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ww.ks5u.com 定远县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满分54分。) ‎ ‎1.某实验室合成了一种可溶的金属氯化物(RClx),为了测定该金属氯化物的成分,研究人员做了以下实验:取物质的量浓度为0.05 mol•L﹣1的金属氯化物(RClx) 溶液20 mL,使之恰好与20 mL 0.15 mol•L﹣1的AgNO3溶液完全反应.则该氯化物的化学式为(  )‎ A. RCl B. RCl2 C. RCl3 D. RCl4‎ ‎【答案】C ‎【解析】‎ ‎【详解】消耗硝酸银的物质的量是0.02L×0.15mol/L=0.003mol,则根据离子方程式Ag++Cl-=AgCl可知,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003mol,所以根据氯离子守恒可知0.05mol/L×x×0.02L=0.003mol,解得x=3,C正确;‎ 故答案选C。‎ ‎2.浓度为0.1 mol·L-1的HCl溶液VmL,加水稀释到2VmL,取出10 mL,这10 mL溶液中含有c(H+)(  )‎ A. 0.5 mol·L-1 B. 0.01 mol·L-1 C. 0.02 mol·L-1 D. 0.05 mol·L-1‎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解答。‎ 详解:浓度为0.1 mol·L-1的HCl溶液VmL,加水稀释到2VmL,由于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稀释2倍,则稀释后盐酸的浓度是0.1mol/L÷2=0.05mol/L。又因为盐酸是一元强酸,且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取出10 mL,则这10 mL溶液中含有c(H+)=0.05mol/L。答案选D。‎ ‎3.利用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来配制0.5mol•L﹣1的碳酸钠溶液950mL,假如其它操作均是准确无误的,下列情况会引起配制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 A. 称取碳酸钠晶体143g B. 定容时俯视观察刻度线 C. 移液时,对用于溶解碳酸钠晶体的烧杯没有进行冲洗 D. 定容后,将容量瓶振荡均匀,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于是又加入少量水至刻度线 ‎【答案】B ‎【解析】‎ ‎【详解】A. 配制950mL溶液,需要选用1000mL容量瓶,需要碳酸钠晶体的物质的量为0.5mol/L×1L=0.5mol,需要碳酸钠晶体的质量为:286g/mol×0.5mol=143g,称量的碳酸钠晶体质量符合要求,不会产生误差,故A错误;‎ B.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配制的溶液的体积偏小,浓度偏高,故B正确;‎ C. 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小,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故C错误;‎ D. 又加入了蒸馏水,导致配制的溶液的体积偏大,浓度偏低,故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过程中,能引起误差的原因主要有:称量不准确、转移不完全、读数不符合要求、操作不规范等,可以根据错误操作对c== 的影响进行判断。‎ ‎4.标准状况下,m g A气体与n g B气体分子数相等,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A. 标准状况下,同体积的气体A和气体B的质量比为m:n B. 25℃时,1kg气体A和1kg气体B的分子数之比为n:m C. 同温同压下,气体A与气体B的密度之比为m:n D. 标准状况下,等质量的A和B的体积比为m:n ‎【答案】D ‎【解析】‎ ‎【详解】标准状况下,m g A气体与n g B气体分子数相等,因此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气体的物质的量是相等的,所以二者的摩尔质量之比是m:n。所以在质量相等的条件下,二者的分子数之比是n:m,体积之比也是n:m;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之比是摩尔质量之比,即二者的密度之比是m:n,所以只有选项D不正确,答案选D。‎ ‎5.固体单质A和气体单质B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生成气体C,同温下测得容器内压强不变,且反应后气体C的密度是原气体密度的4倍,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两种单质的摩尔质量比为1∶4‎ B. 生成物C中A的质量分数为75%‎ C. 生成物C中A、B的原子个数比为3∶1‎ D. 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比为1∶4‎ ‎【答案】B ‎【解析】‎ ‎【分析】‎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同温下测得容器内压强不变,则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后气体C的密度是原气体密度的4倍,则生成C的质量为B的质量的4倍,固体单质A的质量是体单质B的3倍,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的质量相等,同温下测得容器内压强不变,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比为1:1。由密度变化知固体单质A的质量是气体单质B的3倍,即生成物C中A的质量分数为75%,由于A、B单质的组成不定,不能获得原子之间的比例,故合理选项是B。‎ ‎【点睛】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定律及其推论,注意从质量守恒的角度判断,注意题中同温下测得容器内压强不变的条件。