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青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化学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青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化学试题

青阳一中2019-2020学年度9月份月考试卷 高二化学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5 ℃、101 k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1,辛烷的标准燃烧热为-5518 kJ·mol-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2H+(aq)+SO (aq)+Ba2+(aq)+2OH-(aq)===BaSO4(s)+2H2O(l)ΔH=-57.3 kJ·mol-1‎ B. KOH(aq)+H2SO4(aq)=== K2SO4(aq)+H2O(l) ΔH=-57.3 kJ·mol-1‎ C. C8H18(l)+O2(g)===8CO2(g)+9H2O(g) ΔH=-5518 kJ·mol-1‎ D. 2C8H18(g)+25O2(g)===16CO2(g)+18H2O(l) ΔH=-5518 kJ·mol-1‎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和热与燃烧热的定义与应用,紧扣定义中的注意事项便可得出答案。‎ ‎【详解】A.中和热专指生成1 mol水时所对应的热量,该热化学方程式中生成的是2mol水,生成BaSO4沉淀也放热,反应热不是57.3kJ/mol,故A错误;‎ B. 符合中和热的概念,故B正确;‎ C. 燃烧热是指1 mol 可燃物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对应的热量,该热化学方程式中生成的水是气体,不是稳定氧化物,故C错误;‎ D.热化学方程式中可燃物不是1mol,不符合燃烧热的定义,故D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对燃烧热与中和热概念的理解是常考点。解题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燃烧热是反应热的一种,其ΔH0;‎ ‎(2)101kPa时,纯净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如C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g),而不是CO(g);‎ ‎(3)书写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燃烧1 mol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可能会出现分数表示的情况;‎ ‎(4)中和热理解为稀酸溶液与稀的碱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液态水和可溶性盐所放出的热量。‎ ‎2.反应A+B→C △H <0,分两步进行 ① A+B→X △H>0 ② X→C △H<0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A. B. ‎ C. D. ‎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物质具有的能量进行计算:△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吸热,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由反应 A+B→C(△H<0)分两步进行 ①A+B→X(△H>0),②X→C(△H<0)可以看出,A+B→C(△H<0)是放热反应,A和B的能量之和大于C,由①A+B→X(△H>0)可知这步反应是吸热反应,X→C(△H<0)是放热反应,故X的能量大于A+B;A+B的能量大于C;X的能量大于C,图象D符合, 故选D。‎ ‎【点睛】本题为图象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能量分析应用,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分析,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反应热与物质总能量大小的关系判断 ‎3.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下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生成CH3COO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B. CH4→CH3COOH过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 C. 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C键 D. 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答案】D ‎【解析】‎ 分析:A项,生成CH3COOH的总反应为CH4+CO2CH3COOH,原子利用率为100%;B项,CH4选择性活化变为①过程中,有1个C-H键发生断裂;C项,根据图示,①的总能量高于②的总能量,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C-C键;D项,催化剂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化学平衡,不能提高平衡转化率。