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2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江阴一中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练习高二化学(必修) 班级 姓名 学号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P:31 S:32 Cl:35.5 Fe:56 Cu:64 I:127 Ba:137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本部分23题,每题3分,共69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于2016年1月1日起实施。为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下列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 A. 开发生物质能替代化石燃料 B. 向高空排放金属冶炼产生的粉尘 C. 用催化转化技术处理汽车尾气 D. 大力推广生产和使用无氟冰箱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为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所以不能向高空排放金属冶炼产生的粉尘,粉尘形成pM2.5,污染空气,答案选B。 考点:考查化学与环保 2.下列关于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属导电,属于电解质 B. 乙酸是有机物,属于非电解质 C. 只有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的物质才属于电解质 D. NaCl和Al2O3在熔融状态下均导电,都属于电解质 【答案】D 【解析】 金属属于单质,故A错误;乙酸是有机物,属于电解质,故B错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故C错误;NaCl和Al2O3在熔融状态下均导电,所以都属于电解质,故D正确。 点睛: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下列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石油分馏 B. 粮食酿酒 C. 塑料老化 D. 煤气燃烧 【答案】A 【解析】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A项、石油分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 B项、粮食酿酒过程中生成了乙醇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项、塑料老化是被氧化的过程,变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项、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一氧化碳和氢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新物质为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4.下列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 H2O与H2O2 B. 与 C. 石墨与金刚石 D. 正丁烷与异丁烷 【答案】C 【解析】 【分析】 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判断是否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关键要把握两点: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 【详解】A项、H2O和H2O2都是化合物,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 B项、与是碳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故B错误; C项、石墨与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故C正确; D项、正丁烷和异丁烷都是有机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错误。 故选C。 5.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6的碳原子: B. 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C. 氢氧化钠的电子式: D. 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答案】C 【解析】 【分析】 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 B、硫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6,不是18; C、氢氧化钠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中需要标出所带电荷; D、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详解】A项、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6的碳原子的质量数为12,该原子正确的表示方法为:,故A错误; B项、硫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6,核外电子总数为18,正确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B错误; C项、NaOH为离子化合物,钠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氢氧根离子需要标出最外层电子及所带电荷,氢氧化钠正确的电子式为,故C正确; D项、乙烯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结构简式中必须标出官能团,乙烯正确的结构简式为:CH2=CH2,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常见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判断,涉及电子式、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符号、结构简式等知识,明确常见化学用语的概念及书写原则为解答关键。 6.