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

舒城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统考高二化学 命题: 审题:‎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试卷说明:1.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的不得分。‎ ‎2.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小题3分,共54分)‎ ‎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汽车尾气中含有的氮氧化物是汽油不完全燃烧造成的 B. 离子交换膜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如在氯碱工业中使用的阴离子交换膜 C. 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金属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 硅胶、生石灰、铁粉是食品包装中常用的干燥剂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汽车尾气中含有的氮氧化物主要来自于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化合而成,不是汽油不完全燃烧造成的,故错误;‎ B.在氯碱工业中通常使用的是阳离子交换膜,故错误;‎ C. 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金属内胆腐蚀,原理是镁和铁连接后,镁失去电子受到腐蚀,从而保护铁不受腐蚀,此方法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正确;‎ D. 硅胶、生石灰是食品包装中常用的干燥剂,铁粉是抗氧化剂,故错误。‎ 故选C。‎ ‎【点睛】掌握防止金属腐蚀的常用方法,有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和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前者为连接电源,形成电解池,使被保护金属做电解池的阴极而保护,后者为连接更活泼的金属形成原电池,使被保护的金属做原电池的正极而保护。‎ ‎2.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一定条件下,1 mol N2和3 mol H2充分反应,生成物中的N—H键数目为6NA B. 1.5 mol CH3CH2OH和C2H4的混合物完全燃烧,转移电子数为18NA C. 46 %的乙醇水溶液10g含氧原子数为0.1NA D. 标准状况下,22.4L的庚烷完全燃烧能生成7NA 的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氮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为可逆反应,可逆反应不能朝着一个方向进行到底,1mol N2和3mol H2充分反应,生成的氨气小于2mol,生成N-H键数目小于6NA,故A错误;‎ B. 1mol CH3CH2OH和C2H4完全燃烧消耗氧气都是3mol,转移电子数都是4×3NA,所以完全燃烧1.5 mol CH3CH2OH和C2H4的混合物,转移电子数为18NA,故B正确;‎ C. 乙醇水溶液中乙醇、水都含有氧原子,所以10g 46 %的乙醇水溶液中含氧原子个数远远大于0.1NA, 故C错误;‎ D. 标准状况下庚烷不是气态,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侧重考查可逆反应、电子转移的计算、微粒个数的计算,明确可逆反应特点、熟悉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条件是解题关键。‎ ‎3.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及药品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甲用于制取NaHCO3晶体 B. 乙用于分离I2和NH4Cl C. 丙用于证明非金属性强弱:Cl>C>Si D. 丁用于测定某稀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A项、二氧化碳通入氨化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l+NH3+CO2+H2O=NaHCO3↓+NH4Cl,故A正确。‎ B项、碘单质易升华,受冷发生凝华,NH4Cl受热易分解,遇冷又生成氯化铵,不能用于分离I2和氯化铵,故B错误;‎ C项、非金属性的强弱应比较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强弱,而不是氢化物的酸性,且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HCl也能使硅酸钠溶液中出现浑浊,故C错误;‎ D项、盛NaOH溶液应用碱式滴定管,图中用的是酸式滴定管,使用的指示剂应为酚酞,D错误。‎ 故选A。‎ ‎【点睛】把物质中混有的杂质除去而获得纯净物叫提纯,将相互混在一起的不同物质彼此分开而得到相应组分的各纯净物叫分离。分离提纯方法的选择思路是根据分离提纯物的性质和状态来定的。具体如下:①分离提纯物是固体(从简单到复杂方法):加热(灼烧、升华、热分解),溶解,过滤(洗涤沉淀),蒸发,结晶(重结晶);②分离提纯物是液体(从简单到复杂方法):分液,萃取,蒸馏;③分离提纯物是胶体:盐析或渗析;④分离提纯物是气体:洗气。‎ ‎4.下列离子方程式表达不正确的是 (  )‎ A. 向FeCl3溶液滴加HI溶液:2Fe3++2I-== 2Fe2++I2‎ B. CuSO4溶液吸收H2S 气体:Cu2++H2S == CuS↓+2H+‎ C. 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工业废气中的NO2:2NO2+2OH- == NO+NO+H2O D. 向NH4Al(SO4)2溶液中滴加少量Ba(OH)2溶液:2NH4++Ba2++SO42-+2OH—= BaSO4↓+2NH3·H2O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向FeCl3溶液滴加H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2I-== 2Fe2++I2,选项A正确;‎ B. CuSO4溶液吸收H2S 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H2S == CuS↓+2H+,选项B正确;‎ C. 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工业废气中的N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O2+2OH- == NO+NO+H2O,选项C正确;‎ D. 向NH4Al(SO4)2溶液中滴加少量Ba(OH)2溶液:2Al3++3SO42-+3Ba2++6OH—= 2Al(OH)3↓+3BaSO4↓,选项D错误。‎ 答案选D。‎ ‎5.在指定条件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 滴加甲基橙试剂显红色的溶液中:Na+、Fe2+、Cl-、NO3-‎ B. 滴入KSCN显血红色的溶液中:NH4+、Mg2+、SO42-、Cl-‎ C. c(OH-)/c(H+)=1012的溶液中:NH4+、Al3+、NO3-、CO32-‎ D. “84”消毒液中:K+、CO32-、Na+、I-‎ ‎【答案】B ‎【解析】‎ ‎【详解】A.滴加甲基橙试剂显红色的溶液,显酸性,Fe2+、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故A不选; B.