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2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牛山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牛栏山一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年级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Cl:35.5 第Ⅰ卷(选择题) (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答案的一项) 1.化学用语在化学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A. 乙醇的分子式为C2H5OH B. Cl-的结构示意图 C. HCl的电子式 D. 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Cl 【答案】D 【解析】 【详解】A.C2H5OH为乙醇的结构简式,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选项A错误; B.氯离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8个电子,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选项B正确; C.HCl是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选项C错误; D.原子的左上角表示质量数,所以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表示为:Cl,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2.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火药使用 B.粮食酿酒 C.转轮排字 D.铁的冶炼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火药使用涉及反应为2KNO3+S+3C=K2S+N2↑+3CO2↑,发生化学反应,故A不选; B.粮食酿酒为淀粉在酒曲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醇,发生化学反应,故B不选; C.转轮排字为印刷操作,没有涉及化学反应,故C选; D.铁的冶炼涉及3CO+Fe2O32Fe+3CO2,发生化学反应,故D不选; 答案选C。 3.下列关于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舱底镶嵌锌块,锌作负极,以防船体被腐蚀 B. 在潮湿的中性环境中,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主要是吸氧腐蚀,负极反应Fe-3e-=Fe3+ C. 铁表面镀银,铁作阴极 D. 可将地下输油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以保护它不受腐蚀 【答案】B 【解析】 【详解】A、锌比铁活泼,与电解质形成原电池时,作负极,保护船体不被腐蚀,选项A正确; B、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发生电化学腐蚀,并且一般是吸氧腐蚀,负极反应为Fe-2e-=Fe2+,选项B错误; C、预使铁表面镀银,则铁在阴极被保护,选项C正确; D、可将地下输油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做阴极被保护,不受腐蚀,属于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油脂是天然高分子 B. 麦芽糖能发生银镜反应,也能发生水解反应只产生葡萄糖 C. 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可使其变性 D. 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均属于物理变化,所得产物仍然为混合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油脂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选项A错误; B.麦芽糖为二糖,可发生水解生成葡萄糖,且含-CHO,可发生银镜反应,选项B正确; C.蛋白质溶液中加入Na2SO4饱和溶液,发生盐析,不是变性,选项C错误; D.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所得产物仍然为混合物,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5.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关于离子共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25℃时,pH=12的某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Na+、Ca2+、Cl-、CO32- B. 25℃时,=1010的某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Mg2+、Cu2+、SO42-、NO3- C. 某强酸性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Cu2+、K+、Cl‾、CH3COO- D. 0.1mol/LFeCl3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I-、NH4+、SCN-、SO42- 【答案】B 【解析】 【详解】A、Ca2+与CO32-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选项A错误; B、25℃时,=1010的溶液呈酸性,H+、Mg2+、Cu2+、SO42-、NO3-各离子之间相互不反应,能大量共存,选项B正确; C、含Cu2+的溶液呈蓝色,且强酸性条件下CH3COO-与H+反应生成弱酸而不能大量存在,选项C错误; D、0.1mol/LFeCl3溶液中Fe3+与SCN-发生络合反应,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6.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0.71gCl2通入水中,转移电子数为0.01NA B. 