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基本研究方法学案(全国通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基本研究方法学案(全国通用)

‎1.(2017·全国卷Ⅲ,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 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 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 答案 C 解析 A项,PM2.5是指粒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正确;B项,绿色化学就是要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正确;C项,煤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等产物,加入的CaO可与SO2反应生成CaSO3,进一步被氧气氧化为CaSO4,从而减少SO2的排放量,减少酸雨的形成,但CaO与CO2反应生成的CaCO3 在高温下又会分解为CaO,故不能吸收CO2,不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错误;D项,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液化石油气的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和丁烯等,燃烧产物为CO2和H2O,对环境无污染,所以这两类燃料均是清洁燃料,正确。‎ ‎2.(2017·全国卷Ⅰ,8)《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 A.蒸馏 B.升华 C.干馏 D.萃取 答案 B 解析 “令砒烟上飞着覆器”“凝结”说明该操作为升华。‎ ‎3.(2017·天津理综,1)下列有关水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石灰、碳酸钠等碱性物质处理废水中的酸 B.用可溶性的铝盐和铁盐处理水中的悬浮物 C.用氯气处理水中的Cu2+、Hg2+等重金属离子 D.用烧碱处理含高浓度NH的废水并回收利用氨 答案 C 解析 A项,石灰和碳酸钠的溶液均呈碱性,能与酸反应,正确;B 项,可溶性的铝盐、铁盐在溶液中均能发生水解分别生成具有吸附性的氢氧化铝胶体、氢氧化铁胶体,可吸附水中的悬浮物杂质,正确;C项,处理水中的Cu2+、Hg2+等重金属离子,用沉淀法,可加适量硫化钠,用氯气不能除去,错误;D项,烧碱与含高浓度NH的废水反应产生氨气,可回收利用氨,正确。‎ ‎4.(2017·江苏,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Na2O2吸收CO2产生O2,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 B.ClO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C.SiO2硬度大,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D.NH3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 答案 A 解析 B项,ClO2具有氧化性,用于自来水杀菌消毒,不是还原性,错误;C项,SiO2硬度大,与其用于制造光导纤维无关,错误;NH3易液化,液氨汽化时从环境吸收大量热,作制冷剂,与其易溶于水无关,错误。‎ 角度一 关注“化学与技术、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1.高考有关“化学与社会和谐发展”试题的选材热点总结 ‎(1)安全与健康——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食品添加剂;有关化学与健康方面的材料等。‎ ‎(2)大气污染 雾霾——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PM2.5)过多,产生的主要原因有汽车尾气、化石燃料的燃烧、工业排放的废气(如:冶金、窑炉与锅炉、机电制造业等)、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 酸雨——大气中含硫氧化物、含氮氧化物过多,与化石燃料的燃烧、工业废气的排放(如硫酸、硝酸的生成、冶金)、雷电等有关。‎ 光化学烟雾——大气中的氮氧化物过多,与汽车尾气、化石燃料的燃烧有关。‎ ‎(3)白色污染——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 ‎(4)能源 清洁能源——天然气、氢气等在燃烧时不产生烟尘的能源;化石能源——天然气、石油和煤等能源;绿色能源——不产生负效应的能源,如氢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最新开发利用的能源,如氢能、风能、太阳能、核能等。‎ ‎(5)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等。‎ ‎2.绿色化学的特点 研究对环境没有任何副作用的化学试剂、化学制品和化学工艺。它包括:‎ ‎(1)开发绿色反应,将原子利用率提高到100%;‎ ‎(2)使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3)选用无毒无害的催化剂;‎ ‎(4)使用无毒无害的溶剂;‎ ‎(5)发展“绿色工艺”;‎ ‎(6)开发和生产绿色产品。‎ 例 (2016·全国卷Ⅱ,7)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 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C.