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解析版)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 ‎1.碘在地壳中主要以NaIO3的形式存在,在海水中主要以I-的形式存在,几种微粒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淀粉遇单质碘变蓝。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 A. 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Cl2>IO3->I2‎ B. 途径Ⅱ中若生成1mol I2,消耗4mol NaHSO3‎ C. 一定条件下,I-与IO3-反应可能生成I2‎ D. 向含I-的溶液中通入Cl2,所得溶液加入淀粉溶液不一定变为蓝色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题给信息可知,途径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Cl2=2Cl—+I2,途径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O3-+ 5HSO3—=I2+5SO42—+3H++H2O,途径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Cl2+I2+6H2O═2HIO3+10HCl。‎ ‎【详解】A项、由途径I可知氧化性Cl2>I2,由途径Ⅱ可知氧化性I2<IO3-,由途径Ⅲ可知氧化性Cl2>IO3-,故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Cl2>IO3->I2,故A正确;‎ B项、由途径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知,生成1molI2,反应消耗5molNaHSO3,故B错误;‎ C项、由氧化性I2<IO3-可知,一定条件下,I-与IO3-反应可能生成I2,故C正确;‎ D项、根据图中转化关系可知Cl2可以把I-氧化成IO3-,则向含I-的溶液中通入过量Cl2,所得溶液加入淀粉溶液不变蓝色,故D正确;‎ 故选B。‎ ‎2.影响金属冶炼方法的主要因素是( )‎ A. 金属的活动性大小 B. 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多少 C. 金属的化合价高低 D. 金属的导电性强弱 ‎【答案】A ‎【解析】‎ ‎【详解】不同的金属应选用不同的冶炼方法,金属的冶炼方法是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确定,与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化合价及金属的导电性没有关系,答案选A。‎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 B. 溶液中离子数目越多,导电性就越强 C. 溶于水后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都是酸 D. 电解质本身必须含有阴、阳离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如固体氯化钠,液态氯化氢等就不能导电,A说法正确;‎ B.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浓度有关,溶液中离子数目虽多,但体积较大,浓度较小,导电性就差,B说法错误;‎ C.酸是指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如NaHSO4是盐不是酸,C说法错误;‎ D.有的电解质本身没有阴阳离子,但在水的作用下,电离产生了阴阳离子,如HCl、H2SO4等,D说法错误;‎ 答案为A。‎ ‎4.下列有关硅和硅的化合物的用途错误的是( )‎ A. 硅单质作耐火材料 B. 晶体硅作半导体材料 C. 二氧化硅作光导纤维材料 D. 高纯硅作计算机芯片材料 ‎【答案】A ‎【解析】‎ ‎【详解】A. 硅单质常用作半导体,硅酸钠可作耐火材料,A错误;‎ B. 晶体硅能导电,可作半导体材料,B正确;‎ C. 二氧化硅可作光导纤维材料,C正确;‎ D. 高纯硅可作计算机芯片材料,D正确。‎ 答案选A。‎ ‎5.下列变化过程中,加人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 Cl2→Cl- B. I-→I2 ‎ C. SO2→SO32- D. CuO→Cu ‎【答案】B ‎【解析】‎ ‎【分析】化合价升高元素所在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实现化合价的升高要加入氧化剂,以此解答。‎ ‎【详解】A、Cl2→Cl-,氯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到-1价,所以可以加入还原剂来实现,故A错误; B、I-→I2,碘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价,所以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故B正确; C、SO2→SO32- 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CuO→Cu铜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了,所以需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故D错误。 