标准状况下,5.6LH2O所含的分子数为0.25NA C. 0.1mol/LH2SO4溶液中含有H+的数目是0.2NA D. 1molC8H18分子中含有共价键总数为25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0.71gCl2,即0.01mol,Cl2通入足量水中,由于只有部分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所以反应转移的电子小于0.01mol,转移的电子数小于0.01NA,选项A错误; B.H2O在标况下不是气体,5.6LH2O所含的分子数大于0.25NA,选项B错误; C.溶液的体积不确定,无法计算,选项C错误; D.1mol C8H18所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25 NA,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7.下列用于解释事实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澄清石灰水中加入过量小苏打溶液出现浑浊:Ca2+ + 2HCO3-+2OH-=CaCO3↓+CO32-+2H2O B. 氯水具有漂白性:Cl2+H2O2H++Cl-+ClO- C. 硫代硫酸钠溶液呈碱性:S2O32-+2H2OH2S2O3+2OH- D. 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氯气:2H++2Cl-H2↑+Cl2↑ 【答案】A 【解析】 【详解】A. 澄清石灰水中加入过量小苏打溶液出现浑浊,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 + 2HCO3-+2OH-=CaCO3↓+CO32-+2H2O,选项A正确; B. 氯水具有漂白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选项B错误; C. 硫代硫酸钠溶液呈碱性,水解的方程式为:S2O32-+H2OHS2O3-+OH-,选项C错误; D. 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2O+2Cl-H2↑+Cl2↑+2OH-,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8.银器久置变黑多是表面生成银锈Ag2S所致。用铝制容器配制含小苏打和食盐的稀溶液,将变黑银器浸入溶液中,并使银器与铝制容器接触,一段时间后,黑锈褪去,而银却极少损失。上述过程中,起还原作用的物质是( ) A. Ag2S B. Al C. NaCl D. NaHCO3 【答案】B 【解析】 【详解】负极发生氧化反应,Al失去电子生成铝离子,电极反应式为:Al-3e- ═Al3+,正极发生还原反应,Ag2S获得电子生成Ag与硫离子,电极反应式为:3Ag2S+6e- ═6Ag+3S2-,铝离子与硫离子发生水解反应反应式生成氢氧化铝与硫化氢气体,故总的反应方程式为:2Al+3Ag2S+6H2O═2Al(OH)3↓+6Ag+3H2S↑,所以铝起还原作用。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负极发生氧化反应,Al失去电子生成铝离子,正极发生还原反应,Ag2S获得电子生成Ag与硫离子,铝离子与硫离子发生水解反应反应式生成氢氧化铝与硫化氢气体。 9.一定温度下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可逆反应A(s)+2B(g)C(g)+D(g),下列选项能说明该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是( ) A. 2v(B)正 = v(C)逆 B. 容器内每消耗2molB,同时生成1molD C. 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变 D. 容器内气体的总压强不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A、V (B)正=2V(C)正=2V (C) 逆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才能说明达平衡状态,选项A错误; B、容器内每消耗2molB等效于生成1mol C,只能说明反应按化学计量数进行,不能说明达平衡状态,选项B错误; C、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变,说明气体的质量不变,反应已达平衡状态,选项C正确; D、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所以容器内气体的压强始终不变,压强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平衡状态,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标志的判断。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10.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了电解气态HCl制备Cl2 ,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为外接直流电源的正极 B. 阳极的电极反应为2HCl+2e-═Cl2+2H+ C 通电后H+从左室迁移至右室 D. 左室中发生反应为4Fe2++O2+4H+ ═4Fe3++2H2O,实现了Fe3+的再生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右侧氯化氢失去电子转化为氯气,因此右侧电极是阳极,则a为外接直流电源的负极,b为外接直流电源的正极,选项A错误; B. 阳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2HCl-2e-=Cl2+2H+,选项B错误; C. 电解池中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因此通电后H+从右室迁移至左室,选项C错误; D. 根据装置图可判断左室中发生反应为4Fe2++O2+4H+=4Fe3++2H2O,实现了Fe3+的再生,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11.在一定温度下,10mL0.60mol/LH2O2溶液发生催化分解。不同时刻测得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 t/min 0 2 4 6 8 10 V(O2)/mL 0.0 9.9 17.2 22.4 26.5 29.