‎ ‎6.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 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B. 加入稀盐酸后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原溶液一定含有CO32-‎ C. 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一定有Cl﹣‎ D.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一定有SO42-‎ ‎【答案】D ‎【解析】‎ ‎【详解】A.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白色沉淀可能为碳酸钙沉淀,原溶液中可能有Ba2+,也可能含有Ag+,因此不一定有Ba2+,A错误;‎ B.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该气体可能为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原溶液中可能存在HCO3-、SO32-、HSO3-等,不一定有CO32-,B错误;‎ C.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SO42-、Cl-等,不一定有Cl﹣,C错误;‎ D.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无Ag+、CO32-,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一定含有SO42-,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7.某Na2CO3样品中含有K2CO3、NaNO3和Ba(NO3)2三种杂质中的一种或两种。现将11‎ ‎ g样品加入足量水中,样品全部溶解。再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得到10 g沉淀。对样品所含杂质的正确判断是(  )‎ A. 肯定有NaNO3‎ B. 肯定有NaNO3,可能还含有K2CO3‎ C. 肯定没有Ba(NO3)2,可能有NaNO3‎ D. 肯定没有K2CO3和Ba(NO3)2‎ ‎【答案】C ‎【解析】‎ ‎【详解】样品加入足量水中全部溶解,则不可能含有Ba(NO3)2,假设11g全部为Na2CO3,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钙为xg,则:‎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100‎ ‎11g xg 所以106:100=11g:xg 解得:x≈10.4g,大于实际沉淀10g 假设11g纯碳酸钾产生碳酸钙的质量为yg,则有 K2CO3+CaCl2=CaCO3↓+2KCl ‎138 100‎ ‎11g yg 所以138:100=11g:yg 解得y=7.97,小于实际沉淀10g 又因为硝酸钠与氯化钙不反应,所以杂质可以是碳酸钾,也可能为硝酸钠和碳酸钾混合物;‎ 答案选C。‎ ‎8.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1 L 0.1 mol·L-1的碳酸钠溶液中,氧原子总数为0.3NA B. 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1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1NA C. 常温常压下,32 g O2—中所含电子的数目为20NA D. 标准状况下,11.2 L苯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5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忽略了溶剂水中含有的氧原子,错误;‎ B、缺少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错误;‎ C、O2—为10电子微粒,32 g O2—的物质的量为2mol,所含电子的数目为20NA,正确;‎ D、标准状况下,苯不是气体,11.2 L苯的物质的量大于1mol,含有分子的数目大于0.5 NA,错误。‎ 答案选C。‎ ‎9.从海带中提取I2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操作①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B. 操作②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长颈漏斗、烧杯 C. 操作③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酒精灯、温度计、漏斗 D. 将操作②中的苯换为酒精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答案】A ‎【解析】‎ ‎【详解】操作①②③分别是过滤、萃取和分液、蒸馏。‎ A、操作①为过滤,使用的玻璃仪器是漏斗、玻璃棒、烧杯,故A正确;‎ B、操作②用到的玻璃仪器是分液漏斗和烧杯,故B错误;‎ C、操作③用到的玻璃仪器是酒精灯、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锥形瓶等,故C错误;‎ D、由于酒精与水互溶,所以将操作②中的苯换为酒精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故D错误;‎ 本题答案选A。‎ ‎10.对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A. 某无色溶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显碱性 B. 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盐 C. 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Cl-,先加稀硝酸除去OH-,再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证明含Cl-‎ D. 