下列气体能用向上排气法收集的是 A. NH3 B. H2 C. NO D. CO2 【答案】D 【解析】 【分析】 能用向上排气法收集的气体,不与空气中成分发生反应,且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即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 【详解】A项、NH3的密度小于空气,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A错误; B项、H2的密度小于空气,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B错误; C项、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C错误; D项、CO2的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空气反应,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收集方法,注意熟练掌握常见气体的收集方法,明确常见气体的性质为解答关键。 7.在一定条件下,四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O22SO3,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容器 温度/℃ SO2/mol O2/mol 催化剂 A 400 4 2 无 B 400 2 1 无 C 500 2 1 无 D 500 4 2 有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该反应需在催化剂条件发生反应,容器D中使用催化剂,并且温度最高、反应物的浓度最大,所以反应速率最快,故选D。 8.下列物质中,只含离子键的是 A. O2 B. KOH C. MgO D. CO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氧气是含有共价键的单质,A错误;B、氢氧化钾是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B错误;C、氧化镁是只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C正确;D、二氧化碳是含有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D错误,答案选C。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键和化合物判断 【名师点晴】明确化学键的概念、判断依据以及与化合物的关系是解答的关键,一般活泼的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之间容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容易形成共价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全部由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解答时注意灵活应用。 9.下列俗名与物质相匹配的一组是 A. 水玻璃——Na2SO4 B. 石膏——CaSiO3 C. 小苏打——NaHCO3 D. 胆矾——FeSO4 【答案】C 【解析】 水玻璃—Na2SiO3,故A错误;石膏—CaSO4,故B错误;小苏打—NaHCO3,故C正确;胆矾— ,故D错误。 10.已知某溶液中存在H+、Ba2+、Fe3+三种阳离子,则其中可能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 A. SO42— B. CO32— C. NO3— D. OH- 【答案】C 【解析】 SO与Ba2+生成硫酸钡沉淀,故A错误;CO32―与Ba2+生成碳酸钡沉淀,故B错误;NO3―与H+、Ba2+、Fe3+都不能反应,故C正确;OH―与Fe3+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D错误。 11.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蒸发浓缩 C. 蒸馏 D. 过滤 【答案】D 【解析】 A、酒精灯不能利用另一只酒精灯引燃,易失火,应利用火柴点燃,选项A错误;B、蒸发浓缩在蒸发皿中进行,图中仪器选择不合理,选项B错误;C、冷凝水应下进上出,冷凝效果好,由图可知冷凝水方向不合理,选项C错误;D、过滤遵循一贴二低三靠,图中装置及仪器、操作均合理,选项D正确。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把握仪器的使用、实验操作、实验装置的作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 12.下列过程有热量放出的是 A. 断开氢气中的H—H键 B. 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反应 C. C与H2O(g)反应 D. Zn与稀H2SO4反应 【答案】D 【解析】 A、断开氢气中的H—H键是需要吸收热量的,即A错误;B、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反应是吸热反应,则B错误;C、C与H2O(g)反应也是吸热反应,故C错误;D、金属与稀酸的反应是放热的,故D正确。本题正确答案为D。 点睛: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能量的大小,或键能的大小,但在没有任何数据的情况下,如本题,熟记一些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是必须的。 13.金刚石硬度高、耐磨性好,可广泛用于切割、磨削、钻探等工业中。一种人造金刚石的生产方法为:4Na+CCl4C+4NaCl。该反应属于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 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这是一个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的反应,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所以属于置换反应,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14.将乙烯通入溴的CCl4溶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褪色 B. 有沉淀物生成 C. 生成物属于烃 D. 产物含有双键 【答案】A 【解析】 乙烯与溴的CCl4 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溶液褪色,故A正确;1,2-二溴乙烷是液体,故B错误;1,2-二溴乙烷含有溴元素,不属于烃,故C错误;1,2-二溴乙烷没有含有双键,故D错误。 15.下列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S+O 2 SO2 B. Fe(OH)3+3HCl===FeCl3+3H2O C. 2Mg+CO22MgO+C D. 4HNO3(浓) 4NO2↑+O2↑+2H2O 【答案】B 【解析】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A、S和O两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都变化了,故是氧化还原反应,即A错误;B、该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故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则B正确;C、该反应中Mg元素化合价升高,C元素化合价降低,故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则C错误;D、该反应是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N和O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则D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B。 