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解析 A项,温室气体包括CO2、CH4等气体,正确;B项,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废气,会造成大气污染,错误;C项,用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燃油中硫等杂质燃烧产生的空气污染物,正确;D项,燃料不完全燃烧会产生CO,CO易与血红蛋白结合,是大气污染物之一,正确。‎ 答案 B ‎1.化学与生活、能源、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采用催化转化技术,可将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 B.“雾霾天气”“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的形成都与氮的氧化物无关 C.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可减少环境污染 D.大气中PM2.5比表面积大,吸附力强,能吸附许多有毒有害物质 答案 B 解析 NOx和CO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无毒气体氮气和CO2;NOx是产生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气体之一;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2.5),比表面积大,能吸附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2.近年来,不少商家通过各种媒体发布违反科学常识的宣传广告,误导消费者,目的是吸引眼球并获取不正当利益。这就提醒公众和有关部门,面对违反科学常识的误导性宣传,要增强辨别能力,避免被“忽悠”。下列关于化学与生活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碘的食物 B.新鲜蔬菜做熟后,所含维生素C会有损失 C.PM2.5是指大气中动力学当量直径接近2.5×10-9 m的颗粒物 D.“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答案 B 解析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过量补碘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加热会加速氧化,改变其结构;PM2.5是指大气中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2.5×10-6 m的颗粒物;“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在源头上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故B项正确。‎ ‎[新题预测]‎ ‎3.对以下问题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矿泉水瓶回收、再利用,是减少“白色污染”的有效措施 B.大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可有助于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并不影响健康 C.电子垃圾统一回收、拆解、再利用,能够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D.“地沟油”经过加工处理制得肥皂或生物柴油,可以实现厨余废物合理利用 答案 B 解析 过量的使用食品添加剂,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4.食品安全和化学科学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食物中添加过量发色剂(主要成分为NaNO2)会引起人体中毒 B.用聚乙烯塑料代替聚乳酸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C.在食盐中添加适量碘酸钾,补充人体所需的碘元素 D.为了强化食品安全,政府加大对“毒淀粉”“地沟油”等事件的处理力度 答案 B 解析 NaNO2有毒,超标使用有致癌性;碘酸钾是比较稳定的含碘化合物,加碘盐一般都是加碘酸钾。‎ 角度二 关注“常见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1.理清物质的分类标准 ‎2.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归纳 性质 用途 ‎(1)‎ 生理盐水指的是消毒过的0.90%的氯化钠溶液 一般用于静脉注射、冲洗隐形眼镜和鼻腔等 ‎(2)‎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作干燥剂(不能干燥NH3、H2S、HI)‎ ‎(3)‎ 生石灰、无水氯化钙能与水反应 可作(食品)干燥剂 ‎(4)‎ P2O5能与水反应 可作干燥剂(不可用于食品)‎ ‎(5)‎ 硅胶能吸收水分 可作(袋装食品)干燥剂 ‎(6)‎ 硅是常用的半导体材料 可作太阳能电池板 ‎(7)‎ 二氧化硅导光能力强,并且有硬度和柔韧度 可作光导纤维 ‎(8)‎ ‎4HF+SiO2===2H2O+SiF4↑‎ 用HF雕刻玻璃 ‎(9)‎ ‎2C+SiO2Si+2CO↑‎ 碳还原二氧化硅制备粗硅 ‎(10)‎ 二氧化氯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11)‎ 次氯酸盐具有强氧化性 可作杀菌消毒剂,还可作漂白剂 ‎(12)‎ 碘酸钾在常温下稳定 