某溶液中先滴加少量BaCl2溶液,再滴加足量稀盐酸,生成白色沉淀,证明该溶液一定含有SO42-‎ ‎【答案】C ‎【解析】‎ A. 某无色溶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显酸性,A错误;B. 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中可能含有碳酸盐、碳酸氢盐、亚硫酸盐等,B错误;C. 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Cl-,先加稀硝酸除去OH-,再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证明含Cl-,C正确;D. 某溶液中先滴加少量BaCl2溶液,再滴加足量稀盐酸,生成白色沉淀,证明该溶液可能含有SO42-、Ag+,D错误。‎ ‎11.从海水中提取溴有如下反应:5NaBr+NaBrO3+3H2SO4===3Br2+3Na2SO4+3H2O,与该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上最相似的是(  )‎ A. 2NaBr+Cl2===2NaCl+Br2‎ B. AlCl3+3NaAlO2+6H2O===4Al(OH)3↓+3NaCl C. 2H2S+SO2===2H2O+3S↓‎ D. 2CO+O2===2CO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5NaBr+NaBrO3+3H2SO4===3Br2+3Na2SO4+3H2O,该反应是一个归中反应,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只有溴元素一种,且是两种化合态的溴生成游离态的溴,与该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上最相似的是2H2S+SO2===2H2O+3S↓,故C正确,本题选C。‎ ‎12.下列物质久置于空气中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浓硫酸的体积增大 B. 铝的表面生成致密的薄膜 C.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 氢氧化钠的表面发生潮解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空气中放置其体积增大,为物理变化,A错误;‎ B. 铝在空气中放置,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在表面生成致密的薄膜为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 C.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为非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 D. 氢氧化钠的表面发生潮解,为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水形成溶液,物理变化,D错误;‎ 答案为B。‎ ‎13.已知常温下,在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 ‎①16H++10Z-+2XO4-=2X2++5Z2+8H2O;‎ ‎②2A2++B2=2A3++2B﹣;‎ ‎③2B-+Z2=B2+2Z-。‎ 由此推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应Z2+2A2+=2A3++2Z﹣可以进行 B. Z元素在反应③中被还原,在反应①中被氧化 C. Z2可以置换出X2+溶液中的X D. 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XO4-、Z2、B2、A3+‎ ‎【答案】C ‎【解析】‎ ‎【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则16H++10Z-+2XO4-=2X2++5Z2+8H2O中氧化性为XO4->Z2,2A2++B2=2A3++2B-中氧化性为B2>A3+,2B-+Z2=B2+2Z-中氧化性为Z2>B2,以此来解答。‎ ‎【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氧化性Z2>A3+,则反应Z2+2A2+═2A3++2Z-能发生,A正确;‎ B.Z元素在①中化合价升高,被氧化,而在③中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B正确;‎ C.由①的离子方程式为16H++10Z-+2XO4-=2X2++5Z2+8H2O,可知还原性Z->X2,所以Z2不可以置换出X2+溶液中的X,C错误;‎ D.由上述分析可知,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XO4-、Z2、B2、A3+,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及氧化性的比较方法为解答的关键,注意氧化性、还原性的比较方法及守恒法应用,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与应用能力。‎ ‎14. 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在无色溶液中:NH4+、Fe2+、SO42-、CO32-‎ B. 在含大量Ba2+的溶液中:Cu2+、Na+、Cl-、OH-‎ C. 在强酸性溶液中:K+、Fe2+、Cl-、CH3COO-‎ D. 在强碱溶液中:Na+、K+、Cl-、SO32-‎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 Fe2+显浅绿色, 无色溶液中不能存在,错误;B. Cu2+和OH-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错误;C. 在强酸性溶液中,CH3COO-与H+反应生成醋酸,错误。D.在强碱溶液中:Na+、K+、Cl-、SO32-‎ 各离子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正确。