‎ 详解:A项,根据图示CH4与CO2在催化剂存在时生成CH3COOH,总反应为CH4+CO2CH3COOH,只有CH3COOH一种生成物,原子利用率为100%,A项正确;B项,CH4选择性活化变为①过程中,有1个C-H键发生断裂,B项正确;C项,根据图示,①的总能量高于②的总能量,①→②放出能量,对比①和②,①→②形成C-C键,C项正确;D项,催化剂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化学平衡,不能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D项错误;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原子利用率、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准确分析示意图中的信息。注意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催化剂不能改变ΔH、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4.已知:①1mol晶体硅中含有2molSi—Si键。‎ ‎②Si(s)+O2(g)===SiO2(g) ΔH,其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③‎ 化学键 Si—O O=O Si—Si 断开1 mol共价键所需能量/kJ ‎460‎ ‎500‎ ‎17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晶体硅光伏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 二氧化硅稳定性小于硅的稳定性 C. ΔH=-988kJ·mol-1 D. ΔH=(a-c)kJ·mol-1‎ ‎【答案】C ‎【解析】‎ ‎【详解】A项,晶体硅光伏发电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A项错误;‎ B项,根据化学键的键能判断,断裂1mol二氧化硅需要的能量为1840kJ/mol,断裂1mol晶体硅需要的能量为354kJ/mol,所以二氧化硅稳定性大于硅的稳定性,故B项错误;‎ C项,故C项正确;‎ D项,根据图中可知,,故D项错误;‎ 故答案选C。‎ ‎【点睛】=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 ‎5. 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的是 ‎①天然气 ②煤 ③核能 ④石油 ⑤太阳能 ⑥生物质能 ⑦风能 ⑧氢能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⑤⑥⑦⑧ C. ③⑤⑥⑦⑧ D. ⑤⑥⑦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新能源标准,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氢能属于未来新能源,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化学与环境。‎ ‎6. 为消除目前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环境污染,同时缓解能源危机,有关专家提出了利用太阳能制取氢能的构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2O的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 B. 氢能源已被普遍使用 C. 2 mol H2O具有的总能量低于2 mol H2和1 mol O2的能量 D. 氢气不易贮存和运输,无开发利用价值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氢气燃烧生成水是放热反应,则水的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A项错误;B.由于氢气的获得目前还没有更好的技术,所以氢能源还没有被普遍使用,B项错误;C.因为水的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2 mol 液态H2O具有的总能量低于2 mol H2和1 mol O2的能量,C项正确;D.氢气属于新能源,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D项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氢气、氢能源的有关判断。‎ ‎7.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s)+2KNO3(s)+3C(s)===K2S(s)+N2(g)+3CO2(g) ΔH=x kJ·mol-1,已知:碳的燃烧热ΔH1=a kJ·mol-1 ‎ S(s)+2K(s)===K2S(s) ΔH2=b kJ·mol-1‎ ‎2K(s)+N2(g)+3O2(g)===2KNO3(s) ΔH3=c kJ·mol-1 。 则x为 A. 3a+b-c B. c-3a-b C. a+b-c D. c-a-b ‎【答案】A ‎【解析】‎ ‎【详解】已知碳的燃烧热为ΔH1=akJ·mol-1,则碳的燃烧热化学方程式为:①C(s)+O2(g)=CO2(g) ‎ ΔH1=akJ·mol-1,②S(s)+2K(s)=K2S(s) ΔH2=bkJ·mol-1,③2K(s)+N2(g)+3O2(g)=2KNO3(s) ‎ ΔH3=c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可得ΔH=3ΔH1+ΔH2-ΔH3,即x=3a+b-c,故A正确。‎ 故选A。‎ ‎8.