食盐中的加碘物质 ‎(13)‎ 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作保护气 ‎(14)‎ NH4HCO3、NH4NO3是可溶于水的含氮化合物 可用作氮肥 ‎(15)‎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和还原性 用浓氨水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16)‎ 草木灰和硫铵反应生成氨气,使肥效降低 草木灰和硫铵不能混合施用 ‎(17)‎ 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 二氧化硫可用于制作葡萄酒的食品添加剂 ‎(18)‎ 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二氧化硫可以用来漂白纸浆(不可漂白食物)‎ ‎(19)‎ 氦气化学性质稳定、密度小 可用于填充飞艇、气球 ‎(20)‎ 钠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可用于冶炼钛、锆、铌等金属 ‎(21)‎ NaHCO3受热分解生成CO2,能与酸反应 可用作焙制糕点的膨松剂、胃酸中和剂 ‎(22)‎ Na2CO3水解使溶液显碱性 用热的纯碱溶液洗去油污 ‎(23)‎ Na2O2与H2O、CO2反应均生成O2‎ 作供氧剂 ‎(24)‎ 肥皂水显碱性 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25)‎ 水玻璃不燃不爆 可用作耐火材料 ‎(26)‎ 硅酸钠的水溶液是一种无机黏合剂 盛放碱性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 ‎(27)‎ 锂质量轻、比能量大 可用作电池负极材料 ‎(28)‎ Al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抗腐蚀性 常用铝箔包装物品 ‎(29)‎ 铝有还原性、与氧化铁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可用于焊接铁轨 ‎(30)‎ MgO、Al2O3的熔点很高 作耐高温材料 ‎(31)‎ 明矾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 明矾作净水剂(混凝剂)‎ ‎(32)‎ 小苏打和明矾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可以作泡沫灭火器 ‎(33)‎ 明矾溶液显酸性 中国古代利用明矾溶液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 ‎(34)‎ Al(OH)3有弱碱性 可用于中和胃酸 ‎(35)‎ 镁铝合金质量轻、强度大 可用作高铁车厢材料 ‎(36)‎ Fe具有还原性 可用于防止食品氧化变质 ‎(37)‎ Fe2O3是红棕色粉末 可用作红色颜料 ‎(38)‎ Fe2(SO4)3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吸附性 可用作净水剂(混凝剂)‎ ‎(39)‎ K2FeO4是强氧化剂,还原产物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 作新型净水剂 ‎(40)‎ Cu+2FeCl3===2FeCl2+CuCl2‎ FeCl3腐蚀Cu刻制印刷电路板 ‎(41)‎ CuSO4使蛋白质变性 误服CuSO4溶液,喝蛋清或豆浆解毒 ‎(42)‎ 粗锌与稀硫酸形成原电池 粗锌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比纯锌快 ‎(43)‎ 铁、锌形成原电池,铁作原电池的正极被保护 在海轮外壳上装若干锌块以减缓其腐蚀 ‎(44)‎ 铁与电源负极相连,铁被保护 铁闸门与外接电源负极相连,保护铁闸门 ‎(45)‎ BaSO4不溶于水,不与胃酸反应 在医疗上进行胃部造影前,BaSO4用作患者服用的“钡餐”‎ 例1 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用浸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作水果保鲜剂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氧化水果释放的催熟剂乙烯 B 用氢氟酸刻蚀玻璃 SiO2虽然是酸性氧化物,但能溶于氢氟酸 C 过氧化钠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 过氧化钠是强氧化剂,能氧化二氧化碳 D Al(OH)3用作塑料的阻燃剂 Al(OH)3受热易分解,产生水吸收热量 ‎[解题思路] 分析事实或现象→联系物质的性质→性质能否合理解释事实或现象。‎ ‎[学习指导] 建立用化学的视角分析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解析 水果储运过程中会产生乙烯,乙烯是催熟剂,酸性高锰酸钾能氧化乙烯;氢氟酸能与SiO2反应生成SiF4;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中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C项错误;Al(OH)3受热分解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且生成的Al2O3熔点高,附着在可燃物表面,能阻止可燃物的燃烧。‎ 答案 C 例2 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选项 化学性质 实际应用 A Al2(SO4)3和小苏打反应 泡沫灭火器灭火 B 铁比铜金属性强 FeCl3腐蚀Cu刻制印刷电路板 C 次氯酸盐具有氧化性 漂白粉漂白织物 D Na2CO3水解呈碱性 热的纯碱溶液清洗炊具 ‎[解题思路] 审题:“实际应用”与“化学性质”是否对应→破题:对比实际应用的反应原理与化学性质是否对应→逐项分析确定答案。