故选B。‎ ‎6.不能通过单质间化合直接制取的是( )‎ A. Mg3N2 B. Na2O2 C. Fe3O4 D. NO2‎ ‎【答案】D ‎【解析】‎ ‎【详解】A、Mg和N2反应生成Mg3N2,能够通过单质间直接化合得到氮化镁,A不符合题意;‎ B、Na在点燃或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Na2O2,能够通过单质间直接化合得到Na2O2,B不符合题意;‎ C、铁在纯氧中燃烧生成Fe3O4,能够通过单质间直接化合得到Fe3O4,C不不符合题意;‎ D、N2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生成NO,NO与O2反应生成NO2,不能通过单质间的直接化合得到NO2,D符合题意。‎ ‎7.无机物X、Y、Z、M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部分反应中的H、O已略去)。X、Y、Z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X是氢氧化钠,则M不一定为CO2‎ B. 若Y具有两性,则M的溶液只可能显碱性 C. 若Z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则X一定是H2S D. 若M是用途最广的金属,加热蒸干Y的溶液一定能得到Y ‎【答案】A ‎【解析】‎ ‎【详解】A、若X是氢氧化钠,则M不一定为CO2,M为能形成多元酸酸性氧化物,如:SO2,故A正确;‎ B. 若Y具有两性,则M的溶液可能显碱性,也可能显酸性,故B错误;‎ C. 若Z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则X也可以是Na2SO3,Y为NaHSO3,Z为SO2,M为HCl,故C错误;‎ D. 若M是用途最广的金属,Y为亚铁盐,因为亚铁离子水解,所以加热蒸干Y的溶液不能得到Y,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8.在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无色透明离子组是( )‎ A. K+、Na+、NO3-、CO32- B. Mg2+、、Cl-、SO42-‎ C. K+、Na+、Cl-、Cu2+ D. 、Ba2+、OH-、SO42-‎ ‎【答案】B ‎【解析】‎ ‎【分析】强酸性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则与H+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详解】A.因H+、CO32-结合生成水和气体,不能共存,A不符合;‎ B.Mg2+、、Cl-、SO42-、H+之间不能反应,能大量共存,B符合;‎ C.因该组离子之间不能反应,能共存,但Cu2+为蓝色与无色溶液不符,C不符合;‎ D.因Ba2+、SO42-能结合生成沉淀,且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均不能共存,D错误;‎ 故选B。‎ ‎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4NH3∙H2O=AlO2-+2H2O+4NH4+‎ B. 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Ca2++HCO3+OH-=CaCO3↓+H2O C. 碳酸钙溶于醋酸:CaCO3+2H+=Ca2++CO2↑+H2O D. 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单质铜:Fe3++Cu=Fe2++Cu2+‎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生成Al(OH)3沉淀,不生成偏铝酸盐,A书写不正确;‎ B.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Ca2++HCO3+OH-=CaCO3↓+H2O,B书写正确;‎ C.醋酸为弱酸,应写成化学式,碳酸钙不溶于水,离子方程式中应写成化学式,C书写不正确;‎ D.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单质铜:2Fe3++Cu=2Fe2++Cu2+,D书写不正确。‎ 故选B。‎ ‎10.