16.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1 mol H2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 B. 27 g Al变为Al3+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NA C. 1 L 1 mol·L-1 CaCl2溶液中含有的Cl-离子数目为NA D. 常温常压下,6.4 g O2和O3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4NA 【答案】D 【解析】 【分析】 A、H2为双原子分子; B、1 mol铝反应后变为+3价Al3+,失去的电子数3mol; C、氯化钙的化学式中含有2个氯离子,则1 mol•L-1的CaCl2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2mol/L; D、氧气和臭氧均由氧原子构成。 【详解】A项、H2为双原子分子,1 mol H2含有的原子数目为2NA,故A错误; B项、2.7g铝的物质的量为0.1mol,铝反应后变为+3价Al3+,故0.1mol铝反应后失去0.3NA个电子,故B错误; C项、1L1mol•L-1的CaCl2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2mol/L,1L该溶液中含有2mol氯离子,含Cl-的数目为2NA,故C错误; D项、氧气和臭氧均由氧原子构成,故6.4g混合物中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4mol,个数为0.4NA个,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分析应用,主要是微粒个数和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计算,注意物质的量和微粒数的计算应用是解答关键。 17.下列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 硝酸银与氯化钾溶液的反应:Ag++Cl-===AgCl↓ B. 硝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OH-+H+===H2O C. 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CO32—+2H+===CO2↑+H2O D. 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Zn+2H+===Zn2++H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二者反应生成硝酸钾和氯化银沉淀,离子方程式正确,A正确;B、二者反应生成水和硝酸钠,离子方程式正确,B正确;C、碳酸钙难溶,应该用化学式表示,离子方程式错误,即CaCO3+ 2H+==CO2↑+Ca2++ H2O,C错误;D、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水,离子方程式正确,D正确,答案选C。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名师点晴】判断离子方程式正确与否的方法一般是:(1)检查反应能否发生。(2)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3)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例如选项C。(4)检查是否符合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等)。(5)检查是否符合原化学方程式。 18.下列方法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 用KMnO4酸性溶液鉴别乙烯和CO2 B. 用pH试纸鉴别NaCl溶液与HCl溶液 C. 用观察外观颜色的方法区别铜板和铝板 D. 用KOH溶液鉴别Na2CO3和KNO3溶液 【答案】D 【解析】 KMnO4酸性溶液与乙烯反应,故A正确;NaCl溶液呈中性、HCl溶液呈酸性,可用pH试纸鉴别,故B正确;铜和铝的颜色不同,可用观察外观颜色的方法区别铜板和铝板,故C正确;KOH与Na2CO3、KNO3都不能反应,不能用KOH溶液鉴别Na2CO3和KNO3溶液,故D错误。 19.铜锌原电池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锌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 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C. 锌片和铜片上都有氧气产生 D. 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的c(H+)减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锌电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A错误;铜电极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B错误;铜片上都有氢气产生,故C错误;电池总反应,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的c(H+)减小,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 20.如图是某有机物分子的球棍模型。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能与醋酸发生中和反应 B. 能氧化成乙酸 C.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D. 能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球棍模型中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数判断,灰球形成4个共价键为C原子,红球形成2个共价键为O原子,白球为H原子,则有机物为CH3CHO,为乙醛。 【详解】A项、乙醛的官能团为醛基,不能与醋酸反应,故A错误; B项、乙醛的官能团为醛基,能催化氧化生成乙酸,故B正确; C项、乙醛的官能团为醛基,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C错误; D项、乙醛的官能团为醛基,不能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注意根据结构模型正确书写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并根据官能团判断性质是解答关键。 21.下列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 CH4+Cl2CH3Cl+HCl B. C16H34 C8H18+C8H16 C. nCH2===CH2 D. C2H6O +3O22CO2 +3H2O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有机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是取代反应。 