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2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学段考试(解析版)
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学段考试 第I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 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C. 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如高温、加热等)下也能发生 D. 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答案】D 【解析】 【详解】A.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反之为吸热反应,因此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CO2和C反应为吸热反应,在高温下可自发进行,因此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如高温、加热等)下也能发生,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并不是所有的放热反应在常温下都能发生,如碳的燃烧,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选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C(石墨)=C(金刚石) ΔH= +1.9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B. 500℃、30M Pa下,将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 ΔH= -38.6kJ·mol-1 C. 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 -57.3kJ·mol-1,若将含1mol CH3COOH与含1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 D. X(g)+Y(g)Z(g) ΔH >0,恒温恒容条件下达到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ΔH增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ΔH=+1.9kJ/mol,为吸热反应,则石墨的能量低,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A错误; B.0.5mol N2(g)和1.5mol H2(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则1molN2(g)完全反应放出热量大于38.6kJ,可知N2(g)+3H2(g)⇌2NH3(g) ΔH<−38.6kJ•mol−1,故B错误; C.醋酸是弱酸,在水溶液中没有完全电离,醋酸电离时吸热,所以1molCH3COOH与1mol NaOH溶液反应放热少于强酸,故C正确; D.一定条件下,反应热与平衡移动无关,与化学计量数与物质的状态有关,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3.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已知某镍镉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其充、放电按下式进行:Cd + 2NiOOH + 2H2OCd(OH)2 + 2Ni(OH)2 ,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OH-向正极移动 B. 充电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C. 放电时负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D. 充电时阳极反应:Ni(OH)2-e- + OH- = NiOOH + H2O 【答案】D 【解析】 【分析】 放电时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Cd-2e-+2OH-=Cd(OH)2,正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NiOOH+e-+H2O═Ni(OH)2+OH-,充电时阳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Ni(OH)2+OH--e-=NiOOH+H2O,阴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Cd(OH)2+2e-═Cd+2OH-,放电时,溶液中氢氧根离子向负极移动,电解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 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氢氧根离子向负极移动,故A项错误; B. 充电过程实际上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故B项错误; C. 放电时,负极上电极反应式为:Cd-2e-+2OH-=Cd(OH)2,碱性减弱,故C项错误; D. 充电时,该装置是电解池,阳极上电极反应式为:Ni(OH)2-e-+OH-═NiOOH+H2O,故D项正确; 答案选D。 4.设C+CO2CO(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速率为v1;N2+3H22NH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速率为v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和v2变化情况为( ) A. 同时增大 B. 同时减小 C. v1增大,v2减小 D. v1减小,v2增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 化学反应无论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都增大。 【详解】化学反应无论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活化分子的百分含量增大,有效碰撞的次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都增大;故答案选A。 【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注意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与反应的吸、放热无关。 5.