碳碳三键,第二个碳碳键为单键,第三个为三键,同理可推出①为碳碳三键,②为碳碳单键,③与其相连的碳应该为三键,即结构简式为:HC≡C-C≡C-C≡C-C≡C-C≡③,据此进行判断。‎ ‎【详解】该分子为有机物,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形成了4个共价键,从左边氢原子开始推断,第一个碳碳键为碳碳三键,第二个碳碳键为单键,第三个为三键,同理可推出①为碳碳三键,②为碳碳单键,③与其相连的碳应该为三键,即结构简式为:HC≡C-C≡C-C≡C-C≡C-C≡③,‎ A.①处的键为碳碳三键,故A错误;‎ B.②处的键为碳碳单键,选项B正确;‎ C.③原子形成的键为三键,所以不可能为氯原子或氟原子,选项C错误;‎ D.颜色相同的球表示同一种原子,说明有3中原子,不属于烃类,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结构,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与知识的运用,解题关键是根据有机物中碳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数目推断有机物中存在的化学键,难度不大。‎ ‎9.向体积为0.05mol·L-1CH3COOH溶液中加入体积为Vb的0.05mol·L-1KOH溶液,下列关系错误的是 A. Va>Vb时:c(CH3COOH) +c(CH3COO-)>c(K+)‎ B. Va=Vb时:c(CH3COOH) +c(H+)=c(OH-)‎ C. Va<Vb时:c(CH3COO-)> (K+)>c(OH-)> c(H+)‎ D. Va与Vb任意比时:c(K+)+ c(H+) = c(OH-)+ c(CH3COO-)‎ ‎【答案】C ‎【解析】‎ A说明醋酸是过量的,即溶液是由醋酸和醋酸钾组成的,根据原子守恒可知A正确。B说明二者恰好反应,生成的醋酸钾水解显碱性,所以根据质子守恒可知,B正确。C说明氢氧化钾是过量的,即溶液是由醋酸钾和氢氧化钾构成的,所以正确的顺序为c(K+)>c(CH3COO-) > c(OH-)>(H+),C不正确。根据电荷守恒可知,选项D是正确的。答案选C。‎ ‎10.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A. 2,3,3-三甲基丁烷 B. 2-甲基乙烷 C. 2-甲基丁烯 D. 2,2-二甲基戊烷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判断有机物的命名是否正确或对有机物进行命名,其核心是准确理解命名规范:‎ ‎1)命名要符合“一长、一近、一多、一小”,也就是主链最长,编号起点离支链最近,支链数目较多,支链位置号码之和最小;‎ ‎2)有机物的名称书写要规范;‎ ‎3)对于结构中含有苯环的,命名时可以依次编号命名,也可以根据其相对位置,用“邻”、“间”、“对”进行命名.‎ ‎4)含有官能团的有机物命名时,要选含官能团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官能团的位次最小。‎ ‎【详解】A.主链虽最长,但主链编号之和不是最小,应该为2,2,3-三甲基丁烷,选项A错误;‎ B.选择的碳连不是最长,应为丙烷,选项B错误;‎ C.碳碳双键的位置必须注明,在2号位,应为2-甲基-2-丁烯,选项C错误;‎ D.符合烷烃命名原则,主链最长,主链编号之和最小等,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的命名,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可以根据有机物命名方法判断,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检验和训练。该题的关键是明确有机物的命名原则,然后结合有机物的结构简式灵活运用即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规范答题能力。‎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25℃‎时,pH均为3的醋酸和硫酸铝两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之比为1:108‎ B. ‎25℃‎时,0.1mol·L-1NH4Cl溶液的KW大于‎100℃‎时0.1mol•L-1NaCl溶液的KW C. 根据溶液的pH与酸碱性的关系,推出pH=6.5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D. ‎25℃‎时,将pH=2的盐酸与pH=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溶液显中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A、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等于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 B.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能促进水的电离,注意温度高的离子积常数大于温度低的离子积常数,水的离子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 C、pH<7的溶液不一定呈酸性,c(H+)0.01mol/L。‎ ‎【详解】A.