【详解】A项、甲烷分子中的H原子被Cl原子取代生成一氯甲烷,属于取代反应,故A正确; B项、C16H34催化裂化生成C8H18和C8H16,属于裂化反应,故B错误; C项、乙烯聚合生成聚乙烯,属于加聚反应,故C错误; D项、C2H6O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氧化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性质、有机反应类型,注意根据概念与反应前后有机物的结构理解,根据取代反应的定义“有机化合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进行判断是解答关键。 22.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一半,Z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的3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Y的离子半径比X的离子半径大 B. 化合物Y2Z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C. Y、W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均能溶解氧化铝 D. 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Z、W、X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四种元素中原子序数X最小,所以X为F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一半,而且原子序数大于F,则Y为Na元素;Z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的3倍,则Z的最高正价为+6价,所以Z为S元素,W的原子序数大于S,W为Cl元素;A.Y为Na元素,X为F元素,则Y的离子半径比X的离子半径小,故A错误;B.化合物Na2S中只有离子键,故B错误;C.Y、W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为NaOH、H2SO4,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能与强酸、强碱反应,故C正确;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F>Cl>S,所以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X、W、Z,故D错误。 考点: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23.某混合物X由Al2O3、Fe2O3、Cu、SiO2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进行如下实验:9.4 g X6.4 g固体蓝色溶液和1.92 g固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步骤Ⅰ中减小的3 g固体一定是混合物 B. 步骤Ⅱ中质量减少的物质一定是Cu C. 根据步骤Ⅰ、Ⅱ可以判断混合物X的成分为Al2O3、Fe2O3、Cu、SiO2 D. 根据步骤Ⅱ可以得出m(Fe2O3)∶m(Cu)=1∶1 【答案】D 【解析】 由于Al2O3、SiO2均和NaOH反应,所以减少的3 g固体可能是Al2O3、SiO2或它们的混合物,A、C项错误;B项, Fe2O3+6H+===2Fe3++3H2O,2Fe3++Cu===2Fe2++Cu2+, x 2x 2x x 160x+64x=(6.4-1.92) g x=0.02 mol 减少的质量应为Fe2O3和Cu的混合物。m(Fe2O3)=160×0.02 =3.2 g m(Cu)=1.92 g+64 g·mol-1×0.02 mol=3.2 g 应为1∶1,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3题,共31分) 24.(1)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里程碑。 ①下列属于硅酸盐材料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 青花瓷 b. 青铜 c. 沥青 ②为防止钢铁器件腐蚀,下列举措不合理的是________。 a. 表面镀锌 b. 使用不锈钢 c. 表面附着铜片 ③制造玻璃和水泥的主要原料中,均用到的原料是________。 a. 石灰石 b. 纯碱 c. 黏土 (2)某品牌食品调料标签的一部分如下图。 ①配料中的大量氨基酸态氮来源于黄豆中的蛋白质发生________反应得到。 ②小麦粉中的主要营养物质是________。 ③配料中,属于着色剂的是______;属于甜味剂的是__________;属于防腐剂的是______。 (3)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循环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 ①从源水处理成自来水,常需加入明矾、活性炭处理以及通氯气处理等,其中通氯气处理的作用是___。 ②目前我国空气质量检测体系包括:PM2.5、PM10、SO2、NO2、O3、CO六项指标。六项指标中对雾霾天气的形成有促进作用、雾霾天气又能进一步加剧其积聚颗粒物的是__________;引起酸雨的气体为SO2和___;煤中加入适量的石灰石可以减少燃煤产生的S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③用二氧化碳生产化工产品,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大量回收。CO2和H2在催化剂及高温、高压条件下可以合成乙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a (2). c (3). a (4). 水解 (5). 淀粉 (6). 焦糖色 (7). 三氯蔗糖 (8). 苯甲酸钠 (9). 消毒杀菌 (10). 【答题空10】PM2.5 (11). NO2 (12). 2SO2+2CaCO3+O22CaSO4+2CO2 (13). 2CO2+6H2CH3CH2OH+3H2O 【解析】 (1) ①青花瓷是黏土煅烧而成的,属于硅酸盐产品,故a正确;青铜是合金,所以b错误;沥青属于有机烃类化合物,故c错误。正确答案为a; ②a、在钢铁器件表面镀锌,由于锌比铁活泼,所以锌被腐蚀而保护了钢铁,故a合理;b、由于不锈钢不易被腐蚀,故b合理;c、在钢铁器件表面附着铜片,由于铁比铜活泼,所以加快了钢铁的腐蚀,故c不合理。正确答案为c;③工业上生产玻璃的原料是石灰石、纯碱和石英,生产水泥的原料是石灰石和黏土,所以二者都用到的原料是石灰石,即正确答案为a; (2) ①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所以配料中的大量氨基酸态氮来源于黄豆中的蛋白质发生水解反应得到;②小麦粉中的主要营养物质淀粉,因淀粉经水解最终产物为葡萄糖;③分析配料中的物质可知,焦糖色是有颜色的物质,属于着色剂;三氯蔗糖具有甜味,所以属于甜味剂;苯甲酸钠具有防腐性能,所以属于防腐剂; (3) ① 氯气溶于水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起到杀菌消毒作用,所以常用于自来水的消毒杀菌;②这六项指标中对雾霾天气的形成有促进作用、雾霾天气又能进一步加剧其积聚颗粒物的是PM2.5;引起酸雨的气体为SO2和NO2;在煤的燃烧时,石灰石分解生成CaO和CO2,CaO属于碱性氧化物,可与酸性氧化物SO2反应生成CaSO3,CaSO3又容易被氧化为CaSO4,从而减少燃煤产生的S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2CaCO3+O22CaSO4+2CO2;③根据题目叙述可知,反应物为CO2和H2,生成物为乙醇,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 CH3CH2OH+3H2O。 