‎ 解析 铝离子与碳酸氢根发生双水解反应:Al3++3HCO===Al(OH)3↓+3CO2↑,Al(OH)3、CO2能隔离空气,阻止可燃物的燃烧;FeCl3腐蚀Cu体现了铁离子的氧化性,与铁的金属性没有关系;许多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如H2O2、O3、HClO等都能使有机色质褪色,即漂白性;Na2CO3水解随温度升高碱性增强,去污效果好。‎ 答案 B ‎1.下列物质性质与应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钠和钾的合金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快中子反应堆热交换剂 B.明矾溶于水能产生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C.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食品防腐剂 D.水玻璃易溶于水,可用于生产黏合剂和防火剂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钠钾合金、明矾、甲醛以及水玻璃的性质和应用。钠和钾的合金用于快中子反应堆热交换剂是利用其导热性,A项错误;明矾用于净水,B项正确;甲醛有毒,不能用于食品防腐剂,C项错误。‎ ‎2.化学与社会、科学、技术、环保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荧光蛋白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且能发生水解 B.用纯碱溶液和盐酸可以清洗锅炉中的硫酸钙 C.利用次氯酸钠溶液的碱性对餐具和环境消毒 D.利用化学工艺调整织物孔隙直径,可以制作出防水透气面料 答案 C 解析 A项,荧光蛋白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含—CONH—;B项,纯碱与硫酸钙发生沉淀的转化,生成的碳酸钙可溶于盐酸;C项,NaClO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消毒;D项,利用化学工艺调整织物孔隙直径使水分子不能通过,可以制作出防水透气面料。 ‎ ‎3.下列有关物质及成分、性质和用途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及成分 性质 用途 A 小苏打(Na2CO3)‎ 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作发酵粉 B 磁性氧化铁(Fe2O3)‎ 难溶于水,红色 制造红色涂料 C 蓝矾(CuSO4·5H2O)‎ 蓝色 检验水蒸气 D 二氧化硫(SO2)‎ 能和某些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 漂白草织品 答案 D 解析 小苏打的成分是NaHCO3,A项错误;磁性氧化铁的成分是Fe3O4(黑色),通常用作颜料和抛光剂,B项错误;无水硫酸铜(CuSO4)的作用是检验水蒸气,C项错误。‎ ‎4.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对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现实或事实 解释 A 碳酸钠可用于制造洗涤剂 碳酸钠是碱 B HCl、NH3、CO2都可做喷泉实验 三种气体均极易溶于水 C 高温下,工业上用纯碱和石英砂制玻璃 硅酸的酸性强于碳酸 D 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氨很容易液化,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 答案 D 解析 碳酸钠是盐,不是碱,A项错误;HCl、NH3都极易溶于水,都可用水作吸收剂做喷泉实验,而CO2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需要用碱液作吸收剂做喷泉实验,B项错误;因为反应在高温下进行,所以不能说明硅酸的酸性强于碳酸,根据常温下进行的反应:Na2SiO3+H2O+CO2===Na2CO3+H2SiO3↓,判断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C项错误。‎ 角度三 关注“古文或诗词”中蕴含的化学知识 ‎1.熟记常见物质的俗名及化学式 ‎(1)明矾:KAl(SO4)2·12H2O ‎(2)胆矾、蓝矾:CuSO4·5H2O ‎(3)绿矾:FeSO4·7H2O ‎(4)钡餐、重晶石:BaSO4‎ ‎(5)孔雀石(铜绿):Cu2(OH)2CO3‎ ‎(6)水晶、石英:SiO2‎ ‎(7)纯碱、苏打:Na2CO3‎ ‎(8)磁性氧化铁:Fe3O4‎ ‎2.中国古代化学工艺简介 ‎(1)烧制陶器 陶瓷是传统的硅酸盐材料,它的基本原料是黏土。传统的陶瓷多是将黏土与水的混合物通过高温烧制而成。原料及烧制温度是影响陶瓷品种和性能的关键技术。我们见到的许多陶瓷制品,表面光滑、不渗水,而且色彩丰富,非常漂亮,这是由于烧制前在坯体上涂了彩釉的缘故。釉料中主要含有一些金属及其化合物,在高温烧制时金属及其化合物发生了不同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不同颜色的物质。‎ ‎(2)冶炼青铜器、铁器、金器等 冶炼青铜的过程较复杂,大概为先把选好的矿石加入熔剂,再放在炼炉内,燃木炭熔炼,等火候成熟,取精炼铜液,弃去炼渣,即得初铜。初铜仍比较粗,需再经提炼才能获得纯净的红铜。红铜加锡、铅熔成合金,即是青铜。铸造青铜必须解决采矿、熔炼、铜锡铅合金成分的比例配制、熔炉和坩锅炉的制造等一系列技术问题。‎ ‎(3)造纸 以我国古书《天工开物》卷中所记载之竹纸制造方法为例,作为介绍。