已知①H2(g)+O2(g)===H2O(g) ΔH1=akJ/mol ‎②2H2(g)+O2(g)===2H2O(g) ΔH2=bkJ/mol ‎③H2(g)+O2(g)===H2O(l) ΔH3=ckJ/mol ‎④2H2(g)+O2(g)===2H2O(l) ΔH4=dkJ/mol 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ad>0 C. 2a=b<0 D. 2c=d>0‎ ‎【答案】C ‎【解析】‎ ‎【详解】对于放热反应来说,为负,且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越小。(放出的热量加上负号才是的数值)。氢气燃烧,无论生成气态水还是液态水,均为放热反应,也就是说,题目中四个反应的均小于0,a、b、c、d均为负值。由此可判定,B、D选项有误;‎ 对于放热反应来说,反应物比生成物多出的能量,即为反应放出的热量;反应物能量相同时,生成物能量越低,则放热越多,反应①和反应③对比,反应物的能量相同,而生成物中,③中的比(1)中的能量更低,因此反应③放热更多,更小,,c<a;由此可知,A选项有误;‎ 反应②的化学计量数是①的两倍,相应地,焓变也应为①的两倍,即,b=2a,结合反应放热焓变为负,可知2a=b<0,C选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C。‎ ‎9.室温下,将1 mol的CuSO4·5H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ΔH1;将1 mol的CuSO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ΔH2;CuSO4·5H2O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CuSO4(s)+5H2O(l),热效应为ΔH3。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ΔH2>ΔH3 B. ΔH1<ΔH3‎ C. ΔH1+ΔH3=ΔH2 D. ΔH1+ΔH2>ΔH3‎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CuSO4·5H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则CuSO4·5H2O(s)=Cu2+(aq)+SO42-(aq)+5H2O(l),△H1>0;②CuSO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则CuSO4(s)=Cu2+(aq)+SO42-(aq),△H2<0;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可得CuSO4•5H2O(s)CuSO4(s)+5H2O(l),△H3=△H1-△H2,因△H1>0,△H2<0,则△H3=△H1-△H2>0,△H3>△H1故选D。‎ ‎10.分别向1 L 0.5 mol·L-1的Ba(OH)2溶液中加入①浓硫酸;②稀硫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分别为ΔH1、ΔH2、ΔH3,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ΔH1>ΔH2>ΔH3 B. ΔH1<ΔH2<ΔH3 C. ΔH1>ΔH2=ΔH3 D. ΔH1=ΔH2<ΔH3‎ ‎【答案】B ‎【解析】‎ ‎【详解】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热效应表示为:═,分别向1L 0.5mol/L的溶液中加入①浓硫酸②稀硫酸③稀硝酸,因浓硫酸溶于水放热,生成硫酸钡沉淀会放出少量的热,则恰好完全反应时的放出的热量为:①>②>③,所以;‎ 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11.在25 ℃、101 kPa时,C(s)、H2(g)、CH3COOH(l)的燃烧热分别为393.5 kJ·mol-1、285.8 kJ·mol-1、870.3 kJ·mol-1,则2C(s)+2H2(g)+O2(g)===CH3COOH(l)的反应热为 A. -488.3 kJ·mol-1 B. +488.3 kJ·mol-1 C. -191 kJ·mol-1 D. +191 kJ·mol-1‎ ‎【答案】A ‎【解析】‎ 在25℃、101 kPa条件下,C(s)、H2(g)、CH3COOH(l)的燃烧热分别为393.5 kJ/mol、285.8‎ ‎ kJ/mol、670.3 kJ/mol,①C(s)+O2(g)═CO2(g)△H=-393.5kJ·mol-1;②H2(g)+1/2O2(g)═H2O(l)△H=-285.8kJ·mol-1;③CH3COOH(l)+5/2O2(g)═3H2O(l)+2CO2(g)△H=-670.3kJ·mol-1;根据盖斯定律③-(①+②×2)得CH4(g)=C(s)+2H2(g),△H=(-670.3KJ·mol-1)-[(-393.5KJ·mol-1)+(-285.8kJ·mol-1)×2]=-688.3KJ·mol-1;故选A。‎ ‎12.已知丙烷的燃烧热△H=-2215kJ·mol-1,若一定量的丙烷完全燃烧后生成1.8g水,则放出的热量约为( )‎ A. 55 kJ B. 220 kJ C. 550 kJ D. 1108 kJ ‎【答案】A ‎【解析】‎ ‎【详解】丙烷分子式是C3H8,燃烧热为△H=-2215kJ·mol-1,1mol丙烷燃烧会产生4mol水,放热2215kJ。丙烷完全燃烧产生1.8g水,生成H2O物质的量为0.1mol,消耗丙烷的物质的量为0.025mol,所以反应放出的热量是Q=0.025mol×2215kJ/mol=55.375kJ,选A。‎ ‎【点睛】本题考查燃烧热的概念、反应热的计算,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计算能力。‎ ‎13.常温下,1mol化学键断裂形成气态原子所需要的能量用表示。结合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共价键 H-H F-F H-F H-Cl H-I E(kJ/mol)‎ ‎436‎ ‎157‎ ‎568‎ ‎432‎ ‎298‎ A. 432kJ/mol>E(H-Br)>298kJ/mol B. 