‎ 考点:考查离子共存。‎ ‎15.某同学在实验室里过滤一种浑浊溶液,发现滤出的液体仍浑浊。他检查实验装置发现漏斗外壁没有水,滤纸也未出现破损或小漏洞,则造成实验失败原因可能是下列操作中的 A. 滤纸高出漏斗边缘的部分未剪掉 B. 滤纸与漏斗之间有气泡未被排掉 C. 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D. 过滤时玻璃棒靠在一层滤纸一边 ‎【答案】C ‎【解析】‎ 过滤一种浑浊溶液,发现滤出的液体仍浑浊的可能原因有滤纸破损或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很明显选项C符合题意。‎ ‎1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 AlCl3溶液中滴加过量NH3·H2O:Al3+ + 4OH-= AlO2-+ 2H2O B. 钠与水的反应:Na+2 H2O =Na++2OH-+H2↑‎ C. NaHSO4溶液中加BaCl2溶液:SO42-+Ba2+=BaSO4↓‎ D. 氯气与水的反应:Cl2 + H2O = 2 H+ + ClO-+ Cl-‎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向AlCl3溶液中滴加浓氨水至过量生成氯化铵和氢氧化铝沉淀,离子方程式:Al3++3NH3⋅H2O=Al(OH)3↓+3NH4+,故A错误;‎ B.钠与水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此选项中所给离子方程式电荷不守恒,故B错误;‎ C.NaHSO4溶液中加BaCl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42-+Ba2+BaSO4↓,故C正确;‎ D.氯气与水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2+H2O═H++Cl−+HClO,HClO为弱电解质应保持化学式形式,故D错误。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尤其注意A选项中氨水不能溶解氢氧化铝。‎ ‎17.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A. 石灰水与盐酸的反应 OH﹣+H+===H2O B. 氧化铜与盐酸反应 O2﹣+2H+===H2O C. 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Cu+Ag+===Cu2++Ag D. 碳酸钙溶于醋酸中 CaCO3+2H+===Ca2++H2O+CO2↑‎ ‎【答案】A ‎【解析】‎ ‎【分析】‎ 离子反应中,单质、氧化物、气体、沉淀、弱电解质写化学式。‎ ‎【详解】A. 澄清的石灰水拆写为离子,A正确;‎ B.氧化铜写化学式 ,B错误;‎ C. Cu+2Ag+===Cu2++2Ag,反应未配平,C错误;‎ D. 醋酸弱电解质,写化学式,D错误;‎ 答案为A ‎【点睛】要牢记离子反应拆分离子的规则,离子反应中,单质、氧化物、气体、沉淀、弱电解质写化学式。‎ ‎18.下表中评价合理的是( )‎ 选项 ‎ 化学反应及其离子方程式 ‎ 评价 ‎ A ‎ 铁与稀盐酸反应: 2Fe+6H+=2Fe3++3H2↑ ‎ 正确 ‎ B ‎ 大理石溶于醋酸的反应: CaCO3+ 2H+=Ca2++CO2↑+H2O ‎ 错误,醋酸应写为分子形式CH3COOH,CaCO3应写成离子形式 ‎ C ‎ 向Ba(OH)2溶液中滴加少量NaHCO3溶液:Ba2++ OH-+HCO3- = BaCO3↓+ H2O ‎ 错误,方程式中Ba2+和OH-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 D ‎ NH4HCO3溶液与过量KOH浓溶液共热: NH4++ OH-NH3↑+ H2O ‎ 错误,HCO3-也可以与OH-反应 ‎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铁与稀盐酸反应应生成Fe2+,A错误;B、醋酸是弱酸应写为分子式,评价中CaCO3应写成化学式,B错误;C、评价错误,方程式中Ba2+和OH-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C错误;D、方程式及评价均正确,D正确,答案选D。‎ ‎【考点定位】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是离子方程式,判断离子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判断反应是否在水溶液中进行 因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可以电离为自由移动的离子,在这种条件下才能发生离子反应。‎ ‎②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如果反应不能发生,当然也就没有离子方程式可言。‎ ‎③判断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 ‎④判断质量和电荷是否守恒。‎ 离子方程式不仅要质量守恒,而且反应前后各离子所带电荷总数必须相等。‎ ‎⑤判断氧化物、难溶物、气体、单质、难电离的弱酸、弱碱、水是否写成了分子形式,而易电离的物质是否写成离子形式。‎ ‎⑥判断连接符号“=”和“”及状态符号“↑”和“↓”运用是否正确。‎ 强电解质的电离、不可逆反应、双水解反应用“=”;弱电解质电离、可逆反应、水解反应用“”。复分解反应、水解反应生成的难溶物用“↓”,气体用“↑”;单水解反应生成的难溶物不用“↓”,气体不用“↑”。‎ ‎⑦判断微溶物的处理是否正确。‎ 微溶物做反应物时,一般用离子形式,做生成物时一般用分子式。‎ ‎⑧判断反应物的滴加顺序与方程式中生成物是否一致。‎ 如:把碳酸钠溶液滴加到盐酸溶液中,和把盐酸滴加到碳酸钠溶液中反应产物是不同的。‎ ‎⑨判断反应物的相对量与产物是否一致。有些反应因反应物的量不同会生成不同的产物。如:CO2、SO2、H2S等气体与碱溶液反应时,若气体少量,则生成正盐;若气体过量,则生成酸式盐。‎ ‎⑩判断电解质在写成离子形式时阴阳离子个数比是否合理。