有一无色透明溶液,取出少量滴入BaCl2溶液,只有白色沉淀生成;另取一定体积的无色溶液加入过量Na2O,有白色沉淀生成,其沉淀量与加入Na2O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原无色透明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 )‎ ‎①H+ ②NH4+ ③Al3+ ④Mg2+ ⑤Fe2+ ⑥NO3- ⑦SO42-‎ A. ③④ B. ③④⑦ C. ①③④⑦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无色透明溶液,可得原溶液没有相互反应的离子,无有色离子存在,判断Fe2+不存在;取出少量滴入BaCl2溶液,只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可能含有SO42-、CO32-;另取一定体积的无色溶液加入过量Na2O,同时有白色沉淀生成,其沉淀量与加入Na2O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说明开始无沉淀生成,随后沉淀增大,随氧化钠的量增大沉淀部分溶解,证明溶液中含H+、Al3+、Mg2+;酸性溶液中一定不含CO32-;则加入氯化钡生成的沉淀是硫酸钡,原溶液中含有SO42-;‎ 综上所述:溶液中一定含有H+、Al3+、Mg2+、SO42-;一定不含有NH4+、Fe2+;可能含有NO3-。‎ 故选C。‎ ‎1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33.6 L HF分子中所含的原子个数为3NA B. 常温常压下,92 g 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总数为4NA C. 25 ℃时,1 L pH=13的 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的数目为0.2NA D. 42 g分子式为C3H6的物质一定含有 σ 键的数目为8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标准状况下HF为液体,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故A错误;‎ B.NO2和N2O4的最简式均为NO2,所以92g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NO2的物质的量为92g÷46g/mol=2mol,故含有4mol氧原子即含有的氧原子总数为4NA,故B正确;‎ C.25℃时,pH=13的Ba(OH)2溶液中OH-的浓度为0.1mol·L-1,故1L溶液中含有的OH-的物质的量为0.1mol,含有OH-的数目为0.1NA,故C错误;‎ D.42g分子式为C3H6的物质的量为1mol,C3H6有两种同分异构体即丙烯或环丙烷,若为丙烯,含有σ键的数目为8NA,若为环丙烷,则含有σ键的数目为9NA,故D错误。‎ 故选B。‎ ‎12.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溶液逐滴加入②中,预测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 )‎ 选项 ‎①‎ ‎②‎ 预测现象 A 浓盐酸 二氧化锰 产生黄绿色气体 B 稀盐酸 饱和碳酸钠溶液 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C 浓硝酸 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 无明显现象 D 稀硝酸 铜片 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锰氧化浓盐酸需要加热,常温下不反应,故A错误;‎ B.先发生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最后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气体,则现象不符合实际,故B错误;‎ C.常温下,Al遇浓硝酸发生钝化,则现象合理,故C正确;‎ D.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NO气体,不是红棕色的NO2气体,则现象不合理,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13.在500g0.2%的盐酸和500g2%的盐酸中,分别加入钠,钠全部反应后,产生的气体( )‎ A. 在浓度大的盐酸中反应产生的气体多 B. 一样多 C. 在浓度小的盐酸中反应产生的气体多 D. 由反应的剧烈程度决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钠性质活泼,既能置换酸中的氢,也能置换水中的氢。‎ ‎【详解】金属Na的性质活泼,既能置换酸中的氢,也能置换出水中的氢,在500g0.2%的盐酸和500g2%的盐酸中,分别加入钠,金属Na会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相同,所以产生的氢气相同;‎ 故选B。‎ ‎14.将稀盐酸滴入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中,立即产生气泡( )‎ A. B. ‎ ‎【答案】A ‎【解析】‎ ‎【详解】滴入盐酸时,盐酸先与NaOH的反应,然后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最后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气体,不立即产生气泡;‎ 故选A。‎ ‎15.