表中最稳定的共价键是H-F键 C. H2(g)→2H(g) △H=+436kJ/mol D. H2(g)+F2(g)=2HF(g) △H=-25kJ/mol ‎【答案】D ‎【解析】‎ ‎【详解】A.依据溴原子半径大于氯原子小于碘原子,原子半径越大,相应的化学键的键能越小分析,所以结合图表中数据可知432 kJ/mol>E(H-Br)>298 kJ/mol,A正确;‎ B.键能越大,断裂该化学键需要的能量就越大,形成的化学键越稳定,表中键能最大的是H-F,所以最稳定的共价键是H-F键,B正确;‎ C.氢气变化为氢原子吸热等于氢气中断裂化学键需要的能量,H2→2H(g)△H=+436 kJ/mol,C正确;‎ D.依据键能计算反应焓变=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计算判断,△H=436kJ/mol+157kJ/mol-2×568kJ/mol=-543kJ/mol,H2(g)+F2(g) =2HF(g),△H=-543 kJ/mol ,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14.常温下,0.01 mol·L-1 MOH溶液的pH为10。已知:2MOH(aq)+H2SO4(aq)===M2SO4(aq)+2H2O(l) ΔH1=-24.2 kJ·mol-1;H+(aq)+OH-(aq)===H2O(l) ΔH2=-57.3 kJ·mol-1。则MOH在水溶液中电离的ΔH为 A. +33.1 kJ·mol-1 B. +45.2 kJ·mol-1‎ C. -81.5 kJ·mol-1 D. -33.1 kJ·mol-1‎ ‎【答案】B ‎【解析】‎ 常温下,0.01mol·L-1MOH溶液的pH为10,说明MOH是弱碱,2MOH(aq)+H2SO4(aq)===M2SO4(aq)+2H2O(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①MOH(aq)+H+(aq)=== M+ (aq)+H2O(l) ΔH1=-12.1 kJ·mol-1;②H+(aq)+OH-(aq)===H2O(l) ΔH2=-57.3 kJ·mol-1‎ ‎-②得MOH(aq) H+(aq)+OH-(aq) ΔH=+45.2 kJ·mol-1,故B正确。‎ ‎15.在四个不同的容器中,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合成氨反应:N2+3H2⇋2NH3。根据在相同时间内测定的结果判断,生成氨的速率最快的是 A. v(H2)=0.01 mol·L-1·s-1‎ B. v(N2)=0.3 mol·L-1·min-1‎ C. v(NH3)=0.15 mol·L-1·min-1‎ D. v(H2)=0.3 mol·L-1·min-1‎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将单位换算成同一单位,再将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换算成用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再比较速率之间数值的大小,A.υ(H2)=0.01 mol/(L·s)="0.6" mol/(L·min);B.υ(H2)=3υ(N2)=3x0.3 mol/(L·min)="0.9" mol/(L·min),C.υ(H2)="(3/2)x0.15=0.225mol/(L·min);" D.υ(H2)=0.3 mol/(L·min);选B。‎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大小比较。‎ ‎16.为探究NaHCO3、Na2CO3与1 mol/L盐酸反应(设两反应分别是反应Ⅰ、反应Ⅱ)过程中的热效应,进行实验并测得如下数据:‎ 序号 液体 固体 混合前温度 混合后最高温度 ‎①‎ ‎35 mL水 ‎2.5 g NaHCO3‎ ‎20 ℃‎ ‎18.5 ℃‎ ‎②‎ ‎35 mL水 ‎3.2 g Na2CO3‎ ‎20 ℃‎ ‎24.3 ℃‎ ‎③‎ ‎35 mL盐酸 ‎2.5 g NaHCO3‎ ‎20 ℃‎ ‎16.2 ℃‎ ‎④‎ ‎35 mL盐酸 ‎32 g Na2CO3‎ ‎20 ℃‎ ‎25.1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仅通过实验③即可判断反应Ⅰ是吸热反应 B. 仅通过实验④即可判断反应Ⅱ是放热反应 C. 通过实验可判断出反应Ⅰ、Ⅱ分别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D. 通过实验可判断出反应Ⅰ、Ⅱ分别是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碳酸氢钠溶于水为吸热反应,不能仅根据实验③混合后溶液温度降低而判断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为吸热反应,需要结合实验①综合判断,故A错误;B.根据实验②可知,碳酸钠溶于水的过程为吸热过程,所以不能仅根据实验④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后混合液温度升高判断反应Ⅱ是放热反应,故B错误;C.根据实验①可知,碳酸氢钠溶于水后混合液温度从20℃降低到18.5℃,而实验③中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后混合液温度从20℃降低16.2℃<18.5℃,通过反应Ⅰ后混合液温度更低,证明反应Ⅰ为吸热反应;同理根据实验②碳酸钠溶于水,混合液温度从20℃升高到24.3℃,实验④中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温度从20℃升高到25.1℃>24.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后混合液的温度比碳酸钠溶于水后升高的温度更高,证明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C正确;D.根据选项C的分析可知,反应Ⅰ为吸热反应、反应Ⅱ为放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C。