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 A. 0~6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4mol/(L·min) B. 6~8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2mol/(L·min) C. 反应到6min时,c(H2O2)=0.40mol/L D. 反应到6min时,H2O2的转化率约为66.7% 【答案】C 【解析】 【详解】A.0~6min时间内,生成氧气为生成氧气为=0.001mol,由2H2O22H2O+O2,可知△c(H2O2)==0.20mol/L,所以v(H2O2)=≈3.3×10-2mol/(L•min),选项A错误; B.随着反应的进行,H2O2的浓度逐渐减小,反应速率减慢,6~8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小于0~6min时间内反应速率,选项B错误; C.由A计算可知,反应至6 min时c(H2O2)=0.60mol/L-0.20mol/L=0.40mol/L,选项C正确; D.6min内△c(H2O2)=0.2mol/L,则H2O2分解率为:×100%=33.3%,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12.实验:①向2mL0.1mol·L-1AgNO3溶液中加入2滴0.1mol·L-1NaCl溶液,充分振荡得到浊液a,过滤得到滤液b和白色沉淀c(已洗涤干燥); ②向滤液b中滴加0.1mol·L-1KI溶液,产生黄色沉淀; ③向沉淀c中滴加0.1mol·L-1KI溶液,沉淀变为黄色。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浊液a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 B. ②中现象说明AgCl 转化为AgI C. 滤液b中含有Ag+ D. 实验①③可以证明AgI比AgCl更难溶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浊液a中含有AgCl,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选项A正确; B.②向滤液b中滴加0.1mol·L-1KI溶液,滤液中硝酸银末反应完,银离子与碘离子反应生成AgI而不能说明AgCl 转化为AgI,选项B不正确; C.滤液为AgCl的饱和溶液,也存在沉淀的溶解平衡,即存在Ag+,选项C正确; D.向AgCl中滴加0.1 mol·L-1KI溶液,白色AgCl沉淀变为黄色AgI沉淀,实验证明AgI 比AgCl更难溶,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注意沉淀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物质容易发生,易错点为选项B,滤液为AgCl的饱和溶液,也存在沉淀的溶解平衡。 13.向容积固定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9.6molNO和4.8moLO2,发生反应: ①2NO(g)+O2(g)2NO2(g) ΔH<0, ②2NO2(g)N2O4(g) ΔH<0。 测得NO2和N2O4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0~10min维持容器温度为T℃,10min时改变某一个反应条件,一段时间后再次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前5min反应的平均速率v(O2)=0.28mol·L-1·min-1 B. 第一次平衡时NO的转化率约为25% C. 反应①的化学平衡常数:K(5-10min)=K(11-15min) D. 若起始时向该容器中充入3.6molNO2和3.0molN2O4,T℃达到平衡时,NO2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图中5~10min的NO2的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可知: A、v(O2)= =0.28 mol·L-1·min-1,选项A正确; B、第一次平衡时NO的转化率为×100%≈58.3%,选项B错误; C、从图中看出10min时NO2和N2O4的浓度都发生变化,改变的条件应是增大体积,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选项C错误; D、若起始时向该容器中充入3.6mol NO2和3.0 mol N2O4,相当于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9.6 mol NO和4.8 mol O2,因此,T℃达到平衡时,N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图中5~10 min的相同,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及化学反应速率的应用。体现了“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化学核心素养,有助于考生形成具有学科特质的必备品格,充分利用三段式对化学平衡的计算。 14.25℃时,在含CH3COOH和CH3COO-的溶液中,CH3COOH和CH3COO-二者中各自所占的物质的量分数(α)随溶液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pH<4.76的溶液中,c(CH3COO-)>c(CH3COOH) B. 向20mL0.1mol/L CH3COOH溶液中加入10mL同浓度的NaOH溶液后,溶液显酸性,则c(CH3COOH)>c(Na+)>c(CH3COO-)>c(H+)>c(OH-) C. 在pH>4.76的溶液中,c(CH3COO-)与c(OH-)之和等于c(H+) D. 25℃时,CH3COOH的电离常数Ka=10-4.76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pH<4.76的溶液显酸性,c(CH3COO﹣)<c(CH3COOH),选项A错误; B.二者混合后,溶液中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CH3COONa和CH3COOH,醋酸电离程度大于醋酸根离子水解程度导致溶液呈酸性,所以c(CH3COO-)> c(CH3COOH),但其电离程度较小,结合物料守恒得c(CH3COO-)> c(Na+)>c(CH3COOH) >c(H+)>c(OH-),选项B错误; C.