某合金由选项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组成,为测定其组成,取10克该金属投入到足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11.2L,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 A. 锌 B. 铁 C. 铝 D. 镁 ‎【答案】C ‎【解析】‎ ‎【分析】标况下11.2L氢气的物质的量=mol=0.5mol,故10g提供的电子为0.5mol×2=1mol。‎ ‎【详解】A.Zn在反应中表现+2价,提供1mol电子需要Zn的质量为65×=32.5g;‎ B.Fe在反应中表现+2价,提供1mol电子需要Fe的质量为56×=28g;‎ C.Al在反应中表现+3价,提供1mol电子需要Al的质量为27×=9g;‎ D.Mg在反应中表现+2价,提供1mol电子需要Mg的质量为24×=12g;‎ 提供1mol电子,只有Al的质量小于10g,其它金属的质量都大于10g,故金属混合物中一定有Al;‎ 故选:C。‎ ‎16.甲、乙、丙、丁分别是NaOH、AlCl3、BaCl2、MgCl2四种物质中的一种,若将乙溶液滴入丁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则沉淀消失;乙溶液滴入丙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发生。据此可推断甲物质是( )‎ A. BaCl2 B. NaOH C. AlCl3 D. MgCl2‎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将乙溶液滴入丁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则沉淀消失,确定乙是NaOH溶液,丁是AlCl3溶液;由于乙溶液滴入丙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发生说明丙为BaCl2溶液,所以甲物质是MgCl2溶液;故答案选D。‎ ‎17.FeCl3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仍有固体存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反应后溶液中可能存Fe3+ B. 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存在Fe2+‎ C. 反应后溶液中不可能存在Cu2+ D. 剩余固体一定为纯净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①当固体为铁、铜时,溶液中的Fe3+、Cu2+全部参加反应生成Fe2+和Cu,反应的方程式为Fe+2Fe3+=3Fe2+、Fe+Cu2+=Fe2++Cu,所以溶液中一定没有Fe3+、Cu2+,一定含有Fe2+;‎ ‎②当固体为铜时,溶液中一定没有Fe3+,Cu2+恰好全部参加反应或部分反应生成Fe2+和Cu,所以溶液中一定没有Fe3+,可能含有Cu2+,一定含有Fe2+;‎ ‎【详解】A.由于金属有剩余,溶液中一定不存在Fe3+,A错误;‎ B.固体有剩余,Fe3+、Cu2+的氧化性强弱为:Fe3+>Cu2+,Fe3+优先反应,溶液中一定存在Fe2+,B正确;‎ C.当固体铜时,溶液中一定没有Fe3+,Cu2+恰好全部参加反应或部分反应生成Fe2+‎ 和Cu,所以溶液中一定没有Fe3+,可能含有Cu2+,C错误;‎ D.若铁过量,剩余的固体为铜和铁的混合物,D错误。‎ 故选B。‎ ‎18.某未知溶液中已检验出含有离子Ca2+、NO3-,且pH=2。欲检验此溶液中是否大量存在以下6种离子:①ClO-②NH4+ ③I-④Fe2+⑤AlO2- ⑥Cl-,其中不必检验就能排除的离子是( )‎ A. ②③⑤⑥ B. ①③④⑤‎ C. ①④⑤⑥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pH=2,溶液的酸性较强,H+与弱酸的阴离子ClO‾、AlO2-不能大量共存;因为在酸性条件下NO3‾具有强氧化性,其能与I‾、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ClO‾、AlO2-、I‾、Fe2+不必检验就能排除,故B项正确。‎ ‎19.硅及其化合物的应用范围很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硅是人类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常用材料 B. 粗硅制备单晶硅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C. 反应:Si+2NaOH+H2O=Na2SiO3+2H2↑中,Si为还原剂,NaOH和H2O为氧化剂 D. 硅能与氢氟酸反应,则硅可以与盐酸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常用来制造太阳能材料,A正确;‎ B.粗硅制备单晶硅的反应为:SiO2+2CSi+2CO↑,为置换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 C.反应:Si+2NaOH+H2O=Na2SiO3+2H2↑中,Si为还原剂,H2O为氧化剂,C错误;‎ D、硅只与HF反应,与盐酸不反应,D错误;‎ 答案选A。‎ ‎20.关于氧化还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被还原的物质是还原剂 B. 