‎ 考点:考查探究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方法。‎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52分)‎ ‎17.如图表示某反应的能量变化,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是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该反应的ΔH=___。‎ ‎(3)使用催化剂___(填“能”或“不能”)影响该反应的反应热。‎ ‎(4)逆反应的活化能可表示为___。‎ ‎【答案】 (1). 放热 (2). E2-E1 (3). 不能 (4). E3-E2‎ ‎【解析】‎ ‎【详解】(1)该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2)该反应的ΔH=E2-E1;‎ ‎(3)催化剂改变了反应进程,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但没有改变反应物的生成物的能量,故不改变反应的反应热;‎ ‎(4)逆反应的活化能可表示为E3-E2。‎ ‎18.(1)如图是298K、101 kPa时,N2与H2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 ‎ ‎ ‎(2)化学反应N2+3H22NH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假设该反应反应完全),试写出N2(g)和H2(g)反应生成NH3(l)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 ‎【答案】 (1). N2(g)+3H2(g)2NH3(g) ΔH=-92 kJ·mol-1 (2). N2(g)+3H2(g)2NH3(l) ΔH=-2(b+c-a) kJ·mol-1‎ ‎【解析】‎ ‎【详解】(1)该反应放出的能量为600-508=92kJ,则反映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 ΔH=-92 kJ·mol-1;‎ ‎(2)根据“反应热=断键吸收的能量-成键放出的能量”和已知的化学反应能量图可得,‎ ‎① molN2(g)+molH2(g)⇋1molNH3(g),ΔH=(a-b) kJ/mol,‎ ‎② NH3(g)⇋2NH3(l) △H=-ckJ/mol;‎ 由盖斯定律:①×2+②×2可得N2(g)+3H2(g)⇋2NH3(l) △H=2×(a-b)-2c=2(a-b-c)kJ/mol;‎ 由反应能量图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总能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所以反应放热,即△H为“-”,因此可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N2(g)+3H2(g)⇋2NH3(l)  △H=-2(c+b-a)kJ/mol。‎ ‎19.把温度为20 ℃,浓度为1.0 mol/L的H2SO4溶液和2.2 mol/L的碱溶液各50 mL混合[溶液密度均为1g/mL,比热容为4.18 kJ/(kg·℃)]轻轻搅动,测得酸碱混合液的温度变化数据如下:‎ 反应物 起始温度t1 ℃‎ 终止温度t2 ℃‎ H2SO4+NaOH ‎20‎ ‎33.6‎ H2SO4+NH3·H2O ‎20‎ ‎32.6‎ ‎(1)反应NH3·H2O(aq)NH4+ (aq)+OH-(aq)的焓变约____。‎ ‎(2)计算上述两组实验测出的中和热:ΔH1=___kJ/mol;ΔH2=__kJ/mol。‎ ‎(3)由本题结论可预测将第1组中的1 mol/L的H2SO4溶液换成2mol/L的CH3COOH溶液进行实验,测得的中和热数值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6.848。‎ ‎【答案】 (1). 4.2kJ·mol-1 (2). -56.848 (3). -52.668 (4). 小于 ‎【解析】‎ ‎【分析】‎ 根据反应的焓变公式△H=-cm△T/n,‎ H2SO4与NaOH反应:①2H+(aq)+2OH-(aq)=2H2O(l)的焓变为-4.184×100×(33.6−20)/0.05×0.001kJ/mol=-113.8kJ/mol,‎ H2SO4与NH3•H2O反应②2H++2NH3•H2O(aq)=2NH4+(aq)+2H2O(l)的焓变为-4.184×100×(32.6−20)/0.05×0.001kJ/mol=-105.4kJ/mol ‎【详解】(1)②-①得到反应:NH3•H2O(aq)NH4+(aq)+OH-(aq)的焓变=(-105.4kJ/mol+113.8kJ/mol)×1/2=+4.2kJ/mol ‎(2)根据分析,两个反应测定的中和热分别为ΔH1=-56.848kJ/mol;ΔH2=-52.668kJ/mol;‎ ‎(3)醋酸溶液为弱酸,电离吸热,故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小于56.848。‎ ‎20.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其单质及其化合物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物M经过太阳光光照可转化成N,转化过程如下:‎ ‎ ‎ ΔH=88.6 kJ/mol则M、N相比,较稳定的是________。‎ ‎(2)已知CH3OH(l)的燃烧热为-726.5 kJ·mol-1,CH3OH(l)+1/2O2(g)===CO2(g)+2H2(g) ΔH=-a kJ·mol-1,则a________726.5(填“>”“<”或“=”)。‎ ‎(3)使Cl2和H2O(g)通过灼热的炭层,生成HCl和CO2,当有1 mol Cl2参与反应时释放出145 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火箭和导弹表面的薄层是耐高温物质。