‎ 如Ba(OH)2溶液和稀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往往错误写成:Ba2++OH-+H++SO42-= BaSO4+H2O,正确为:Ba2++2OH-+ 2H++SO42-= BaSO4+2H2O。‎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满分46分。)‎ ‎19.氧化剂和还原剂在生产生活中广泛使用。‎ ‎(1)高锰酸钾和氢溴酸溶液可以发生如下反应:2KMnO4+16HBr=5Br2+2MnBr2+2KBr+8H2O ‎①其中还原剂为___,还原产物为___。‎ ‎②若有0.8mol还原剂被氧化,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 ‎(2)古老但仍然是最有用的制备联氨(N2H4)溶液的方法如下:‎ ‎__NaClO+__NH3·H2O→___N2H4+___NaCl+___H2O ‎①请配平上述化学方程式。‎ ‎②NH3·H2O在上述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___。‎ A.氧化性 B.还原性 C.酸性 D.碱性 ‎(3)人体内所含铁元素以Fe2+和Fe3+的形式存在。市场出售的某种麦片中含有微量的颗粒细小的还原铁粉,这些铁粉在人体胃酸的作用下转化成亚铁盐,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但Fe2+在酸性条件下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 ‎(4)H3PO2和NaH2PO2均可将溶液中的Ag+还原为Ag,从而可用于化学镀银。‎ ‎①H3PO2中P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 ‎②利用H3PO2进行化学镀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4∶1,则氧化产物为___。‎ ‎【答案】 (1). HBr (2). MnBr2 (3). 0.8mol (4). 1 (5). 2 (6). 1 (7). 1 (8). 3 (9). B (10). Fe+2H+=Fe2++H2↑ (11). 4Fe2++O2+4H+=4Fe3++2H2O (12). +1 (13). H3PO4‎ ‎【解析】‎ ‎【详解】(1)①反应2KMnO4+16HBr═5Br2+2MnBr2+2KBr+8H2O中,Br元素化合价升高1价,Mn元素化合价降低5价,反应中转移10个电子,反应中KMnO4为氧化剂,MnBr2为还原产物,HBr为还原剂,Br2为氧化产物;‎ 故答案为:HBr;MnBr2。‎ ‎②HBr为还原剂,若有0.8mol还原剂被氧化,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8mol,‎ 故答案为:0.8mol。‎ ‎(2)①一水合氨中的氮元素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了−2价,失1mol电子,次氯酸钠中氯元素化合价由+1价降低到了−1价得到2mol电子,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则配平方程式为:NaClO+2NH3⋅H2O=N2H4+NaCl+3H2O,‎ 故答案为:1、2、1、1、3。‎ ‎②一水合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了,表现了还原性,‎ 故答案为:B。‎ ‎(3)铁粉在人体胃酸中发生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氢气,离子反应为Fe+2H+=Fe2++H2↑,Fe2+在酸性条件下被氧气氧化为铁离子,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O2+4H+=4Fe3++2H2O;‎ 故答案为:Fe+2H+=Fe2++H2↑;4Fe2++O2+4H+=4Fe3++2H2O;‎ ‎(4)①H3PO2中,总化合价为0,其中氢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则P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故答案为:+1。‎ ‎②该反应中Ag+为氧化剂,H3PO2为还原剂,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设反应产物中P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价升降相等可得,4×(1−0)=1×(x−1),解得x=5,所以氧化产物为+5价的H3PO4。‎ 故答案为:H3PO4。‎ ‎20.氢化钙(CaH2)固体是一种储氢材料,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备氢化钙。‎ ‎【查阅资料】‎ Ⅰ、金属Ca的部分性质有:‎ ‎① 常温或加热条件下Ca都能与氧气反应;;‎ ‎② Ca常温遇水立即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并放出大量的热;‎ ‎③ Ca+H2CaH2(固体)‎ Ⅱ、固体CaH2的部分性质有:‎ ‎①常温:CaH2+2H2O=Ca(OH)2+2H2↑;②CaH2要密封保存。‎ ‎【进行实验】‎ 该小组同学设计的制取装置如图所示(固定装置略).‎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a常温遇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B、D中所盛试剂相同,该试剂为 (填名称);D中该试剂的作用是 。‎ ‎(3)实验时先打开A中活塞,一段时间后,再点燃C中酒精灯,其目的是: 。‎ ‎【实验反思】‎ 该小组同学通过反思提出问题:上述制得的CaH2是否纯净?‎ 他们再次设计实验进行检验,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足量的水和已称好质量为m g的CaH2 样品,按图所示连接仪器(固定装置略)。‎ 步骤2:将Y形管倾斜,使A中的水全部进入B中,样品全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读取量筒读数为V mL。