氧化剂被还原,还原剂被氧化 C. 失去电子,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是还原剂 D. 氧化剂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 ‎【答案】B ‎【解析】‎ ‎【详解】A.被氧化的物质在反应中失去电子,是还原剂,A说法错误;‎ B.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被还原,还原剂具有还原性,被氧化,B说法正确;‎ C.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的物质是还原剂,C说法错误;‎ D.氧化剂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D说法错误。‎ 故选B。‎ ‎21.已知Ba(AlO)2可溶于水.如图表示的是向Al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时,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y与加入Ba(OH)2的物质的量x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b时沉淀的物质的量:Al(OH)3比BaSO4多 B. c—d时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AlO2-比Ba2+多 C. a—d时沉淀的物质的量:BaSO4可能小于Al(OH)3‎ D. d—e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Ba2+不可能等于OH-‎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a—b发生反应Al2(SO4)3+3Ba(OH)2=2Al(OH)3↓+3BaSO4↓,由方程式可知,沉淀的物质的量:Al(OH)3<BaSO4,A错误;‎ B.c—d发生反应2Al(OH)3+Ba(OH)2=Ba(AlO2)2+4H2O,1molBa(AlO)2电离出2molAlO2-、1molBa2+,故AlO2-比Ba2+多,B正确;‎ C.a—b发生反应Al2(SO4)3+3Ba(OH)2=2Al(OH)3↓+3BaSO4↓,沉淀的物质的量:Al(OH)3<BaSO4,b—d中Al(OH)3沉淀逐渐溶解转化为Ba(AlO2)2,故a—b时沉淀的物质的量:Al(OH)3<BaSO4,C错误;‎ D.d点时Al(OH)3沉淀恰好完全溶解,此时溶液中只存在Ba(AlO2)2,当加入的Ba(OH)2的物质的量等于Ba(AlO2)2的物质的量时,溶液中Ba2+与OH-的量相等,D错误;‎ 故选:B。‎ ‎22.如下图,将甲、乙两个装有不同物质的针筒用导管连接起来,将甲针筒内的物质压到乙针筒内,进行下列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序号 甲针筒内物质 乙针筒内物质 乙针筒里的现象 A H2S CuSO4溶液 产生黑色沉淀 B H2S FeSO4溶液 产生黑色沉淀 C SO2‎ H2S 出现白色固体 D SO2‎ 紫色石蕊溶液 先变红后褪色 ‎【答案】A ‎【解析】‎ ‎【详解】A.H2S与CuSO4溶液能反应生成硫化铜黑色沉淀,A正确;‎ B.H2S与FeSO4溶液不能反应,B错误;‎ C.H2S和SO2反应SO2+2H2S=3S↓+2H2O,析出浅黄色固体,C错误;‎ D.S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后不褪色,二氧化硫不能漂白指示剂,D错误;‎ 故选A。‎ ‎23.(1)过氧化钙(CaO2·8H2O)是一种在水产养殖中广泛使用的供氧剂。‎ ‎①Ca(OH)2悬浊液与H2O2溶液反应可制备CaO2·8H2O。Ca(OH)2+H2O2+6H2O=CaO2·8H2O,反应时通常加入过量的Ca(OH)2,其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池塘水中加入一定量CaO2·8H2O后,池塘水中浓度增加的离子有________(填序号)。‎ A.Ca2+ B.H+ C.CO32- D.OH-‎ ‎(2)用铝粉和Fe2O3做铝热反应实验,需要的试剂还有________。‎ A.KCl B.KClO3 C.MnO2 D.Mg 取少量铝热反应所得的固体混合物,将其溶于足量稀H2SO4,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固体混合物中无Fe2O3,理由是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说明)。‎ ‎【答案】(1). 提高H2O2的利用率 (2). A、D (3). B、D (4). 不能 (5).‎ ‎ Fe2O3+6H+=2Fe3++3H2O、Fe+2Fe3+=3Fe2+‎ ‎【解析】‎ ‎【详解】(1)①增加易得廉价原料,提高高价原料的利用率,故加入过量的Ca(OH)2,其主要目的是提高H2O2的利用率;‎ ‎②CaO2可作水产养殖的供氧剂,则CaO2与水发生反应:2CaO2+2H2O=2Ca(OH)2+O2↑,故溶液中Ca2+、OH-的浓度增加;‎ ‎(2)铝热反应中,要用点燃的镁条来引发铝热反应,且要加入少量KClO3粉末,KClO3受热分解放出氧气,促进铝热反应的进行。