将石墨、铝粉和二氧化钛按一定比例混合在高温下煅烧,所得物质可作耐高温材料:4Al(s)+3TiO2(s)+3C(s)===2Al2O3(s)+3TiC(s) ΔH=-1176 kJ·mol-1,则反应过程中,每转移1 mol电子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 ‎【答案】 (1). M (2). < (3). 2Cl2(g)+2H2O(g)+C(s)===4HCl(g)+CO2(g)ΔH=-290 kJ·mol-1 (4). 98 kJ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能与热能的综合运用,主要从化学反应热的计算,以及根据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计算能量变化等思路进行解答。‎ ‎(1)M转化为N是吸热反应,所以N的能量高,不稳定; (2)甲醇燃烧生成CO2(g)和H2(g)属于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少,故a<238.6; (3)有1mol Cl2参与反应时释放出145kJ热量,2mol氯气反应放热290kJ,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对应反应焓变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4)所给反应中转移12个电子,故每转移1mol电子放出的热量为1 176kJ÷12=98kJ;‎ ‎【详解】(1)有机物M经过太阳光光照可转化成N:△H = +88.6kJ•mol-1,该过程是吸热反应,N暗处转化为M,是放热反应,根据反应物的能量越低越稳定,可知M稳定;‎ 故答案为:M;‎ ‎(2)燃烧热是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甲醇燃烧生成CO2(g)和H2(g)属于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小于燃烧热;‎ 故答案为:<;‎ ‎(3)有1 mol Cl2参与反应时释放出145kJ热量,2 mol氯气反应放热290 kJ,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l2(g) + 2H2O(g) + C(s) ═ 4HCl(g) + CO2(g) △H = -290 kJ•mol-1; 故答案为:2Cl2(g) + 2H2O(g) + C(g) ═ 4HCl(g) + CO2(g) △H = -290kJ•mol-1 ; (4)4Al(g) + 3TiO2(g) + 3C(g) ═ 2Al2O3(g) + 3TiC(g) △H = -1176 kJ•mol-1,转移12mol电子放热1176KJ,则反应过程中,每转移1mol电子放热98kJ,‎ 故答案为:98kJ;‎ ‎【点睛】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经常是常考点。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下:‎ ‎(1)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书写时,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一般不用小数;‎ ‎(3)在物质的化学式后用括号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一般用英文字母g、l和s分别表示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水溶液中的溶质则用aq表示;‎ ‎(4)根据焓变的性质,若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加倍,则△H的数值也加倍,若反应逆向进行,则△H改变符号,但数值的绝对值不变。‎ ‎21.某实验小组用0.50mol·L-1 NaOH溶液和0.50mol·L-1硫酸溶液进行反应热的测定。‎ ‎(1)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生成1 molH2O(l)时的反应热为-57.3 kJ·mol-1]:___。‎ ‎(2)取50 mLNaOH溶液和30 mL 硫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 ‎①请填写表中的空白:‎ ‎ 温度 次数  ‎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温度差平均值(t2-t1)/℃‎ H2SO4‎ NaOH 平均值 ‎1‎ ‎26.2‎ ‎26.0‎ ‎26.1‎ ‎30.1‎ ‎___‎ ‎2‎ ‎27.0‎ ‎27.4‎ ‎27.2‎ ‎33.3‎ ‎3‎ ‎25.9‎ ‎25.9‎ ‎25.9‎ ‎29.8‎ ‎4‎ ‎26.4‎ ‎262‎ ‎26.3‎ ‎30.4‎ ‎②近似认为0.50mol·L-1NaOH溶液和0.50mol·L-1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0g·mL-1,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则生成1 mol H2O(l)时的反应热ΔH=___(取小数点后一位)。‎ ‎③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kJ·mol-1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不可能是(填字母)___。‎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 ‎【答案】 (1). H2SO4(aq)+2NaOH(aq)===Na2SO4(aq)+2H2O(l) ΔH=-114.6 kJ·mol-1 (2). 