滴入KSCN显血红色的溶液,含铁离子,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B选; C. c(OH-)/c(H+)=1012的溶液,显碱性,不能大量存在NH4+、Al3+,且Al3+、CO32-‎ 相互促进水解不能共存,故C不选; D. “84”消毒液中含有ClO-,ClO-、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故D不选。 故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注意离子性质的应用,条件的应用和离子反应的实质,注意积累离子性质,理解题干应用条件。‎ ‎6.已知甲为恒压容器、乙为恒容容器相同条件下充入等物质的量的气体,且起始时体积相同,发生反应:2NO2(g) N2O4(g) ∆H <0 一段时间后相继达到平衡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平衡时体积分数:甲<乙 B.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甲与乙相等 C.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D. 若两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均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反应起始时,二氧化氮的浓度相同、温度相同、压强相同,反应速率相同,随反应进行,容器乙中压强降低,容器甲体积可变,压强不变,故反应达到平衡时,两容器内的压强关系是p(甲)>p(乙),甲中平衡正向进行,平衡时NO2体积分数减小,甲<乙,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B、容器乙体积不变,随反应进行,反应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容器乙中压强降低,容器甲体积可变,压强不变,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甲短,故B错误; C、平衡常数应等于生成物浓度系数次幂之积除以反应物浓度系数次幂之积,即平衡常数K=,故C错误; D、容器乙体积不变,随反应进行,反应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容器乙中压强降低,容器甲体积可变,压强不变,故反应达到平衡时,两容器内的压强关系是p(甲)>p(乙),甲容器始终不变,故D错误。 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平衡状态的判断等知识点,解的关键是要注意两容器一个是恒容一个恒压的区别。‎ ‎7.在恒温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aCO3(s) CaO(s)+CO2(g) ∆H>0,反应达到平衡后,tl时缩小容器体积, x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x不可能是( )‎ A. υ逆(逆反应速率) B. ρ(容器内气体密度)‎ C. m(容器内CaO质量) D. p(容器压强)‎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该反应中只有二氧化碳是气体,反应达到平衡后,tl时,缩小容器体积,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υ逆先增大后减小,温度没有变化时,容器中二氧化碳的密度先增大,后减小,据此分析。‎ ‎【详解】该反应中只有二氧化碳是气体,反应达到平衡后,tl时,缩小容器体积,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 A、缩小容器体积,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υ逆先增大后减小,符合图象,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B、容器中二氧化碳的密度先增大,后减小,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缩小容器体积,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容器内CaO质量增加,故C错误;‎ D、该反应中只有二氧化碳是气体,反应达到平衡后,tl时,缩小容器体积,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二氧化碳浓度减小,因此容器压强也是先增大后减小,符合图象,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故选C。‎ ‎8.常温下向1L 0.1 mol·L-1一元弱酸HR溶液中缓慢加入一元碱MOH(加入MOH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和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lg随溶液pH 变化的部分图像如下图所示[已知:Kb(MOH)>Ka(HR)],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Ka(HR)=1×10-6‎ B. 常温下,0.1 mol·L-1的HR溶液的pH约为3‎ C. 当HR与MOH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c(R-)>c(M+)‎ D. 当溶液呈中性时,c(HR)=c(R-)‎ ‎【答案】B ‎【解析】‎ ‎【分析】‎ 向1L 0.1 mol·L-1一元弱酸HR溶液中缓慢加入一元碱MOH,发生酸碱中和,若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MR和水,由于Kb(MOH)>Ka(HR),则根据越弱越水解,此时溶液显碱性,c(OH-)>c(H+),根据电荷守恒关系:c(OH-)+c(R-)=c(H+)+c(M+),得出c(R-)Ka(HR),此时溶液显碱性,c(OH-)>c(H+),根据电荷守恒关系:c(OH-)+c(R-)=c(H+)+c(M+),得出c(R-)”、“<”或“=” )。‎ ‎(2)写出图II中c点对应图I装置的正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2v(I-)正=v(AsO33-)逆b.溶液的pH不再变化 c.电流表示数变为零 d.溶液颜色不再变化 ‎【答案】 (1). 0.225 (2). MPa-2(或0.021MPa-2) (3). < (4). C2H4 (5). < (6). AsO43-+2e-+2H+=AsO33-+H2O (7). bcd ‎【解析】‎ ‎【分析】‎ I. (1)列出三段式,找出浓度变化量,再根据v(H2)=计算;‎ ‎ (2) 列出三段式,找出CO2、H2、CH3OH、H2O的分压,再根据v(H2)=Kp=计算;‎ ‎ (3)‎ ‎①由曲线变化可知随着温度升高,氢气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多,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放热,ΔH<0。‎ ‎②随着温度升高,氢气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多,因氢气为反应物,则另一条逐渐增多的曲线a代表CO2,由计量数关系可知曲线b代表水,曲线c代表C2H4。‎ II. (1)随着反应的进行,离子浓度减小,电流减小,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故图II中AsO43-的逆反应速率:a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