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10 L的固定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2NH3(g) ΔH<0,反应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1 min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B. X曲线表示NH3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C. 0~8min,H2的平均反应速率v(H2)=mol·L-1·min-1 D. 10min,改变条件为升温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图象可知,t1 min时X、Y的物质的量相等,不能代表反应速率的关系,故无法判断,故A错误; B、根据图可知,在0~8 min时,X增加了0.6mol,Y减小了0.9mol,X、Y变化了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根据物质变化了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反应中计量数之比可知,X为氨气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故B正确; C、0~8 min时,由图可知NH3的平均反应速率v(NH3)=mol•L-1•min-1,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得,v(H2)=mol•L-1•min-1,故C错误; D、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由图可知在10~12 min生成物变多,反应物变少,平衡正向移动,所以此时应为降低温度,故D错误; 故选:B。 6.下列过程一定不能自发进行的是( ) A. 2N2O5(g)=4NO2(g)+O2(g) ΔH>0 B. 2H2(g)+O2(g)=2H2O(l) ΔH<0 C. (NH4)2CO3(s)=NH4HCO3(s)+NH3(g) ΔH>0 D. 2CO(g)=2C(s)+O2(g) ΔH>0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吉布斯自由能方程ΔG=ΔH-TΔS,只要ΔG<0,反应就可能自发进行。 A. 2N2O5(g)=4NO2(g)+O2(g) ΔS>0,ΔH>0,则高温时,ΔG<0,A能自发进行; B. 2H2(g)+O2(g)=2H2O(l) ΔS<0,ΔH<0,则低温时,ΔG<0,B能自发进行; C. (NH4)2CO3(s)=NH4HCO3(s)+NH3(g) ΔS>0,ΔH>0,则高温时,ΔG<0,C能自发进行; D. 2CO(g)=2C(s)+O2(g) ΔS<0,ΔH>0,ΔG>0,D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故选D。 【点睛】一个能自发进行的反应,并不一定真的就能发生,它只是告诉我们反应有发生的可能,只要我们注意改善反应条件或改善反应环境,就有让反应发生的可能。 7.稀氨水中存在着下列平衡:NH3·H2ONH4++OH-,若要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同时使c(OH-)增大,应加入的物质或采取的措施是( ) ①NH4Cl固体;②硫酸;③NaOH固体;④水;⑤加热;⑥加入少量MgCl2固体。 A. ①②③⑤ B. ③⑥ C. ③ D. ③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加入氯化铵固体,铵根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氢氧根浓度减小,故①错误; ②加入硫酸,氢离子中和氢氧根使之浓度减少,继而引发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故②错误; ③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氢氧根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故③正确; ④加水稀释使电离平衡相关的微粒浓度都减小,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故④错误; ⑤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加热使平衡向右移动,故⑤错误; ⑥加入少量硫酸镁固体,镁离子与氢氧根反应,使溶液中氢氧根浓度减小,稀氨水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故⑥错误。故只有③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点睛】加水稀释,平衡正向移动,看得见的浓度减小,看不见的浓度增大即电离方程式中能看见的微粒浓度减少,电离方程式中看不见的微粒浓度增加; 例如:NH3·H2ONH4++OH- 一水合氨、铵根离子、氢氧根离子在电离方程式中看得见,因此它们的浓度都减小,而氢离子看不见,因此氢离子浓度增大。 8.下列溶液肯定显酸性的是 A. 的溶液 B. 含的溶液 C. 的溶液 D. 加酚酞显无色的溶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 酸性最本质的判断是:。 【详解】A.由分析可知,的溶液显酸性,A项正确; B.碱性和中性的溶液也含,B项错误; C.温度未知,KW未知,的溶液未必显酸性,C项错误; D.加酚酞显无色的溶液,可能酸性或中性,D项错误; 答案选A。 9.在25mL0.1mol·L-1某一元碱中,逐滴加入0.1mol·L-1醋酸,滴定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碱溶液可以溶解Al(OH)3 B. a点对应的体积值大于25mL C. C点时,c(CH3COO-)>c(Na+)>c(H+)>c(OH-) D. D点时,c(CH3COO-)+c(OH-)=c(H+)+c(CH3COOH)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滴定曲线可知,没有滴加醋酸前,0.1mol·L-1某一元碱其溶液pH为13,c(OH-)=0.1mol/L,完全电离,该一元碱为强碱。 A.该一元碱为强碱,可以溶解Al(OH)3,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曲线,a点的pH值为7,为中性,假设加入醋酸的体积为25mL,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醋酸盐,为强碱弱酸盐,水解为碱性,现在为中性,说明要多加点酸,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C点pH<7,溶液呈现酸性,c(H+)>c(OH-),根据电荷守恒c (CH3COO-)+c(OH-)=c(H+)+c(Na+),可以知道c(CH3COO-)>c(Na+),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D点,加入了50mL的醋酸,为CH3COONa和CH3COOH的混合溶液,根据电荷守恒c (CH3COO-)+c(OH-)=c(H+)+c(Na+),以及物料守恒,c( CH3COOH)+c (CH3COO-)=2c(Na+),联合两式,得c(CH3COO-)+2c(OH-)=2c(H+)+c(CH3COOH),D项错误,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选D。 10.下列事实: ①NaHSO4溶液呈酸性;②长期使用化肥(NH4)2SO4会使土壤酸性增大,发生板结;③配制CuCl2溶液,用稀盐酸溶解CuCl2固体;④NaHS溶液中c(H2S)>c(S2-);⑤氯化铵溶液可去除金属制品表面的锈斑;⑥加热FeCl3·6H2O晶体,往往得不到FeCl3固体。 其中与盐类的水解有关的叙述有( ) A. 6项 B. 5项 C. 3项 D. 4项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中NaHSO4为强酸强碱的酸式盐,不发生水解,显酸性是因为电离出H+所致;②中是NH4+水解显酸性所致;③中HCl会抑制Cu2+水解;④中是因HS-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所致;⑤中NH4+水解产生H+与锈斑中的Fe2O3反应;⑥加热时部分FeCl3会发生水解。