25.A~J分别表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一种物质,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列出),且已知G为主族元素的固态氧化物,A、B、C、D、E、F六种物质中均含同一种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NaOH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 G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写出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写出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 Al2O3 (3). 2Al+2H2O+2OH-=2AlO2—+3H2↑ (4). 4Fe(OH)2+O2+2H2O=4Fe(OH)3 【解析】 【分析】 本题的突破口为E,E为C和NaOH的反应产物,则E为氢氧化物,且E能与空气反应生成另一种氢氧化物F,说明E为Fe(OH)2、F为Fe(OH)3;由A、B、C、D、E、F六种物质中均含同一种元素可知,A为Fe、B为Fe3O4、C为FeCl2、D为FeCl3;从流程看出,主族元素的固态氧化物G可以电解,说明是金属氧化物,电解产物I能够与NaOH反应,则G是氧化铝、I是金属铝、H是氧气、J是偏铝酸钠。 【详解】(1)NaOH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氢氧根离子中O与H以共价键相结合,其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2)主族元素的固态氧化物G是氧化铝,化学式为Al2O3,故答案为:Al2O3; (3)反应④为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H2O+2OH-=2AlO2—+3H2↑,故答案为:2Al+2H2O+2OH-=2AlO2—+3H2↑; (4)反应⑥为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被氧气氧化生成氢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故答案为:4Fe(OH)2+O2+2H2O=4Fe(OH)3。 【点睛】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注意根据物质的性质和典型反应现象进行推断,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性质为解答关键。 26.锂/磷酸氧铜电池是一种以磷酸氧铜作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其正极的活性物质是Cu4O(PO4)2,制备流程如下: 主要反应原理:2Na3PO4+4CuSO4+2NH3·H2O===Cu4O(PO4)2↓+3Na2SO4+(NH4)2SO4+H2O (1) 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使用的玻璃仪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 流程中“洗涤Ⅰ”后,检验沉淀已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3) 准确称取上述流程所得的样品38.56 g [假定样品中只含Cu4O(PO4)2和CuO两种物质],使其完全溶于一定量的硝酸中,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铜完全沉淀,将沉淀灼烧使其转变为黑色氧化铜,最终称得残留固体质量为27.20 g。计算所得样品中磷酸氧铜的质量分数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 漏斗、烧杯、玻璃棒 (2). 取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滤液少许于干净的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若溶液不变浑浊,则沉淀已经洗净 (3). n(CuO)×80 g·mol-1+n[Cu4O(PO4)2]×462 g·mol-1=38.56 g n(CuO)+4n[Cu4O(PO4)2]=27.20 g÷80 g·mol-1 解得n(CuO)=0.02 mol、n[Cu4O(PO4)2]=0.08 mol w[Cu4O(PO4)2]=0.08 mol×462 g·mol-1÷38.56 g×100%=95.85% 【解析】 【分析】 (1)过滤操作使用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 (2)反应后溶液中存在SO42-,固体应吸附SO42-离子,可通过检验SO42-的方法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 (3)由样品质量和灼烧得到氧化铜质量建立联立方程,解得磷酸氧铜的物质的量,再计算所得样品中磷酸氧铜的质量分数。 【详解】(1)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使用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故答案为:漏斗、烧杯、玻璃棒; (2)反应后溶液中存在SO42-,固体应吸附SO42-离子,可通过检验SO42-的方法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具体做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的流出液,向其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无白色沉淀,说明已经洗涤干净,故答案为:取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滤液少许于干净的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若溶液不变浑浊,则沉淀已经洗净; (3)由题意样品38.56g,则有n(CuO)×80 g·mol-1+n[Cu4O(PO4)2]×462 g·mol-1=38.56 g①,由最终称得残留固体质量为27.20 g,则有n(CuO)+4n[Cu4O(PO4)2]=27.20 g÷80 g·mol-1②,解联立①②得n(CuO)=0.02 mol、n[Cu4O(PO4)2]=0.08 mol,故w[Cu4O(PO4)2]=0.08 mol×462 g·mol-1÷38.56 g×100%=95.85%,故答案为:95.8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