在pH=7的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溶液中也可能含有其他阳离子,c(CH3COO-)与c(OH-)之和可大于c(H+),选项C错误; D.25℃时,c(CH3COO-)=c(CH3COOH),CH3COOH的电离常数Ka== c(H+)=10-4.76,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物料守恒、图象分析判断,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易错点为选项A.当溶液pH=4.76时,c(CH3COO-)=c(CH3COOH),在pH<4.76的溶液显酸性。 第Ⅱ卷(非选择题) 15.(1)氢氧化铁溶于HI(氢碘酸),离子方程式为___。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泪”分别属于___、___类物质。 (3)某柔性屏手机的柔性电池以碳纳米管做电极材料,以吸收ZnSO4溶液的有机高聚物做固态电解质,其电池总反应为: MnO2+Zn+(1+)H2O+ZnSO4MnOOH+ZnSO4[Zn(OH)2]3·xH2O 充电时,Zn膜连接电源___极,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 (4)在两份相同的Ba(OH)2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2SO4、NaHSO4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写出曲线②中bd段的化学方程式___。 (5)聚维酮碘的水溶液是一种常见的碘伏类缓释消毒剂,聚维酮通过氢键与HI3形成聚维酮碘,其结构表示如图所示: (图中虚线表示氢键) 聚维酮单体的结构简式为___,氢键的作用为___(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 (1). 2Fe(OH)3+6H++2I-═2Fe2++I2+6H2O (2). 蛋白质 (3). 烃 (4). 负极 (5). MnO2+ H2O +e-= MnOOH+OH- (6). NaOH+NaHSO4=Na2SO4+H2O (7). (8). 增加聚维酮在水中的溶解度或增加聚维酮的熔沸点 【解析】 【分析】 (1)氢氧化铁溶于HI(氢碘酸),铁离子能够氧化碘离子; (2) “丝”中含有的物质是蛋白质,“泪”指的是液态石蜡,液态石蜡属于烃; (3)充电时该装置为电解池,Zn膜连接电源负极作为电解池的阴极Zn(OH)2得电子产生Zn,放电时该装置为原电池,正极上MnO2得电子产生MnOOH; (4)曲线②为Ba(OH)2溶液和NaHSO4溶液的反应,①代表滴加H2SO4溶液的变化曲线; (5)聚维酮的单体是;氢键的作用为增加聚维酮在水中的溶解度或增加聚维酮的熔沸点。 【详解】(1)氢氧化铁溶于HI(氢碘酸),铁离子能够氧化碘离子,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为2Fe(OH)3+6H++2I-═2Fe2++I2+6H2O;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中含有的物质是蛋白质,“泪”指的是液态石蜡,液态石蜡属于烃; (3)充电时该装置为电解池,Zn膜连接电源负极作为电解池的阴极Zn(OH)2得电子产生Zn,放电时该装置为原电池,正极上MnO2得电子产生MnOOH,电极反应式为MnO2+ H2O +e-= MnOOH+OH-; (4)曲线②为Ba(OH)2溶液和NaHSO4溶液的反应,①代表滴加H2SO4溶液的变化曲线,a点为Ba(OH)2溶液和H2SO4恰好反应,H2SO4、NaH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b点溶液溶质为NaOH,d点②中溶质为Na2SO4,bd段发生反应为:NaOH+NaHSO4=Na2SO4+H2O; (5)根据结构分析,聚维酮的单体是;氢键的作用为增加聚维酮在水中的溶解度或增加聚维酮的熔沸点。 16.常温下,将NH3·H2O与盐酸等体积混合,实验数据如下: 组别 NH3·H2O HCl 混合溶液的pH值 甲 c(NH3·H2O)=0.1mol·L-1 c(HCl)=0.1mol·L-1 pH=a 乙 NH3·H2O的pH=12 HCl的pH=2 pH=b 丙 c(NH3·H2O)=Amol·L-1 c(HCl)=0.1mol·L-1 pH=c (1)甲组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___; (2)乙组溶液混合后显___(酸性、中性、碱性); (3)丙组溶液混合后c=7,A__0.1mol·L-1(填“>”、“<”或“=”)。 (4)25℃时,电离常数: 化学式 CH3COOH H2CO3 HCN 电离常数 1.8×10-5 K1:4.3×10-7 K2:5.6×10-11 4.9×10-10 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1的下列四种物质: a.CH3COONa b.Na2CO3 c.NaHCO3 d.NaCN pH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填序号)。 【答案】 (1). c(Cl-)>c(NH4+)>c(H+)>c(OH-) (2). 碱性 (3). > (4). acdb 【解析】 【分析】 (1)NH4+水解溶液显酸性; (2)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的盐的水解进行判断; (3)丙组溶液混合后c=7,这说明氨水和盐酸反应后溶液显中性; (4)酸的酸性越弱,酸根的水解能力越强。 【详解】(1)甲组实验中氨水和盐酸的浓度、体积相同,二者恰好反应生成氯化铵。由于NH4+水解溶液显酸性,因此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是c(Cl-)>c(NH4+)>c(H+)>c(OH-); (2)盐酸是强酸,氨水是弱碱。因此pH=12的氨水浓度大于0.01mol/L,所以在体积相等的条件下二者反应氨水过量,溶液显碱性,因此溶液的pH>7,溶液显碱性; (3)丙组溶液混合后c=7,这说明氨水和盐酸反应后溶液显中性。由于二者恰好反应时,溶液显酸性。因此要使反应后溶液显中性,则氨水要过量,所以强酸的浓度A>0.1mol/L; (4)Na2CO3是强碱弱酸盐,碳酸根离子水解导致溶液呈碱性;NaCN是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 CH3COONa是强碱弱酸盐,醋酸根离子水解导致溶液呈碱性;NaHCO3是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 而酸性CH3COOH>H2CO3>HCN>HCO3-,而酸的酸性越弱,酸根的水解能力越强,故水解能力:CH3COO-查看更多