古时以竹子造纸之步骤如下:‎ ‎①斩竹漂塘:斩竹嫩竹,放入池塘,裁泡一百日以上。目的:利用天然微生物分解并洗去竹子之青皮。‎ ‎②煮徨足火:将以上所得之竹子,放入“徨”桶内与石灰一道蒸煮八日八夜。目的:脱脂、杀死微生物等。‎ ‎③舂臼:取出上述处理之竹子,放入石臼,以石碓叩打直至竹子被打烂,形同泥面。‎ ‎④荡料入帘:将被打烂之竹料倒入水槽内,并以竹帘在水中荡料,竹料成为薄层附于竹帘上面,其余之水则由竹帘之四边流下槽内。‎ ‎⑤覆帘压纸:然后将帘反复过去,使湿纸落于板上,即成张纸。如此,重复荡料与覆帘步骤,使一张张的湿纸叠积上千张,然后上头加木板重压挤去大部分的水。‎ ‎⑥透火焙干:将湿纸逐张扬起,并加以焙干。焙纸的设备是以土砖砌成夹巷,巷中生火,土砖温度上升之后,湿纸逐张贴上焙干。干燥后,揭起即得成纸。‎ ‎(4)制火药 黑火药着火时,发生如下化学反应:2KNO3+S+3C===K2S+N2↑+3CO2↑‎ 硝酸钾分解放出的氧气,使木炭和硫黄剧烈燃烧,瞬间产生大量的热和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由于体积急剧膨胀,压力猛烈增大,于是发生了爆炸。据测,大约每4克黑火药着火燃烧时,可以产生280升气体,体积可膨胀近万倍。在有限的空间里,气体受热迅速膨胀引起爆炸。在爆炸时,固体生成物的微粒分散在气体里,所以产生大量的烟。由于爆炸时有K2S固体产生,往往有很多浓烟冒出,因此得名黑火药。‎ ‎(5)酿酒 ‎《说文解字》上说:“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杜康作秫酒。”从禹时算起,酒在中华已有五六千余年的历史,与中华文明的发展同步。‎ 白酒:多以含淀粉物质为原料,如高粱、玉米、大麦、小麦、大米、豌豆等,其酿造过程大体分为两步:第一步用米曲霉、黑曲霉、黄曲霉等将淀粉分解成糖类,称为糖化过程;第二步由酵母菌再将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发酵后的混合料经过蒸馏,得到白酒和酒糟。‎ ‎(6)染色 染色是一个很古老的工艺,即用染料使物着色。我国古书早有记载:《尚书·益稷》,它记述了舜对夏禹讲的话:“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意思是要他用五种色彩染制成五种服装,以表明等级的尊卑。‎ ‎《吕氏春秋·贵信》:“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染色不贞。”‎ ‎《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此缯特宜染色,故用之耳。”意思是这种绸料特别适于染色,所以用它。‎ 例 (2015·全国卷Ⅰ,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                   ‎ A.氨水 B.硝酸 C.醋 D.卤水 ‎[解题思路] 解答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阅读文字→获取有效化学信息→形成对物质名称、性质应用方面的判断。‎ 解析 根据题意,“强水”能溶解大多数金属和矿物,所以为硝酸。‎ 答案 B ‎[总结与反思] 这类题目的命题方向:节选古文、诗词或谚语等,考查物质的性质的判断或原理分析。让学生在古代书籍文字和工艺中找到有关化学信息,感受化学学科的久远与魅力。‎ 物质的性质 ‎(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从粒子的角度看,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因而化学反应满足质量守恒。‎ ‎(2)化学变化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同时还伴随有能量变化,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3)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的性质。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研究的对象是元素,物质的化学性质通常是指热稳定性、氧化性和还原性、酸性和碱性等,可燃性是还原性的一种具体体现。‎ ‎1.对中国古代著作涉及化学的叙述,下列解说错误的是(  )‎ A.《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 B.《黄白第十六》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其“曾青”是可溶性铜盐 C.《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K2CO3‎ D.《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OH)2‎ 答案 D 解析 C项,草木灰中的碱性成分是K2CO3,正确;D项所说的“石灰”指的是CaCO3,错误。‎ ‎2.《神农本草经》说:“水银……镕化(加热)还复为丹。”《黄帝九鼎神丹经》中的“柔丹”“伏丹”都是在土釜中加热Hg制得的。这里的“丹”是指(  )‎ A.氯化物 B.合金 C.硫化物 D.氧化物 答案 D 解析 在土釜中加热Hg,金属汞可以和氧气发生反应得到氧化汞,氧化汞属于物质分类中的氧化物。‎ ‎3.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药物“鼻冲水”,写道:“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人脑,非有病不可嗅,……,虚弱者忌之。宜外用,勿服。……”这里的“鼻冲水”是指(  )‎ A.氨水 B.硝酸 C.明矾水 D.卤水 答案 A 解析 氨水具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有毒,储存于玻璃瓶中。‎ ‎4.