4.0 (3). -53.5 kJ·mol-1 (4). b ‎【解析】‎ ‎【详解】(1)强酸强碱的中和热为-57.3kJ/mol,中和热是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2 H2SO4(aq)+NaOH(aq)=12 Na2SO4(aq)+H2O(l) △H=-57.3 kJ•mol-1;‎ ‎(2)①4次温度差分别为:4.0℃,6.1℃,3.9℃,4.1℃,其中第2组数据相差较大,舍去,用其他3组数据计算,温度差平均值= 4.0℃+3.9℃+4.1℃3 =4.0℃;‎ ‎②50mL0.50mol/L氢氧化钠与30mL0.50mol/L硫酸溶液进行中和反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0.05L×0.50mol/L=0.025mol,溶液的质量为:80ml×1g/ml=80g,温度变化的值为△T=4℃,则生成0.025mol水放出的热量为Q=m•c•△T=80g×4.18J/(g•℃)×4.0℃=1337.6J,即1.3376kJ,所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 1.3376kJ÷0.025mol =-53.5kJ/mol;‎ ‎(3)a、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测得的热量偏小,中和热的数值偏小;‎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所量的氢氧化钠体积偏大,放出的热量偏高,中和热的数值偏大;‎ c、尽量一次快速将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不允许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会导致热量散失,数据偏小;‎ d、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插入稀H2SO4测温度,硫酸的起始温度偏高,测得的热量偏小,中和热的数值偏小;‎ 所以会导致偏大的是b,故选b。‎ ‎22.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氢气的制取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氢气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纳米级的Cu2O可作为太阳光分解水的催化剂。一定温度下,在2L密闭容器中加入纳米级Cu2O并通入0.10mol水蒸气发生反应:2H2O(g)2H2(g)+O2(g) ΔH=+484 kJ·mol-1,不同时段产生O2的量见表格:‎ 时间/min ‎20‎ ‎40‎ ‎60‎ ‎80‎ n(O2)/mol ‎0.0010‎ ‎0.0016‎ ‎0.0020‎ ‎0.0020‎ 上述反应过程中能量转化形式为光能转化为____能,达平衡过程中至少需要吸收光能___kJ(保留三位小数)。‎ ‎(2)氢气是合成氨工业的原料,合成塔中每产生2 molNH3,放出92.2kJ热量。已知:‎ 则1 molN—H键断裂吸收的能量约等于_____。‎ ‎【答案】 (1). 化学 (2). 0.968 (3). 391 kJ ‎【解析】‎ ‎【详解】(1)上述反应过程中能量转化形式为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达平衡时,生成氧气0.002mol,至少需要吸收的光能为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化学;0.968;‎ ‎(2) ⇌,反应焓变=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键键能,键键能=391kJ,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391  kJ。‎ ‎23.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__;‎ ‎(2)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六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 ‎ 实验 混合溶液    ‎ A B C D E F ‎4 mol·L-1H2SO4/mL ‎30‎ V1‎ V2‎ V3‎ V4‎ V5‎ 饱和CuSO4溶液/mL ‎0‎ ‎0.5‎ ‎2.5‎ ‎5‎ V6‎ ‎20‎ H2O/mL V7‎ V8‎ V9‎ V10‎ ‎10‎ ‎0‎ ‎①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___,V6=___,V9=____;‎ ‎②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CuSO4‎ 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____。‎ ‎【答案】 (1). CuSO4与Zn反应产生的Cu与Zn形成CuZn原电池,加快了氢气产生的速率 (2). 30 (3). 10 (4). 17.5 (5). 当加入一定量的CuSO4后,生成的单质Cu会沉积在Zn的表面,减小了Zn与溶液的接触面积 ‎【解析】‎ ‎【详解】(1)锌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置换出铜,铜和锌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 ‎(2)①为保证实验的对比性,需要控制变量,由表可以看出稀硫酸的量一定,为30mL,饱和硫酸铜溶液和水的总体积一定,为20mL,故可得出V1=30,V6=10,V9=17.5;‎ ‎②当加入一定量的CuSO4后,生成的单质Cu会沉积在Zn的表面,减小了Zn与溶液的接触面积。‎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