故除①外都与盐类的水解有关。故选B。 1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中和滴定实验中指示剂不宜加入过多,通常控制在 1mL 至 2mL B. 在50mL碱式滴定管中装氢氧化钠溶液至5mL刻度处,把液体全部放入烧杯,液体体积为 45mL C. 碱式滴定管可以用来装碱性和氧化性的溶液 D. 用标准盐酸测定未知浓度NaOH结束实验时,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开始实验时无气泡,所测结果偏低 【答案】D 【解析】 【详解】A.指示剂不宜加入过多,一般几滴即可,否则滴定终点判断不准确,故A错误; B.碱式滴定管的0刻线在上方,50.00mL下端无刻度,50mL碱式滴定管中装氢氧化钠溶液至5mL刻度处,把液体全部放入烧杯,液体体积大于45mL,故B错误; C.装氧化性的溶液不能选碱式滴定管,氧化性物质可氧化橡胶,应选酸式滴定管,故C错误; D.滴定终点时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开始实验时无气泡,测定所需的标准液的体积减小,导致测定浓度偏低,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12.下列离子组因发生双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 Ba2+、NH4+、SO42-、OH- B. H+、Na+、NO3-、I- C. Al3+、K+、HCO3-、NO3- D. H+、Ca2+、CO32-、Cl- 【答案】C 【解析】 Ba2+和SO42-因为生成沉淀而不共存,NH4+和OH-因为生成弱电解质(NH3·H2O)而不共存,没有发生双水解反应,所以选项A错误。H+、NO3-、I-会因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共存, 没有发生双水解反应,选项B错误。Al3+和HCO3-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铝,所以选项C是因为双水解反应而不共存,选项C正确。Ca2+和CO32-因为生成沉淀而不共存,H+和CO32-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不共存,没有发生双水解反应,选项D错误。 13.的两种一元酸和,体积均为,稀释过程中与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分别滴加溶液()至,消耗溶液的体积为、,则( ) A. 为弱酸, B. 为强酸, C. 为弱酸, D. 为强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pH=2的两种一元酸x和y,均稀释10倍,x的pH为3,y的pH<3,则x为强酸,y为弱酸;发生中和反应后pH=7,为中性,x与NaOH反应生成不水解的正盐,而y与NaOH反应生成水解显碱性的正盐,且酸的物质的量越大消耗NaOH越多,以此来解答。 【详解】由图可知,pH=2的两种一元酸x和y,均稀释10倍,x的pH为3,y的pH<3,则x为强酸,y为弱酸;pH=2的x,其浓度为0.01mol/L,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后pH=7,为中性,则0.01mol/L×0.1L=0.1mol/L×V碱,解得V碱=0.01L,而pH=2的y,其浓度大于0.01mol/L,若二者恰好生成正盐,水解显碱性,为保证溶液为中性,此时y剩余,但y的物质的量大于x,y消耗的碱溶液体积大,体积大于0.01L,则V x<V y,故答案选C。 【点睛】本题把握等pH的酸稀释相同倍数时强酸pH变化大为解答的关键,注意酸的物质的量大小决定消耗碱的体积大小。 14.在时,碳酸钙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已知时硫酸钙的Ksp=9.1×10-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除去锅炉水垢中硫酸钙的办法是将其转化为碳酸钙,然后用酸去除 B. 图中b点碳酸钙的结晶速率小于其溶解速率 C. 通过蒸发,可使溶液由a点变化到c点 D. 在25℃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3500 【答案】A 【解析】 【详解】A. Ksp(CaSO4)>Ksp(CaCO3),且与盐酸反应,则除去锅炉水垢中硫酸钙的办法是将其转化为碳酸钙,然后用酸去除,A项正确; B. 曲线上的点为平衡点,b点在曲线上方,Qc(CaCO3)>Ksp(CaCO3),有晶体析出,则b点碳酸钙的结晶速率大于其溶解速率,B项错误; C. 蒸发时,、的浓度均增大,图中由a点变化到c点时不变,与图象不符,则通过蒸发不能使溶液由a点变化到c点,C项错误; D. 反应的平衡常数,D项错误; 答案选A。 15.如图是一套电化学装置,对其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装置A是原电池,装置B是电解池 B. 反应一段时间后,装置B中溶液pH增大 C. a若消耗1mol CH4,d可产生4mol气体 D. a通入C2H6时的电极反应为 C2H6-14e-+ 18OH-= 2CO32-+ 12H2O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装置图可知A应为燃料电池装置,则B为电解池装置,电解硫酸溶液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实质为电解水,硫酸浓度增大,pH减小,A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由装置图可知A消耗气体,应为燃料电池装置,则B生成气体,为电解池装置,故A正确; B.电解硫酸溶液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实质为电解水,硫酸浓度增大,pH减小,故B错误; C.由元素化合价可知,a口若消耗1mol CH4,应生成碳酸钾,则失去电子8mol,为原电池的负极,则d为阴极,生成氢气,应为4mol,故C正确; D.a口通入C2H6时,乙烷被氧化生成碳酸钾,电极反应为C2H6-14e-+18OH-= 2CO32-+12H2O,故D正确; 故答案选B。 【点睛】明确原电池正负极和电解池阴阳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解本题关键,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16.现代膜技术可使某种离子具有单向通过能力,常用于电解池、原电池中。电解NaB(OH)4溶液可制备H3BO3,其工作原理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M室发生的电极反应式:2H2O-4e-=O2↑+4H+ B. N室:a”“<”或“=”)。 (4)若一定量的CO2和H2在绝热恒容的条件下发生上述反应②,下列可以作为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b.混合气体中CO2、H2、H2O、CO(g)的含量相等 c. v(CO2)生成=v(CO)消耗 d.容器内温度不再变化 【答案】 (1). 2.5 (2). -75 kJ·mol-1 (3). 0.1mol/(Lmin) (4). > (5). d 【解析】 【分析】 (1)反应①+②可得反应③,则平衡常数K3=K1×K2,焓变ΔH3=ΔH1+ΔH2; (2)利用“三段式法”和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计算出H2浓度的变化量,用H2表示的反应速率v(H2)=; (3)500℃时K3=K1×K2=2.5,再计算此时浓度商Qc,若Qc=K3,处于平衡状态,若Qc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