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 我国古代的人民在那时候就已经广泛应用了相关的化学知识,古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关于古代化学的应用和记载,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  )‎ A.《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KNO3)、硫黄、杉木炭所合,以烽燧铳极”这是利用了“KNO3的氧化性”‎ B.李白有诗云“日照香炉生紫烟”这是描写“碘的升华”‎ C.《本草经集注》中记载了区分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这是利用了“焰色反应”‎ D.我国古代人民常用明矾除去铜器上的铜锈[Cu2(OH)2CO3]‎ 答案 B 解析 A项,火药发生化学反应的时候,K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B项,香炉是香炉峰;C项,鉴别KNO3和Na2SO4,利用钾元素和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不同;D项,明矾的水溶液水解显酸性。‎ 高考12题逐题特训 A组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化学方法,我们可以制造出新的分子,但不能制造出新的原子 B.“低碳经济”提倡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C.明矾水解时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胶体粒子,故明矾可作漂白剂 D.向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Ag+‎ 答案 A 解析 A项,因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所以利用化学方法不能制造出新的原子,正确;B项,“低碳经济”指的是减少含碳燃料的使用,错误;C项,明矾水解时产生氢氧化铝胶体,故明矾可作净水剂,不能作漂白剂,错误;D项,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该沉淀可能是AgCl,也可能是BaSO4,所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SO、SO,错误。‎ ‎2.(2017·济南模拟)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氧化钠可用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 B.焰火的五彩缤纷是某些金属元素化学性质的展现 C.用活性炭为糖脱色和用臭氧漂白纸浆的原理相似 D.明矾作为净水剂,可以除去废水中的铜离子 答案 A 解析 A项,过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故A正确;B 项,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焰色反应,是某些金素元素的物理性质,故B错误;C项,活性炭利用吸附性漂白,臭氧利用强氧化性漂白,漂白原理不同,故C错误;D项,铝离子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够除去水中悬浮颗粒,不能除去铜离子,故D错误。‎ ‎3.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手段。下列分类依据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H2O、HCOOH、(NH4)2Fe(SO4)2中均含有氧元素,都是氧化物 B.HCl、H2SO4、HNO3均具有氧化性,都是氧化性酸 C.碱石灰、玻璃、生石灰、漂白粉都是混合物 D.Na2CO3、Ba(OH)2、NH4Cl、Na2O2都属于离子化合物 答案 D 解析 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HCOOH、(NH4)2Fe(SO4)2均不是氧化物,A项错误;HCl具有的氧化性是H+的氧化性,而氧化性酸是指中心元素的氧化性,如硝酸中的氮元素、浓硫酸中的硫元素,B项错误;生石灰的成分是CaO,是纯净物,C项错误。‎ ‎4.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强的自然科学,在社会、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油条的制作口诀是“一碱、二矾、三钱盐”,其中的“碱”是烧碱 B.黑火药的最优化配方是“一硫二硝三木炭”,其中的“硝”是硝酸钾 C.过滤操作要领是“一贴二低三靠”,其中“贴”是指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D.“固体需匙或纸槽,一送二竖三弹弹;块固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前一个固体一般指粉末状固体 答案 A 解析 A项,油条的制作口诀是“一碱、二矾、三钱盐”,“碱”指Na2CO3,而烧碱是NaOH,“矾”指明矾[KAl(SO4)2·12H2O],“盐”指NaCl;B项,黑火药的最优化配方是硫黄、硝石和炭;C项,一贴:用少量水润湿的滤纸紧贴漏斗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滤液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上、漏斗下端口紧靠烧杯内壁;D项,固体粉末药品放入试管中,采用药匙或纸槽,但是块状固体、大颗粒状固体需要用镊子。                   ‎ ‎5.