‎ ‎(4)若该实验条件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为VmL/mol,当V= mL时(用m、Vm表示),表明制得的CaH2样品是纯净的。‎ ‎【答案】(1)Ca+2H2O=Ca(OH)2+H2↑(3分)‎ ‎(2)浓硫酸(2分);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汽进入C装置(2分)‎ ‎(3)排除装置内的空气,防止钙与氧气反应,也防止不纯的氢气加热时发生爆炸(4分)‎ ‎(4)(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Ca常温遇水立即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 + 2H2O=Ca(OH)2+ H2↑。‎ ‎(2)因为氢化钙要密封保存,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钙遇水立即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该反应要在干燥的环境中进行,则B、D装置中盛的是浓硫酸,目的是干燥氢气,其中D中浓硫酸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汽进入C中。‎ ‎(3)金属钙的性质很活泼,所以实验时先打开A中活塞,一段时间后,再点燃C中酒精灯的目的是排除装置内的空气,防止钙与氧气反应,也防止不纯的氢气加热时发生爆炸。‎ ‎(4)根据方程式CaH2+ 2H2O=Ca(OH)2 + 2H2↑可知1mol氢化钙生成2mol氢气,则mg氢化钙生成的氢气是,其体积是,所以当V=mL时,表明制得的CaH2样品是纯净的。‎ 考点:考查物质制备实验方案设计 ‎21.食盐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粗食盐中常含有少量K+、Ca2+、Mg2+、Fe3+、SO42-等杂质离子,实验室提纯NaCl的流程如下:‎ 提供的试剂:饱和Na2CO3溶液 饱和K2CO3溶液 NaOH溶液 BaCl2溶液 Ba(NO3)2溶液 75%乙醇 四氯化碳 ‎①欲除去溶液Ⅰ中的Ca2+、Mg2+、Fe3+、SO42-,选出a所代表的试剂,按滴加顺序依次为________(只填化学式)。‎ ‎②分离操作①中所用到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 ‎③洗涤除去NaCl晶体表面附带的少量KCl,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_。‎ ‎(2)用提纯的NaCl配制450 mL 4.00 mol·L-1NaCl溶液,所用仪器除药匙、烧杯、玻璃棒外还有________(填仪器名称)。‎ ‎(3)在实验中多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有三个,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BaCl2、NaOH、Na2CO3(或NaOH、BaCl2、Na2CO3或BaCl2、Na2CO3、NaOH) (2). 玻璃棒、漏斗、烧杯 (3). 75%乙醇 (4). 天平、5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 ‎ ‎ (5). 搅拌 (6). 引流 (7). 转移 ‎【解析】‎ ‎【分析】‎ ‎(1)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Ca2+、Mg2+、Fe3+、SO42-,往往把杂质转化为沉淀除去,除钙离子用碳酸根,除镁离子和铁离子用氢氧根,除硫酸根用钡离子,要注意除杂质的顺序,后加的试剂最好能把前面先加是过量试剂除掉;‎ ‎②根据流程图,分离操作①为过滤;‎ ‎③根据提供的试剂,利用氯化钠微溶于乙醇且乙醇易挥发分析解答;‎ ‎(2)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分析需要的仪器;‎ ‎(3)在本实验中用到玻璃棒的操作有:过滤、溶解、蒸发结晶,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①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Ca2+、Mg2+、Fe3+、SO42-,可以加入过量NaOH(去除镁离子和铁离子):Mg2++2OH-=Mg(OH)2↓,Fe3++3OH-═Fe(OH)3↓;加入过量BaCl2(去除硫酸根离子):SO42-+Ba2+=BaSO4↓;加入过量Na2CO3(去除钙离子和多余的钡离子):Ca2++CO32-=CaCO3,碳酸钠必须加在氯化钡之后,氢氧化钠和氯化钡可以颠倒加入的顺序,故答案为:BaCl2、NaOH、Na2CO3(或NaOH、BaCl2、Na2CO3或BaCl2、Na2CO3、NaOH);‎ ‎②分离操作①为过滤,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漏斗、烧杯,故答案为:玻璃棒、漏斗、烧杯;‎ ‎③氯化钠微溶于乙醇且乙醇易挥发,洗涤除去NaCl晶体表面附带的少量KCl,选用的试剂为75%乙醇,故答案为:75%乙醇;‎ ‎(2)用天平称量药品,用烧杯溶解药品,用500mL容量瓶配制溶液,用胶头滴管定容,所以需要的仪器还有:天平、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故答案为:天平、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3)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多次用到玻璃棒,在溶解时的作用为搅拌加速溶解,在过滤操作中作用为引流,在蒸发操作中的进行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使液体飞溅并转移药品,故答案为:搅拌;引流;转移。‎ ‎【点睛】本题考查了粗盐的提纯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本题的易错点为(1)①,为了保证杂质离子完全除去,每一次所加试剂都需要过量,需要注意Na2CO3溶液一定在BaCl2溶液之后加入。‎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