铝热反应的产物中含有Fe,即使含Fe2O3,在酸溶时,也会发生反应:Fe+2Fe3+=3Fe2+,从而检测不到Fe3+。‎ ‎24.现有乙酸乙酯、乙酸、乙醇的混合物,如图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试剂:a______,b______。‎ ‎(2)分离方法:① ______,② ______,③ ______。‎ ‎(3)物质名称:A______,C______,E______。‎ ‎【答案】(1). 饱和Na2CO3溶液 (2). 浓硫酸 (3). 分液 (4). 蒸馏 (5). 蒸馏 (6). 乙酸乙酯 (7). 乙酸钠、碳酸钠 (8). 乙醇 ‎【解析】‎ ‎【分析】由分离流程可知,乙酸乙酯是不溶于水的物质,乙醇和乙酸均是易溶于水的,乙酸和乙醇的碳酸钠水溶液是互溶的,分离粗产品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的混合物,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实现酯与乙酸和乙醇的分离,分离油层和水层采用分液的方法即可,即①为分液。A为乙酸乙酯,B为碳酸钠、乙酸钠和乙醇的混合溶液,对水层中的乙酸钠和乙醇进一步分离时应采取蒸馏操作分离出E为乙醇,则②为蒸馏。然后C中水层含乙酸钠、碳酸钠,根据强酸制弱酸,要用b(浓硫酸)反应得到乙酸,再蒸馏得到乙酸。‎ ‎【详解】(1)由上述分析可知,试剂a、b分别为饱和Na2CO3溶液、浓硫酸;‎ ‎(2)分离方法①、②、③分别分液、蒸馏、蒸馏;‎ ‎(3)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乙酸乙酯,C为乙酸钠、碳酸钠,E为乙醇。‎ ‎25.为探索工业含铝、铁、铜合金废料的再利用,某同学设计的回收利用方案如下:‎ ‎(1)合金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2)若D中含有Fe3+,除去Fe3+的常用试剂是______。‎ ‎(3)若要从滤液D中得到绿矾晶体,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______、______、过滤、洗涤、自然干燥。‎ ‎(4)若由滤渣E得到含Cu2+的溶液,试剂Y选用稀硝酸,则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1). 2Al+2OH-+2H2O=2AlO2-+3H2↑ (2). 铁粉 (3). 蒸发浓缩 (4). 冷却结晶 (5). 3Cu+8HNO3=3Cu(NO3)2+2NO↑+4H2O ‎【解析】‎ ‎【分析】铁、铜均不与NaOH反应,由流程可知,合金与足量NaOH反应后过滤得到的滤渣B为Fe、Cu,滤液A含NaOH、NaAlO2,滤液A与足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沉淀C为Al(OH)3,C与盐酸反应生成F为氯化铝;Fe与稀硫酸反应,而Cu不能,则滤渣B与稀硫酸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E为Cu,滤液D中含FeSO4,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可得到绿矾晶体,Cu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据此解答。‎ ‎【详解】(1)合金废料含铝、铁、铜,其中只有铝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 ‎(2)若D中含有Fe3+,除去Fe3+的常用试剂是铁粉,铁与Fe3+反应生成亚铁离子,不引入杂质;‎ ‎(3)因为绿矾晶体是结晶水合物,所以要从滤液D中得到绿矾晶体,不能直接蒸干,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自然干燥;‎ ‎(4)由滤渣E得到含Cu2+的溶液,试剂Y选用稀硝酸,则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3Cu(NO3)2+2NO↑+4H2O。‎ ‎26.某兴趣小组要进行有关氢气的定量测定实验,为保证氢气不损失,设计用甲、乙两装置及橡胶管完成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将锌粒放于______(填“甲”或“乙”,下同)装置中,将稀硫酸放于______装置中。‎ ‎②用橡胶管连接对应接口(填编号):A接______,B接______。‎ ‎③将盛稀硫酸的试管倒置,即可发生反应放出气体。‎ ‎【答案】(1). 甲 (2). 乙 (3). D (4). E ‎【解析】‎ ‎【分析】Zn与稀硫酸为不加热固液反应装置,用甲、乙两装置及橡胶管完成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的操作,Zn在甲中,乙中为稀硫酸,A与D连,B与E连,倒置乙装置,即可生成氢气从C口逸出。‎ ‎【详解】①将锌粒放于甲装置中,将稀硫酸放于乙装置中,将盛稀硫酸的试管倒置,即可发生反应放出气体;‎ ‎②乙中短导管与A相连易于硫酸流下,用橡胶管连接对应接口为:A接D,B接E。‎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