“轻轨电车”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交通工具。电车开动时,在电车与架空电线的接触点上,由于高速摩擦会产生高温,因此接触点上的材料应该是具有耐高温、能导电的性质。对于该接触点上材料的选择,你认为较合适的是(  )‎ A.金刚石 B.石墨 C.铜 D.铁 答案 B 解析 由题干信息“耐高温、能导电”‎ 可以确定该材料为石墨,因为石墨具有耐高温、不易被氧化、能导电的性质。‎ ‎6.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点燃爆竹后,硫燃烧生成SO3‎ B.中国古代利用明矾溶液的酸性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 C.服用阿司匹林出现水杨酸反应时,用NaHCO3溶液解毒 D.使用含钙离子浓度较大的地下水洗衣服,肥皂的去污能力减弱 答案 A 解析 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O2,不能直接生成SO3,A项叙述错误;明矾溶液中的Al3+水解使溶液呈酸性,铜锈的主要成分为Cu2(OH)2CO3,Cu2(OH)2CO3可溶于酸性溶液,故利用明矾溶液可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B项叙述正确;水杨酸分子中含有羧基,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从而起到解毒的效果,C项叙述正确;肥皂的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钠盐,用含钙离子浓度较大的地下水洗衣服,高级脂肪酸钠盐会与钙离子反应生成难溶的高级脂肪酸钙,导致肥皂的去污能力减弱,D项叙述正确。‎ ‎7.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B.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C.打磨磁石制指南针利用了物质化学性质中的磁性 D.胆水炼铜是中国古代冶金化学中的一项重要发明,发生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答案 C 解析 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CO2+NH3+H2O===NaHCO3↓+NH4Cl,2NaHCO3Na2CO3+H2O+CO2↑,低温条件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变低而析出,A项正确;黑火药在使用中的反应原理为2KNO3+S+3C===K2S+N2↑+3CO2↑,反应物按一定的比例参加化学反应,B项正确;磁性不是化学性质,C项错误;胆水炼铜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Fe===Cu+FeSO4,D项正确。‎ ‎8.(2017·武汉调研)类推法在化学学习中经常采用,下列类推的结论正确的是(  )‎ A.由Cl2+2KBr===2KCl+Br2,所以F2也能与KBr溶液反应置换出Br2‎ B.常温下,由Cu+4HNO3(浓)===Cu(NO3)2+2NO2↑+2H2O,所以Fe也能与浓硝酸反应产生NO2‎ C.由Cu+Cl2CuCl2,所以Cu+I2CuI2‎ D.由钠保存在煤油中,所以钾也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答案 D 解析 A项,F2在水溶液中先和水发生反应,不能置换溴单质,故A错误;B项,常温下铁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不能继续反应,不能生成二氧化氮,故B错误;C项,氯气氧化性强,和铜反应生成氯化铜,碘单质氧化性弱,和铜发生反应生成碘化亚铜,故C错误;D 项,钾的密度大于煤油,可以保存在煤油中,故D正确。‎ ‎9.唐代刘禹锡撰于818年的《传信方》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治气痢巴石丸,取白矾一大斤,以炭火净地烧令汁尽,则其色如雪,谓之巴石”。据此推测,用于治气痢的巴石丸,其主要原料的化学成分为(  )‎ A.CuSO4 B.FeSO4·7H2O C.KAl(SO4)2·12H2O D.Fe2(SO4)3·9H2O 答案 C 解析 提取实质性信息“白矾”,明矾也叫白矾,“烧令汁尽”意思就是固体本身有结晶水,“其色如雪”意为烧后颜色如雪一样白,CuSO4不含结晶水,A项错误;FeSO4·7H2O、Fe2(SO4)3·9H2O烧后不可能“色如雪”,B、D项错误。‎ B组 ‎1.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天宫二号”中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为防止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 C.开发新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可以促进低碳经济 D.“静电除尘”“燃煤固硫”“汽车尾气催化净化”都能提高空气质量 答案 B 解析 碳纤维具有质轻、高强度的特点,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A项正确;生石灰吸水性强,是常用的碱性干燥剂,无还原性,而为防止富脂食品氧化变质,需用铁粉等还原剂(不混入食品),B项错误;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大量开发利用化石燃料一定程度上既是一种能源浪费,也对环境造成较严重污染,开发新能源,可以促进低碳经济,C项正确;“静电除尘”“燃煤固硫”“汽车尾气催化净化”大大减少了粉尘、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的排放,都能提高空气质量,D项正确。