醋酸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等于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为10-11mol/L,硫酸铝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等于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为10-3mol/L, 10-11:10-3=1:108,选项A错误;‎ B‎.25℃‎时NH4Cl溶液的KW小于‎100℃‎时NaCl溶液的KW,选项B错误;‎ C、没有给定溶液的温度,pH<7的溶液不一定呈酸性,c(H+)0.01mol/L,pH=2的盐酸c(HCl)= 0.01mol/L,等体积混合后,氨水过量,溶液呈碱性,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12.在不同条件下分别测得反应 2SO2(g)+O2(g) 2SO3(g)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该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 A. v(SO2)=4 mol·L-1·min-1 B. v(O2)=3 mol·L-1·min-1‎ C. v(SO2)=0.1 mol·L-1·s-1 D. v(O2)=0.1 mol·L-1·s-1‎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同一个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时,速率数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所以比较反应速率快慢时,应该根据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先换算成用同一种物质表示,然后才能直接比较速率数值,所以如果都要氧气表示反应速率,则分别是[mol/(L·min)]0.033、0.05、3、6,因此答案选D。‎ 考点:考查反应速率大小比较 点评:在比较反应速率大小时,除了需要换算成用同一种物质表示外,还特别需要注意单位的统一,否则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13.已知:①H2O(g)=H2O(l) ΔH=Q1kJ·mol-1,②C2H5OH(g)=C2H5OH(l) ΔH=Q2kJ·mol-1,③C2H5OH(g)+3O2(g)=2CO2(g)+3H2O(g) ΔH=Q3kJ·mol-1若使‎46g 酒精液体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A. -(Q1+Q2+Q3)kJ B. -0.5(Q1+Q2+Q3)kJ C. -(0.5Q1-1.5Q2+0.5Q3)kJ D. -(3Q1-Q2+Q3)kJ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H2O(g)═H2O(l)△H1=Q1kJ•mol-1,‎ ‎②C2H5OH(g)═C2H5OH(l)△H2=Q2kJ•mol-1,‎ ‎③C2H5OH(g)+3O2(g)═2CO2(g)+3H2O(g)△H3=Q3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①×3+③-②得C2H5OH(l)+3O2(g)═2CO2(g)+3H2O(l),‎ 故△H=(3Q1+Q3-Q2)kJ/mol=-(Q2-3Q1-Q3)kJ/mol,‎46g酒精液体为1mol,故1mol液态乙醇完全燃烧并恢复至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3Q1-Q2+Q3)kJ,‎ 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题目难度中等,根据已知热化学方程式构造目标热化学方程式是关键。应用盖斯定律进行简单计算的基本方法是参照新的热化学方程式(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结合原热化学方程式(一般2~3个)进行合理“变形”,如热化学方程式颠倒、乘除以某一个数,然后将它们相加、减,得到目标热化学方程式,求出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的ΔH与原热化学方程式之间ΔH的换算关系。‎ ‎14.恒温下,反应aX(g)bY(g)+cZ(g)达到平衡状态,其他条件不变,把容器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且达到新的平衡状态时,X的物质的量浓度从0.1 mol/L增大到0.19 mol/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b+c B. a=b=c C. a>b+c D. aKsp(AgI)]‎ A. 原AgN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 B. 图中x点满足c(Ag+)·c(Cl-)= Ks p( AgCl)‎ C. 相同实验条件下,把0.1mol·L-1的NaCl换成0.1mol·L-1NaI则图象在终点x的纵坐标小于6‎ D. 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2mol·L-1 NaCl溶液时,x点的横坐标小于100‎ ‎【答案】C ‎【解析】‎ ‎【详解】A.