‎ ‎2.人类生活离不开化学知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臭氧是饮用水的理想消毒剂之一,因为它杀菌能力强且不影响水质 B.因患“禽流感”而被捕杀的家禽尸体常用生石灰处理 C.医疗上常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进行皮肤消毒 D.食品加工、消毒、防腐常使用福尔马林 答案 D 解析 福尔马林有毒,不能用于食品加工,D项错误。‎ ‎3.(2017·郑州调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反应SiO2+4HF===SiF4↑+2H2O,可知SiO2是碱性氧化物 B.由酸性溶液中MnO可以氧化Cl-,可知酸性溶液中MnO也能氧化Br-‎ C.由反应CuSO4+H2S===CuS↓+H2SO4,可知酸性H2S>H2SO4‎ D.由常温下金属钠、铝可溶于NaOH溶液,可知金属镁也能溶于NaOH溶液 答案 B 解析 A项,SiO2属于酸性氧化物;B项,溴离子的还原性强于氯离子,能被高锰酸根离子氧化;C项,氢硫酸是弱酸,硫酸是强酸;D项,金属铝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但是金属镁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 ‎4.(2017·福州质检)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第一步沤浸树皮脱胶的碱液可用“蜃”溶于水制得。“蜃”的主要成分是(  )‎ A.CaO B.NaHCO3 C.SiO2 D.CaCO3‎ 答案 A 解析 牡蛎壳为贝壳,贝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灼烧生成氧化钙。‎ ‎5.明代《天工开物》记载“火法”冶炼锌:“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淀,毁罐取出,……,即倭铅也”(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泥罐中掺有煤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倭铅是指金属锌和铅的混合物 B.煤炭中起作用的主要成分是C C.冶炼Zn的化学方程式为ZnCO3+2CZn+3CO↑‎ D.该冶炼锌的方法属于热还原法 答案 A 解析 倭铅是指金属锌,不是混合物,A项不正确。‎ ‎6.在下列各用途中,利用了物质的氧化性的是(  )‎ A.用食盐腌制食物 B.用漂粉精对游泳池中的水进行消毒 C.用汽油洗涤衣物上的油污 D.用盐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 答案 B 解析 用漂粉精消毒利用了漂粉精的强氧化性,B项正确。‎ ‎7.一种高品质的磷矿石——鸟粪石的化学式为MgNH4PO4,下列关于该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推测中不合理的是(  )‎ A.鸟粪石既属于镁盐又属于磷酸盐 B.鸟粪石既能和强酸反应又能和强碱反应 C.鸟粪石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 D.鸟粪石中两种阳离子的电子式分别为、‎ 答案 D 解析 Mg2+是镁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后形成的,因而Mg2+的最外层没有电子,D错误。‎ ‎8.CO2的资源化利用是解决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以下是在一定条件下用NH3捕获CO2生成目标化工产品三聚氰酸的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工业生产过程中,原子利用率为100%‎ B.该化学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C.该方法运用于实际生产中,可减少环境污染 D.该方法可以缓解温室效应 答案 D 解析 原子利用率=×100%,因为产物中的水不是目标产物,所以原子利用率不是100%,A项错误;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明显这个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B项错误;这一办法可以降低二氧化碳的含量,二氧化碳会引发温室效应,但不属于污染环境的气体,C项错误,D项正确。‎ ‎9.向含有c(FeCl3)=0.2 mol·L-1、c(FeCl2)=0.1 mol·L-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可得到一种黑色分散系,其中分散质粒子是直径约为9.3 nm的金属氧化物,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分散系的分散质为Fe2O3‎ B.加入NaOH时发生的反应可能为Fe2++2Fe3++8OH-===Fe3O4+4H2O C.在电场作用下,阴极附近分散系黑色变深,则说明该分散系带正电荷 D.可用过滤的方法将黑色金属氧化物与Na+分离 答案 B 解析 A项,Fe2O3显红棕色,该黑色分散系的分散质应为Fe3O4,错误;B项,向含有FeCl3、FeCl2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正确;C项,通电时阴极附近分散系黑色变深,则说明Fe3O4胶粒带正电荷,不是分散系带正电荷,错误;D项,金属氧化物的直径约为9.3 nm,故用过滤的方法不能将金属氧化物与Na+分离,错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