开始时pAg=0,则c(Ag+) =1mol/L,选项A正确;‎ B.pAg=6,c(Ag+)=1×10—6,因c(Cl-)= c(Ag+)=10-6,故KspAgCl= c(Ag+)·c(Cl-),选项B正确;‎ C、与AgCl相比,碘化银的Ksp(AgI)更小,所以把0.1 mol/L的NaCl换成0.1mol/LNaI,则溶液中c(Ag+)更小,则pAg更大,则图象在终点x的纵坐标大于6,选项C不正确;‎ D、x点c(Ag+)=10-6 mol/L,一般认为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10-5 mol/L,即沉淀完全,则AgNO3与NaCl恰好反应,n(NaCl)=n(AgNO3)=‎0.01L×1mol/L=0.01mol,若改为0.2mol·L-1 NaCl溶液时,V(NaCl)==‎0.05L=50mL,即x点的横坐标小于100,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AgCl的Ksp的应用,注意把握题干中的信息,考查学生分析题目信息并用于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难度中等。‎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0分)‎ ‎26.物质在水中可能存在电离平衡、盐的水解平衡和沉淀的溶解平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常温下,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的六种溶液 ‎①Na2CO3、②NaCl、③NaOH、④(NH4)2SO4、⑤CH3COONa、⑥NH4NO3 , pH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填序号)。‎ ‎(2)已知T℃时,Kw=1×10-12,在该温度时,将pH=9的NaOH溶液bL与pH=2的H2SO4溶液aL混合(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3, 则a :b=__________。‎ ‎(3)现有HA、HB两种酸。室温下用0.1mol· L-1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mL浓度均为0.1mol·L-1的HA、HB两种酸的溶液,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随滴入的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如下图。‎ ‎①由图可知;酸性HA______HB,b 点对应的溶液中c(HB)_____c(B-)(填“>”“<”或“=”)。‎ ‎②室温下HB的电离平衡常数Ka的数量级为________。‎ ‎【答案】 (1). ③①⑤②⑥④ (2). 2:9 (3). > (4). < (5). 10-5‎ ‎【解析】‎ ‎【详解】(1)等浓度时强碱的pH最大,强碱弱酸盐中对应的酸性越强,水解程度越小,碳酸氢根离子的酸性小于醋酸,所以Na2CO3溶液的pH大于CH3COONa溶液;(NH4)2SO4溶液中铵根离子浓度大于NH4NO3溶液,(NH4)2SO4溶液的pH小于NH4NO3溶液,故pH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③①⑤②⑥④;‎ ‎(2)t℃时,Ksp=1×10-12,在t℃时pH=9的NaOH溶液中c(OH-)=mol/L=0.001mol/L,pH=2的H2SO4溶液中c(H+)=0.01mol/L,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3,即混合后溶液显酸性,则混合溶液中c(H+)==0.001mol/L,解得a:b=2:9;‎ ‎(3)①由图可知;0.1mol·L-1的HA、HB的pH分别为1和3,则HA完全电离为强酸,HB 不完全电离为弱酸,则酸性HA>HB,b 点对应的溶液为HB与NaB按1:1形成的溶液,溶液呈酸性,说明HB电离大于B-水解,则c(HB) ”“<”或“=”)。‎ ‎(2)对于该反应A(g) B(g),在313 K和353 K时A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结果如图所示。‎ ‎ ‎ ‎①在313 K时反应的平衡转化率α=_______%。平衡常数K313 K___K353 K(填“>”“<”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353 K下:要提高A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要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 (2). > (3). 21 (4). < (5). 温度升高,平衡正移 (6). 及时移去产物 (7). 加压 ‎【解析】‎ ‎【详解】(1)根据V正=K正CA,K正=0.004s-1,则V正=0.004CA;V逆=K逆CB,K逆=0.002s-1,则V逆=0.002CB,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0.004CA =0.002CB,即2CA =CB,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值K=;‎ 该反应的活化能Ea(正)大于Ea(逆),则= Ea(正)-Ea(逆)>0;‎ ‎(2)①由图示,温度越高反应越快,达到平衡用得时间就越少,所以曲线a代表313K的反应,从图中读出,平衡以后反应转化率为21%;‎ 曲线b代表353K的反应,从图中读出,平衡以后反应转化率为22%,说明升高温度平衡转化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平衡常数K313 K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